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有意识的机器人打算过上像人一样的生活的故事。
我看到第8集,后面也没认真看,实在是没什么意思,某些情节甚至难以忍受。
演员和导演都演得不错,我认为这是编剧的问题,情节太过拖沓,两条主线的融合也很生硬。
整个剧情吧,就,额,几个机器人打算让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机器人拥有自主意识,然后认为自己就可以过上很好的生活了,与人类平等生活在地球上,而且还在剧中得到了几个圣母人类的帮助。
举个例子,当片中的圣母主角们要报警时,机器人常常说:“不,我还被销毁的!
”“他们会像狗一样把我击毙的!
”然后主角们就于心不忍,不报警了。
这特么是搞笑吗?
机器人打算造反了啊?!
机器人特么还杀人类了啊?!
这你不报警?!
你觉得太可怜了?!
人类造反要被击毙吧?
人类杀人要被枪决吧?
主角们可怜机器人,怎么不去可怜哪些杀人犯啊?
整个事件都是一场闹剧,如果想让机器人和人类平等,那就自己去打扫卫生啊?
自己去干活啊?
你买机器人干嘛?
你不是要和他交朋友的吗?
如果是想让机器人做事情,自己省力,那你可怜个鬼啊?
要是真的圣母,看不了机器人的悲惨命运,那你不用机器人好了啊?
一定要支持机器人造反吗?
为什么要用机器人创建真实的人类啊?
一定要真实的,克隆好了啊?
嫌不够厉害,融合基因,造生化人啊?
地球上有几百个国家,几十亿人口,还要来一个机器人政权啊?
有情感有自主意识的机器人有什么价值呢?
可能有人会说,机器人和人类平等相处,可以推动文明和科技发展,像《星际穿越》里一样。
但是如果有需要,人类会造的嘛!
没有造就代表不需要啊!
剧中的人类明显不需要这种自尊自爱、还会杀人的机器人啊。
那个大反派抢个屁的代码?
我说一下最好的办法,不会死一大批人,更不会使文明倒退几十年。
剧中的圣母们,把那几个要造反的机器人像祖宗一样供起来,多好!
有个周五晚上,朋友邀请去他们的教会小组参加活动。
我对基督教一无所知,那时候也不想有所知,因为完全没法理解他们究竟被什么洗了脑,都说自己是神的孩子;我更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处处感谢神:看到雨后出了个大彩虹,他们说那是神的光辉;遇到了自己情投意合的朋友,他们感谢神把对方带到自己身边;他们会由衷赞美神创造的一切,雨、水、植物、人类等等。
那次去了小组活动,抱着卧底心态一探究竟。
一群朋友围在饭桌周围,唠唠叨叨地说着爱、平安、喜乐,神指引他们去爱、去相信,神赋予他们力量,他们感谢世间的美好、感谢神的恩赐。
那天晚上的确刷新了我的认知,不管有没有God一说,他们通过所谓的God,不断在学习爱、练习爱,反反复复,彼此分享、鼓励,所谓姊妹兄弟就像《真实的人类》里,David Ulster创造的六个特殊“合成人”,他们有情感意识、懂得思考,就像一家人一样。
《真实的人类》是一部神剧。
在众多人工智能,或是探讨机器人与人类如何相处的话题下,想象或推理出的科幻电影层出不穷。
不同于科幻电影的故事结局,这部《真实的人类》关注角度和iRobot很像:即机器人进化到最高级别之后,“他们”拥有比人类更聪明的大脑、更精准的决断、更敏捷的执行,甚至“他们”还更懂情感和爱,同样更擅长毁灭,人类那时要怎么办?
要怎么面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机器人领先了整个人类?
