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版电影质量确实差,从预告片就能看出来,正片更是如此。
但是话说回来,倒数第二再差也不是倒数第一。
无论这版多么差,至少造型要比李少红拍的10版好看,比如说给女性角色化了眉毛,没有10版那么病态。
被李少红拍的10版摧残过,再看其他红楼梦改编的影视剧,真的顺眼了很多,毕竟10版拉低了底线,想比10版强太容易了。
批评胡玫拍的这版没问题,但是不应该以此洗白李少红拍的10版。
导演和编剧以及演员陈晓旭对林黛玉的理解完全不到位电视剧87《红楼梦》有三处细节,完全偏离了原著,把林黛玉的形象都毁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
第一处细节在第三集,周瑞家的送宫花那段。
剧中,周瑞家的捧着盒子,对黛玉说:“林姑娘,姨太太叫送花给姑娘戴呢。
”宝玉先问:“什么花,拿来给我。
”接着,宝玉就从盒子里拿出两朵宫花,边看边递了一枝给黛玉。
黛玉从宝玉手里接过宫花,边看边问周瑞家的说:“是单给我一个人的,还是别的姑娘都有?
”周瑞家的说:“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
”黛玉听了,一边看花,一边鼻子“哼”了一声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
”接着,她就直接把花扔回盒子里。
这还不算,她接着又歪着头,对周瑞家的翻了个白眼。
说实话,这样子的黛玉,真的挺让人厌恶的,的确小家子气。
可原著里面,黛玉只是“就着宝玉手中看了一看(宫花)”,然后冷笑着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会给我。
”她并没有接过宫花来看,也没有把花扔回盒子的动作,更没有歪着头对周瑞家的翻白眼。
剧中加了黛玉从接宫花、看宫花、扔宫花的动作,还加了翻白眼的动作,这其实过于夸大黛玉的小性子,把她刻画得有些小家子气,而且没教养了,这完全不符合原著。
如果说这个剧情还不明显的话,那么下面两个剧情,就非常明显了。
第二处细节在第十集。
贾母给宝钗过15岁生日,还特意叫了小戏子们来唱戏。
戏唱完后,王熙凤拉着其中一个小戏子龄官说,这个女孩模样很像一个人,你们都看不出来呢!
其实在场的人都看出来了,龄官很像林黛玉,只是大家都不说而已。
但湘云性子直,想也没想就说:“活像林姐姐的模样!
”剧中林黛玉听到史湘云这句话时,立马不高兴了,翻了个白眼后,沉下脸来抬腿就走人!
众人只好看着她离去。
要知道这时候她正和贾母同桌呢,她这样不管不顾抬腿就走了,这也太没礼貌了吧?
这样一个野蛮无礼的姑娘,还是林黛玉吗?
其实原著里并不是这样写的,这个情节在第22回。
原著里是这样写的:史湘云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
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一时散了。
大家看看,原文根本没写当时林黛玉对湘云翻白眼,更没有写她抬腿就走人,连一桌子长辈在都不管不顾。
黛玉只是散了之后,回去潇湘馆和宝玉闹脾气而已,她真正气的是宝玉对史湘云使眼色。
可剧中把她拍成不顾长辈们都在,抬腿就走人,不懂规矩的姑娘,这哪里是林黛玉?
第三处细节在第二十八集。
贾母领着一家子在凸碧山庄中秋夜宴,当时因听说贾赦脚崴了,又说到贾敬去世的事,于是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伤感中。
其中最伤感的是贾母,她伤感满怀,以至于老泪纵横。
可这时候,对面一桌坐着的黛玉,看着贾母伤感成这样,她又面无表情地抬腿走人了。
湘云见黛玉走了,也跟了上去,两个人去了凹晶馆联诗。
贾母把她当心肝儿肉,她却在见了外祖母如此伤感时,依然面无表情抬腿走人,这也太无情了吧,黛玉会如此吗?
此情节在第76回。
原文里写的是:“只因黛玉见贾府中许多人赏月,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又提宝钗姊妹家去母女弟兄自去赏月等语,不觉对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
”可见原文里黛玉走的时候,还远没到贾母老泪纵横的时候呢。
她是在大家刚入座,贾母笑着叹息人太少的时候离开的。
她离开的原因是见贾府那么多人过中秋,贾母还嫌人少,于是她想到自己老林家就剩下她一个人了,所以伤心了起来,才离开去偷偷哭的。
而湘云是因为看到她哭了,赶着去安慰她的。
剧中拍成贾母伤对月伤感时,黛玉却突然抬腿就走人,这完全歪曲了黛玉这个角色。
最后说说我对林黛玉这个角色的看法:很多人都把林黛玉当成一个小性子的人,其实这真的错了。
她的小性子只是对危及她爱情的人,她闹的最多的也只是宝玉,并非对所有人。
自从确认宝玉的心里只有她之后,她再也没吃过湘云的醋,也能够接受宝钗对她的关心。
她还当宝钗的面承认自己过去多心,承认自己错怪了宝钗,如此胸怀,又怎能说她小性子?
