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片子我个人觉得有点被低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们潜意识里觉得“才华跟美貌不能成正比“,已经长得那么美了,创作方面必定会平庸一些吧。
在A站看的,也有很多人喊看不懂中途弃了。
怎么说呢,没结婚的,没有一起生活至少五年的,对这部电影里面表达出来的那种无处不在的压抑气氛确实不太能够理解。
在我看来在这个电影里朱莉至少是诚实面对了自己的,婚姻里的那些无可奈何,无力和无语,即使是世界上最有型的一对(前)夫妇也未能幸免。
我是在猪皮离婚那阵子知道这部电影的,一直留到现在才看,一点也没觉得闷,反而共鸣不少,看到在以往各种电影里都英姿飒爽、强大得几乎可以征服世界的朱莉形容憔悴,哭得睫毛膏都化掉,皮特抓住她的手打自己她一直往后退缩,我知道,这个女人也经历过那些最黑暗的时刻。
习惯线性叙事的观众搞不懂她为什么在电影里表达的那么不正常,精神问题的原因也没交代清楚,到最后落到要孩子没成功,嫌过于轻飘。
我就在想一件事,那些一年年被生出来的新生命啊,你们知道自己是被父母制造出来解决问题,抵御生命空虚的产物吗?
尤其是曾经才华横溢的男人、曾经光彩照人的女人,当他们退出舞台中央,不再享受人们的掌声,他们的虚无感大概要来得更猛烈一些,那琐碎的,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的生活,不能不令人心生绝望。
电影里皮特对朱莉说“你是个好女人”,朱莉本能的反应是“我都已经这么无趣了吗?
”。
早上出门的时候皮特朝朱莉喊一声“给你一个飞吻。
”朱莉正在化妆,也应一声“回你一个。
”就是这样,连起一下身,拥抱一下都懒得去做。
所以朱莉才对隔壁那对一夜几次的新婚夫妇那么神往,她贪婪地从一个墙壁上的小洞里偷窥他们的一切,目光落在年轻女人光洁的小腹,结实的大腿,饱满的胸部上面久久不愿移开。
与此同时那对漂亮的小夫妻也对他们产生了兴趣,女人觉得他们不正常,因为“他们总是不在一起”,并发出“害怕我们也会变成他们那样”的疑问,最后结果是朱莉按捺不住破坏他们的冲动,跑到隔壁让男人摸了一下胸,被皮特立刻抓了回来,当天晚上隔壁就吵得天翻地覆。
她在年轻夫妻身上寄托了自己的幻想,这一企图被丈夫发现,包括她帮隔壁妻子挑的给老公的衣服跟皮特的一模一样,还曾叫醒皮特问他“想不想干她(隔壁妻子)”。
激情的消退是大家都无可奈何的事情,出轨太不划算,想象一下至少不构成犯罪。
皮特对抗平庸生活的方法是努力说服自己接受,酒馆老板给他的箴言是“爱她”,于是他学着努力再去发现妻子身上的可爱之处,从电影结局来看他做到了,不过在现实里这一对“史密斯夫妇”还是以分手告终。
朱莉为什么那么抑郁,她在教堂祈祷过后的对话可以透露一些,对于婚姻,对于生活,她心里有很多愤怒,但是压抑着自己不能释放出来,为此她感到内疚。
皮特安慰她:“我也是个愤怒的人。
”愤怒如果无法消除,又不能对身边人发泄,就只能内向攻击自己,人会越来越焦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敌意还是只有爱和内省能够化解。
结局处,皮特决定写一写自己的妻子,完成的作品里有一句话:“顺着潮水而行”,这是皮特从捕鱼人那里得来的领悟,对生活也是如此,放下对抗,顺势而为,很多问题都可以随之化解。
假期里连着看了几部有关婚外关系的电影,有的是婚外情,有的只是婚外性,孔刘和全度妍的《男与女》,凯特·温斯莱特的《身为人母》,李安导演的《冰风暴》,无不是中产阶级家庭,中年夫妇,在禁忌里找回生活的激情,这些片子共同说明,比起夫妻中的一方有了其他的感情出口,生活热情的消失是更可怕的一件事。
早上朋友们说起微博上正闹得厉害的一桩出轨事件,网上一片喊打喊杀,我们这个政治不正确的群却都站在对立面,几个已婚女士都表示“我老公出轨才好,那我就可以留下钱跟孩子单过了。
”这多半是开玩笑的话,但也暴露出,对现在这种越来越暴戾的风气,大家真心有点看不懂了,恶意欺骗配偶当然是错的,但见三就打,人们心里为什么会积蓄这么多的怒气?
