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完源代码,觉得无法理解最后一吻后面的剧情,认为将整个电影定格在最后一吻最美也最符合逻辑。
而我觉得吻后的展开才是源代码最核心要展现的内容,也是本片独具一格的亮点。
通过Steven与Goodwin在源代码最后一次执行前的对话,观众很容易就可以get到一点,就是Steven在执行我爱完任务之后会“魂飞魄散”,不管意识还是大脑都宣告死亡。
所以,观众是带着Steven必死的信念看着他与父亲的通话以及他与认识加起来不到一小时的女友最后一吻。
那么定格在最后一吻,男主死在源代码中,是不是最符合观众设想呢?
导演也在前面有意无意的进行了误导,比如男主在一次穿越中把自己的女友带下了火车,本以为能救他一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她还是死在了那场爆炸中。
所以观影到此时,观众已经很清晰的意识到,源代码并不能改变过去,只能影响未来,那一车的人已经死亡便没有道理再活过来,第七次穿越也就成为了男主意识留在世界上的最后八分钟。
观众自诩老司机,导演却也是十分狡猾。
如果结局都能被观众猜到,导演还玩什么?
这么老套的最后一吻拍起来又有什么意思?
于是导演巧妙的给Steven铺了一条逃生之路,每一次的穿越,场景都会有细微的不同。
导演慷慨的将这些不同放大,在第一次穿越之前云门快闪镜头就存在,后面甚至还通过Steven的嘴说出,真的是自信极了。
如果Steven死在观众预设的结局中,前面铺设的那些线索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死亡即是重生,Steven敏锐的发现了源代码的内核意义——每一次穿越就会产生一个新的平行世界。
这个连源代码发明者都没有发现的巨大破绽成为了Steven逃生之路。
所以,Steven选择了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
或许还是会死,但那也是最坏的情况。
死亡对他来说,并不是结局,而是一种可能性,这比四肢不全的躺在实验室里不断地重复死亡消除记忆如此循环到大脑死亡无法继续为实验所用好的太多。
邓肯琼斯对高科技元素的把控令人叹服。
有人说,源代码相比月球略为逊色。
我却不这么认为,月球的世界是清冷寂静的,而源代码的世界则是温暖和煦的。
充满着希望与阳光,每一个生命都那么鲜活,鲜活的不忍放弃。
大卫·鲍伊的导演儿子邓肯·琼斯用3200万拍出了《源代码》,让全世界为之交口,而我们却把1个亿白白扔给《哈利·波特》的特效团队,只为做在《寻龙夺宝》里做一条外国人从没见过的“神龙”。
这样的反差是否值得我们为之反思?
《源代码》的省钱之道是否能给一片空白的中国科幻电影指条明路儿?
(解释一下:3200万美元在美国电影体系里是小成本体量。
1亿人民币投资在2011年的中国是超大体量的投资,两个国家电影工业发展水平不同,面对的市场广度不同,人力成本也不同,不能简单的把32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重点还是在于,花大钱办小事和花小钱办大事的区别)省钱第1招:用一个科幻概念代替那些科幻视觉 2011年,一部投资仅有3200万美元的科幻片,用朴实无华的画面征服了无数对科幻要求苛刻的观众,这就是《源代码》。
是什么让3200万创造了票房过亿的“硬科幻”?
在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数字:2010年《阿凡达》的特效制作费用耗资3.5亿美元;2011年的《变形金刚3》迈克尔·贝向负责特效制作的工业光魔支付了1.95亿美元;连中国随便拍一部儿童魔幻片《寻龙夺宝》都为片中那条唯一需要特效制作的“神龙”扔给了《哈利·波特》特效团队1个亿人民币。
这样庞大的数字,是仅有3200万投资的《源代码》消费不起的,但却并没有阻碍《源代码》成为一部好科幻。
《源代码》的制片人,曾监制过《2012》、《后天》的等影片的马克·戈登透露道,在拍摄《源代码》的时候,他们曾经为一件6万美元的道具而挠破了头,而6万美元只是《2012》一天的基本拍摄费用。
“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我意识到了这部影片和以前我监制影片的不同,那就是,我们必须用6万美金干出600万的活儿来。
”事实证明,他们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源代码》讲了一个有关于平行世界的科幻故事,男主角为寻找凶手,不断穿越到爆炸灾难发生前8分钟的火车上,每一次回去又因不同的行为创造出不同的平行世界。
但这个平行世界,恰恰和现实世界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导演无需耗费大量金钱去打造特效,因为正常世界已经寓于科幻之内了。
尽管是一部以灾难开始的科幻片,影片用在灾难场景上的特效却只有火车爆炸一个场面。
相比起迈克尔·贝拍摄变形金刚时到处狂轰滥炸的浪费,邓肯·琼斯在《源代码》中则只进行了一次爆破拍摄。
影片的多媒体视效主管艾瑞克·诺比在爆破戏开拍之前先为火车制作了CG动画,然后他与工作人员一起拍摄了很多红房子作为火车爆炸的背景。
艾瑞克说:“ 拍摄爆破必须要求十分精确的位置,按剧情爆破是从一辆路过的汽车开始,依次连锁爆下去,直到把每一节车厢都炸飞。
我们在进行爆破拍摄时,必须保证爆炸能按这个顺序来。
”完成爆破拍摄后,工作人员将之前做好的CG火车和红房子图片在电脑上将以合成,再加上碎片、灰尘、火光等素材的点缀,爆炸的镜头就这样完成了。
“很多人认为我们一定拍摄了很多爆炸的场面,殊不知,我们只是将这段镜头重复使用了7次。
”艾瑞克·诺比说。
省钱第2招:寻找一个“物美价廉”的领衔主演 除了特效制作意外,拍电影另一项巨大开销就是请演员。
