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恐怖,但是很压抑,男主在电视上看到同自己一样疯掉的老头在地铁满眼恐惧地自杀,男主好奇老头究竟感受到了怎么样的恐惧,于是停止服用药物,陷入疯狂的幻相中。
男主想象自己通过东京底下管道,到达了地底人的世界,并发现一个沉睡的少女,他带回住处观察,但少女不吃不喝越来越虚弱,男主无意中发现少女会吸食人血,于是开始用自己的血饲喂,甚至杀害一个陌生女人和在找女儿的母亲。
电影中现实与幻相交杂很难看懂,通过细节可以推测出现实是男主把自己的女儿当宠物囚禁饲养把饿死的女儿埋在地铁管道下,那个母亲其实是前妻,自己的女儿失踪后到处寻找。
这一系列的事只是男主的大脑把现实打碎从新编造出的离奇故事。
<稀人>比起同样出自清水崇的独自看得吓个半死的<咒怨>和七个人看到中绷床坍塌的<轮回>来讲,都更不像恐怖片。
<咒怨>以视觉效果取胜,典型的未脱离白衣长发爬行女鬼和魅力音效的日式恐怖片。
<轮回>则更具有个人风格一些,聪明地将导演独有的思维融入其中,成熟又意味深远。
赤裸的带着镣铐的洁白女子和沧桑大叔让我初步以为会是一部sm伦理剧。
不过他不是大岛渚。
没有着重于任何情色笔墨。
影片的细节处雷同
满室的录像机和卡带,黑漆漆的房间单身男子目不转睛地反复看着屏幕里被拍摄的人像惊恐的表情。
以及狭窄的走道中不被尊敬的摄录者。
恐怖片主线的辅助是带有批判性和人性分析的小亮点。
他是太远离现实生活的人,抑或是太接近于现实生活。
不停摄录却得不到慰藉,努力寻找可以让自己觉得恐惧的内容直到幻觉满溢。
活在妄想中的清醒精神分裂者。
怨恨自己活于感觉迟钝的今世。
对恐惧感的渴望超过了任何生理及心理要求。
看到鲜红双手从石洞中穿梭而过,或已死的白衣女子对其微笑后,从摄像机中抬起的脸上带的不是惊恐,而是凝结欢愉快感的眼神。
其实对生活的麻木已深入骨髓。
深入骨髓的麻木和钝感已经让他无所适从。
于是在地狱门口捡回的少女使之奉若珍宝。
为她需要的食物所杀戮的人,为她奉上的鲜红,她的欣喜若狂。
他的甘之如饴。
刺杀时都失去了颤抖,割去自己的舌头给于疯狂又热烈的激吻。
这个时候其实更不像恐怖片了。
精神分裂加人性分析。
封闭中年男子的末日幻觉。
只好这样总结。
清水崇的小聪明体现在点点滴滴,和很多导演一样,他喜欢把自己的灵感和幻觉揉合在一起,错杂成统一的光芒。
比如取自日本传说的片名。
意为『来自灵界的稀有访客』。
它们会定期拜访各村落,为村民带来幸福,但若招呼不周,亦有可能带来祸害。
比如少女舔血动作和神态的暗示性性挑逗。
比如参杂的地球中空论。
比如凝视镜头不知其所想的被拍摄者。
日本的地铁,和面无表情的人群。
整个故事里他始终没有温暖的神情。
这是刻画的需要,清水崇的需要,以及,满足大众对恐怖片凝重感的需要。
全部都是主人公一个人的妄想症,老早就杀了自己的女儿,埋在地下。
他在摄像机里窥到的白衣少女既是他见到的女儿的幻觉。
而后在无意中拍到一个精神病人自杀,引起了好奇心使他放弃了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影片开头增冈在家看白天拍的图像时,抓了一把药片吃下去……看完地铁里拍到的刺目自杀图像后,增冈丢掉了药瓶,这时我们可以定格来看下,那是治疗抑郁症的药。
