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罢工了?
没关系,我们直接买海外版权翻拍好了。
“见鬼”可算是彭氏兄弟的成名之作,随着“午夜凶铃”,“咒怨”等翻拍的成功,这个经典自然也免不了改头换面一番跟美国人民见面了。
相对于港版,本片在特技和音效方面得到了加强,这本是好莱坞的强项。
但是却怎么也没有了当年的恐惧,一方面是翻拍者太忠于原著,剧情什么都没改,只是换了几张面孔而已。
另一方面,过于追求声光电营造的恐怖气氛,刺激是刺激了,不过电脑前的效果显然不如电影院。
而港版节奏虽慢,恐怖却是渐渐渗入的,让你不寒而栗。
说白了,港版是心灵的恐惧,而美版是通过眼睛耳朵直接欺骗大脑“我要害怕了”,无法直达于心,自然也达不到港版的效果。
至于演员,Jessica Alba倒是与李心洁的气质蛮像的。
值得一提的是,改了结局,救了人。
好莱坞要大团圆,估计导演不明白港版里面东方式的轮回吧,可笑。
女主角在看物业公司为她新安装后的电视,看电视剧的是"The Dresden Files”,国内翻译为灵异档案,Harry Dresden和你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和你一样是个有血有肉的人。
不同的是,他是个巫师,一个愤世妒俗、看破人间百态的巫师。
大家可以去快进到36:03
几年前看过彭氏兄弟的原版《见鬼》,这部根据其翻拍的好莱坞电影基本上就是依样画葫芦,改编的地方不多。
试着列出主要的几处,不过由于看过已经有几年了,对于原版的记忆有些模糊了,所以很可能不那么准确。
其一是主人公盲女的职业。
美版中她是一个小提琴演奏者,至于原版,我不记得里面有这样的交代。
让主人公有音乐的背景是一个很不错的安排,因为对于一位盲人来说,音乐无疑是与世界交流的绝佳方式。
盲人的听力本来就比常人灵敏,搞音乐的又更灵敏些,这样的人可能会对听力更加依赖,也就会对突然恢复的视觉更难以适应。
其二是对于盲女见鬼的处理。
原版的展示方式就是即将死去的人离开了,美版中非常具体地出现了死亡使者的形象。
这应该是源自于东西两种文化对于死亡的不同理解,东方人对于死亡的理解更倾向于神秘化,而相对应地,死亡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要更加具体,总是以死神的形象出现。
其三是到角膜捐献者的家乡去寻根溯源时与捐献者的母亲交流的过程。
原版中,这个过程很不顺利,因为死者的母亲不太配合,一直不愿说出真相,直到盲女在死者魂魄的指引下重复了当初死者上吊的过程,母亲封闭的感情才爆发出来,原来她对于女儿的不辞而别、撇下自己一个人是心存怨恨的,经过这件事,她原谅了女儿。
存留在眼睛中的死者的魂魄也得到了解脱。
这种感情,可能无法被美国的导演和编剧理解,因此这个过程被简化了,母亲认出女儿的眼睛之后就把事情和盘托出,然后就一命呜呼了。
女儿的怨恨则留给了片尾的那场大爆炸。
最后就是那场大爆炸,这也是两部影片最大的不同。
原版中,盲女没能说服大家离开现场,结果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盲女的眼睛也在爆炸中再次受伤失明。
美版中,虽然盲女最后也受伤重新失明,但是她成功地、尽管遇到点小麻烦、但是总体上非常顺利地解救了众人,于是无可救药地落入了好莱坞影片的俗套,全没了原版那种宿命的悲剧感的意味。
特别是那些征兆,盲女重见光明后总在她眼前出现的那些场景,都在爆炸之前得到了印证,西方人似乎很喜欢这种事情,在其他的一些恐怖片或者惊悚片中也经常看到。
影片解释为这是捐出角膜的死者对于盲女的启示,可是,死者难道能够预见到她死后的一场大悲剧的发生,并给出适当的提示?