她不仅对宝钗湘云大度,对常常说她坏话的袭人也不曾生气过。
怡红院丫头不给她开门,她也没生丫头们的气。
她还教香菱学诗,对紫鹃如对亲姐妹。
她也不曾对其他丫头说过一句重话,佳惠给她送茶叶去,她还抓了一把钱给佳惠。
总之她其实是个很大度很大方很多情的人,绝对不是那个不管一屋子长辈在,动不动就抬腿走人的人,更不是那个看着外祖母伤心落泪,依然抬腿走人的人。
也许87版是为了突出她的小性子爱恼人吧,但上面那三个细节真的歪曲她了。
看完电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很疑惑主创究竟是不是清楚自己在干什么?
红楼梦原著人物繁多,故事跌宕起伏,两个小时很难装得下这样一部巨著,这就要求剧本阶段要对原作故事和人物进行有效的整合。
要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删减人物,编排故事。
以越剧版红楼梦为例,宝黛爱情为主题贯穿整个故事,不相关的人物和情节都可以大胆删减和改编。
很遗憾胡玫版红楼梦根本没有主题,它只是将原著里各种“名场面”用走马灯方式一带而过,场面之间的衔接没有任何逻辑和联系,造成的后果就是把原作肢解的支离破碎。
而就在剧情如此支离破碎的基础上,主创居然还增加了原创内容来“充实”剧情,但与红楼梦原本的内容完全无法融合,更像是《雍正王朝》的劣质山寨版本。
本片在人物塑造方面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因为主创对于人物理解极度不得当,在情节增删和细节设置上的极度不合理,导致所有的人物都没有呈现出任何性格塑造,而只是标签,甚至连同一个人物的标签都是前后矛盾的。
演员方面,因为主创对于人物性格塑造的极度偏差,导致所有演员都呈现出灾难级别的演技,他们只是在演出某一个场景,而没有塑造出任何一个人物的成长弧光。
美术音乐不想多说,再高级的材料在庸才手里也只能被做成垃圾。
以下全剧透,慎入开头丑宝玉冒着大雪牵着马爬青埂峰看石头,石头底下长着冻僵了的绛珠草,然后黛玉、紫鹃、雪雁三人在船上出场,是回林家的路上(对,开场林如海就病危了)。
石头上还有残雪的时候贾府里开螃蟹宴,贾环跑到厨房偷吃鸡腿被柳嫂子追着打,然后李纨三春等成一列走出,讨论起诗社跟凤姐要钱的事。
宝玉在贾政书房门口和小厮打闹被贾政训斥,贾政和贾家一干人等像黑社会一样在大厅坐下参与王子腾主持的贾府欠款追讨大会(说是冷子兴、南安郡王等出的主意),贾瑞(大概是吧)贱兮兮地阴阳怪气凤二奶奶会赚钱,众人莫名其妙地奸笑,后画面转到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睡觉,在太虚幻境看了一眼可卿妹子cos美国丽人,迅速惊醒被袭人发现裤子湿了。
黛玉回到家林如海就死了,贾雨村来吊唁,和贾琏彻夜密谈林家财产。
黛玉回贾府和宝玉手拉手镜头转圈圈。
宝黛二人躺榻上讲耗子精故事,紫娟雪燕光明正大在窗外伸头看,不知道是谁(丫鬟们真的看起来一模一样)说了句“我没说错吧他俩总是没多久就会滚一块去”。
贾琏和凤姐开始贴贴,然后俩人赤条条躺床上算计林家的家产。
秦可卿深夜一个人提着灯笼走夜路,被贾珍一把拖进房中,监控摄像头焦大从假山后闪出来骂爬灰。
薛家来了贾府(对,这会儿宝钗才出现),迅速几个镜头交代薛蟠杀人事件,凤姐夸耀就凭我们元春姑娘,贾家就是薛家的避风港啦(注意,这时候元春还没加封)。
宝钗拿出宫花做见面礼,来让周瑞家的分给众人(对,是宝钗分花,不是薛姨妈分花)。
黛玉嫌花难看一把丢地上,宝玉怒斥周瑞家的有了好东西必须先送到我这!
