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大S去世三天后。
大S去世后我心情一直有点低落,去年补了很多娱乐百分百和康熙的片段,总觉得s姐妹俩还只有二十几岁。
S出事后蔡康永在ins发图说:“我要想像你仍然安好的生活著⋯⋯是,我要保持這樣想像,直到沒辦法再這樣想的時候。
”今天又看到蔡在书展工作,是给吉本芭娜娜(Banana Yoshimoto)的新短篇小说集做推介,主题是「有特殊意義的人」。
视频里他精神状态不太好,介绍《月影》这篇时,他话讲到一半突然哽咽了很久。
这句令他失态的话是:“人在面对重大的失去之后,如果他非常想念这个人,他有什么办法可以……再见到这个人。
”
吹上奇譚 第一話 ミミとこだち目前无人评价吉本 ばなな / 2017 / 幻冬舎吉本芭娜娜的短篇很好看,去年看的电影《白河夜船》就是改编自她25岁写的同名短篇,由安藤樱和井浦新演绎。
《白河夜船》讲的是一个拥有多年卧病在穿植物人妻子的男人和一个好友自杀后失去动力的女孩的故事。
一部闷闷的、潮湿的、无聊的小成本短电影,但镜头很美。
白河夜船7.2[日] 吉本芭娜娜 / 2019 /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井浦新的嗓音就可以解释为何会发生这段婚外情,安藤樱则真像影评人所说——“她是一个容器”。
Arata的嗓子配Sakura的眼神,这部电影美感足够了。
虽然没有情节上的大起伏,但吉本芭娜娜的文章总让人淡淡地想流泪,推荐给大家。
虽然这些书好像不太适合在春节推荐,但是谁规定新年一定得喜气洋洋呢?
手持以及长镜头还有各种,都让我想到了娄烨。
其实没太明白影片名字的意思(写到最后搜了一下,“白河夜船”是熟睡的意思,有时候也表示“不懂装懂”,但是根据电影讲述的主题和内容,还是熟睡的意思)过于文艺,其实有些不知道在讲什么了,但是又有共鸣。
安藤樱和井浦新两个人之间的氛围太chill了,每一个小动作、神态都像是真的情侣。
寺子很自然地把玩着岩永的胳膊和手,时不时会像小猫一样轻轻蹭岩永;岩永很自然地抚摸寺子的脊背或是将手贴在寺子腰间,吃饭时会碰寺子的手,拥抱时常常会将头埋在寺子头发里……我甚至看完电影去搜两个人是不是真的现在在一起,有没有相关绯闻,井浦新安藤樱你们俩的脆弱感好美好配啊啊啊!!
寺子因为好闺蜜的死更好奇岩永那因车祸变成植物人的妻子,从中去寻找好闺蜜的死因,有些地方是寺子因为恍惚对现实失去实感时想象出来的场景,两个人的对话解读了寺子的想法和行为,最后也帮助了寺子寻找回对现实的感受,让她接触真实的人。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梦里告诉闺蜜自己梦到和岩永并排躺在床上聊起了她,但是转头在蓝调阴郁的房间里醒来,发现刚刚明媚轻松快乐才是一场梦,就好像前面寺子说:岩永越累,她就会越远离现实。
这样的她走在街上的感受像是梦的残影。
(这就是我有共鸣的地方)寺子说自己听力出现了问题,并且影片里还有嗜睡问题,不知道是不是生病了。
最后给妻子镜头,又给岩永朝着走廊尽头走的镜头,不知道是不是说妻子去世了,很多细碎的东西没有讲清楚,也可能是我没看明白,后来有些插叙剪辑感觉有点乱,反正有挺多地方不懂的。
最爱影片里这种安静的做爱情节,亲吻抚摸双脸盯着对方(而不是两块肉体的碰撞),无性恋表示只能接受到这里了……
