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杀死比尔

Kill Bill: Vol. 1,标杀令(港),追杀比尔(台),杀死比尔:第一卷,谋杀比尔

主演:乌玛·瑟曼,刘玉玲,薇薇卡·福克斯,达丽尔·汉纳,大卫·卡拉丁,迈克尔·马德森,朱莉·德赖弗斯,栗山千明,千叶真一,刘家辉,迈克尔·帕克斯,迈克尔·鲍文,国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日语,法语年份:2003

《杀死比尔》剧照

杀死比尔 剧照 NO.1杀死比尔 剧照 NO.2杀死比尔 剧照 NO.3杀死比尔 剧照 NO.4杀死比尔 剧照 NO.5杀死比尔 剧照 NO.6杀死比尔 剧照 NO.13杀死比尔 剧照 NO.14杀死比尔 剧照 NO.15杀死比尔 剧照 NO.16杀死比尔 剧照 NO.17杀死比尔 剧照 NO.18杀死比尔 剧照 NO.19杀死比尔 剧照 NO.20

《杀死比尔》剧情介绍

杀死比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绝对能带给您感官刺激的动作电影。一个新娘(乌玛•瑟曼Uma Thurman饰)在自己的婚礼上遭到了暗杀,婚礼瞬间变成了一片狼籍的红色。幸运的是,新娘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在四年后苏醒过来,并且接受了高强度的各种各样的武术训练,开始踏上了自己的复仇之路,在世界各地寻找给自己带来灾难的人。当然,她也遇到了许多阻碍。日本杀手(刘玉玲饰)就是其中之一。 这场红色的复仇之路究竟伸向何处,又有多曲折呢?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天空上三公尺苦中带甜的滋味红色星球不大可能完成的任务男子高中生的日常大水井风云芝加哥急救第八季大明奇才史莱克圣诞特辑:驴子的圣诞歌舞秀舞厅2之龙争舞斗树上有个好地方2:美术老师的放羊班野兽家园蒂拉·耶马讨债人2电影街你和我你是我的光芒大麻烦无口的森田小姐OVA灵魂医师时间旅行少女:真理、和花与8名科学家日照好人亲爱的,看招高中新丁蓝色茉莉15点17分,启程巴黎完美关系热血三人行阿飞帕特森

《杀死比尔》长篇影评

 1 ) 昆汀大爷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天才

《杀死比尔》。

9分。

昆汀·塔伦蒂洛大爷导演作品。

昆汀大爷是这个世界上最独特的独一无二的影视天才,他如此傲娇、随性的编写了这么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

乌玛·瑟曼饰演的新娘在新婚礼上被组织屠杀,老大叫“BILL”。

幸运的是乌玛四年后苏醒了过来。

于是开启了复仇之路。

这部电影几乎是昆汀才华的集大成,东方美学、西方生存法则、暴力、中国功夫、日本武士道、动漫,无所不用其极。

但恰到好处。

最令人难忘的是片中的服部半藏武士刀,它如此具有仪式感,而让人过目不忘。

乌玛·瑟曼同时也是本片编剧。

 2 ) 影评|混搭中体现的极端个人主义风格

Letterboxed英文版昆汀塔伦蒂诺一直被学者理解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后现代主义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伯多人的主体性和感觉丰富性、整体性、中心性、同一性等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在场形而上学”等的批判与解构。

无论是落水狗还是低俗小说,再到这部杀死比尔,我们都能发现昆汀利用自己对于老片子的理解与现实进行杂糅形成自己独特的“恶搞美学”B级片,我们在他的电影中可以看到无数以往电影的影子,他将这些碎片拼贴在一起加上自身独特的视听语言让观众沉浸在其电影宇宙中。

《杀死比尔》在昆汀的电影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一环,他将反高潮设计以及自己的电影情怀完美的融入进了这个系列并且开创了有别于吴宇森等导演的暴力美学。

一些高潮迭起的段落会给观众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但昆汀偏偏不这么做,在《杀死比尔》中就有着类似反高潮的戏剧点,在汉娜被派来杀新娘时,观众知道主角并不会在这一场戏就死掉,所以这样的戏会很难去掌握调度,既要保持紧张感和趣味性,又要巧妙把握时机和节奏,既要有一点幽默桥段,也要为未来的故事发展营造惊险氛围。

