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朋克乐队,在朋克精神即将爆发的前夕解散了,他们最后一首歌,最后一次录音是吉他手根据一本小说即兴创作的,小说的名字叫《鱼的故事》。
二战后,经济萧条,被生计逼上绝路的年轻人,决定靠自己的长相最后拼搏一次————幸运的混血人的脸,他搏来了一次做翻译的机会,可惜,他一点英文也不会,对《fish story》是‘吹牛’,而不是‘鱼的故事’。
收藏癖患者对朋友吹嘘,我有几张‘性手枪’出道前日本朋克乐队的卡带呢,他们乐队叫‘逆鳞’,最后一张卡带的最好的一曲叫《鱼的故事》,音乐中间有段长时间的空白,传说有人会听到女鬼嘶吼啊。
朋友中的一位,唯唯诺诺,独自一人驾车时,卡带自动播放,停止不能,歌曲中途空白处果然传来女人的尖叫,他错愕不已,下车强自镇定,竟然发现了一场强奸事件的现场,他胆小且心怯,但思及过往,打算做一次正义使者。
渡轮上遇到了劫匪,浑噩噩的死理科女学生吓到死,这时,厨师小哥说,我的爸爸一直教育我,要做正义使者,没想到从小到大的苦练竟然有机会施展,大家要谢就谢我的父亲吧,帅气的小哥以一敌众,救得众生。
2012年,巨大陨石要撞击地球,唯一的解救之路就是引爆陨石的中心,成功率0.00000000013%,众人待死时,一个浑噩噩的女科学家竟然靠自己的超强脑力拯救了地球。
一个弱小的蝴蝶扇动了翅膀,遥远的部落迎来了巨大的旋风。
电影讲述的是一群失意者的故事,故事里都是切实实的阴郁,有朋友的背叛,有为生计的欺骗,有胆小怯懦,有浑浑噩噩,有倚老卖老的可耻,最关键的还是有一个BUT,在每一个故事里都有一个倔脾气的向善者,而恰恰正是这些微弱的向善的力量透过一环又一环的事件,最终拯救了地球,电影的镜头霎时又回到那个不卖座的乐队身上,他们喝的醉呼呼,自嘲道:说不定我们的音乐还能拯救地球呢!?
哈,真是孩子气啊。
再者,MADAO是什么?
银魂的第155章名为《反面的反面的反面还是反面》,那像是废柴大叔长谷川的自传,是一场陷入落魄之境难以自拔者的自嘲,我觉得MADAO和电影气质一样是一种藏在失落里的温馨,是一种独特的、细微的力量,当他悄无声息的慢慢聚集,在失意里汇聚了这样一碗如此浓郁而香美的鸡汤,这味道真的棒极了!
日本人最不缺少的就是单细胞精神,一根筋死磕到底,哪管最后遍体鳞伤,死无葬身之地。
要不就是日本电影人最喜欢YY这种精神的伟大之处。
于是就有了《鱼的故事》这么部电影。
在我一个前PUNK乐手看来,其实这么欢笑的一部电影,其实充斥的全是悲凉的感受。
但是还是要强烈推荐这部电影,几段小故事个字成章,却又结合得巧妙非常,尽管全都能在第一时间联想起来,可是随着层层递进的感受,还是不由得有恍然大悟的感受,一直到最后天空灿烂的外星礼花绽放,整部电影的情绪被顶到了最高点。
尽管知道其中的悲凉无奈,还是忍不住热血澎湃。
在我短暂的前PUNK乐手生涯当中,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一直处于一种无时无刻的危机感,和自我交战过程当中,即便是酒精上头,大闹舞台,但是过度焦虑的天性,让我最终还是无法坚持走完。
而身为乐队首脑的隐忍似乎跟一支PUNK乐队毫无关联,但是那才是把事情坚持做下去的最终极办法啊!
可惜这似乎跟PUNK也毫无关联吧?
谁愿意知道一支PUNK乐队背后的血泪啊?
然后就又想起了《海盗电台》、《少年手指虎》,甚至是我不喜欢,但是目前很火热的《老男孩》。
我不喜欢《老男孩》的原因是,筷子兄弟把自己的悲情、煽情放大得太厉害了,也太过渲染这种悲情的感染力,其实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强大。
现实世界的现实,其实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不如更荒谬一点,写实一点,那种无厘头的悲凉的感觉是不是会更绕梁三日呢?
我不知道,总之我是更喜欢无序生活的荒谬感的。
就好像《鱼的故事》一样!
