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原名叫《铁人》,为了区别于好莱坞的同名大片和日本cute动画片,我擅自补充进了“王进喜”的名字。
在观看前我百度了王进喜的事迹,然而当黑白影像把我拉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文字描述的场景一幕幕出现在眼前的时候,那种冲击和震撼是如此的揪心和剧烈。
艰苦的条件、落后的设备、匮乏的物资足以消磨一个人乃至一整队人的意志,但“有条件要上没条件要上脱了裤子也要上!
”、“我……王进喜!
代表我的井队发个誓……为了让国家永远不贫血,我们自己的血已经烧热了,已经给备下了!
为了让这个家里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
”“同志们……都把胳膊举起来,拧成一股劲儿,把落后的穷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
让瞧不起我们的人欺负我们的人……统统见鬼去吧!
”句句话糙理不糙的坚定信念由始至终带领着油田工人为着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奉献着自己的血汗。
石油汉子!
一声吼啊!
地球也要!
抖三抖啊!
石油汉子!
脾气大呀!
老天捣蛋!
咱不怕呀!
”气吞山河的劳动号子响彻云霄,久久回荡在大庆油田的上空。
如果整个影片就这样单纯的发展下去,我想我的泪水肯定会在铁人去世的那一刻喷薄而出,然而导演将镜头转到了现代,黄色的沙漠和身着黄色制服的石油工人刘思成,一个承载着父亲殷切希望的儿子、一个顶着铁人战友后辈荣誉的业务标兵、一个认真拼搏帮忙干活儿却被同事取笑的“傻子”。
他寂寞并彷徨,孤独并纠结,能支撑他的只有关于王铁人的收藏品。
当父亲当年是逃离不是病退的事实被旁人掀开,刘思成沉默不语;当相处多年的好友嘲讽他和父亲一样的沽名钓誉,刘思成终于恼羞成怒……一边是冰天雪地皑皑白雪,王进喜苍凉坚毅的秦腔勾起1205队思乡的魂儿,一边是杳无人烟漫漫黄沙,刘思成专注的擦拭铁人雕像窗外一群小伙儿正奔跑在篮球场上……故事在黑白的激情和色彩的静谧中交替上演,铁人精神也在不同的时代里传承呼应。
我以为我有那么点明白导演的心思。
他不是不能拍一部完完全全描写王进喜的影片,可是感动过后震撼之后,我们能回味多久又能学习多久呢?
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如今或许还能看见,但豪情壮志的万丈雄心恐怕不复存在,我们说也许会有其他的表现方式来证明我们的信仰,比如汶川,我们多么的团结、多么的热情、80后的表现让社会刮目相看。
我不否认,但代价太过沉重。
我只单纯的希望:往后再有这样的作品,一间能容纳200人的影院里,上座率超过今天。
接到市总工会通知看《铁人》,工会主席不愿去让我去。
当天下毛毛雨,我几乎是最后到场的,坐定最后一排刚一会,工作人员就来赶人,让人坐到最前面,这样拍照好看囧。
总工会主席旁边空了很多座位,于是挑了个的位置坐下,等待电影开演。
原以为刘烨是最大看点,但这部电影他的表现又让我失望,他的演出完全被扮演王进喜的演员覆盖了。
开场那黑压压的一茬茬的人野草一样铺满整个屏幕,作为80后可以说是不理解他们的热情--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人群像是一锅用烈火烧开的水,关顾着不断冒热气,没想自己锅里还有没有水,也没想到这么沸腾会让水花四溅,伤到旁人,还是可劲蒸发。
但,很感动,为这么一种不会再看到的激情感染。
前年,单位发了一张可以任选场次的电影票,在别人的推荐下看了《集结号》。
战争场面很震撼,也很感人,看完以后立马推荐给其他人。
今年组织看《铁人》,虽然有刘恒、吴刚、刘烨,但期望值并不很高,倒是更想看看《南京!
南京!
