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问题其实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了社会隐患,现在,社区和警务室都是天天宣传了,但是,问题没有遏制住。
诈骗团伙大哥的妹妹上大学,被骗9500,最后自杀。
在报警后,女孩失魂落魄在派出所外站了一天,一个胖警官说了句:其实没多少钱,一万不到!
这句话确实够冷。
其实盘点被骗对象,多是见识不多或者想贪小便宜的普通民众,数额数千到数十万居多,这些钱,对很多人就是全部,就是倾家荡产。
对于巨富大鳄,电诈分子很清楚,普通手段,根本骗不了那些骗子的祖宗。
所以,电诈确实可恨!
本片显然只是将电诈当成了一个新型犯罪故事背景噱头,重点还是骗子夫妻和帅哥美女警官飙演技。
因此,电诈的技术环节和破案过程都是一带而过,漏洞百出,苍白空洞。
其实真正关注电诈问题,拍成个警示教育片,这会让导演更有良知。
今年看的第二部反诈类型的电影。
整体来说是一部不错的宣传反诈电影。
但是有一些地方很脑残。
年轻警察再配合反诈中心对境外诈骗份子进行侦查时,掺杂了太多的私人感情。
去当卧底的人是自己喜欢的人。
总想着要去帮她。
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根本不考虑队友,简直是给我气笑了。
最离谱的是,去做卧底的小图在给他们汇报打探到的消息时候,他居然在表白。
太无语了。
桂纶镁演技真的太吸引我了。
很厉害。
赶在首映看了《巨额来电》,当时被电影的噱头吸引:国内首部与公安部合作的反电信诈骗电影,再加上一直很喜欢的桂纶镁又又又一次挑战自己演反派,《女朋友o男朋友》之后与张孝全再次合作,虽然在演员表里看见了一位奇怪的演员陈学冬,还是挺好奇能拍成什么样子的。
我的观后感就如这位网友所说:
总体而言片子可以给到三星,亮点和缺点同样存在,有一定观看价值,建议把它当作一部社会意义大于观赏性的犯罪电影。
还原真实的诈骗流程电信诈骗是近年来的热门的犯罪话题,仅在2016年,全国被诈骗金额就有200亿,受骗致死,倾家荡产的案例无数。
现实中各种反诈骗的硬广宣传片也不少,但诈骗犯却始终无法根除,这是为什么呢?
《巨额来电》很好的科普了之前大众所不知的电信诈骗流程,原来拨打出的诈骗电话背后有一整套高度流程化的分工。
影片引入了一系列看起来一头雾水的名词,菜商,卡头,话务员,车手,水房,实际上每个名词都代表了一个诈骗环节流程。
菜商出售公民信息,卡头办理用于转账的银行卡,在拨打诈骗电话的流水线上,一线话务员开场,二线话务员跟进收网,车手集中提取赃款,水房负责洗钱,分工明细,需要环环打击,加大了侦查难度。
我认为最细思极恐的环节是菜商。
他们从各种渠道获取到公民信息之后转手卖给诈骗集团。
在网上购物如此普及的时代,个人信息简直是最廉价易得的东西。
菜商们掌握的资料详细到公民的身份证和手机号码,甚至在哪家医院看了什么病,买了哪些药,正是有了这些精准的信息,诈骗犯在实施诈骗时极容易让人信服,是一切诈骗能够成功的根本。
桂纶镁监控诈骗流程悲剧何时不再上演《巨额来电》中诈骗者屡屡得逞无非是抓住了利益二字:想得到利,又怕失去益,人性贪念而已。
受骗的人有禁不住中大奖的诱惑,相信了骗子所说的“交五千块税款才可以领取大奖”,有的贪图暴利,迷信了骗子所说的“商业”项目,以小钱换大钱,结果倾家荡产。
电影中被骗的大爷难以相信有些超级愚蠢的骗词竟然能成功。
比如片中张孝全妹妹因为憎恨哥哥从事诈骗行为,拒绝他给的生活费,生活拮据的她申请了学校助学金,但是却接到骗子伪装成教育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她只有先把学费转到骗子的银行卡上,才能激活验证领取奖学金。
听起来特别扯,发放奖学金的人怎么会先收钱再发钱呢?