开场的画面昆汀利用一个虚焦的护窗网来表明汉娜并不能优雅的踱进病房完成暗杀,当汉娜进入病房时,机位一直处于床下接着不断上仰到汉娜占据屏幕大部分,这时观众就可以感受到她在场的危险性,之后昆汀用了很多个特写来表达此刻新娘的弱势,为了确保观众没有任何疑虑,镜头再次切到针头扎进输液管的特写,这就是关键情节。

之后便是经典的反高潮设计,汉娜的镜头仍是之前的构图,这时昆汀让她接起电话来缓解观众的压力,此时蒙太奇哎切到比尔的手部特写,给人一种压迫感,当镜头再次切回医院的场景时,我们会明显的发现汉娜走到了窗户旁边,而此时在整个画面比例来看,新娘占据了大幅度的比例,这表明人物脱离危险,当观众的心理放松了之后,镜头又再次切到汉娜的主观,这个“恐怖片视角”让观众以为又会发生危险,可此刻却戛然而止。

昆汀除了对镜头的把握以外,对音乐的品味和挑选也很具又特色,在新娘的复仇追杀直接晋升为杀手的游戏中,低沉浑厚的爵士乐、脚鼓、口哨、中国的萧乐和日本的武士道音乐等都是昆汀对音乐的复古与重现,看似与剧情格格不入,实则让节奏更切合了杀手复仇的血拼与惊悚主线。

另外影片多次使用了黑白相间的表达手法,黑白画面将观众从现实带回记忆,从紧张带回平静,看似无关,实则是昆汀为了完成颠覆和剧情拼接时的一种过渡手法,如果缺少了黑白与彩色的过渡,生硬的转场可能会损伤本片心理上的观影时空感。

正因为影片采用了这种方式,才将时间和空间顺序完美排列,恰到好处地让视觉的冲击松弛有度,这也是昆汀怪诞风格的特色。

到了第二部,无论是弱化打斗场面,几十秒比尔就死在了新娘手下还是平静的一枪盐弹致胜都充分的运用了反高潮设计以及声画对位。

昆汀的暴力美学并不完全出自于他自己的思考,相反他的片子有很多的“拿来主义”也可以被称作是恶搞美学,不同于中国的恶搞美学——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是把各种电影中的经典片段抑或是服装搭配拼贴在一起,让观众能够一瞬间看受到这个电影在之前看到过,苏珊·桑塔格曾经在她的《恶搞笔记》中提到“恶搞品味背弃了普通审美的好坏轴心。

不过,它所要表达的并不是--好就是好,或坏就是坏。

它想要为艺术和生活提供一套补充性的标准”。

恶搞从不缺乏打破禁忌的勇气,其值得玩味之处就在于这种政治上的颠覆性。

落水狗致敬了龙虎风云,八恶人致敬了西部片......昆汀电影中致敬元素并不在少数,杀死比尔尤其,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他给邵氏武侠片的情书,在杀死比尔的开头便直接加上了邵氏兄弟著名的商标片段,昆汀借用邵氏,邵氏借用华纳兄弟,这种符号上的挪用体现了好莱坞与香港电影循环往复的流通性。

在影片上,昆汀参考了《黑衣新娘》、《复仇的女枪手》、《修罗雪姬》......而片子中的母题复仇一直是华语电影中反复出现的主题,邵氏的各种类型片都有着复仇元素,尤其是《爱奴》《毒女》《索命》三部曲,无论是情节还是人物的设计,杀死比尔怎么看都是在向其致敬,对于现在来说也恰好对应了所谓的女性视角题材,四部影片的性侵场面拍的并不写诗,却足以激起观众的愤怒,为随后女主人公的复仇提供正当的理由,同时四部影片的结构“侵犯-复仇-成功”完全依赖于叙事以牙还牙来隐藏这种性剥削和暴力剥削,也就是说这些影片的叙事是建立在性暴力性迷恋这种道德上值得质疑的基础上,却又狡黠地引导观众回到传统的道德主流中,既让观众的视觉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又让观众得到一种道德上的恰当感和宽慰感,因为观众已经被影片叙事中伸张正义的策略制服了。

