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看下来直观感受就是“太细腻了”,也许这就是女性导演的优势。
娓娓道来、平淡如水,但感情却汹涌澎湃、暗流涌动,仅仅是展现而全然没有一丝“登味”。
也正因如此,全片并没有什么高潮点,只是默默地积累情绪,观赏时也没什么明显的情感波动,但如厚积薄发般。
我在观看的时候很轻易就代入了三上以及和三上相处的人,总是很担心三上会突然爆发将一切搞砸,也正因如此非常轻易地就感受到了情感的变化,在看到“您要带点波斯菊回去吗?
我在暴风雨来之前摘下来的”这段的时候,毫无征兆地就流下了眼泪,仔细一想又寻不出个由头。
分明只不过是几秒钟的对白,却能触动观众的内心,大概是同情、欣赏、赞叹、美好,此前积累的种种情绪交织,在这几句对白之间喷薄而出、感慨万端。
还有三上将死之时燃尽气力握住凌乱的波斯菊,深深地闻了最后一丝花香便撒手人寰,颇有日本物哀的美感。
再到最后一段长镜头随着津乃田从二楼下来,几人相视无言,或站或立,津乃田无力地蹲下,律师太太仍挽着三上做的包,镜头逐渐拉远,三上的明黄色脚踏车,楼下闹过矛盾的邻居,镜头再上移对准万里无云的天空,就好像直视盛夏正午的太阳般,刺眼地让人不禁流下眼泪。
“太阳升起之后”字幕组恰到好处地将最后刺眼的阳光下浮现的电影名选择为台湾版的翻译,至此全片结束。
太阳升起之后,暴风雨结束,三上的生命也结束了,不禁令人想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太阳出来以后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世界吗?
被台风吹倒的大波斯菊会因为台风过去了就重新站起来吗?
第二天的太阳没办法照到前夜里死在黑暗中的人,被放养在外面的大波斯菊只有在台风来之前被割下才有被送出去的意义。
从监狱里出来的三上正夫拍着胸脯说自己一定会改过自新,他努力的寻找着一切可以养活自己,重新生活的机会,身边的每一个人也都在努力的帮助他,于是一切似乎真的变好了,他顺利的找到了工作,顺利的考上了驾照,顺利的找回了小时候的记忆,顺利的联系上了前妻,他努力的工作,热情开朗地生活,他终于走到了人生的正轨上。
可是,生活真的是这样吗?
所有的人都打着为他好的名义希望他改变自己,于是他改变了自己,他变得不再那么暴力,变得温和,变得平凡,努力去融入这个社会,努力去满足所有人的期待。
他也有过挣扎,想要以真实的自己去生活,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黑道朋友,可是却被更惨烈的事实打击到,所以他放弃了挣扎。
他的放弃使得一切也终于往好的方向发展了。
他有了一群理解他,为他好的朋友,有了一份正经的工作,有了一个井井有条的美好的生活,可是一场台风,把所有的一切都揭开了。
他在面对好友被抓时不敢再正面上前,面对同事被恶意欺压时不敢再施以援手,在听见恶语倒毁时不敢再斥词反驳,他选择了逃跑,选择了视而不见,选择了忍耐和附和,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能不辜负身边人的期望,只是为了他的生活能继续好好的进行下去不用再过上以前的生活。
他明白他的反抗毫无疑义,而他所获得的所有的一切都来之不易,也清楚知道这就是在他能这个社会上好好生存下去的唯一生存法则,却也没办法在听到那句“要带点大波斯菊回家吗?
