有图且排版更工整的请见十五言:http://www.15yan.com/topic/sheng-huo-zai-bie-chu/4XBCJLdKS0E/I. 职场差不多十年前看了一部电影,让还在读书的我幼稚地觉得职场中的上下级关系是这样的:女王大人一声令下,助理诚惶诚恐。
女王大人说一,小助理不敢说二。
女王大人说你马上给我过来,小助理扔下朋友家人也一定要去。
在一个老板看来,好的小兵随叫随到,永远待机。
清晨六点接到电话,立即从热被窝儿里跳起来取买咖啡。
永远记得老板的喜好。
做任何事情都带着脑子,不是比老板多想一步,而是多想三步。
不掺合老板的私人生活。
但是当老板遇到困难,要立即像只忠犬,看家护院,保护主人。
十年前,这个小兵得过且过,只是为了在一个知名出版集团攒个经验值,刷个简历,拿到reference letter,去自己心仪的报社。
所以,作为一个局外人,不带脑子地看着“光鲜亮丽”但“毫无必要”的时尚世界——毕竟,她爱的是严肃的新闻报道,而不是劝人去多买一件根本就不需要的夹克衫。
十年后,这个从小兵变成好小兵的姑娘在另一个电影里变成了一个始创公司的CEO。
公司是一个女性成衣购物网站,为那些像她一样没时间去逛街试衣服的女性提供合体的服装,合体、优质、细节是她的理念。
在公司创立一年半的时间里,她为公司操碎了心,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公司的五年成长目标。
她不眠不休,对老公和孩子的照顾和关心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她看起来平和,骑着自行车在印刷厂改成的穿梭在员工当中,“耐心地”和团队一起开会,敞开式的办公桌,但是其实她和十年前那个电影里她所痛恨的米兰达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员工就只是员工,不应该观察或者干涉她的生活,不应该有建议,需要的时候一秒出现,不需要的时候不在眼前晃,做对事情不需要表扬,没做对事情,马上找替代品。
不记得员工毕业的学校和特长?
没关系,只要说“我知道,我只是刚才一时没有想起来”。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职场励志读物,教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好员工,要responsive,要punctual,要always in other's shoes。
这些书告诉我们,成为一个好员工,就能更快地在公司里拾级而上,成为人生赢家。
那么问题来了,在拾级而上之后,你会是一个好领导么?
还是又一个轮回,你成为了那个曾经你最讨厌的领导?
这是十年后的这部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
我们都需要有一个人用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生命短暂,只能做自己真正热爱和让自己真正快乐的事情;要发自内心地关心为自己工作的人,尊重他们,肯定他们,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子上去;要关心自己,因为别人只会在乎你飞得高不高,而只有自己才会心疼自己飞得累不累。
II. 职业精神(professional)大学里有幸遇到了很多非常棒的人生导师,老陆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课排在了大四,最后一堂课上他给我们说了一个番茄炒蛋的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一部小说《美食家》。
一个美食家请朋友们来家里吃饭,只有一道菜番茄炒蛋,朋友们都很诧异,毕竟这是一道太普通太普通的菜。
上菜的时候,每个人盘中间都只有一个带着蒂的番茄。
正在大家都面面相觑的时候,美食家请大家都捏着蒂打开番茄——原来这道番茄炒蛋是把番茄瓤掏出来炒蛋,之后再装回到番茄里去。
食客们无不拍手叫好。
这 可以说是匠心,也可以说是职业精神。
做事前,动过脑筋,有自己的想法;开始做事了,就踏实的做好,把事情做到极致;做完事,汇报总结,想下一步。
如同十年前的那个小助理,陪领导去看设计师的当季作品,做好笔记,发现日程超时,默默把接下来相关的行程重新合理安排。
以及摸清了领导的脾性,对领导将会提出的问题有所准备。
也如同十年后的那个CEO,从自己的网站上订了东西,拆开包装,发现并不是对于消费者来说最方便也最漂亮的那种,于是上班前去了仓库,指导发货的工人们怎么叠好需要发货的衣服,怎么在盒子里铺上雪梨纸,用什么方式把叠好的衣服放在包装纸里,让消费者在拆包装时就像拆一件礼物——充满幸福。
这种职业精神也体现在言行的细节上。
正式场合着全套正装,反面教材可以参看最近网络上颇为流行的点评中美企业家峰会上中国各企业家的完美演示。
休闲场合穿合适的休闲装,polo衫的领子不要束起来;女生裙子不要过短,否则自己坐立都不舒适,也不用说别人只能注意你的身材,而无法注意你的内涵,当然,不准备以内涵闯天下的另论。
正式场合的初次见面可以握手,和朋友之间才进行的拥抱礼可以缓一缓。
一对一谈话时看着对方,对谈话内容专注、走心,适时回应。
举个很极端的反例,曾经在面试里遇到一个应聘者,见面给我一个拥抱,拥抱的时候手里的咖啡洒到了我的身上。
之后面试全程都在晃转椅,对于我问的问题三遍都没有任何听懂或者没听懂的反应,最后我怀疑是我把自己的音量给关了。
当然,还有一个说法,职业精神就是对得起自己这份工资。
在公司里混日子不出活不是职业精神,但是对着这份工资却让自己油尽灯枯却也不是职业精神。
事半功倍,对得起工作,对得起生活,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关心自己的人。
III. 女性在一次晚宴上,一个女CEO在饭桌上说到自己的不易,因为和她同龄的男CEO们如果不管孩子,那么是天经地义的;而如果她出差超过一周,不带孩子去参加学校的活动,那么她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妈妈。
她说她明白她不应该太在乎别人的评论,但是她觉得不公平,她带孩子去看公司里最先进最酷炫的产品,她给他们看不一样的世界,但是她的孩子仍然认为她是“不称职的妈妈”。
刚刚看了梁朝伟给丸美做的广告。
里面说女人很难,一不留神就很容易被贴标签。
《穿普拉达的恶魔》里米兰达是母老虎(dragon lady),工作狂,不怒自威,拴不住男人;《高年级实习生》里的朱尔斯则是为家庭主妇不齿的连鳄梨酱都不会做的工作女性,每天连轴转,不着家,这些家庭主妇也不为她打破了玻璃天花板而自豪。
“恶魔”米兰达在巴黎看秀期间曾经卸下铠甲,坐在房间哭泣,她对着空气说:“我不过是热爱我所做的事情,事实上,没有人能做到和我一样”。
就算她的小助理站在对面,她也没有指望另一个女人能够了解。
今时今日,朱尔斯在酒店泪流满面,她知道就算万般不乐意,但是要想挽救她的婚姻,她唯一的路就是放弃自己的经营权,把自己开启的事业拱手他人。
两部电影都在讲述同一个这个时代里女性的困局——如何面对工作?