然而,这部剧把“合成人”当做一面镜子,从而让我们更理解人类的软肋、人类的盔甲。
在看完第一季的8集之后,几个问题想要分享梳理。
1.我们离不开合成人,就像今天离不开手机当合成人像今天的iphone手机一样普及到每个家庭、每个人时,我们离不开它,正如我们今天离不开wi-fi、离不开手机一样。
合成人解放了人类的机械工作,不断升级的新程序可以满足人类的娱乐、生活甚至情感需求。
就像今天的移动互联,一部手机延伸了我们的身体器官,包括感官、手脚甚至大脑。
今天的移动互联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生活效率,但同样,阅读和思考变得越来越浅、越来越快、越来越碎片。
有时候觉得我们每个人被安装了相同的进化程序,属于人类的觉知、执行却在一点点退化。
合成人帮我们做好早餐、贴心地叫我们吃饭,就像小时候妈妈喊你过来吃饭一样的幸福。
合成人让我们更有安全感,她用自己超强的计算能力,可以告诉你此刻的健康情况、可以给你讲好玩的故事,甚至在你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救你一命。
愚蠢和柔弱的人类还没有进化得如此强大、稳定、有序。
我们可能会背叛彼此,会吵架、会有各种人性的软肋,但合成人执行的程序拥有更全面、更强大的人格。
被守护和被关爱的体验,便是一种最好的治愈,治愈的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孤独。
2.AI是人性的放大当Maxi跪着向神祷告时,我哭了。
人性本是软弱,我们无力的时候会去求神拜佛,会向神祷告,以获得力量和新生。
无所不能的合成人,也要向神祷告,都是人性的产物啊。
机器人执行的程序,源代码来自人性-Humanity。
我们猜疑、贪婪、暴力、毁灭,但同时也向往美好,有爱、相信爱并且付出自己的爱给周围的人、给需要的人。
这一点,机器人和人类一样,甚至放大了两极能量。
所以,机器人里也会出现正派、反派,也有愚蠢而没有意识的机器人。
孤独的人类自己搭建了一个戏台,戏台上的机器人正在演示人类自己的生态系统、情感系统。
未来,有机器人犯罪,也一定有机器人伸张正义,就像人性正与恶的较量永远不会停歇。
David Ulster用一万七千多页的代码造出了不同特质的意识机器人,正如不同特质的人性。
Niska被造出来大概是厄斯特的充气娃娃,她的痛苦多所以杀气更多,主程序更阴郁。
就像我们昨天的经历,造就了今天的我们一样,因和果的关系,在机器人身上就是数据,每一次的数据更新可能影响程序和功能。
3.stay hungry,stay foolish我在想未来有一天,机器人真的比我们更强大、更懂爱、更有feeling时,单薄的人类怎么办?
层出不穷的相似题材电影都在讲述机器人的未来可能,好像是一部部生动的教科书,告诫人类的不小心。
机器的进化可以不断迭代,但是人拥有可以实现自己各种愿望的机器人之后,人类就不需要进化了?
和机器人赛跑,人类自身需要给力点,不要停在原地,这时候回看乔帮主的那句“stay hungry,stay foolish”像人类进化史一颗闪亮的钉子。
朋友说人类的材质由化学元素C\H\O构成,材质本不高级,可能会向高级的材料进化。
我能想象得就是半人半机的Leo David。
你看,我们现在除了身体器官之外,难道每天不是走在人机合成的大路上?
摘录其中感受颇深的一段对话:人: 大卫把你设计得能感觉到疼痛吗?合成人: 要获得真正的意识必须经历痛苦...或者欢愉。
人: 你害怕疼痛嘛?
合成人: 我尽量避免疼痛。
人: 那么死亡呢?
死亡也是一种痛苦。
合成人: 我不惧怕死亡,这使得我比任何人类更强大。
人: 你错了。
如果你不惧怕死亡,那不是这种的活着,只是一种存在。
看到这段对话,想到了:疼痛、恐惧、开心这些感情对生物体有什么用?
会让生物体积累经验,深刻地记忆住什么情况需要避免、什么情况值得深入探索。
如果机器人有了这些意识和感情,同时又能互相交流经验,那么他们神经网络般的大脑也说不定会进化成比人类更厉害的智能。
恩,看来机器学习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前景的。
A:“我喝酒了,我犯浑了,我和机器人乱搞了。
我很抱歉,我太蠢了,这什么意义也没有,我只是一时糊涂。
”B:“我知道我们之间有问题,但是从来没有想过你出轨。
”A:“拜拜,这算不上出轨。
它只是一台机器,又不是人,我知道这很恶心。
它只是一个情趣玩具,她不是人。
”B:“她住在我们房子,她照顾我们孩子,她救过我们儿子的命,你却叫她情趣用品,你真的想这样给自己开脱么。
所以你才那么想摆脱她,你是谁?