在浮华的电影界,纵然有着罕见的才华和一个叫做大卫·鲍伊摇滚巨星爸爸,但想要给观众以最原始的吸引力,依旧需要一个有巨大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加盟。
一个巨星要花掉多少预算,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
2010年,克里斯多夫·诺兰的《盗梦空间》全球大热,现在很多看了《源代码》的观众觉得《源代码》就像一部微型的《盗梦空间》,殊不知,《源代码》的全部制作费用还不足以支付几大主演的片酬,要知道在《盗梦空间》中,仅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人的片酬就高达1500万美元,更别提参演的其他明星。
如今好莱坞当红男明星身价水涨船高,约翰尼·德普和布拉德·皮特的片酬都是每部电影2000万美元。
而像汤姆·汉克斯这种影帝级别的大腕则早在2007年就把片酬叫到了5000万美元。
面对巨星们令人咋舌的要价,制片人不得不绞尽脑汁为《源代码》去寻找一位“物美价廉”的领衔主演。
最终,他们将目标锁定在“波斯王子”杰克·吉伦哈尔的身上,继《波斯王子》和与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爱情与灵药》之后,吉伦哈尔人气大涨,但片酬却只有1000万美元左右,像吉伦哈尔这种冉冉升起的新星,恰恰是小成本电影最需要的主演。
另外巧合的是,吉伦哈尔很久之前就看过邓肯·琼斯500万美元拍摄的处女座《月球》,且对其的才华非常膜拜,并且在看完《源代码》的剧本之后立刻欣喜若狂的求主演,演员主动片酬自然好谈。
省钱第3招:室内小场景的重复重复再重复 《源代码》的故事取材于从2004年一辆火车爆炸的真实事件,导演构思了一种可以利用尚未死亡的大脑神经,反复穿越到过去的技术。
在伊拉克战争中几乎已经被炸死的男主角,就利用其仅存的大脑,反复穿越回即将在8分钟后爆炸的火车,每一次穿越他都会进行不同的选择,而每种选择都会改变历史,创造出新的平行世界。
尽管导演邓肯·琼斯到目前为止只拍过两部长篇电影,但将影片拍摄控制在室内搭建景观之中,并重复使用相似镜头几乎已经成了他的风格和标志。
《源代码》中,男主角在自己大脑幻想出的类似太空舱一样的小空间里不断醒来,在这样的密闭小空间中,吉伦哈尔完成了他大部分的独角戏,在拍戏的过程中这个空间唯一的变化,只是随着他的状态越来越差而变得越来越乱而已。
另一个重要场景,发生在即将爆炸的火车上,为了免除在各地取景需要消耗的费用,影片中的一些在火车上拍摄的场景都是通过搭建一辆模型火车,在绿幕前进行拍摄,最后再合成火车外的风景来完成的。
除了要将影片的剧情进展全部控制在室内搭建的狭小场景之外,邓肯·琼斯导演的另一个省钱术就是重复使用镜头。
《源代码》中,吉伦哈尔扮演的男主角不断在自己想象的类似太空舱的环境中醒来,每一次醒来都是同样的镜头,而每次当他穿越回即将爆炸的火车上时,也总是从相同的镜头开始的。
一样的人物坐在一样的位置上,他会先把每个人之前的行为在脑海中过一遍,从中选出他怀疑的作案者。
尽管是不断重复相同的镜头,导演却用剧情将这种重复变成了一种合理,并且在重复的同时,整个影片还保持了干净利索的剪辑和毫不拖泥带水的叙事手法,这样的做法让影片在商业化得节奏之下又保证了实验性的叙事挑战,而且还大大节省了导演的开支。
省钱第4招:特殊化妆的点睛作用 特殊化妆的使用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也是个烧钱的重头戏,尤其是在《魔戒》和《哈利·波特》走红之后,特型化妆技术与CG特效技术有效的结合,创造出了极具想象力的奇幻效果。
也催生了奇幻类、魔幻类影片的崛起。
而《生化危机》和美剧《行尸走肉》等“丧尸”电影的大行其道,也让僵尸化妆术成了很多“丧尸粉儿”膜拜的技能。
不过,尽管特型化妆的费用要远远低于电脑特效制作的费用,但如果像上述影片一样大规模的使用,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资金拮据的《源代码》剧组显然不能这么干。
然而,为了剧情的需要,影片还是在导演的巧思下做了一个半身吉伦哈尔的模型,影片的结尾,吉伦哈尔扮演的男主角躺在一个巨大的仪器内,原来在现实中吉伦哈尔已经在执行一次伊拉克军事任务的战斗中炸的直剩下一半,他的五脏六腑都露在外面,唯有大脑还在跳动,而这颗跳动的大脑就是“源代码实验”的核心,这是它构思了整个源代码世界。
有影迷表示,影片最后的这惊鸿一瞥简直是全片最“大场面”的镜头,可见,尽管时间短暂,特型化妆带来的效果仍旧成了影片的点睛之笔,将剧情从推至高潮的顶点,不愧是“好钢用在了刀刃上”。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好莱坞的科幻电影不断攀上高峰,如今科幻片票房已成为全球电影票房收入的主导,而同样号称飞速发展的中国电影业,在科幻电影上却始终空白。
曾经技术限制被当做我们无缘科幻巨制的借口,然而今天,以3200万狂收1.2亿美元票房的《源代码》则用事实告诉我们:“没有钱,没技术,照样能拍科幻大片!
”事实上,中国科幻片所缺少的并非技术与资金,而是一颗跳跃着的大脑!
————————2022年补充:最近因为《开端》太火,带动这篇也好多人留言。
2011年写这篇时候确实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小孩儿,没啥政治觉悟,但同样,2011年的中国和美国各自也都还完全不是今天这样的局面(大家可以回顾一下2011年的几件大事)。
非常开心2022年看到《开端》这样的剧,虽然从《源代码》到《开端》中间隔了11年,但对中国电视剧来说,《开端》应该是一个国剧新时代的开端。
很多人看完都会想一个问题1.最后结局的时候,主角在另一个世界给Goodwin发的短信,为什么现实中的Goodwin会收到?