当时我是看了洋芋片的电影版,感觉作者的作品很有趣,于是买了小说版。
打算看看洋芋片的,谁知原来是四个故事的其中一个,那当然看完剩下三个故事吧。
看到这个故事——鱼的故事。
很兴趣,很兴趣那首歌,很兴趣那个想当正义使者的人,于是看了电影版。
电影版的各种改:1、拯救世界变得严重了一点,- -!
击碎陨石2、劫船了,那个主角无敌了一点- -!
3、主唱竟然是单飞的选择,使那段独白更有张力4、这个改得最好了,就是知道《鱼的故事》的由来最后一首歌带起节奏,说明整个时间轴。。。
每次睇到最后都很有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空白那段也就五郎自述那段刚好是叙述见义勇为救女仔那段,剪接得真的超级好。
伊坂的作品除了治愈,剧情之外,我还感受到那份正义感,单纯的正义感,真的是人类骨子里该有的东西。
想到现在的社会,唉- -!
再说说我对《fish story》的听法,大家可以试试戴着耳机,尽量把音量调到最大,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这样试试,一到空白段,耳朵因为反差的感觉,你会很容易感受到身边的声音,听到声音,走路声,风声等身边的一切。。。
这是我自己的想法,伊坂幸太郎是不是想我们在空闲的时间也去关心下身边的事物吧。。。
yy别骂。。。
哈哈
而且也不是多重空间只是多条时间线而已,森山未来不愧是练舞出身,复杂环境下的打斗以一敌十不在话下,奉献了本片最精彩的打斗。
西部未华子,让人患脸盲症,换广末凉子会更合适吧。
高良健吾只要不说话不唱歌的时候还是不变的好人形象。
最成功的是用宿命贯穿复杂的多线叙事方式,这跟《蝴蝶效应》的世界观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且是主观和客观、科学论和宿命论上的区别。
最重要的是在一个末日和科幻的外壳下依然关注的是生活中的人与人,人与艺术的关系。
而且走的是温婉善良人性化的现实主义的电影风格。
血液无疑是在沸腾的 却仍旧是 无法冲破血管的血液 在方圆内 不得动弹的我 加诸在身上的捆带 确是没有的 不过是随蜚语而来的疑惑 不过是随疑惑而来的困顿 有如千斤压顶 不得动弹 倾心的 确不是朋克 而是即便喉咙撕裂 也要继续的沙哑 听不见女人的尖叫 只听见灵魂缠绕的咔嚓声 一点一滴 浸润 然是不会断的 就和喉咙一样 在冗长的留白里
这个故事,诉说着我的孤独, 倘若我的孤独是一条鱼, 它将会是如此巨大,如此好战, 鲸鱼也无法与其比肩, 我知道它会, 我确定它会。
这个故事,诉说着我的孤独, 倘若我的孤独是一只鱼, 它将会是如此巨大,如此好战, 鲸鱼也无法与其比肩, 不要以为我已死去, 不要以为我已死去。
层层堆栈得像积木的音乐, 是我唯一的救赎。
这个故事,诉说着我的错误, 倘若我的错误是一只鱼, 这将会是如此悲惨的漫画, 我在海中将无容身之处, 你不知道你是个骗子, 你不知道你是个骗子, 层层堆栈得像积木的音乐, 就是正义的使者!
倘若我的正义真的是一只鱼, 这将会是如此的贪婪和傲慢, 我将由海底喷发出炙热的岩浆!
鲍勃·迪伦与皮特·西格(1963)「这件乐器将会战胜仇恨。
」——皮特·西格(美国民歌之父)网易云音乐的开屏大家都很熟悉,红底白字写着「音乐的力量」,它可以说是中文互联网最广为人知的slogan之一了。
虽然作为一个产品slogan多少显得有些古怪,但它确实很有用:没有人会否定音乐具有的力量。
《20世纪少年》,浦泽直树音乐让人感动、热血、快乐,当然也可能使人陷入痛苦、忧郁,这些是每个人都经历过,再平凡不过的体验。
在幼儿教育的广告文案里,甚至会看到什么古典音乐能够开发智力,提高智商,调节血压之类的「研究成果」,且以贝多芬、莫扎特音乐的功效最佳,结论之野蛮,不由得令人想要为其流泪拍手祝贺。
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古典音乐的春田花花幼儿园小朋友们调侃归调侃,音乐能做到、影响到很多事,确实是不容置疑的。
那么,音乐能够拯救地球吗?