”时悲意心起,握拳哭泣,为了回到正轨,为了生活,他只能逃跑,只能装作看不见也听不见,可他没办法拒绝那特意在台风前被割下的花,也没办法收下那件被暴雨打湿的白色背心,他已经努力的生活了,但他所能做的只是在倒下后的最后一秒里努力去握住那几朵花。
所有人想要看到的,所有他想做的他都努力做到了,可是一切却像昼夜交替那样,黑夜并不是等到太阳出现就消失了,它一直在那里,只是被暂时隐藏,他也并没有被完全认可,只是他把这个社会不想看到的那一面藏起来了,这个社会并没有那么善意地就接纳了他,只是一切都被刻意忽视和伪装起来了而已。
于是死亡便成了这个故事最好的结局。
社会是多面的,但对于像三上正夫这样的人们来说,这个社会却总是那么的伪善且残酷,所有人帮助另一个人只是为了这个人可以变得更好,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在乎,这个好是什么好,什么才是真正的好,而最后的这个结果又到底是对谁更好。
只要你偏离正常的轨道一步,哪怕后面再怎么努力走回去,哪怕你已经走了回去,你也永远都是异类,永远无法再融入其中。
他们发散的善意或恶意,做出的善举或恶举,事实上都只是一些自我满足罢了。
正如台词所说的那样“只要偏离了这个社会的轨道,仿佛踏错一步就是死路一条,这个社会就是那么不友善……无法容许异类出现”
日本电影《美好的世界》(2020)海报“光是监狱里不用夹着尾巴做人,我就宁愿回监狱。
”“一定要和人有所交集,这很重要。
”“这可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更生人在社会上找不到事做。
”“黑社会现在已经穷途末路了,傻子。
”
01美好的世界:监狱?
社会?
三上正夫(役所广司 饰)10岁就开始混黑社会,一生被捕10次,6次入狱。
一辈子在监狱待了28年,警察局关于他的身份记录就有一米厚。
最后一次坐牢(13年)出狱后,因驾照过期十年需重考,而银行又不给前黑帮人士批贷款,导致三上无法参加驾校培训,两次驾照重考都没通过。
后来三上找了份养老院兼职护理工作,时薪990日元(现在约合46元人民币)。
入狱前,出狱后,心脏病猝死,黑帮当道,黑道没落的世界,哪个才是美好的世界?
在美好的世界里,日本的普通人规矩生活,也感受不到丝毫幸福。
原来重新做人是磨平棱角,放弃尊严,放弃正义感。
为了活在广阔的天空下,需要学会忍耐。
“要是要我变成你们这种卑怯的人,我不如死了算了。
”三上的这句话一语成谶。
当三上终于学会放下尊严,放下正义感,尝试融入这个美好的世界,却在某个暴风雨夜的家里,死于高血压、心梗。
对三上而言,监狱还是监狱外的社会才是更美好的世界?
02《美好的世界》VS《完美的日子》都是日本片,主演又都是役所广司,片名也比较接近,《美好的世界》与《完美的日子》傻傻分不清。
今年国内电影市场片荒,除了《哈利波特》全系列、《海上钢琴师》(2019)等经典影片,《完美的日子》近期也重映了。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经典作品之一的《如父如子》(2013)也即将于12月6日重映。
看来未来一段时间,国内电影票房及院线都要靠国内外经典老片撑场面、续命的节奏。
推荐指数:4星附:《如父如子》(日/是枝裕和&佐野晶)是枝裕和,日本当代电影大师,1962年出生于东京,是“新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
擅长以细腻的手法,在平凡的事中拍出生活的味道,在生活中悟出人生的道理。
导演作品包括:《无人知晓》《空气人偶》《如父如子》《步履不停》《奇迹》《比海更深》等。
小说作品包括:《如父如子》《步履不停》《奇迹》《比海更深》等。
“什么时候一个父亲能真正成为一个父亲呢?
是从怎样的一刻起,一位父亲能够真正撑起’父亲’这个称号呢?
