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伯格曼(或者哈内克或者波兰斯基)拍《德州电锯杀人狂》,应该会像《母亲的双眼》这种吧?
完全没有遵守三段式的惊悚/恐怖片套路,也没有最后的反转(或再反转),影片开始不久,人物们一立起来以后,就头也不回地径直往下走。
也没有吓唬人的手段,也没有太过血腥的场面,但仍压着你,自始至终喘不过气。
声音太好了。
浴缸里的水声,衣服擦过木地板的簌簌声,铁链声,最棒的无法再发声的人们的鬼语般的哀嚎声。
更棒的是更多的时候,没有任何声。
如果打分,七成分数都该给摄影。
几乎每一个镜头都美不胜收,黑白得不能再完美。
特别喜欢的是靠后的一段,男人跑出去,女人追,深夜,两个人影远远的,近处的门外几件晾晒的衣服被风吹着进入视角,那种美丽和诡异,过目难忘。
格外爱的,还有异域情愫。
可能跟女主的葡萄牙背景有关,能把最销魂的葡萄牙fado装进一部惊悚恐怖片里且毫无违和感,也是深深佩服。
我这是第二遍看了,但仍是那么震惊,震惊这部片的内涵,也震惊这片的表现力。
一般的文艺片都是些爱情和小清新,而这片不是一般的文艺,其中的含义也是那么让人觉得恐怖,难以想象如果这是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的生活被披露,我们会变得怎样,会疯狂,还是被心理折磨到死亡。
这无形中给人一种奇妙的心理体验,每每看完我都觉得我的心难以平复,沉浸在其中的思想之中,让人觉得像是在给自己找一个救赎。
推荐大家来看
我觉得这个片子挺成功的,达到了制作的目的,也表达了意思,最主要的还是让人在思想上的探讨吧,马修的自以为是,以为自己有多好却也给别人的生活带来问题,既过分的钻研别人的隐私,又把自己丢进了这复杂的关系之中,正面的表现出了这个家族关系的错综复杂,以最基本的文艺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内心的阴暗面,让人沉思。
很值得一看,大力推荐。
看到有很多评论说导演用黑白是炫技,内容大于形式,故意回避和减少血腥我觉得,他不是为了逼格或贴心的考虑观众的承受度而故意回避血腥,他是以女主的心境出发,而选择了黑白。
这种黑白,既是一种压抑恐惧,又是一种枯燥和淡漠。
是长久围绕女主的两股力量,是女主残酷行为的动机。
这种黑白,是孤独本身。
父母陪伴的正常童年,花草鸟虫,天空泥土,周遭的一切才是彩色的。
有玩伴,不管愿不愿意吧,融入群体,被教育,形成善恶观和同理心,看到流血事件,才会觉得不适,触目惊心,恐惧。
但是女主不一样一直活在封闭的环境,常规活动范围只有:家-花园-谷仓-山林(还是埋人的);外科医生出身的母亲,童年游戏是解刨牛眼...对动物身体的解构和缝合工整细致,因专业而越发淡定;童年遭遇的残暴意外,几乎是眼睁睁目睹变态杀人犯入室对母亲施暴致死,并且就地分尸;(隔着门,光听惨叫和动静更吓人好嘛)父亲处理凶手的方式...不得不说这位老农太酷,下车回家察觉到不对,直接当场干晕凶手,之后就自然而然拖进自家谷仓栓链豢养了!!