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十年前的电影里没有给我们这个答案,我们只在那部电影里看到米兰达错过孩子的表演,一次次错过与丈夫的晚餐约会,最后在巴黎收到丈夫律师递来的离婚消息。
就算如此,米兰达说“拜托,所有人都想成为我”,华丽转身,只留下一个被摄像机和陌生人围绕的华丽背影。
看了《穿普拉达的恶魔》,似乎可以建立一个直线的因果关系:女性如果事业成功,那么必然家庭不幸福。
所以,我们到底要不要成功呢?
在今天的这部电影里,就在朱尔斯泪流满面地说她必须放弃事业,才能挽回她的丈夫,如果不能挽回丈夫,她将孤独终老,死后也只能和不知道哪里来的陌生人埋在一起的时候,这个70岁的老实习生告诉她:“事实上,就算你放弃你的事业,也不一定能够挽回你的爱情和婚姻”;“如果你不放弃工作,但是你能在事业成功中变得开心,那么你应该工作”;至于死后如果没有人和你埋在一起,“你如果不介意,你可以和我和我太太埋在一起”。
电影里的朱尔斯很幸运,她知道能让她更快乐的是把这个网站经营好,为更多像她一样的女性能在加班的时候一手啤酒一手鼠标地网购,于是她选择继续做创始人和CEO,而她的丈夫也痛哭流涕地来到她面前承认是自己一时瞎了眼蒙了心,自己还爱着她,还愿意与她继续走下去,如果她愿意。
职场选择不一定是非此即彼。
但是真到了要选择的时候,人生太短,只能选择最能让自己开心的一个。
如果家庭能给人最大的幸福,那么就选择家庭;如果事业能给你最大的幸福,那么就选择事业。
这些选择没有对错,也更不用理会别人的评价。
生命有限,只能自己对自己负责,过好这一生。
祝大家观影愉快!
正如烧好一盘蛋炒饭是看似简单却实则困难的一桩事,如何将一个“老套”的主旋律题材变得妙趣横生也很是考验一个导演的功力。
难得《The Inter》作为一本爆米花电影,却诚意十足的拥有详实充盈的剧本,面面俱到的细节,娓娓道来的叙事,鲜明饱满的人物,含笑带泪的风格,深入浅出的内涵。
一本标准的chick flick影片可爱之处在于雅而不俗,一碗温热的心灵鸡汤可敬之处在于油而不腻,一个俗尘里的寻常事可贵之处在于可见职场、见婚姻、见人生,甚至可只见时尚穿搭。
能让观者多角度的赏玩,各取所需,也不失为一本佳片。
影片中本可单凭颜值就撑起120分钟故事的罗伯特·德尼罗与安妮·海瑟薇,却将两位男女主角演绎的浑然天成,他们每一种表情都自然,每一种状态都自在,我们看到他们所呈现的人物并不完美,有皱纹也有疲态,有大笑时的牙龈也有失意时的糗态,而正是因为这些不完美却让人物变得那么生动真实,真实的就像可能随时发生在我们身边,当一位老绅士遇见一个大人女子。
[老绅士]这个时代我们用小鲜肉、老腊肉、暖男、宅男、妈宝男等等词汇形容男性,但是却甚少有人再以“绅士”为男同胞们命名。
是的,这无疑已经不再是崇尚或盛产绅士的年代,甚至绅士已经成为了稀缺的物种。
然有幸导演有这份情怀在本片中为我们重现了一枚近乎完美的“老绅士”,让我们忆起“翩翩君子,温润如玉”的男子们身上所具备的美好品格,并借由这个形象向我们传递了古早简单却渐渐被遗忘乃至不再被提及的人生信条。
70岁的Ben,一位鳏夫,拥有整齐的衣橱,常年着穿西装打领带着正装,随身携带手帕,拎经典款公文包,一出场便是一派Old School的作风。
他进取,人至暮年仍旧致力于如何过有意义的生活,愿意放低姿态到新领域从零做起。
在坐冷板凳时,他化尴尬被动为积极主动,终赢得年轻人的尊敬。
他得体,仍旧坚持不能比老板早下班的信条,面对他人隐私守口如瓶,提醒身边人通讯App终无法代替面对面的沟通。
他圆融,愿意原谅他人的过错,细心留意周围人的所需并知适时的提供帮助。
他长情但不守旧,面对亡妻一句“42年的婚姻尚不够久”令人动情,而当新的情感来临亦知如何善待。
最重要的是,他拥有“骑士精神”,天然的善待女性,比起为女士递上手帕等形式上的优先,更令人感到窝心的是当Jules面对家庭与事业的抉择时,他持有的态度是“我只希望那是对你好的,我希望你能开心,因为你值得”。
Jules感概为什么这个社会上的男人们从杰克·尼克尔森、哈里森·福特这些“Men”变成了“Boys”,但幸而还有Ben这样的男子汉。
继而Jules对Ben说“话也说的这么动听,事也干的这么漂亮,人也活的那么完美,这不科学。
”是的,像Ben这样完美的人存在么?