2.如果Colter或者其他乘客在爆炸前下车了,会发生什么。
我先说一下别人对于这两个 问题的回答吧。
答:1,结局Colter给Goodwin的简讯解释了一切。
注意这个Goodwin不是现实中的Goodwin,而是没有列车爆炸那个平行世界里的Goodwin。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里,“源代码”还处在实验阶段,现实世界发生的惨剧以及后来Colter的数次穿越都没有在这个世界里发生过。
这个Goodwin是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因为Colter明明躺在实验舱里,“源代码”计划也从来没有应用于实践中来,却怎么莫名其妙的收到Colter发给她的这条讯息呢。
2。
Colter还真有那么一次为了追嫌疑犯,在列车爆炸的前一站下车,还顺便把新交的“女朋友”Christina拉上。
列车照常爆炸了,但是注意,Colter并没有回到现实,而是继续存在于源代码中,后来不慎被另外一列火车撞死才回到现实。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他没有死掉,就可以永远的生活在这个宇宙里。
回到现实他声称自己救下了Christina,她应该没在爆炸中死掉才对,但是经过调查,她在现实中还是挂掉了。
好吧,我说说 我的问题和结合这些问题得到的结论!
这部影片 我是和另一名同学一起看的,看得过程,我们都觉得很有新鲜感,因为很少能看到这类型电影,感觉这2年 这种类型的电影挺多的,例如说说比较有代表性的。
节奏感方面 有 社交网络,悬疑方面有 盗梦空间 。
(不好意思 说多了,我两看得电影不多,哈哈)其实我和我同学主要讨论的问题有1.最后结局那里,主角给Goodwin发信息,那么Goodwin收到信息的世界究竟是现实还是平行(代码)世界呢?
我们的讨论结果是:goodwin收到信息的世界是平行(代码)世界,并不是现实世界,恩 ,这个答案与上面所说的一样,知道大家想想还是容易理解的。
2.(分歧来了,最大的热论点)㈠。
我同学A 认为 :无论主角死不死,只要平行(代码)世界里的时间够了8分钟,主角必须得回去现实世界。
而且,如果主角在不够8分钟前死了,那主角也马上回现实世界。
所以回现实世界只要两个条件:1平行世界里面死;2平行世界够了8分钟。
解释:那么如果主角不满足第一个条件,就是说主角没有爆炸死,也没有被另外一列火车撞死。
在火车爆炸前下车了,而且不追嫌疑犯,和女友逛一下别的地方。
那么够了8分钟之后!
主角和他女友不死,他们在平行(代码)世界里面活着,但是!!
但是!
我们都知道,在平行世界里,主角是用着另外一个身份(老师)。
没错。
所以只有够了8分钟,主角回去了现实世界,那么在平行(代码)世界里面活着的是老师!
而并不是主角,主角只是在那8分钟里面借另外一个身体活着,行动。
主要满足了时间,他必须被现实世界召回。
那么为什么结局里,主角并没有回到现实世界呢。
这里大家知道,因为现实世界里 任务已经结束,而且现实里面的主角在平行世界8分钟前,已经被拔掉维持生命的系统,在现实世界里他已经死了,他不能与电脑连接上,所以他不用回去现实,继续在平行世界里,用另外一个身体活着。
㈡。
本人我认为:只要主角不死,即使平行(代码)世界里够了8分钟,主角还是可以继续活下去的。
解释:大家可以在影片33:13开始看,这里是博士的解释。
他说每个人大脑中,还有短暂记忆,大约是8分钟之久......记录每天运转最后那部分.......8分钟之后会发生什么??
那之后,什么都没有。
你不再存在于这列车上,你不可能再存在于源代码中,在8分钟之后的未来,原始代码不是时空之旅。
接着大家可以看到主角说,但是我救了一个人,一个女孩..我把她拉出了列车.......什么名字....(省略)goodwin查完之后说:她死于今天早上的列车。
主角很纳闷说:不,我拉她下车了,她没事的。
博士:不,她死了。
主角:相信我,她没事,相信我?!
她看到我被特快车撞上了。
goodwin:这已经离开主题了........(就没了)大家知道这里的真正内涵吗?
这里真正内涵是男主角其实在反驳博士的解释:在平行世界里 8分钟之后什么都没有。
大家都应该知道8分钟就是列车爆炸那时候,但列车爆炸后,男主角躺在铁轨上,女友却看着他被车撞上,这就说明,平行世界里,8分钟之后还是能继续下去的!!!
大家继续跳到最后的1:25:45(1小时25分45秒)开始,这里平行世界里面的goodwin收到的短信给了明确答案:如果你在阅读这电子邮件,代表原始代码已超过你和XX博士的想象,你们以为只创造8分钟之后的过去,但不止如此,你们已经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对应上面的对话,大家明白了吧。
哈哈,不同的人不同的理解。
这只是我的理解而已,欢迎大家提出质疑。
好不容易遇到一部我喜欢的科幻大片该片的构思从一开始就很吸引人,为了配合美国安全局拯救更多的生命,除了大脑还活跃,已基本逝世的大兵Colter一遍又一遍地以Shawn的身份穿越到那辆已爆炸的火车中,一遍又一遍地寻找爆炸系统,寻找置放与遥控爆炸系统的罪魁祸首,一遍又一遍地在爆炸中被火浪吞噬,遭到精神折磨,却也一遍又一遍地看到他的旅途女伴Christina的微笑。
这个思路很像小时候看过的很精彩的NBC科幻连续剧Code Quatum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2073766/,而安全局利用战后残(亡)的大兵穿越到另一个世界,以便拯救地球人的情节,也让人联想起《阿凡达》。
但是这部电影却比《阿凡达》更简约有效,剧情更加紧凑,寓意也更能打动我。
在如今的数码世界里,一个恐怖分子拨一个电话,一个美国军官轻轻一摁回车键,就可以改变成千上万条生命。
而在这个唯物世界里,生命中什么是最值得我们留恋的?