当然可以说出一系列原因,比如现在的婚姻法对女性太缺乏保护,还有人们的道德水准提高了之类的,不过在心理学上,对外界的敌意,以及认为外界对自己的敌意,多半是自己心里敌意的外化,现在的人大多焦虑,焦虑严重了就会有受害意识,这一切都需要自我觉察,对症下药,不是去攻击别人就能解决的。
朱莉离婚时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各种公号分析来分析去,大多荒诞不经,不过这部《海岸情深》看过之后,大概可以了解一点点他们离婚之前的心理状况,生活的磨难并不会因为你美、你有钱就放过你,要获得内心的安宁,还需要学着去“顺着潮水而行。
”
在海边最向往的是什么?
波澜壮阔汹涌澎湃还是静若止水暗流涌动,后者体现的是一种文学能力。
本片的所有视觉元素都是唯美的,从风景到跑车,从屋内陈设到阳台躺椅,从打字机到眼镜……体现了创作者们扎实的审美能力,人设方面作家和舞蹈演员,敏感而脆弱,夫妻关系的维系从各种细节中静静的铺陈和推敲,需要细细品味的一个故事。
05# 第45篇 影评 2017/10/29 亲哥拜/文
男主问隔壁女喜欢婚姻生活吗?
女说喜欢。
男主问为什么?
女说,就是喜欢有归属感,喜欢自己属于某人。
接着上次,从88分钟开始,看的是无声的电影。
男主依然在酒馆每天写写写。
但是他开始邀请女主出去兜兜风之类的活动,而不仅仅只是把她丢在旅馆。
这是他们的救赎之旅。
据说拍完这部电影后,剧外真实两人的感情有一断时间的升温。
虽然他们现在因为某些原因已经离婚了。
这部电影里面的安吉丽娜•茱莉,完全没有以往的那种灵气。
就剧中的人物角色安排,似乎也没有把那种绝望很深刻的刻画出来。
反而是皮特还是一如既往的似乎在挽救着什么。
从教堂出来后,她说她向上帝请求饶恕她在他们相识过程中她所说的一切恶言恶语。
也请求他赐予她力量,将这些愤怒表达出来。
男主一直在写写写,但是似乎也没写出些什么。
而女主一直在看看看,似乎也无法停眼。
她想看什么,看别人的生活?
但是绝对不是简单的看别人亲热。
她是想看别人的生活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吗?
她失眠,少语,酗酒;他沉默,抽烟,继续写稿。
最开始失去爱人的旅馆老板的出场,意味着什么?
对比或是对照?
女主把隔壁男打扮的像男主年轻的时候样子,买同样的夹克。
或是把他们打扮成他们曾经的样子,她偷窥隔壁是因为她羡慕他们的生活,她把他们想象甚至装扮成自己曾经时候的样子。
是想重新再来一次他们曾经拥有的美好生活吗?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看的挺压抑的。
特别是精神状态不好的人,不建议看。
真的。
后来女主不看了,男主却控制不了自己开始看,直到看到妻子想要和隔壁男发生点啥的时候,被发现了,这算是本剧的高潮了吧。
男主强迫女主说出自己内心的话,就是因为她嫉妒隔壁的夫妻所以她要引诱隔壁男人,她想破坏掉他们看似美好的婚姻。
女主其实不能拥有隔壁的男女的生活,甚至是生育孩子,所以她嫉妒,她恨对面的美好。
她想破坏对面的美好。
她想破坏她看到的美好,她破坏掉了隔壁男女的婚姻。
没有通过画面,而是男主的口述,伴着隔壁吵杂的吵闹声。
虽然男主对隔壁女解释因为女主无法拥有自己的孩子后的变态心理,似乎这件事情过去了,隔壁女怀孕了,也许经历这件事后,他们会更坚强。
但是看着剧中,隔壁夫妻还在度蜜月,男的就经不住诱惑,对女的来说,似乎这件事注定是无法抹去的阴影,对他们以后的生活肯定是有影响的。
但是本剧不是讲这些的,但是这就是现实。
所谓夫妻是知道对方所有的优缺点和不堪,还能在一起共同面对,给对方时间来修改。
不可否认的是,丈夫明明知道妻子的很多缺点,但是愿意给她机会。
看完整部片子,也许是没有连贯的看完,可能感触也不是很深。
但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夫妻之间一定要有交流,无论是睡前的三言两语还是起床后的三言两语,好过于无论何时都是独自一人面对空白的房间。
不要看不起,这三言两语的交流,就像你每天看半个小时的书或者三两页书,日积月累的厮磨耳语能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帮你抵御外界的冷淡。
剧中很多次的场景都是妻子独自在房间,或是流泪,或是发呆。
而丈夫在酒馆或是喝酒或是写稿,然而好像没什么进步。