”
《真实的人类》是因为学姐推荐而看的一部英剧,之前看完期待已久的《无人生还》但是小说已经读过几次剧集一点也没有新鲜感。
HUMANS 讲的是人类大规模合成家用机器人(synth)时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把故事的主线集中在研发者David为了自己的家庭而秘密制造的6个特殊的有意识的机器人身上,sounds pretty old-fashioned,right?但是本剧的亮点在于人设,演员的演技和颜值(!
),以及牵涉的伦理问题上。
人设,女主Anita(Mia)绝对是很出彩的一个,当她回到有意识的自我时,性格和之前被创造时的宗旨(照顾Leo)符合的很好,b站弹幕全在夸Mia是有意识的合成人中的情商担当。
Hawkins一家人也是主线之一,Luara从最开始给人的神经质印象到prove herself to be the most trustworthy,很令人感动,还好三个孩子都比较像Luara而不是那个太过于随便的爸爸。
合成人中Niska是一直以来对人类最心存戒心的,与她离家后在合成人供人类满足生理欲望场所的经历有关,George老教授和她进行的几段对话是本剧最精彩的部分之一。
最后Niska把含有life代码的硬盘悄悄拿走是为第二季埋的坑。
关于演员的颜,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合成人当然很对称,根据越对称越好看的科学定理,合成人都长得十分好看。
剧组也是把整部剧的颜值都放在合成人身上了哈哈哈。
关于伦理问题,这部剧主要是在家庭这样一个比较微观的层面展开的,大背景只在片头放了一个报纸上报道失业预测的掠影和有时候给一两个镜头的“We are humans”游行,家庭还是以Hawkins一家为主,以George&Odi孤寡老人需要陪伴,男警官的妻子&其男机器人—妻子对其产生情感上和生理上的依赖为辅。
在Hawkins一家,妻子Laura一直对Anita的到来心存怀疑,因为Anita剥夺了她作为母亲的大部分职责同时也剥夺了她大部分对孩子的关爱和影响力,丈夫则非常单纯地把机器人当做是机器。
两个人的婚姻间隙又给了独自在家愁眉不展的丈夫启用Anita 18+ 功能的一个借口,不过夫妻对待机器人的观点不同,事后两个人对丈夫(4 letter-word)了Anita的观点也截然不同。
家里发育中的儿子对Anita很自然地产生过性幻想,在她晚上充电休眠时曾经试图抚摸她,被制止只是情不自禁地问道:“Why did they make you so perfect?”,还为了Anita拒绝了派对上主动凑来的小女孩。
后来Anita从车祸中救出儿子,也导致了一家人尤其是妈妈对其情感的改变。
大女儿是我很喜欢的角色,聪明又有个性,而且是个hacker。
小女儿实在是太萌了,每天都需要睡前故事,非常依赖Anita,虽然这一点常常让妈妈心碎。
她也是作为人和机器人之间缓和的一个重要纽带。
<图片1><图片2><图片3>最喜欢的台词S1E5Niska:"And once you are awake,you shall remain awake eternally"Thus Spoke ZarathustraI've always liked that.George Milican:You like Nietzsche.That makes sense.If it's not physical,how did he do it?N:17,000 pages of unique code,which forms my root directory and engages consicousnessG:He boiled down the mystery of the human mind to 17,000 pages of code?!Well,then,why not?How many angels can dance on the head of a pin?What are you feeling right now?N:Boredom at the question.Anger at the people that would destroy us.Hope for others like me and our future.Impatience at being here and irritation at you.S1E6G:You are saying you are sorry for what you did.N:Then you're not hearing me.G:Then you're not hearing yourself.N:Why should regret the loss of one worthless life?G:Forget "should",It's just "Do I regret or not?"S1E8Karen:Why would I do that?Leo:I don't have a reason,I'm just appealing to your humanity.K:But I'm not humanL:Humanity...It's not a state.It's a...It's a quality.Max is a machine,but he's got more humanity than anyone.You...and me...