唯有感情……从一开始的陌生人,到纯粹为了工作而来到这辆列车中的Colter,慢慢地进入了Shawn的角色,进入了他的皮肤,并对原本只是Shawn暧昧对象的Christina产生了感情……在紧急关头,Colter愈发感觉到了人情的可贵。
特别是在倒数第一次循环中,他们双双被枪杀后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的时候,Colter对留下一滴冤屈的眼泪的Christina说,我向你保证,一切都还没结束,一切都会更好的……于是,即使他以完成了任务可以安息了,即使他知道并不能从平行世界里救活Christina,却抓住机会恳求Goodwin军官,让他再循环一次。
这一次,在人生的最后一分钟,他抓住了最后的机会向Christina表明了自己的爱意,找到电话与他的父亲通了一次电话,并努力让火车上的所有人都带着笑容死去……然而也许连代码都为人情动容了?
“奇迹”发生了,他们并没有死去,Shawn和Colter都没有死去 (当然我觉得那个结尾其实是为了拍续集留下的埋伏)……是感情给予了他们一次新生,感情世界才是物质世界的平行世界。
想了一下,源代码的剧情大致上可以用如下代码表示#include
一般能真正征服影迷的科幻片大都是《星球大战》、《星际迷航》、《阿凡达》、《黑客帝国》这种视觉效果非常突出的巨制,你很难想象一部没有大牌明星压阵,没有天文数字的财力做后盾,没有光怪陆离的华丽视效支撑的中小投资科幻作品能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甚至取得《盗梦空间》那般的过硬口碑。
但邓肯•琼斯很轻松就做到了,他那成本低廉但创意惊人的《月球》让观众看的啧啧称奇,如今他的又一部力作《源代码》再次证明了邓肯•琼斯那让人嫉妒的才华和想象力,同时这一次,在《源代码》中他那遗传自摇滚巨星老爸的摇滚精神也让整部作品充实而流露出一种别样的魅力。
从《月球》到《源代码》,邓肯•琼斯的作品都以实打实的创意和想象力来征服观众。
《月球》乍一看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机器人瓦力》,一个思念家乡的宇航员独自生活在月球,只有一台机器人做伴,但随着故事慢慢发展,直到男主角发现自己是复制人真相的时候,这部制作有些寒酸的小科幻片竟然瞬间上升到了人性伦理的高度,这就如同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头在众目睽睽之下几招间便撂倒了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一样让人意外又惊喜。
《源代码》也是如此,从一开始杰克•哈伦哈尔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占用了一个陌生人的身体就开始设置悬念埋包袱,然后一步一步解包袱,到发现自己成了军方的工具之后,也揭秘出一个涉及到生命伦理的政府阴谋,但本片巧妙的地方也是超越《月球》之处就在于《源代码》设置了一个意外的开放式结局。
一般而言科幻片都是事先设置一个能让观众快速全面认知的世界观,《源代码》则是另辟蹊径,只是在片中隐约交代出一个关于量子力学的理论,源代码计划也只是一项刚处于实验阶段的新技术,就算是军方也没有研究明白,所以电影最后才能有一个那么意外又能被观众接受的绝妙结局。
这即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邓肯•琼斯凭借出色的想象力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惊喜感觉。
相信当观众看到电影真正结局的时候,都会不约而同地赞叹电影的巧妙。
邓肯•琼斯的电影虽是以创意取胜,但却不是空乏其神,相反,无论《月球》还是《源代码》,你都能从中明显感觉到邓肯•琼斯那强烈的表达欲望。
可以发现《月球》和《源代码》最终都上升到了生命伦理的高度,而且无一不是个体凭一己之力对抗官方,企图冲破生命的谎言和束缚,这大概是遗传自他的父亲。
邓肯•琼斯的父亲大卫•鲍伊是著名的摇滚巨星,而邓肯•琼斯这种追求生命真相和自由的强烈理念,也正是摇滚乐那自由的灵魂之所在吧。
总之看他的电影,观众总能明显感觉到那种锐利的才华和不安份的激情,就如摇滚歌手在舞台上用嘶吼来宣泄自己对生命的迷惘和拷问。
继电影《月球》之后邓肯•琼斯再次用《源代码》证明了自己的才华,同时他也成功开辟了一条崭新的科幻电影创作路线,不用大投资,不用灿烂的视效,纯粹凭借过硬的创意和想象来征服观众,这似乎也说明了:好科幻,不一定光怪陆离,如果科幻电影的创意经得住考验,同样会很吸引人。
(文/龙笑)
也许生活就是需要耳边有一个声音不断提醒"it's gonna be OK"。
结尾的设置真不错,像是Prison Break里的"just have a lil faith",又或者Inception里的"take a leap of faith"。
老美真是热爱制造若隐若现若有似无的那丝信念。
虽说此片感情戏的部分如此烂俗 - 1> 以自己朋友的身份给老爸打电话,道歉,表达爱意 - 老套,2> 8分钟里产生的爱情 - 其实他俩真没干些啥,就Colter觉得Christina挺美的,而且有个八分钟里她鞋子被人洒了咖啡也没骂人家所以人特nice么,额 = =。
但电影院效果再加上画面刻画,依然如此动人。
特别是最后一吻的时候,导演特地扣你心弦。
最后再用一句信念结尾,还真不错。
(p.s. 如此烂俗自己看最后部分还是看得眼眶湿,咬死导演还是咬死自己算了!
