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在我的学校首映,但很遗憾因为有事情没能去看。
我是一个标准的,在农村长大的00后。
因为农村相对于城市有点滞后,我的童年时光,小学阶段和大部分都90后没有区别。
第一次认识张忠华老师,是十岁那年哥哥带着我看《紫陀螺》。
上了大学之后,我慕名看了《树上有个好地方》,又在刚刚看完《美术老师的放羊班》影片中的教室,一砖一瓦,还有老师和学生言谈举止,都能勾起我深深地回忆,使我思绪万千。
仿佛在看自己人生的记录片一样。
我从小到大都不是好孩子,影片里的巴王超过就是我的缩影。
我成绩很差,很不讨老师喜欢,被站在门口是家常便饭,是同学们取笑的对象。
也被混混欺负过,经常被叫家长,我的身边也有一群经常玩在一起的小伙伴,也在小学阶段有喜欢的女生(可惜已经和她很久没有联系了),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
都说贪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会的我没有觉醒,对学习对考试都没有概念,整日混沌什么都不知道。
但我又不像巴王超过,我没有遇到过一个像粉老师,冷老师那样的好老师,我的求学之路异常坎坷辛苦,但好在最终觉醒,考上了一个还不错的大学。
现在我的人生,好像“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只剩下不停的奔跑。
大学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毕业找个好工作。
然后继续努力工作,成家立业,培养下一代……往前看,已经没有坦途。
但这部影片会让我一直记得那个纯粹的,可笑但是还存在天性的,自由自在的童年。
还记得那个农村破旧的小学,还记得那群一起长大的孩子们。
最后想送一句话给自己,同样的也给那段岁月,给这部无可挑剔的影片。
“那是我这一生最美的时光。
”
刚开始看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很大期待,海报和简介没有让我很有欲望来着。
看完之后其实后劲挺大的。
我也算是一只脚踏进教育行业,真的很触动,但是也陷入深深的无力感。
来聊聊正事——打五星的理由:1.选角方面:几位主人公的选角其实挺有特色的(请不要用偶像剧文艺片等要求),无论是长相透露出来的性格,同时也透露出来他们未来命运走向的伏笔。
看完结局再仔细回味,还真的蛮贴切的。
2.台词方面:陕西地区方言很浓,很多谚语歇后语都好有趣!
很有代入感,也很符合角色本身。
演员们的说话神态和语气、断句等等,都非常体现演技,很佩服小演员们!
3.音乐方面:听的时候本来觉得主题曲片尾曲都平平无奇…但是真的好上头!
歌词也很符合当下的画面和剧情。
很多白噪音的背景音,真的很舒服。
有蝉鸣,也有落雨,像极了记忆里回不去的童年。
4.内容方面/剧情走向:高潮真的看的落泪,有起有落,既有理想主义,又是现实主义。
教育界里当然会有这样一个美术老师,但其很难有当兵的亲戚的同时还认识有关系的体育老师,很难既会唱歌又会散打,很难自己的教育理念被真的认同,也很难一直坚守着。
反思自己作为教师,真的是会带有不少强势的命令语句,但也对于许多问题学生感到头疼与无奈,有种被内涵到的不适感,因此观影中既有反思,也有无可奈何。
我愿意相信一定有这么一个地方发生着这样的事,一定有这样一个老师改变他们命运,影响深远。
何其有幸,他们拥有这么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在西北大读本科时的摄影/短片专业课老师就是张忠华导演,还记得这两门专业课时张老师对我们的教诲,也让我对影视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时隔多年我跨专业考了研,写了融合影视的美术教学相关论文,毕业后终于当上了初中美术老师……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与自身的现实经历交织,形成了一场完美的闭环。
片中的小演员们都长大了,我也一同向前走着,期待早日看到第三部!