并且因为杀人犯一直在谷仓嚎叫,影响晚上看电视,扭头对当时还是个女童的女主说,你得处理一下这个了缺乏道德观,对血腥和杀戮免疫,这才有了淡漠的黑白。
细致的缝合他人的双眼、喉咙、把尸体分袋包装再定期从冰箱清理,一丝不苟的擦拭地上的血迹,最初是母亲的,后来是她创造的受害者们的。
这些令常人恐惧的行为对她来说和洗碗打扫房间一类的家务没什么不同。
几乎常年与世隔绝,唯一的声响来自于电视机,生活的有限范围、无尽重复、逐渐衰弱的父亲,这些是压抑和恐怖的黑白。
这间房子既是城堡,也是牢笼。
亲人最终的死去,把女主的恐惧逼到了临界点。
她习惯于突然的失去,这让她更迫切的希望可以留住什么,最好是长长久久的,最好是有着如同和母亲那般的无限亲密的连接的。
孤独侵蚀人的心智,所以有了后续系列举动父亲死了,需要新的“亲人”,所以主动去镇上的夜店,带回来一个看上去顺眼的亚洲女孩亚洲女孩拒绝留下,被女主杀死。
意味着出去寻找亲人的第一次尝试失败。
所以女主决定内部解决,尝试把谷仓里的盲哑“宠物”升级为“亲人”,细心清洗,温柔亲吻,甚至共眠“宠物”趁女主睡着逃走,女主醒来察觉,追上后,体知到“宠物”是无法当做亲人的,也是自己无法留住的,绝望的把“宠物”亲手杀死在自己怀中这次杀戮是女主第一次在暴力中显露情绪,她痛哭出声,一边亲吻“宠物”,一边决绝的下刀。
她哭这第二次尝试的失败,哭她要亲手杀死陪伴了这么久的“宠物”,哭原来终究自己还是没法留住任何人,哭驱散不开的、而且马上还会更加肆虐的孤独。
去外面寻找的人,不肯留家里原本有的人,留不住女主这才带着连夜把母亲的尸骨挖出来,无助的抱着,反复问着,我该怎么办,这下只剩下我了。
恰好的,又很不幸的,真正的绝望时刻中,女主和那对母子相遇了。
一个崭新的,还不记事的婴儿,恐怕对女主来说是最恰当的人选,简直如神谕。
后面的事儿中,我女朋友不理解为什么还留着孩子的妈妈。
我想,可能因为那是一位母亲,也因为长久以来女主生活的组成部分就是一个亲人+一个特别的宠物。
孩子被养育成亲人,孩子的母亲变成新的盲哑宠物,这能让女主觉得生活重归稳定和安心吧。
可以打三星的恐怖片,说的是孤独的恐怖。
每个性格扭曲的人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没有曲折就没有现在的自己,少女的内心有对温暖的向往,这种向往渐渐地扭曲变成了性格的扭曲,但内心的憧憬还是依旧深藏在心底。
黑白的格调又给整部片子制造了许多悲凉的气氛,很多喜欢恐怖片的亲们都比较注重音乐和气氛,我觉得本片两者运用的技术很高,综合的很好,背景音更衬托了气氛和增添了看片的人对环境的融入,看电影,注重的就是要走进去,感受故事,了解故事。
极力推荐
片名/母亲的双眼导演: 尼古拉斯·佩谢编剧: 尼古拉斯·佩谢主演: 戴安娜·阿戈斯蒂尼 / 奥利维亚·邦德 / 威尔·伯瑞 / 乔伊·柯蒂斯-格林 / 弗洛拉·迪亚兹 / 基卡·马加良斯 / 保罗·纳扎克 / 克拉拉·王类型: 剧情 / 恐怖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2016-01-12(圣丹斯电影节) / 2016-12-02(美国)片长: 76分钟又名: 吾母之眼IMDb链接: tt5225338剧情简介:A young, lonely woman is consumed by her deepest and darkest desires after tragedy strikes her quiet country life. Cast: Kika Magalhães, Will Brill, Paul Nazak, Flora Diaz, Clara Wong, Diana Agostini. World Premiere|本文大约1300字,阅读需要4分钟这可能是一部非常别具一格的电影,或者说是惊悚电影。
本来是奔着恐怖的气息去的,但是导演硬生生的给了我一记别样的拳法套路。
看完通篇之后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恐怖气息。
更多的是我们可以看到某种别具一格的艺术气息,这也许是导演想为我们所展现的吧。
开篇和结尾的结合比较紧密,而且最后的留白给了我们极大的想象空间。
这也算是比较完整的讲了一个故事吧。
但是本片明显是叙事手法长于故事剧情的。
故事其实很简单。
童年的阴影看似让女主变得孤独与冷漠,因为缺爱所以对于自己可以发现的每一份爱都无比珍惜的牢牢的让其位居自己身边。
这算是一种占有欲。
这种占有欲催生了犯罪。
或者说是这种占有欲催生了另一种孤独。
