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套的题材,情节缺乏新意,注定了影片不会太吸引人。
只靠一个有气势的名字,一个英文片的噱头,加上一个又一个重磅大牌,把观众忽悠进电影院,兴许还能落得个不错的票房。
阴险。
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德国人,人物太多了。
在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内要交代清楚人物关系,又要讲述故事背景、制造并激化矛盾,确实太显仓促了。
巩俐这个为父复仇的地下党身份一直不够明朗;那个美国人从始至终只是为了找到杀害朋友的凶手,找到之后却又未能复仇,最终还是被仇人放了一条性命;周润发在影片的高潮部分又重现了“小马哥”的风采,他还是很适合旧上海的环境。
看过整部影片,只是为这样国仇家恨交织的上海而心疼。
我一向很欣赏元素比较单纯的电影。
但显然本片不是。
导演大约是一个充满了雄心的人,想把今年最火的谍战、爱情和战争一网打尽。
可惜,由于故事设置的四分五裂,让人觉得本片就是一个不知所云的笑话。
总而言之,本片里的女人都喜欢抽烟,而且导演还都爱拍她们侧脸抽烟的样子。
另外,所有的男人都对她们的女人忠心耿耿。
本来以为周润发演一个黄金荣类似的角色,应该会在电影中有故事的,原来只是打了一个怀旧的酱油,把小马哥重演了一遍。
四位主演的表现自然是宝刀未老,可惜囿于故事情节的设置,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在影院我一直没想起John Cusack是谁,表现亦算得清新。
场面还算华丽兼有细腻,算该片的唯一可取之处吧。
情节像流水账一样,讲故事像开火车一样没有激情,铺垫还没设好就立马揭晓,最后迎来一个没有带来高潮的高潮,故事又不了了之!
先前的各种“悬疑”被各种“痴情”所解释,本来慢慢觉得引人入胜,到最后却被剧情淋了个满头狗血。
有点悬疑效果,就是没新意,渡边放过男女主角有点刻意!
这里面有痴情的康纳,痴情的大佐,痴情的兰亭,但最痴情的还算索姆斯了,不过不是对安娜的痴情,是对康纳!
Weak storyline, hints too obvious to make a smooth domino. Gong Li still looks impeccably classy, straight face of Ken Watanabe makes him impossible for a villain; get in for the great cast, not for the movie itself though.
影片前半部分我看得着实有点混乱,可能因为昨晚上没睡好,脑子反应有点慢。
电影试图渲染一个大背景,把众多人物关系一一铺陈开,于是Paul、Paul他朋友、纯子、安娜、田中、兰亭先生、日本线人(忘名字了)悉数登场,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就此华丽丽的撒开,每个人似乎都有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每个人似乎在光鲜的面具下隐藏着什么。
这个时候电影的每一个细胞似乎都在向我们传达着这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谍战故事,等着摒住呼吸看我一个个给你抖包袱吧但中间有些地方我也不是特明白,Paul怎么知道安娜是间谍?
貌似我有一段看乱了没搞明白,但不管怎么样这也暴露得太快了点吧。。。。
还没怎么着呢安娜这地下**党就露狐狸尾巴了;安东尼怎么会一开始就对Paul那么信任?
然后随着电影的展开,导演终于把一开始那堆剪不断理还乱的线头捋顺了点,焦点只剩两个:谁杀了Paul的朋友?
纯子究竟是哪边的人?
然后给出了最后的解释: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爱情的力量啊!
看起来阴险毒辣不择手段的特务头子田中,因为嫉妒自己的情人纯子和别的男人在一起,一怒之下杀了情敌,其实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杀的人是啥身份,整个一上海版“冲冠一怒为红颜”啊。
最后还是很无奈的亲手结束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生命。
安东尼,尽管老婆一直把自己当保护伞,对自己感恩之情远大于爱情,还是在最后关头大度宽容的让自己的老婆跟别的男人走了,还深情嘱托Paul好好照顾安娜。
Paul,从一开始就被安娜电晕,此后一直不顾一切的爱着安娜,为了她脑袋挨了无数闷棍,不过毕竟咱叔是主角,主角的待遇是从优的,还是顺利带着美人跑路了,话说上海沦陷两人一起逃难那段,很有点乱世佳人里瑞特带着斯佳丽坐马车冲出战火的味道。
还有两个人在关口回答问题时,活脱脱一个二战版面签!