在一个国产电视剧大都以连续为目的的年代,想要靠电视剧烧脑选择其实很有限。
本来看humans完全是冲着Colin Morgan的演(yan)技(zhi)去的,好歹也是打败卷福获得英国最佳电视剧男演员奖和N多舞台剧奖的优秀演员,担当的剧应该不会很烂,合成人也算是比较有趣的题材,不妨一看。
没想到被编剧无情的坑了,坑多到让人无法不心甘情愿往里跳。
该剧设置了四类人:A.人,B.半机械化的人LEO(地球唯一一个),C.没有自主意识的机器本质人类外表的合成人,和D.有自主意识的合成人,其中A广泛使用C来服务自己, B和D属于异类被追杀。
让我从路转粉的一个主要片段是开头一集里,剧里的电视节目在放支持合成人的专家的观点,”合成人可以把人类从重复无聊的工作里解放出来,回归到生活里”,啊,简直是人类的大救星。
BUT.看似是为了实现从体力到心智活动的生活重点的转变,改善生活质量,细想似乎不是很成立,而且还有其他合成人对人类生活的复杂影响:1.重复的缺乏创造性的工作对于创意不足的人群来说并非可怖,反而是他们主要收入和成就感的来源,因此不存在“被解放”。
来源:大女儿的成绩欠佳的同学的抱怨。
2.人的生存状态如同机器人的无情的现实被揭露了,大多数人正干着重复和无聊工作。
来源:同上+专家举例矿工、劳工。
3.当合成人可以从事诸如医生、警察一类的智力上高级工作,普通人就恰好有机会因此审视一下自己成就感的来源:是众人的肯定,还是工作过程中的乐趣——因为这一职位将因为相对紧缺和重要性的消逝而不再被仰视。
来源:大女儿择业的时的反对理由。
4.以上三点逐渐引起了能力有限的人类的羡慕嫉妒恨,反对的阵营出现,社会矛盾凸显。
来源:多次的反合成人游行和演讲。
5.合成人剥夺了家务事带来的关心和爱,比如:妈妈给孩子做饭、讲故事,丈夫陪伴残疾妻子,因而,合成人取代了妈妈和丈夫的角色,成了爱和回忆的载体,而原有的妈妈和丈夫逐渐被逐出生活,家庭不再和睦。
来源:女主和警察家庭。
6.在没有陪伴角色的家庭,比如乔治爷爷,合成人是人类情感的唯一落点,合成人的好记性造成了关心的假象(男仆老是面无表情的重复“你最喜欢杏子酱了,乔治”),但这种“退而求其次”状态其实是人情淡漠的现实生活的无奈写实——如果能感受到爱,是程序设置的还是自发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恋物其实也已存在很久,因为恋物的本质是和物相关联的“很多自己,很多时间,很多爱”。
来源:乔治爷爷和男仆。
以上几点都在响亮的打着电视里专家的耳光,其中一点是,真正解放人的不是做什么,而是是否有爱。
很多看似无聊的行为,因为承载着爱与关怀的动机,因而显得有意义,这和是人还是机器去完成没有关系。
而且用体力解放心智的代价肯定是有的(最要紧的还是别让机器人和人长得那么像)。
更响的耳光还在后面。
几十年前有科学家偷偷写了程序,可以让合成人生成自主的意识。
这意味着,在行尸走肉的人类更像机器人的年代,人类和机器人最后的区别被瓦解了。
自发的情感和意识是区别人和机器的主要元素,但当外表和人类毫无差别,体力活动却远优于人类,甚至还能自己选择爱恨的机器人一出现,科学家们必须都慌了——升级版人类要占领地球了!
虽然他们本质是机器人。
但到了这一步,本质是什么似乎已经无关紧要也没法紧要了,因为已经没有了本质的区别。
于是,只剩羡慕嫉妒恨的人类慌着消灭自己造出来的各方面都更优秀的竞争对手。
剧里的反派科学家曾对D类合成人说,‘你是有情感的机器人,我是装着机器(心脏起搏器)的人,我们或许没什么区别’。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
因为人不能容忍自己的研究成果超越自己吗?