性甚至是变态的视觉观感已经转换成来看一种冤冤相报的暴力快感。

其实不仅有着香港电影的复仇命题和致敬,杀死比尔中还有日本武士电影元素,无论是武士刀还是日语画外音“那些真正的战士,在战斗之中,唯一的目的就是消灭敌人,压抑所有人性里的情绪和同情......”都展现着日本武士电影特征。

另外,昆汀常用动画片的方式来表现剧情,比如百步蛇的成长过程,日式成人动画有着庞杂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产生的画面感染力一点也不逊色于真人表演。

《落水狗》里的人生如棋子的茫然;《低俗小说》中对于《圣经》的解读;《杀死比尔》中的母性回归,昆汀的电影中一直带有着一种打破,这就是其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电影叙事技巧的展现,昆汀塔伦蒂诺电影的无序性,拼接性,杂糅性正在变成其独特的电影符号。

 3 ) 昆汀和SB的暧昧往事

说起昆汀·塔伦蒂诺,很多人又要偏执的把他和暴力美学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我一直不了解的是,那些总是提及暴力美学的人是不是真的能够领悟到这种“暴力之美”或者“美的暴力”。

在我看来,所谓的暴力美学不过是利用镜头,色彩,构图等形成一种视觉张力,但是至于其中的美,却一直没办法参透,经常会处于玩味之中。

当然,他的电影风格还是明晰可见,比如非线性式叙事,黑色暴力,赤裸裸的血腥镜头等等,作为九十年代独立电影中的重要一员,昆汀独立的个性和对电影的理解等让人感觉到惊艳。

这种惊艳不是因为电影本身的属性,而是作为一个电影人的态度。

重温《杀死比尔1》的时候,片头出现的“SB”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道昆汀的邵氏情怀。

影片中的“SB”标志被一个和华纳兄弟类似的标志包围,旁边用了夸张的弧形字体作为衬托,整个背景有一种彩色磨砂玻璃的感觉,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如梦似真,给电影蒙上了一层老港片的情调。

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出现这样的标志自然有一种久违的亲和感,但是对于国外的观众来说,应该是他们第一次看见和香港电影有关的标志吧。

昆汀·塔伦蒂诺在他的“杀死比尔”系列中不仅将自己的风格发扬到极致,也注入了他对香港电影的感触。

《杀死比尔2》中的白眉道长是邵氏电影《少林三十六房》中的主演刘家辉,由此可见,邵氏电影对昆汀的影响并不少。

作为美国的鬼才导演,为什么会对邵氏电影情有独钟呢?

其中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小故事。

昆汀曾经和朋友创办过一家电影发行公司,因为各方面的缘故,这家电影发行公司很快就夭折了。

在这段时间内,昆汀接触到了邵氏电影,在百部电影中,昆汀选择了何梦华的《猩猩王》,这部电影曾经是中国版的“金刚”,片子的品质姑且不说,但是其中演员夸张的演技,俗气的特效以及离谱的叙事手法完完全全的阐释了什么叫做“B级片。

”正式这样一部电影,让昆汀对邵氏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昆汀的粉丝也借此了解到了邵氏电影。

邵氏电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但是并不是主流电影文化的代表,尤其是在七十年代的美国,邵氏电影算是不入流的作品,在美国流行的时候大多是在移民区的电影院或者以拷贝的形式进行流传,受众范围也比较小,一半是功夫片爱好者,另一半是一些国内移民。

昆汀当年是在录像厅打工的时候接触到的邵氏电影,而这也奠定了昆汀日后电影的风格。

在他的很多电影中,我们都可以看见邵氏电影的神韵,他自己也承认,是邵氏电影的忠实粉丝。

有时候电影之外的故事更让人觉得有意思,尤其是昆汀和他的中国情结,早期的邵氏电影虽然粗制滥造,但是其中不乏经典,早些年拍摄电影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电影人们的用心良苦依然让人感动,这也使得邵氏电影在香港电影史上有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或许是昆汀让邵氏电影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或许,邵氏电影本身就应该走向世界。

看了几则新闻才知道,韦恩斯坦公司今年准备重新拍摄邵氏经典《大醉侠》,而另一部昆汀最喜欢的邵氏电影《冷血十三鹰》也进行了相关的计划,中西混搭式的老牌功夫片是否能够在新的舞台上完美演绎,确实很值得人期待。

 4 ) 一定要抱着成见去看!