恐怖的程度上,还是原版更胜一筹,当然这里面有先入为主,以及看美版时已经知道情节等因素在,但是不得不承认原版在气氛的营造上比美版的手法要更高明一些,毕竟能真正吓唬到东方人的还得是东方的导演。
另外,演员的表演也会为此加分或者减分。
又说到了演员的表演,就又绕不开美女的演技问题。
这次,我得说,我之前说“美女不需要演技”,看来我错了,美女杰西卡·阿尔巴也是有演技的,虽然与“见鬼天后”李心洁比起来,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是对于盲女的演绎,她还是完成得中规中矩的。
她忧心忡忡、满腹疑虑的样子,看起来还挺迷人的。
不看恐怖片好多年一时兴起,买了这部片子,回到家十点多了,好奇心强过于害怕,于是打开了DVD其实说实话,能够感觉到美国人想拍的尽可能唯美,影片由优美音乐为开头,由美女伴音乐结尾,故事内容也尽可能地拍的尽善尽美,但国外的鬼故事总感觉没有中国,日本,韩国这些亚洲国家拍的好,不那么吓人(虽然我也被吓到了些)看完这部片子,我脑子里唯一的想法就是,如果有这个能力的人在5.12之前去一次汶川,可能可以救到更多的人吧
这片子也是在五年前看的,不过想看它的原因一是因为它是恐怖类,二想看看我爱的Jess演恐怖片是怎样的,而事后也证明了我花了八块钱是错误的选择,也被这个异度见鬼的名字骗去,是因为它是翻拍,所以众所周知美国翻拍出来的玩意儿十中有八都是烂片,我不想多说什么。
先前李心洁的表演让我心生惊艳,连一个模样不是特别漂亮的人都可以把这个盲女把握的让观众如此的折服,那外貌更出色的阿尔巴如果演技达不到这个境界最起码她还有这张脸啊,所以我就对美版的见鬼保持了一些期待。
但看完后,知道观后感验证了那句老话[期待越大,失望越大]首先,故事情节几乎就是完全克隆,你翻拍就翻拍但香港自己的特色你也强硬的塞加进去,就把美版的恐怖片特色变得不伦不类。
还有角膜移植后,盲女对世界的重新认知,阿尔巴演技的薄弱一下子凸现出来,让人忍无可忍了。
其次就是见鬼的桥段太平淡无味了。
个人认为,不仅连惊吓的程度到了负数的程度,还让人对剧情的衔接感到失望。
导演究竟有没有驾驭恐怖片的能力?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不如港版节奏运用的出色,影片进行到解密的后半段几乎是让我昏昏欲睡,怪不得被媒体评价为[故弄玄虚]。
这是我除了《鬼影》外,看到的另一部让我满意的恐怖片。
不小心下的美国版,据说是换汤不换药的,也就是除了演员和故事发生地不一样外,其它是一样的。
女主角五岁失眠却能自信的面对人生,在得到一双眼睛厚却反而不得不以个人面对恐惧。
不得不说的是当你恐惧的时候,对朋友诉说,朋友只说“你想太多了,好好休息下就好了。
”这是最令人绝望的,所以快结尾时我想这男女主角不得不在一起了,因为现在只有男主角和她经历了这一切,这世上只有他一人相信她。
但是感觉还没高潮,这不像是美国电影的风格,翻拍过来,这个在最后视觉冲击一下的桥段是不可少的,当然由于好没有看过中国版,所以不能妄下定论,这到底是中国原版的设计还是美国人特意摆设在了这里。
电影的深刻有一点是来自于对落后蒙昧的地方对超越他们理解范围的态度和行为。
人的本性就是这样,就算不蒙昧了,却总有超出理解范围的事,态度和行为在历史上很多时候都是让后来的人觉得可悲的。
电影还涉及了得与失,自我救赎和他赎……电影本身是差不多,但是制作班底不一样,带来的效果应该也是有差异的,但是又觉得好像这片也没好到让我再找出中国版的出来看一遍的地步。
因为是恐怖片,因为是中国的恐怖片,因为是中国首部还不错的恐怖片,因为是中国首部能被国际认同的恐怖片,还能被看中翻拍,所以它就真的还不错了。
老美就是老美,拍一个鬼故事还这么有科学,不简单哦。
说真的,有几个情节还真吓到我了,就是镜头转换的太突然,大脑跟不上影片的切换速度,果不其然的中了导演的招被吓了一跳。
故事的情节嘛,还是很老套的,人吓人,不过你不得不佩服老美的技术水平很高,无论画面啊,特写啊,都做的那么有板有眼的,不想日本的恐怖面,全是小儿科的面目狰狞的女鬼,也不像香港鬼片那样僵尸啊什么的,人家都是高科技的鬼,那个死神还是三维的呢,有点像水银做的,立体感相当的强。
影片的ending也不错,有一种儒家的轮回的感觉,生来于斯,外来之物,不是自己的总归还是要归还到他本来的地方。
外物毕竟也只是一个过客而已,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总归还是要离开的。
to be yourself, that is why you come to the world.happy ending,好奇怪的鬼片,难道美剧也喜欢中国人民都喜爱的--大团圆?
大家看看吧,还是可以一看的。
创意对于学医的自己来说还可以接受,通过角膜移植,拥有了死者的死亡之眼的能力,让我思索的不是恐怖片本身,而是角膜的另一重生理意义...对于恐怖片本身来说,没什么特别之处习惯了黑暗,不要强求光明...
都说不好看 或者是全本翻原版 加入欧美文化 大打折扣但偶怎么都没看出作为一部标准恐怖心理片 这剧儿有哪里不中规中矩了说实话 没了舔叉烧的段子确实不惊艳了 但自始至终看着芭姐 多么的养眼啊平儿个咱就爱瞅瞅街拍 每次SNAP看到芭姐带着囧娃又低调又有范儿的穿衣 偶就爱到不行果然小制作的片子是给演员很多发挥空间的看芭姐独挑大梁 还把平日里大松垮垮的开衫 细腿裤儿 平跟鞋 工装等等元素全都带进电影里去了实在是很自然呢
我没看过原版。这个翻拍看着真是有够无聊。
美国人亚洲鬼片一直不讨好的,不过这个片子有一个漂亮的女主角,还有一个积极光明的结尾,所以总体感觉还是不错的。
虽然不是特别出彩,不过IMDB给5分也太过分了。
坐进电影院发现原来是见鬼 我真见鬼了
142 翻得很美式.
把原来的故事灌入了美国价值观,个人英雄主义
嗯……
看的真的很无趣 生硬的剧情和特效 太直白了吧
不如港版。
女人啊
差点没认出来Jessica
我看的不是电影,是Jessica Alba~~~
港版没看过,先看的美版,还行,不是很恐怖。杰西卡真漂亮~
翻拍自港版恐怖片《见鬼》,怪不得
一部恐怖片,却看出很多深意。
好人好事赖宁
崩溃。。又是一喜剧。。
Jessica Alba很漂亮,911带给美国人民的影响多么大啊,诞生了这么多的个人英雄。
曾經一度被驚嚇=-= 按這種程度的恐怖片來說而已
优图小包的音响强劲得吓死我了,还是觉得港版的好,先入为主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