),进而变成人格分裂。
想象自己进入了一个地底,看到了一个美丽虚幻的地下世界,碰见了地铁里自杀的老头,当他提醒自己老头已经身亡时,老头便消失了。
然后深入发现了被锁在那里无法离开的F,而F其实被他埋在下面的女儿(否则他是如何将F带回家这个问题很难解释,比如怎么弄断的锁链,怎么将赤裸的F及自己的摄像机安然地抱回家,不被人发现,又要爬过那么长的阶梯)。
再后来将纠缠自己追讨女儿的妻子杀掉,自认为被鬼魂及道德困扰的主人公过起了流浪汉的生活。
但是有一个早晨他突然清醒了,想起自己杀了自己女儿及妻子的事实,不过清醒也只是暂时的,不久便旧态复萌,最后割舌自尽,临死前一度幻想自己也进入了地底,到最后才发现了恐怖的真相,一切只是发生在自己生活的这幢楼,自己是精神错乱自杀的。
主人公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并且导致精神分裂,所以他的所见所闻不可以当真。
主人公与地底世界的人通过话,但是在镜头里电话亭并没有人,所以他只是在跟自己说话。
进入“地狱之门”后到见到赤裸女孩之间,男主角增冈几乎都在下楼。
摇曳的灯光里,他跌跌撞撞的下楼,一次又一次,脚步凌乱,但是片子的最开头,从他摇晃的镜头里,我们明明看见增冈是在上楼,而且上到了公寓的最顶一层。
虽说阳光并没有明媚,但是至少是见到了“天日”,从他所处的天台上的视角,我们基本可以对增冈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我想导演放这么一个镜头进来是有用意的,那么是不是有可能后面增冈所有的下楼下楼,仅仅是下了公寓的楼?
而所见到的一切,仅仅是增冈的幻觉?
他每天爬上他家的天台去窥视别人的生活,在马路上行走拍摄,自虐,但幻觉中是被打,他所幻想出来的地下洞穴不过是自己的公寓小间,最后由于割舌失血过多将要死亡的时候,看到真相——自己并没有逃到无人的地下,而仍然是在自己的公寓小间中,悲愤恐惧涌上心头,透过眼眶。
我同意最后是增冈发现了自己死在了家中这种说法。
因为虽然镜头没有直接表现,但是透过他的眼球可以看到反射出来的家中屏幕的影像,这说明他就是在家中。
关于影片中什么镜头是我们可以相信的这一点让人困惑。
是增冈摄像机拍摄到的镜头还是第三人称的镜头?
我觉得这两者都不可信,摄像机拍到的镜头由于增冈的观测而充满了臆想,而片中的视角也显然是增冈臆想出来的。
唯一可以相信的应该是增冈拍摄后,在屏幕中再度放映出来的镜头。
只有这种镜头中没有出现现实以外的存在。
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缺少12秒,恐怕是人为的吧。
还有就是为什么靠近结尾处,增冈收到的手机里面有自己死时的照片?
虽然这里面一切都可以解释为增冈自己的幻觉,但是在幻觉中看到自己死时的恐怖表情有点不正常吧。
还有就是这部影片的时间顺序是正常的还是错乱的?
为什么中途增冈家里的屏幕和设备全部被砸烂,而在影片最后又全部是好的呢?
还有影片中出现的那些鬼影,究竟是暗线还是噱头,抑或是影片中真实的存在?