讽刺的是,反而是发现妻子偷窥隔壁夫妇的小秘密后,和妻子的关系好像缓和了不少,和妻子共处一个房间的时候,反而是写的最多的时候。
两人相处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可能就是看着妻子在阳台晒太阳,看书,抬头见,正好两人能看见彼此也是温暖的,如此就够了。
正如结尾男主说的那样,他最终明白了那个渔夫,他是顺着潮水。
你让潮水把你带出去,或者由它把你送回来。
有时候,你要与它同行。
有时候,我们只能如此。
电影结尾,男主的小说也写完了,将打印稿装进文件袋,收齐打印机,女主收拾行李,他们开车走了,不知道是下一次旅行或还是回家。
女主伸手握住男主的手,画面定格,两人相视一笑。
告白:分三次看完这部电影,还花了两周,穿越三地,本来可能对生活也许有所启发的,现在也遗忘的差不多了,但是剧中女主的服装搭配确实很不错,下次想写一篇关于服装搭配的文。
"在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有的人为孩子活,有的人为彼此活。
"既然孩子求而不得,那何不洒脱些,一生只为爱彼此而活,这也是另一种人生体验。
最近总有一种想法出现在脑海里,人就应该洒脱些,既然已经走到当下,就要学会活在当下,不要奢求当下的对立面,那只会徒添烦恼而已。
剧中的酒吧老板,就是一个只想过去看的人,活在妻子过世的阴霾里,所以终日在回忆和痛苦中度过。
PITT和JOLIE这对夫妇之所以烦恼也是因为深深陷在求子不得的痛苦难以自拔。
”渔夫每日都顺潮而行,潮水带着出去,潮水带着回来,生活也只能与他同行。
“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自然遵守着生活的一般规律和准则。
顺水推舟自然比过逆水而行,顺其自然的活在当下总好过批命的逆流沉溺在过去好很多。
所以说,人总要向前看,顺势而为。
没想到第一次尝试着写影评,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在看过这样一部电影之后。
现在是凌晨三点半,躺在火车的中铺上,原本困倦疲乏,无奈对面三个熟睡的旅客鼾声如雷,索性不睡看电影。
选择这个片子是因为主角是安吉和皮特,看名字像是爱情文艺片,又是安吉导演,想一探究竟。
事实证明,习惯是可怕的,这对夫妇历来的风格让我在两人进屋就搬桌子、安吉打开打字机时以为接下来的情节是拿出狙击枪准备暗杀海边抽着雪茄与人交谈的黑帮大佬……说实话,如果不是今夜的心境,或许我根本无法看完这剧情沉乏冗长、女主角神经质无间歇性发作的电影。
感觉就像,一直在无趣无力的婚姻中各自心怀无望又纠缠不已,为了解脱不息采取变态手段,也不知是要早日康复还是自缢于婚姻的坟墓…无心剧透,但有几个情节确实让我很感触。
安吉发现墙上的洞口时,我就预感到会有偷窥的情节,但是当她第一次看的时候,我竟然感到无比的尴尬,总感觉墙的那边会随时出现一只眼睛与她对视,这种尴尬让我一度无法正视屏幕…安吉问皮特是否想要隔壁的女人,我莫名的想到她是想来一场三人行,甚至是邀请邻居的女人来家里打牌约到八点钟,我以为要实施了。
不知为什么 感觉三个人之间暧昧的那么明显。
更明显的是在帆船上………后来两个人共同的窥视让我更加尴尬,为了避免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论,我试着去理解俩人的初衷,丈夫似乎是希望与妻子有共同的交集,出于无底线的宽容和宠溺不息让自己也表现的一样病态,而在过程中也出现了享受…丈夫在看到妻子试图出轨后第一时间是愤怒,然后马上是告诉妻子,你不想要他 你只是嫉妒 你有病了 你想要的还是我…有人理解为这是对妻子的爱,我看到的却是他不敢面对现实的自我麻醉。
说到底 我还是不能理解 他爱她什么也还是不能理解 结尾怎么就和好了……不过似乎这种片子本身并不想明明白白的告诉大家一个故事,而是,在片子中每个人不同的开放式的感受。
又或者诉说的是婚姻中的万象,新婚的甜蜜,时间的磨砺以及性生活的重要程度。
最讽刺的是,隔壁的新婚夫妇讨论着这对问题夫妻时,男人说:你不必担心多年后我们会变成他们的样子。
没几天就意图出轨邻居风韵美丽的人妻……原来所谓的不必担心多年以后的意思是:用不了多年…………总之,我还是理解不了随波而行,也不知道婚姻中的种种困难到底是常态还是就是不合适的结果。
罢了。
安吉动笔写这部剧本其实早于《血与蜜之地》,这是她的第一部作品。
灵感从何而来?
