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电视上看到正在播这个片子,并且有李雪健演出,所以就多看了几眼,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追着看了几天,感觉在电视上看不过瘾,就用了两天的时间在网上看完了,剧情太吸引人了,李雪健演技没的说,把老爷演的神了;扮演邵长水的演员感觉很有潜力,只是角色特点好像有些太单一了。
整体来说,非常棒!
力荐!
超出预期的刑侦片。
角色,无论主角配角无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都很出彩,角色形象塑造很成功。
双男主惺惺相惜,信仰得到尊崇,精神得到传承。
邵长水刚开始对劳爷的不信任“看不惯”,有点先抑后扬的意味,随着一桩桩事情的发展,邵逐渐对劳改观,劳死前对他的信任对他的重托,使他震动,整个过程王志飞诠释得很好,当然李雪健更不用说了,演过了一个有能力有思想有信仰的神探。
劳追悼会那天,邵独自一人去桦树林,看着树上一双双眼睛,仿佛是劳爷死不瞑目,这幕情感渲染得太到位了。
反面角色饶上都也很出彩,从一个辛苦打拼的企业家变为为利杀人的奸商,明明跟主角一样有能力有思想,对爱忠诚,又是如何走上不归路的。
还有复杂的副省长,美貌的劳嫂子,正义直爽的齐大姐,深情的张伊青,忠勇的徐辉,总是拿不准情况的赵五六,前期像烟雾弹的李主任等,形象都很饱满丰富。
唯一有点失败的是焦副厅长,略有些脸谱化。
剧情,案例很真实,真实得让我想起身边的部分领导,有的做派的确已经有些丧失初衷,却无人质疑。
配音,我虽然用双倍,但仍能感觉到该剧音乐对整体剧情发展推动氛围塑造的重要性。
虽是十几年前的剧,却完全没有年代隔阂,反倒部分情况与现代更贴切。
编剧真是太重要了
看到第六集,其实剧情已经很明显,没什么好悬疑的感觉,劳爷离职去调查没什么好说的,开剧一场吵架,后面几集就不停的表达劳爷有多么坚定,转场背景音乐动不动去渲染劳爷的悲壮,在内容上泛善可陈,导演强行烘托悲壮,可惜了这么多老演员的演技,画蛇添足,有点燕双鹰的味道,怎么形容呢,一顿大餐里面发现一只蟑螂可能有点过分,有一根头发的感觉
印象深刻的两场戏:劳爷在废弃工厂跟马三的对手戏,真把我看服了,设身处地我是歹徒我可能中途就放下枪了;劳爷跟外省的姓寿老爷子关于改革开放利弊,腐败根源和防治的讨论。
感觉这场戏才是导演或者编剧真正想向观众表达的,如何防治腐败,剧里说是腐败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群众观念拜金,自私,周围的人推波助澜,没有进行有效监督,人性的复杂性,多变性。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二十大都过去了,我们提出了另外一种保持队伍纯洁性的方式,即自我革命,比起如今只能靠网络实名举办的日益弱势的群众监督来说,确实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仍然是人治,领头人至关重要。
吐槽一下,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的老剧老是有几个智商堪忧的女性角色,真的很妨碍观剧体验。
挺不错的片子,可是主题升华后却得出一个很荒谬的结论:官员之所以腐败,是老百姓拍马逢迎造成的;官员受贿,是因为老百姓行贿造成的;官员嚣张,是因为老百姓纵容的。
中国的老百姓真是贱啊!
出钱出力让当官的糟蹋自己!
4天时间看完22集的《高纬度战栗》。
陆天明的本子,加上李雪健的表演,感觉中国电视剧的水平赶超美剧的水平真是指日可待,欠缺的只是导演和剪辑水平。
李雪健这个老家伙演的真是太好了。
导演说,李雪健在这个剧中的表演不可复制,确实如此,中国找不出第二个演员能塑造这么完美的劳东林,几场重头戏的表演相当震撼!不过这个剧里有一个低级错误挺令人遗憾的。
祝磊在看守所里写材料,真材料被曹楠带走了,他另写了假材料骗警察,包括《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老残游记》。
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错误,《老残游记》是一个小说,并不是普通的古文,少说得有20万字。
倒不是怀疑剧中人物的背诵能力,但默写一遍怎么也要几天几天时间,且不是在十几张纸上可以完成的。
况且,中国这么好的古文不写,偏偏写这个,真是。
不知道是谁犯的这个错误,可能以为只要有“游记”两个字的都是古文吧。
小的瑕疵不影响整体的完美。
它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可以在22集里面能把一个故事讲完,这比《越狱》、《迷失》都强,那些冗长的美剧啊,真是让人由爱到恨再到恶心。
我们千万别学他们。
最近重新在看这部剧,好看的剧在看也觉得好看,李雪健饰演的劳爷,帅气、幽默、忠于职责。
讨女人喜欢,先后结了4次婚。
他除去荣誉,孑然一身,走上这条如逆水行舟的侦查之路。
他在白桦林和副省长顾立源的对话振聋发聩。
从老百姓和执法者的角度关注社会,俯瞰罪恶。
李雪健的演技毋庸置疑,很稳很到位,还有王志飞、李强、翟万臣都很👍。
新的地方有两点 - 剧情上, 主角中间突然死了. 内容上, 提出了反腐败中人民群众的责任. 剧中演员表演参差不齐.曹楠马三表面化.李雪健出神入化. 另外中间没有明显穿帮,是下了点功夫的电视剧.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视剧,发人深省!