周瑞家的拂袖而去,宝黛开始莫名其妙为了荷包吵架。
黛玉剪了荷包,宝玉气走,丫鬟不管黛玉留她一个人哭(台词里直接说别管她了……)宝玉深夜去看宝钗,看金锁事件发生,黛玉阴阳怪气,史湘云突然出现,黛玉阴阳怪气史湘云,然后带着紫鹃怒气冲冲走了,宝玉掏出一把旧手绢让晴雯给黛玉送去(注意了,这是电影设定里宝玉、黛玉、湘云三人和宝钗的第一次见面……)黛玉看见旧手绢开始写诗和哭(这段糅合剧情拍的真叫一个莫名其妙)。
黛玉葬花,共读西厢,黛玉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宝玉说不你是倾国倾城的貌,黛玉大怒指责宝玉羞辱她。
宝钗扑蝶,先被贾母凤姐王夫人等一干人看到,然后宝玉中途出现。
薛姨妈一脸奸像地阴阳黛玉,同样一脸奸像的宝钗在旁边若有所思。
贾母在诗社评诗,说黛玉的诗最好,宝钗次之,众人开始狂拍马屁,老祖宗就是老祖宗啊,宝钗一脸不服。
周瑞家的向王夫人告状凤姐拖欠工资,王夫人表示不关我事。
刘姥姥出现进了贾府见了凤姐,然后忽然开始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
黛玉没来,宝玉想去找她,宝钗拉住不让去。
下个镜头宝玉在贾府门口恭送刘姥姥的车,焦大忽然在旁边开始骂,被拖下去塞马粪。
宝玉冒雨回房,丫头们在院子里玩泼水节,宝玉踹了袭人一脚,然后周瑞家的打着伞跑来跑去说老爷被召进宫啦。
众人在宫里接旨,元春加封了,凤姐和贾琏求证是不是该行省亲之礼了?
(原作里明白说的未有之事,电影里成惯例了。
而且这个贾琏但凡和凤姐同框就在脱衣服,胡枚你什么毛病?
)俩人开始想办法算计林家的钱盖园子。
凤姐找贾母商量挪用林家的钱(贾母住在三楼哈哈哈),院子一瞬间就盖成啦!
是的各位观众,虽然前面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宝钗扑蝶、宝玉踹袭人都已经拍过了,但是园子现在才刚!
建!
成!
啊!
元春省亲,贾政痛哭流涕喊我的儿,元春叫进宝玉给了个大大的拥抱。
宝玉出去以后元春指示贾母王夫人宝玉婚事该注意啦,并宣旨赐物,宝玉拉住宣旨太监问为什么林妹妹的和我的不一样?
薛蟠耍酒疯,表示贾家有官位,薛家有银子,宝钗宝玉准能成。
薛姨妈如同邪恶大boss一般落下一粒麻将。
宝玉突然丢玉,众人遍寻不到宝玉变傻(前面没有任何说这玉特别重要的剧情),黛玉听到宝玉婚事传闻去找他,俩人对坐傻笑,黛玉回去吐血,调包计上演,然后黛玉死了,宝玉发现新娘不是黛玉,跑去抱着黛玉尸体哭(黛玉连个棺材都无,把平时用的罗汉床裹个白布就停尸用了)。
然后大结局。
Ps.“名场面”的顺序我记得可能不太清楚了,因为睡着了好几次,这片子就像是随便挑了几个名场面拍俩镜头堆一起,从头到尾连条故事线索都没有。
胡枚你是来给李少红洗白的吧?
现在我不觉得她俩是卧龙凤雏了,李少红完胜胡枚啊,因为胡枚连讲一个完整故事的能力都没有。
贾母、王夫人、刘姥姥、凤姐、元春、贾政、宝玉、黛玉、宝钗几个人有各自的特点,其他男女都统统的分不清谁是谁,只能看情节猜角色。
看到最后,我没有分清袭人、晴雯、紫娟三个大丫鬟,她们长的都一样,穿的也差不多。
今天去看了,全程如芒在背、抓耳挠腮,朋友问我怎么样,我不知道怎么描述感受,如鲠在喉。
尽管在看完预告片和选角后已经把期待值拉倒最最低,但还是被连二连三的“雷场面”扇了几个大耳刮。
😐雷点一:选角。
无力吐槽,主角们没有一个正常的,“笼烟眉 含情目”的黛玉,双目无神,嘟嘟唇,完全像一个丫鬟,“面若中秋之月 色如春晓之花”的宝玉,气质全然不符,还隐约可见胡子没刮,容貌和才华都可堪与黛玉相比的薛宝钗,全程在刺绣,还不如袭人漂亮和稳重,乡下人刘姥姥,看着气血比贾母都足,王熙凤面相就一纯反派,贾元春关晓彤,且不说完全不像一个端庄的妃子,看着她的脸,我就感觉不在红楼梦而是在王牌对王牌了。
😐雷点二:人设。
林黛玉使小性接连两次直接把花和手串扔在地上、第一次见史湘云就阴阳怪气她口齿不清后直接甩脸子走人、首次拜访宝钗就摆臭脸吃醋嘲讽、紫娟关心她直接怼一句“去,别来烦我”……直接给我看呆了,这是读书万卷言谈不俗的大户人家的小姐?