突然被没头没脑地问这么中二的问题,想必各位会有点不知所措。
但是,如果冷静下来想想,这个问题或许并不如它听上去的那么中二。
全球疫情大爆发的时刻,人们想到的是举办「OneWorld」线上慈善音乐会;
日本311大地震之后,人们一起唱坂本九著名的「让我们昂首向前」鼓舞士气;1969年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时刻,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音乐节,口号是:「伍德斯托克:三天的和平与音乐」。
显然,音乐蕴藏的力量远远超越了我们日常能够体会到的经验。
所以,今天要推荐的电影不仅仅是跟音乐有关而已,而且还是音乐拯救世界的故事。
《鱼的故事》这个片名来自英语 fish story,在俚语中的意思是吹牛的、夸大的故事。
据说是因为钓鱼的人总是爱夸大自己钓到的鱼的大小(这么一说改叫dick story或许更贴切)。
给作品起这样的名字,显然原作者伊坂幸太郎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讲一个合理、可信的故事。
正如国内引进的原作小说标题《一首朋克救地球》所提示的那样,这是一个不同时代的人因为一首朋克歌曲,经过各种小概率事件和蝴蝶效应,最终拯救地球免于毁灭危机的故事。
是不是听上去就非常荒诞?
事实上就确实很荒诞。
但「讲故事」的魅力从来不在于合理,好的讲述者即便你知道他\她是在胡扯,还总会忍不住想要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
《鱼的故事》很好的体现了伊坂幸太郎小说的特色:「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人物、漫画般的想象和拼图式的叙事。
电影开始的时候,出场的每个人都神神叨叨,行为也荒诞不经,不可理喻。
有的人从小就想要做「正义的伙伴」,惩恶扬善,每天在家后院练武;
阿宅可以模仿一下,搭讪小姐姐的开场白:我是正义的使者。
有的人胆小慌张,在强势的人面前说话都哆哆嗦嗦,脑门上永远急得全都是汗;还有人预言1999年地球毁灭,结果没有毁灭,被人暴打一顿。
总之,看着都不是什么正常人。
话虽如此,故事却有一种古怪的魔力,引诱着人往下看。
一直到最后所有的线索合并收起,终于要开始拯救地球了。
这时你不仅不会反感,反而会觉得有意思:一群虾兵蟹将般的人物,手忙脚乱地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拯救了地球,多神经呀!
「正义伙伴」其实还蛮厉害的《鱼的故事》包含了日式故事的两个重要特点:有趣、治愈。
日本的创作者们从来不排斥鸡汤,甚至可以说他们一直都是鸡汤的拥护者。
对他们而言,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把鸡汤做得好喝,而伊坂幸太郎可以说是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
「拯救地球」这种不着边际的事,在美式超级英雄的叙事里是钢铁侠们的工作,背后其实是一种强力崇拜心理。
而在这部电影里,拯救地球是一连串因为一首朋克歌曲机缘巧合联系在一起的小市民。
从这个角度说,《鱼的故事》所向往的理想主义跟超级英雄们正好相反,它是1967年「爱之夏」延续至今的小概率事件。
--更多电影推荐,请关注公众号「考剧学入门
好久沒有在電影院看完片子,自動地鼓起掌來。
走出電影院還忍不住和朋友滔滔不絕戲裏的細節,心情愉悅,完全沒有連看兩部片子的疲倦。
奇怪那麼好的電影為什麼還只能在電影節看到。
沒有看過鬼才伊阪幸太郎的原著,但就電影來講,這部片子完全是我喜愛的風格。
全片出現了四個片段式的小故事,分散在不同年代的生活碎片,有些與片中的那首Punk歌有點關係,有些又似乎完全沒有關係。
這些故事中的喜劇元素卻讓觀眾完全不會因為劇情不串聯而產生迷惑。
直到最後,這些看似平行的故事被提綱挈領剪到一起,“原來如此”,觀眾大都恍然大悟。
如果說好萊塢電影已經不能帶來任何驚喜的結局,那麼日本電影時不時還讓人有所期待。
個人覺得片子的原名“Fish Story”極好, 到底這是一個荒誕的吹水故事,還是真如蝴蝶效應般:我牽動一下手指,你那裏地球爆炸。
“世界因你而改變”,這是否是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主旨呢?
也許正是飯桌上一次小小的談話,互相安慰的異想天開,竟然阻止了地球毀滅。
“一首Punk歌救地球”這樣的翻譯太過直白,非要這麼算起來,還不如叫“一本破書救地球”了,畢竟那歌靈感來自於書呢。
貫穿始終的那首《Fish Sotry》的歌曲也確實好聽,由齊藤和義一手打造,據說伊阪幸太郎是因為聽了齊藤和義的歌曲,才下定決心結束上班族的生涯專心致力於寫作。
那麼就這件事來說正是歌曲改變了伊阪幸太郎的一生,而伊阪幸太郎的故事又很可能改變了很多人的一生,這些很多人裏,說不定就有人真的在未來直接或者間接地救了地球呢。
看完此片的觀眾,想想今天做了什麼,是否也改變了地球呢?
