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情戏和正能量俨然成了中国电影的标配,好像不如此,就无法上映。
这一点在《了不起的夜晚》表现得如此明显,好像一个蛇尾接到了虎身上,原本威猛的气势立马焉了半截。
《中邪》是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片,采用纪录片的形式是为了以假乱真,取得更好的恐怖效果。
《了不起的夜晚》对“以假乱真”作了全面升级:不只是将喜剧元素融入恐怖,制造出惊悚喜剧效果;还在于将摄影机探入片场,打破第四堵墙;更在于利用当下流行的短视频的拍摄模式,巧妙借用直播、录像、视频通话等形式,打破现实与虚构的界限,制造虚-实影像。
从创意角度看,它是合格的;但可惜的是,结尾硬性加上的苦难兄弟情、如“摄影机不要停”般对电影的热爱和拍摄热情,满满的正能量溢出银幕,不仅削弱了前面剧情制造的惊悚喜剧效果,也让观众产生不舒服的观感。
电影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不只是简单为了恐怖和喜剧效果编写剧情,还颇为全面地揭示出电影拍摄现场的运作生态,并以反讽的方式进行表现。
这表现在制片人至高无上的权力与任性:硬要把摩托车广告植入一部古装片中,说停拍就停拍、说完工就完工;导演在制片与演员间的夹缝生存,平衡各种力量;无名演员有如工具被剥削的命运,为成名铤而走险……同样,也探讨了当下红火的短视频行业的困境:没有流量便没有收入,为爱发电难以为继。
当每个人或每个团队为了自身利益发力,他们便咬合在一起,恐怖片片场于是成为最佳表现空间。
这个空间既是权力纵横的空间,也是实虚交互的空间,更是生死分野的空间。
演员的假戏,一旦录成影像,就成了观众的真象;演员一旦“死亡”,她就成为虚假的“鬼”。
导演为了让表演取得最佳效果,不惜让女演员的假死成真,蒙骗其他演员;短视频团队为了完成最后一单,也依样画葫芦制造一场假死。
如此,为拍电影制造的假恐怖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真恐怖。
随着“墙”接连被打破,喜剧的效果便从裂缝中流溢出来。
有那么几年,伪纪录片题材的电影非常热门,造成这股风潮的始作俑者非《女巫布莱尔》莫属。
这部于1999年上映的恐怖片,采用DV的方式进行拍摄,成本也仅有6万美元,而全球票房则高达恐怖的2.48亿美元!
时隔8年后,上映的影片《灵动:鬼影实录》同样是采取的这种路数,成本更是压缩至1.1万美元,全球票房则高达1.93亿美元,此后更是成为一个经典的成功商业电影系列案例。
综合这两部电影来说,虽说拍摄手法非常粗糙,也没有大牌明星加持,但是贵在真实,那种如身临其境般的感受,是其它恐怖电影无法实现的恐怖效果。
在华语电影中,也有这么一部同类型的电影,电影的名字叫作《中邪》。
《中邪》上映于2016年,是青年导演马凯的处女作,这部影片的制作成本为7万元,其中还有2万元用于演员的医疗费用。
影片上映后,在观众间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只不过在票房表现上比较难看,仅有41.6万的票房。
虽然商业表现不好,但却为马凯积攒了拍摄恐怖片的经验。
2023年3月份,马凯就推出了他导演生涯的第二部作品《了不起的夜晚》。
据说这部影片最初的剧本设想是在2012年,那时候的马凯还在横店漂流,也可能是出于对当时的怀念,所以影片的故事发生地就设定在横店影视城。
片中范丞丞出演的豹子三人组作为自媒体视频作者,为了拍摄出爆款视频,来到影视城进行拍摄,却无意间拍到演员发生意外的视频,当发生意外的演员再次出现在片场的时候,一场疑神疑鬼的恐怖故事就此展开。
有了上次《中邪》的经历,马凯显然有了更多商业的气息,在《了不起的夜晚》中他不仅加入了恐怖的元素,同时还加入了喜剧的元素,最终成为了一部恐怖喜剧片。
这种搭配早在1995年的时候,导演刘镇伟就找来周星驰拍摄了一部《回魂夜》,即便当时周星驰已经是香港电影中的一线巨星,但是该片也仅是拿到1620万的票房,可见这类影片并不太好拿捏。
那么《了不起的夜晚》表现如何呢?