这是寄人篱下处处小心的林妹妹?
导演你能分清清高和没礼貌吗?
你能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吗?
还有后面的贾母,完全是像一个坏人,明明心疼又喜爱外甥女,最后还一同谋划着把宝钗嫁给宝玉,还对病重的林黛玉不管不问???
原著中袭人喜欢宝钗的通情达理,心里愿意宝姑娘能成为二奶奶,但是却在电影里跪下求王夫人成全宝黛?
刘姥姥那么真诚可爱的老太太,电影里却一副小人嘴脸……是怎么做到每一个人物都如此脱离原著且不合常理的?
😐雷点三:剧情。
原著篇幅巨大,压缩成两个小时的电影本就是不合理的,既然挑了主题“金玉良缘”,为什么又拍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又拍太虚幻境,又拍元春省亲,还有焦大、秦可卿、结诗社、螃蟹宴、放风筝、还有宝钗一边扑蝶一边教育宝玉读书上进、宝玉的玉坠丢了后直接安排结婚……剧情完全冗杂、跳跃、拼凑,莫名其妙剪荷包,莫名其妙雨夜一起看宝钗,莫名其妙含泪题帕,十分钟堆了一堆名场面,给我看的一愣一愣的🤯cpu烧了,如果曹雪芹看了这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心血结晶,被翻拍成剧情颠倒、毫无感情递进的“快闪”,不知道会不会晕倒在影院。
整部电影,人物十分单薄!
感情十分寡淡!
主题十分不鲜明!
宝黛只有躺床上玩闹那一段美好回忆,完全看不出来两人对彼此的情感有多深厚,送旧手帕轻描淡写、诉衷肠说“你放心”没拍、“林妹妹才不说这些混账话”没拍、晴雯误把黛玉关到门外没拍、黛玉写偈语开导宝玉没拍、在元春面前替宝玉打小抄没拍、紫娟骗宝玉没拍、黛玉为宝玉挨打哭肿眼没拍、…那么多两个人情投志和惺惺相惜互相欣赏吵吵闹闹的情节一个没拍,临死脑海中就一个躺床上闹着玩还十指相扣的画面,我真……导演你要是想拍三角恋,请别冠上“红楼梦”的头衔🥲。
😐雷点四:演技。
饰演林黛玉的演员全程木头一样,只有生气是真生气,宝钗演的没有丝毫城府,薛潘的配音像熊出没,王熙凤没有半点跋扈,王夫人与佛口蛇心的人设截然相反,老太太看所有人都一个表情,秦可卿轻浮地像妓女😐雷点五:制作。
和我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说了好多次:“好像游戏里的场景”😶黛玉葬花拍成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太虚幻境拍成了盗墓笔记,竹林烟雾缭绕好像天庭,背景音乐不合时宜,运镜眼花缭乱,大部分重要情节全发生在晚上,连诗社都开在黑夜,点了一圈蜡烛让老太太摸黑看诗……要吐槽的实在是太多了,随便暂停一个地方,都可以说道很多,包括视觉+听觉的每个细节,这是怎么做到的,导演你是真的牛👍☺要说优点,也在努力挖掘了,服装道具,还有一些摆件陈设,还是比较精美的。
翻拍的初衷是好的,毕竟时代在进步,技术在进步,大家的审美也在进步,老的影视作品已然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是事实却让人心塞,新作品永远比不过老作品,甚至差地越来越离谱,盲目创新,本末倒置,“一黛不如一黛”的现状,应该引起所有人的反思。
“争议之作,眼见为实”写这个公关文案的莫非真是鬼才?