)p.s. 此片让人想到无线循环实体重叠的恐怖油轮 - 这里意识穿越实体不重叠,或者小改变大不同的蝴蝶效应 - Colter小钻一空子彻底穿越了。
——继续往下—— | | | | | Colter - 执行任务的军人 - 往下仅指Colter的意识 (or say Mind)Shawn - 历史老师 - 往下仅指Shawn的身体 (Body) >>> source code到底是什么呢?
英文水平有限,那位黑老大解释的时候没完全弄明白。
似乎source code是一个time reassigning program,在这个程序里有一个8分钟的直到型循环,这个直到型循环就像一个虚拟机,它可以模拟出一个已经过去的现实(source code reality)。
在这个虚拟机里,source code可以将Colter的意识填入到Shawn的身体里,军人的意识+老师的身体(典型二元论阿),由此调查出安置炸弹的罪犯。
Colter就像是程序中的一个function,准确的说,Colter的意识是程序中的一个function。
当source code把他送入虚拟机时,Colter的意识依附在Shawn的身体中进行调查,当循环结束时,Colter的意识回到残废的身体里。
但source code可以让Colter相信自己的实体就在那个小黑屋里,而非半截身体+隔离箱。
小黑屋只在Colter的意识中而已,其他人是看不到的,小黑屋的那扇窗就是隔离箱的玻璃的映射吧。
在循环结束后的程序里,Colter的意识所说的话会被source code转化成文字出现在总机的屏幕上,而总机则通过影像和声音跟Colter的意识进行互动和信息交换。
总机(original reality)的人们一直相信这个source code只能reassign time,并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现实,他们对了,但他们不知道,虽然不能改变现实,但source code其实可以启动一个新的平行世界,这个世界总是从爆炸前八分钟开始。
>>> 再说这个直到型循环的结束条件。
似乎总机相信这个循环的结束条件是8分钟的时间,但实际上应该是直到Shawn死去,循环才结束,Colter的意识才能从Shawn身上回到小黑屋。
如果Colter拉Christina下火车那次没被撞死/找到罪犯后没被杀死,他的意识或许也会一直依附着Shawn的身体一直活下去的吧,那两次Colter的意识一直延续到了火车爆炸之后。
所以可以猜测只要他的意识不回到总机的现实中,就会一直留在虚拟机的现实中。
只要Colter的意识不被召回到循环之外,他的意识必须有个去处,不能凭空消失。
而总机并没有一个键是控制循环结束的,他们只是单方面的相信source code的能力只有八分钟,很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在测试这个程序的时候Shawn总在第八分钟给炸死,才得出这么个结论。
所以我猜每次总机启动循环的时候,跟Colter的交流屏都是空的,什么也没有,总机看不到Colter所看到的(那是另外一个现实),所以必须在循环结束之后等Colter的意识回到当前现实,才能跟Colter的意识进行互动。
大概总机只能看到Colter意识被转换成的文字,记得Goodwin接受Colter请求的时候全都只是屏幕上的文字信息而已。
所以就算Colter在虚拟机中救下了Christina,总机中的这个现实中Christina还是死了,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现实(记得黑老大还是Goodwin拼命告诉Colter不要浪费时间,"they are two realities",哈,这更像是导演在对观众提示说要按照两个现实来想才能想得通),总机现实中的Christina还是被炸死了,但虚拟机现实中Christina是被枪杀的。
当然如果程序出现bug/error了,循环也是会结束的,比如那次Colter在chirstina脸上看到虚像的时候也被直接扯回总机现实了。
>>> 再说结局。
总机现实中的Goodwin大概已经被判重罪被拘捕起来了,而虚拟机的现实中Goodwin收到了Colter的短信。
我没太听清楚最后虚拟机中的Goodwin在办公室听到的那段汇报讲的是什么,如果说的是那段火车还是被炸了,我就困惑了,因为他那截火车明明没炸,而且犯人都被抓起来了。
如果是汇报了些别的事件,比如安全警报解除source code暂时派不上用场了,那还想得通。
此时这个虚拟机的世界中Colter死去了,Colter的意识会继续参与source code计划,而Shawn的身体里的Colter是来自另一个宇宙的意识。
Shawn原来的意识在这个虚拟机世界中本身就是不存在的,因为source code的世界在触发的时候已经抽走Shawn的意识了。
如果真的是汇报了那部火车的爆炸,那,我就在风中凌乱吧。。
Colter的请求很聪明,又或者说导演同学钻的这个空子真的很聪明。
如果完全数据化虚拟化的世界进入了一个无法返回的意识,会不会一直留在那个平行世界呢?
Colter决定赌一把,他要Goodwin在第八分钟结束的时候swith off,也就是说,在他的意识还没有返回总机现实的时候他的真实实体死亡了,此时他的意识无法返回小黑屋了,并且没有跟随任何一个实体同时死亡,同时他的意识也和整个程序都切断联系了,但又不能凭空消失,所以他的意识应该会一直寄托在Shawn的身体上,彻底的停留在虚拟机/另一个现实中。
最后导演给出完美的定格再加后续,仿佛是在回答说“是的,这样就会进入另一个平行宇宙”,但那更像是愿景,或者说是老美们热爱制造的那丝信念。
虽然之前对平行宇宙的理论只是有所耳闻不怎么了解,但看source code的时候第一个想的就是它。
一旦Colter的意识被召回,循环之中的故事就全都是虚拟,都只是一些01的数据,冷冰的程序而已。
但如果有一个真实意识留在了这个世界,就可以创造一个平行宇宙。
同时联想到的是钢之炼金术士。
很多年前看的了,不太记得具体细节,大概是说如果用炼金术炼人,如果加了那个人生前的毛发/血液,任何带基因的元素,就算失败了也还是会创造出个东西(记得好象是怪物)。
而炼金师们自己本来是不知道的,只知道无比怀念逝去的人而想要重新把他们炼回来,殊不知被练出来的怪物都很痛苦,最后还得炼金师们自己消灭跟自己至亲相似的怪物。
如果有朝一日source code有机会成为现实,发明的人还傻傻以为这只是一个程序而已,不停启动,并且总放真实意识进到平行宇宙中去的话(就像是炼金术里那个带基因的物体),大概也是要出同样等级的乱子的吧。
人类总是低估自己所发明出来的东西的力量,不是么。
Well, anyway, hopefully, everything's gonna be OK. 看了些评论,本人不觉得片中有很多平行宇宙/平行世界。
如果真的每次启动source code都创造除了一个平行世界,那么每次循环结束Colter回到主程序中之后,那个世界中的Shawn会怎么样呢?