》。
其实,主旋律电影拍成这样不错了,场面大气恢弘,沙漠航拍特别是结尾的几个镜头很美。
可惜,颇具震撼的视觉效果掩盖不住略显单薄的故事情节和苍白的人物形象。
至于内心的触动,个人感觉远不及《集结号》。
冯小刚摸到了中国观众的心弦,知道怎么让人笑,也知道怎么让人哭。
而在《铁人》里,吴刚和刘烨的模式化表演让两代铁人显得多少有点表面化和形式化。
整个影片逻辑上的牵强,也让千辛万苦塑造出来的“铁人精神”并未真正的深入人心。
反倒是另一个容易忽视的角色,更耐人寻味。
老铁人器重的小知识分子刘文瑞,是连接两个时代的一条线索。
对新铁人(刘思成)而言,父辈经历一直让他引以为荣,也是“沙漠综合症”的诱因之一。
后来,父亲的形象在偶然间坍塌了一角,他的子承父业似乎变成了天大的谎言和谬误。
在老铁人(王进喜)眼中,有文化的刘文瑞是个可塑之才。
初到东北时,老铁人对向自己提出意见的文瑞说,大意为“某某是别人错了也跟着错,而你不是”。
如果没记错,某某好像正是后来不幸因公殉职的万堂。
那么再联系之后文瑞的逃跑、万堂的殉职,前面的那句话是否隐含着一种质疑?
实实在在的物质需求、虚幻的精神慰藉,还有曾经缺席的制度建设和人本主义,需要质疑的有很多。
当然,种种限制使得影片没有过多涉及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除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和与石油行业有关的人,仅仅是宏大的场面和表面上的矛盾冲突,普通人可能很难产生出强烈的共鸣,习惯于思考的观众恐怕更难。
这就造成了一种不尴不尬的境地,人物痛苦的时候,演的人不知道该怎么演,故事发展到高潮的时候,看的人不知道要不要哭。
不过文瑞这个角色,还是吊了观众很长时间的胃口。
终于,编导安排他在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逃跑了,也让新老两代铁人的形象有了个错愕的交集。
火车就要启动时,面对追来的师傅(老铁人),文瑞说了句“实在受不了了”。
相比于那些英雄豪迈气壮山河的话,这句话真够卑微的,却令我印象深刻。
但是好戏不长,随着远去的车厢,黑白镜头向下一摇变成了站在中国移动电话亭下的彩色新铁人。
父亲去世了,美丽的女医生深造了,老铁人的照片徽章也重新上了墙。
最后,满足于精神安慰的新铁人在拯救崇尚物质需求的同伴时,历尽艰辛也得到了新生。
一只雄鹰在无尽的沙海上展翅高飞,坐在摩托车后座的父亲变成了自己,跟随着老铁人驶向远方。
在种种局限下,善于折中和高歌的编导还是展现出了一定的想象力和号召力,让有些窘涩的故事有了一个不太糟的结尾。
ps. 沙漠综合症的治疗方法好像很简单,就是走出沙漠。
首先对之前说各种扯淡闲话,发各种苦闷牢骚的人说一句:你们真他妈是一群废物啊!
别以为在这个国家里呆了十几年几十年,混了多少饭吃,就可以挺起肚皮,大谈制度的可笑,闲扯主旋律的无聊。
虽然现在垃圾主旋律很多,但请不要把你们在街边小餐馆里和垃圾桶边的言语放在这部影片上。
你们还不配。
“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也请尊重每一部影片。
在看到那些石油工人拼命工作的画面时,你们的心难道完全烂掉了吗?
是被你们所谓的灰色世界所腐蚀的吧。
你们会说那些情感不过是孩童的玩物,但请你们仔细想想,除了这些幼稚的玩物,你们还拥有些什么呢?城市里端坐上网打字的闲人们啊,你们一无所有。
感谢这部电影,他至少让我了解,人的灵魂是应当有血色的。
而不是隔三差五木然的走出影院,关闭屏幕,滑回混沌中的城市。
没事的话,就别死盯着豆瓣的那些排行榜,数着自己看过多少再沾沾自喜了。
如果不是刻意地保持愤青的姿态和主旋律死扛,相信都会对此影片报以盛赞。
09年过半,目前为止这是我觉得最值得一看的电影。
请路过的朋友大侠们帮帮我!
急急急!
请有牒的朋友 或者资源 或者能搞到牒的路子 等等一切各种路径手段能给我《铁人》的消息请速度联系我!
1387 138 3363急急急急急!!!!
我找了所有牒店和网络资源都没有啊···请高人帮我!
影片中战天斗地的场面、石油工人艰苦的创业生活,以及人物的对白无不真实感人,再现了当年“铁人”们发扬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的崇高精神。
“我......王进喜!