画面过于追求抓人眼球的风流与艳俗。
秦可卿露腹股沟,薛宝钗露背裸浴。
导演选取了几个自己喜欢的事件,但是顺序打乱了,元妃省亲明明是第十八回的,很靠前的一个内容。
这部影片的服化道也很有问题。
服装道具发型头冠比较符合历史背景、人物角色。
但是表演、化妆、打光、调色,就很有问题。
所有角色化妆显得过于白嫩。
王熙凤选角最失败,塑造也失败,尖下巴网红医美脸。
琏二爷一进屋就当着下人的面坦胸漏乳。
书中本来的暗线人物关系,电影全部挑明了直给。
充满了情欲。
而且影片最后几帧下人在堂中穿梭找通灵宝玉,最后定格在黛玉的脸上那一帧,还有群演模糊的脸落在画面中。
也就是说这部影片制作的时候,可以用的素材都是有限的,都不愿意把这段剧情多拍几条,偷工减料。
只是借用了《石头记》的人名、人物关系,拍成了古装偶像剧,对封建社会的讽刺全部丢失殆尽。
总之就是哪哪儿都不对,如果拍不好经典名著其实可以选择不拍的,何必花这个钱?
目前票房来看估计也是收不回成本。
何必呢?
刚刚看完红楼梦金玉良缘,大学就等上映了,这都工作几年了终于上了压缩版,令人惋惜。
我对这部只有两个小时的翻拍电影总体持肯定态度。
借着这盘饺子特地说一下我对翻拍作品的看法。
优点:1.置景服饰精美、色调明亮讨喜(在下不了解明制汉服,纯门外汉眼光)2.宝黛主线短小精炼,用插叙闪回节省了黛玉进贾府,可惜,但能浓缩进两小时电影实属不易3.宝玉形象表演好,黛玉王夫人袭人也不错,另外全剧居然袭人最漂亮(郭楠严选),其他戏份少的配角整体也并无大不妥4.宝黛中间的几段情感配乐扣人心弦缺点:1.为矛盾冲突采用了吃绝户的阴谋论做主线2.坐实薛家谋划金玉良缘的设定,太过显露3.宝钗有在未来婆婆面前刻意表演扑蝶之感,求看金锁之处,与宝玉互动稍有不自然4.受限篇幅,砍了很多支线,显得很多地方人物关系感情都变得流于表面,有头无尾5.葬花吟和枉凝眉的改编不好听,没能挽回情怀分 总评:7.5分(态度较好、审美在线。
不适合男性和小屁孩观看、低预期观众可看,入门书迷最适合看有助于启发兴趣,资深书迷可能会不满意或者无聊,后半段我就昏昏欲睡)
自媒体盛行的年代对于翻拍作品有三个特征:第一是厚古薄今,粉圈主义。
客观来说87版也有不少问题,公认经典的陈晓旭和书里的黛玉差距也不小。
现在粉丝把87版当做宗教圣经了,却完全忽略了更优秀的89版。
第二是求全责备,双标横行。
普遍对于翻拍的期待太高,经常是拿着完美来要求,不考虑实际情况也不能体会主创的态度是否认真。
第三是网络狂欢,党同伐异。
存在大量以制作吐槽视频为生的节奏up主,制作人对影视作品评价的专业性和视频质量参差不齐。
这就导致一边倒的非理性评论,有指出优点的评论就被斥为水军,动辄一条几毛?
骂的最偏激的甚至逾越边界的评论,反而得到大量赞同。
心平气和的讨论剧情改编得失已是奢望。
可见当下这个舆论环境对翻拍是非常不友好的,每有翻拍作品,不分青红皂白就会有一大批吐槽区up主、路人像马蜂一样聚集上去展开各种吹毛求疵的审视。
说难听点,拿着放大镜看就是王祖贤也能找出两根鼻毛来。
因为舆论环境带来的商业前景的看低,新版红楼梦由本来的三部压缩成了一部,很多情节被删减,实在可惜,我个人是希望看到更多翻拍电影的,希望观众们摒弃成见,给翻拍更多的空间罢。
须知如果翻拍都是不叫座也不较好那短期就不会再有更多翻拍作品了(我深知十年内翻拍挨骂的路径依赖不可能扭转,但还是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当然喜欢原创作品和翻拍IP这不影响)最后期待下徐克电影版射雕英雄传、王晶版笑傲江湖。
呼吁大家放低预期,魔改整活越吃越香,也不用吵得的面红耳赤。
《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线后一面倒的差评,豆瓣开分4.0,算是彻底扑街了。
很多人想不通,胡玫拍出了那么多经典之作,《雍正王朝》豆瓣电影12万人评价,评分高达9.4,《汉武大帝》6万多人评价,评分9.2,质量口碑双丰收。
红楼梦场面之宏大、人物关系之复杂远不如这两部电视剧,为什么胡玫反而翻车了呢?