首先这部影片没有大牌演员加持,这在当下的电影环境中来说,是明显的劣势。
其次影片的剧情也乏善可陈,远没有当年《回魂夜》那般有趣,仅有几处惊悚镜头处理还算不错。
第三影片满满的网大感觉,明显可以看得出廉价感,当然这也是制作成本所限,即便是该片的成本仅有千万,但相较于《中邪》来说也已经是富裕了太多太多。
影片整体呈现的效果,虽然有一定的惊喜,但是在协调性和条理性上还是有明显的短板,马凯意图胡子眉毛一把抓的计划也显得乱了章法。
《了不起的夜晚》至下线,累计票房仅有4690万,而同期上映的低成本影片《宇宙探索编辑部》也有着6700万的票房。
当然《了不起的夜晚》还不至于亏损,至少还是有些盈利的,对于下一步,马凯还有一部恐怖片《我和她》将要推出,至于表现如何,我们拭目以待吧。
【END】
🎬《了不起的夜晚》三位短视频达人博主,为了挽救即将破产的影视公司,为了能够再次翻红、起死回生,他们来到惊悚片现场进行偷拍。
万万没想到,他们不仅拍到了剧组的意外,而且遭遇了一连串离奇事件。
他们决定拍下更多独家内幕,不料却踏入惊悚的闹鬼现场。
他们本是惊吓的制造者,却成为了被吓的参与者。
拍摄现场状况百出,各类人员矛盾频发,三个丽妃真假难辨,自媒体三兄弟随机应变,这个夜晚,注定不平静。
落魄博主、无名群演、不红导演,三队人马机缘巧合聚集于同一地,他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对影视行业充满了热爱。
在面对绝境时,他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为了不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三队人马最终集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了一次伟大创作。
所有人都拼尽全力,让这个惊悚的夜晚,变成大家实现梦想的高光时刻,他们共同创造出一个了不起的夜晚!
当所有人齐心协力为一件事努力时,你能看到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光芒。
那一刻,大家都成为了自己的英雄,那个汇聚了大家激情与汗水的夜晚,成为了每一个人的“了不起的夜晚”。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也会有很多难以忘怀的夜晚。
无论是三兄弟,还是剧组人员,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困境里挣扎,但并没有因此停下追梦的脚步。
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哪怕最后不能成功,相信也一定会遇到同行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了不起的夜晚 (2023)5.52023 / 中国大陆 / 喜剧 惊悚 / 马凯 / 范丞丞 蒋龙
导演将本片定位成惊悚喜剧片,的确有惊悚,比如三个丽妃装扮的人依次被当成真鬼,而吓到其他人。
由于他们都不是真鬼,所以在观众的视角来看,又属于喜剧。
虽然影片紧扣“惊悚喜剧”的tag,但整体观感并没有多么刺激,甚至不如同样定位的旧港片《鬼打鬼》。
影片的亮点是易小星的客串,以及梁龙饰演的导演。
讲述三个自媒体人闯入一个拍恐怖片的剧组,试图通过偷拍以取得流量,直至发现剧组里真的死了人。
而这次死人竟然是导演设的局,故意激发演员的灵感。
后来露馅后,三个自媒体人将计就计,也设计起了死人。
最终大家将剧组拍的和自媒体偷拍的,合成一部戏,还加拍了结尾,歌颂媒体人之间的兄弟情。
私信+++qun:
2023-6-24 晚上独自最敬业的还得是NPC啊,包括各种角色咱就不说别的,就整个电影的基调,场景BGM,服化道,至少前段真的不建议胆子太小的人看。
搞笑部分没在短视频刷到是真搞笑。
弹幕还是太少,有好几处都没有前方高能提示,给我吓得还继续看看看。
