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没看过奥德赛,所以得以有了超完美的两个小时,不用理会窗外的淫雨霏霏。
George Clooney带着John Turturro(右边呲牙的哥们儿,眼熟吧?
)将科恩兄弟的天马行空的黑色天才发挥到淋漓尽致。
反观去年科恩兄弟拍的《阅后即焚》,虽然有着同样的导演,甚至更为强大的演员阵容(克鲁尼+Brad Pitt),跟这部《越狱三王》相比却相形见绌,本片堪称科恩兄弟黑色幽默的代表作。
三兄弟在逃狱路上的种种奇遇和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壮丽景致将我在看完《老无所依》之后那种莫名压抑一扫而光。
正如很多影评中推荐的,本片OST绝对上乘。
30年代质朴的民谣不仅和美国南部大农场的明媚阳光相得益彰,更跟剧情配合的严丝合缝。
据说剧情中很多地方隐喻和模仿《奥德赛》,对于我们这些中国粉丝未免是些遗憾。
这也是好莱坞电影在中国无法扫除的死角,毕竟高水准的电影都要牵扯到西方的文化背景,我们这些人就不见得能体会到导演和剧本的高明之处。
所以,但愿中国的电影业早点发展起来吧。
或许当张艺谋、陈凯歌这种依靠场面和明星赚票房的人纷纷下岗该行去做晚会的时候,才能说中国电影天亮了。
至于那位编辑无用论的张纪中,我的建议是,您折腾完金庸琼瑶曹雪芹之后,也就只能去折腾莎士比亚去了。
或许能拿到半个奖也未可知,哈哈。
首先,是关于命运。
影片开始,那个双目失明游荡在铁路上的老头这样说:“你们在寻找一份宝藏,你们三个被绑在一起,你们会找到宝藏,虽然不是你们要找的那笔。
不过首先,你们必须经过一段漫长艰辛的路,一段充满危险的路。
你们会看到,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们会看到一只……乳牛,……我不能告诉你们这段路程有多长。
不要害怕遇到挫折。
命运已经给了你们回报。
虽然路程崎岖,虽然心力交瘁还是要继续走下去。
你们就会得到帮助”而在影片最后,三个人刚刚躲过了死亡的人飘在洪水中,乔治克鲁尼说着:“一切的封建迷信都会被废除我们会看到新的世界”。
他们看到了乳牛站在屋顶上……而结尾处,瞎眼的老人再次出现,依然摇着平板车,在铁路上渐行渐远,奥德修斯把自己的女儿穿成一串经过铁路,就像,三个人刚刚逃狱时绑在一起一样。
我们其实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决定与被决定的反复循环中。
《奥德赛》原著里英勇的奥德修斯经历的重重苦难看似是因为自己的疏忽,实际上他的命运在他逃离巨人岛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决定。
在电影里也是一样,每一次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结果其实在片头就已经给出,只是剧中人物还是要拼命地反抗,我们还是要在看的时候揪心地紧张。
如果一切都符合命运,那么反抗是可笑的,紧张更是荒谬。
只是没有一个人能拿对关于命运的那一张牌。
——————————————————————————————然后,然后是关于整个古典英雄的解构。
在《奥德赛》的故事里,“神样奥德修斯”英勇无谓机智聪明,适合于一切美好的词汇,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他有一个忠贞守节的妻子,他能单枪匹马杀光家里塞得满满的求婚者。
可是这个古希腊的英雄就这样长上了乔治·克鲁尼的脸,他的妻子懂得生活比爱情更重要,他一无是处被自己的妻子说成“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被火车撞死”。
