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尼特演的真不错,尤其是习惯了看他的奇异博士和神探后,其实之前和汤姆哈迪一起出演的倒带人生后,就知道他俩定会有很大的潜力的,但不知道他进步这么大。
这些演员都习惯了在表演前褪去了自身的性格和气质,呈现出了演员应该有的那一面,而不是内地奇怪的表演方法,演啥都像自己。
之前看过一个采访,很多演员成名后,褪去不了自身的气质,演一些底层角色会有疏离感,还是要重新进行演技的升华和提炼,才能进阶下一步。
艾尔帕西诺在表演热天午后之前就封闭了4年,因为之前成功太快,迷失了自己,后来因为表演这部戏,重新认识了自己。
第一次发,本来想发短评,还没找到咋发。
虽然电影本身拍得有些一般,台词有些机械的重复,剧情推进也不是特别顺滑,但真的很感谢它让我认识了英国画家路易斯·韦恩和他画笔下形态各异的可爱猫咪。
也许是由于猫咪和我们人类太像了,他们情绪复杂、敏感、渴望被爱、但也同样热爱自由,早期的人们并不觉得猫咪可以像狗一样成为家里的一员。
当时的人们更愿意接受性格更加简单直接的狗狗们。
韦恩用他的画告诉了当时的人们:猫咪同样值得被爱。
在遇见家中小猫Rex前,我一直都以为自己只喜欢狗。
还记得第一次在宠物商店的领养活动中见到Rex,这家伙居然是趴在临时饲养员Angela的身上。
这样不同寻常的出场方式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起和同窝的小猫咪嬉戏玩耍,这家伙居然更愿意和人类呆在一起!
当我们接过他,把他抱在怀中,不管过了多久他都不愿意被放下,甚至还一直在跟我们亲亲。
看他与我们那么投缘,我们当场就决定要带他回家。
不同于朋友家佛系、高冷的猫,Rex是个很黏人的家伙。
他喜欢在我们走路时用脸颊蹭我们腿,在我们两腿中间一同行进。
每天早上,他都会在卧室门口乖巧地等着我们。
当我们走近他或者呼唤他的名字,他会很愿意放下自己作为猫的尊严,直接躺倒,把最柔软、脆弱的肚子给我们看。
想想我们中的一部分人类不也是喜欢黏着爱的人,也只愿意在他们面前展现自己的脆弱嘛。
但Rex和我们人类一样,虽然有时想黏着家人,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想要一些独处时间。
白天一半的时间里,他都喜欢自己偷偷跑到书房睡觉。
如果真的很困,他也会像我有时候一样脸变得很臭/直接拒绝睁开眼睛搭理别人。
他有时也喜欢独自凝望着窗外的世界,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在晚上我们睡觉前,他有时会变得有些疯狂,自己在客厅里快速跑圈。
猫咪也和小宝宝/老年人一般需要家里人特别的关注。
比如,Rex从三个月左右来我家到现在快四岁,早已去过了太多次医院。
其中治疗肠胃问题占据了大多数,排查了太多次才发现原来他对鸡肉过敏。
还以为只有我们人类有各种过敏的问题呢。
还有,他们也需要定期打疫苗和检查身体的。
他们的智商就像小孩子,所以时不时会做出些我们成年人不能理解的傻事,比如乱吞不可食用的东西。
Rex因为吞下塑料去过两次急诊,第一次做了手术、住了院,而最近一次因为去的及时,用一些药物催吐出来了。
还记得在朋友家见过的小孩子也会这样调皮,竟想把橡皮泥吞到肚子里。
只有我们足够细心才能提早发现他们的不适、尽早带他们去看医生。
不喜欢猫咪的人往往会觉得猫咪没有狗那般亲人,但我越来越觉得相比一天到晚黏着人的狗狗们,我更欣赏猫咪的那份独立。
他们像我们一样有很强的自尊,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想要什么。
如果有人想强迫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他们也会毫不留情地展开反击,不会为了取悦他人而违反自己的意志(除非有小零食/猫薄荷)。
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猫咪比我们人类活得更加超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过得像猫一般,我们的一辈子会更幸福吧。
路易斯·韦恩的激情人生。
按照片名后后半段,应该也是激情的…“他是个好人,有才华,凭热情,激情生活,钱看得淡,可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疯癫乱糟糟的”?