实际上这条故事线改编于2016年震惊全国的山东徐玉玉案,年仅18岁的她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骗子以发放助学金的名义,骗走徐玉玉9900元学费,报案后她因情绪异常心脏骤停离世。
细细想来,对于社会经验不多的大学生,骗子宣称自己是权威,冰冷的语气还有不容质疑的态度再加上精准的信息,在一瞬间失去理智转了帐。
也许有人质疑9900元不至于让人郁闷而死,但是正陈学冬饰演的警察丁小田所说:“受害者有时候最大的伤害不是钱的多少,而是被骗后的愤怒与自责”。
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受骗者往往不敢告诉家人,独自默默承受,甚至有些想不开的选择自杀。
桂纶镁的演技炸裂时刻除了诈骗题材格外吸引人,众多网友赞扬最多的还是桂纶镁的演技。
的确在一部质量中等的片子中,桂纶镁精彩的表演硬生生把分数拉高了一颗星。
作为一部主旋律商业片,正义一定会被伸张,但观众也的确是看够了对伟光正警察的歌颂和对反派角色的轻描淡写。
《巨额来电》中的反派不再脸谱化功能化,而是有了丰富的人性。
编剧在剧情上给了桂纶镁最丰满的人物设置:作为诈骗集团女boss,她外表蛇蝎美人,红唇短发,气质冷艳,靠一人之力管理诈骗团队;她毫无道德羞耻,面对质疑时喊出“放着弯腰就能捡钱的生意,谁还会老老实实做买卖”;然而内心极度渴望爱与家庭,这次她与张孝全再续前缘,两人的关系却十分揪心,她向往的是爱,张孝全饰演的诈骗集团老大梦想的却是钱,注定了2人的悲剧。
桂纶镁眼神满满都是戏她与警方卧底蒋梦婕的几场对峙戏也十分精彩。
桂纶镁早就怀疑蒋梦婕的身份却没有说破,她不动声色的观察,几次三番的试探,两人言谈之间竟有《无间道》般的紧张感。
桂纶镁谈笑间质问蒋梦婕的身份不得不说蒋梦婕的表现也让人惊喜,她饰演的卧底徐小兔走的是太妹style,既要有痞女般的撒泼耍赖,也要有侦查诈骗过程的淡定机智,更要招架得住桂纶镁的随机质问。
太妹卧底徐小兔最让我动容的是桂纶镁在结尾展现了“金马奖影后”当之无愧的演技时刻。
她被警方押解到香港“轩尼诗”大道指认,那里有张孝全承诺给她的家,然而渣男骗了钱也骗了情,一切如一场梦都落了空,她的眼神从满含希望,不敢相信再到彻底崩溃,恍惚间也让观众对反派产生了同情。
当骗人者终被骗的时候,她才终于体会到受害者心痛的窒息。
相比起法律制裁,桂纶镁被抛弃才是最有力的惩罚。
这是不一样的“主旋律”近年来香港导演北上拍摄大陆主旋律商业电影似乎成为了一种风潮,对于起步较晚且欠缺经验的大陆商业片来讲,请香港导演执导的确是便捷高效的选择,这种混搭成功的案例有林超贤的《湄公河行动》,不可描述的有林伟强的《建军大业》。
《巨额来电》的导演彭顺,双胞胎弟弟彭发两人生于香港,在泰国长大,有“鬼才双胞胎”之称。
彭式兄弟早年被陈可辛赏识,拍摄的恐怖片也有一批忠实拥趸,比如知名的《见鬼》系列。
认得出左边的大仁哥吗?