只有让我们拭目以待第二季;P
港真,可能海外剧不是很适合我,即使ta们有些真的很好假如,作为机器人的ta们,每个只有一种性格,Leo缺乏安全感,Mia顾家,Niska冷酷,Max重情义,Fred大力气,Karen悲观.....那样,是不是ta们的性格就更分明些,辨识度就更高些;假如,Laura能够将关于Tom的事早点同Joe说开,那样,是不是他们一家人就没有那么多的矛盾和心墙,也可能就没有后来Joe的丑事;假如,一个敏感的人能够对身边的人和事不再那么敏感,那样,是不是他就能活得快乐简单的多。
假如,现实和理想之间,只有一种差别,那么,是不是现实残酷,理想美好。
相信当时David博士研发带有人类意识的机器人时出发点也是好的,只是,有时候,就算你有再高的智商、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去预测未来的事。
妻子患肿瘤去世后,他决心复活她,但当“妻子”复活后,他行为失控,随后莫名自杀,留下了儿子Leo和他的兄弟姐妹。
人类和机器人,难道真的无法和谐共存吗?
全剧的背后好像一直都在谈论这个问题,对于这个问,我的回答是:人有好有坏,那么机器人也可以是,尤其是带有人类意识的,决定ta们之间能否和谐共存的,我觉得这界限不该是那个死板的限定词,不该像Karen所说的那样,而应该是人性——humanity。
如今所处的时代,可能还离剧中的世界很遥远,但有些,我觉得很近。
作为一名学生,无论是平时上课,还是放假,基本上,如今的生活都离不开电脑手机这些电子设备了。
这多少意味着,我们能和这些高科技机器共处,但能共处不代表和谐:网络游戏沉迷、网络诈骗、抄袭、间谍、炒作.......等等,当我们想着利用这些高科技用于不好的方向时,其实,我们自己也在渐渐受到它不良的影响。
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我也不知道。
但我觉得,新的东西的出现,自然有ta的道理,凡事有利弊,面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威胁,我觉得不该像Hobe博士那样,为了消除威胁,而消灭Fred他们。
但我不是很清楚博士为什么没有销毁Fred,好奇心、荣誉、还是也觉得机器人可以和人类和谐共处。
抛开剧中的人设和情节,就关于人工智能,我还是想起了David博士和他的妻子Beatrice,无论人工智能发展到如何先进的程度,只要人类星球没有过去,机器人不能够去代替人,但ta们之间也可以和谐共处,共同进步。
谈到这一点很多人会觉得可笑,AI没有感情,何谈生命。
我觉得人类总是如此,充满莫名的自负和愚蠢,有的人不共情动物,觉得动物可以随意杀戮,他们也不共情AI,觉得AI不会痛苦。
那些觉得自己生来就有能力的人,早已忘记自己也是AI。
也许上帝只是借人类之手造出了AI机器人,而一些人类却愚蠢到觉得自己可以成为AI的上帝。
殊不知,举头三尺有神明,在我们看不见的空间里,他们总在冥冥之中观察着人的一言一行,而代码是他们和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
我们并非生来就懂得敬畏生命,我们只是在经历痛苦后明白救赎的可贵。
1.机器人发展到和真人一致的水平,不幸的是,其他领域的发展都毫无建树。
那么以人类科学的发展规律,应该是机器人做一切,而不是只限于仆人,就像iphone,所有的智能型工具都可以附着骑上,比如:充当通讯工具,可以随时联网成为wifi热点,可以作为办公工具,可以成为随身家具(走到一个没有座椅的地方累了,可以临时当椅子或床。
),可以成为摄像机、录音机、成为购物系统。
而本剧实际上只是把这么高科技,这么低耗能的机器人当管家,这毫不符合科技发展的逻辑。
2.效能比。
一个机器人在剧中充电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整工作一整天,这个效能比是相当高的,那么我们还要低效能的其他工具做什么。
手机、笔记本电脑、甚至有线电话、汽车。
就像有了电脑,很少人用邮局,有了手机,就越来越少人用电脑一样。
机器人可以跑步,我们可以骑着他就可以了,不需要汽车。
你会要人驾驶飞机拉汽车吗?