这不是描写一个英雄事迹却扎扎实实是一部喜剧。
当英雄不再是英雄的时候,所谓的英雄主义和悲剧精神也可以随着瓦解了。
我一直试图在看电影的时候找《奥德赛》和电影故事的切合点。
最后却发现整部电影其实是科恩兄弟的一场游戏,或者说,是一场狂欢。
表面上的奇幻色彩不时被现实幽默地打破。
在皮特失踪的那一段,故意营造成三个美人鱼美妙的歌声把皮特变成了一只癞蛤蟆,我真的以为神话意向终于出现了,原来不过是警方的又一变相卧底。
以神话故事做背景,实际上还是会回到现实。
这是因为——科恩兄弟要用现实来玩黑色幽默。
——————————————————————————————嗯不能不说的黑色幽默。
把《奥德赛》这样一部辉煌的英雄史诗解构怎麽能缺得了黑色幽默在三个人的冒险故事之外,还有一条一直存在的副线,就是州长选举。
与丹尼老爹的第一次狭路相逢是在广播台外,广播里的丹尼老爹原来是一个满身流油的胖子州长,政客的露面从一开始就揭示了政治不过是一场美化的骗局。
而最后奥德修斯完成自己英雄形象的方式不是原著中的英勇杀光敌人,而是因为自己政治立场的突然转变,他突然从一个逃犯变成了重掌大权的伯尼老爹的政治顾问,而因此打败了情敌。
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在颠覆英雄主义的同时,黑色幽默地模糊而又清晰。
——————————————————————————————撑起剧情当然少不了人物,科恩兄弟的胖子情结在这里爆发了。
之前的电影里胖子总是有着各种各样奇怪的性格。
《巴顿芬克》里的查理,《血迷宫》里的咆哮杀手……还有等等等等,科恩兄弟的电影里怎么能没有性格诡异的胖子。
可是在这里,胖子太多了可能是因为本身想营造的狂欢氛围丹尼老爹和他的胖儿子还有两个不知所云的帮手整个就是一个胖子的等差数列。
还有始终都在笑的babyface尼尔森。
再加上捏死癞蛤蟆皮特的抢匪和可怕的狱警。
这么多的胖子就使这部电影变成了一场狂欢,每个胖子都有点小怪癖。
不能不说这是一部成功的喜剧,他营造出了丰富的人物和从始至终没有被破坏的喜剧氛围。
总之他不是一部闹剧,总之科恩兄弟的小小天才放在里面很可爱,总之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ps 不能不说的乔治克鲁尼的头油和法网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小细节
两个逃犯在河边忏悔受洗得到救赎(插曲down to the river to pray)。
然后就在十字路口遇到一个卖灵魂给魔鬼的黑人音乐人(现实中很多音乐人出卖灵魂给魔鬼,这个情节经常被电影引用和提及)乘车,四人一起去录歌,这首歌后来大火,使州长因此赦免了四人的罪。
唯一一个没有在河边忏悔的逃犯,在影片最后危急时刻下跪忏悔祈祷,继而引发洪水救了他们三人,隐喻圣经世界末日、大洪水、末日审判、诺亚方舟,其实是电站建大坝的水,洪水中,三人趴在棺材上获救(棺材隐喻重生),黑人音乐人趴在打字机上获救。
影片竞选州长情节极具讽刺意味,就像一场荒唐的闹剧。
揭示了政客的虚伪本质,和群众的世俗。
群众就像那个有六个孩子的母亲一样见风使舵功利市井。
铁轨上划船一样的黑人盲人工人预言了三人虽然得不到他们想到要(实际是虚构的十几万财宝),但是也会有好的结局,隐喻的是大部分人的一生,影片情节设计巧妙。
可能是因为不懂英语和翻译的问题导致流失一些笑点,插曲巧妙好听优秀。
演技也很到位。
高档饭店里的独眼大胖子,花言巧语自称是销售圣经的,独眼隐喻共济会犹太人,吃饭时只顾吃饭不说话,隐喻贪婪,卖圣经,隐喻最后的晚餐里出卖耶稣的犹太人犹大。
后面情节这个独眼胖子是圣十字教会、反黑人种族主义者。
黑人音乐人因为背叛了魔鬼,所以遭到带白色头巾的邪教组织"门徒会/旷野窄门"的审判,后被三个逃犯救出也是很有讽刺意味。
(防邪攻略:蒙着白头巾的“门徒会”!