片名很高冷,加上演员不讨厌才看的。
全部的镜头不是在夜里就是在阴天或者下过雨的湿漉漉的白天。
可能看懂,也可能没看懂,总之看完了。
看了网友的解释才明白“白河夜船”原本的意思。
诗织在小床上自杀,因为她最想的就是安稳地睡个觉,豪华大床是给客人预备的,小床才属于她,所以她在小床上长眠。
18岁时的延永的妻子穿越到现在告诉寺子去找一份体力活儿,寺子的精神才有了一点转机。
感觉在日本学的专业和做的工作并没有太多关系。
2017-7-5 22:30《白河夜船》(2015)。
“我一直深知一点,这份恋情是用寂寞支撑着的。
两个人静悄悄地待在孤独的黑暗中,无法摆脱已经麻木的心情。
”很宅很无聊很安藤樱。
不快进的看完这只有90分钟的慢片子并不很难,因为完全适应她的念白和表演方式还很吃这一套。
全片没怎么好好穿件衣服也不觉得有什么欲望,普通的不能更普通的样貌身材还有白天黑夜的日常,下坠和心累,空虚和茫然,任时间在昏睡中流逝,无所事事不知何去何从,她演出了很多人另一个世界自己的样子。
所以,我喜欢安藤樱。
安藤樱总是有种丧气美。
拽的,狠的,但赖起床来,又突然变得千娇百媚了,背部薄成一张纸,脊椎就像若隐若现的道路,女人就是男人的未来啊。
“再问一遍我是不是还在睡。
”醒来的寺子犹在梦里。
岩永颇具磁性的声音,反倒像催眠的钟摆,星期四晚上的七点,一段数字组合而成的约会,简单易懂的爱情故事,寺子躺在床上时,却始终迷惑。
“要是现在有人肯向我保证。
我们俩这种行为是真正的恋爱的话。
我恐怕会像大石落下了心头,情不自禁地跪在那个人的脚边。
如果不是的话,我宁可像现在那样昏睡过去。
“睡眠,有时就是一种自我防御的逃避机制,好像只要拒绝睁开眼,地球就可以停止了自转。
睡得最凶的时候,几乎都是少年时,坍塌在被窝里,每天被闹钟追着赶的日子,发誓做完最后一张考卷之后,要睡个天昏地暗。
强悍的睡眠可以隔绝掉恐惧、忧愁、 怀疑与惊慌,谜底停在谜面上,所有烦恼,都没有了答案。
他们喜欢在城市的天桥上见面,底下是发光的车流,声浪,含蓄的人影像滑动的鳗鱼,经过身边的时候,忍不住会躲闪,也不是流于俗套的禁忌之恋。
出轨的恋人有个植物人的妻子,现实与道德之间的谜题几乎无解。
日本人的故事里,会有若干种奇异的组合,不会以单一的形态出场。
剧本来源于吉本芭娜娜,习惯以简单却又荒诞的情节来构筑日常,比如变性的父亲,异装癖的情人,长途的猪排饭,听起来就很像banana的名字,故事虽然古怪得不可理喻,但读起来却都是有种一种透明的芳香。
那时候还在台湾,在图书馆把《厨房》《阿根廷婆婆》《不伦与南美》一口气读完,能记起的情节很少,似乎一点都不重要,但那种像被毛毯包裹着的温柔感,始终氤氲左右。
她的书,一直写着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但“生命就是一个疗伤的过程。
”《白河夜船》里,利用了睡眠的人,不只是寺子,还有她的朋友诗织。
一个‘陪睡师’,以吞下了大量安眠药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日本人职业的古怪,都有着一套缜密的逻辑。
他们从不安的世界前来,想要半夜醒来时,可以获得嫣然一笑,然后递上一杯水。
这样的需求遵循常理,又合乎人性。
诗织的陪睡服务也并没有什么狗血之处,唯一的问题,反而是,她因职业需求保持清醒,于是再也难以入睡。