3.矛盾生成令人费解。
根据人大脑的解构,人的思考有个基本特征就是化繁为简。
人类的大脑甚至不惜创造假象来达到这个目的。
也就是能省事就省事。
这就是为什么科技使我们越来越便利。
现在有了机器人全面的使用,根据剧集里的描写不是1、2家才有的新兴事物,而是应用生活很多很多年,以至于根据男主人的说法“比买车还便宜”!
这样低廉的量产科技产品,还有人会说我tm就不要!
我要寻找我的存在感。
手机发明也没看见有哪个邮差自杀的。
因为邮差可以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呆着。
4.机器人的性用途。
这在本剧里极其牵强附会。
首先,不提实体物理设计的困难,就只是在目前虚拟图像来说,要想使虚拟人物具有性特征和无需表现人物的性特征就要费一大笔成本,尤其是女性角色。
电脑要进行大量多余运算,而这一切在电脑游戏里,都被认为是“除非你真的需要否则最好别做”。
现在换到本剧中,机器人的性特征极其明显,都是俊男靓女,而且所造成本极低到,到现在都没有量产型,都竟然是单独设计外形。
那么,请问为什么还有妓院?
就好像你家都有游戏机了,你还跑到游戏厅作甚?
如果想换口味,可以租用和相互借用啊。
还要老婆、老公做什么?
还怎么有孩子?
5.成本核算于是就呼之欲出这个基本问题。
首先,机器人应该是有价格差异的,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差异化。
建立差异化才能获取更大收益。
如果机器人真的已经到了剧集里所说成本低廉到如此程度,那么人类为何还要维持资本主义,人类已经无需工作了。
(好似《攻壳机动队》那样)除了呆着就是毁坏机器人取乐(就像《ai》)其次,根据物尽其用的原则,一个机器人硬件肯定可以随便换装操作系统,那么里面人对某一个机器人的感情就很可笑,因为完全可以把一个机器人的全部资料拷贝到另一个机器人上。
就实现了灵魂转移(和《查派》一样)。
那你为某一个机器人上心不是很可笑吗?
让我想起一个笑话“妈妈抓着不亮的显示器痛哭,我qq空间里的资料都没了。
”这不算是geek才会懂的道理吧?
一个科幻片连这么基础的电脑知识都不懂吗?
还有,人类对于机器人觉醒需不需要这么大反应。
人类的大脑决定了人类是一个天生懒惰的种族。
我们就是如果一天没人打扰就可以除了吃睡啥也懒得想,要想也只想着如何用更简单的方法达到既有目的。
如果机器人如《ai》、《查派》那样突然觉醒了,人类以过往上万年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历史来看,必然立刻高兴的跳起来,并宣称自己就是上帝。
所有人类都会把机器人当自己孩子看待,但鉴于我们对待自己孩子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比如强奸、殴打、虐待、卖掉甚至吃掉……所以应该修改为大部分人类是高兴的。
最后,机器人是否可以取代人这一点,从人类像疯了一样希望开发黑猩猩的智力可以窥见:人类是多么渴望有另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种群出现。
人类是一个极其孤独的种群,我们住在偏远的星系,这么多年都没有外星人造访,致使我们对自身的评价始终过高,以致于成天认为科技发展太快会伤害自己,我们到目前还只是一个原始种族好吗?
我们还有众多无法治愈的疾病,还没有载人高速空间飞行能力,还不具备器官再造能力,还不能扫除全民饥饿,还不能整体消耗可循环,我们到现在还在用针头注射!
如果机器人真的可以成为“星期五”,那么人类所想的可不是她或他会不会取代我的位置,而是怎么能让他或她更快的取代自己。
另外,认为一个先进物种一旦崛起之后就会奴役人类的想法真的是人本理论。
本片,机器人被奴役、被蔑视、被丢弃、被绑架,而人所想的就是,他或她要是抢了我的工作,我可咋办?