原文地址:http://ucinema.hk/filmreviewmollyzheng01.htm
在某个时候,会有人感动。
即使是寻找文学的意义,也并不是无意义的,我很高兴,有一群人花了足足一百零七分钟,告诉我这个。
部分剪辑和演技仍显稚嫩,但不太影响观影。
日式环境下人物显得就比较自然,尤其是五郎唱歌的时候,说“他们没有在用灵魂弹吉他”的时候,我很喜欢…真的很喜欢,也很想和什么融为一体,真正忘记自己是人类这件事。
从“家鸭与野鸭”到" fish story" 到“金色梦乡”,一如既往的热血纯粹,一如既往的单纯真挚,一如既往的清爽有劲。
一如既往的温暖感人。
妙!
伊坂的故事果然还是得中村来拍。
让电影比原作的这篇短篇小说更精彩。
[ fish story ] 小说大陆引进版译名随了电影港版译名(一首punk歌救地球)为《一首朋克救地球》,这绝妙的标题言简意赅的概述了这整个故事的。
一队红不起来的band解散前的最后一首,名叫fish story的歌将引发出的四个时空下发生的四个故事。
绝妙的讲述方式,和错综交接的时空。
不要用一句简单的“哦 蝴蝶效应咯”来概括了这故事啦。
看到最后故事发展全貌才被披露。
不得不被这个漂浮在漫漫冥冥的时空中故事感染得神清气爽热血沸腾。
最后拯救世界的是一首包含着他们的孤独绝望,坚持和梦想,平凡的勇气和正义的怎么都红不起来的意思不明的歌曲。
"如果我的孤独是一只鱼" “如果我的挫折是一只鱼” "如果我的勇气是一只鱼” "如果我的正义是一只鱼"然后默默焕然大悟。
三个故事中的“孤独”“挫折”“勇气" 再到 “正义”冥冥穿越无声呆滞的时空,化成一体,成为一只巨大强悍的鱼,拥有谁也想不到的强大力量。
“正义的使者”不是一位伟人,而是一位你我一样丢进人群就再也找不到的不能在平凡的平凡人。
他们那份无人知晓、卑微苦闷、形影相吊的“孤独”“挫折”“勇气”“正义”藏在语意不明的歌词和永远青春不老的punk中,穿越过时空,拯救了世界。
伊坂幸太郎作品中的人文,热血,真挚,赤子之心;暗中带着疯狂华丽的想象力和技巧;纯朴热血的理想主义和最温柔的人性关怀。
大概是当下最有趣最全才最人文的story teller.
略显无厘头。歌很好听。小女孩拯救完世界,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对不起”,倒是很日本。两星半。
伊坂X中村 向井X山下 基友拯救世界
拯救世界和平的执念。被多部吓到了
果然还是先回去把小说看完吧……
好扯淡好给劲 高良健吾好有范儿
正义使者!
有趣~一堆卢瑟的人生串联,万万没想到居然是励志片。最后三分钟想起来堤幸彦的《爱的成人式》
朋克真屌嘻嘻嘻。 多部未华子哭得好乡土好可爱呀。
中村拍的三部伊坂原作的电影都有滨田岳啊……原作去年看的来着,完全忘光了……印象不深啊……
很有趣的一部傻傻片 你今天又做了什么事情改变了世界 并且...这故事实在太应景了吧- - 但是 谁都没想到....末日神马的 根本不是天灾的一意孤行无法阻挡 还是人祸啊人祸吧...
不知所云
看不下去…
没怎么看懂,有点乱。也许看懂的人会觉得好
前面真的太无聊了,结局也就那样
还好熬到了结尾~
最后的那条线实在太绝了!!
一张朋克专辑的粉丝共鸣。我称之为——精神产品的跨时空正反馈。但本质上仍然是四个独立的热血中二小故事,只是创作者硬生生地编了这样一个主题关联,很一般。
过去已经发生无从改变,未来太远无法预料,这是一部告诉我们如何活好当下的电影,你的不经意的努力也许就会为未来造成不可想象的改变,认真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这个世界负责!
已经开始有点免疫这种理想主义式的发烧了,想想还有点伤感
關於一個失意的龐克樂團的最後一首單曲,以及圍繞在團員和經紀人之間那股寂寞的反叛與存在的熱血,延伸出來一連串天馬行空的末世幻想。橫跨數十年的故事穿叉有如拼圖般的遊戲,充滿日式的碎唸與幽默,想像力狂奔讓意義不斷地被轉化變形,最後只能說拯救世界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