本身Shawn自己的意识在source code启动的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Colter的意识又离开了。
这个世界里全都是已死之人的数据而已,没有任何活体的连接,应该就完全只是一个虚拟循环而已,是不会有平行世界的产生的。
还是觉得必须有一个真实活着的意识在source code reality持续存在,source code reality才能得以继续。
所以片中只有两个平行世界。
想想如果任何时候Colter在最后的这个source code reality中死去,这个reality都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简单的说,虽然Colter穿越了,但是source code reality还是Colter一个人的世界(好唯心阿 = =),其他人的功能都还是像虚拟机一样像真实世界一样运行良好。
2009年,邓肯•琼斯一部科幻背景,现实情感的《月球》在表现对未来和科技的忧思中,又带给我们一丝余味悠长的感动。
而在2011年,他又以一部《源代码》继续自己基于科幻的人类情感素描,从《月球》以“克隆人”这样的肉体复制带出情感,到《源代码》以“平行世界”这样的时空复制带出情感,邓肯•琼斯的作品颇有延续性,当然,剧情结构也更精妙,节奏更紧张,而结尾也更光明了一些。
对于这部电影的科学背景已经讨论甚多,这里不再赘述,我个人认为,本片与《月球》一样,实际上是科幻电影中偏“软”的作品,而主题其实更多关怀这个背景下的人类真性情。
我个人认同“平行宇宙”论,科特•史蒂文斯上尉每一次被折腾八分钟,都是创造了一个平行世界,而除了最后一次外,他的结果无一例外都还是一死,被炸死,被撞死,被枪打死,只有最后一次,在另一个平行世界,他拯救了每个人,也拯救了自己,因而他的生命、生活、思维得以延续。
这种往复循环式的线索,让我首先想起的倒是前不久的《恐怖游轮》,不过那片没有特别基于什么科学依据,只见女主角,不停重复同样的场景,只是更复杂的在于还要自己跟自己斗,即实际上是一种时空的非平行的交错扭曲。
而《源代码》在时空上是平行的,这对于导演叙事和观众理解都省去了不少麻烦,不过每一次的八分钟,史蒂文斯上尉都带着上一次的记忆重来,所以剧中时空凭借史蒂文斯的记忆有了关联,也让这出宿命的故事时而陷入死局,时而又峰回路转。
《源代码》与《月球》一个重要的相似之处,就在于它都以一个身份的困惑开局,以身份认同贯穿始终。
《源代码》在层层平行世界中,让相同而又不同的史蒂文斯去明确自己的身份,自己在世界的立足点,自己的生活所向。
而《月球》中,山姆•贝尔则从一个又一个“自己”的出现中寻找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命运归依。
两部影片,困惑、孤独、无助都充满了情感代入感,特别《月球》中的山姆•贝尔更是到了唯有机器人可依的地步。
与《月球》相比,请来诸多好莱坞影星的《源代码》也更多了好莱坞的味道,动作片的场面,悬疑片的节奏让它故事性和娱乐性更强,更有抓人的张力,邓肯•琼斯也圆满的讲好了这个关于时空的故事。
在情感和气氛营造上,那种孤独和痛苦却依然灼人,史蒂文斯几乎“被逼”经历一次又一次眼看一群人死亡,自己无力拯救的痛苦,试图与父亲沟通又屡屡被拒绝。
更痛苦的莫过于不知真相的焦灼,又有知道真相后的痛苦,当他在“胶囊”中孤独的挣扎嚎叫,外面对他存有善意的古德温却只是看到一串串并无明显感情色彩的字符时,这种无力感尤其震撼人心。
而本片最终揭示的令我眼前一亮的悬念并非平行宇宙,也并非“王子与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式的另一个世界的美好,而是在故事的主线世界,我们终于看到了史蒂文斯的真实状态,一具只有上半身的躯体,被贪婪的科学家试图以拯救更多人生命的目的当作工具反复使用,古德温是善良的,她给了他安宁的结束,也给了他幸福的开始。
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科幻更多是一个背景,更吸引人的还是这一背景下,故事的引人入胜和情感的动人之处,当然也有特效的震撼之光。
所以,《源代码》在这方面堪称一个成功的案例,简单的交代和展现背景,层层推进故事演进,不断烘托主人公的命运悲喜之处,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情感的自然流出。
杰克•吉伦哈尔的表演是出色的,回顾2010年,《波斯王子》与《爱情与灵药》实在都是平平之作,顺带着也让吉伦哈尔的演技隐于风沙与春药之下。
在《源代码》中,杰克•吉伦哈尔的表演张弛有道,未有过力之处,却该爆发时就爆发,与父亲电话对话一幕,人之将终的深情无比动人,与《月球》中,山姆•贝尔与本体女儿的视频通话有着相似的感人。
最后的结局是向好莱坞的“妥协”吗?