“ 因为各种复杂微妙的事情而感到筋疲力尽。
但对于自己的疲惫。
都麻木不仁了。
”相比之下,终日昏睡的寺子,则快要找不到力气站起来了。
困是一种病,累是一种罪,找不到理由清醒,就像是,‘可是我还是很喜欢你’冷静又冷漠的人,总是会非常得体,他们并不激怒你,而是让你开始讨厌那个离不开你的自己。
梦是一则暗语。
诗织有时会被客人的噩梦所惊醒,进入别人的梦里多了,则失去了自己的梦。
而寺子的梦,则遇到了岩永植物人的妻子,她说,去车站,买份报纸,找一份兼职做,做什么都好,千万别做文员(那样你会睡着),总之,先要站起来呀。
“ 维持现状的话,你就有可能不再是原来的自己了。
”我在爱尔兰有段日子,几乎看不到头,每天就躺在圆点印花的地毯上睡、醉、与哭。
很难过,像冬眠醒来的熊走失在人生的某个阶段。
那时候,有个朋友打电话来骂我,也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要站起来呀。
后来,我也拿着简历跑到市区,一家一家去找兼职、面试,慢慢觉得自己有了勇气,开始长回了原来的样子。
在片尾,寺子开始了打工生活,站在素未谋面的人群中央,失焦的生活逐渐变得清晰。
可能是孤独炸醒了黑夜。
— Fin — / 困是一种病 累是一种罪 /
书里仿佛隔着一层的句子,被人亲口念出来就变得昭然若揭。
每个人看起来都特别好懂,目的性未免太强……但是不妨碍我吹一波ARATA,万万没想到他是放下刘海戴着金属框眼镜这么青春的造型,完全就是个男学生,比起乒乓里真的就只多了点皱纹而已,身材都没变!
而且太温柔了吧!
睡到一半被吵醒一点脾气都没有,被他演出来比书里还要温柔五百倍!
而且怎么这么爱笑!
嘴角弯弯的也太好看了吧!
啊这个人真的是,文艺起来丝毫不做作,周身并没有荷尔蒙散发出来,像一块常温的冰,无色无味可以安全地握着,莫名有种中性的气质。
有些小情绪表现得相当精准,安藤樱厉害啊。
两个人走路的时候别别扭扭的,仿佛测不准彼此的距离感,时而绊在一起时而离开十几公分远也很可爱。
抱在床上亲吻的时候也仿佛在温柔地较劲这点也很可爱。
岩永似乎只对寺子的脸着迷,这里稍微有点不懂。
我还以为他喜欢寺子作为“健全的人”这个鲜活的个体,就像入殓师的男主对他妻子那样,有种面对活物的欲望。
不过他在里面本身就是温柔过头的人啊……是真的最喜欢亲吻脸呢,还是哪怕和情人上床也要保持优雅体面呢,还是更倾向于把情人作为心理寄托呢,还是作为文艺片不太好动作幅度过大呢……总之亲热戏这里稍微有点奇怪啦。
最后结尾的地方,应该是ARATA全片里演得最尴尬的地方。
不过(因为粉丝滤镜)我觉得是故意的。
烟花的镜头想起来我有次晚上在Hawkridge宿舍里看书还是写作业,写得有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
然后外面有人放烟花。
其实隔得蛮远的,两公里肯定是有的,但是楼都矮,宿舍楼简直鹤立鸡群地高,看得很清楚。
并没有放得很热闹,当时似乎是Bonfire Night刚过没多久,就像过节没放完拿出来随便消耗掉一样,稀稀落落的。
看得我是真觉得空荡荡的。
但是又cynical,偏要给自己营造一种主动隔绝全世界的氛围,心说烟花这种东西真是寂寞。
片子里这种热热闹闹的烟火大会也看过几次,寺子的幸福感,我是相信的。
边上的情人看起来只是尴尬的背景板,对他的爱、对昔日友人的爱,还有和太太之间难以言说的默契,不知道哪种感情在她心里最有分量。