如果是错乱的情节加上一些恐怖片语言,再加一些意味不明的对话及看似深藏玄机的镜头就可以被称为有内涵的恐怖片的话,我觉得人人都可以拍出这样的恐怖片来了。
导演可以随便拍,反正总是有高明的观众可以解释一切啊
不知道这四部影片大家是否看过其中的一部,两部,或者三部,甚至四部。
把他们放在一起,只是觉得,他们都提出了一个相近的论题。
就是响子在《水灵》中的那段话,我眼里看到的真的和别人看到的一样吗。
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见所闻,何为真实何为幻影,究竟是如何界定的呢。
是凭眼睛看到的吗。
文艺的话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实际上,眼球只是摄像机,真正实现“看”的是大脑。
摄入的景象在大脑中呈现,使得人知道,某某的存在。
但是,我眼里看到的真的和别人看到的一样吗。
我看见的东东她是否真的就存在,抑或只是大脑自主添加的元素。
《稀人》中的增冈看到了地下次元,《感染》中的秋叶看到了绿色并在溶化的病患,他们确实看到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
也许这是一种病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真的可以看到不存在的事物,并信以为真。
换句话说,看到不能成为存在的依据。
是凭耳朵听见的吗。
五官本质都一样,虽然她们各司其职,实现对不同感觉的反应。
感觉最终形成于大脑皮层,也就是说,实际上是脑看见了听见了闻到了尝到了。
而恰好,思维也来自于大脑。
人类发达的大脑,使得人能有许多合乎逻辑而不曾发生的事件可被推导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效果,叫即视感。
幻听就是思维干扰感觉的一个经典案例。
人也该庆幸,作为一种病,她仅仅只是幻听而不是幻觉。
印象中幻觉是在用药的情况下带来的副作用,或者是过分沉迷的梦境。
而幻听不是这样的。
这一点小惟是深有体会。
我能听见电话铃响,我能听见女人吵架。
在我十分清醒的情况下。
《还我拇指》里小武他们,确实也听到由美子的银铃声了吧。
人确实能听到不存在的声音,并信以为真。
也对,他怎么知道是假的呢。
他确确实实听到了。
是凭手去触摸的吗。
既然是一样的原理。
很容易理解。
人如何确保,你的触觉为真。
我们常说,存在,及时能被人感知到,即看得见摸得着。
但,实际上,根本不是由于此物存在而被人感知,而是被人感知所以人认为此物存在。
也许唯物的同学们会批判小惟的主观唯心,但是,现代的科学,现代的生物学,现代的生理学,不正是这样解释的吗。
小惟知道一休长大后一直在纠结梦境的问题,庄周也没弄明白他是人还是蝴蝶。
而小惟在思考的,也许是更浅显的层次吧。
即是存在。
或者说现实中的现实。
这其实是很贴近生活的一个疑问。
就如现在在看这篇文章的你,你也许知道自己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我们呢,你所认识的人,事,物,他们究竟存在不存在呢。
如果你认为他们是存在,你是凭什么这么认为呢。
凭你看得见,凭你摸得着吗。
会不会是感觉欺骗了你。
有没有想过,其实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只是我们这颗高级的大脑,通过她的缜密运算,得出的从视觉到触觉的一个答案。
仅此而已。
包括你自己的躯壳,也许都是幻觉。
也许你只是一个存在的意识,或者你比较坏,你就被称为是……怨念。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这部据说很恐怖的电影,起初只是抱着刺激一下神经的念头,并没打算动脑子。
但是看着看着就由不得我了,这部片子完全超越了传统恐怖片的范畴,对人性和人的生存状态的探索的深度让人惊叹。
我对恐怖片是有偏爱的,我出生的村子里不乏会讲鬼故事的人,从小我是被他们吓大的。
那个年代盗版书市上的一块五毛钱一本的《民间故事精选》,《白话聊斋》,《鬼怪故事》,《大千世界》等书籍也极大程度的丰富了我的恐怖原始积累,文学鉴赏能力还有对性爱的初步理解。
我是个独生子,从小以书和小动物为伴,有时候我真的相信有另一个空间的存在,独自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常常自己吓唬自己,弄的自己一个人不敢在自己家里,但是这并不会打消我对恐怖文化的兴趣。
我喜欢未知的东西,我会毫不忧郁的假定它存在,这样世界会变的博大又丰富多彩。
恐怖文化中我最欣赏中国式的恐怖,中国式的恐怖像一幅幅的写意画,用意象把观者引入一个未知的世界。
鬼怪都是有情有义的精神实体或者物质实体,观者的想象力有多大,恐怖就有多大,看完还会回味无穷。
我们邻村就有个光棍因为看了电视剧版的《聊斋》每天傍晚到墓地等狐狸媳妇。
中国式的鬼怪概念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大地上存在的时间和文明史一样长,到今天为止还是个谜。