我自己有双DVD-9的套装,而且看过不下十遍了,我想这和我生于七十年代也有些关系,在我的印象中香港武打电影就如同《霹雳情》一般,在现在看来夸张的跟斗,刺耳的噼啪声;如同李小龙电影,仇人见面时的警报声,从全身镜到眼部特写的大推镜,这一切的一切在Kill Bill中都被用得淋漓尽致,更有趣的是一人多角这个粗制滥造的毛病也被昆汀悉数还原。

念旧的影迷不如拿着早期港产武打片的蓝本对照来看,这样的片子更多的乐趣在于对比,在于“找大同”,至于这一类型的电影,我更愿意称它为“寻仇片”。

 5 ) 杀戮快感

中午在办公室休息,终于看完著名的《杀死比尔》的第一部。

这部电影血腥的杀戮镜头,残酷的暴力美学,让我既紧张又兴奋。

杀戮的快感和极具张力的画面,构成这部电影极具冲击力的强烈观感。

片头字幕还没有走完,我就听到音箱里传来一阵痛苦急促的呻吟声,然后画面出现一张布满血污的女性的脸,接着是一双穿皮鞋的脚在走动。

这段画面是黑白的,女人乌黑的血污令人产生不适之感,而随之传来一个男人冷酷的画外音则更加让人不安。

嘭的一声枪响,随后画面出现“The 4th film by QUENTIN TARANTINO”的字幕和片名,响起Nancy Sinatra翻唱的《Bang Bang(My Baby Shot Me Down)》。

那音乐无可救药地击穿了我。

Bang Bang,他开枪打我,我应声落马。

我倒在QUENTIN TARANTINO的第四部电影之中。

这部电影其实可以视作一部分段式解构的片断组合。

复仇新娘医院逃生,奔走美日两地,杀掉一个又一个仇人。

而比尔始终在幕后。

她痛快的杀戮过程,也不断挑战着观众的心理底线。

乌玛·瑟曼充满仇恨的双眼令人不寒而栗,那阴郁的感觉贯穿影片始终。

而他们使用冷兵器的近距离厮杀,比之枪战画面更具暴力美感。

《杀死比尔1》的配乐和镜头语言都相当不错。

除了片头的Bang Bang外,影片中不时响起的富有东方味道的配乐,配合紧张的打斗场面,非常有感觉。

而导演对画面美感的追求,也在影片中许多长镜头中有所体现。

石井御莲的幼年经历,用日本动漫来表现,让人感觉颇为意外。

很少在电影中看到这样大段采用动漫的形式,可算是该影片的独特之处。

刘玉玲布满雀斑、小鼻小眼的脸,绝对不算是美女,但她的不俗气质让她越看越有味道。

也许在西方人眼里,这就是典型的东方美女的长相吧。

她扮演的石井御莲,在不动声色中杀人取头,在大帮随从的簇拥下昂然步入酒店,那气质,那气势,远非一个酷字可以形容。

而她和乌玛·瑟曼在雪地PK的一幕,又相当唯美。

导演似乎偏爱血腥,时不时出现断头断臂、大量鲜血喷薄而出的画面,一大抹殷红。

不知道拍完一部电影,要用掉多少加仑的红色糖浆。

而那杀戮的快感,在影片结束后,还久久萦绕在我的心头。

挥之不去。

 6 ) 杀死比尔其实就是部卖刀片

点开,好似很早前的片子,邵氏影业还是从右往左念。

黑白的新娘,让鲜血和暴力变得不那么刺眼。

缓缓唱来的歌真好听,悠悠的忧伤。

复仇不用枪,所以这是正宗的动作片。

俩女人也是母亲,你死我活忽然变成朋友,这么伪装,结局如果惨烈要如何继续。

她们的谈判,让人想起我国的武侠世界找个地方决斗,喂,这是……哎呦,吓人一跳的响!

反正是死,前面话那么多是怎样?

现代武侠剧,现代捕快呢死哪儿去了?