总而言之,这电影里的三个年龄加起来大约150岁的男人都是如此纯情,让我在小感动的情况下实在有点忍俊不禁。
所以这个电影,有谍战、有抗战大背景、有阴谋、有政治,但他们都是外壳是帮衬,真正的内核是爱情。
这种处理,让我真的觉的有点不太适应,因为一场轰轰烈烈的谍战大餐硬生生的让导演最后转成了爱情小菜,虽然都挺好吃,但就好比往烤鸭卷里注了一层浓浓的奶酪,奶酪是好的,烤鸭是好的,但菜不是这么吃的。
我看这片子的过程中一直都有点游离,它没有特别吸引我,倒真是个事实。。。。
只能说,毕竟它只是一部商业片,在编剧上太想囊括各种元素吸引眼球了,反而适得其反。
但是一直一直喜欢男主角John Cusack,所以还是肯定一下他的演技及努力的
今天看了《谍海风云》,不得不说这个片子故事很烂,但是亮点很亮。
一群大牌,好像过家家,拼情节一样,演完了一部历史背景极其沉重的电影。
一群痴情的男人,默默地成就着女人的梦想。
女人最是擅长遗忘,她们真是狠心的小东西,真的是这样的么?
只有他还是那样真实,那样让我着迷,20年前帅气的小马哥回来了,一直以为发哥演不回去了,但又一次的猜错了,就和世界杯一样,总是那么相信阿根廷,没想到发哥依然的潇洒帅气。
最后一幕,发哥一身风衣,风流倜傥,在瓢泼大雨中从车里掏出来复,动作干脆利索,顿时想起了小时候在金马看到的小马哥,自己都变成这样了,为什么他还是没有变,还能演出那个范儿,不得不承认,在那一刻太给力了。
破旧肮脏的街道店铺与车站,暗黑诡异的赌场,各种异国建筑林立,嘈杂混乱的码头,阴郁潮湿让人喘不过气的上海,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在暗影中浮动,看不清楚全貌…… 故事情节主要围绕珍珠港事件前夜发生在上海的各色各国人物之间的纠葛与爱恨情仇…… 这不是一般国人习以为常的抗日战争题材谍战片,没有热血激情、悬疑斗智、同仇敌忾、有的只是出于中立国美国人拍摄的战争题材忧郁浪漫爱情电影,所以国人很难接受这样的表达难免骂声一片。
好莱坞式大片风格搭配那几张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东方好莱坞老油条面孔,度边谦、周润发、菊地凛子和巩俐,以及好莱坞式场景搭建那种暗黑又阴郁唯美的氛围感让人想到同样是好莱坞大片的《艺妓回忆录》、及寺山修司的《上海异人娼馆》,甚至想起了香奈儿女士房间里的东方屏风,非常艺术化的神秘的东方风情,这种神秘浪漫的异国感是西洋人眼中才有的远东,是一种奇妙难以言喻的殖民地风格,让人想到东印度公司、鸦片、遥远又充满诱惑的东方美女,抛开政治与战争这是西方对于遥远东方的向往和意淫…… 可是对于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真实的只有片中巩俐所说:“ 每天都有千万人在死去!
”以及:“ 今天我为了我的丈夫离开祖国,可是总有一天我会回来。
”
故弄玄虚。
好莱坞的剧情语言,但是情节太庸俗,可惜了大片阵容。
冲着巩俐来看的,可惜没有什么深度。
这样的情节太熟悉了,难怪在巩俐的影片中没有一席之地。
好像这个片子是讲给老美看的,语言风格都是美式。
感觉是拼凑了一个剧情而已。
当大片看多了以后,这个熟悉的风格就没什么质量了。
希望中国剧本好好突破,让巩俐这样的国际巨星有机会冲击真正的奥斯卡。
周日赶个早场去三里屯看了"SHANGHAI"。
人不多不少,而且好多是上了年纪气质型的老太太,估计是未了再睹巩俐风采,也有可能都是上海人。
谍海风云这名字实在是老土死了,大写拼音的"SHANGHAI"不知道洋气多少倍,只能说王中军太投机倒把了。
电影情节实在没什么可说的,编剧和导演实在没有什么"谍战"方面的突破;在地下活动分子爱国情怀的表达上也轻描淡写的——毕竟是合资片,美国人大概也编不出什么太深刻的别人国家的爱国情结吧;爱情的表现上更是差强人意,那渡边扮演的日本军官田中,到库萨克扮演的美国探员索姆斯,再到周瑞发(纯粹大配角)扮演的上海黑社会分子兰亭,他们的爱情怎么都显得那么小家子气呢?