我不这么认为,在《月球》的末尾,忧伤的结局下也有新闻播报揭示的真相终被众人知晓。
而史蒂文斯在备受折磨后,在一个世界的安静永眠和另一个世界的幸福,这也是令人欣喜之处,在我看来,邓肯•琼斯不像一个悲观主义者,倒是更像一个人文气质的导演,而从他在影片欣赏性和人文性的平衡上看,我们有理由对他后续作品有更多期待。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15962c1fb638a0d2a6866980.html
有没有想过,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在这个世界上,你只剩一段残肢,和一缕无处安放的执念与意识,而这样的你,依靠着亡灵死前八分钟的记忆,成为源代码,在这短短八分钟里,穿梭和成长,体会和懂得。
吉伦哈尔还是一如断背山里一样的迷人,却已然成为了满脸胡渣暴戾悲哀迷茫而又感性而富于幻想的斯蒂文上尉,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一列疾驶之中的列车上,对面坐着的克里斯汀娜似乎对他很熟悉。
而他变成了另一个人,就在斯蒂文准备找出事件的真相的时候,大爆炸发生,一切都灰飞烟灭。
斯蒂文每一次回到这列行驶的车厢,都是不一样的感受,从最初的抗拒排斥,到最后渴望握紧可得的幸福,无憾地死去。
源代码最吸引人的地方,或许就在于环环相扣的紧凑情节,以及对人性毫无遮掩的思索和步步紧逼的扣问,一个不善交流的儿子与年迈父亲的感情,军人的信仰与忠诚以及不断对于我是谁,谁创造了我,谁决定了我的追问。
哲学上来说,人所能拥有的全部自由是选择的自由,也就是所谓的自由意志。
从这一方面来讲,斯蒂文上尉至少拥有了选择死亡的自由,即便这个选择给他带来了如此不同的结局。
斯蒂文最终活在了这个由他改变了结局的列车和世界,片中斯蒂文多次地回到爆炸前的八分钟,给列车上的人,以及这个女人带来了不一样的未来和结局,创造源代码的博士说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虚幻,而最后上尉却真的生活于那个本应是虚幻的世界,这是否说明,对于那些我们否认的梦境和幻想,他们曾经真实地存在 你是否想过,在这个世界上有另一个我,一样相貌与性格,却从某一个转折点开始,与我拥有了不同的人生和结局,如是,我也只是想告诉你:everything will gonna be ok。
这个世界,每一分,每一秒,或许都已是一个不同的自己,而我也只是想好好生活。
以下内容提出一种我看完电影后的假设且已完全剧透:基本介绍,柯尔特史蒂文:主角,美军上尉肖恩范翠思:历史教师,主角对应的源代码穿越者古德温:负责与主角联络的人克里斯蒂娜:肖恩的朋友,坐在主角穿越点旁边拉特里奇博士:研发源代码系统的人在电影中可见的穿越一共九次,基本情况如下:第一次:寻找自己的身份,然后列车爆炸第二次:找到了炸弹,自称保安要求车厢内众人关闭电子设备,然后列车爆炸第三次:跟踪一个中途下车的人,并且把克里斯蒂娜带下了车,列车爆炸,最后在打斗中掉落铁轨,被火车撞死第四次:偷手枪被抓,被铐在车厢里直至列车爆炸第五次:查到了CAOC-N的含义并且打电话给拉特里奇博士,克里斯蒂娜告诉他自己已经死于两个月前,上尉开始恢复部分记忆,失去意识直至穿越结束,虽然没有说明,但失去意识直至列车爆炸的可能性很大。
第六次:一带而过,列车最终爆炸第七次:一带而过,列车最终爆炸第八次:找到了放炸弹的人并追踪其至停车场,但被其击毙,然后列车爆炸第九次:抓到了放炸弹的人,阻止了列车爆炸,给源代码世界的古德温发了邮件,给父亲打了电话,最后在八分钟之后继续生活在源代码世界先提出我看完以后最先考虑的两个问题:1、为何一个由死者八分钟记忆构成的虚拟世界可以如此完整?
片中第一次解释源代码世界是在上尉完成第三次穿越之后,拉特里奇博士出现并且给他简单说明了源代码世界的情况:源代码世界由死者的8分钟残留记忆重建而成。
然而事实上,上尉的穿越体肖恩,其所见远多于列车死者可能拥有的8分钟记忆,即使我们假定死者的8分钟记忆信息同时包含了死者的个人信息、性格等基本人格,使其可以对肖恩的种种行为做出反应,仍有大量的源代码内容,不应该存在于死者记忆之内。
比如肖恩在第五次穿越时曾经向车厢上的一个妇女询问CAOC-N徽章,并且得知这是美国空军内华达州基地云云。
如果这个妇女仅仅由其死前8分钟的记忆重构而成,那么她绝无可能知道徽章的含义,这必须要调动她更久以前的记忆才行。
退一步而言,假设源代码世界由死者全部的记忆构成,超越了8分钟的限制。
即便如此,在第三次穿越中,上尉追踪晕车者而至的车站,仍然不应该出现在死者记忆之中,晕车者中途下车,显然不是死者之一,而车上的死者无可能知道车站的情况。
同样,在第五次穿越中,上尉打电话给拉特里奇博士,接线员接了电话,这个接线员同样不应该存在于源于死者记忆的源代码世界。
而最后一次穿越打给上尉父亲的电话,亦不应该存在。
2、为何最后一次穿越可以超过8分钟?
在第三次穿越之后的源代码介绍中,拉特里奇博士很确定的说,源代码穿越只能维持8分钟,因为系统来自死者的8分钟记忆,在8分钟之后,系统将无法维持。
上尉:8分钟后会如何?
What happens after the 8 minutes?博士:之后?