不能兼顾吗?
一个大家庭要养,要那么多孩子吗,还是不如空仓?
他是个绅士,一旦有婚姻了,他就开始努力挣钱。
那个爵士是伯乐。
幸福的日子总是很短暂,所以。
自古多情总被无情伤,所以感情这个东西,双刃剑。
如何像庄子那样鼓盆而歌?
庄子动情了吗?
”下饭看了一半,再看今晚又荒废了,跳出来看,总体剧情很简单,确实一般这种古装剧,不容易踩雷,光介绍选择的,容易错过。
本尼粉如我也不能狂推这部戏。
真的。
我在电影院看我都不能避免偷看了两次时间。
故事节奏和重点都非常不明朗,看起来非常像实验电影,但又不完全。
本尼演奇奇怪怪的小人物真的是得心应手。
他的脸、气质和身材赋予他一种不会泯然众人但是又不会过分帅气的特点,非常利于他饰演有点古怪的普通人。
而他精准把握了人物的出身和性格,用肢体语言和表情展示角色的特质。
(不过我必须得说,他这个角色叨叨叨大段快速台词的时候真的梦回卷福,会被击懵。
)我个人认为导演试图用插画语言来拍摄这个插画师的人生是一种尝试,成功与否两说。
好多镜头使用了特别现代的纯色,故事前段大量的蓝色,许多意向化的场景,带旁白的无台词镜头,都是插画的特色。
我几乎可以看得到一本插画儿童故事书的雏形。
但似乎和电影有点不搭。
(在这方面Wes Anderson就是高手了,他选择的是油画和装饰画的混搭)可惜,连喵咪也不能让我加多一颗星。
今天分享一部好看的电影,真人真事改编。
著名英国影星(卷福)本尼主演。
人物传记片。
英国著名插画大师(画猫得名)louis Wain的自传电影。
非常荣幸的能在闭环封城在家的时候,观赏了这位天才插画师的一身。
他也为19-20世纪的猫咪创造了猫咪进家庭,品种猫繁育,贡献了自己非常多的儿童插画科普类书籍。
Louis Wain先生拥有家族遗传的绘画天赋,从年轻时,就痴迷于各种动物和风景绘画,直到遇到他的妻子后,在巧遇之下,领养了一只小猫Peter, 而此后的人生跌宕起伏,痛失爱妻和爱猫后。
化悲愤于才华,创作出了不少拟人化猫咪插画形象。
给当时处于一战二战的英国人带来欢乐。
并且在1891年担任国际猫咪协会主席,差不多就和国际上第一个品种猫协会GCCF差不多时间吧。
由于痴迷于绘画和养猫,Louis Wain的财务状况一直不好,家族经常陷入负债和贫穷中,加上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妹妹,导致家族里5个妹妹都未能出嫁。
更作为长男的他不得不兼顾创作与养家的辛苦中。
直到1927年,Wain先生励志要去大洋彼岸的美国,将猫咪的快乐带给美国家庭和孩子。
也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猫文化”和“猫繁育”这个行业的发展和接受度。
我作为7年品种猫繁育人,在看过很多欧美繁育猫的历史和文献后,真的非常敬佩Wain先生做出的杰出贡献。
所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给你打开一扇窗。
老年的louis Wain由于精神分裂症,没有办法继续创作,后在养老院走完了最后一身。
当地英国爱猫人事为了帮助饲养猫咪和他的养老条件,成立了louis wain基金会,以此来尊重和支持他为猫做出的贡献。
如今,louis Wain的插画仍然是插画界的先驱者,在拍卖界一直价格不菲。
他画猫拟人化的手法和温馨愉快的画面氛围,没有人会体会他贫穷且痛苦,孤独的一生。
至此, respect!
大师 !
剧本硬伤瑕不掩瑜,但同样没法忽视。
叙事节奏随着时间线一路崩坏,观众浸入感大幅降低!