安吉的母亲在治疗癌症的时候,她陪着在医院。
安吉听到有年轻未育的女孩子痛哭失声——是被查出了什么病而再也不能自己生一个小孩了。
后来安吉的母亲去世,她伤心得不行,直到现在还每次谈到妈妈都红眼睛。
没有孩子做缓冲的中年夫妻的危机啊……夫妻之间的问题么,管它大小,只要有人走不出来,那就是大问题。
而且生得出孩子但不想生与生不出完全是不同的,尤其是他俩真的还很想要孩子。
所以这真不是个小问题。
而作家灵感枯竭和女人无法生育也很像。
他们以前在纽约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沮丧。
求而不得让她产生了一种病态的心理,不能接受自己不育的事实,以停止性生活来麻痹自己。
而她老公,一直惯着她,最后还帮她收拾烂摊子。
对于粉丝来说看得甜死了。
她戴帽子美,她穿的睡衣美美美!
她大清早地坐在床边沉默地哭都哭得那么漂亮。
作为脑残粉我还能要求什么?
这真的是一部非常非常私人的作品——她自己写剧本,自己执导,自己出演女主角,老公演男主,大儿子片场给她当助理。
片子拍完了她自己剪宣传片(那么也许可能在全片的剪辑她也给了一堆意见吧,我猜的)……安吉目前就是个一般的导演,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
我的趣味更多的不是产生于电影的剧情,而是一些小细节。
采访里安吉说过布拉德特烦她随手乱放东西,然后她就把这点写进了剧本——我数了数,罗兰帮凡妮莎摆了三次墨镜。
丈夫摔门离开,她被留在房间,坐在床尾,表情委屈得不行,像个小孩子,后来自暴自弃般地往床上一倒,小腿还不甘地弹一下——太!
可!
爱!
被醉鬼强吻,抓过酒杯漱口,转身就死命地踹他。
那个小腿可真好看。
他们俩坐在偷窥孔前开静默party。
她被逼着打他,吓得要命。
手足无措,瞪着大眼睛,像受惊的小鹿,软弱地、语无伦次地求他住手。
表情还是像小孩子,可爱,难得见到安吉这样的表情。
最后他终于能写完一部作品,镜头给到纸面,Roland Bertrand。
嗯,伯特兰德,安吉妈妈的姓。
片尾的演职员表我都看了。
实习生:Maddox Jolie-Pitt看到了她的胸亲眼确认了手术做得不错放心了…………景美人美配乐好听,一家子在片场玩得很开心,(划掉)两人抽烟抽了个爽喝酒喝了个爽(划掉)。
没有金酸莓的呼声。
不能更满意了。
隔壁那对新婚夫妇,无法感知一墙之隔那对老夫老妻的波涛汹涌,不过总有人懂。
————————————谁说人家就只能当演员啊!
谁说人家就只能当演员啊!
谁说人家就只能当演员啊!
就是老了怎么样!
女的四十男的五十一岁半怎么就不能老了?
她还做了手术!
《海岸情深》安吉莉娜-朱莉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应该是她的第三部电影,除此之外,她自己写的剧本,纯粹的表达,她与布拉德-皮特一同出资,一同演出,满足了她个人的创作欲望。
剧本简单含蓄,毕竟不是小说家作家文笔,但电影语言丰富,画面唯美,音乐动听,属于独立电影的自在和优美,无视观众,真诚表达。
作为观众,这类型电影与我很吻合,节奏缓慢,人物内心复杂,大多时候欲言又止,在一处陌生的度假远方,人烟稀少,风景迷人,但人物哀伤,为什么而哀伤?
