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是一部心里悲剧,劈腿男,酗酒女,婚外情,何至于杀人!
悲伤导致酗酒,酗酒导致精神恍惚,无聊到每天坐火车打发时间,却带来意外收获:终于找到能够分心的事——婚外情加失踪。
最终杀了给她带来绝望的男人,走出困境。
分心事哪里找?
20171117重看。
三位女主都很美。
为什么每个人都不愿坦白?
现实如此残酷,以至于我们害怕面对?
Girl On The Train. 《火车上的女孩》很多人拿这部电影和Gone Girl 《消失的爱人》相比。
都是根据畅销小说改编,都是婚姻伦理悬疑电影。
2本小说我都没看过,就说说电影吧!
就艺术效果来说,我个人倾向gone girl,情节紧凑,女主智商和行动能力双爆表,一出失踪寻回杀人案可以自编自导自演,还有本事搞定丈夫陪演一辈子。
我看的时候过足了瘾,并深深为自己没有这样的闺蜜或情敌或另一半感到幸运。
而train有点波澜不惊。
从女主到女配都不温不火,像打太极一样柔软发功。
虽然结局同样反转,但总感觉不够刺激,也不够深邃。
说到深邃,就说到杀人动机了。
同样是悬疑小说,杀人总归有个伟大的动机吧,例如gone girl出于渴望变态般的激情,例如冬野圭吾先生出于爱,例如《刑警罗飞》系列出于恨,又或者《十宗罪》出于各种奇葩变态残忍,你总归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毕竟,杀人,是件大事。
可是train很简单粗暴---基于男主就是个天字第一号渣男。
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
[冷汗]但是出于同理心,我却又偏向train一点。
毕竟,生活中哪那么多gone girl女主那样智商爆表、颜值极高、杀爱人眼都不眨一下的女帝?
更多的是train里面这样本身就不完美的,或者酗酒失忆、或者乱性无奈、或者茫然害怕的普通女人吧……极品都会臭到一起去。
愿我们整理好自己,然后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主人公蕾切尔离婚之后,每天都要坐火车进城,因为在车上能看到自己曾经的家。
只是物是人非,房子的主人已经换成了美艳的梅根和他的丈夫。
蕾切尔在车上总能看到梅根夫妇的恩爱场景,这让她痛苦不堪,因为她是因为酒精依赖、无法生育才被前夫抛弃的。
突然有一天,蕾切尔发现梅根与别的男人偷情,惊讶又愤怒的她冲下火车去跟踪梅根,不料想卷入了一场错综复杂的案件。
在悬疑的外衣之下,本片其实是一部女性主义作品。
蕾切尔之所以成为怨妇,自我评价低,是因为前夫长期的贬低甚至精神虐待。
男人到处拈花惹草,招惹是非,却把责任甩给女人。
不过,毕竟穿上了悬疑这件外衣,如果设置悬念和揭秘真相很考验导演的手段。
影片在前半段有些故弄玄虚,利用蕾切尔长期酗酒造成的记忆混乱,一次一次误导观众。
这种误导,玩好了是《西部世界》第一季,没控制好度就会让观众有被愚弄的感觉。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2016美国惊悚悬疑片《火车上的女孩》,根据英国同名小说改编,全球累计票房1.73亿美元,定级R,豆瓣评分6.4,时光网评分7.0。
“世人笑我太痴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世人皆醉,唯我独醒”。
影片的惊悚感和悬疑感构建得很好,不断地闪回、不断地倒叙和插叙,令事情扑朔迷离,观众的注意力被导演巧妙地引导了女主角酗酒幻觉的错误方向上,观众会误以为支离破碎的影像都是由于女主角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而产生的幻象,甚至会怀疑女主角是一系列事件的元凶。
当而片尾揭示谜底时,观众才焕然大悟,豁然开朗,原来这些混乱的影像,都是女主角的真实所见,只是由于酗酒而导致短暂记忆丧失罢了。
由于女主的酗酒,导致没人相信她的话,她在酗酒引发的恶性循环中无人理睬。
即便是她掌握了真相,也不被相信。
这个故事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多数人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一旦先入为主,就会带着主观评判去看待事物。
影片在三分之二的时间里,节奏不够紧凑,有些平缓和松散,直到后三分之一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时,影片氛围才渐入佳境。
而且,本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两个小时的片长导致过于冗长。
导演如果精简浓缩一下,将片长控制在100分钟左右,会比现在两个小时的观感要好。
故事的主体是三女两男,却产生了一系列的婚外情,女主角的丈夫婚内出轨,和女主角离婚后,再婚生子,婚内再次出轨已婚女保姆。
女保姆不仅婚内出轨女主角前夫,而且婚内再次出轨心理医生。
女主角前夫的现任妻子,曾经第三者插足成功上位,如今自己却被第三者插足,这一情节设定有极大的现实讽刺意味。
这是一个渣男和渣女的故事。
女主的前夫是纯粹的渣男,女人在他眼里只是发泄兽欲的工具,不懂珍惜,到处放荡撩女。
看心理医生的女患者则是个渣女,纯粹的不知自重的骚货贱货,到处留情,最终落得惨死渣男手下。
渣男和渣女最终都惨死,实为罪有应得、因果报应。
2021年的印度同名影片,不是翻拍自本片,和本片一样都改编自英国同名小说。
垃圾!