缺点归缺点的,寡淡的流水账拍出这样自成一派的氛围与气质,倒也真是意外之喜。
福田知盛的个人风格逐渐鲜明,日式小清新+英式怪极客,一点点Wes Anderson的对称美学和温暖体恤,一点点新浪潮的大胆创新和实验先锋… 期待will成为游走于各大电影节的颁奖季常客。
此处再夸一波BC的演技,就说那个“要失去”和“已失去”的状态,抓得太好、太精准了。
要失去时的不舍、不安、克制和压抑,那种小心翼翼的天塌地陷,鸵鸟心态的表面平静... 已失去了的惶然、麻木、自责与自怨,破罐破摔又勉力坚强,无法逃脱的一片空白...他的演绎跳脱出画猫的维多利亚画家,联结着我们都曾失去的所爱之人,普世又异常私人。
作为从他的《霍金传》、《倒带人生》、《第三颗星》一路看到《模仿游戏》、《奇异博士》、《梅尔罗斯》的影迷,我要欣慰地说,我没有看错人,这是一个好演员,一个会随着自身的生活阅历成长的演员。
我不知道是不是成家养娃真能改变一个人对人生的感知,但他的表演真的不一样了。
一样的天才与深度,但那个深度更丰富、更细腻、更加地广袤。
可见艺术和艺术家,或许本质上都是漆器。
一层又一层生活的琐碎,不断涂刷又不断褪去,似乎是无用之用,可漆器确实地从这无用功中得到了之前没有的光泽。
这样的“漆器型”演员,就是把鸡毛蒜皮给他演,他也能演出动人心的风浪。
and我要感叹一下,这真是个好团队啊,导演、编剧、演员,前期置景和后期制作,真正做到了劲往一处使!
真别笑,不往一处使的真不少,后果也真很惨烈... 就说“三棱镜”,他们把这个意象就处理得绝妙,它像一个声音自我回荡,每一次重复都是对情感厚度与艺术深度的加强:透过三色玻璃移动拍摄的Louis家中镜头,事物因确实存在的玻璃而失真。
Louis脑中带了滤镜和加速度的人间幻像,事物因Louis脑中的electricity而失真。
Louis心中萌动,剃了胡子想“展露自我”一表真心,正赶上Emily的物理课堂,一束平凡的光透过三棱镜再不平凡,整个屋子的景象都因而失真。
夫妻二人病榻相拥温情絮语,Emily说Louis“就是反射世界的三棱镜”,从此猫咪亦成为画家怀念爱人的三棱镜。
可哪怕“只要我记得,我的未来就始终有她”,妻子的面容与话语还是愈来愈模糊,她给的温暖在时间和病痛下渐渐失真,淹没在他童年那个巨浪滔天的噩梦里。
到最后一切成空,身无一物的Louis翻开自己幼年时记下的“黑暗日记”,发现妻子留下了蓝披巾的一角,放在黑黑红红的日记本上,就像她的温柔在他的一切不安之上。
他骤然记起她的温度和声音,因为哪怕一切逝去,爱依然可以让冰冷的现世失真。
Louis是美的三棱镜,Emily何尝不是爱的三棱镜呢?
回想本片,发现导演想说的话或许用一帧画面就可概括:他们的园中,一棵树上挂了一面镜子,Louis和Emily一起给它画了缠蔓的花枝。
画完后,两个人倚靠着,站在这面镜子投射出的世界里。
而这个电影那关照人心的温暖内核,大概也可一句话概括:美诞生于爱,而爱永存。
相比同类电影「莫娣」和「我想藏起来」,「路易斯·韦恩的激情人生」(The Electrical Life of Louis Wain)略为逊色。
在「梵高:画语人生」之后,本尼再一次饰演画家。
本尼擅长把握孤独,把握各种格格不入的孤独,各种迷离的世界里的走投无路。
电影画幅是1.33 :1,虽然有返璞归真的感觉,实话说,我有些不习惯。
心仪传记片,尤其是跟艺术家有关。
路易斯·韦恩,插画天才,几乎一生画猫,治愈自己的孤独,且使得猫治愈众人的孤独。