本来以为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破案剧,万万没想到,后面的电视剧主旨如此的感动。
很少有电视剧是越来越好看的,28-31集简直是封神的存在。
后来看到劳东林做的一些努力,真的是要泪目了。
李雪健老师的演技简直太牛了,每一份无奈,开心,害怕,彷徨,都非常感染人。
一开始进度确实比较慢,但是真的很精彩。
当然,这个剧还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情节,但是都是很小的一部分。
我要再说一遍,劳爷太牛了,邵爷太牛了,徐队太牛了,李主任太牛了。
老实说,有些片段值得反复观看。
特别是劳爷的自述 以及28-31集对腐败、群众监督的探讨。
针对剧情说,百姓对于官员的堕落富有监督失察之责,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当群众想要行使监督权时,却老是会被打击,被破坏。
所以,百姓还是没有监督权。
什么样的路,一条悲壮的路。
即是我向往的,也是我害怕的。
即是我害怕的,也是我渴求的。
副市长:一念之差,国家失去了一个好老师,一个笨官,一个贪官,一个开枪杀人的官。
我再跟你说最后一句话,一个人一辈子应该选择自己热爱的职业,选择了之后,就不要动摇。
陆天明(国家一级编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生于昆明,长于上海。
十岁丧父。
十二岁第一次发表作品。
十四岁离开上海的家,响应号召,去安徽当“祖国第一代有文化的农民”,曾在黄山脚下的小山村里当过两年小学教员;后因病返沪,病愈后又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边疆,保卫边疆”。
在那儿,当过 农工班班长,师武装参谋,老兵连代理指导员,农场场部宣教组组长。
七十年代初,在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里,向农场领导请了七天假,躲进一个不能生火的仓库,写了他一生第一个大型作品:话剧《扬帆万里》。
一九七五年年底奉调进京,就职于中央广播文工团电视剧团编导组。
八十年代初调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文学部任专职编剧至今。
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集《啊,野麻花》;长篇小说《桑那高地的太阳》、《泥日》、《苍天在上》、《木凸》、《大雪无痕》、《省委书记》;电影《走出地平线》;电视剧《华罗庚》(六集)(与人合作)、《不散的军魂》(十集)、《冻土带》(三集)、《苍天在上》(十七集)、《李克农》(十八集)、《闻一多》(七集)、《大雪无痕》(二十集)、《省委书记》(二十集)等等。
一九九九年,在事隔二十多年后,又创作了一个多幕话剧《第十七棵黑杨》,由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北京首演。
作品曾多次获各种国家奖项。
作为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可太喜欢王志飞的警察和变态了
前两集直接给特别助理王志飞干废了,一提陶里根就头疼…这个曹楠的角色有必要吗?演技拉胯,台词拉胯,表情滞涩,带资进组吗请问?
评分过高,看不下去李雪健不适合这个角色
老戏骨就是老戏骨,演技是真的有感染力。明着卧底的对手交锋真是过瘾,这部剧不是进行纯粹的反腐败斗争,而是逐步探讨了干部堕落腐败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深思。
看到战栗
补录。
一般
节奏略慢,但人物刻画到位~李雪健老师不愧是国宝级的~
经典的剧集,值得我们细细的看!!!李雪健应该是这个国家的骄傲,每部片子给人的不仅是艺术,还是教育;里面的台词很经典。。。。。。。。。。。。有点类似于一个片子《夜奔》,跟上面的那个片子非常的同样,故事都重复了,演员不同!!忘记了,但是就是师傅和徒弟的互相的不理解。。。
十年前而已,是水平不行还是不走心。除了演技还好其他简直不能忍
宣扬善良与真知又非主旋律的电视剧不多了。
宋江哥哥大战西门大官人,雪健老师的表演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王志飞好帅,郭靖宇以前拍的片还挺好的,现在怎么……这是表明多好的导演都跳不过真臭定律么
节奏太慢太过啰嗦 李雪健气质其实不适合演警察 表演痕迹太过 通篇其实实质证据也不多 有不少角色可以删掉 表达的主旨思想还是不错的 官民责任
这个剧有点意思啊,男主的人设好真实
非常过瘾,30集不长不短,正邪、官民各方面的人设都立得住,李雪健、王志飞演技炸裂。李雪健实在是演技天花板前几位,王志飞在前阵子的扫黑风暴中的高明远也让人不寒而栗。李主任也是亮点。对交代时间地点的字幕特别提出表扬,侦查线显得特别清晰。
演员很棒 剧情设定不敢恭维
省公安厅大案要案支队长,十大神探,二级英模,刑侦专家去卧底,这几乎就是明牌,就这一点,全剧的逻辑就立不住。《潜行狙击》里的Laughing哥好歹还有混黑社会的痞性,李雪健这一身正气的,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叛变革命的。这都能卧底成功,反派智商真的很感人了。总之,李雪健老师不适合这个角色。3集弃。
其实我只是觉得里边有个女的特别漂亮,所以会看这电视剧看到四点钟。
劳爷牺牲前7分,牺牲后9分
邵长水和曹楠的演技仿佛是出自同一个师父,故作深沉的气泡音台词听得我浑身难受,倒数几集很有深意,是现在内地阉割剧拍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