北上之后,恐怖片发展受限,彭顺另辟蹊径,摸索出了一条主旋律式的国产类型片套路。
2013年,他执导的《逃出生天》聚焦的是国内消防员题材,被人戏称为“广州消防宣传片”,与《巨额来电》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在采访中说到,让主旋律电影看起来不那么主旋律,是他压力最大的地方。
所以可以看到在《巨额来电》中他弱化了主旋律元素(没有过多表现警方如何英勇,反派人物亮眼),多条故事线同时推进增加了可看性,而纪录片式的手持摄影也营造犯罪真实感。
但是彭顺野心太大,对题材的把控失去了方向,2个小时左右的时长里他掺杂了太多类型元素,开头紧张的音乐配上摄影剪辑,给人犯罪片的张力,但之后却软掉在反派爱情戏上,因为某些演员的表演(比如陈学冬和姜超)频频引人发笑,在一部严肃的犯罪类型片中的确让人尴尬。
姜超这次不再演厨子港片导演似乎格外偏爱动作戏,他也不例外,结尾不知为何还加入了警匪打斗戏,追车爆破枪战还有直升机都上了,知道的是在拍电信诈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湄公河行动》跨国缉拿毒犯,脱离了诈骗犯罪的现实,与前半部分手持摄影带来的纪实感有无法消解的冲突。
众多网友的评论中,陈学冬的演技也是槽点,虽然黑黝黝的短发造型能看出花了不少心思,他还自曝曾去派出所体验生活。
差点没认出陈学冬但是冬冬,造型好付出多不代表演技提升啊。
他在首映前的见面会中说道:如果大家认为我的演技有进步的话,那就在评论中写有进步,如果觉得没有,那就点省略号吧,好的,那我就。。。。。。。。。。。。。。。。。。。。。。。
临近年关,骗子们也有过年归家的压力,势必会更加猖獗。
虽然《巨额来电》有明显的瑕疵,但作为一出精细的防诈指南,选择在年底上映也十分有警示意义,更推荐大学生和老年人观看。
最后的最后,如果大家接到诈骗电话,可以随手点击举报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https://www.12321.cn
电影前半部分铺垫与渲染都不错,从影片一开始就能抓住人的心,跟着向前推进。
突然一下子,影片整体质量迅速下滑,直到结尾。
好像电影是两个导演导的,一个导前半部,一个导后半部。
陈学冬饰演的小丁,精又不够精,傻又不够傻,不知道想干嘛,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亮点。
倒是桂伦镁,演技不错,敢爱敢恨,勇敢担当。
可惜遇到脑残编剧,整部片子没有一个像样的骗局,一线10%二线15%车手5%取钱的,水房又什么菜房的杂七杂八我一算下来,这两人是被骗了,没攒到钱不赔钱就不错了。
还要成麻袋往家拿钱,你上过小学吗?
前半部分骗的挺好的,突然一下就他妈的收网了,警察就都来了。
难道中国警察都这样吗?
一开始犯法不管,非等犯的案子越来越大才管了。
出动百十来个警察,最后抓这两人抓的这个费劲,总得有条道能让犯人跑了,警察跟编剧有仇啊,这么埋汰中国警察。
最后一群特警一顿乱枪,楞是没打着,小丁神枪手啊,啪啪二枪全命中。
这都什么剧情啊?
着实感觉这个跟他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电影的主题和桂纶镁,电信诈骗的主题,非常有现实意义,桂纶镁的演技,撑起全场,其余无需多言。
就好像现在动不动就几十亿票房的女演员,似乎参演了这个电影的成功就是跟他(她)有直接关系,有的角色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说缺了电影一样玩的转,还是看主要方面吧
我,曾经差点被骗我被骗的过程中没有中奖,也没有亲人发生意外,也没有海关包裹被扣留,更谈不上偷税漏税,包养情人,我被骗仅仅是在某宝上买了2盒麦片,骗子来电告诉我可以优惠购买很多的东西,我不知不觉掉入了骗子设计好的脚本,当他们问我银行卡号的时候,身为曾经是客服的我,才意识到,我被骗了,挂断电话,我发现已经通话了20分钟,20分钟里,我大部分的话就是对,是,好的,竟然忘记了反驳,后来民警也来电甚至登门询问,让我不要转账到陌生账户,是的,回头看这件事,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傻,所以当电影上映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来看看,这些我们不知道的诈骗团伙的勾当到底是怎么操作的。