有一个弹幕说福西西皮肤太好了,不适合这个角色,我认真看了,皮肤确实太好了,对比旁边狗子就真的太好了,可能是年轻人蒋龙演挺好啊,特别是和孔那段害怕,眼泪一下子就出来了,还有后来摩托车追人那段,真挺好伪装成牛鬼蛇神那段,不是伪装,是换上道具服装之后,安静的环境有一个屁声,笑的有点大声了。
伪装给特写那个镜头,我确实很怕,导演有些镜头给的确实很恐怖,非常的恐怖。
反转剧情确实让观众有更多层次的观感,或者是那种埋线填坑也很好看,但是我还好怕自己做噩梦。
如果电影卡在90分钟,真的是我最最最喜欢的时长,我觉得结尾煽情的也是烘托电影氛围的需要,同时满足有梦想的人积极努力实现自己梦想的内容,各有各的梦想啊。
也是必须升华吧!
最开始是没预期的,但看了几个博主的评价和大众口碑后给我把预期弄得很高,结果是低于预期了,还是不要抱有太高预期去看为好。
就电影本身来说我只能给个及格分多一点点,你说惊悚吧也没多惊悚,你说喜剧吧我也没怎么笑,但我的那场还是有蛮多人多次放声大笑,以及有个别人被吓到不敢看和几近哭,真的是感觉到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我觉得整个故事没有多有趣,而且我一直觉得有一个逻辑上或者真实性的硬伤是:难道当小山和豆发现丽妃“死而复生”时,不想去弄清楚吗?
难道真的会相信是鬼并且还接着演戏吗?
我觉得这还是不太符合常理,现实中应该不是这样发展的。
其实我只想给三星,但又想多加一星,是《一喜》的蒋龙、蒋易和蒋诗萌出演,这是对ta们的认可,也是一个机会,ta们这些优秀的“腰部”演员也能出现在院线电影上了,我很高兴。
还有就是,这个故事本身,就像是ta们这群演员之前的困境和奋斗,小人物的历程,这倒有点像星爷的风格了。
确实还挺逗的,上厕所那和飞踹那,本片最大亮点,从三分之二部分开始基本就没啥意思了,最后就是把故事说完强行来了个升华。
这片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喜剧大赛一众演员的语言功底,确实好笑不尴尬。
影片更像一个大型鬼屋现场,确实拍电影危险系数挺高的出名之前也确实挺难的,算是拍出了点实际写实的东西吧
有点尴尬的剧本杀,前期有点惊悚,中间一点点好笑,最后一点点尴尬,剩下全是尴尬。
福西西开头扮相有点像黄渤,演的最好的是我龙哥。
5次反转,先是惊喜,后面就显得有些无聊,这个作品要是上了喜剧大赛,应该能拿个好名次,但是真要是作为院线电影的话就不算合格。
更像前些年的微电影剪辑一下,缝缝补补的学生作品。
可以看看,花钱就不值当了
这是一部用拍电影的故事讲述故事的电影。
用电影讲述电影的类型,并不罕见,这几年甚至频繁出现爆款呢。
远一些的,八十年代丁荫楠的《电影人》,近一些的,翻拍自《魔幻时刻》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电影人》里,充斥着孤独、不合群、清高、自傲,但绝对比《巴比伦》纯洁得多再比如《扬名立万》、《梦工厂》、《雨中曲》、《热带惊雷》《不是闹着玩的》……
最伟大的爱情片,莫过于为了爱去拍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将会凝结人因爱而诞生的智慧、勇气,甚至是随之而来的运气无数电影曾经向观众们展示过电影人的热情、疯狂、荣耀、堕落、执着、谎言、智慧、笨拙……这些电影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以一部戏中戏作为剧情推动的动力,通过这一出戏中戏,展现拍摄电影的细节(猎奇心态),展现电影人的精神(精神共鸣)。
《了不起的夜晚》同样,也将充沛的感情注入了剧本中,注入了故事中。
马凯的两部作品,其实都有很多借鉴的成分,但是从剧本角度说,他的讲故事能力挺不错的它也再一次告诉观众,推动影片的核心动力,应该是故事。
所以用小《扬名立万》来称呼该片,既是表明了两个电影在题材方面的相似性,也可以充分肯定该片剧本的含金量。
说起来,二者还真是有一些微妙的缘分,《扬名立万》的大部分主创都是万合天宜的人,而《了不起的夜晚》的监制呢,是叫兽易小星。
都是讲拍电影,都是影片在一开始有前作风格,都是剧本为王,但扬名立万靠最后的一次反转,就干翻了本片这两部电影都有让人拍案叫绝的剧本,甚至可以说,两部电影的价值都是体现在剧本上的。
本片是我见过最多的剧情反转线,连续反转了五次!