或许确实并不存在,但正如影片中Ben身边的年轻男同事也开始耳濡目染穿上了正装,用上了经典的公文包,我们有理由相信绅士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旧事物终究是要被新事物所取代的,正如老牌的电话簿工厂倒闭,新兴的网络公司就地崛起,然旧事物中美好的精髓值得被延续,能够再现并传承美德比这些人事是否真实存在更具意义。
片头里有句台词:“佛洛依德说爱情与工作是生活的全部。
”片尾时,Ben不仅在人生的暮年获得了一份新的工作体验,也赢得了一份新的爱情。
那个性感的熟女按摩师给予Ben高度的评价:“终于遇到了一个我愿意与之并肩携手的男子。
”少女时代,也曾幻想与这样一位Gentelman共此生,当然,在遇见心仪男子之前,我们要修炼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人女子]“大人女子”是最近遇见的一个很喜欢的词,来自阮筠庭老师。
她以“是不太大,但也不小的女子”来定义这个词。
正如影片中的Jules称自己为“A Big Girl ”。
古时流传一句话叫“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在当今社会,即便如Jules这般在事业上获得巨大成就的女性,却还是会被苛责没有扮演好“母亲”与“妻子”的角色。
女性不但没有办法“无才”,而且更是即要拥有绕指柔,又要配备好百炼钢;即要奔波于城市的尘灰之中,又要投入进柴米油盐的熏陶里。
只有面面俱到才可得认可才算是功德圆满,偏颇了任何一处都得不到完满的肯定都会遭到来自不同人群的否定。
在工作中,女性首先必须衣着干练,妆容得体,脚踩高跟鞋,身形挺拔,走路生风,这般光鲜亮丽实则是战斗之姿,即使遇到来自性别以及资历上的不公平歧视在人后黯然神伤,人前依旧要戴上墨镜遮住失落神色昂首挺胸。
在家庭中,即便知道丈夫出轨,也没有办法让自己放低身段“一哭二闹三上吊”,而是忍字头上一把刀,不争不吵独自承担,给予丈夫时间与机会,希望他将心中的妖精关回瓶子里。
这是大人。
而在酒醉微醺的街头,Jules靠在Ben肩膀上的那刻,与其解读成“脆弱时寻找依靠”,我更相信那只是在可信赖的长者面前终于可以收起盔甲,容许自己有一点点懈怠,给自己一点点偷懒的时间。
一如在出差时的酒店里,Jules穿着睡袍,卸下妆容,左手红酒,右手零食,盘腿坐在床上与Ben聊天,那是全片她最放松的时刻,她说着说着自己的心事捂脸哭泣,难过的说“我不想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被埋葬”。
过去女子对“长相守”的期许在于“瓜田李下”,在于“花好月圆人长久”,而今时,女性对伴侣的定义不再是生活的全部与重心,而更倾向于只是互相陪伴,她们更害怕的是孤独。
倾诉完心声,Jules收敛好自己的情绪,以婴儿的姿态窝在枕头里,听着旧日里缠绵悱恻的情歌,沉沉睡去。
这是女子。
Ben对Jules的丈夫说:“她值得拥有开心。
”当然,因为是女子,我们必须有理由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人事物,而不是妥协与屈从。
正如《布鲁克林》里的那句台词“摆出你知道自己要去哪儿的样子”,而到底我们要去向何方?
与其标榜实现自我价值,或是所谓的证明自己,不如说,同为女子,让我们“Enjoy Life & Enjoy Myself”。
(以下可能含剧透)1. 编剧+导演Nancy Meyers女导演Nancy Meyers曾拍过许多著名的chick flick小妞电影,包括《偷听女人心》(What Women Want, 2000)、《天生一对》( The Parent Trap, 1998)、《爱是妥协》( Something's Gotta Give, 2003)、《恋爱假期》(The Holiday, 2006)。
除了导演、编剧、制作人,Nancy Meyers还是一名出色的家居设计师。
她电影中的场景和家居细节也体现出其设计风格。
2. 时尚女主安妮海瑟薇上一部和时尚行业相关的电影《穿Prada的恶魔》(The Devil Wears Prada, 2006)中,她还是个初涉职场的小助理,小心翼翼地服侍老板梅姨;而现在已经成为200人+的时装公司创始人!
3. 新娘Rachel女主海瑟薇的开场镜头——亲自接听一位三天后结婚的新娘的投诉电话,新娘名叫Rachel。
这里致敬了海瑟薇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Rachel的婚礼》(Rachel Getting Married, 2008)。
当时海瑟薇饰演新娘Rachel的瘾君子妹妹。
4. 按摩师纽约规定按摩师不能和自己的客户约会……所以男主的按摩师女友违反了规定,后果包括丢掉执照。
男主德尼罗大叔和女按摩师Fiona第一次在周六约会,别具心裁地选择了参加犹太葬礼这个活动……但实际上犹太葬礼从来不在周六举行。
周五晚上到周六黄昏是犹太教的安息日,他们在这天不会工作。
5. 太极结尾,男主德尼罗大叔的太极老师是Tiffany Chen,杨氏太极大师William C C Chen的孙女。
大师出生于1935年的浙江,到台湾后1950s开始太极拳教学,现居美国。
6. Jay-Z和De Niro片中,有人要去Jay-Z和碧昂丝家去送服装,向男主咨询注意事项,德尼罗大叔表示不认识Jay-Z,只知道Beyonce。
因为现实中他和Jay Z关系不太好,他俩以前是邻居,但2012年在小李的生日趴上发生争执。
据说是因为Jay Z曾答应给德尼罗录支歌,但一直没有做到,而且还从来不回电话。
SourceIMDB: The Intern
其实两个演员都把各自的戏份完成的非常出色,但我总感觉真正有化学反应的两位演员,哪怕不掺杂欲望、爱情、敌对等种种关系也应该会像是<闻香识女人>里的那个舞一样,所有欲说还休、所有人生、那些宝贵的东西,都在一个舞曲里说完了、讲尽了,那才是真正的完成度很高的“化学反应”。
但是于此同时我真的很厌烦这种老年男性在人生路线上去guide年轻的女性,会让我感觉这电影充满无聊的说教意味,以及确实是这样,这片子很明显就是拍出来媚中产阶级的,换句话说到底是谁70岁了还能像片子里的本一样健康强壮甚至还能boki(这里拍的真的很恶心,讨好中年男的意味不要太明显,安排两个女性对本进行一个争夺更是非常的搞笑),寻找事业第二春,完全就是在美化……“看哦,你们的以后人生也会像本一样,不仅事业有成,还可以指点美女boss,甚至妻子死亡之后还能找到爱着你的比你年龄小好多的专心服务于你能给你带来快乐的女人哦!
