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
Eldfjall,Volcano
导演:鲁纳·鲁纳森
主演:Auður Drauma Bachmann,Þorsteinn Bachmann,Kristín Davíðsdóttir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冰岛语言:冰岛语 Icelandic年份:2011
简介:Hannes is an old man who has grown apart from his children. Recently retired when his wife gets ill he tries to reconcile with them and to atone for his cold..详细 >
其实就是唯心主义对阵唯物主义,你吃面包🍞每一口都产自现今发展运作环境里,并不能脱离物质是对世界的最高抽象。
color
2010年冰岛艾雅法拉火山(Eyjafjallajokull)爆发制造了一番世界末日般的景象,它留下的火山灰造成整个欧洲交通瘫痪的新闻也许还留在你的脑海中——这场火山爆发同样让一对老夫妇失去了家园,他们就是这部《火山》的主人公。 原声又是Kjartan帮忙做的。
北欧冷淡的风格与本片情节挺符合的,但是「火山」表现的感觉还缺点什么
冰岛版的《爱》,火山,天空,大海,破船这些一起渲染,感觉微妙。冰岛的景色在脑海里铺开,摄人心魄。
其实全片最好看的地方就在滤镜处理过的开场字幕部分了……这可真凄凉啊。片子很无趣,摄影表演等技术环节没有一个地方露脸,也谈不上有什么剧情,其实可以对比一下07年挪威拍摄的《奥霍顿》,同样67岁刚退休的老头,同样北欧的风格,同样退休的话题……对比一下,两边水准高下立判,这不是主题的问题
喜欢这个导演。调度,摄影风格,节奏。其实是有点慢,要耐着性子一点。最近也在思考生活如何拍才好看。男主角从一个不会关心人到细心打理家庭关系。感情真实细腻。非常喜欢。
果不其然,跟Michael Haneke的《爱》情节和风格非常接近
发冷。一开始的房舍边缘光秃秃,大水茫茫灼灼火,以为记录片呢.基本是老头的独角戏,我看到一座闭合的死火山,不那么讨好的,固执地立在那里,真是漫长的折磨啊,很多次不得不转移视线。我不喜欢,不代表不好。一片素白中,会很珍惜些微的暖色.生老病死天天上演,谁是伴你到老的人,谁为你送终。去问船。
偶然一次小西天看的,想起我的姥姥姥爷。
往事不可追
最初原来是最后,男主原本想在车内自杀,但求生欲没让他完成。
确实可以称为冰岛版的Amour,但其实上映时间比Amour还早一年。相比哈内克,电影语言质朴和粗糙许多,渗透着冰岛特有的孤独、单调、寂寥、空旷感,故事和镜头似乎都带着生活的毛边,没有煽情也没有渲染。让人感到即使是在世界的尽头,人面对衰老、病痛和死亡的境遇都是惊人的相似,几乎没有差别。这可能就是为什么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作品仍能引起共鸣的原因吧。
2010年4月,冰岛艾雅法拉火山爆发,致使约680万人因欧洲空中管制受困于3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机场,首都雷克雅未克以东125公里岩浆融化冰盖引发洪水,附近800名居民紧急撤离。《火山》便拍摄于此背景下,人到老年,如片中破船,以为修一修便能重新启航,却是离港不久便开始渗水。凡人生尽都起伏波折如火山喷发灰烬过境,有时挺过去了,便静坐海边等待下一次,直到再也挺不过去重要台词告诉我怎么才能更好的照顾她
太享受。
放弃尾气自尽,放弃随船沉没,生活却总有法子让你愈发生不如死,比如一碗比目鱼汤,比如几幅家庭照片……冰岛电影一贯的致郁,好惨
感觉结构可以做些调整的。前面的节奏太慢了,几乎坐不住,好在结尾一击,把主题给拽整齐了。里面的家庭关系没表现好,儿女的行动有点为了疏离而疏离,老头一点也不显得怪和讨厌。火山牵强附会。抽烟镜头多得过分。戏不够,烟来凑?
《爱》和它有一些相似点 都是老年夫妇 其中一位中风后的照料 留白 静静地道出了生死 前者色调是暗+微暖 后者是淡+冷的 开头真漂亮
摄影棒,精致的构图和冷静的色调相当喜欢,相比之下剧情略显不足,很多点埋得很深却没有铺开,前半段的期待值很高,后半段略有拖沓平淡。海上的两段戏都特别喜欢,象征意味强,抽象又韵味十足。男主独角戏演技迷人
非常喜欢的色调,有被感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