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亚的派对
伊比利亚的派对,白色寂静,Happiness of Iberia
导演:澈与炻
主演:李伟,鹿骐,龚胜芳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0
简介:性格孤僻的男孩塔塔,跟父亲、妹妹和奶奶一起生活在一个怪诞、神秘的村庄里。塔塔的父亲是村长,妹妹正在上小学,他们一家靠卖羊奶为生。塔塔和羊奶加工厂的女司机巫行云相爱,性情古怪的巫行云一直想拍电影成为大明星,她试图加入一个到城里拍电影的神秘剧组但被拒之门外,塔塔很希望帮她实现梦想却无能为力。巫行云决定去参加伊比利亚的..详细 >
??????抱着你们这些影评人眼界和mind能不能开放一些,以及,中国终于出现一部Room了么 的心态开始看的。然而,我错了。略略略哼,调色和柔光,能把人搞出ptsd.(举牌→RUN!
10/13 9:00场。小城之春影厅灯光放映中无故打开了五次,环绕音效果的警报器从第一秒开始响到最后。任何作品都不应得到这样的放映待遇。很不专业。片子其实和蓝色列车的问题差不多甚至观感都比较相似。能感受到想要达成的方向但是执行问题较大,情感与影像脱钩。
或许耳边风吹多了?或许期望值降低了?我宣布伊比利亚的派对绝对不是烂片!!是,魔幻好像还不太魔幻,现实,也不够那么现实,导演全组都挺自恋,那句从头到尾的梗是过于多了,象征符号过多,有点矫情,一片大西北,一群城市脸,北京腔……还是多了些违和感……但是啊但是,画面讲究,摄影有功力,色彩舒适,造型抢眼有实验性,记住造型师叫戴沐津,对话还算正常,音乐不错,塔塔的表演者鹿骐不错不错,驴也演的到位。最重要的一点,导演很有想法,不是那种不知所云的想法,看似疯疯癫癫但其实带着逻辑,梦境中好像放映机在播放,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的橙光略过这个世界,一群年轻人可以表达自己的表达,带着电影手法和电影语言,这种放手的尝试很好!整体三星,为了这种尝试再给一星。
乐色
很少看这种类型,不过看完觉得很好,导演很聪明的,他很聪明的选择了一个特殊的背景,高原上壮美的景色和特殊的民俗本来能够给这个普通的故事极大地增色,让一个普通loser男青年的困境和整个外部落后和闭塞的环境相关联,彰显更深层次的人文关怀。
上了爱奇艺是为了去pk一下那些国产网大么,我告诉你,你输了
平遥三杰慕名而来。土不土洋不洋的,审美太辣眼睛,梦都做这么廉价也是种本事。镜头极其单一,信息剪成二十分钟都绰绰有余。要么你就再极端点,整个视觉电影出来。片尾鸣谢名单大受震撼。
略略略略哼!Come on!
孤独与虚空
还可以啊,总体来说还是挺不错的,挺好看的影片,不错的,还是挺精彩的哦。
略略略哼……看完电影的感受和导演对这句台词的用意似乎很贴合这个解释。故事似乎也没什么可多说的,视听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部晦涩的电影,色彩的运用独特,这也让荒凉的西北披上了梦幻的外衣。里面的雕塑和道具难免让人觉得格格不入。中间一度昏睡十几分钟,而这种昏睡和影片的色彩影调又有些某种连接。那就是滤镜色彩神秘而奇幻。看完的感受就是不要去疑惑故事,享受视听,色彩,音乐的奇幻旅程就好!最后想说,每个人的观影口味兴趣不同。每个导演的风格也不同。面对观众的褒贬不一,贾导的一个握手拍肩似乎给了作为年轻导演极大的鼓励和安慰。
不烂啊…平遥大家是陷入集体无意识了吧
#PYIFF2020 伊比利亚的电影是塔塔的梦,那这电影就是导演梦里拍的吧,略略略略哼大概是梦里的驴叫。问导演想表达什么、符号有什么意义,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就只有回答是个人的表达(特想知道当时旁边的贾科长在想什么),反复出现的“艺术电影”字眼不知道是自嘲还是自恋。其实男主和父亲的关系很有意思,但夹杂在一堆不正常人类中也不想去探究和思考了
悬浮感太强。。。剧情支离破碎。别问,问就艺术:)
也还行吧!白莲花 小妖精喊得我有点不适
#4thPYIFF#平遥看的最后一片,导演任性,然后所有人陪他玩砸,幕后鸣谢的名单有多长,目前青年导演的创作群体就有多乱,完全是导演的自我意淫。还说什么“最期待、中国大师”、是平遥又出了一个李伽西吗?踏踏实实拍点东西不好吗,参考谁也不能拍这样啊,彩色滤镜的使用完全没有进入影片的表意系统,就使用了一连串的定镜头就敢说自我表达?青年导演用自我表达来粉饰自己没有能力和才华的事实,自嗨去吧,别拖观众给你垫背。
好喜欢,也是西北的样子
客观来说 新一代年轻导演的甘肃宇宙里 澈与炻占据独特的1% 这是李睿珺等一干人都不具备的1% 可以概括为略略略略略略略略略~哼!李睿珺的目的是成为甘肃贾樟柯 澈与炻大概是想成为甘肃王家卫
对我是一个非常享受的童话。西北环境中和当代艺术结合的视觉效果其实挺出彩的,村中八部半,但是故事又是非常简单可以理解的。他对外界探索欲望源于他对女孩的向往。最后女孩留下了谎言,他却仿佛在一次旅程中找到了“伊比利亚”。 被人诟病的那个胡言乱语综合症,其实完全是对老年痴呆的奶奶的模仿,只是后面扩散到很多角色中确实有些奇怪。而那些最普通的当代艺术般模特装置其实也是主人公那个环境中可以触摸接触的艺术上限我觉得合理。配乐是看到目前最享受的一部,门外的风铃,还有剧组“梦境”中的海水效果以及音效都很有趣的。摄影的运动和构图反而是让我期待下一个画面,其实没那么不堪。对标当代艺术出生,曹斐的超新星Nova,这电影有他存在的地方,可能会更适合美术馆展映,也需要更多对于拍摄地点的解释吧,我是很喜欢这种融合感了。
巴啦啦小魔仙式的“略略略略略略哼!”真正成为了一句咒语,确认着一个宇宙,正如同后半段塔塔的进城,一种强大的主体的在场。也就是说《伊比利亚》是独白的而不是复调的,同一话语不经改变地从不同人的口中言说,导演急切地希望成为一名“作者”,纯熟的近乎炫技的技术至上主义掩饰着名为“个性”的矫揉造作,滤镜下的农村和城市非但没有创造一个空间,相反,它过于有限,最终不得不套上一个俗套而廉价的“梦想”,但在导演眼中,这个角色依然是导演眼中的英雄而不是被反讽的对象,如果费里尼的八部半缓解了自身的创作危机,那么《伊比利亚》则反之,继续向那个不存在的错认,那个想象中的毕赣或芒迪亚格陷入自我沉溺。因此,《伊》依然是影评人和电影制作者应该观看,作为一种教科书级别的自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