”,刻意回避了很多尖锐的讨论点,我真的一败涂地了。。。。
以及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突然理解为什么我们东亚女(尤其年纪比较大的)会很讨厌安妮海瑟薇,因为她的人生简直太完美、太美好了,就像是童话故事一样,家庭、事业、友谊,她什么都有了,什么都能得到,好比TGW里的Alica,她们是“那个好像浑身都是创伤的白女”,实际上最为恐惧的竟然是死亡之后会在公共墓地里和陌生人葬在一起()在公主日记里她成为了闪闪发光的王国继承人,在恶魔穿着Prada里她最后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职场进阶,在实习生里她又成为了那个“传奇般的创始人”,她的人生闪闪发光,没有污点,老公出轨就是她人生中最大的、最不可跨越、乃至于要分权给CEO的糟心事,但是最后老公感到“愧疚”,她收获了“友谊”与“理解”,她的公司越做越强,她不费吹灰之力的、优雅的、以一个男权世界里温情脉脉的女性形象,再一次,赢得了一切。
以及片子里非常cheap的几个泪点我居然都泪了,一边嘲笑一边泪,好吧我承认你们好莱坞导演有两把刷子……
故事的前一半在飞机上看的,有笑点的轻喜剧,纽约的风景,罗伯特德尼罗的成熟,安妮海瑟薇的服装,是吸引我看下去的点。
看到一半飞机落地了,打算回家再看,没想到过了两个月才把它看完。
故事很简单,一个拿着退休金无所事事的前电话本公司副总打算给自己找点事干,结果去了一个女性服装网购公司当了个实习生。
古老与现代,钢笔与电脑,电话本与facebook,手帕与纸巾,传统营销与电子商务之间,当然有足够的戏剧冲突,可以撑起一部两个小时的喜剧。
本来是个普通的喜剧,可是看到后来,里面竟然还是有些东西打动了我。
第一个打动我的地方是,安妮海瑟薇的痛苦被她演绎得很好。
这是每一个职业女性都要面对的问题:当你的事业成功,而你的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你是怪罪别人还是怪罪自己?
我曾经怪罪自己。
那时候我理所当然地认为正确、而现在想起来很怪异的地方是,周围的人也都是从我的身上找问题。
现在看起来,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怪责到自己的身上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而现在才知道的我已经太晚了。
结果也许还是一样,但如果我可以重新来过,那时候的我一定不会这么处理问题。
看着这部电影,仿佛我的人生又重来了一次。
“这时候,你就需要一个靠得住的人。
”Jules很幸运,她找到了一个有四十年工作经验和七十年人生经验的实习生,老人——或者成熟的人给你的人生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
不光是工作,也不光是处理家庭问题,而是时间打磨过的人生的喟叹。
可是Ben并不光是人生导师,电影也不光是二元论的师徒调调。
更打动我的地方是,他们两人的感情有那么几分钟是互通的。
在火灾“劫后余生”的酒店,有那么几分钟,一老一少躺在酒店的床上,一个想着出轨的丈夫,一个想着去世的妻子。
电视里放着古老的好莱坞电影,两个人的眼里都噙满泪水。
Ben并没有传递什么人生经验,Jules也没有当小迷妹膜拜,此时他们怀着的是同一种感情,对人生的感情和对人生的缺憾的感情。
在那么几分钟里,电影甚至可以说有点脱离了商业片,而上升的艺术片的节奏了。
我不喜欢电影最后Jules和丈夫和好的情节。
这个情节把电影又拉回到商业片的套路了。
而且,我怎么就没见过电影里女人出轨,结果还有大团圆结局的情节呢?
实习生可能是一个人在一生的职业生涯中最入不敷出、把热情当干粮吃的一段时间,近年来与临时工一起成为国内犯错与被犯错主力。
当然也有存在临时工、实习生牛x得不行的情况,在中国是北京公交车站协管大爷大妈,在电影里是罗伯特·德尼罗。
近年罗伯特·德尼罗贡献了许多“退休老人”的银幕形象,《奋斗的乔伊》《天伦之旅》《拜见岳父系列》,还有这部《实习生》,以他醇厚的“前黑帮大佬”气质碾压所有叙述主线,告诉观众:记住我的台词就够了。
罗伯特·德尼罗实际上已经71岁了,在《实习生》中的演出更像是他的人生经验而非艺术创造。
他饰演的本·惠特克(Ben)事业有成却退休了,夫妻恩爱但丧偶三年半。
赶了一辈子路,到老还是停不下车轱辘,为了让自己别在家闲着生锈,他去一家卖女装的电商做了实习生。
本智慧非常,来自已经崩塌的保守行业,西装笔挺提1973年的公文包,但他会使用苹果电脑,开车走捷径得意时与年轻人击拳,老派却不保守。
作为个工龄比老板年龄都大的人生赢家,本用自己开着外挂的实习经历向广大观众中的职场菜鸟示范:实习生如何在职场上进击。
安妮·海瑟薇饰演的朱尔斯就是那个倒霉老板,同样是时装片,因此观众能够在电影里看到些许《穿Prada的恶魔》的影子,同样是工作狂人,为节省时间朱尔斯骑着自行车在办公间里通行,却没《穿Prada的恶魔》里米兰达的鬼畜。
作为一个已婚已育的“创业狗”,朱尔斯随和且容易犹豫不决。
为什么说她是倒霉老板呢?