想知道那么多墨镜是拿来炫富的吗?

哇,西部牛仔片啊!

四年后还穿同款鞋,是有多爱。。。。

明明是杀人,还用这么欢快的口哨,导演变态。

看他们凌虐,却又说不搞暗搓搓的杀人,真是奇怪的画风。

高清蚊子吸血,有暗喻吗。

我猜这是个组织。

存粹找虐的片,暴力的,没看的还是别看了还有动画乱入,这是什么鬼啊!!

这是部很血腥的片,再次警告,没抵抗力或者少儿勿入!

杀人是用欢快的曲风绝对会混淆人生观。

醉生梦死,歪七扭八的书法,就像这大杂烩一样的杀死比尔。

日本武士刀,除害?

呵呵厉害的是刀,不是人,这是部卖刀片吧,还有那可笑的乱入广s群殴,假模假样的黑白化,掩盖不了屠戮杀死一条蛇这么阵仗杀死比尔要这么拍胖胖的飞机在血红中摇摆,我赶脚,那是玩具飞机,你看呢?

什么意思?

就这么玩了?

女儿?

拍完啊,比尔都还没死,弄什么玄虚。。

所以,这是部超级血腥的广告片卖刀。

 7 ) 三个疑问

1、她四年后醒过来,怎么一看自己的掌纹就已经知道自己昏睡了4年?

2、为什么脑袋被枪打穿了还能不死?

3、人体血液的压力真的有那么大么?

把手臂、大腿、脑袋砍掉,就会“扑哧”“扑哧”的喷出来?

这配音真的是绝了,真刺激

 8 ) 生硬的暴力场面,全片引起不适,《杀死比尔》被高估了

谈及昆汀塔伦蒂诺,立刻让人联想的想必是《杀死比尔》和《低俗小说》。

其中《杀死比尔》让许多人推崇备至,豆瓣更打下了8.2的高分。

一刷《杀死比尔》观感就两个字“无聊”,第二次刷,观感多了两个字“不适”。

无疑这部无聊的电影除了景别美、配乐强,一无是处。

全片女人打女人,女人打男人,女权主义者或许会赞赏有加。

至于为什么许多外国人喜欢,个人认为电影中生硬加入中日文化,可能某种意义代表了美国人对中日文化的看法,暴露了美国人的浅薄认知。

故事没有张力《杀死比尔》第一部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女人要把两个女人杀死,最后再杀死比尔。

这个过程中,新娘不仅仅杀死了那两个女人,还杀死了一大批男人。

电影把这么简单一个故事在小情节上做了复杂化的处理。

新娘在刺杀铜头蛇时,女儿的误入让剧情多了张力,可接下来一个半钟头就够无聊了。

导演仍旧使用他喜欢的插叙、倒叙手法剪辑,在电影结构上无疑昆汀是天才的,可是在故事内容上,至少这部电影略有些简单化。

先是介绍新娘苏醒,这一节让独眼女杀手彻底装了回叉,结果比尔一个电话打过来说不杀了。

本来我还提心吊胆,一时乏味起来。

新娘苏醒之后,遭人奸一节算是稍有张力,而乱入的日本动画,画面很美,但是仍旧是无聊。

在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导演都花在了新娘杀日本女大佬上。

先是为杀人做准备,这段逻辑说服力很弱,她为什么一定要拿把武士刀去杀女大佬?