这个系列真的很绝。
自然质朴仿佛让人忘了这是表演,自己也刚刚经历完初高中,很多情节细节都很还原现实,和现在大多数同样题材的作品的尴尬以及脱离现实,浮夸表演真的太不一样了。
看完莫名一股亲切感。
再重复强调一遍,和自己刚刚经历过的,认知内的少年生活太贴近了。
女生在副课上赶功课刷题挪试卷娴熟的动作,巴王超过带着坏笑说出的“yellow片”,还有巴王他爹吐槽丢人后又去送礼见老师,黑牛王剃光头发认真学习,大考前学校淡化甚至取消各门副课,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或者情节都真实反复地发生在自己的中学学生年代里,好像就在昨天自己刚刚经历一样。
我想这就是对这部电影感到异常亲切的原因吧。
这是目前为止这类题材内看过的最棒的和现实经历最接近最还原的片子,笑点丝毫不尴尬,老师的启蒙,孩子们对自己内心的探索和坚持,温馨感动,令人动容。
经典歌曲完美诠释各个主演的心境,好几个不同角色的起落遭遇也让后期情节比较紧凑,真是个好故事。
和第一部一样的感觉,看似很一般的片子实际观后,竟然会这么有味道。
树上有个好地方2:美术老师的放羊班 (2023)7.7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儿童 / 张忠华 / 王建房 杜旭光
能看出来电影就是一个小成本电影,老师有点全能,美术,武术,音乐,人际关系。
但是瑕不掩瑜。
这部电影我认为更应该是给受过应试教育影响(负面)的家长看的。
那些老师有多让人憎恶,当父母的就越要告诉自己不要做那样的人,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在经历一遍自己曾经经历过得那些伤害:被侮辱,被打击,被瞧不起。
好久没逛豆瓣了,好久没看电影了,好久没写影评了…跟第一部相比一如既往温情,金牛座的细节控总是无法忽略取景、拍摄手法、配乐及剧情转折……等等……庆幸制作班底未曾忘却初心。
一直认为电影编剧很重要,一直觉得国产电影不缺制作,不缺技术,缺的是好的编剧。
话剧《恋爱的犀牛》里面有句台词:这是一个物质过剩的时代,这是一个情感过剩的时代……我们有太多的要求要满足……嗯……再渺小普通的人对于自己存在于地球上的这段历程来讲都是绚烂的存在。
回归教育本身,激发潜能,找对方向的引导比一味追求成绩更重要。
看讨论区临潼取景,配乐皆是原创,陕西方言不止接地气更是体现了一方水土的地域文化吸引力…满5星的话,4.5颗星吧,月盈必亏,杯满则溢,扣掉的0.5星总感觉题目有融梗《放牛班的春天》……
无剧透《美术老师的放羊班》在艺术上比上一部更为成熟,圆润。
首先是电影对90年代末的农村中学场景、人物、语言的再现非常真实。
其次是陕西方言相当地道,尤其是师长训学生的话瞬间把我拉回了那些遥远的学生时代。
更重要的是,几位主角也都是曾经在农村学校里都能见到的形象:严厉的领导、个性十足十项全能的美术老师、几个学困生组成的小圈子、色厉内荏的小混混……当然,电影中也不乏浪漫主义色彩,让孩子们在看似日常实则残酷的生活中走向了美好的生活,也给我们观众带来了很多暖心慰籍。
最后,一定要说一句:王建房老师,泰酷辣!!!
【8.5】这是一篇短评。
放不下字数。
之前看第一部《好地方》的时候,虽然觉得挺好,但是感触并不是很深(小学记忆有些久远了);但这次看《放羊班》主打一整个代入,电影里的每一个人,老师、同学、父母...他们都曾经真实的存在于我的生活中,如此鲜活生动!
美术课是怎么上的?
我的确也不知道。
相比第一部,剧作上明显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之前巴王超过的单人物叙事变成了多人物叙事,并且最后都有落回来,抛去一些次要角色的表演有些生硬外,几位小主演都很不错;主题上,还是落在对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观念)的探讨上,但是比第一部要更加的深入。
当然,最重要的是,导演没有那般说教的给出我们答案,别忘了,他们固执的父母仍然固执,并没有什么转变,他们想走自己的路,可回家仍要面对自己的父母,听从还是反抗,又该如何反抗?
另外,有了第一部的成功,钱明显更加到位了,画面上的更加精良显而易见;儿童的服化道方面做得很好,和我记忆中的几乎一样...喜剧元素加入了更多,并且剧情融入的很好,这不比那开心麻花强个一万倍?
我觉得一点不足,小女生最后的出现和母亲对她的“放过”有些过于戏剧性,但也过去了挺久,谁知道她发生了什么呢...虽然,但是,中国近几年没咋见出过这样优秀的儿童片,甚至连儿童片这个片种都没怎么出现过,《好地方》系列可谓是一股清流。
还有陕西方言片,各地域的方言片种应该都得到发扬,而不是只见得清一色的西南地区方言!