”“当意识到孩子也在注视着自己时,那一瞬间,便懂得了什么是如父如子。
”全球知名电影导演中,还能写小说的并不多见。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风清不扬”)
整体比较平淡,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
主题获释人员重返社会其实并不新鲜,本片也没找到什么特别的角度来加以阐述,很难融入(特别是短期内)基本就是无解,本片也只是老调重弹再复述了一遍。
剧情走向也比较平,节奏慢就不提了,这类影片慢就慢些也是正常,可整部影片戏剧冲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考驾照上面,未免有些刻意。
此外延伸出的枝枝蔓蔓也偏多了些,母亲、前妻、找工作、回帮派,还有要拍电视的小姐姐和拍摄男,各个环节都想面面俱到,看似白描却显得有些主次不分。
不过役所广司演绎的还是不错的,长泽雅美基本就客串了一下(没她可能还不会看这部影片)令人无语。
正如前面说的,刑满释放特别是重罪入刑人员,重返社会确实困难重重,这和社会制度什么的关系并不大,制度最多只能保证其基本生存,而诸如歧视、戒备、敬而远之这样的态度本就是人性的常态,很难因此对普通人有什么指责吧……
窗外的洗雪推至屋内 广袤的灰白与狭窄的阴冷对真实的监狱情况产生好奇脱衣服是一种铿锵的荣誉媒体想制作一场感人的罪犯与母亲相见的戏杀人犯的烙印新闻的声音传达信息和一种社会状态照片 陌生的力量照片与视频的衔接 思索水流漱石为何让人着迷 影片拍摄灵感的来源破碎的童年律师的定义性言语作家的登场 三上孤凄的背影 落霞与云 木楞的眼神 腼腆的微笑 温暖放下一个拿半个 生活的细节没有帮派的街头罪犯是正常社会体制中的异类 罪犯的产生来源于法律在街头被吞噬 获得联系的电话亭似乎是唯一的光亮社会的孤立 社会拥有边缘人的价值是否来源他人的认可 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我取悦于社会 取悦于政党 取悦于家庭作家获得女性认可模糊的夕阳 像是泪水不由自主的狂躁令角色觉得愧疚落荒而跑的摄影机律师一时的好奇心 被当做猫狗拧巴的生活 真实的丑恶嘴脸 让人感到痛心 违背我内心真善美的渴望缺乏一些生活真实的质感家庭的背叛 社会的背叛一切都是已然发生 我们总是迟到忘收的白背心无法抵挡雨季的大波斯菊役所广司
私心很喜欢这部电影 本来只是想点开随便看看结果竟然一口气看完了。
为这个题材和导演的人文关怀+1🌟。
这个世界美好吗?
当然不。
就像律师说的如果社会不帮助这些刑满释放难以适应的人 实际上是在变相地逼迫这些人回去继续进行犯罪行为。
事实上大约一半的人会在五年内再次犯罪回到监狱。
三上去曾经混黑道时的朋友家里 纵使黑道式微 许多人想金盆洗手 努力夹着尾巴适应社会那一套 最终却还是不得不回到黑道的道路。
社会上从来不缺意气上头无人规劝最终酿成大错悔之晚矣的人 待到想要从头来过 却发现早已没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处。
果然啊 就像主角说的 无论你做什么都不会赶你走的地方大概也只有监狱了。
遇到问题第一时间选择通过暴力解决 说白了还是因为未曾得到原生家庭的关爱和教导 还是死结。
缺的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拉紧他的手告诉他要忍耐的人。
为了有生活在广阔的天空下的自由 需要忍耐。
缺的是在发怒前想到他们便告诉自己要忍耐的存在。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人 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周围环境的善意。
曾经选择混黑道的原因也是因为他们会给予他起码的尊重“不会用白眼看他”“身体虽然绷紧 气氛却很轻松”。
男主人公在工作中得到别人的肯定获得成就感的时候更是开心到模糊“仿佛嗑了💊”
所谓融入社会 便是路见不平不再抄起拖把伸张正义 而是默默走开视而不见扯起笑容跟着附和 哪怕内心深处知道自己与他并无不同 在接受到来自他的善意时仍会愧疚的泪流满面。
最终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连电视台都觉得失去报导价值的人。
和隐入尘烟一样 主人公总是倒在一切都在慢慢变好的时刻。
即使他们的现状可能仍旧如此 但是选择拍出来 并能够让大众看到产生诸多思考 已经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具有社会价值的电影了。
这个电影还有一个让很喜欢的地方是 许多观点的输出让我觉得导演包括主创团队的三观都是很正的。
例如关于救助金的解读:
还有社区工作人员给男主的建议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 一定要在这个世界上建立属于自己的支点。
同时也在写实地展示出了刑满释放人员出狱后面对的时移世易 社会早已沧海桑田的迷茫。
以及他们感受到的社会给予他们的边缘感和距离感。
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社会说着会接受改过自新的人 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样。