什么都没有After? Nothing.你在列车上将不复存在You cease to exist on the train.源代码世界中你只能存在那8分钟里You cannnot exist inside the Source Code, beyond Fentress' 8 minutes.源代码不是时空旅行Source Code is not time travel.实际上源代码只是时空重现Rather, Source Code is time reassignment.这无疑和最后一次上尉的成功穿越相矛盾,而且仔细考虑的话,第三次和第八次穿越,也颇为可疑:第三次穿越中上尉追下了火车,然而因为追错了人,火车依然爆炸,但是,如果犯人仍然是在火车相错时间发动爆炸,那么在爆炸时,上尉的这次穿越已经超过了八分钟,比起之前死于爆炸的两次穿越,这一次的时间已经增长,事实上如果没有意外的坠落铁轨,这一次穿越很难说是否会自行停止。
第八次穿越中,上尉被犯人用手枪击中,并在爆炸后不久死去,虽然时间似乎与之前的穿越相仿,但是犯人击中他之后,曾经看表自言自语:哦,你扰乱了我的时机Oh, you messed up my timing.很显然,这一次爆炸的时间与以往不同,而且应该是较以往几次更晚,这一次穿越很可能也超越了8分钟的限制。
综合以上两个问题,我们试着得出结论:要么源代码是一部存在不小漏洞的科幻片;要么我们的初始假定就存在问题。
有趣的是,两个问题的初始假定都来自同一点:拉特里奇博士在第三次穿越之后对上尉的解释。
拉特里奇博士对于上尉而言是否可靠?
我想显然是不可靠的,很明显的,博士在至少两处地方欺骗了上尉:1、他表示我们肯定可以找到上尉的替代品,有些士兵认为这样很好,死后还可以为国家效力。
事实是:他在电影接近结尾处承认,上尉可能是唯一能够运作源代码系统的人。
2、他答应上尉在任务完成之后让上尉死掉事实是:他打算清除上尉的记忆,为下一次任务做准备。
那么,博士在对上尉进行的源代码介绍当中,隐瞒甚至作假了一些内容,这种可能性是确实存在的,比如我们之前考虑的两个存在疑点的问题。
那么,事实的真相是怎样?
这部分的猜测已经开始远离电影,只能是一种猜想,而无法通过影片来进行证明,我只提出我的一种假设:如果博士在之前提到的两个问题上说谎,那么他的目的何在?
这两点问题合成一句话,那就是,源代码系统是个仅有8分钟的虚拟世界。
那么反之考量,真实的情况就可能是:源代码是个不止8分钟的真实平行世界。
上尉每次穿越之后的返回,都因为他的死亡,而这是将其收回现实世界的唯一方法。
因而博士和古德温都非常强调一点,上尉需要专心在车上寻找嫌犯,尽量不要参与其它的不相关事物。
这点其实是在保证上尉可以在8分钟之后的爆炸时留在车上,从而被炸死送回现实世界。
博士谎称源代码是一个8分钟的虚拟世界,同样是防止上尉逃离火车的另一手段,如果上尉得知自己可以通过避免死亡而继续生存在源代码内,那么相较于自己现实世界的悲惨处境,他可能选择逃离列车而以肖恩的身份继续活下去,博士从而失去了他们手上唯一的合格穿越者。
所以我的结论是:源代码系统并非由死者8分钟记忆而来的仿真系统,而是一个可以将穿越者送入某个平行世界的系统,博士作为研发者无疑是知道内情的人,古德温有可能也知道这一点,而上尉则蒙在鼓里被利用。
由此而来的一个想法:上尉在每次穿越回来时,都能看到模糊的影像,最后证明这是最后一次穿越他和克里斯蒂娜下火车之后看到的场景。
这有可能是由于他在平行世界中穿越过程中,看到了某个时间处于未来的平行世界的影像所致。
非常讨厌这种穿越,这种拍摄手法让人憋屈,气闷,看得人心情差
很难不把本片和《幽灵诡计》拿来相比,因为两者的剧本模型几乎相同:主角失忆,反复通过时间回溯寻找命运突破口,发现最终真相后勇敢面对现实。但邓肯琼斯不如巧舟的地方,是他把最关键的真相在半途就揭露了出来,而不是像巧舟那样在最后揭露真相,并用这一点把故事中的所有疑问一口气贯通串联。
挺一般的
都说开端抄袭这部电影,所以我来看了。除了在车(火车,公交车),循环,看不出有什么相同的。感觉男主找到炸弹太随意了吧,难道就因为在战场过,所以这么容易找到?好莱坞大片喜欢搞开放式结局,让人更有想象空间,同时可能为第二部留退路。除了题材新颖,看不出可以超过8分
哥们儿第二个8分钟就知道谁是凶手了。一堆死人的短期记忆,你就组合组合慢慢看录像找凶手呗。一个RPG怎么可能改变现实呢,就算改变了,那就没有死人的记忆给你模拟了。
背背山的男主角 当然要看!
很精彩,差点错过
有点浅~~~思想永生我赞同,但怎么能和现实有交集?
如果你相信,这就是真的。但是,你如何去相信?
好个球
同类型片那么多怎么这个炒得这么高分
逻辑上的硬伤太多 基础不好的大楼是不稳固的
剧情引人,结尾的突转有所牵强。
看了《开端》,来打卡经典电影《源代码》。很好看,而且结尾很烧脑。
很烂, 剧情老套, 平行世界这种用烂的段子只有在中国这种白痴人群中有卖点, 可悲!
成本小野心大,闪回太多次看到头昏。视觉效果一般,细节也有太多同类片的影子。结尾对平行世界的交代在我看来是多此一举了。话不必说尽,要懂得留白,停在那个吻,故事就该结束了。
非常好看。
其实,并没有印象深刻,或许是中午在公司看完的缘故吧。这几年穿梭现实与虚幻世界的电影有点泛滥,《源代码》算理论可以自圆其说的一部影片之一,但究其电影本身,并非足够吸引我再去探索结局的另一种含义,或许126美金买来的十秒钟轻松时刻才是最真实的世界。生命的美好不在于永恒,而在能否心存美好
菠萝菠萝蜜 菠萝菠萝蜜
给四星,是因为我觉得它可以拍的更好,创意不错,导演功力不够,否则未必不是又一部盗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