短视频up暗访鬼片剧组拍视频——陆续将计就计偷拍up被吓的镜头——up了解真相后再次将计就计——剧组资金链断裂索性将整个经过拍成电影——最后高潮主角再次打破既定剧本。
马凯终于又一次证明了自己,中邪不是昙花一现。
该片风格非常复杂,我的评价就是——用喜剧作为底层逻辑,用惊悚作为推动剧情的动力和氛围催化剂,内核是电影人对电影的热爱,而最后用兄弟情为影片做了升华。
看完这部电影,会发现它和几部电影有微妙的联系。
首先开头的纪录片风格在提醒我,奥,果然是《中邪》导演的片子,随后影片的反转剧情线就是20年大火的日本电影《摄影机不要停》基本类似,而里面几个演员对于表演和电影的热爱,又让人想起《喜剧之王》和《我是路人甲》。
前5分钟,马凯使用了在《中邪》中体现的现实主义风格,以手持录像机的画风和素人的表演风格,展现了一段最像《中邪》风格的惊悚桥段;而后在进入正常叙事后,像其它涉及到拍电影的影片一样,开始展示拍电影的流程,这一段对于普通观众依然有吸引力,电影拍摄的神秘感,从电影诞生以后,就从来没有消失过。
随后陆续的几次装神弄鬼的反转,马凯完全摒弃了《中邪》中更加黑暗、更加残酷的色彩,把恐怖惊悚的程度保持了一个底线,一个基础出发点——不再是为了复仇,为了贪欲,本片里的人性是善,是单纯,他们所有的动机都是为了一部成功的电影、为了表演、为了观众。
这种动机的调整为影片的氛围始终笼罩了一层亮色的罩子,无论再血腥、惊悚的桥段,都没有捅破这层罩子。
影片中的惊悚桥段并不新奇,它所做到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并且在观众的期待中给予一个理性而略带喜感的释放而最后的30分钟,所谓的真正戏中戏一段,我看到了《摄影机不要停》的影子:临时编写的剧本——剧组为了守护成片,杀出僵尸重围……荒诞到不能再荒诞,对吧。
临阵磨枪的演员,演员不够,导演来凑,特技演员不够,主演自己上。
看似混乱不堪,却有一个隐藏的秩序或者说是大家有高度的目的性,这一点和《摄影机不要停》特别像。
这部电影再次证明了编剧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电影的热爱是有多重要,里面的人,可以说,都是在电影行业底层游走的过客,而就在这电影的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却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告诉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是多么光荣而自豪,而幸福的一瞬间,莫过于与人分享这光荣的一刻!