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与否,所以我们会怕,怕这些模糊不定的东西会猛地出来吓人。
而现在风靡全球的美国式恐怖(历史悠久的西欧的恐怖也往往局限于吸血鬼)就弱智多了,这些由弱智的电脑工作者绘制的血腥四溢,满身都是令人恶心的粘液的大怪物,异形,外星人,变异人,变异动物等虽然具有雷霆万钧之势,可以吃人可以拆房子,但这仅仅是一种比较直接的感官刺激,而且这些怪物一般只是个破坏者,没什么脑子,其恐怖仅仅体现在外形,看完之后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
从这一点看,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值得发掘的东西,当然这些东西都可以转化成强大的物质财富,只是……日本的传统文化无疑和中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尤其是鬼怪文化。
日本传统文化中也有很多模糊不定的鬼怪概念。
烟雾弥漫的墓地,飘游的鬼火,脚不着地的死去的人,长舌头的吊死鬼,披头散发的女人,这些怪异又婉约的鬼怪载体无疑和中国传统中的如出一辙。
这部电影中的“稀人”概念,是来自日本的传说中的“来自灵界的访客”,它们会定期拜访各村落,为村民带来幸福,所以日本许多地方有迎接“稀人”的传统祭典,但若招呼不周,亦有可能带来祸害,“稀人”在日本人生活印象中是存在的,其实就像中国传说中的鬼怪。
其实这部电影中的怪异之处并不是什么稀人,影片中的“稀人”是一个美丽的姑娘。
这部片子的导演是清水崇,大我十一岁,是个绝对青年导演。
这部电影他仅仅拍了七天,就有如此高的水准,真是让人佩服。
影片大致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摇晃的手持式拍摄,再加上大量的更摇晃DV片段,监视器里的影象,使得影片的表现范围大大的扩展。
纪实式的恐怖片有着真实的恐怖电影语言,比靠特技支撑的片子更容易让观者投入到氛围当中。
本片男主角是冢本晋也,看过他导演的小成本电影《铁男》,没想到拍出那样有血性的电影的导演竟是如此的儒雅和内敛。
在《稀人》中,他的演技是一流的,那种茫然,封闭,对一切几乎都没知觉的表情,还有遇到突发事件后表现的恐怖眼神都让人惊叹。
女主角是宫下朋美,一个年轻的日本女孩,虽然在片中人不人鬼不鬼,但是那种学生般的清纯仍很讨人喜爱。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每天都拿着DV的摄影师,每天用镜头记录他看到的东西。
DV是他与这个世界交流的唯一途径。
他在自己狭窄的屋子里也安装了闭路电视,用来监视外面的世界。
在一次自杀事件中,他拍下了自杀者的表情。
在那人刀子刺入眼球的瞬间,他的眼睛转向了镜头。
摄影师开始思索,“那男人究竟是看见了什么,才让他宁可自杀也不愿意面对莫名的恐怖?
” 他认为人不是因为看到某些东西而恐惧,而是由于恐惧才会看到某些东西。
于是他到事件发生地寻找答案。
然后他进入了地铁里的通道,进入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复杂地道。
这个地下世界无法区辨其虚构与真实,这里可能是传说中的地府,也可能是另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
在这里摄影师发现了一个被铁锁链拴在山洞里的赤身裸体女孩。
摄影师把姑娘带回了家,放在房间当作宠物或者女儿养着。
但是女孩不吃不喝,也不会直立行走。
一个偶然的机会,摄影师知道了女孩喜欢喝血,于是他用刀把自己的手割破。
但是他的血有限,他自己的生命已经没什么意思,他愿意为女孩流完血液而死亡,但是那样女孩会没人照顾。
于是男人开始猎杀他人,储存少女维生的血。
猎杀就发生在居民区,川流不息的人群就在死亡的背后。
猎杀不断的进行,死者甚至有一个是高中女生。
莫名的恐怖一直伴随着摄影师,导演为了使现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更模糊,在影片中加入了很多诡异的旁观者,异族,这会让喜欢钻牛角尖的影迷头脑混乱。
就当这些是一堆恐怖的小恶作剧。
影片最后,摄影师用美工刀割开了自己的舌头,嘴对嘴喂女孩血液。
他不能再说话了,同女孩一起走入了地下,女孩满脸鲜血,发出了妖媚的笑……故事就是这样的,从头到尾我都没认为这是一部多么恐怖的恐怖片,即使它恐怖的让我手脚冰凉,它倒很像金基德的片子,举手投足都在冷静的关注这个社会的角落里的人的生存状态。
男主角生存状况就是如同一台冷漠无力的DV,想寻找什么寄托又竭力想自身粉碎。
像这个时代一切无法适应社会的灵魂一样,失焦感让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社会的位置,也不想知道。
当他遇到了不知道是人还是鬼的女孩后对女孩无微不至的照顾,甚至把生命都舍弃。
女孩喝的是血,亏编剧想的出来,但是女孩仅仅知道喝血,其他的一无所知。
这里到底是想探讨情爱这一弗洛伊德认为的烦恼根源对人的物质或者感情的侵入还是想为现代人找一个精神的寄托?