我认为,胡玫在《红楼梦之金玉良缘》上的失败,和之前在《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的成功密不可分。
从这两部巨作看得出来,胡玫虽然是女性,但导演风格大气,善于处理男性群像场面,统治权谋、官场倾轧,政治博弈,都是胡玫擅长表现的内容。
由此推断,如果胡玫接拍《三国演义》《水浒传》,应该都不会太差。
但她执导的偏偏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另类。
它虽然意韵深远,但主要情节全是琐屑家事,作者号称“为闺阁立传”,全书基本是女性视角,塑造了很多精彩的女性形象,大量描写化妆、制作胭脂等闺阁细节,字里行间充满脂粉气,简直不像出自男性手笔。
贾宝玉的名言是“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不仅如此,作者还借贾宝玉之口,表达对仕途经济学问的厌恶,大骂“好好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得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这些观点在当时完全是逆经叛道,放在今天也算先锋。
胡玫完全没有顾及《红楼梦》的特殊气质,还是按照《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的经验来执导,完全采用宏大叙事的男性视角。
从男性视角出发,她认为《红楼梦》中的情节过于琐屑,她瞧不上。
或者换一个中性点的说法:她找不到讲述的抓手。
所以费尽心机找到一条原文不存在,就算有人猜测也颇多争议的主线:贾琏王熙凤盗用林家百万家产。
在胡玫看来,这样重大的、充满阴谋论的情节,才能算得上是主线。
当然,这样的阴谋论情节,也是她的执导舒适区。
为了加强宏大叙事,她在开场添加了一场全是男性参加的贾氏家族会议,从王子腾到贾瑞都参与了,一群男性运筹帷幄,走路带风,再现了《雍正王朝》里的名场面,有粉丝欢喜地评价“这一刻,《雍正王朝》和《红楼梦》梦幻联动了”。
全然不知这样男性浓度爆表的场面在《红楼梦》中出现有多违和,有多“浊臭逼人”。
从这几处可以看出,胡玫拍红楼梦,是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拍,完全不顾红楼梦的自身特点。
她拼命想塞进去的内容,想表现的人物,就是《红楼梦》作者特别讨厌的,借贾宝玉之口痛骂的“仕途经济”、“国贼禄鬼”,能拍好才是有鬼了。
当然,胡玫的解读并不算独出心裁,红楼成书几百年来,把男性视角强行塞入,制造各种阴谋论的人太多了。
《红楼梦》独特的女性视角、闺阁气息,让很多男性读者大为困惑。
他们能体会到红楼的文字之美,境界之高,但不能接受这样伟大的一部作品,描写的全是女性生活,闺阁细节。
无论是作者真心赞美的青春少女形象,还是遍布全书的美好情节,扑蝶葬花,雨夜谈心,联句烤鹿肉,庆生抽花签,他们都有点瞧不上。
于是他们美其名曰“研究”,把男人们喜欢口嗨的那点东西,什么帝王将相啊,反清复明啊,政治阴谋啊,全塞进红楼梦,还非说这是作者的本意。
在他们的分析下,林黛玉是崇祯,王熙凤是魏忠贤,贾宝玉是玉玺,因为他爱吃胭脂,而玉玺和红色印泥是搭配使用的。
他们觉得,用官场政治和阴谋论包浆后的红楼梦,才足够厚重,才配得上他们的喜欢。
全然忘了作者是如何通过贾宝玉痛骂这些内容的:国贼禄鬼。
胡玫的失败,除了爆表的雄性气质,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她过于轻视经典。
她应该没有仔细研读过《红楼梦》原著。
也没有认真思考过,作者塑造这些优秀女性角色的本意是什么,贾府的悲剧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悲剧。
鲁迅所谓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评论从何而来。
好像工作中接下一个普通项目,匆匆研究后就按照自己的经验去拆解和制作,结果曾经的成功经验在《红楼梦》身上大翻车。
导演都没有研读原著,对手下的创作团队和主演自然也不会有要求。
所以无论是电影本身,还是胡玫、几位主演在公开场合表达的对角色理解,基本每句话都踩雷无数,让人大跌眼镜。
胡玫等人误判了形势,她们以为红楼这么复杂的作品,自己不读,主演不读,观众应该也不读,大家都瞎对付。
不知道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因为它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吸引着一代代读者反复阅读。
宝钗黛玉是不是真闺蜜?
贾母是不是真心喜欢黛玉?
红楼里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形象,都被大家反复研究讨论过无数次。
真正喜爱红楼的人,这些细节都烂熟于心。
所以《红楼梦之金玉良缘》里面毫不尊重原著的胡乱改编才会如此激怒观众。
我们那么珍视那么喜爱的文学经典,怎么可能让你们随便糟蹋?