特别是渡边的田中,看似挺霸气的一个日本军官,竟然为了一个吸大麻的女朋友(而且还是他身边的探子)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说着什么“女人总是那么容易遗忘”之类的鬼话,最后还跪在即将死去的纯子身边哭得死去活来,还放走了巩俐和库塞克上船!
貌似性情中人,实际上很令人无语。
周大哥整个跑了个龙套,出场次数不多,而且又是个典型港剧里,虽然三妻四妾,但是对最爱的女人爱得可以牺牲一切,包容女人的所有过失,即使出卖了他欺骗了他,他也还是不能自拔,最后死在女人的怀里,还在为女人着想的大傻蛋。
至于库萨克和巩俐,这一对我其实觉得还挺配的。
但是不管两人怎么卖力,我就是体会不到那种应该有的火花。
即使那一场即将上床却没能得逞前的那段激烈的对手戏,我想问题在于剧本的空洞,而不是演员的实力。
这也是我给四星的原因。
那些谍战片该有的深明大义、爱国激情、视死如归的"大道理"似乎很难体会,灾难下的上海也无法让人体会到那该有的紧张和激动,大概是美国视角的缘故吧。
上次看到一篇中差评,有几个问题,我也想了想:1.巩俐的名字叫安娜:其实没什么不可以,毕竟安娜是上海高官的女儿,有洋气的名字也没什么不对;何况就像周润发演的兰亭有个英文名字安东尼一样,安娜可能另有中国名。
2.周润发和巩俐老在说英文:就像中央台拍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都是配中文一样,美国人毕竟有自己的语言考虑;另外,安东尼和安娜用英文对话都是在索姆斯在场的情况下,是出于礼貌罢了;有一场戏,安东尼还特意向索姆斯道歉,因为他和安娜用中文对话了。
3.上海为什么被故意做旧:好像也只是在港口和贫民窟那样的地方才有故意做旧,赌场那样的场景都是簇新簇新的呀。
电影本身算不上无聊,剧本复杂,谍战、爱情的元素够料,演员表演精湛,巩俐的服装更是时装秀一般不停的换,音乐差了一点儿,但总体上就是不够出彩,虽然是向史诗巨著方面靠拢,却没有史诗类型片的气势。
剧本上,涉及的方面,主线的中日美,中方地下党、日方的情报机构和美国的间谍机构,再加上副线的上海黑帮、德国纳粹,几方面看的令人眼花缭乱,故事也很丰富,可是这么复杂的设计却没有达到足够突出主线的效果,导演败在了不能把握各方面的特点,做深度处理,最后出来的效果就是背景年代糊成一片,毫无史诗设定的立体感。
主线方面,最重的戏份都在美国特工保罗和中方地下党安娜身上。
保罗作为绝对的主角,主要活动都是独行侠,不断的在各种场合中转来转去,而特别是报社和美国情报机关的场景,有些时候会让人搞不清他究竟是在哪,导演对美国情报机关、报社和德国纳粹这些的方面的表现不够用心,从这方面就开始脱离了史诗巨著的方向。
直到后半段,剧情需要,他和安娜的戏份才多了一些,但是依然是脱离背景,并没有时代感。
安娜代表的中方地下党就处理得更简单,完全看不出组织性,难道地下党就该这么处理?