摄影师对女孩的爱纯粹的像回归了原始社会,女孩给了他一个从机器变回人的借口,但是这是多么的单纯和幼稚,在这个混乱不堪的社会不可能进行下去的。
摄影师紧闭喂养着女孩,占有带给他的仅仅是占有,没有给他带来快乐,连最让人期待的性爱也没有。
摄影师的封闭人格不仅仅表现在对待社会,对待一个宠物般的女孩他也没办法使之与自己沟通。
孤独冷漠变成了他行事的公式,而可以证明他的人性的取血也是以毁灭别人为代价的。
到最后的割舌,简直让人无法忍受,与女孩对嘴的镜头将矛盾上升至一个极点。
是什么值得让他无条件的为一个奇怪的女孩献出一切,自己的一切,或者别人的一切?
爱?
2005-11-4
第一遍看完,发觉这片子不像是恐怖片。
看完评论后才发现自己美刊懂,小日本都能拍这样的片子了。
我们的天才导演都在日完女演员以后能不能想想拍个有深度的。
一,恐怖片最忌温吞没高潮 二,前后风格过于不统一,前面似乎埋下许多伏笔,但最终都不了了之,可见都是噱头 三,最烦恐怖片说胡话 四,塚本的演技真让人倒胃,搞不好清水崇是个挂名的,片子根本就是塚本的风格嘛!而:清水呀清水,你怎么就被塚本这Y给带坏了?
你竟然也会为了舔金狮的屁股而放弃恐怖大众这一崇高理想!! 鄙视你!!! 再鄙视!!!
这部电影,我看了5遍,每一次都是毛骨悚然,这是我认为我看过的所有电影中,最恐怖动峰电影,没有之一。
我尤其记得我第一次看完这部电影,后背发凉之余,我把这部电影和无数个满足导演自己私欲,不顾及观众群的装逼电影一样,归类在了一起,我不喜欢。
后来当我知道这部电影导演是清水崇这个一级恐怖片大师级导演和编剧是特立独行的恐怖动漫编剧导演小中千昭时,我决定应该好好去理解一下这部电影。
(简单介绍一下,导演小中千昭,监制过的《午夜凶铃》,《咒怨》《轮回》美版《咒怨》的导演,编剧小中千昭,日本动漫界特立独行的编剧和脚本,以及导演,作品非常怪异,与很多大师合作,我想稍微喜欢日本动漫的人不会不知道这个披着长发的怪叔叔)我诚然不是那种在穆赫兰道下面膜拜的装逼文艺小青年一类的人,我就一遍一遍的看,一遍一遍的捕捉信息,一个类似于魔幻的电影,一堆稀奇古怪的事件,我并不敢说我看懂了,但是,我至少用我的理解逻辑了导演的意图,我真的被折服了。
稀人片名(まれびと)是来自日本的传说中的(来自灵界的访客),它们会定期拜访各村落,为村民带来幸福,所以日本许多地方有迎接「稀人」的传统祭典,但若招呼不周,亦有可能带来祸害,「稀人」在日本人生活印象中是存在的,还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你看到了稀人,你就必须自杀才能得到救赎和安宁,因为稀人是一切恐怖的来源。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讨论这个电影。
(以下全部是自己的理解)电影的前十几分钟,都是男猪脚的自白,他偷窥,拍摄,分析各种恐怖,各种闲着蛋疼一本正经的的行为,无非简单的讲,他在寻找恐怖,所以他自己自白,他不惜拍摄有妄想症的精神病人,等等,他就是来在寻找恐怖,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请大家理解,抑郁症是情绪低落,思维缓慢,绝对不是妄想症!
他是有判断的,他站在老人自杀的地方说了这样一句(我能面对这种令人自杀的恐惧吗?
)这就是他寻找恐怖的原因,因为抑郁症最严重的结局不是妄想,而是自杀,男主角想自杀,但是他没有勇气,所以他在寻找另一种动力,恐怖,怕到相用自杀来逃避,所以他看到老人血腥自杀时脸上的恐怖时,他冷静的分析了,老人不是精神病!