至于骂黛玉丑, 不过是情绪的一个宣泄口罢了。
胡玫导演让我跟你说说我哪来的“深仇大恨” 1,片头ppt微软雅黑字体,霹雳一声巨响,“红楼梦”仨字闪亮登场2,贾宝玉来到大荒山青埂峰下看到了石头上刻着的《石头记》,对着石头下的一株小草大喊“绛珠草!
林妹妹!!
你是来报答我的浇水的恩情!!
是我们前世的姻缘!!!
”3,贾环偷厨房的鸡腿然后在府里跑酷,被柳嫂子在后面打4,王子腾来贾府开会讨论贾府库银亏空5,黛玉奔丧毫无泪水,贾琏丑到爆炸,和贾雨村一起密谋林家遗产到后半夜6,20秒钟速通12钗出场,然后再也没有出来过【或者后来有出场,然而没有人能认出来】7,全体女眷头上素得一根钗子都没有,秦可卿散发,迎春束发8,贾琏王熙凤仿佛R18偷情9,平儿毫无存在感,服饰比丫鬟还丫鬟10,贾母仿佛老妖怪,她一说话仿佛宫里的老太监开口了11,贾母:林丫头,你不如来我们贾府12,林黛玉把宫花和荷包全都往地上丢13,刘姥姥生的比贾母还滋润,怯怯生生进府,上来就开始打秋风14,薛姨妈:林姑娘那个小美人灯,早晚得挂到你们家门上去15,元春省亲,只有两个太监陪着,全程腿着走大观园16,贾政跪在元春屏风外,大喊:“儿啊!!!!!!
”17,太监宣布宝玉宝钗得到红麝串,宝玉当场抱住太监腿:“为什么林妹妹和我的不一样???
”18,刘姥姥两进大观园合成一个,2分钟速通,最后送别刘姥姥竟然是在宁国府,刘姥姥前脚上车,后脚焦大被填马粪19,宝黛共读西厢,黛玉感叹:“原来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20,黛玉剪荷包、宝黛钗“原来我来的不巧了”、史湘云“爱哥哥”、宝玉让晴雯给黛玉送帕子,竟然全部发生在一个雨夜21,全体女眷围观宝钗扑蝶,完了扑着扑着宝玉出来了陪她一起扑蝶22,宝玉的玉丢了,他竟然大喊让所有的人去给他找!!
【负责找玉的人里面竟然还有晴雯】23,宝玉痴傻,口吐白沫,和林黛玉对着笑。
宝玉:“你是那多愁多病身的林妹妹”,林黛玉:“不,我是那倾国倾城貌的林妹妹”24,贾母:“我找人看过林姑娘,命相薄,和宝玉有缘无分”“就这样吧,我乏了”【此时宝玉在重病中,贾母表示自己累了】25,薛宝钗屏风后脱光衣服沐浴,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薛宝钗擦边26,黛玉去世,探春扑她身上大哭27,没有贾府抄家,没有后续剧情,全片完结在宝黛相遇后摔玉的回忆中,黛玉的表情be like:
李少红做梦都会笑醒。
开头无衬线字体配上古风音乐整个一个大杂交;连正片开始了字幕都舍不得落下,明晃晃的高饱和蓝色一定要出现在开头,这绝对是胡玫导演的心机,参与制作的每一个人都要让观众看得一清二楚,挨骂的时候一个也别想跑。
出片名像是奥特曼,“嗖”的一下吓我一大跳。
铺张的弦乐和演员们根本对不上的配音,短剧一觉醒来居然上大银幕了。
太虚幻境拍得跟哈利波特的古灵阁似的,还有秦可卿的扮相是在?
不断露肉的王熙凤夫妇不断提醒观众这部影片的妓院属性,四大家族聚会像是扮家家酒,好话赖话直来直往,浮夸的初见场景还要配上史诗音乐,林妹妹回来当着众人直接拉手,要不直接亲亲抱抱举高高三连?
林妹妹拍得像上了三十年班的打工人,怨气之深,平等讨厌每一个人,薛宝钗像是街头太妹,趾高气昂的给谁看?
所谓的宝黛钗爱情一整个大雌竞,宝钗和黛玉的情分一点不拍,钗黛初次见面拍的跟小时代似的。
好一个薛姨妈,知否里搬来的是吧?
最可笑的是葬花,镜头都拉天上了还搁那飞花呢,那么一大片花林,不吃不喝葬一辈子吧。
还有林妹妹死了,贾宝玉直接抱着人尸体,掀开面衣,你当这是停尸房啊?