电影中的诈骗团伙已经非常成熟了,他们有一系列的运行方式,菜商:专门提供个人资料,我们上网,办理业务,任何一种留下资料的方式,都会有一定几率落入菜商的手里,菜商一般都是熟人,生人不做;卡头:贩卖银行卡,是骗子口中的个人账户,安全账户等,也是他们从各地提现的银行卡,相对比较固定,定期会换;水房:负责把脏款分散,投放到不同银行,或者在平台消费掉,这种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团体,需要提成才合作;车手:负责到银行或者ATM机提现,把钱尽快拿出来,这也是有团体的,不同区域都有,车手提成很少,其实就是体力活。
而我们的主角就是负责打电话的一线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和负责数据需求的二线涉及假短信,伪装号码等,这个部分应该属于主要核心部分,张孝全饰演的阿海,负责和菜商接洽,远在香港还参加了各种学术交流,有点像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商人;桂纶镁饰演的阿芳负责电话,卡头,水房和车手,躲在泰国一栋房子楼顶,一躲就是4年。
像极了男主外女主内,她骗来的钱,全部交给阿海,因为阿海教会她怎么用最容易的方法赚钱,用麻袋装着钱衣锦还乡,她相信阿海会给她买房子,会带她去香港,用阿海的话来说,香港不会跑的,弥顿道房子也买好了,赚完这笔大的,我们就去香港,但是下一笔更大,再等等。
我一开始恨所有的骗子,后来我恨那些编造家人出事的骗子,用亲情来博同情,有时候我觉得阿芳他们挺好,他们骗的都是偷税漏税的钱,都是包养情人的钱,这些好像都是不义之财,用台词来说:就是我们要洞悉对方的利益,无论是他们不想放弃的利还是他们想抓住的益。
其实这些人都只是典型的大鱼,更多的人就像我们一样,贫民老百姓,学生学杂费,病人救命钱,老人养老钱,骗子甚至会用最让你在乎的东西骗你,如果是亲人遇难,交了钱知道是骗局,心理也许好受一点。
但是如果是救命的钱,是读书的钱,大家牙缝里省下来的钱,一眨眼就不见了,这心里痛的也许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说完骗子,我们来说一下警察,不得不说,成立一个反诈骗小组真的十分必要,追踪银行卡,掌握对方犯罪证据,然后一网打尽,把诈骗集团连根拔起。
陈学冬在电影里饰演一个愣头青高材生警察,一改以往花瓶,有点进步,就是那奔奔跳跳的走路感觉不严谨,思考的方式太过跳跃,还是张兆辉演惯了警察,腰杆都很直,人也特别严肃,其他饰演警察都太背景了,没有存在感。
说起演员,我觉得桂纶镁的阿芳情绪最丰富,演绎的最饱满,在这个泰国的小隔层里面,她是大姐大,新人面前严厉且多疑;在阿海面前,听话但又倔强;当面临警察突围,她选择和阿海一起上高楼,一起跳高楼,一起坠车,义无反顾;当她看到阿海被击毙,自己深陷包围,又心灰意冷,面如死灰;当她去证实了弥顿道阿海买的房子其实是假的,奔溃的她有点歇斯底里了,最后她要求把自己脸蒙上,来保留自己最后一点尊严!
说了那么多不错的印象,再来吐一下槽吧,首先电影中一直萦绕我心头的是桂纶镁既然已经发现了小兔是卧底,多次侦查,打电话试探,醉酒斗殴擒拿手,集市买手表等,其实都很难蒙混的,但她都放弃追查,大家都是交了手机的,但是小兔带着iwatch你们都是瞎吗?
最后桂纶镁的意思是,她想把阿海叫回来,所以一直没有揭穿小兔,我也真的没办法接受这个理由!
弥顿道的房子到底存不存在,怎么就不去查一下呢,这么聪明的女人,是陷入爱情吗?
好的,就算是吧。
被警察突围,飞虎队员上7楼不用多久吧,你们倒是跑啊,要先吵个架,再销毁资料,还要放了台湾叛徒,临走才发现没路了,怎么就没有备用方案,往哪逃啊,又是跳楼又是毁了车的,还用小米加布枪和对方的机关枪互怼,警方是穿防弹衣的好嘛,怎么可能打得过,直升机还昙花一现,好没组织没纪律啊!
再来说说警方,派卧底的方式太草率了,介绍小兔进去的黄毛马上被抓,这一查就知道了吧,小兔用的还是真名,既然桂纶镁要查为什么不能把小兔是警察的事实查出来呢!