这段中服步半藏给新娘秀他收藏的武士刀,更像是一部卖刀广告,导演用各种镜头来表达他对武士刀的喜爱,但新娘拿刀流露出的感动眼神,让人不明所以。

导演爱刀起码在剧情上做些合乎逻辑的处理,但昆汀没有这样做,只是生硬地表达着他的喜欢。

昆汀一向任性,这种任性的电影手法让一些片子成为经典,也让一些片子使人诟病。

新娘练了一个月的武士刀,便找女大佬挑衅。

这段逻辑说服力更弱。

因为就用刀来说,女大佬身在本土,对武士刀当然更熟悉,浸淫时间更久,最后惨死在一个只练了一个月的新娘手中,女大佬死时肯定特憋屈。

整个挑衅过程,我劝心脏不好的人还是不要看了,别提什么暴力美学,我从来不觉着暴力能和美挂上钩,这么说的人,心理必然有点变态。

至于昆汀,有人这样评价他,如果他不去拍电影,这个世界会多一个变态杀手。

新娘杀人一片,但那削瘦的身躯蕴含着无限的能量,与还未动手、精力充沛的女大佬比试,竟然丝毫不弱。

显然导演为杀人而杀人,新娘的女主光环增加了电影的不合逻辑之处。

整部片子,导演为致敬日本文化而致敬,为暴力而暴力,对故事本身的处理十分幼稚,甚至有些NC。

极度克制的一面

《杀死比尔》相比于其他电影,我有一点喜欢,昆汀终于不再是个话痨了。

在这部电影中他把很多环节都做了简洁明了的处理,比如美女果果要杀那个想上她的男人,闲话不多,一刀毙命。

至于其它昆汀身上固有元素,这部电影都有所收敛。

比如他钟爱的脚丫子,没有其他电影那样密集,只是在新娘从医院逃出来,因为长时间躺床上,下肢已经麻痹,她盯着脚丫子,希望让它动起来。

推崇女权主义在《金刚不坏》中我就提过,昆汀是个极端女权分子。

《金刚不坏》中三个女人开车撞一个男人,把男人撞的面目全非,惨死车里,电影结尾处三个女人欢呼雀跃,看得十分过瘾。

关于这点,《杀死比尔》中更是有集中体现。

主角新娘是女人,比尔的几个手下也是女人。

另外,日本的黑社会本来是男人的天下,结果被一个女人掌控。

尤其是在新娘挑衅女大佬一节中,新娘将男人们杀得满地都是。

在女人面前,日本男人显得不堪一击。

《杀死比尔》全片都在抒发导演对日本文化的热爱以及对暴力的推崇,可惜故事一般。

许多人谈暴力美学,在这部片子中的暴力只能引起我的不适。

总结来讲,《杀死比尔》被高估了。

 9 ) 失败的暴力美学

一个朋友看完《杀死比尔》之后赞不绝口,跟我说看到了暴力美学。

我当时没有在意,前几天却突然想了起来,于是去找来了看。

看完的结果,是我忽然开始怀疑那个朋友到底看到了什么。

因为我在这部影片里看到的只有暴力,没有美学。

我并不排斥这种表现暴力的手法,从一开始我就做好了准备,看这部电影也是挑战和测试一下我对于这种风格的接受程度。

结果是我能接受这种风格,并没有不良的反应;但是我并没有从中看到我想要看的东西,实在是大失所望。

我素来认为欧美人不会拍恐怖片,他们拍出来的从来都只能叫恶心片不叫恐怖片;但我没有料到,就暴力美学来说,他们拍出来的也是如此空乏。

不能叫美学,至多也不过是恶心而已。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打斗水平的设置不合理,一个是对于暴力的表现不力。

打斗水平不合理使得观众不能真正进入状态,体验战斗;而对暴力的表现不力则更让观众很难体验到暴力,更不要说暴力美。

动作片总要面对这个问题:打斗水平如何设置?

对于主角来说,一般都是循序渐进的进步;而对于配角来说,则分喽罗的群攻和boss的单挑两种,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强大,一般也都是循序渐进。

可是在《杀死比尔》中,主角的胜利往往不令人信服。

例如在饭店的群架,二十几人围住主角,可以想见情节的设置必然是这些人如何被主角砍倒。

但是打斗的过程却基本是主角在气喘吁吁地砍完这一个,赶紧跳到下一个地方去砍摆好pose的另一个,然后再赶紧……主角的动作并没有像模像样,被砍到的也往往是含冤倒下,叫人不得不感叹东方的剑术果然不是一个月能搞定的,而对面的友情配合也实在太明目张胆了点。

boss战也是如此。

先打的小boss,果果,死得最冤。

她面对的是刚上场没杀死几个人的主角(话说回来前面几个人算是死得最像回事的了),正处于状态和体力的巅峰,确实也应该比较困难些。

可是她的流星锤一上来就处于绝对优势,就可以看出主角并没有实力战胜她。

这次战斗结果的决出,不是比谁更有实力,完全是靠本能和幸运决胜负。

就实力的比拼,主角没有胜出小boss的机会。

大boss战更是搞笑。

剑术经验仅有一月余,刚刚被小boss数次击倒,又手刃了二十余名黑社会的主角,面对以逸待劳又是刀剑不离身的石井,所谓强弩之末,比可以破鲁缟,一上来被划破后背也是正常的事。

奇怪的是石井居然不会以逸待劳,耗尽对手体力,同时大量失血,让主角自取灭亡;而是贸然出手,稀里糊涂地被伤了腿(挑断了右膝筋脉?