贝多芬的g小调19号协奏帮了大忙。
这首我以前没听过,听的时候完全没往贝多芬头上猜,还以为是肖邦之类的……全片都没什么BGM,这首曲子就格外抓耳朵。
看预告片的时候也是因为这首才觉得惊艳。
行板和海边风衣ARATA真是绝配……他怎么能,又干净冷淡,又温和有礼,搞不伦都像写诗……还好本人画风不是片子里这样,不然真是,祸害啊(叹)。
像女人油亮的长发随意铺散在床上,这是一条河在夜晚应有的美丽姿态。
岸边街灯点点,犹如珍珠发饰零星镶嵌。
独自撑一支竹篙,缓缓从一处黑暗渡向另一处黑暗,把珍珠碾碎,让它们分身成更多摇晃的碎片。
梳子一样在河水表面理出缝隙,所过之处缝隙旋即紧紧粘合。
与光明不停歇地擦身而过,从一处虚无挺进另一处虚无,怀揣某种厌世的消极情绪。
这就是我感受到的生活。
小格局的《白河夜船》用生物标本状的横切面向我们展示了几个人物的精神状态,也顺势插入了怀有相似情绪的观者内心。
放置于当今电影生态中考量,《白河夜船》这部影片有着格格不入的调性。
上世纪几十年间,随着电视的普及,在挤占电影生存空间的同时,肥皂剧和各种电视节目也逐渐牢牢把控住生活化叙事话语。
家长里短,恩怨情仇,电视成为家庭聚合的工具,又因剧集一般无严格时间与篇幅限制,可以用数集、数十集甚至上百集的体量来呈现生活中种种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具体事件。
主流商业电影逐渐移位到“奇观化”的表达方式和主题内容上来,除了讲究强烈、紧凑的叙事冲突,还一般采用“去生活化”——即远离普通大众生活的题材进行刻画。
人们在电影中逃避自己的生活,焦虑、悲伤甚至情欲得到一定的释放与满足。
与此同时,欧洲艺术电影的美学传统也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创作者及其影片质感,《白河夜船》就是着眼在三个主要人物的内心境况与生活碎片,“生活流”般截取某一时间段给观者欣赏。
这里没有完整的故事,有着不太明确的过去背景,也有着无法预知结果的开放性结局。
写实主义手法下,是对当下城市人群生存现状的呼应和某种症候性阐释。
被其情感和内心氛围打动的观众会觉得细腻和真实,而期待视域聚焦于强烈情节冲突的观众,也自然会觉得沉闷或不知所云。
因为影片注重情感和内心层面的探讨,所以选择的叙事空间皆可看做是内心空间的外部化呈现。
影片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停留在诸如卧室、酒店房间这样并不宽敞的空间中,房间多以白色为主色,传达出日本和北欧的极简主义装饰风格。
降饱和的整体色调和大量纯色块的运用,除了营造出日本电影独有的清新文艺感,也与人物内心的空虚、矛盾相互映照。
在这样的有限空间中,影片总是出现1、2、2的人物组合形式,或是寺子(安藤樱饰)独处其中,或是寺子与诗织(谷村美月饰)相伴,再或是寺子与岩永(井浦新饰)相互依偎。
独处时寺子喜欢用睡觉的方式打发时间,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与现实的无力感对抗,或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为妥协,具体原因和心理动机会在下文中再做分析论述。