这好像就是临时委派的啊,难道说有别于黑社会卧底,诈骗团伙的卧底就不用那么仔细了,人家也有枪的好吗,还会吞碳的好嘛!
还有我好想知道看着钱转账,分流,你们说再等等看看二级银行卡在哪,额,这钱应该是回不来了吧!
二级银行卡去了平台消费,你们没想到吧,追不到了,这都没考虑过吗?
水房和车手在我看来是一直会换的,你们说掌握了可以抓人了,这时机是怎么判断的?
怎么就抓了?
之前度看到林阿海了,也知道阿芳在哪,为什么不能抓,一定要等他们汇合了,才能抓?
电影交代的很模糊,但是还好抓到人了。
最后还有那摇晃的镜头和耀眼的光线,让我一度在纪录片,爱情片里面穿梭,前期太多背景光了,刺眼,好像有10个太阳挂在了后面!
很多人给电影低分,认为国产电影不值得看,甚至和我一起去看电影的人,才给电影1分,在没有孩子之前,我看了《亲爱的》,不能完全理解黄渤在电影里的那种感情,有了孩子之后,我重新看了《亲爱的》,哭的找不到北,有些时候我们没有经历觉得挺遥远的,有所经历才知道其实就在身边。
当彭顺拍摄这个题材的电影,我很吃惊也很期待,因为我担心没什么内容可拍,但是他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新世界。
电影就是电影,总是给我们看到稍显美好的那一面,骗子骗的是不义之财,警察打击了罪犯,坏人全部落网,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我十分建议大家带上自己的父母去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让他们知道诈骗电话的由来,让他们不要随意的相信他人,让他们不要接受不义之财,天上不会掉馅饼,提到密码和卡号,绝对是骗子。
骗子是层出不穷的,我们学会警惕和提防,防范于未燃烧,涉及到金钱都要多生一个心眼,如果真的被骗了,也请放宽心态,钱最终都会变成身外之物,但是人的生命一旦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感谢大家看到最后,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大家也可以随时留言讨论。
前半段还是蛮精彩的,特别是开头,可以虎头蛇尾。
男主角完全就是个坏事包,为啥提起轩尼诗道让女主深陷困境?
为何芳姐知道小兔是卧底还要容忍他一再传递情报?
一个电信诈骗犯,堂而皇之的用真名字参加长江商学院,在北京大街上追救护车,竟然警方多年称没有踪迹?
几个商业精英被如此轻易的骗走巨额财产,智商捉急。
结尾竟然大肆渲染两个骗子的爱情,让那些被骗者情何以堪啊?
电信诈骗犯有如此火力保护,还不如当泰国总统。
导演显然是编不下去了,可以了挺好一个素材。
“是17楼E,ABCDE的那个E!
”当手带镣铐,满身伤痕的阿芳,发了疯似的问17楼E的时候,她终于亲手揭穿了那个男人最后的骗局:“等到我们洗手不做,就搬到轩尼诗去住。
房子都买好了,轩尼诗16号的17楼E。
”
17楼E,17楼E,17楼E。
物管告诉阿芳,那里住的是张先生张太太,已经好几年了。
曾几何时,阿芳和阿海也可以成为“张生张太”,只不过悲哀的是:男人想要全世界,而女人只想要一个家,一个在轩尼诗道上的家。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桂纶镁饰演的电信诈骗女头目“阿芳”,她那一声17楼E,竟催我泪流不止。
心里骂了一万遍张孝全饰演的男头目“阿海”的渣:你TM骗了那么多钱,给这个为你付出所有走上绝路的女人买一套房子,不行吗?
电影的最后,阿芳被逮捕。
蒋梦婕饰演的警察卧底小兔问阿芳,“你早知道我是卧底,为什么不揭穿?
”阿芳双目失神道:“有些骗局还是不要揭穿的好”。
或许她早就知道阿海的未来里没有自己,只会被当成捞钱的工具在诈骗里无日无之的打着“巨额来电”。
阿海安慰阿芳,“香港又不会跑”。
“对啊,香港不会跑,可是我会跑啊!