因为公司发展迅速到她这个老板无法承受需要聘用一个更好的人当CEO,此外因为疏于家庭她的“全职丈夫”也出轨了。
一老一少两代人,同款的成功相似的困境,工作与爱的兼得成为这部电影的主题。
“你有70岁了……那你还记得你大学学的什么专业吗?
”“你说你毕业后的工作是做电话簿行业……为什么不用谷歌查电话要用电话簿呢?
”“谈谈你的职业规划吧,你10年后预计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这些70、80后提出的面试问题以代沟四溢的方式打开本的实习期。
老板朱尔斯起初根本没想过要给本活儿做——出于对一个老人的照顾以及对一个退休人员的轻视。
世上没有闲的岗位,只有不干活的员工。
看看本是怎么刷存在感的:1、穿着得体:业务也就算了,别让自己“看上去”就很不专业。
本示范:永远的西装领带公文包。
<图片2><图片3>2、守时:以显示严于自我管理,毕竟你守时就给了别人迟到的空间他们会感谢你的。
本示范:与老板约在3点55分谈五分钟话就绝对不能迟到或超时。
<图片4>3、善于沟通:有话好好说,拿出打工仔的“自信”。
本示范:随时。
<图片5>4、积极提供举手之劳:还是那句老话,好人一生平安。
本示范:帮同事推车、发邮件等。
<图片6><图片7>5、记住每个人的名字:记不住的话对每个前辈都用尊称。
本示范:管老板叫朱尔斯,管朱尔斯的助理叫老板。
<图片8>6、别把好奇心放在同事的私生活上:能说的事儿人家都拿来吹牛逼了,那剩下的你说是些什么好事儿呢?
本示范:看到朱尔斯在哭时,只给帮助不探原因。
<图片9>7、快速学习有利于工作的技能:一个不想当天王嫂的网红不是好卖家。
本示范:注册Facebook,学修图软件、换智能手机。
<图片10><图片11><图片12>8、热情帮助你的同事:团队作战更易成功,想想EXO、BIGBANG、TFBOYS、胡歌与霍建华。
本示范:让同事上自己家住,在领导面前夸同事。
<图片13><图片14>9、陪老板加班:操皇帝的心,拿太监的薪,有上进心的员工就是这么表现主义。
本示范:明明没事儿在那里看报纸还要加班到最后,成功吸引老板注意。
<图片15>10、不要对眼下的得失太纠结:活儿要好,事儿不要多。
本示范:被朱尔斯一时冲动调离岗位后兢兢业业地给新部门同事买咖啡,对前来道歉的朱尔斯毫无怨气表示理解,并在她称自知他能胜任更多时,秒赞。
<图片16>11、勇于撬墙脚:不要让不合适的人出现在你合适的位置(此招慎用)。
本示范:发现朱尔斯的司机酒后驾驶,大义凛然果断抢下司机的工作,进而与老板感情激升。
<图片17>12、有无偿解决领导的生活困难的能力:拴住一个男人拴他的胃,傍上一个老板傍他的家。
本示范:接朱尔斯女儿出去玩、发现朱尔斯老公外遇只字不言。
<图片18><图片19>13、在合适的时候告诉老板你还能干什么:看看“邓文迪传”吧,待到山花烂漫时官人我要。
本示范:作为一个实习生,分析公司的运营。
<图片20>14、最好能喝:若你不喝老板怎么嗨,若你太嗨老板怎么下得来?
本示范:在朱尔斯醉后倾听她的心声。
<图片21><图片22>15、保持对工作的兴趣:否则以上一切付出对你都没有任何正面的意义。
本示范:随时。
<图片23>本的成功源于他克己的品位以及开放的世界观,换言之: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与其说他给朱尔斯实习当手下,不如说是朱尔斯在给他实习当老板。
个人生活上,本70岁了但优雅自信,静态时招蜂引蝶,动态时实力撩妹,与公司的按摩师大姐毫不拖沓地终成眷属。
而朱尔斯作为个青年才俊,却因为担心自己成功的事业让自己的婚姻家庭陷入更营养不良的境地,企图将自己CEO的位置让给别人,深深地执迷于自我牺牲的快意与让贤的自我欺骗中。
当她痛哭着声称自己不想离婚以至于孤独终老,要放弃事业回归家庭时,本以一种“活久见”的淡定告诉她:事业不需要你,但你需要这个事业,不用担心离婚。
这是一种父亲的姿态,又是一种领导的姿态,他未必亲临过你的绝境,但他确定一切都会过去。
如果工作与爱情争斗,不必放弃自己的独立性,如果杀了工作来喂食爱情,爱情亦会食物中毒。
当然最好的期待是遇到合适的人,爱情加持工作,在混沌中捕捉到命运的线索,从此归于安稳。
当然,煲这碗中产阶级的鸡汤过程有些漫长,电影节奏略显拖沓,此外对于许多人来说,“实习生”的身份设定早已脱离他们的自我要求或者耐心,但至少我想片中有一句话是你一定受用的:久坐好比嗜烟。
(Sitting is the new smoking.)