看着宝玉的胡渣听他喊林妹妹真的很出戏,求求大家了,别去电影院!
据说李少红那版的原定导演是胡玫,但胡玫义正言辞的对剧组各种关系户和骚操作说不,所以才换成李少红导演,但她拉了一坨大的因此对胡玫充满敬意以上为上映前心理,然后然后胡玫另起炉灶拍电影版,她一定是想证明自己的坚持,为此我也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很久但,有些故事,因为我们知道它的走向甚至结果,思之念之难免泪下,跟电影本身其实没什么关系,我本来以为或许服化道会有惊喜,但事实证明,胡玫和李少红,都是一路货色我本以为最不济,可以提供一些服化道的借鉴,比如元妃省亲我以为会贡献个名场景,结果呢,官人开道两边的围档,真是连房地产工地的围档都不如,除了几个连网红景区景观道具都不如的灯笼,简直一股子家徒四壁的感觉,黑了林家的钱就弄这玩意儿出来还有大观园,真是很让我想起成龙《神话·传说》那些拙劣可笑的P图,这方面在海报上的表现更明显,说起海报,这个电影的字幕真是我看过最丑的字幕,毫无审美这是职业敏感度的第一印象别的不想说了,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大雪纷飞的大冬天蒸螃蟹真的可以吗那个时代?
原著倒是有螃蟹宴的,但我记得是中秋,贾府再有钱,也改不了物候吧,大夏天吃冰镇西瓜我倒是能感觉到那股子富贵逼人,但未免穿得有点太多了对了,从气质上来说,我很喜欢王夫人;从颜值上来说,我很喜欢宝钗,圆圆的,国泰民安另外,咱整个江苏,都没有那么巍峨壮丽白雪皑皑的高山,我猜那大概是昆仑山
剧情弱智了一点,也就是卖个中老年版托尼贾的身手,击肘+撞膝搞定了苦力强!叶问一个打十个,托尼贾一个打数十个带刀棍的帮派兄弟!
👍👍👍
应该叫“惊天大复仇”
这种爽片就是看看解说也挺好,说是一路打打杀杀,都很暴力,但是没啥意义,用三五分钟看完了就行了,看10分钟都是对自己时间的不珍惜。
还可以啊
可怕的剧情
武戏很不错,文戏挺一般
别想太多的话,看得还是挺过瘾的,但题目太大了,压不住。
打戏精彩,剧情太弱,主角能活全靠幸运,反派的死全是因为话多和关键时刻突然弱智!东南亚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涉及现代犯罪题材的全在东南亚。最近这类电影标配一个女疯子,不过这次意外的没找杨杏来演?
托尼贾和释彦能的打戏是合格了,虽然算不上特别精彩。剧情一般般,最后还真以为会对幕后黑手动用私刑呢。
很好,故事紧凑,武打强大情节感人,一部好作品。
现在对动作片没啥兴趣,是因为质量不行还是我口味变了?
⒈原本并不抱任何希望,以为只是托尼贾的养老作品,但没想到给我很大的惊喜,作为动作片相当合格,很硬核也很爽,托尼贾也发挥了他的特长,泰拳的狠厉也都发挥出来了。⒉虽然剧情比较老套,塞了很多父女、报仇、上位、卧底的内容,但并不显得杂乱和臃肿,反而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而且基本的反转也有,虽然已经提前猜到了。⒊角色塑造挺有意思,反派女想要脱离“蛛网”掌握自己的人生,但最终落得一场空,不过最后的结局很国产化,这点稍微不太满意,另外片中还有两处笑点的设置,真的不太合适。
别挑了,动作戏够可以的了,无脑也就无脑呗,总比喂你屎强。
动作设计有近8分的水平,看到了想看的动作戏,满意了。托尼贾近50岁身手依旧犀利,演技也进步了。希望以后能接到8分剧情和动作设计的电影,虽然几乎不可能…最特别的动作演员之一,却没合适的电影拍,太遗憾了…电影的缺点:台词比较尴,部分演员演技不够,导演功力不足,但未来可以期待一下。作为打斗动作片来说,这部电影非常合格!
国产网大永远不重视调色,画面一直明亮鲜艳,毫无质感
动作片网大四天王:谢苗,释小龙,安志杰,托尼贾!这部电影真的是从头打到尾啊!“黄四海”也挺厉害的。
这种题材看过好多
你别说剧情还超出预期了
从头打到尾,剧情很一般。过去这种类型的黑帮剧都是港片,现在大中华境内安定团结,这种剧情的设定都在某杜撰的东南亚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