人物塑造和情节软弱无力经不起推敲。
这男的有什么毛病一言不合就杀人?
跟他现在老婆不是好好的么?
真有毛病他老婆那么久没有发现?
好歹给个线索呗?
没用的烟雾弹倒是一大堆,什么路过的好心人了,有控制欲的保姆丈夫了,帅气的心理医生了,说明什么啊?
法医都罢工了么,杀了人什么证据都没有?
警察脑子有泡,保姆被杀竟然不查最后出现地点的男主人?
之所以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在美国的时候曾在电影院看过预告片。
预告片剪辑地非常精彩,配乐也非常棒,感觉是一部带点悬疑但并不惊悚的电影,而且预告片是以 Emily Blunt的视角呈现的,她恰好是我非常喜爱的女演员,表演不带一点婊气。
因而回国之后我依然没有忘记这部电影。
老实说,看的时候和看完完全没有想到Gone Girl,到是很赞同短评里有人说的,更像娄烨的《浮城谜事》。
我也同样赞成短评里有人认为原著是女性主义初级阶段的作品。
没有读过原著,但在电影里确实可以看出男性都比较脸谱化,尤其是终极渣男Tom,感觉是完全毫无理由地渣,为渣而渣的角色设置。
故事略微狗血。
Rachel酗酒,并不断坐火车经过前夫和其现任妻子Anna的房子。
路途中将另一栋房子的女主妇Meg看做完美爱情的化身。
然而现实却即混乱又讽刺。
Rachel糟糕的前夫竟然是Meg的情人,并在处理婚外情问题中失手杀人。
可以想象三条线在小说叙述中将会是不断变换叙述者和叙述视角的文字游戏。
然而,我仍然认为导演将故事里的Rachel和Meg拍得很美。
虽然Rachel大部分时候是个无可救药醉醺醺的酒鬼,但是当看到她把威士忌倒进水瓶里隐藏自己喝酒的事实,同时不断画着所见的Meg和各种场景时,这些细节让人物显得可触而真实。
至于Meg,在电影里也不仅仅是一个性符号,虽然这一人物形象不像Rachel一般丰满,但依然有她的叙事视角,同时还有独属于她的镜头语言。
当然在电影中,Meg的故事也同时通过Rachel来叙述,印象最深的是Rachel去画廊看Meg曾引导过的一幅画,说Meg是an intensively private person with a warm heart。
总体而言,导演最初试图通过不同的角色叙述来丰满整个故事,并将Meg的情人的身份隐藏到最终才揭示,但显然最终影片只能最大程度呈现出Rachel的视角,而Meg以及Anna的戏则显得略为苍白。
因此,预告片的成功之处在于叙述视觉的统一,即主要是Rachel的视角,而正片则显得较为混乱,毕竟这并非一部讲述由于话语的局限“人类真相不可知”的罗生门电影,它所想表达的是女性的成长。
这个三个女人和一个渣男的故事并未让我读出任何女性主义的潜在内涵。
准确说我在女性主义研究上的迟钝症是我自己选择的立场。