以及虽然我不是新闻工作者 但是我很认同借长泽雅美饰演的角色之口所说出的话:不想拍就去阻止 阻止不了就拍下来告诉大众 你们是拿着摄像机的人 可不能当胆小鬼啊。
故事的最后,三上努力了,感恩着,在泥潭之中被前妻的理解和身边人的关爱拉了出来,被自己曾经的“大哥”的现状“逼”了出来。
可是,上一秒,这护工对老人家笑脸盈盈。
下一秒,他就对智障青年拳打脚踢。
目睹这一幕的三上,都快心肌梗塞了。
跟往常一样,他操起家伙,挺身而出。
正当观众焦灼地担心着三上的下场。
画面戛然而止——原来,热血大叔不再热血。
这些画面,全是他的想象。
这一次,他想起了朋友的叮嘱:要有撤退的勇气。
而刚刚把人毒打一番的护工,还故意做出夸张的表情,离间其他人和智障青年的关系。
画面将所有人拥挤的框在一起,中心的三上内心不断被敲打,镜头缓缓推进,似乎下一秒三上就会一如想象中操家伙上头,但是没有,他努力扯出了微笑,说出了违心的话。
欢迎逃进这个美好的世界。
下班时,被欺负的残障同事,送他一束新鲜的波斯菊,他热泪盈眶。
他带着波斯菊回到家,摔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他有鲜花,却仍无法抵挡大雨。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看的第一部。
整体来说硬件和气氛非常好,期待以后常来。
这部片子又再次诠释了,当有牵动人心的角色的时候,任何其他都瑕不掩瑜。
这一步看似是边缘中年人的故事,其实内核是一个少年的棱角被磨平,被社会化,被规训称为“可以在社会立足”的大人的故事。
就像最后始终没有被收进房间的白色背心,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青春的故事。
选角很成功,役所广司身上确实同时有着中年的沧桑和少年的清澈、纯良、倔强和冲动。
仲野太贺这条故事线和他形成了很好的互文,第一份感动的点是他决定,即便三上变得普通,也要把他的故事写出来。
近些年很多反传统反英雄的叙事都深得我心。
影片还有很多细腻的旁支剧情,比如三上和女招待的对话,和老奶奶一起唱校歌等,体现出西川美和作为女性导演的独特细致之处。
题目可以有多种解读,因为Arashi有首同名的歌,开场后和结束后脑海里都是那首歌啊。
太阳出来之后,是台湾版译名。
看完电影我情不自禁地想添上后一句,大波斯菊却去了。
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役所广司的忠粉,有时候也会问自己为何会如此迷恋这个男人?
答案呈现在这部电影里。
是因为役所广司一直呈现的是男人原本的样子。
三上在整个人生中服刑28年,心底里却依然还珍藏有善良,有正义,有孩子般清澈无浊的眼光,只不过在他的世界里有太多“普通人”理解不了的“侠义精神”,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难道不是人最自然淳朴的原始冲动吗?
被误解被歪曲不被人理解时难道不会血压升高很生气吗?
在多年的牢狱生活里,役所广司饰演的三上正夫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抛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被监狱保护了他的本性。
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首先必须成为那个别人眼中的“普通人”,也就是说必须磨掉自己的部分善良部分正义和绝大多数愤怒。
整个蜕变过程在同在养老机构兼职的阿部被霸凌时,发生了改变。
一边是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律师超市老板记者朋友的殷殷期待,一边是更强权的人对弱小的欺负,对善良和无助的残害,这一幕让三上想到自己的处境,可谓是感同身受。
最后三上面对阿部选择了逃避,又在机构里面对同事选择了隐忍,他并不知道,在他压制自己内心愤怒的情感时,大波斯菊在台风袭击的夜里,静静开放,也静静地陪着他走完人生最后的一段路程。
很不忍心看最后一段,也是因为我们所希望的那个世界,正是太阳出来之后,大波斯菊正在盛开。
美好的世界 (2020)8.32020 / 日本 / 剧情 犯罪 / 西川美和 / 役所广司 仲野太贺刑满释放的杀人犯在努力适应这个对他来说大变样的世界。
在他终于找到一份工作时,所有人都在替他高兴,都在告诉他要忍,要逃避,不要冲动。
当他面对同事被人欺负时,愤怒使他举起拖把,他想冲上去拯救被欺负的同事,他想冲上去将欺负人的两个同事揍趴下——但他只是想想。
他做到了朋友们告诫他的“要忍耐”,即使这让他的病情更加恶化。
他在同事们嘲笑同事时盯着桌面上的剪刀看,在我以为他要拿起剪刀时,他却扬起虚假的笑容,融入同事当中,和他们一起嘲笑。
他变得普通而又虚假,却被这美好的世界所接纳。
台风即将来临的傍晚,他从那有智力障碍的同事手中接过一束小雏菊,他接到了来自前妻的电话,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那件白背心再也没能收回,大开的窗户,暴风雨倾泻进来,倒在地上的三上艰难地抓起那束小雏菊,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它的味道牢牢记在心里。
你说这世界真的美好吗?