是真的看到了让他恐怖到自杀的景象,于是他去了,去之前扔掉了自己的抑郁症药品,他要解脱。
于是他真的就去了,一阵下楼梯后,他碰到了一个疯子,和他讲了狄罗族的事情,于是整个故事就是以这个定式,发展的。
阿里死后变成了狄罗族人,诱骗增冈到地下发现了F,增冈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把F带到了地面,然后在一次“偶然”(对于故事中的一些偶然因素,下文中有分析)的事件中发现F是以血为生,于是开始用自己的血来维持F的生命。
与此同时,阿里再次出现,开始诱惑增冈,暗示他并不能养活F,并要把F带回地下。
这个时候,一个很受争议(争议之原由后面会做详细分析)的人物出现,就是穿风衣的不明女人。
她自称是增冈的妻子,并一再纠缠增冈。
增冈正在为F的事情心情焦躁,再加上这个疯女人的纠缠,一时失去理性杀死了她,然后把这个女人的血倒在瓶子里储存起来给F喝。
这使增冈自信心大增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养活F的方法,同时也得到了阿里的承认。
当F血液喝光后,他又第二次以同样的方式杀死了一名少女,来维持F的生命。
在连续杀害了两个女人之后,增冈意像里竟看到了他们的鬼魂,这使他感到有些不安。
当第二个女人的血也喝光之后,增冈决定放弃F独自一人去了一个小岛,这时候一个关键人物阿里出现在了增冈的身后,他不断的鼓唆增冈接受一个假象:被增冈杀死的是他的妻子,被他带回来的F是从小被他以宠物的方式饲养的自己的亲生女儿。
增冈在她的鼓唆下终于接受了这个假想的现实。
这个时候狄罗族人再一次出现在增冈的视线中,引诱着他听了电话,然后回到了家,看到了F。
于是为了救活F,他回到家里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自己的“女儿”F,最后F将他带到了地下,这个时候他也变成了狄罗族人,将不再用口说话。
当他和F到了地下以后,他们用狄罗族的语言进行沟通,增冈望着F终于明白的所有的事情,于是露出了和阿里一样惊恐的表情。
此刻留在外面增冈的手机里出现了一张增冈惊恐万分的脸,下一轮故事将由增冈的手机开始。
增冈将是下一个阿里,那下一个增冈会是谁呢???
故事到此结束。
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中,上文提到的穿风衣的不明女人,是一个为广大影友颇存争议的人物。
有人提出“她是增冈的妻子,而F就是增冈的女儿。
”但此种假设在结尾处明显推理不下去,所以此种假设是错误的。
在整个片子当中,这个女人的角色分析是整个故事推理的一个重要线索。
首先,在增冈为F喝血而生的事情困扰的情况下,风衣女人的喋喋纠缠正激起了他的焦躁与反感。
从而为第一次杀人做出铺垫。
试想,增冈毕竟是一个正常社会里生活的人。
他是有道德观念的(后来为了鬼魂而困扰离开就是证明),而这种道德观念与恐惧正是他开始杀戮的一个关键滞碍,试想他不会无原由的找个人来冲破这层道德界限,而此时出现的风衣女人正激起了他的不满与反感,是一个使他打开杀戮的关键人物。
如果没有风衣女人的出现,就不会有增冈杀人的契机。
其次,如果没有风衣女人的出现,就不会有后来增冈受阿里鼓唆后产生的杀妻虐女的假想,增冈最后也就不会离开后又心甘情愿的回去,把生命交给了F。
也就不会有最后呈出的真相。
所以风衣女人的出现,是导致故事层层深扣的一个重要因素,她的出现是必要的,也是没有什么可置疑的。
而对她的身份定位,只能是一个“偶然”出现的精神失常的女人。
另外,也有影友对影片中的一些“偶然”提出置疑。
如上文中提到的风衣女人怎么出现的?
或是片中突然出现的对增冈施暴,而导致增冈手指出血的人物是怎样出现的?
