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尔芒特家那边
Guermantes,盖尔芒特家情事(台),Le côté de Guermantes
导演: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主演:Claude Mathieu,Anne Kessler,埃里克·吉诺维斯,佛罗伦斯·维亚拉,艾尔莎·勒普瓦夫尔,Julie Sicard,Loïc Corbery,Serge Bagdassarian,吉勒斯·戴维,Stéphane Varupenne,塞巴斯蒂安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21
简介:2020年夏,随着巴黎第一波疫情封城的结束,剧团在香榭大道的剧院里开始排练改编自普鲁斯特《盖尔芒特家那边》的新戏。然而,演出取消的传闻不断,剧团内意见分歧,众人对继续排戏的看法不一。有些人担心社交距离无法维持,有些人则因为担忧演出冲突而感到困扰,甚至有演员因演出取消而松了一口气。 尽管面临种种不确定,导演(Cla..详细 >
缓缓浸入 看似松散随意地切换 却带着精妙的排演 毫不做作 好有风度
75/100 开头并不喜欢,但当部分段落不好好摆镜头或不认真试图构建叙事时观感居然比看过的奥诺雷(《巴黎小情歌》《212号房间》)都好。记得法兰西喜剧院在去年4月关停开始线上放剧,本片算是巴黎戏剧人在疫情时代的一种情感状态的写照。不少舞台上的手持摄影几乎像是有camera on stage的线上戏剧的录制机位设置了,只不过这样的戏剧边界是模糊的,包含了台前幕后、戏内戏外,比起戏剧内容更关注演员自身,表现出了非常真实的情绪流露和松弛自由的状态,想必也有不少即兴表演和记录片手法的运用。这样的电影其实真正把戏剧的精神带出了剧院,对art being canceled during covid的回应或“反抗”,将lockdown影响下的巴黎之夜变成大家的戏剧舞台,也可以说是“戏梦巴黎”吧。
Chef-d'oeuvre
没想到这么快就在法文看到《杏仁剧院》后续,对导演有了多一些了解,大概知道他有钱没钱的拍片模式切换还蛮自如,希望有机会能在法文看到他的两部代表作。
还挺有趣的
贡布雷的钟声,一小块黄色的墙面(电影唤起的听觉和视觉 vs 普鲁斯特的味觉、嗅觉和触觉 /////抄短评养号的粉谁谁糊!
贡布雷的钟声,一小块黄色的墙面(电影唤起的听觉和视觉 vs 普鲁斯特的味觉、嗅觉和触觉
前半段苦涩,后半段在与普鲁斯特明确交汇后变得轻快且充满活泼泼的生命力。在一个特定的甚至狭小的剧院空间,如何想象巴黎,如何想象生命的起伏? 如果仅仅到此为止,奥诺雷的电影就摔上一层厚重的灰,可是他经常教人们“感知”,感知每一份接触、每一丝食物的香味,身体真诚地交叠在一起,显露某种理想的和谐。意识回归到它的处境,身体则在空间中跳舞。(我什么时候看到法国人打乒乓球而不笑...)
一部摇摇欲坠的舞台剧排演,把普鲁斯特搬上舞台本就不是一件易事,经历疫情初期的封控,对距离的焦虑感,对舞台剧被砍的焦虑,最终投入一场场虚空的排练,每个人都投身在自己真实的虚空中
法式絮絮叨叨,散乱,几首清唱舒心,最喜欢的地方是男人戴耳机独舞。
天啊太法国了,我实在想象不出这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国家能有这样的剧情,或者说整个电影可以说没有剧情,且絮絮叨叨,全靠人物与他们的碎片拼凑,我分了两次才看完,但很喜欢。
不抱着期望去看反而收获惊喜,多少想起日式电影莽撞不计代价直奔喜好的感觉,但是被奥诺雷镀上了一层随性的风味。
太美好了,美好得让人眼红,也让人为之动容。
3.5~4星。又一部感觉只有法国人才能拍出的类型电影——所见即所活。疫情封控解除后的剧院生活,仿佛当下正在进行时的追忆似水年华,又让我想到伯格曼在《魔灯》中提到的“狂野”的剧院生活,但是法国人没有北欧人(瑞典)那么压抑,所以不会出现伯格曼提到的那种sex混乱到飞起的夸张。这里面的法国人有点松弛、有点理想、有点浪漫,从一开始的一团散沙到最后的裸体速写,反而有种娓娓道来的舒适感。
法式随性langman情怀大展,形式挺有趣的,看一大帮人假戏真做也不算太无聊,但是内核又挺danteng。
像是参加了一场全是陌生人的漫长聚会,全程坐在角落发呆,谁也不认识,谁也不熟悉,感觉自己啥都没看到,啥也没听到,感觉自己没有感觉。
无聊加三级
戏剧,疫情,生活,普鲁斯特
一部普鲁斯特风电影。不管何时都保持优雅随性的法国人。
7.戏剧人在疫情中的生活真有意思,用文艺的方式去摆脱疫情的封闭,煎熬,和恐慌,艺术家特有的精神世界能够在物质和琐碎中超脱出来。在剧院中睡觉的场景真好,在睡觉状态下的松弛和内心世界的交流很轻盈。最后穿着正装行走在大街上真是释放,疫情下特有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