寺子与诗织相处的空间仅限于卧室,二人的角色分工往往是寺子作为倾听者,诗织为倾诉者。
诗织在不断讲述自己内心的感悟、痛苦,分享她工作中遇到的人们是多么需要慰藉,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人大都痛苦、压抑和麻木,情绪找不到合适的出口。
岩永与寺子相处时的空间也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排他性,若二人在封闭空间如酒店房间中就有情欲在发酵,很少看到二人交谈,大都呈现缠绵的两性互动。
所谓的“排他性”主要体现在二人的交谈空间内,这样的空间一般是缺少他人参与的公共场合,如夜晚桥上的会面,大光圈背景虚化只突出两人停靠和行走;没有其他人在场的地下停车场;冬日里空旷寒冷的海滩;餐厅带有旋转圆桌的包房等。
含蓄的情感在这些场域中包裹流动,因空间的拢聚而越发浓重。
电影中有三次情感表达的尝试,但表达出的情感再次回流,形成更加强烈的悲伤和无力感。
第一次是寺子与岩永在地下停车场一番谈话后,寺子在大街上狂奔起来。
黑暗的夜在霓虹灯和路边招牌的照射阻挡下形成上下两个层次,寺子在人群中穿行显得如此渺小,溃散出的情感被这种社会的网膜聚集起来,观者与寺子一起,得到的不是宣泄的痛快,而是繁复世界中无人可以倾诉表达的失落。
第二次所谓的情感表达发生在冬日的海滩边,寺子脱掉鞋子,二人走走停停,说着当下自己的处境,最后在寒冷的海风中相互依偎着。
这场戏没有强烈的戏剧动作,情感的爆发代以含蓄的相拥。
隐忍的情感在苍白的天海相接下看不到尽头,这段有悖于道德的情感,再次令人窒息和看不到任何希望。
最后一次发生在影片结尾处,寺子与岩永抬头观赏天空中的烟花。
美丽的烟火转瞬即逝,二人也只能在夜晚用这种极致美学寻求内心情感失落和道德困境的慰藉,毕竟樱花一般灿烂绽放又迅速凋零是日本传统遵循与信奉的生命哲学观。
《白河夜船》的英文名字是Asleep,睡觉这一行为在这部影片中并非只是单纯的人物动作,而是有着深刻的寓意指涉。
诗织生前有着奇怪的职业:陪他人睡觉。
影片中并未明确指出这一职业伴随着性服务,单纯从陪他人睡觉这一行为和诗织自己的解释来看,这种职业的实际作用类似于心理医生或心理治疗师。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给人空前的机会和财富,也让人背负了沉重的压力。
内心积郁各种情绪和压力的人难以入眠或无法得到高质量的睡眠。
诗织作为一个“心理医生”,负责倾听他人的苦恼,并通过“对方醒来时给他人倒一杯水”这样的持续陪伴,帮助他人得到内心的缓适。
除了自身无法再得到充足睡眠外,也吸收了他人太多的负面情绪,或许这也解释了诗织为何自杀。
而诗织之所以能够和寺子成为特别的好友,也可能出于寺子是愿意倾听诗织的人,诗织在她身上得到了自己的缓解和补偿。
在诗织死后,寺子也越来越沉浸在与岩永的感情中。
岩永是个已婚男人,妻子是植物人常年卧床需要岩永的照顾。
岩永无法在妻子身上得到正常感情的陪伴、交谈和有效互动,而又出于道德与责任无法割舍妻子,他陷入了这种道德困境中无法自拔。
在与寺子的交流中,他有意或无意传递着自己的疲劳、无奈和痛苦。
这时寺子的身份微妙地发生了变化,她与诗织成为了同构的人,区别是她只需要陪岩永一个人睡觉,照顾他的感受和情绪,而诗织则需要陪很多人睡觉。
那么面对岩永不断传来的负面情绪和道德愧疚,寺子能怎么做呢?