影片在最后一刻,当几名主创因为剧组解散,陷入绝望时,服装、化妆、灯光、摄影出现了,可以用到一个词——从天而降在聚光灯下,仿佛救世主。
他们此刻将生计问题抛诸脑后,此刻所有人的想法空前的一致——电影一定要拍完。
此刻每个人都是值得自豪的英雄。
对于影片最后一个反转,即我所谓的剧情升华,究竟是好是坏呢?
但从情节上来说,让主角的好兄弟“猴子”负了伤,这一点略带强行,而后“猴子”伤情越重,却不愿电影因他而停机——可以,但是动机要让观众信服,我们可以自己去推想,也许是为了救命钱、也许是为了一部凝结大家心血的作品,但是单从影片表达上,这一方面没有做出渲染,使得这一块为了表达兄弟情所做的升华,可以成为“强行”二字。
从最后的剧情看,兄弟友情是所有感情中导演最想表达的,但是很遗憾,这条线索在影片中间的闹剧中隐藏得太深,甚至是没有表达,而在最后突然的升华,反而让人感到措手不及至于演员方面,我对范丞丞了解不多,里面的演员其实都挺让我脸生的,只有梁龙的表现很惊艳,以后干脆就拍电影吧。
演员演技这块是整部影片我唯一觉得不值得多称道的东西。
但是并不代表电影对于刻画人物不上心,马凯在创作时,对于小情节的呼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个技巧用得非常娴熟。
比如在影片开头和结尾,小山和豆这对影片和“里影片”和“里里影片”里的搭档,在面临生离死别时候的状态,前后之反差,真正做到了遥相呼应;再比如女主小红对于恐高症的变化。
小山这个角色借鉴的是尹天仇每一种呼应,都代表了人物在影片中的成长。
这种前后呼应的技巧,马凯在之前的《中邪》中,在一个更大的剧情框架里体现的更为明显。
该片在惊悚要素上,其尺度之大,近十年实属罕见,简直感觉仿佛电影局不存在一样的尺度。
吊死,断头杀之类的,我当时都惊了,不是因为吓人,是因为这个能过审。
而影片非常理智的是,在所有的惊悚桥段里都以一个幽默的爆点作为结尾,力图冲淡恐怖的要素,但是还能够保留类似的味道。
疫情以来,惊悚片在北美的地位越来越高,毕竟它一般来说成本更低,而受益更高,而从观众的角度看,惊悚片同时满足了人类对死亡和快乐这两种欲望:我们一边走向死亡,一边为它只发生在银幕上而感到高兴,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电影最可怕的时刻既尖叫又大笑的原因。
内地惊悚片的问题在于当这种恐怖是虚假的时,当观众无法从惊悚片中取得他们想要的那种安全感的时候,我们如何让观众感到高兴。
如果说马凯的《中邪》更接近北美惊悚片的出发点的话,《了不起的夜晚》中马凯没有放弃惊悚,这一次他试图将惊悚作为喜剧的一种另类元素,而非一个独立的类型。
我认为《坠落》这个创作方向的惊悚片,是比较适合内地文化和审美观取向的那么这部电影,究竟是会尖叫多一点呢?
还是笑声多一点呢?
无论是哪种声响,当它在你的耳边此起彼伏时,也许比电影更有意思呢。
救了个大命了…请了这么多好的喜剧演员,好好拍喜剧就得了,为什么要整个恐怖不恐怖、搞笑却不好笑的故事。
在“国产恐怖电影里没有鬼”的设定下,丽妃二进宫回来这件事就能猜到始末,在豹子狗子猴子听到事情真相后,又让猴子反恶搞了一次,为什么会有这么无聊的剧情!
最后更离谱,为了反“资本主义”,两个团队合作拍了一部“有鬼”的恐怖片,我真的会谢,这是对恐怖电影的yy吗?
失望哈,吓,没吓点上,笑,笑没笑够。惊悚+喜剧值得鼓励有抱负有理想的青年才俊导演们大胆一试,但别总想着靠煽情、励志(和yygq)来夹带私货吧。可惜了,成为不了爆款。[点映]
我要撤回我对这个电影的推荐………***,退钱!