可为何人人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逃避成了每个人所需要牢记的准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立足于社会,所以即使你看不惯也得忍着,甚至还要配合施暴者,跟着他们一起嘲笑受害者。
黑帮的时代过去了,但又好像没有过去。
施暴者不过是从“黑帮”转变为“普通人”罢了。
他们排除异己,只要与他们不同的,都将是被他们所歧视的存在。
过往不干净的、智力有缺陷的、懦弱的、胖的……一切让他们看不顺眼的。
三上的存在像是一根刺,又像是一把刀,划开了这个虚假世界的表象。
在他的认知里,见义勇为是正确的,是应该的。
可没人告诉他这时候正确做法是什么,所以他只能用自己的拳头来拯救受害者。
但是这一切在旁人眼中,就是他死性不改,依然有可能会犯错误。
大家其实都在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三上,与陌生人的直白不同,他们将那些隐藏起来,用善意包装它。
或许只有那个捧着小雏菊的同事才是真正毫无芥蒂、毫无保留地待他,所以在他选择袖手旁观时,才会那么的痛苦—— 这是在否定自己,在否定过往的所有认知,在拉着自己的灵魂坠入地狱。
死亡,反而是对他来说最好的解脱。
那个名为“天堂”的地方,才是真正美好的世界。
我们都是那个辞职写小说的导演,是愿意借钱给三上的律师、居委会会长,是偷偷帮助他的公务员……我们担心他无法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担心他再惹出事端,担心他再回到那个铁窗后头。
可我们不知道的是,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东西,对三上来说,太过于难以接受了。
他愤怒地指责着“你们都是虚伪的”,他心里有无数个为什么。
为什么这个世界变成了这样,为什么人们都这么虚伪了,为什么……直到他死的那一刻,我们也依然在问“为什么”。
为什么明明只差一步他就能走向美好的生活了,却在这时候离去了?
我们不能接受这件事,亦如那逐渐转变态度的小说家哭着喊着问“为什么”。
直至这一刻我才恍然大悟,这吃人的社会,我已经被同化好久好久了。
2022.05.28
很诙谐的是,上海发公告的那晚正好在看这部,接到友人领导发来的消息,我们没看完结尾冲去采购,回来才看完最后他倒在出租屋那一段。然后这边又看着上海各种无法救助和驱离,电影中视线聚焦一人,现实中无数这样的人事覆盖性的无声的发生,距离美好太远了。
役所广司影帝级表演!本来单看他就值四星了,但最后太贺崩溃大哭那段太垮了。也让人明白了,除了他的表演,这电影本质有多平庸。太多日影都是同样的问题,不知道适可而止。
丢下摄影机的真挚,带着父亲口音的友谊,地震后进入风俗业的小妈妈,糖尿病丢了条腿的弟兄,唱完小时候的歌在足球场痛哭;有时选择视而不见转身逃跑也是种勇气,却毕竟扎心违背天性……请大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yakuza : ) 与相似题材的电影相比,本片确实让人感觉过于美好,故事刻意之处蛮多的,但役所广司个人演技秀精彩透顶,当下日影男星一哥应该没跑了
不被需要的一生。不再被父母所需要,从小孤独长大。不再被法制社会所需要,连续六次入狱。不再被监狱刑期所需要,重新获得自由。不再被前妻所需要,只得默默离去。不再被落伍黑道所需要,寻找正当工作却也处处碰壁。直到不再被自己身心所需要,一生终于走到尽头。役所广司在《鳗鱼》二十多年后再次饰演出狱人员,似曾相识中又有很大差异,时代发展了,可悲观无力感更加重了。长泽雅美的两次短暂出场是意外之喜,每次都承担笑点。