我刻意回避了让我感到性别困境和性别焦虑的事件,尝试着做一些让我“感到”逃脱性别困境的事情,比如阅读一本与宗教相关的社会科学书籍,比如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一个人们很容易被骂为“直男癌”和“女权婊”的时代里,我只是简单地逃避,简单地不想去想我的困境。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特别像“地下室人”,躲在我的地下室里,却念念不忘外界的声音,想象着与那些声音对话,并同时恶狠狠地诅咒。
然而,我可以感觉到影片试图表现女性之间的某种意义的联接,那种并非基于智性探讨的联接,而是一种心灵能力。
例如Rachel看到Meg所引导的那幅画,她能感到Meg内心的痛苦。
她并不知道Meg曾失去过孩子,而Rachel本人也苦求孩子而不得。
在这方面,就我个人观影体验而言,我认为电影是较为成功的。
至少,看完电影,我画了我人生第一幅女性身体素描。
有时候,女性的美还是只有女性自己才感觉得到。
印象最深的一条线索是孩子:Richal因为久久不孕开始酗酒,慢慢失去了自我;Miggen意外失去了孩子,导致真爱也无法原谅她,自己也忌惮一生,对再孕迟疑不决;Anna明知丈夫的险恶,却也为了孩子选择自我欺骗。
当新生命形成命题,婚姻与感情便不再是简单两个人之间的事,它使爱情发生质变。
没有任何一个女性天生准备好做母亲,每一个女性都在对孩子的思考和孕育中重新对自己进行认识,人生也得到升华。
保姆梅根约渣男进树林想要寻找一丝怀孕后被男人关心和呵护的希望,是走向了男人的陷阱和自己挖掘的坟墓。
她真的很傻,愚蠢。
演老公渣男的演员演技很到位。
得知保姆怀孕后无所谓的那种眼神和想当然事不关己的说恭喜,接着保姆说可能是他的而表现出的嫌弃和嘲弄,就像是对性工具的一个随便的反应而已,把出轨渣男的绝情冷血自私表现出来了。
看电影的女人们,请反复看一下这里,阴冷灰暗的树林,代表婚内出轨渣男见不得人没有未来没有温情的阴暗面。
保姆傻在居然对渣男发泄愤怒导致自己被撞倒受致命伤。
傻不傻。
最后渣男顺手把她给杀了。
就像毁一个不能再用的坏掉的性工具。
女人,这一世可以不够聪明,但千万要清醒。
男人的心有多自私多绝情,这是男人的本性,是人的本性。
就算现实生活中的男人不会像电影里那样痛下杀手,但是也会狠狠的抛弃,如果需要甚至可以去毁灭。
毁一个工具而已。
看清人性,简单生活,别轻易玩火。
这片子,看上去剧情很无聊, 但是是有一份玄学的味道在里面的, 所以这篇有一股神秘主义的气质,反而颠覆了平日所说的女权主义, 有自己的美感在里面。
这三个女性,都是不完美的。
整部片子都是在讲他们的缺点。
但是你们忽视了第四个女人,就是那个警探, 她也是女的。
她非常武断,八卦,不会好好断案。
也是一个失败的女性。
为什么叫“火车上的女孩”,为什么这部作品强调了火车这个概念, 你们想想,这个案子跟火车没有关系, 而火车只是展现了Richal的视角, 她的视角下Miggen的婚姻是完美的,但是Miggen跟心理医生出轨。
她甚至想惩罚miggen。
而Anna是夺取他丈夫的小三。
但是实际上是miggen所谓的完美婚姻充满了暴力,miggen跟她前夫出轨,而anna也本是个有野心的girl,对于richal有最深的同情和理解。
richal的视角为什么转变了呢?