我觉得还不错。很惊喜,很意外。国产恐怖片能拍成这样,确实已经够出色了。希望每一个想放弃的夜晚都有人陪你熬下去,每一个做到的时刻有人和你分享快乐,希望我们都有了不起的时刻。觉得是模仿日本喜剧恐怖片《摄影机不要停!》,还有《恐吓运动》、《鬼乱5》。
当时预告出来就挺期待的,没想到走出电影院真没辜负这个期待,惊悚和喜剧的部分完成度都很高,范丞丞的确挺颠覆印象的,内容为王,风雨无阻,拍电影就是要有始有终!剧组人员出现那一幕真挺感动的,蒋易演这猴子的女装有多让人印象深刻呢,我在首映上有一瞬间在找第三个女演员在哪呢。
蛮不错的电影,出乎意料的笑点,经过一番啼笑皆非的无厘头意外,大家清楚不能为一己冲动而毁掉电影,毁掉所有人的心血。又很励志,值得一看
过时的电影,全片给人的感觉就是导演没有才华,却已经把自己放置到了成功的位置,沉迷于讲述逐梦故事
tmd是逐梦演艺圈级别的
当你知道不让拍鬼,知道只能是装神弄鬼,就没啥意思了。
怎么拍着拍着还上价值了
梦想这玩意儿是真好拿出来卖钱啊
喜欢《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优秀的青年演员,也希望他们都能有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但这电影的编与导着实不咋滴吖,网络大电影质感满满
这踏马是什么玩意,网大里都算不上一线水平,还不如蒋龙和蒋易在喜剧大赛里的小品。全程尴尬,那些狗屁倒灶的笑点充分显示了导演兼编剧实在不是这块料。全片演的最好的是非专业演员梁龙。真不关心也不想看这些娱乐圈的破事,最后这种破玩意还试图打兄弟情煽个泪,不如去掉情,直接打死这几个兄弟好吗?
抖味摄像机不要停
故事非常非常差,拍电影幕后固然有很多艰辛,要想人同情起码让人看出真诚,这情节乱成什么样了,想一出是一出的。
1.5。1.马凯还是正儿八经去拍个真有鬼的恐怖片吧,既要保证不能有鬼,又要保证足够惊悚,现有剧作的能力根本做不到。2.最该做的是减法,拍到而不点破,事后的回补故事,以及使劲灌鸡汤打鸡血的大团圆式的结局,太乱太胡闹。
周一围最后痛哭流涕说这TM是艺术是对本片最大的讽刺,只拍出了夜晚,没看出哪儿了不起。
西安场点映。范丞丞的演技真的太太太惊喜了,以前从来没看过他的作品,我以为他的演技就是流量小生那种,但是这部电影呈现出的演技是非常成熟且精湛的,“领衔主演”四个字担得起。电影内容笑点密集,打破了与观众的第四面墙,电影中的电影中的电影。惊悚元素很有水平,有几个地方真的被小小吓到了一下,能在中国惊悚片里看到这样的水准我很满意了。马凯导演的《中邪》就是一部佳作,事实证明好的导演无论电影是否能上院线,口碑在那,质量在那,就值得相信。蛮惊喜的一部电影,笑中带泪,逻辑自洽,所有的剧情都说得通,不错的
马凯导演的第二个片子,我依旧想给予肯定。就像当初对《中邪》的喜爱一样。但总体来讲,电影里呈现的化学反应没有想象中那么足。笑点是有的,但最后呈现的节奏太散漫了些,以至于反转之类太容易被猜到,相比《摄影机不要停》感觉还是差不少。最后希望国产这类题材可以不要总想着在结尾的地方泛滥煽情。
最后一转煽情上价值实在忍不了。(最后一段配乐疑似“偷师”莫里康?
3.5 掐头去尾可食。中间的惊悚倒有那股子劲,反转后的煽情,反倒是又让人跳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