喜欢电影的后半段,尤其是从路易斯和丹在精神病院重逢那个时刻开始。
再后来,路易斯的灵魂安静下来,若湍急的溪流终于流进舒缓的大河。
细节,比如:妻子艾米丽送给路易斯姐姐的石头和艾米丽的披肩,都在电影的结尾部分得到一一回应。
孤独一生的路易斯,捧着儿时的速写本、本子里夹着艾米丽剪下披肩的一小块、握着石头,缓缓走出养老院,走出镜头去。
恍若走进他和妻子曾经去过的森林,他停下来,抬起头,说最后一句台词:Look。
那时候,我看见他眼睛里的光彩。
在看剧前,并不知道路易斯·韦恩,完全冲着卷福下的碟单……从《犬之力》后,更觉得:做演员的天花板就是无谓外形,从精神上把控,像催眠观众般隐去自己,展现别样空间里的另外一个人。
影片的叙述有反复闪回,但从柔缓的音乐展开的视角,慢慢把时光倒流150年。
他的出身很好,但因为兔唇,从童年开始一直生活在外貌灾难中
貌丑的角色,却是以帅出道的卷福饰演
从小,缺乏安全感,求助父母也得不到回应孤独成长中,更多是与自然的亲近
小时候,爬树送掉落的鸟蛋回窝
绘画成为他观察世界抒发内心的方式
成年后,也只画动物,宁肯好奇大公牛对花生的态度,也无心人情世故
父亲去世后,他成为家里唯一的男人,必须担当的顶梁柱
无能持家的母亲,竭尽全力维持最后体面的姐姐,以及三个尚幼妹妹
女教师的到来,像照进心灵的光社恐路易斯终于有勇气以本来面貌,走进公众场合,即使他们的婚姻得不到社会认可,甚至招来嘲笑和恶毒评判,但……他们好幸福
最美总是瞬间,两个人的相爱相守却换不来白头
妻子冷静地接受绝症,生命的最后时光里,他们收养了小猫彼得
像对孩子一样,让家里满满都是爱
等候死亡的残忍中,两个人倾谈对人间的感悟,即使活的拮据却毫无抱怨,感恩彼此的陪伴和给予。
画家的传记片摄影也美到帧帧构图精美如斯
丧妻后的路易斯,靠彼得的陪伴开始专心画猫
几乎凭画作改变了公众意识,猫开始在英国拥有了宠物地位
随着作品大卖,带来社会地位的恢复,路易斯从曾经婚姻带来的排斥中解脱,却依然陷入贫苦
他没有个能在社会上抛头露脸打理财务的家人,也不知道去聘请个经纪人或律师保护版权及收益
为了减少开销,只能带家人远离城市
躲开喧嚣后,贫困的阴影变淡,可离群索居让五个姐妹都出嫁无望
当时钟转圈轮回到旧识重逢,以前朝气蓬勃的画家,已经末路般困在破旧的精神病院
最后的结局应该还好
被懂画的知音救助后,画家换到更好的环境,虽孤独,可依旧算善终。
片尾回顾他的作品,从最初的写生,晚年时,已经猫人合一
画风也越来越现代
被判定为神经病后,画面反而呈现出梦幻般的装饰风
“世界不缺少美好,只缺少发现的眼睛”上帝给了路易斯一双
路易斯·韦恩(LouisWain1860~1939),英国插画画家,以画拟人的猫之形象著名。
他晚年患上精神分裂症,后人分析其病症可能和常见于猫身上的寄生虫弓形虫有关。
韦恩是家中的长子,下面有5个妹妹。
他天生兔唇,后来入读西伦敦艺术学校,成为自由画家。
他最初画的多是漂亮的田园景色。
所以电影在他人生的重要起始和临终用了他的田园画作为背景。
路易斯·韦恩留下的作品很多,是欧美收藏市场的抢手货。
实在是美不胜收有趣可爱片尾还有一段“万花筒猫”让我想起上世纪九+年代初的模拟软件,暑假时我推荐给丝绸印染厂沒被采纳,太超前了。
这些画作如此成功,猫咪神态万千各异我想这来源于韦恩那成人的天真,是的,和孩子的天真不同,丰富多彩且质感十足,甘泉不及其明澈纯美。
卷福算是天才艺术家扮演专业户,把那份天真表现得很本色。
最后,致敬韦恩!感谢你留给我们的美好!