本身女主从小就在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里,这个环境里只有自己的父母以及可以供自己进行解刨学习的母牛。
然后在接触到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显得是那么的开心和激动。
虽然她的这种感情比较压抑但是从后面的对于陌生男子的医治可以看出,她还是比较有爱心的。
只不过这种情感开始在目睹了陌生男子对于自己的母亲行凶以及自己的父亲对于陌生男子行凶之后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于是仓库变成了自己的小乐园。
于是一个又一个的陌生人被囚禁在仓库里面然后再试图逃跑之后死路一条。
不停的换人之际,最终让他的节奏慢了下来。
因为她看到了新的生命。
一个小孩子。
这个小孩了子使得女主意识到自己终于可以有一个新的长久的玩伴了。
看似女主的故事开始好转了,而且自己终于也可以停下来享受自己的成果了。
但是天公终于不作美。
最终在男孩的妈妈成功逃走后,女主之前的一切终于都化为泡影。
本片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在向人们展示着孤独,这种孤独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深深的感受到女主的内心在慢慢的变化。
从父亲的死到陌生男人的死女主渐渐的由一个少不更事的女孩变为了一个杀儿女不眨眼的魔鬼。
这个过程其实是潜移默化的结果。
我们可以听到女孩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可以接受到的唯一自由说话的物体就是不断在重复着的电影。
里面在不停的说着如何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谋杀。
可以说这部电影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女孩如何杀人分尸而不被发现。
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女孩所做的并没有被发现,如果说男孩的母亲没有成功逃脱,那么女孩可能在男孩的熏陶之下慢慢的放下自己的屠刀,但是一切都晚了。
如果说这个故事有一个比较深的诱因的话,那么就是这个孤独冰冷的环境才最终催生了这个变态杀手的诞生。
而且这个杀手并没有那么多的传统气质。
我们甚至在女孩翩翩起舞之际有了一种幻觉,这一切都是假的。
但是谋杀就是谋杀。
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的。
故事总是会结束,有时候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的冰冷。
但是你却没有一丝丝的感觉这是一部多么恐怖的电影。
因为导演用黑白的画面以及第三人称视角给我们展现出了一种偷窥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些许的恐怖的气氛。
让人更加容易洞悉这一切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诱因。
但是本片的不足依旧存在,没有过多的笔墨来描绘这个家庭究竟是怎样的存在的,只对于这个女孩的环境进行了些许的说明,而且后面的结局虽然有点对应前篇,但是开放式的结尾并没有太多的说服力。
即使是叙事手法足够好,也掩饰不了剧情的弱化。
但是还是别具一格的不错的电影。
《母亲的双眼》看这部电影要有充足的耐心。
全片黑白摄影画面极简,像70年代美国乡村无聊的恐怖片却又让人细思极恐。
长大后的弗朗西斯印证了母亲说过的话:“孤独会让思想变得奇怪。
”一切显得那么温馨,但却充满了潜在的暴力。
黑白光线投射的极美,根本不需要血红的场景来刺激视觉。
弗朗西斯是个被困在循环的暴力中无法自拔的痛苦精神病人。
全片鲜有台词,仅靠黑白镜头下光线昏暗的表演来展现全片,哥特式的画风及剧情让本片更黑暗了几分。
导演隐去了视觉上的直观恐惧,将这些用镜头语言表述了出来,效果反而更加令人毛骨
1."完全正常"的连环杀手,也许也不是杀手吧,是"世俗不能接受的生活方式",好像比汉尼拔更加细思极恐呢,女主就像是时不常见面的邻家姐姐般柔美……伸手可及那样2.但每一段的配乐竟然都很赞\(≧▽≦)/毫无违和感,尤其是两段跳舞的3.如果来个正常版的:抓回偷跑的妈妈or妈妈被好心人送回,这个好心人是女主的常年暗恋者?
女主带着小正太愉快得继续生活……把眼科手术的手艺继续传下去?
结局会不会才是惊恐片更像是独立电影?