最近看了一部很暖心的鸡汤电影<图片1>《实 习 生》对就是由大美妞安妮海瑟薇和老戏骨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轻喜剧。
故事很简单老绅士罗伯特不甘于退休过无聊枯燥的生活,重新出发成为了互联网新贵安妮海瑟薇的实习生,并用自己的智慧经验感动了全公司上上下下。
<图片2>这部片子有很多舒服的地方比如看安妮海瑟薇在戏里精致又时尚的着装。
<图片3>可以看当今创业公司的生态——没有高低之分,皆是亲力亲为。
<图片4>还有一些有趣的梗让你会心一笑。
<图片5>我喜欢这部电影,是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这位老爷子。
虽然他是一名后进老实习生,但却没有老头子的犟脾气。
他去拥抱新生事物,他热切与人沟通,也同时用他几十年的历练,来感化公司上下每一个心浮气躁的年轻人,包括他的顶头上司安妮海瑟薇。
他就是一名完美的老派绅士,他的道理不是讲出来的,而是让你如沐春风感受到的。
他有一种积极又温婉的生活观如同海报上写的那样:experience never gets old一个好绅士该有哪些优良品质呢?
看看老爷子给我们展示的吧: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看这排列得井井有条的衣柜<图片6>还有随身必备的公文包与西装<图片7><图片8>这是认定一种优质生活的坚持,而不是那种粗糙滥造的个人品位对着装的高度重视老爷子不会对别人的着装嗤之以鼻,因为那是他人的自由。
但是他也有自己一套对着装的看法。
<图片9>因为着装是印象的一部分,不能因为环境的随便,就把自己的印象随便交待出去。
所以在老爷子潜移默化下,身边那些自由散漫的年轻人们,一个个都容光焕发了起来。
<图片10><图片11>对小细节的注意全电影让我最感动的是这个细节。
借宿在老爷子家的年轻人问“为什么还要用手帕”。
老爷子是这么回答的:<图片12>带手帕的最好原因是能借给别人女人会哭,这是帮她们带的最后一点幸存下来的骑士精神看,一个老头的撩妹经验,说得多么冠冕又动人。
在职场适时给他人无私的帮助并用其所能体现自己的存在感这也是一名多年老员工总结下来工作经验比如一开始安妮海瑟薇并没有安排他做任何事,他一点也不觉得闲差是多好的优待,反倒是和周围打成一片,用他的细心默默付出。
比如帮同事推手推车,替安妮海瑟薇清除她最想扫掉的混乱的桌台。
安慰一直努力却没有得到赏识的年轻人,并在恰当的时机将她推荐出去。
<图片13>简直是润物细无声的典范而好的人缘必然带来好的尊重,最后老爷子用自己的细心和善意,以及出众的工作经验,赢得了大家的喜欢。
<图片14>这不就像鸡汤文里说的么:“不要说公司可以给你什么,而是想想你能给公司带来什么。
”绅士是对礼节的重视比如和BOSS一起在酒店聊天,BOSS让他躺在床上,他也纠结了一下下。
这个场景并不是“两人会发生关系”这样的狗血安排,而是一个员工对礼貌的思考。
十分有意思。
<图片15>老绅士对爱情的看法也是让人酥酥的谈到他的婚姻,他感慨地说<图片16>“结婚的时间不长,才42年。
”“(这种感觉),就像是人们常说的慢慢变老的感觉。
”说起他去世多年的妻子,也是满脸的幸福<图片17>在爱情里,绅士不会强人所难,而要直接面对所以他对同事的恋爱建议,并不是发个动情的短信,也不是让别人讲几句好话而是要你亲自来到对方面前,让对方看到你的温柔。
绅士不会打扰对方的家庭生活,但是会为你的感情着想。
安妮海瑟薇的婚姻出现问题被老爷子发现,他并不会立马就告诉对方,而是踌躇犹豫思考着如何才能向对方表达自己的关心。
他也不希望他的boss因为婚姻问题就退出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商业机构。
他说:<图片19>有这样的一个老爷子在身边提醒着你,你还能不被感动么?
这部戏当然浪漫得有点不真实。
比如结尾老公出轨后的回头。
比如老爷子太过理所应当地在工作岗位上收获爱情,事业,友谊。
比如创业公司的艰辛表现得很理想主义。
<图片20>但依然不妨碍我在看这部片的时候,感受到那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片中的音乐搭配得很好,幽默,舒缓,有节制。
和片尾最后老爷子教安妮的那句话一样,深呼吸,顺心而为<图片21>看了之后你会有一种积极的愿望▼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做一个生活上的小暖炉或者用情用心地投入一份有趣的工作
我想,这就是一部好的电影应该带来的好的熏陶吧
《实习生》是我最近看的一部美剧,爱奇艺评分高达9分。
剧情细节有趣,节奏流畅,幽默风趣,画面温馨。
看完之后,我个人认为收获不少,有以下三点。
1对工作永远充满热忱剧中主人公Ben,是一名实习生,他有点与众不同,你难以想像,他竟然是一名70岁的老人。
他睿智,豁达,开朗,跟我们想像中的老人完全不一样.其实Ben是一名退休副总裁,在一家老式印刷厂工作了40年。
退休后过了一段非常愉快自由自在的生活,然后环游世界去了,回家发现总缺了点什么。
于是Ben就去工作了。
Ben的实习生涯,和二十岁的我们刚开始参加实习的区别不大,都是认识新公司交到新朋友,慢慢熟悉自己的工作,赢得上司的信任。
这就像我们刚踏入社会时所经历的一样。
一切都是新的,未知的,和他是否年老没有关系,他对生活的热忱,让他仍似一名年轻人一样在探索。
Ben 积极乐观的态度值得所有人学习。
2工作并不仅仅需要努力Jules的秘书每天工作14小时,却没有得到上司的重任。
Jules了解Ben的背景(原印刷厂营销副总裁)后,让Ben帮忙看用户习惯数据,并安排Ben与秘书一块坐在自己办公室外。
Jules走后,秘书突然哭了,并对Ben说明了哭的原因,原来是她工作9个月,从未接触到核心的工作,空有商学院的学历却不能施展出来,甚至还担心老板认为自己不能胜任工作。
Ben很耐心有开导小秘书,告诉她试着让Ben来帮忙 ,当成一次小实验,让小秘书有机会享受工作的乐趣,而不仅仅是忙碌。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职场中也不乏有秘书这一类人,拼命工作,却得不到领导的认可。
Ben在这里倒是很好的给我们上了一课,充分运用自己的长项,做对公司有用的事,比如Ben 通过数据得出一个分析结果,80%的广告费用用了在20%的低消费群体中,而忽视了那80%的高潜力用户,从而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3经历,永远是一笔财富Ben是睿智的,给人的感觉像水,平静,但是蕴含的能量,富有是巨大的知识与涵养,与他相处让人舒适。
Ben在被调走的第一天,Jules急冲冲的在办公区找他,因为Ben 对于Jules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实习生,更是一个开导者,Jules说Ben 能带她一种很平静的感觉,让她觉得安心,我想这种感觉在于Ben历经了岁月,在这岁月里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与涵养是分不开的。
他善观察又不卑不亢,知冷暖又礼貌从容,给建议又从不越界,有原则又富有情趣,阅历丰富又从不显摆,让时间赋予自己宝贵的财富而不仅仅是皱纹和白发。
善观察又不卑不亢,Ben刚开始分配到Jules身边工作时,会提前向同事打听与Jules相处的细节,这样就能更好的与Jules合作共事,打听到Jules不喜欢不眨眼的人,Ben便在镜子里努力的练习眨眼说话,电脑前的我都不由得笑出了声,如此可爱又真实。
而Ben 即使被调去了其它部门,仍然也是认真的工作着,仔细的为同事们准备了8杯咖啡。
这样的Ben又如何会让人不喜爱?