看起来像),本来完全立于不败之地的形势,立刻变成了平分秋色乃至大厦倾颓。

主角没有因为战胜了石井而得到任何尊敬,她能杀死石井,是石井因为剧情的需要不得不迁就而自废武功,而不是自身实力应得的公正待遇。

唯一的亮点出现在影片开头,主角与响尾蛇的一对一还算是可圈可点。

只是,说过响尾蛇是带刃武器的专家,就可以让她隔着盒子开枪打得那么偏么……而主角全力掷出的匕首,却专找前胸上最坚固的胸骨开刀。

那样致密的骨头能被刺穿而且一击致命,还没有丝毫血的痕迹,不能不让人感觉奇怪。

不过这一段在我看来已经算是设置最合理的了,总比后来那种看着主角小人得志的感觉正经很多。

另一个问题是对暴力的表现不力。

对暴力的表现不力不代表着不暴力,或者不血腥。

事实上,这部影片表现暴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着力描写血液的喷溅。

在影片中,人体如同灌满了血的高压气球,稍微破一个口就会喷涌而出。

我没有亲眼见过砍断四肢的实际情况,但是我觉得有理由怀疑这种喷溅被过分渲染了。

且不说在饭店的群架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成了气球,就是果果在吧台边刺死的人,恐怕他的喷溅效果也是为了营造暴力的氛围而做。

这样血腥的场面当然是对观众感官的强烈刺激;但是如果看起来就不像真的,这个效果恐怕要大打折扣了,其结果就是观众感觉看到了很多血,但恐怕不一定会把那个称为暴力。

反例就是同在影片中的响尾蛇和石井,她们死后没有任何这种喷溅,可是并没有因此拖了暴力气氛的后腿,相反,也许反而更让人有暴力的感觉。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主角在医院里用门夹死的那厮,大概算是影片里死得最精彩的人之一了。

对于血腥场面的描写,美国的导演要好好学学日本人。

同是影片中描写石井过去的动画,尤其是复仇松田的那一段,我以为堪称整部影片最具暴力美的片段。

从给松田破腹,到灵猫般杀死两随从,其美感传达得淋漓尽致。

同样是鲜血喷涌,动画中设计的场面要比其它部分远为惊心动魄,画面、感情,同时传达到观众心中,其激荡绝非简单的叠加所可比拟。

我记得暴力美学是吴宇森的创造。

而且看起来,的确也是东亚文化圈的导演对于它的理解更为深刻。

暴力美不是简单的涂画血腥,主角水平设置的不合理也会让影片效果大打折扣。

我以为在这方面,欧美导演不能只一根筋,还是要多学学才行。

 10 ) 台词给力

一部好的电影,里面的台词必定是要能够捕获人心,并给人以深刻触动的感觉。

它会停留在你的脑海里,和画面一起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不会让你有看完就忘的感觉。

台词其实就是一些词语,然而独特的排列方法将它们组成了清晰的句子。

然后在电影构成的独特环境下,每个句子又拥有了不一样的气息。

是这种气息让我们记住这些句子,进而记住了这部电影。

借鉴网络,不妥私信删

《杀死比尔》短评

星星全给刘玉玲了……剧情……生在武术之国,里面的“功夫”有点让人无语……

8分钟前
  • いいね
  • 较差

昆汀暴力风格的完美体现;里面虽然不乏装逼加吹牛b,但黑曼巴还是很帅;日式打斗风格无疑有拖延剧情嫌疑~·~

11分钟前
  • 鱼耳朵
  • 还行

风格强烈,配乐(已成)经典。剧情几乎没有,个人没get到爽点。(刀具能过机场安检?)