因为她选择了下车,她深刻的卷入两个家庭的生活。
当你在火车里看到的风景,跟你介入的现实时候看到的风景是截然不同的。
在火车里看到的都是理想和八卦,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苦衷的。
这剧有趣一点是,三人之外还有警探也在旁观他们的生活,警探也是用各种偏见和八卦来判断她们之间的关系,还加上各种跟性有关的猜测,她始终用性来猜测其他女性的动机。
就像richal最开始对anna和miggen的猜测一样。
在三人之内,miggen对anna也是如此,不断的打骚扰电话。
anna对richal也始终存在鄙视。
她们不但对其他人无知,对自己也无知。
richal不知道自己酗酒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被丈夫pua,还自以为是。
miggen也不知道自己出轨会产生什么效果,anna也是理直气壮的当小三。
她们的自以为是影响着另外一个女生的命运。
但是这部剧最让人感动的,大概就是anna当richal需要帮助的时候,anna伸出了援手,而她俩本来是最大的情敌。
miggen的冤屈也是靠richal洗白。
而且anna和richal的正当防卫,拯救了她们自己。
这大概是秀逗糖,酸的要死的味道中最后一丝甜就像搏击俱乐部里,世界毁灭的时刻,有人跟我手拉手。
你不认识她,但是她每天都从车窗里看着你。
整本书以三个女人的日记的形式展开,酗酒逃避现实的瑞秋,缺爱的梅根,活在幸福的泡泡里的安娜,三个人又都和Tom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交纵错杂的情感关系在文章的末尾揭开谜底,看似是女人们的争风吃醋其实的一个个谎言和欺骗。
婚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陪伴终究被激情刺激打败,不断出轨的Tom和不断放纵自己的梅根才是文章的暗线,当瑞秋不在酗酒,想起事实的真相,谜底随之揭开。
我一次次为瑞秋的逃避感到难过,难道离开男人就活不下去了吗,要用酒精麻痹自己;而看似幸福的安娜其实也是不幸的,活在Tom编制的谎言的网里,是那么的脆弱;梅根跟不用说了,初恋惨痛的教训也不能警醒她,依旧一次次的背叛,直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婚姻中所有人都是不幸的,悲伤千种万种,不尽相同,人们总是在得到时不珍惜,失去了又悔恨,什么时候才是难得糊涂的时候呢?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我们一样为爱颠簸在红尘♫♫
前半部分不知所云,后半部分还不错。片子的最大问题在于剧本和剪辑,特别是剪辑,前半部分一片混乱。三个女演员各有风韵,魅力不分伯仲,两个男演员也是型男气息爆棚。演员选的不错。
1.被同一个男人上过的三个女人的故事;2.故事太烂人物太虚节奏太糟糕;3.不是演技不好,但估计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想再看见艾米莉·布朗特这张脸了。
觉得这故事配不上卡司呀,演员表现绝对及格,但故事本身和电影手法就显得有点嫩了。
书给了三星,电影因为演员都不错所以加了一星,和书区别不大,只是做了微小的删改
没有一个好东西。
男人甚至不必多机智、总有傻得低估男人之渣的女人们上赶着倒贴、in this case连命都贴上了——厌蠢症表示怜悯不起来。前半描绘女主醉酒发疯的铺垫足足花掉一个多小时、叙事过于冗余。
酒瘾/性瘾/上位小三,母性恐惧的几种可能。一场死亡,谁是凶手。演得都不错,但拍得实在不乍地
不知道没看过原著的人感觉怎么样,原著我还挺喜欢,但确实太依赖诡叙和谜底,一切都知晓之后再看电影,有点索然无味,虽然还原度还挺高。布朗特演的挺不错,喜欢喝酒断片的情节。
剧本和表演都让人觉得不舒服……
女主看久了真的挺烦的 悬疑和节奏气氛前面都把握得挺好 会不断让人联想要和两个男主发生什么什么 反转得不太惊喜
故事的悬疑性还是很不错的,一再的反转通常令人生厌,特别是女主还是酒鬼的情况,这部电影特别是Emily的表演很好地消除了一些负面的情绪,但中间一段三个女人的关系有点乱,有些人物动机也不是清楚,要说女权也只是田园主义的
可谓豪华阵容,艾米丽·布朗特+丽贝卡·弗格森+菲比。不停的叙述转换带来嫌疑转换,在糟糕的亲密关系面前,女人没办法决定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都无法决定自己的记忆。当然了,在这样的故事里,男人必须是坏人。
涉及暴力,出轨,谋杀,pua。三位女主都好美!!!
基本还原了小说的内容,但也仅限于还原内容而已;试图还原小说的结构,但并不成功。一开始以人物来分,后来又用时间来推进,最后一鼓作气的真相大白,这个做法实在是不怎么聪明,而且让电影变得有些廉价。
悬疑感营造得太差了,浪费了艾米莉·布朗特的演技。演Megan的演员确实很像劳伦斯。
好好的故事为什么要这样刻意打乱顺序呢。
小说已经够难看了,电影简直是一砣x……太难看了,太jb难看了!!!!
少喝点儿
感觉一般般,虽然整体是个toxic mind control的故事,最后俩人有点大小谎言那种感觉. still这个剪辑看着有点懵,和故事时间推进不太舒服,虽然按顺序的话就没悬念了,EB表现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