至于日方情报机构,基本上就成了仓库的代名词;德国纳粹方面至少还有个女配角;上海黑帮却看不到任何黑帮的影子,只有一身二爷的打扮和几个手下小喽啰。
演员都是熟人,所以表演也不用多说,约翰库萨克和巩俐的表演很出彩,渡边谦很出彩。
发哥还是一副老样子,朋友还在说小马哥又回来了,几十年不变的耍帅演出。
还有只赚到几个镜头的Jeffrey Dean Morgan,不得不说他还真是适合演回忆戏,从Weeds到Supernatural再到Grey's Anatomy,三部红剧不是死掉就是变回忆再就是鬼魂,转战大银幕第一部浪漫喜剧P.S. I LOVE YOU又是老套路走会议戏份。
落到现在这样的评价,导演要付一半责任,另一半责任则在美工方面。
服装方面很出彩,特别是巩俐的服装,旗袍一身一身的换不停,养眼度十分;各位男主角和男配角的服装也算是尽了力;只是到了路人甲乙丙丁就有点儿过分粗糙了,黑帮过于程式化。
更让人觉得抽离的是布景,内景部分做得还像个样子,但外景就很过分了,怎么看怎么像舞台剧,真实度大打折扣,一副西方布景师眼中的旧上海样子,再加上灯光方面,难道是唐人街吗?
也许西方人看了会觉得这个就是他们一贯了解的旧上海,但是在国人看来就有太过分了,有些让人想到Sin City那种夸张的漫画感觉。
这样的一部史诗片,这样的背景做不到支持剧情的需要,完全弱化了故事本身。
想找原声来再听听不过找不到。
其实配乐方面也是一个败笔。
开场还好,到了中段就开始跟不上节奏,而等到二胡的声音一想起,已经让我对配乐彻底失望了。
负责配乐的是一个叫做Stephen Edward的人,在IMDB上列了他从1992年到现在配的八十多部电影电视剧,大部分都是些无名的电影,唯一熟悉的就是1993年的太极张三丰,连一部好莱坞主流的大片都没有,快20年过去了完全没有长进,不知道导演是想多节省才选了这样的一个人来做这部电影,还是导演已经预计了电影上映后拿不到预期效果所以放弃了后期配乐?
比较满意的是电影的结尾部分处理得很干净,兰亭为了爱情保护安娜牺牲,保罗带着安娜一起逃难,遇到没死的田中,被田中故意无视放两人上渡船远走他乡,而保罗用旁白说明了两人最后辗转回国参加了抗日战争。
情节处理简洁有力,虽然画面因为布景的原因有点儿混乱,但总算是收住了尾,虽然这个高潮来得一点儿都不高,与前面冗长的铺垫相比,算是平静收尾。
如果只是去看巩俐和约翰库萨克,其实不会失望;如果只是去看小马哥二十年后再耍帅,至少看到最后会非常满意;如果是想看一场史诗大片,那么最后只会失望而归。
一部可以拍得不错的电影被导演、布景和配乐三方面给拖累了,成品变成了一部鸡肋片。
冲着那么强大的卡司,多给一颗星吧
前阵子快客车上看的,。。。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为了发哥给三星。
哎。。。哎。。。浪费。。。
不知所云
开始时以为是谍战片,进行到一半以为是爱情谍战片,3/4时,这可能是一部爱情片,结束了,这到底是什么片?男人都是王佳芝,只有巩俐是党的女儿,但为发哥拔枪,小马哥附身还是给了四星。
烂片一部
勉强
巩俐保养得真好。。
烂片一本,没有什么可取处。两个女人耍的几个男人团团转。鉴定结束。
不好看,没劲
让我失望透了
好像是美人计+北非谍影+乱世佳人+泰坦尼克的混种版。巩俐穿白色晚礼服瞅起来身形与褒曼好像,高高大大的。小约翰同学最近怎么总是在演天灾人祸的片子。
男人们都为了女人死了
情深深灰朦朦,外国男人与中国女人的爱情?日本人与其间谍的爱情?此片不断的描述间谍与间谍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想表达什么?
我觉得挺好看的 比东风雨好看
Minna 都织毛衣去吧!
明明是部花痴爱情电影,还披一件谍战片的外套。(20100808)
美国人拍的旧上海,比中国人拍的还要上海,还要够feel. 这就是诚意与实力~~形式和场景还原的超一流,可惜剧本有些问题,比较模糊不够张力。我看完后没记得多少情节。
这是一部滥情得无厘头的文艺片,套着间谍片的光辉帽子。发哥在影片中,成功得演绎了“男花瓶”一角;影片还成功地显现了田中之类的高级日本军官的柔情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