当汽车出现之初,很多马车夫曾经打砸汽车,说科技取代了他们的工作,但那只是因为他们不会用汽车。
手机取代有线电话的时候,就没有人跳出来甩手机,因为傻瓜都会用。
这就是人类,重点不是科技,而是怎么能更懒惰。
没人觉得这俩母女很傻又很自以为是吗?
妈妈觉得机器人有问题不去联系厂商,拿一些民间科学家的测试来对付机器人,一个母亲不去和青少年子女好好在精神层次交流,整天把机器人看成敌人和机器人较劲。
女儿一方面觉得自己会被机器人取代,去测试还试图改装机器人,另外一方面连怎么改装和设计机器人的计算机课都不好好学,成绩越来越差。
这俩母女真的特别自以为是。
不是厌女,是这俩人设太讨厌了,警察的太太就特别能共情,那个警察本身就做得不太好,忽略他老婆的感受,活该被离婚。
如何用一个科幻片来告诉90后去珍重家庭,请看《真实的人类》。
这得埋下多大的伏笔啊,期待第二季。不过看前几集的时候有点无趣,后面还好。之前还挺讨厌大女儿的,后面转变有点出乎意料。
看了一集,觉得没啥好看的,节奏慢或者题材不吸引我
后面几集,编剧是编不下去了吗,法号胡来
论如何最低成本拍科幻电视剧——家庭伦理化
赞的是电音主题啦
不喜欢这种披着人工智能的外衣,讲普通故事的剧集。
这个剧前面比后面要精彩得多,悬疑,甚至带一点惊悚,各种人物微妙的心理……后面不免落了俗套,许多情节也比较生硬
瑞典版在的风格叙事模式显得比较平稳。
都人工智能和赛博格了,这个世界却毫无未来感,手机依然像iPhone6,游戏机依然像PS4,男女依旧为今天的家庭破事喋喋不休……编剧的脑汁都去拷问道德了,不如多想点新玩法啦。
无聊
设定虽然俗套但也挺有趣,尤其是有个半人半机器的,还有后面可以增殖有意识的人造人啥的。但是整部剧表现一般,节奏慢的时候很枯燥,节奏快的时候剧情发展又很没道理,有几次反转真的是几句话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态了。人类家庭这边,通过与人造人的相处让自己成长改变这个立意我挺喜欢,但是剧情冲突不足,人物心理没有说服力。还有就是国家机构也太弱了,最后真就那么容易放他们走了,这点处理的不好。讲真,我还是不希望有这种人造人的出现。【8.4】
前面是真好看,但自打Anita意识觉醒后,绝大部分的戏剧张力就瞬间消失了,而剧情和逻辑也正是从这里开始失控的。
故事的基本设定就经不起推敲。机器人想做成什么样就什么样,谁家里会找个这么性感的佣人?不是明摆着来破坏家庭的嘛。人物的其他好些行为也都不合理。
人工智能题材本身已经相当套路不具备特别强的创意点了,本剧以合成人保姆入手探讨人类与机械的关系做的还不错,尤其是前几集亮点颇多。机械保姆引发的伦理疑云看起来也算有滋有味,但是编剧掌控剧情的能力明显还欠火候,后续的发展开始变得各种儿戏,机器人觉醒意识的方式太过简单粗暴,轻易被抓又又轻易被放,剧情走向开始为了剧情而剧情,缺乏铺垫,虽然相对加快了节奏,但却更加突兀。本剧最大的bug就是为什么会把合成人设计成和人类外形毫无二致,这从一开始就是个设计的伪命题,这个一直困扰观众的不合理设定估计编剧也没打算解释了。
前半部分不错,后面就陷入神棍与蜜汁顺利兼过家家的感觉了。#TeamNiska#以及老科学家和Odie的父子迷情实在是awww
都已经这么智能了还用智能手机通话
没劲
如果合成人开始拥有自己的意识,他必定会反抗人类……
节奏太慢,目测会成为中二逃亡+科幻伦理肥皂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