代表我的井队发个誓……为了让国家永远不贫血,为了让这个家里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
”誓师大会上,王进喜好一个雄心壮志!
石油工人的好一片豪言壮语!
影片展现的另外一条主线,就是塔里木油田新一代石油工人对父辈的审视。
“铁人”的后代刘思成表现了坚韧正直、吃苦耐劳,敢于舍己为人的精神,他继承了上一代人的优秀高尚的品格。
然而,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个时代有所缺乏的,这种被称为“傻人”的人却越来越少了。
但是我也想到:无论是哪一辈人,在面对艰苦奋斗的“英勇壮举”,直面爱国主义的“豪言壮语”,他们都会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激情满怀的。
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成千上万的人们自愿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抗震救灾、为挽救不相识人的生命和抢救灾区的财产,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我又想到,当年的“铁人”精神,能够激励、支撑着我们的父辈战天斗地、艰难前行。
同样,我相信 “铁人”精神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当今重提“铁人”精神,就要发扬“铁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
国家要强大,社会要进步,企业要发展,不能没有“铁人”精神,“铁人”精神一定会代代相传,一定会发扬光大。
黑白的屏幕胶片旋转发出轻微地嘶啦嘶啦地声响就是这样在那么一个不经意的午后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的天地这,是石油的天地是铁人王进喜的天地沙漠无边无际的尘埃抬头刺痛双眼的烈日轰隆轰隆灰色的大车驰过喀城喀城巨大的钻劲台建了起来嘿哟嘿哟坚韧的石油工人在使劲严寒的气候破旧的屋子艰苦的条件饥寒交迫的石油工人们一小锅稀薄的米饭稍许的微薄热气依稀的浮现在锅子上方铁人把自己的一份给了工友自己却耐着饥饿站在冰凉的屋子中间大声鼓劲:会战就是打仗!
打仗就是为国家卖命!
灰色的天空忙碌的作业现场一个小疏忽钢管根根砸下“文瑞,小心!
”王进喜一把推开工友自己的腿却被重重地砸伤了“我没事,放开我吧!
”“我没事,我要回去!
”嘴里咕哝着双手挥舞着被工友抬着回去此时仍想着工作“井喷了!
快来人啊!
”钻井的过程中最怕出现这样的事故“再不加大泥浆比重,设备怕要顶不住了!
”泥浆水眼看就要凝固了!
怎么办?
这样该怎么办?!
没有办法了么!
耳边呼呼地转着,脑中嗡嗡地响着瞬间王进喜奋不顾身的跳入泥浆池中用自己的身体旋转着泥浆水用自己的双手挥舞着泥浆水泥浆水翻腾了起来溅落到他的眼睛上,鼻子上,嘴唇上他毫无知觉,毫不顾及只教那一腔热情投入在抢险中这样的王进喜感染着身边的工友大家纷纷跳入泥浆池中进行紧张的抢险工作……太多的场景让人落泪让人心酸更让人鼓舞激动身为石油子弟内心被深深地感染感受着王进喜的铁人精神!
这,是一种钢铁般的意志在支撑着这,是一种强烈的石油情节在支撑着这,是因为王进喜是石油人,是铁人,是石油业的铁人!