阅历丰富又从不显摆,纵使Ben有着退休前副总裁的光环,却从不在人前炫耀,而是默默地观察,然后再像一个长者一样,帮Jules分析数据,并且很贴心的告诉大家,这件事Jules秘书帮了很大的忙。
-Ben在这部影片中给带给我们很多惊喜,他颠覆了我们传统退休后理想生活的样子,用一种不同方式在退休,在不同领域的工作中得到认同感,重新找回生活的乐趣。
这部影片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各位可自行观影感受,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电影名句欣赏弗洛伊德说:‘爱情和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
’”(Freud said,"Love and work.Work and love.That's all there is.")马克吐温说“做正确的事,你永远不会错”(“You will never wrong when you do the right thing.)”)end
一开始觉得非常没劲,无非就是一路贴标签:一个“退休”“丧偶”“曾经拥有42年完美婚姻”和“40年旧式企业管理经验”“内心有一个空洞需要填补的”“每天穿西装”“使用vintage皮包”“会在适当时刻递上手帕的”“作风老派”同时“思想开明享受生活欢迎挑战的”“老年”“男性”,一个“熟谙时尚”“雷厉风行”“野心勃勃”“完美主义”“独断专行”“女权主义”“与父母关系恶劣”“拥有可爱女儿和家庭煮夫的”“工作狂”“青年”“新企业家”“女性”,甚至这个“新女性”的“21世纪婚姻”,都只是一个性别倒错的stereotype标准婚姻。
每个人都可以贴上无数标签,但多少标签都无法真正涵盖一个人,而在这种标签电影里,角色只是标签的载体,存在目的就是承载标签之间的互动,所以他们可以简单完美得不像人类,也可以得到社会不切实际的善待。
但是看着看着,我开始被这个剧本的专业程度吸引到了。
从主题看,电影大方向非常liberal政治正确,故事发生在女性主导的网络销售企业,还附赠了中文、日文、太极拳、犹太葬礼、按摩师职业等等贴心小礼物。
但在美国这样一个实际上极其保守的地盘,广大保守观众的感情也是必须要兼顾的,男主带来的复古情结应该很受待见,以至于他的女权主义部分都可以视为老年人的宽容体贴;而要justify咄咄逼人的女主恐怕仅靠“颜即正义”还不够,于是对性格也进行了小心的修饰,将独断专行与善于认错进行了罕有的糅合,另外不忘添加“小女人”成分,比如脆弱,崩溃时的逻辑混乱,对家庭幸福的追求等等。
尤其最终由女主丈夫含泪请求她坚持梦想的事业家庭双丰收大团圆,简直左右逢源到令人拍桌。
而表现人设的标签运用和情节推进的提示手段进一步简化了这个童话故事。
标签本身就是一种把复杂信息简单化的工具,让人无需思考就可以立刻发生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片中从服饰到自带办公用品,每一件道具都在表现标签化的角色性格,并不时通过特写镜头加以强化;角色关系的变化都具有明确的阶段性,比如女主在男主驾驶的车内睡着,然后强调自己头一次在车里睡过去,以此提示或者说直接告知信任关系的建立;台词更是百分百用于表现人设和推进情节,没有一句废话,也几乎没有一句蠢话。
借用台词来说,how is it that you always manage to say the right thing, do the right thing, be the right thing? it's uncanny.这uncanny的一切,都是为了把明确的信息直接推送到观众脑中,观众无需排除干扰,无需主动寻找,只要打开眼睛这个接收器,就可以不断收到令人愉快的信息,甚至频率和刺激程度都经过精确计算,以求达到最舒适的效果。
当然,这种剧本常常无法摆脱predictable的属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predictable也意味着满足观众的期待。
继续借用台词,it's moments like this when you need someone you know you can count on. 观众来看这种电影,也就是为了这样的安心感吧。
现在讲这个剧本的两个扣分点,一就是试图摆脱predictable印象要给观众带来惊喜的尝试,全片四平八稳的节奏中突然插入的偷电脑行动,虽然确实可以唤醒无论出于舒适还是无聊而昏昏欲睡的观众,但与其它部分的面面俱到相比,处理得略草率,显得略突兀,比起变奏更像走音,幸而在情节不断向前滚动的电影里,反正发生过也就被遗忘了。
另一点是婚外恋,即使在这样一部缺乏新意的电影里也过于cliche了,去掉这个情节,也可以一定程度缩减这片作为治愈型娱乐片毫无必要的2小时片长。
总的来说,我真诚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标准化商业娱乐片剧本,之所以打3颗星,只是因为不巧我不是它的目标观众。
*********************************等一下,突然想到一个特别严重的bug。。
ben承诺的那个墓坑是不是会被他现任女友占据,jules失去了托底的墓坑咋办。。
【你滚!