中国有句古话“无巧不成书”,故事的发展是需要偶然性的,所以以上人物的出现可以是整个故事情节中所设的一个偶然。
我们也可以自由设想她是被阿里或是狄罗族人故意诱唆成的一个为了使增冈入局的而出现的人,就像最后出现的诱使增冈回到家中所出现的狄罗族人是一样,他们的出现都是狄罗族人事先计划好的。
总之,了一个为了制造一些必要的契机,而适时的设计出必要的人物这是导演的匠心所在,所以大家就怀着欣赏的心情认真品位吧。
也有些影友对片中出现的两个鬼魂提出质疑,就此我们做如下分析: 首先,少女鬼魂的出现有两个作用。
一. 可以增强故事的悬疑性,恐怖片除了精巧的构思之外,一些悬疑场景的设置也是不可缺少的,片中少女鬼魂的出现,不免给片子增加了些惊怂色彩。
二. 少女鬼魂的出现,正是使得增冈不安而离开F到海边的一个因素,因此少女鬼魂的出现是必要的。
其次,在片尾处风衣女人的鬼魂出现,也算是个点精之笔。
当时的情境正点明了增冈恐惧、不安以及确信自己杀死了老婆,虐待了女儿的一种极度悔恨。
也为最后把生命叫给“女儿”F,渲染了一些色彩。
另外,跟少女鬼魂一样,同样是增加了整个故事的悬疑色彩,恐怖气愤。
至于,他们是怎么出现的,就同上面介绍的“偶然”事件,是一个道理。
只是该出现的一个效果罢了。
还有一个值得影友们注意的问题,就是整个故事中的增冈的三个电话。
这三个电话正是一步步将他带入狄罗族的引子。
第一个电话里,增冈被告之将F带出是一个错误,这正激发了增冈想要救F证明自己的一个因素,也为后来当他发现F食血之后,为了救她而杀人做了一个铺垫。
第二个电话,增冈杀人后向狄罗族人炫耀,证明自己是能够饲养F的。
这个电话中,得到了狄罗人的认可,滋长了他失去了理性,进而为杀第二个人而做了铺垫。
第三个电话,则直指主题。
正是这第三个电话,引诱着增冈回到了家里,救回了F,而自己也跟着F回到了地底。
同时,电话屏幕出现的增冈最后的眼神也正为狄罗族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由此可见,贯穿整个片子的三个电话,正是引诱增冈走入狄罗族的三个台阶。
请注意,这部片不是你所想像的那种日本鬼片,这部片其实更像蔡明亮或金基德那一类探讨人际疏离关系的电影作品(或许更像Michael Haneke),再加上日本地下电影的诡异冷血,也不打算吓人。
此外,这部片也出现了一位窘异于《电车男》的御宅族(日本次文化)类型:阴郁、冷漠、让人不舒服的主角。
集合成了这部作品。
我一直觉得清水崇是个有小聪明的人,他的前作《咒怨系列》使用了分割叙事,故意将叙事线打乱,有很多人都惊 于这种手法,可是我个人总觉得这种手法其实只是众多日本恐怖录电影录像带(类似xx怪谈那类,将很多小恐怖故事集合起来的那种)的变形而已,当然清水崇的手法比恐怖录电影录像带聪明一些,在咒怨第二集里还加进了人物感情深度,不过称他大师导演就过誉了些。
而这次的这部《稀人》倒是一个另类的尝试,试图在恐怖类型中加入一些风格化的议题探讨。
题记:相由心生,鬼由恶来――――卡夫卡·陆KavkaLu [img]http://bookweb.kinokuniya.co.jp/vlimgdata/4988102095130.jpg[/img]我平生对两类片子感冒,一类是武侠,一类就是鬼片,在我眼里美国式的恐怖片不过是番茄酱的泛滥,而日式恐怖片只不过是音效作祟,这只是个人情趣所知,看此片是一位朋友在我博客上的留言,一查资料是塚本晋也演的,正好今天在大姨妈家听得外公身上的灵异故事,回家就顺手拿《稀人》看了。
先说故事,再论电影。
此刻音乐是平克LONDON66/67(俺出生之年)的现场在寂静的夜里有着浓烈的迷离和疏离感,不信可以关灯一试。
大姨妈今天说了外公最后岁月的一件真事,那一年他和七位朋友围着八仙桌喝酒,他们八人喝得真欢,忽然,其中有人发现桌上有九双筷子在动,他看了大骇,借口离开,然而,桌上变成了八双筷子在动,于是又有人离开,据所有离开人言桌上永远比人数多一双筷子,最后,直剩下我外公一人喝酒,而对面有一双筷子在动,此饭局不久,外公病故。
听罢这个犹如《聊斋志异》的故事真的有些冷飕飕的感觉。
同去的者者问我,是迷信吧?!