我们的民族和时代需要英雄、需要楷模、需要学习的榜样。
于是主旋律片有存在的理由、意义和对应的市场。
虽然大家对主旋律片的吸引力各表其辞,但好像没有谁质疑过它存在的必要性。
唯一的问题是,传说中的英雄转化成具体形象应该怎么去描绘。
细节。
虽然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身上有让他人敬佩的精神和力量。
但直观的镜头会比口号式的说教效果要好。
不要虚无的夸夸其谈,我们要看井喷,要看铁人跳入水泥池搅拌,要看第一代大庆人挨饿,看掷地有声的硬邦邦的馒头。
“宁可少活20年,拼死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固然会振奋当时在场的人,但处在不同时代并不了解那种情景的观众来说,或许刘文瑞逃跑的鼻涕眼泪齐飞更为震撼。
人性化。
英雄有理想,但是我们不能理想主义来塑造英雄。
这个世界上没有灭绝人性的英雄。
在常人的一面,他们势必也有缺陷、会犯糊涂、走弯路。
尊重个体的高尚也应尊重个体的卑贱。
大部分草根英雄朴素、粗鲁,但也开放、乐观、坚强。
相比之下《铁人》中刘思成这样为了成为英雄而效仿英雄的形象,甚至比实实在在追求物质的赵一林更有功利性嫌疑。
主旋律片的陷阱在于往往只选择用激情高昂的手笔突出英雄出彩的一面,而忽略了人性的完整。
带来的问题就是过于神化,给人虚假的感觉。
现在导演们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做突破的尝试。
《铁人》在这点上显然模仿了《离开雷锋的日子》,用英雄身边带着缺点的同伴来间接讲述和承托英雄的异于常人之处。
《集结号》之所以好看,是因为它有血有肉的细节和有贬有褒的饱满形象,这是大部分主旋律片欠缺的。
《铁人》较之以前的同类型电影略有进步,但还不够。
据说全国总工会要让10%的会员都去看这部影片,并让本片的票房过亿。
好吧,感谢总工会,我有幸去电影院免费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看之前,我已经大致知道了剧情。
但我楞没搞清哪个是王进喜同志,直到他上台演讲。
我并不觉得这条线有什么大问题,至少我被感动了。
当然跟《张思德》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彩色部分,感觉比《云水谣》都差。
黄勃跟刘烨的表演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故事有点弱。
尤其是跟黑白部分一比,就差多了。
用两条线虽然有新意,但我觉得如果就保留黑白部分,然后把故事再弄丰满一些,也一样可以打动观众。
彩色部分可能还是出于票房的考虑,另外也是一种尝试。
永华电影城的生意真是好得没话说,另外票价有些小贵,影厅有些小冷。
9.5.29下写于甘韦肆
主旋律中刻画人性,尹力导演很喜欢黑白滤镜,以至于画面模糊
半部好片子,剧本本身的立意也是可以的,只是最后呈现的效果却……需要指出的是,吴刚这个影帝名符其实。
拍的乱糟糟的,白幸苦吴刚等演员那么卖力的演出了
彩色转黑白就是不成啊 单镜头时空转换有安哲遗风
今天在央六看了《铁人》。几十年前,铁人说过: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几十年后,我们仍然因为没有芯片制造技术,被美帝卡脖子,我辈是否能继续艰苦奋斗,争这口气?作为一个码农,这就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上一代牺牲了,现在轮到我们牺牲了。
时代产物
3有一份对“铁人”的敬意与感动。
简直要给跪了啊,以后做无障碍能不能找点可看性强点的T T
我该说什么好捏 = =,色调真的是让人看得眼花。前面20分钟错过了,基本还可以,因为自己的父辈也是石油子弟,耳闻目染了点...虽然没有电影中那么夸张鲜活 - -,望天...但是还是有所震撼的。所以4颗星吧。
@永华 with 蜜蜂
刘烨很男人
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很精彩,刘烨演的那个故事其实也不错,但编剧硬是将两者结合一起讲,不断穿插闪回,看得不仅很累,而且散乱了主题,看到最后感觉就是刘烨演的角色完成精神上自我救赎的故事,有点偏了。
真实历史再现。共和国的建设英雄,和共和国的战斗英雄一样,都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毫无保留的奉献出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生命。他们的理想,就是国家的理想,他们的未来,就是民族的未来。可是看看今天的中国,今天的我们,辜负了他们,背叛了他们……
因和老版比较着看
这个片子的过去,现在两条线,明显过去那条线处理的好,吴刚演绎的王进喜是立得住的,黑白色调的时代感也很浓郁,气氛营造也到位,到了现代戏,黄渤的角色使他没有什么突破,刘烨演绎的迷茫和忧郁,也是炒老饭,可以说吴刚的黑白部分给四星,刘烨 黄渤的彩色部分减一星。
我总算想到什么电影能评最低分了,按着你的头让你看的
唉。。国企啊。。
铁人就是一个笑话?
这个叫吴刚的演员演的真好。
这种类似共和国献礼的片子,有天生的不被讨好,因此,评分基本上都很低。不过,此片而言,摄影、台词、人物表演、场面调度都是非常好的,剧本上也没有走一贯的完全主旋律,而是在刻画王进喜艰苦奋斗的同时,也刻画了军心不稳。结构方面则是通过父代与子代的传承,来表现新时代下,铁人精神的重要。为了让片子富有人性化,对刘思成父亲的作为逃兵的正面立场拔高了片子的思想高度。四星鼓励,在一众伟光正的献礼片中,此片价值还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