开场的第四分钟我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这是个特殊的实习生 新颖的设定 注定这是一场充满惊喜的观影过程 职场片里我们见惯了新鲜人的手足无措 而一个有着多年职场经验的老人重回实习生的位置会铺展开怎样的故事 这个噱头已经将人的胃口掉足调试闹钟 准备第二天的工作装 手提包 我看到了第一次去实习时的自己 些许的紧张 些许的期待 职场老人终究和新鲜人是不同的 当同座的二十代的戴维斯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整套的电子产品的时候 我在期待七十代的实习生本的包里究竟装了写什么 笔记本 计算器 眼镜 闹钟 钢笔 便利贴 我想如果我遇到的是这么个实习生的话 大概要得意的偷偷笑上那么几天了安妮海瑟薇所饰演的朱尔斯作为一个新兴购物网站的老板 从一开始的抗拒年老的实习生 到后来的慢慢接纳 并和实习生成为交心的朋友 在人物关系不断加深的过程中 实习生本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给职场新鲜人做引导和示范 实习期间应该做什么 怎么化解和同事 尤其是直接带自己的师傅之间的关系等等 毫无疑问他是一个合格的实习生相比直观上的实习生本 我则更愿意把朱尔斯也看做另外一个潜在的实习生 一个从厨房里走出来的购物网站的老板 一个和母亲关系“僵化”的女儿 一个手忙脚乱的妈妈 一个迷失的妻子 购物网站的成功使得朱尔斯在一夕之间要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 电影结束 所有的问题都寻找到解决出口的时候 唯有朱尔斯和自己母亲的关系没有任何的交待 甚至这个Mom根本从未出现 我想这并不同于生活大爆炸里Howard Wolowitz从未露面的母亲 也不单单是为了一场删除邮件的疯狂戏码而凭空增设 我更偏向于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突出本的知心人的作用 但其实如若像朱尔斯讲的“和一个成年人进行成熟的对话 真好” 父母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漫漫人生路是一场不能回头的实习生涯 和朱尔斯一样我们都是生活里的实习生 新手 生活不会给我们重来的机会 可能会迷惘 但总会找到出路 有那么一天 我们也会成为本
这种片子其实跟华语贺岁喜剧没什么本质不同,就是麻痹你的神经让你相信世界就是这么美好而且容易
@2016-01-03 15:41:32
天冷了喝点鸡汤,又名司机迷之消失
教科书式的chick film。讲真,海瑟薇,演一个feminist figure,全场都在被一个daddy呵护教导,这样真的好吗?
德尼罗在里面简直神一般的存在
女主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离婚以后没人一起葬,她是佟丽娅吗亲爹不让葬回娘家?
比想象中好看,好歹De Niro还蛮可爱,还有Andrew Radnells!有几个地方还挺搞笑整体的风格气质也比较舒服,看的人非常舒心。不过后半部分女主老公的那段戏略微有多余,不排除刻意煽情和给海瑟薇硬加戏的嫌疑。
和穿普拉达的女王一样探讨职场女性和家庭的平衡,仍然是和解,都要为男人让步要么放弃职业要么和平庸软弱出轨的男人达成和解。如鲠在喉。披着女性主义的外壳里子仍然是男权主义的说教。男主不仅要充当老道的经验丰富的父权代表人指引事业女性解决工作生活矛盾(当然这部分剧情也生硬不和谐)就像他衣橱里的手帕,“及时为女性擦去眼泪”,仍然是那一套公主骑士模式。。。
老爷爷太可爱了,真是善良又不懂得拒绝别人 时刻给别人留台阶 擅于发掘生活乐趣的人。
难看至极,安妮海瑟薇表情小动作太多了,看开头那一段独白还觉得很惊艳,结果越看越乏味,理由不足的行动,牵强的情节,絮絮叨叨的台词,真的看着很磨人
其实根本不是职场电影,根本就是迈尔斯最近的几部延续,关注在高龄主角,只不过这次加进了互联网电商、职场女性和爱情的主题,虽然两位主演表现出色,无奈剧情支离破碎,看完无味淡如水
和我不对盘
多年前的一个时尚杂志实习生现在成长成了一个时尚电商CEO了呢!多么励志!!
剧情温吞,但老戏骨的演技真舒服。不惧怕年老的最大秘诀就是让时间赋予自己宝贵的财富而不仅仅是皱纹和白发。迷茫的时候有这样的人一起聊一聊也是一种幸运。
对比我国的时尚喜剧类型片,我们但凡能做到剧作完整就很不容易了。
安妮海瑟薇很美!当然罗伯特德尼罗也很帅!更重要的是这个爱情事业和人生的故事讲的很到位,喜欢!
一碗从前提开始就不合情理的鸡汤。鉴于我不认同人到七十还需要工作来满足和刺激自己的人生轨迹,所以后面的指点迷津说不好也是误人子弟呢。
好暖心的大爷QAQ每个人都好可爱,海瑟薇也可爱,只是最后结局那一点我总觉得不太能接受,可能到了自己身上又两说了吧,毕竟大多数女孩子都会做出和她一样的选择吧T▽T但就是咽不下这口气啊_(:з」∠)_
眨眼の演技,高端、大气。为什么出差要营造一些暧昧の悬疑,怕尴尬的我好紧张。感受到社会的进步,真好。
两个好演员,端出一锅臭不可闻的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