”为了满足阿海无止境的贪欲,她已在泰国憋仄阴暗的小楼里,苦守了四年。
小楼每天有着千百万的资金流动,但那里不是销金窟,而是王宝钏的“寒窑”,也是阿芳的“墓地”。
阿芳在自掘坟墓,她对阿海最后的幻想,也在得知对方要移民后破灭了。
到底君王负旧盟,江山情重美人轻。
于是阿芳将一笔大帐转走,企图向阿海示威:“不要惹女人,女人也会疯的”。
这是少有的阿芳的崩溃场面,电影的绝大多数时候,她都冷峻得如同一尊石观音。
凌厉的眼神,狠辣的做事风格让观众产生不了多少的好感。
她甚至可以在看女员工被暴打的时候敷面膜,淡定地看一帮人给叛徒喂炭。
但是她的内心又是最柔软的,软到一触即损。
那个最柔软的地方叫轩尼诗,她最开始进行微信诈骗和认识阿海的地方。
于是,她一遍遍地看着电影《月满轩尼诗》,一听到陈学冬提轩尼诗就怒不可遏。
她也有过长发温柔的岁月,全部凝结在了与阿海初识的轩尼诗的时光。
塞上长城空自许,轩尼诗道无月光。
表面上这是一场带有主流审美趣味的“邪不胜正”,但是却不乏圆熟地包裹了一个女人卑微的希望。
虚传千里信,已负十年心。
月满轩尼诗,回首泪沾襟。
看完之后恍悟导演是彭顺,原来,这个世界最懂渣男的还是他们自己。
生活中的骗局一个接着一个最难过的不是被陌生人欺骗更伤心的是被身边的亲近之人欺骗越来越清楚,物质的东西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我们想要的,其实更多的是心灵深处的快乐。
特别是深爱之人对自己的承诺和爱戴。
欺骗的心碎,只有当事人能深深的感觉到希望世界没有欺骗 多一点真诚。
希望所爱之人能长久下去….
说实话是有点失望的,看预设背景很棒不知道为什么电影很一般。
想讲很多东西但是什么都没处理好,挖了很多坑可是没填多少。
比如说,诈骗犯林阿海妹妹的死亡显得莫名其妙,想要刻画林阿海的什么形象,是没有良心还是忍痛为妹妹复仇的坚决,反正在林阿海开走摩托车的时候我没懂。
再比如说,林阿海对于阿芳的感情扑朔迷离,我到结尾都没搞懂里面的错综复杂。
再比如说,结尾追捕的戏码非常的多且尴尬,关键是它并不是一部靠打斗而立足的片子,打斗场面多并没有什么卵用啊,既然立足于反电信诈骗,好好剖析每个案例比较好吧,什么都没讲清楚又想什么都想讲,最后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最后讲演员的演技,陈学冬发挥一般,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蒋梦婕和桂纶镁。
蒋梦婕开场就把我惊艳到了,妥妥的一个混社会的女子,而桂纶镁可以说是满分答案,对于林阿海的感情,对于轩尼诗道的执念,对于小兔的怀疑等等,演绎完美。
前面还将就吧 多少有点普及诈骗知识的意思 后面实在是尴尬 陈学冬说利用诈骗犯妹妹 结果卵用没有 想了个高端法子联系前女友 结果反倒暴露了 诈骗鸳鸯警察来了 卧底的事也就不管了 还顺便演了个生死诀别的戏码 最后桂纶镁发现被骗还算有点意思 彭家兄弟的戏以后一定不看了
电诈爱情故事之渣男的承诺。电诈罪犯家属反遭电诈所害,美女特警卧底境外电诈团伙竟然好吃好住。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题材新颖,也科普了一些电诈行业的知识,但问题还是不够接地气,对于境外电诈团伙的揭露不够真实,对于普通人被电诈所害的惨况表现的不痛不痒,而且警察和罪犯两条故事线有点主次不分,会显得比较割裂。不比《孤注一掷》差多少,甚至在《孤注一掷》大火之前就上映了,可惜没赶上缅甸的热点,没火起来。
这海报,这演员,可我还是去看了......