还有一点,我看片头挂的是龙标,可是还是上了网络,有点遗憾,但暑期档确实是神仙打架,上院线有点冒险,不过还是觉得这种电影应该在大银幕上让更多的人看到——倘若有一天,能在院线看到《好地方》这样的电影,并且还能取得个稍微还不错的成绩,那我觉得这也是中国电影的一种进步!
故事讲述了在一个二十世纪90年代末一个乡镇中学的故事,围绕着学校新来的一位美术老师和学生还有学校领导们三方发生的故事。
通过一系列青少年对于学校叛逆,反抗,到新来的美术老师让学校变得“事故”多发,而学生又会和新来的老师发生什么呢?
影片开头就将故事背景交代出来了,九十年代末的土星中学是一个还没有科普教育的学校,在学校领导和大部分孩子的概念里,只有中考的理念。
孩子们对于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学科完全没有了解,校方则认为这些都没必要。
鉴于教育部下达的任务,校方加入了音乐美术等课程,但显然只是希望糊弄过去。
而美术老师冷轩的到来,让孩子们却有了新的体验。
作为班里一直的差生,被同学和老师经常嫌弃的巴王超过,长期的不被肯定和鼓励对于学习丧失了基本的渴望,只有画画能让他开心一点。
美术老师的到来让他心里升起了希望,好像,自己似乎,也可以有一个擅长的领域,也可以被人认可和表扬。
巴王超过的爸爸一直认为如果巴王超过学不好的话,还不如和他学门手艺,学做棺材。
虽然不体面,可是能吃饱饭。
他说“开饭馆解决人生的问题,做棺材解决人死的问题,人生还有什么比生死更大的”。
人生好像确实是这样,梦想有的时候变得遥不可及,解决温饱变成了人们最真切的追求。
女主雪桔被安排从小学习芭蕾,是为了完成妈妈的年轻时的遗憾,可内心深处她有着自己的想法,单亲的她渴望着完整的家庭,她的梦想是想像自己的爸爸那样做一个服装设计师,而这个梦想也在美术老师的鼓励下逐渐实现。
其实这部影片中人物黑红牛的人物形象非常饱满,作为人见人怕的出了名的渣渣(混混),但他对雪桔却有着单纯的喜欢。
因为误会了巴王超过对雪桔的感情,所以扬言收拾巴王超过,计划了很久的报复计划,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围堵巴王超过,却意外撞上美术老师冷轩,一顿拳脚相加后,才明白原来美术老师还有着另一层身份。
原有的愤怒变成了害怕和崇拜,他也加入了美术老师的画室,拜他为师。
在老师的感化下,他感觉到了温暖,因为自己父亲的原因而一直不被别人看得起,他自己也因为这些内心产生了很多自卑所以破罐子破摔变成现在这样,可冷轩对他关心,帮助他找到人生方向,引领他走向正途。
他心路历程的转变和又坏变好的过程,反映的是学校差生和当今学校教育的问题,老师对于学生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真的会对于孩子造成一辈子的影响。
美术老师冷轩也是最具有传奇性的人,在那个年代,他搞艺术,玩音乐,穿着也是最潮流的,做的一切事情都和这个落后的地方格格不入,在他的鼓励下学生开始思考自己的梦想,受到启发的学生们追求艺术的道路和学校传统的教育理念相悖,所以老师冷轩也引起了校方的不满。
他潇洒肆意,为学生仗义执言,被校方搞成最后只有一个小画室。
他的教育理念是因材施教,支持孩子的启蒙和素质教育,并不把成绩当作衡量孩子的标准,为土星初中的孩子们带来了光。
影片非常极具特色的是采用了陕西方言作为全片语言,加上对于选角的真实,将整个影片和那个年代融合的恰到好处,让人们都被带入到了陕西九十年代末的土星初中,感觉一切就真实的发生在身边。
包括对于歇后语的作用也是影片一大特色,许多歇后语用最粗糙的话讲出了最真实的道理,也是本片一大亮点,让观众开怀大笑。
从拍摄手法来看,导演对于光的作用是十分喜欢且擅长的。
首先是美术老师推门而入的那一束光和后来在画室打扫卫生时巴王超过作为第一个孩子加入画室的光,前后相呼应,也代表着老师第一次来的时候为学生带来的光,和被学生认可时他内心深处的那束光,他和学生相互认可,彼此救赎。
其次,校长儿子在教室拉小提琴手电筒打光在背后,映射在教室后黑板上的影子,也反映出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他也有着自己的热爱,却只能偷偷藏在心里。