带着你进到人物里去,慢慢揭开迷雾,人生总有困难,每个人心里都有挥之不去的痛苦,揭开了伤疤,勇敢面对,生活又会好起来,情感也将好起来。
故事讲述了夫妻二人,丈夫是作家,妻子是曾经的舞蹈演员,驾车来到法国一处度假小镇,但二人无言以对,妻子有忧郁症迹象,一言不发,独自面朝大海,痛苦异常。
夫妻二人不再发生性关系,几乎无语,有一天,发现了酒店可以偷窥到隔壁一对情侣,通过偷窥他们,夫妻二人找到了乐趣。
可是,忧郁的妻子试图去破坏他们夫妻的情感,去勾引隔壁的丈夫。
后来,被阻止了,作家丈夫原谅她,也了解她,道出了多年来的阴影,之前的流产,她一直无法生育。
生活重修于好,离开了度假小镇,情感总要重新去归整,往好的方向迸发。
电影除了略显剧本的苍白外,还是很有生命力,其中的某一部分总会打动某一部分的人,这是情感的相通部分。
今天学习纽约客的一篇讲朱莉和皮特提离婚的文章,里面提到了他俩主演by the sea。
怎么说呢,好久没有这样不快进看电影了。
据说这电影自传性质很强,朱皮现实中婚姻已不合,她们在借这部电影假戏真作,算是借此探讨婚姻的出路。
片子里有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男主给女主摆放眼镜,比如他们直接的对话“—祝你今天愉快”“你知道这不可能”等等。
还有就是夫妻两人偷窥,看似是偷窥,实际上好像是旁边一对新婚的,心理健康稳定乐观的夫妇在给他们展示美满幸福婚姻的样板,算是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般地教学式,具体化式的教育途径了。
(如果这是现实,那他们真的太幸运了)这些细节我觉得特别珍贵难得,更加加重我对这部电影的自传性质猜想的坚定不移。
看片子整体感觉女主情绪很不稳定,我简单百度了一下朱莉本人和皮特本人的原生家庭背景故事。
皮特是普通正常家庭,相比之下朱莉从小缺乏家庭温暖,是个缺爱的人,并且有报道说她是典型的边缘化人格障碍。
反思一下,参考以前零散看过的朱莉八卦,结婚次数,与前男友交换血液,切乳腺,暴瘦等等,她做这些大概都是苦肉计博关注(某种心理需要型关注,比正常人需要更多爱填补空虚的内心那种)吧,包括这次离婚申请提出后的公告,皮特气她不私下解决说她幼稚,我觉得这是指骂表爱。
时间不早了,我的判断是朱莉离不开皮特,向媒体发布离婚就是因为不想离婚,朱莉的向外表达情绪思想的能力比较低是她与人交往的一个障碍之一,还有6个孩子…最后,我想说我觉得他们俩离不了婚。
今天脑子里一直想着《海岸情深》这部电影。
我觉得说它是大烂片的人可能是没有经历过片子里所刻画的那种状态——两个人都“卡”住了,女人卡在“不育”的伤痛里,男人卡在“写不出东西”的焦灼里,最糟糕的是,这种时候,最亲密的两个人反倒无法彼此安慰,谁也承担不了对方的痛苦。
他们只能耗着,在痛苦里泡着,忍耐着。
如果说痛苦是倒在他们身上的墙,他们的力气只够死死地撑住它而完全无法把墙推倒。
如果说痛苦是潮水,他们的意志只够屏住呼吸不彻底沉溺。
电影虽然把他们的日子浓缩了,但是又似乎是等比例地还原了他们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秒都那么难熬。
他们像是缺水的植物,只差再来几天干旱就会死去。
但电影同样表现出了他们的根还没有死,那个根就是爱,尤其是男人对女人的爱。
他在痛苦中仍有理智,仍有生机,他还能做出一个”生命“应有的反应。
当他感到女人爱意涌动时,他能扑进浴缸,尽情地爱她。
看到女人做错事的刹那,他毫不犹豫地闯进去,制止了错误的行为,挽救了所有人。
他甚至做了善后,帮助被伤害的小两口度过难关。
我觉得这个片子是不错的,它很细腻,对深陷痛苦的无助的人充满了解和悲悯。
它的剧情是合理的。
卡住的人,从被卡的那个地方出来的过程比“一点一滴”更慢、更微弱,它是像秒针一样的,一格一格的,甚至充满了究竟能不能出来的不确定性。
所以很多人会觉得这片子沉闷无聊。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生活就是那样啊。
这个片子和小说《一个人的朝圣》很像。
《一个人的朝圣》的男女主人公也是卡住了,卡在失去儿子的伤痛里,卡了二十年。