我说,如果理解程序就非常简单,由于某种原因程序没有抹干净或者重叠那么就有灵异了,灵异多维空间的场也。
回到稀人,清水崇的电影我过去没有看过,日本灵异小说我也没有看过,所以没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就本片而言,导演喋喋不休说了一大通玄疑的理论,而中间则是西方吸血鬼的招数,按照基础吸血鬼逻辑被吸血鬼咬过就变成了吸血鬼,那么增冈拓喜司就是进入了他们的世界,倘若这么简单,没说法,似乎显得影评人无能,所以我决定复杂解读。
我们注意到在录像设备出现以后,有许多片子就是以录像镜像为镜像的,为什么?
因为他成为人类即时的镜子,成为相互镜像的可能,增冈端着的摄像机就像金基德的《真相》,它在电影里只是外化成思绪的现实镜像,所以他建立在他的恐惧上,当罪责笼罩着你,相由心生,对于罪责以及未知世界的惊恐和前世的追索,你会在镜像里走向另一个世界。
所以,我认为在家乡河边的对话才有着最真实的现实指向:一个人杀了自己的妻子,然后囚禁了自己的女儿,女儿有着嗜血的毛病,父亲处于各种因素最终成为女儿的牺牲品。
可是这样的解读将一个灵异故事变得索然无味,那么端着摄像机吧,让影像的颗粒成为思绪碎片凝集的可能。
增冈端着录像机的所有目的是忏悔,忏悔来自于自己心魔,那个地铁里自戮一方面为了电影的惊悚营造,另一方面他触发了增冈的心事。
这样的假定将所有关于F的事件定格为父女的纠缠不清的恩怨,这也是西方人可以理解的一个路数,至于此部影片得奖我觉得还是沾了吸血鬼的光,对于西方而言,这比较容易理解。
我们假定他的犯罪让他心存恐惧,恐惧让他产生幻觉和焦虑,对于女儿的愧疚让他选择了杀人,而个人的软弱和心理的原因让他选择了另类自杀。
当所有的幻觉成立,电影就成为罪责的自闭和为了解脱的自我否定,达致临界点,就开市否定存在和虚幻的边界,犹如抑郁症的焦虑和错觉,那刻就是地狱之门的开启。
作为低成本的恐怖片,它点状的氛围营造得比较好,然而从整部片子而言并不成功,就算瞪大牛眼我也不觉得有啥可怕,这些被日式恐怖片说滥用的招数毫无建设性。
心魔在于自我的邪念,在于你的恶业,我一直说心正神自若,当你是坦荡而正气时,人的阳气就可逼使邪恶回到地狱。
香港影评人将片中不说话的F和蔡明亮的影片的寡言所比常牵强,片中的无语只是失语和疏离的附会,这样的电影并不成功。
所有的幻想消失以后,留下的是自我的牢笼,俗语说得好:冤有头,债有主,仅此而已。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样的电影从鬼片读解,不过,它不合格,它违背了西方和东方的关于鬼的常识。
【附录:影片资料】《稀人》日本 2004导演: 清水崇 演员: 冢本晋也, 中原和宏 片长:91分钟奖项:“布鲁塞尔”乌鸦奖的最佳恐怖片个人评价:艺术性0,欣赏性1(恐怖片入门者可看)2006年2月9日 星期四 下午16时30分云间 寒鸦精舍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血腥大叔萝莉的恐惧和性
看到精神病我现在就闹心,什么人格分裂我也闹心
太深奥了~~~
让人眩晕的片子。当时看了两遍感觉只有眩晕。回忆起来也支离破碎。有时间再看一次研究下。
虽然剧情有点老精分片套路,但是这种氛围和风格上带有日本现代神话的感觉很令我喜欢。
毕竟这很特别
困死我了
监禁萝莉的下场
好沉闷!
剧本没问题~演员表演没问题~塚本~
一般,虽然电影很好,但有故意装“怪”的嫌疑
年幼无知的我反正是看不懂的
2005开学~20060106—23
很深很深
气质真的太对,低分佳片可惜了
是需要慢慢品味的好片子.
烂
据说还在比利时获奖了?抱歉看不懂……
看完剧透 才觉得还可以...不知道这样的话算不算好片.
塚本晋也人体痴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