导演的处女座,黑白摄影为中心看点淡化了血腥场面对观众的不适感,为气氛添加了一份压抑阴冷,出其不意的剪辑点,更是让人眼前一亮,这是一部优雅的恐怖片,并且其极少的台词量更是将片中的痛苦,深沉表现的淋漓尽致,再次说道,这部片身为处女座,非常成功,风格第一,使人即使看过许久,都能回想起来。
评分不高,这并不影响我觉得这部片子的优秀。
很多人只在意恐怖,所以他们对这部片子不感冒,这无可厚非。
个人也是恐怖和哥特粉,这部片子完全不及《电锯》或者其它一些血腥片来得残忍。
当然也不会像《咒怨》等日式恐怖得那样吓人。
但一部恐怖片只是能吓人,或给人阴影,那我只能说这是低等的表现。
它让我赞赏之处,在于它让我反思,让我看后有一种悲怮抑在心中,又无处可宣。
这正如优秀的喜剧片,在大家笑过之后,再回味,忽然有一种想落泪的感觉。
或者来自内心真正的喜悦一样,说得直白些,就是有更深层次的东西在里面,当你回味时,你才会感觉它的不一般。
这部片子披着恐怖的外衣,讲述一个孩子成长的经历。
有人说它很荒诞,因为它脱离尘世,我只能说这种人,用自己的生活框住了所有人的生活。
小女孩成长的地方,其实很封闭,看似很开阔。
她的世界里,人那一部分,只有父亲和母亲。
母亲看似没有很明显的错误,实则不然,父亲也一样。
母亲把解剖血腥的场面展示给孩子看,也许她认为这正是生活的本色。
但是她并没有考虑孩子的眼里,或换句话来说,心里是怎么理解这个场面的。
母亲详细解说解剖,却并没有真正和孩子沟通。
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解剖真正是用来做什么的,做为医生的母亲,天职是做什么的。
她只是很懒惰地向孩子展示事物。
而不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认知。
父亲是另一种失职,我一度以为这个父亲很冷漠,但影片某个地方展示了他很爱他的孩子和他的妻子。
但这种沟能,他并没有进行,他任意让孤独和冷漠去伤害孩子。
孩子不惜抓住一点点温暖,用语言去告诉父亲,但父亲没有任何回应。
电影里的父亲是木呐的,而电影外的父母何尝不是,只存着玩手机或电脑,或骗孩子在工作的父母们,和电影里的父亲有分别吗?!!!
所以孩子在孤独的世界里没长大,扭曲了,却全无意识,用错误的方式,错误的方法想逃避孤独。
孩子非常孤独也很脆弱,因为她心灵是荒芜的。
黑白片的效果更强化了这种解说,她的世界是干涸的,没有其它色彩。
一部阴郁,黑暗,哥特式的家庭伦理片,值得为人父母的我们深思。
卧槽,这编导是经历过了什么?呵呵
特色是全黑白电影,情节很空洞无聊,不过女主实在太变态了,给三星
这片有着独特渗人的气息,全程黑白影像更添压抑感。故事还是很简单:一个女孩心理扭曲的成长过程。情节倒是次要,主要突出那种疏离的孤独感,以及在这之下的无奈。全篇长度把握正好,如果再长估计就显乏味了。
略无聊
没有感情全是技巧。
意外的还可以,想起了May这部片子,更黑暗(literally)但少了点趣味。可以多花笔墨描述主角的蜕变,这个结局很突兀但居然有点伤心。
第一部分还行
看睡着了
太暗了…影响了整体的观影体验…恐怖倒是不恐怖…弱化血腥场面…反而更能凸显恐怖感…上一秒逃走了…下一秒女主就在清理地上的血迹…
压抑
影片基本上是黑白处理。对我来说,观影最大的障碍是节奏太慢,很多没有语言的镜头都是倍速快进的,但我没有舍得错过什么。
禁忌
女孩一举一动都很优雅,第一个杀母亲的变态真的很变态,镜头语言完美,对小女生说话的语气和声音太爱了,想到了哈利波特里的卢娜。心疼最后那个母亲和亚洲女孩。
风格很棒,而且想表达的东西也表达出来了,绝对孤独下的人格之扭曲…当孩子明白究竟发生什么后大概新一轮的颠覆就又开始了
谁看谁特么眼瞎(我不是在剧透!
表现手法凌驾于电影本身到失控的作品,Nicolas Pesce对于黑白摄影迷恋如同「骨灰级」,但是明显缺乏控制与层次;而且说到底关于「变态杀手」的心灵成长史大多人云亦云,编导们苦心经营的「环境境遇说」,都敌不过人类天性中的「纯恶」。
故事简介涵盖了本片所有内容- - waste of time
全片黑白,几乎零对白,虽然镜头淡化了血腥与尖叫,却拍出了一种极端的孤独压抑,有种渗入骨髓的悲凉,就是内容太单薄了。
没想到是这样一部作品
那么美的镜头用来埋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