他们都像卡在岩石缝里的寄居蟹,动弹不得,也无法彼此救援。
好在,无论是《海岸情深》还是《一个人的朝圣》,两对夫妻最终还是从岩石缝里出来了,至少是可以挪动一下身体,看看太阳和海水了。
所以在《海岸情深》的结尾,男主人公写道:我明白那个渔夫了。
他是顺着潮水,你让潮水把你带出去,或者由它把你送回来,有时候,你要与它同行。
亲爱的,有时候我们只能如此。
生活中痛苦不可避免,也许会经历太多太多看似无法忍受的岁月,但终究我们能够顺着生活的潮水继续前行。
两部作品里,让卡住的人“逃生”的契机都是一次“反常的”行动。
《海岸情深》里是“偷窥”,《一个人的朝圣》里是男主的一次突发奇想的徒步远行。
那么是不是说,如果我们感觉自己被卡住了,需要主动地去做一些反常的事情,以跳脱限制性观念对我们的束缚,才能摆脱困境?
在我离婚之后深陷前夫纠缠的时候,我去看过心理咨询师,他问我,离婚前你是否想过出轨。
我很惊诧,我反问他说,出轨能解决我的问题吗,它难道不是让问题更复杂更严重吗?
他说不一定啊,一件新的事情发生,会带动很多事情的变化,也许就会给原本的困境带来转机。
现在,我明白他的意思了,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大部分时间一个人 常常寂寞以为习惯 偶尔想起一个记不清的人 酒越喝越清醒 风景让人更孤独 自欺欺人让人越来越不快乐
慢慢开始对很多事情失去兴趣 变得病态但是 爱其实一直都在身边
皮特一世英名毁在老婆手里。这什么烂片啊,还敢再无聊点吗?2016年7月20日
皮特老了,朱莉还是那么美,有点驾驭不住的感觉,太文艺没有耐心是看不下去的,看完了还是有点点触动的,朱莉导的片子都还是有些思想滴。
天啊,这节奏不是一般的慢啊。加上网速本来卡,这慢慢,真的是晕死了。两人都老了好多啊。多美的景,多美的人,也拯救不了这慢节奏,抓狂了,真的是,弃了
今年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总是偏爱婚后十年酸痒的题材。痒了你先挠挠,挠红了再上点药,无药可医烂掉也无妨。给五星完全因为我是朱皮党。同类题材革命之路甩本片十条大街。但又怎样,养眼就是王道。
他们的感情在史密斯夫妇里有多刺激,在海岸情深里就有多压抑
真不算差。把婚姻困境里的心思暗涌拍的挺细腻。只是稍嫌拖沓不节制。受不了闷片的勿入。一个感想,不一定对:安妮斯顿跟皮特离婚后,愈来愈大气生动,气场豁敞,随性。朱莉却从原本的大气生动,变得愈来愈造作空洞,气场收紧,端着,美则美矣,一副性冷淡的模样。
朱莉还真是不能当导演啊,太无聊了
朱莉很美,电影不好看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朱莉和皮特 呵呵。
【CCTV第一剧场】
看了有点明白为什么他们会离开彼此 大家尽力了
这是一个可以讲得很有深度很有奖项样的题材,但是朱莉真的是拍得够糟糕的,跟她糟糕的演技倒是很配哦。还有把梅拉尼·罗兰也拍得不够美。
作女
太难看了
not good
An extremely interesting and ambitious film. Angelina Jolie is surprisingly well-versed in 1960s European cinema (esp. Antonioni, Le Mepris, Voyage to Italy) & American cinema (Peeping Tom, a Mike Nichols film whose name I won't reveal, and presumably other genre films I am unaware of). Exquisitely shot. Probably ultimate a failed film 因为太偷懒啦!but a very interesting, and like I said, ambitious, failure.
安吉丽娜的玩具
悬疑味吊足来说一个比较普通的故事,不过最后的阐述很赞。略微有些冗长,画面和人很美,也就没有睡着。
后来我觉得还是挺好看的,毕竟平淡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