睡觉。
寺子整日消磨时间的方式就是睡觉,这也是她自我治疗的途径。
某种意义上来看,岩永是自私的,而寺子是伟大的。
影片在主叙事中使用有诗织出现的插叙和寺子的画外音对位来结构,在主叙事、插叙和寺子的主观诉说中,现实、过去和梦境的边界渐趋模糊。
这也是用虚无来抵抗虚无的无奈之举吧。
毕竟我们在夜河中前行,都是正在摇晃的渺小碎片罢了。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共账号:眼之愉阅
这是一种情结,长久以来跟随着我的情结。
就像我一直分不清日语的里的[梦]和[海],yume和umi。
很奇怪是不是,两个看起来没有相似处的假名,我却认为他们是一回事。
海就是梦,梦就是海。
每天晚上躺着的床,到深夜就会漂在海上,我们在摇晃中做梦。
闹钟一响,就靠岸。
大二在宿舍的小台灯下,读完了《白河夜船》。
那时我心中的画面是白床蓝墙,吊带短裤,短发睡眼惺忪,不分凌晨黄昏的房间。
现在它们一一在我的屏幕展现,让我想起那盏大学的台灯,我还记得它光线的样子,照在书上的字里行间,梦着我的梦。
寺子就是安藤樱的样子,我喜欢她凌乱的短发,不完美的身体,不穿内衣激凸的吊带,黄色的人字拖,睡不醒的眼。
喜欢她这样神经质颓废地把时间装进睡眠的瓶子,被电话吵醒,出去见喜欢的男人,他有老婆。
岩永桑就是井浦新的样子,衬衫长胳膊斯文眼睛,说话温柔目光温柔,若有似无搭着寺子肩膀腰肢的手的骨节也是温柔。
他们走在桥上,岩永垂着手臂俯身听寺子说话,并回应着笑着。
他哪里像一个成年男人,分明就是高中生的模样,放学结束了棒球社团的训练,来老地方见喜欢的女孩。
“我们并不是树杈上长出来的,他有双亲,他夫人也有沉浸在悲伤中的父母,被突如其来的不幸卷进去,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
比如照顾病人、医疗费用、离婚、户籍手续,还有死亡宣判。
我说,你对这些事都非常想参与进去吧,到最后都不放手,一丝不苟地想成为这些人的依靠。
但是你这样做不是为了任何人,是你自己不允许自己懈怠,为了绅士得体,顺便表现对妻子的爱。
此外,虽然觉得与我无关,但依然理解你的风度,这样的我你也了解。
其实你是非常冷静冷漠的人,可我还是很喜欢你,对这种做法喜欢的不得了。
”在心里说完这些,寺子背着手跟在岩永的身后走出了餐厅。
两个各有困顿的人在夜晚的约会,走路说话,如果能一起度过夜晚迎接天亮会很让她开心。
两个人赤裸相对,他用手抚摸着她的嘴唇下巴脖子,寺子有点下垂的胸真美光线真美。
她只穿着内裤跑到窗前,回头对他说:“你不觉得这光线很吓人吗?
啊,还有人在工作吧。
”又一个晚上,他在身后抱着她,说一起去看烟火大会,说鳗鱼饭里的米饭不能太软。
我也快分不清哪些是梦哪些是现实了。
太温柔的片段总会让人迷失,像每一次飞行,看着窗外机翼的下方是白云,总想着:啊掉在上面一定软软的。
这不是恋爱,也并非什么感情都要“一段关系”的界定。
朋友关系,恋人关系,陌生人关系。
不喜欢百分百的分类,多一些模糊不清填满我们之间的缝隙,就好像每一刻都能迎接惊喜。
他们在海边漫无目的地走,冬天的海边,脱了鞋光脚走着会冷,风吹得人想缩着脖子。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
像梦中的世界,摇晃着的失焦了的。
寺子睡不醒,岩永的老婆醒不来。
诗织的怪工作是陪别人睡觉,没人知道她为什么吞了那么多安眠药自杀,但寺子隐约是知道的。
躺在舒服的床上却无法安心入睡,身边躺着的脸总是在变,客人的鼾声和呼吸送出来的是沉重困扰,客人的梦境也会透过枕头被诗织吸收。
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醒着也会像梦着,梦的是谁的梦也都分不清了。