桂纶镁演技大家都在夸,我是觉得肯定比女二强,但是台词能力太差了,重音非常不正常,这也是演技的一部分,我觉得很差。陈学冬进步很大。演员说完了,一个电影归根结底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剧情,剧情漏洞过多逻辑完全不通,只能给一分。但题材不错,勉强给三分吧,希望有更多电影人关注这种有意义的题材。
1.陈学冬都快把卧底害死了,这行动最后也能成功也是佩服2.每个警局都要有这么个莽撞的人来推崇吗,不是应该有专业素养很谨慎吗3.罪犯发现卧底还不揭穿的理由也令人目瞪口呆4.害了那么多人最后还要罪犯煽情,真的有这个必要吗只是觉得把这么一个好题材拍成了这样,可惜了
还是挺用心的,首部反电信诈骗题材电影,现代社会各种诈骗花样层出不穷,相关题材的影片也可以起到宣传和警示作用。
看的首映礼。不吹不黑,题材很硬,导演算是接稳了,编剧有巧思,nili桂纶镁突破了自己,nili陈学冬不再是周崇光。取材都是真实故事,关于诈骗,关于你信息的泄漏,不看远不知道究竟多严重、究竟多可怕。我们每个人都是暴露的。比我想象的要好,值三星半。
陈学冬真的败笔,妆容刻意扮丑,连唯一的优势好看都没了。桂纶镁真好看啊真好看。
拿掉最后二十分钟自作聪明的部分基本可以算作是一个超越彭顺日常水准的合格罪案片了,几个演员包括陈学冬在内(恭喜他有电影超过5.0了!)有了些许进步--但最好的不是李大嘴么哈哈。片尾守护者计划的出现完成了电影之外的普及宣传--但结局太糟心了,没达到真实罪案在电影里可以展现出的力量与震撼。
电影没啥好说的。其他的东西不太想说。就说几个演员吧,桂纶镁张孝全你们跑到这种电影里来干什么,形象气质加口音满满的违和感。那些说桂纶镁演技可以的认真的吗?我一镁粉都没觉着啊,当然你看和谁比了,和她们老公冬冬比还是好一点的。陈学冬你还是在小时代里继续装帅吧,当然啦,如果是真心要转型还是要鼓励一下的,不过我觉得够呛。最后蒋梦婕你个小姑娘怎么比桂纶镁还老。全篇真的挺尬的,满满违和感,2星
题材不错很新颖,但是,电信诈骗案你让一飞虎队的人来抓,枪战那么激烈,你这是在美化骗子吗?
听个响的电影吧,前半段还不错。后半段枪战让我感受到了泰国政府的包容,为了个中国诈骗犯,允许自己的警察在街上随便开枪。诈骗犯也是的,本来只是个诈骗,非要变成持枪袭警+杀人,搞不死自己不开心🙂
比较意外,比较惊喜。节奏非常出色,地域问题产生的感概存在但不至于起到决定因素。最让人想不到的是,四位主演中除了陈学冬都非常出色。桂纶镁演得比拿金马影后那部作品好啊。
跟年初看的《天下无诈》有点点像吧。我刚看到《天下无诈》不让评论了,发生了啥?
快进看完。还是气质问题,还是假,而且懒,拿港片模子往上套
诈骗就在身边。。。。虎视眈眈最后狙击手和罪犯的枪战也太弱了怎么能在闹市区与犯罪火拼呢。。。。。
题材很好,卡司还行,拍摄也有意思。表演太浮夸,偶像包袱快把角色压断了。台词生硬,和角色性格难统一。逃脱戏太商业,更想看扎实的诈骗集团生活细节。
今天带着亲友团去看“巨额来电”,我自己是二刷。本以为都看过一次了,应该会看着看着分心。没想到第二次看得比第一次还认真。这是一部你看完绝对会推荐给父母亲友的电影,绝对的良心制作。陈学冬转型成功,可能也因为对他没啥期待,觉得这次演不错。桂纶美和张孝全当然一直都很出色。题材良心!
题材其实蛮新鲜的,但是这个剧本总觉得少了点啥。破案的过程不算惊险,人物也没塑造好,总觉得有点隔靴搔痒的,差点意思
选材不错,但是剧本写成这样B样真是白瞎了。陈学冬果然没有让观众们失望,小时代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年,但你依然贡献了跟小时代相同水准的演技!很开心你还是在做自己,没有一点儿进步(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