麻酱戏份有点少
役所广司一把年纪还有旺盛的表演精力,这部电影找他演真的很值得。
一部现实主义的“穿越”电影,讲一个13年前的人,穿越到现在,感受到时代剧烈的变化。只不过这人是个服刑人员,坐了13年大牢,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题材并不新鲜,再次融入社会的艰难也都在预料之中,但西川美和的尺度把握很好,把一个个稍微用力就显套路的情节控制得恰到好处,不过火,不狗血,而是一点一点积累人物身上的悲剧感。它最终讲述的是主人公在刚刚振作,重新对“美好”心生向往的时刻,却对于“美好”本身心生幻灭。正因如此,“美好的世界”这一标题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反讽。“这个世界会变好吗?”我们已经太久不去问这个问题了。而这部电影在说,这不就是你们要的美好世界吗?但那个从13年前穿越过来的人,却用一场充满仪式感的死亡戳破了这个幻觉。
看完几天后,突然想起役所广司对年轻妓女说“我已经硬不起来了”,平淡的悲伤,如水如空气。人要如何才能认命?死亡才可以,主动去死不行,要忍受着这世间的不公不愉快,被按着脖子去死那一刻才是解脱,那一刻我认命了。
我操nm
真是让人心碎不已的好剧本,那么温情又那么无奈,或许一个犯罪人的曾经都不被普罗大众宽恕,但在律法严苛的惩罚之后,带着一副与时代脱节的崭新躯体,重返社会竟是如此举步维艰——但人们往往喜欢这样的故事: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坏人”,历经沧桑终于洗心革面,却可笑又可悲的倒在不可预料的意外之下——这种戛然而止却恰到好处的戏剧性结尾,给人们留足了释放假惺惺同情与遐想的空间,也愔合了佛教轮回寂灭之美。/ PS. 麻酱友情客串,役所广司演技超神了!东京塔的航拍空镜配合背景音乐简直浪漫到哭泣!
这结局,无语
❶身边有人关心有人爱的人生,已经非常非常好,不能奢求世界和社会也是自己希望的样子。❷前期的女儿长得真可爱。
刑满释放人员的社会化过程,想帮他尽快融入社会的美好善意也成为摧毁他心底波斯菊的风雨,但僵化地将暴力和逃跑置于二元对立,身边这么多好心人就没有一个提醒他定期检查按时服药,遇见不平可以出手相助只是需要控制武力输出的程度吗?ps:视听很舒服。
热忱与伪善的极道人生
一部讲述了一名老年日本黑帮成员出狱后日常生活的电影,题材可以,剧情也不是太无聊还能凑合看,可最终结局竟然是见上帝;即使拍成再次犯罪入狱,可以考虑勉强三星;如果是个温馨的美好结局,本人可能给四星;但是结局如此悲催,最多两星,绝对不会再看第二次了!
哎,日本的某些电影和看过的日本书籍一样充满了寡淡,甚至比不上日本大部分动画电影的表达。一个出狱黑帮分子举步维艰在社会上生存的话题,夹杂着真相与母亲的支线,本可以拍的更好但导演偏偏选择了这种方式。好多道具和人物的出现没有任何设计感,莫名其妙的入画又莫名其妙的出画。期待过高了,2星是给演员的。
什么鬼啦,凭什么高分
一旦狮子尝到了人肉的滋味,能够阻止他的方式只有毁灭它;
美好的世界或许只有解脱一路可走
过分戏剧性、类型化、二元对立的情节-人物设置削弱了讽刺假面伪善社会的力度(不可信),役所广司的温良气场与坐二十八年牢的深黑角色着实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