只好去永恒的梦中。
在又一个沉睡醒来的凌晨公园,陌生的女孩子握住寺子的手说:“你知道我是谁吧。
”就在那一个早晨,寺子像女孩说的找了一份工作,晨起晚睡,洗掉了黑色指甲油,对着装着薪水的信封傻笑。
岩永和寺子去看了烟火大会,虽然站在角落也没有浴衣,但烟火升空的时候火光还是映亮了他们的脸。
红的绿的黄的。
岩永看着天空,笑的像个孩子,说:“すごい”,寺子看着他,也就笑了。
烟火像着火了的星星,你爱看它们四处飞窜,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你总是喜欢这样吗,我就是喜欢你这样。
昨晚做了一个[さようなら]的梦,醒来却十分不舍。
我想我明白了,为什么总会分不清梦和海。
因为看海总是像做梦,都是一件很孤独的事情。
人最难保护的,是自己的孤独。
所以如果有人分享一片海滩一种海浪,如果有人分享一段梦境,记得听。
因为他没有再保护着自己的孤独了,而是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变成礼物。
都说这个世界瞬息万变,那为什么我们反复做同一个梦,总是为了一片海伤心,紧抓着一个故事的结尾。
你看海底的小鱼,岸边的寄居蟹,它们收藏了我们多少夜晚的梦,听了我们多少的自言自语,见过多少闪闪发亮的难忘眼睛。
如果有一种显像液,倒在海上,那会有多少多少艘白河夜船啊,曾经存在,如今隐没。
原来,连梦也没有办法永远被记住。
(及时写下,尽力回忆)寺子喃喃发声,像是睡着又是醒着的状态持续在整着电影中。
寺子的出现是非常生活化的,随意的搭配,莹黄的人字拖和一头凌乱等等,但是我还是从其中看到了美感,慵懒自然地生活着。
岩永的黑白衬衫,一件是立领的,一件是翻折的,西裤是有皮带的,戴着手表和眼镜,斯文得很。
整个人宽宽高高瘦瘦,衬衫里是能够进入风的,一步一步耷拉的步子。
他也是美的,一种随性又理性的美,一种疲惫和虚伪美,还有他说话的语气和腔调都让人着迷。
岩永和寺子这两个名字都很好听,干净简单。
他们走在路上,天桥上、海边和看烟花的角落,走路的时候寺子有时走神,有时笑得羞涩,像一个少女,岩永的手臂轻轻搭在寺子的肩膀旁,岩永两手从寺子后脖颈圈着寺子,寺子抬头看着被烟花照亮的岩永的脸,岩永说话的语气,睡觉趴着的姿势,一切自然随意,陪伴在其中流淌。
(平淡的场景打动了我,着迷的他和被着迷的她)电影的名字白河夜船,意思是嗜睡。
对这个我的感受多落在几年前独居的心情,一种过分宁静的生活,麻木。
我总是对主题无法叙述,反倒对其中的细枝末节印象深刻。
......
虽然文字更为细腻,然而影像的魅力是独特的。
当第一遍看完这部电影,我便疯狂地寻找原著,找不到免费的电子版,便立即下单买了纸质原著。
原著很快就看完了,又去看了遍电影,发现还是电影更吸引我。
对着书看,便更能懂得电影想表达的东西。
安藤樱是天生的演员,她与寺子已融为一体,她就是寺子,她身上具有寺子的特性——朦胧柔软的美。
寺子就像原著和电影中冬日的大海,清冷洁净中富含着能量,热情也好,桀骜不驯也罢,只是被柔软的外表掩住,这也未尝不是一种节制。
喜欢原著和电影中,寺子与情人岩永(井浦新 饰)的相处方式,彼此克制,彼此享受寂寞,这种相处方式始终以一种安然的表象进行着,不温不火,不急不躁,是我喜欢的。
也正是这样,他们才能长久相守在一起。
寺子又是单纯热烈的,她是真心喜欢岩永,没有杂念,没有软弱时抓住的依靠,只是真心地喜欢。
结尾,跨过了艰难,他们并肩站在一起看烟火,寺子确定自己想跟这个人长久地待在一起,还是因为最初的那份喜欢。
看到这儿我内心不禁升起一股暖意,从始至终,这份单纯热烈都没有变过啊。