还有黑红牛去钟表店找雪桔时,用光盘照在脸上的那束光,也非常好看。
影片中出现了一个物品就是雪桔的三条金鱼,在她的视角里象征着自己梦想中的一家三口。
但在最后放生到河里,三条金鱼围绕着老师冷轩带来的雕像在清澈的水里游来游去时,又象征着雪桔,巴王超过,黑红牛三个因为老师找到了自己人生理想的目标,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的三个学生,他们围绕着自己的老师,在追求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包括影片的音乐也是一大特色,全部采用了陕西当地歌手王建房老师的歌曲,非常有力量又充满了温柔,娓娓道来的讲述着乡村的故事,演绎的非常好。
就像是影片想表达的那样,孩子和老师之间是相互的,没有绝对的坏学生,也没有标准的好老师。
教育的问题,永远是最值得的关注的事情,真诚和爱也一定能抵挡过一切,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和热爱。
今天学校首映礼,主创团队带着诚意回母校庆祝,本来抱着加学分的态度去的,但是看上之后就一直期待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趁着情绪还在来写个推荐吧~故事讲的是一群有着各种体育、绘画、音乐、服装设计等天赋与爱好的“差生”,在遇到了一位同样是上学期间被称之为“混混”的美术老师之后,开启了他们新一番的、活起来的人生篇章~河边光影晕染着一位画画的男孩儿教室倒计时的黑板上映着那拉琴的背影和光着的脚丫偷偷翻开的绘本里,是对期待的惊喜沉入湖底的维纳斯,等待着出水那一刻的惊艳芳华黄色,是对生活的温柔,也是对理想的描绘电影很好,闲暇之余,烦请看一看吧~
这部就很刻意很鸡汤
应试教育坑害了多少天才
所有人的童话,郝男一个人的噩梦
4.5,稀碎,比1烂太多了,看来1的好还真是导演灵光乍现的偶作,不是他真有才华。2不管从剧情、选角还是各方面都不行,老师的人选没有1那么接地气、有魅力,学生们长大了,初中后没小学可爱,内容也没有1那么接地气。剧情走向也是稀里糊涂的,感觉剧情拼凑感特别重,想到哪儿是哪儿,唉。
第二部显然更好,小演员们演技有所提高,故事更加完整,矛盾冲突更多,揭露的现实问题也更多。虽然一部电影改变不了教育目前的弊端,但是一直有人在关注这些问题,这都是好现象。据说第三部在拍了,拭目以待。
虽然拍的有点公式化,但确实是中囯式敎育嘅真实写照。比同样公式化的某些商业片耐看得多。没有一个大牌,但一点不比流量明星差。
好老师,改变一生
还是比较粗糙的……
感觉没有第一部灵了,太过理想化和套路化
教导主任说的很好,乡下的学校无论软件硬件师资力量学生自己都比不过城里。可是现在的所有学校都在卷,不明白一个边远山区的中考有啥好卷的,国家政策可能也有问题,全都大学生,全都找不到工作,而有门路的不用上学随便买个证就可以升官发财了
先看了初中,又看了小学部分,太真实太治愈了巴王超过好可爱简直就是纪录片小学部分更纯粹些,初中有些生硬了,生长痛吧
#电影频道首播 20240601虽然这部剧情有点过于理想主义,外加后半段剪辑有点崩,但竟有种在看曹文轩小说的感觉(虽然背景地点都对不上哈哈😂),不得不说,导演真是个鬼才啊第一部的彩蛋安排得也很到位(尤其是小学合照),导演你可以安排第三部了,特别想看那个张着厌世脸的内卷女班长,在高中的结局是咋样的
没有第一部好看,美术老师设定的太万能了,剧情结尾发展的也有点草率。但如果还有高中篇的话,应该也还会看看~
每一个孩子都那样的真实,很棒。| 张子默(彼时12岁),我等你长大
我要活那一段笑死了 这片的后半段牛逼 几乎每一场戏都有反转
我记得1的时候,开始挺演,后边渐入佳境,2倒是一直都感觉演的过重,而且进程太快,真情少了很多。
小地方的差生救赎之旅
这么简单,却也可以动人
越是真实越是伤感
好在美术老师最终被排挤,不得不黯然离开。好在那些学生到底被点亮,各自向上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