12分钟前
  • ~skyyy~
  • 较差

这人也就一部片子能留下来,其它都是扯淡,包括丫还没拍出来的……

15分钟前
  • V0ID0
  • 较差

cult片,无爱。Revenge is a dish best served cold.

18分钟前
  • 广药大战加多宝
  • 还行

本来以为中国的技工们不给力才造成了导演和作品的不给力,从这片一水的中国技工来看,有几个关键大神人物把握方向的话,好片不是问题

19分钟前
  • 谋杀电视机
  • 力荐

差点没把我中午吃的肉肉吐出来。暴力果然不是我的type

21分钟前
  • Somniloquist
  • 还行

即便是出于致敬的影迷心态,昆汀仍然对香港功夫片做出了自己的解构。在无限天马行空又似乎可有可无的剧情之下,把反类型的元素倾囊而出,再靠剪辑和音乐缝补成一部类型片。它完全不侠义,却又这样贴近武侠片的节奏,一定是从功能上完成了对东方动作电影最根源的解剖。这是天才,学不来的。

23分钟前
  • tankry
  • 推荐

#第四部塔伦蒂诺# 观感较导演早年作品如《落水狗》《低俗小说》差了不少,缺少自己的独特风格,引入的亚洲元素(日,中) 也显得不伦不类。武打戏还不如去看相关邵氏。

27分钟前
  • 你压着我腿毛了
  • 较差

前半部分很喜欢,本以为又是一个5颗星,各种穿插画面也很爽。没想到,被后半部分搞郁闷了,杀不完的人,经过重重阻挠,杀个主角竟然一两分钟的事……郁闷~

29分钟前
  • 黑糖
  • 还行

最喜欢的类型片,直接超过黑客帝国。昆汀太伟大了……音乐和武打融合得浑然天成,动与静的巧妙运用,屡屡给我鸡皮疙瘩,好几次直接颅内高潮了。所有的女的在里面都武力值爆棚,而且每一个都好有特点,我都好喜欢,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大女主。刘玉玲和乌玛瑟曼饰演的两大女杀手,截然不同的气质,看得我心里一直在大叫姐太强了。女人再也不用靠美色来作为诱饵,再也不用上演奉献肉体的桥段,太爽了。看过杀死比尔后反观现在的各种动作片,简直就是一坨大便。昆汀拍出了动作片的优雅,看他镜头下的武打仿佛在看一场危险的舞蹈。

30分钟前
  • Eudemonia
  • 力荐

My Quentin Tarantino Marathon. Vol.1--- Chill Bill.

31分钟前
  • 包子岛
  • 力荐

我太喜欢乌玛瑟曼了,她是我的女神。

36分钟前
  • 朵拉和朵拉
  • 还行

果汁,汽水,洋酒,白酒,清酒,调一调,就是这电影

37分钟前
  • 德莫斯星球
  • 还行

看完第二部,直接给第一部减了一颗星……栗山千明真是好看!!!!美!!!!刘玉玲也不错~日语好带感。。。

38分钟前
  • piglet❤Mia~
  • 还行

这种电影就是要集体膜拜【电影资料馆】

40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力荐

主题就没什么意义可言 场面也太低级趣味了吧 不过有的镜头和台词还行butthead 这就是你爱的电影么- = 噢噢噢!!!!!!音乐这好听!

42分钟前
  • 基一凹
  • 较差

晕。。。只有暴力的一部片子 明显~!不是我的菜~!!!!看不下去 果断的~!走马观花的大概看了下 更加肯定 不是我的菜~!!

46分钟前
  • AEIOU
  • 很差

这片怎么就牛了,不就是血浆吗~两颗星一颗给血浆的,一颗给用门夹头那段

48分钟前
  • 张脑三
  • 较差

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娘的,血腥和暴力有时候看上去居然这么给力!尤其是GOGO和御莲老大,要不要这么帅!栗山千明这种暗黑气质在《大逃杀》中就显露无疑,这种暗黑狂暴校服美少女让她来演真是挑对人了,刘玉玲演的黑帮大姐大也超给力的,一刀砍掉啰嗦的脑袋时说的那句“不许质疑我的中美血统”帅爆

53分钟前
  • 爱智慧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