安藤樱慵懒地在床上翻身,懒散地坐在床头、走在街上,小猫一般的眼神,纯净,柔软,安静,略带一点迷茫,配上自然随性的衣服和干净文艺的摄影风格,生活化的味道很浓,浓得能闻到寺子哈欠的气息。
这种生活化味道令我们感到熟悉,感到安全,也更容易接受电影的叙述。
特别是几次寺子走进房间,走到床边,脱下裙子爬上床,亦或是爬上床再脱掉裙子,长镜头给了特写,那缓慢而粘滞的动作自然而富有魅力,简直是寺子性格的美丽写照。
也可表现出其内心的挣扎和阴影。
前几次脱裙子的动作干脆利落,后来一次却显得颇为挣扎,那是在中午从旅馆回来后。
那时寺子陷入感情的挣扎和困惑,以及自我的虚无中。
还有一个镜头,寺子穿着内衣内裤在阳台晒衣服,慵懒的身姿极美,仿佛能闻到睡眼惺忪的女孩子呼吸的气息。
那种如猫一般的气质是安藤樱独特的魅力之处。
寺子与诗织(谷村美月 饰)的羁绊也是我喜欢并且深深理解之处。
女孩间的感情有时不能仅仅用友谊来说明,它比友谊更深入,但又不是同性之爱,这种微妙暂时只能说是羁绊。
寺子对诗织是依恋的,她既像玩伴、同道之友又像母亲,她对诗织是熟悉的,她对岩永可能没那么熟悉,如果说诗织是她熟悉的家乡,那么岩永则是她开拓的疆土,岩永带给她新的体验和感受。
所以失去诗织,寺子犹如失去家乡那般深深悲伤,这悲伤埋在心里,偶有哭泣,也让她更加迷茫。
而岩永呢,他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也是一个普通的世间人,寺子明白,我们更加明白。
可别强行将文学作品影视化了。当初读原著就没读下去,会看这片一是为了安藤樱,二是我太喜欢「白河夜船」这名儿了(曾用于某蓝色软件的用户名)。
想起刚来豆瓣的那几年。
ARATA保持这样就很好,再也不要用力过度去演戏了。
恕我肤浅,实在理解无能,看在演员的份上勉强给个2星。。
断断续续看了几天才看完,太文艺,太闷,也没看懂导演想表达什么。。。。
白河夜船:因深度睡眠而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有些生活就是现实和梦境的模棱两可,眯着眼睛,看不清所有的东西。
花火大会的时候安藤樱说,“能听到声音就可以了”。衣冠楚楚的ARATA真色气。因为他不抛弃妻子,所以更爱他——感情中的less is more,孤独才能更好地(相)爱,拥有得不完全,才拥有得更多。
喜欢床和地毯/半夜谈论鳗鱼饭/还有坚持不住要昏倒的困 渐入佳境
完全是一个人的梦游和呓语以至故事有点太单薄,不然其他都能给五星。
「結婚って、そういうところは素敵よね。今まで他人だったいい人達と親族になれるのね。」这可能是全片最像人话的台词吧。这种调调的玩应看多了,就开始厌烦这种过剩的敏感,厌烦这种沉溺在虚无沮丧中难以自拔又自恋自怜的自虐式矫情劲儿。怕被这种过分展示心理病态的东西pua。
你听 寂寞在唱歌
3.6
很轻的电影,但就是很喜欢,就是那种描述一个人的状态,孤独迷茫慵懒忧伤,又是在东京。调子真好。
稍微有些着相 “我们睡着看见的都是梦 我们醒着看见的都是死亡”
我该去找份工作了
安藤樱和谷村美月有种奇异的美
清水滴答的心累
大叔很有气质,特别是穿白衬衫戴眼镜的时候
安藤樱的个人演技展示秀。
梦境和现实疯狂交织 疲惫无力的妥协反反复复 身体舒展开来是可以用来应对的办法 想起夏日里所有伸展开的哭泣 流着眼泪感到回忆幸福 为什么故事里也不能有应对的方法 真可恶啊 吉本芭娜娜比起我要聪明很多才对啊 把我推离现实 不作为 梦里都是你的残影 遥远距离应付笑容生活 是无 甚至到现在已经没有保留的 备用的人生附加品 在一片漆黑之中 可能我真的只是问一句 你吃过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