只愿一生爱一人
刚开始虽然完全没明白他在说什么,或许是有被本尼演技感染到,感动得一塌糊涂(本来是冲着吸猫来的,猝不及防被艺术家的浪漫感动到,我的未来一直有你,即使你已不在这个世界555…) 很简单的感情戏,外人的嘲笑,家人的反对,在两个同样不在乎世俗眼光的人面前根本不构成任何阻挠,只可惜命运爱开玩笑,给了两人一段甜蜜短暂的婚姻生活,又让死亡将其分离。
点题了哈哈,不用去做复杂的解读,就像韦恩简简单单的一生……
本尼拍什么都感觉像神夏……虽然最后的万华镜好评但又感觉这个放在电影里怪怪的( 看豆瓣才知道监督是flower的监督 惊喜……虽然拍得不算很好……后期去美国以后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绝望……不知道为什么这么一个步履不停的人会在奇怪的节点得神经症 精分也不是晚年能得的啊……drowning太绝望了……Wain和rider的对话也让人落泪
hbo放了很多次我都没有完整看过,总归是并不够吸引人。但是画面很好。自从克服了对男主脸的厌丑,越来越顺眼了,确实他演技非凡。
大惊喜。有些画面真的是美哭了。构图有点韦斯·安德森的影子,但整体有自己独特的味道。@TIFF2021 btw导演好帅
前半段寫階級差異下的outsiders互相扶持互相救贖的愛情故事相當感人,後半段開始逐漸平庸流水帳。有嘗試提及在維多利亞時期的女性地位問題但只是蜻蜓點水,其他如原生家庭問題也如是(有幾個片段出戲到《小婦人》),甚至片尾對於「電力」的解釋以帶出所謂主題也是如此地生硬。畫面不錯,巧妙地利用4:3比例和油畫感的攝影讓觀眾進入電影的時空裡,夫妻二人在湖前的鏡頭美到叫人難忘。
本尼的表演还是在线的,可惜剧作者似乎完全不知道自己要拍什么,用了一半时间只讲一段爱情,却用另一半时间像过幻灯片加解说一样过了主人公更精彩的半生。
虽然不成熟的地方不少,但我依然认为导演是个超级妙的人。他的《那些花儿》是我最喜欢的剧之一。世界上的人分为猫系人和犬系人,猫系人看这片多少会有点心有戚戚焉吧。
画好看,但没有感受到Electricity。
前二十分钟我几乎以为我要失望了。但看到后面不得不说,我不知道为什么福田知盛这么会拍/写精神疾病(这句话听起来大概过分可我确实这么想),可能和他自己也是bipolar也有关系。画面和配色比千篇一律的韦斯安德森要好很多,这是本部影片最惊喜的地方。剧本有点拉跨但我觉得整体上还是很有他自己的风格(迷幻+暧昧不明+疯狂)。熟脸很多。猫咪很可爱,有不落俗套的喜剧点。人生就是如此,是纯真和复杂,喜剧和悲恸,理智和疯狂之间的游走的混合体。去写个游戏剧本吧,Will Sharpe. 真的很适合。
世界真美 而他不孤单
一星全给路易斯·韦恩的画。这不是电影,就是PPT而已。
年轻的Queen Elizabeth 和Sherlock Holmes的邂逅(x). Wain真是一个超级天才兼猫奴,可惜时代和家庭的禁锢让人唏嘘。片子构图和光影都非常美且荒诞。
有爱的人不会死于心碎
4分
猫猫可爱单独加一星
皆苦
画面美哭,猫猫也超级可爱。前半段满足了我对卷福演绎玛丽苏爱情喜剧的幻想,两个人打破阶级偏见在一起也没有互虐的情节实在是太甜。可惜,前面的糖都是为后面的刀铺垫的,后半段没了女主角就一路虐到终点。不那么阴暗的海报让我心里侥幸着也许这次总算是接了个轻松点的剧情,卷福果然是你,就不该对你主演的故事特别还是传记片抱有乐观态度,是我的错...
你是一个棱镜,生命之光透过它折射。不喜欢这部电影的旁白画幅滤镜而且感觉导演描述了一个世人认为的一个路易斯韦恩,没有刻画更深入。典型的艺术家式,自我,疯狂,敏感,不理世俗。没有人物内心更深的探索,电影里那个人像一个被供奉着的模具标本,模板范式。
猫猫绝对是可爱的,路易也是伟大的,但是电影为什么拍的这么难看,演到一半就以为到结尾了,后面全程像是在唱片尾曲
表演赞,蛮喜欢导演的有罪可辩,这部有点失望
路易斯·韦恩的悲情人生。癫狂又散乱的剧情像极了韦恩所经历的人生,生活虽然一团糟,但作品永垂不朽,堪称猫咪们的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