识别不难,教你三招,让它无所遁形~https://m.sohu.com/a/337509266_120207007手机搜狐网 sohu.com差点竞选成功的总统其实是个邪教成员/邪教头目和种族主义者。
揭示了政客的虚伪本质,和群众的盲目本质。
追逃犯的牵着一条狗的监狱警/监狱长,隐喻的是地狱死神撒旦,牵的狗隐喻的是地狱门口看门的三头犬(刻耳柏洛斯,地狱守门的三头犬叫刻耳柏洛斯(Cerberus)。
刻耳柏洛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生物,它有三个头和一条龙尾,负责守卫冥界的入口,防止生者进入和死者逃出。
)抢劫银行的罪犯,电影是说的词"娃娃脸",说明的是,其实很多罪犯其实是童年遭受了父母教育的缺失才导致的心理不成熟,从而导致的犯罪。
电影里的抢银行犯,不想碌碌无为的活着,又想轰轰烈烈的活一回,所以,在被抓被众人压押解即将被高压电电击死刑的时候,他小时候不被人关注的心理,得到了满足,所以他反常的兴奋和高兴。
他汽车里满天飞出满天飞的钞票和给三人他的那一份钱,说明他视钱如流水,并不是贪婪金钱,而是寻求刺激和反抗,即寻求生活人生的刺激和反抗的刺激和乐趣。
他并不伤害那个说他的妇人,说明他并不是什么坏人,抢劫银行表面看是前边的分析,但实际上本质上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他,为了追求存在感。
银行里老人说他他恼羞成怒说明他的童年并不好。
搞笑的是电影里说他是杀牛犯,并没说是杀人犯。
导演豆瓣介绍"他们的电影作品独具特色,其情节不落俗套,往往强调命运的某种不确定性"。
回顾整个影片,插曲优秀,很有表现力和艺术性,带有一些宗教色彩,用监狱隐喻看似无能为力的生活,用狱警隐喻死神的从不停歇的威胁,用越狱隐喻摆脱生活的牢笼和人生的设定,表现了人生的荒诞和不确定性,同时又在倡导人们去乐观追求新的生活和新的可能性。
最后镜头,又用铁轨上"划船"的老人,表达生活看似无意义,又要(沿着铁轨,这里可以隐喻引申为规矩、固定的方向、固定的路线、天生的命运等)不停向前,既表达了人生的无意义,又表达要从这无意义之中找到意义。
————————一些宗教知识:基督教认为对罪惩罚和补救的是国家。
A.正确B.错误答案:A???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有罪,并且无法自救。
于是上帝派独生子来担任“救世主”,为世人赎罪。
这位“救世主”指的是( )A.耶稣 B.释迦牟尼佛 C.奥古斯都 D.查理大帝答案:A路德认为:基督徒只要真心悔改就得到了上帝的赦免,与赎罪券无关。
但他又认为:只有神拣选救赎的罪人……当中完全没有人参与的成分。
路德的理论( )A.前后自相矛盾导致信仰混乱B.本质上违背了人文主义精神C.改变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D.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答案:D分析依据材料可知,路德强调信仰即可得救,论证天主教会不能代替上帝,无法改变信徒的命运,这就否定了天主教会的垄断地位,故D正确;路德的思想虽有矛盾的地方,但A项中的“信仰混乱”与史实不符,排除;路德的“信仰得救”是人文主义精神在宗教领域的体现,并没有违背人文主义精神,故B项错误;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是神创论和神决定论,材料“只有神拣选救赎的罪人……当中完全没有人参与的成分”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结合马丁•路德的“信仰得救”思想的意义分析。
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世人的盲目性,比如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之前,人们大都认为交赎罪券可以赎罪。
改革后,人们又大都认为不应该交赎罪券。
信印度教/基督教/不信教的人并不是真的信印度教,而是因为,在信印度教的地方,人们大都信信印度教,在信基督教的地方,人们大都信基督教。
这也说明了世人具有盲目性和盲从性的特点。
片名:O Brother,Where Art Thou翻译:哦兄弟,你在哪里where art thou, 古英语。
例句:where art thou, little lamb ?你在哪里,小羊羔?
请问Where art thou my romeo是什么意思?是卫兰两个人的烟火的英文版的歌词是古英语,可能是从莎士比亚的剧本里摘录的。
翻译成现代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my Romeo?
你在哪里,我的罗密欧romeo还有个意思是“情人”就是这个意思电影原声大碟获得第44界格莱美最佳年度专辑大奖保持发型的男主说明对生活的乐观、不肯背叛朋友的友情、泄露秘密向上帝忏悔的信仰、冒着危险去解救朋友、只抢钱仗义疏财不害人的抢劫犯,河边即出现了虔诚受洗的信徒,也出现了象征夏娃和蛇的诱惑的向警察告密的妖女,容易受骗的单纯,这些都是这个电影能受欢迎的动人之处。
他们遇到的每个人,几乎都有罪。
比如唱歌的三个女儿,也不知竞选者的真面目,为虚伪的政客拉选票。
反倒是三个主角,倒是真诚善良的要死。
他们也有罪,比如偷车抢银行,但是,谁能肯定他们偷的车不是坏人的车,银行又是否是富人收割穷人的工具。
Big rock Candy Mountain - Harry McClintock20世纪30年代初,在密西西比州的一所监狱里,罪犯艾瑞特在得知自己妻子将要嫁给别人之后,便用谎言说服狱友德玛和皮特跟自己一起越狱,三人便开启了“寻宝”之旅。
逃亡路上,他们先在皮特的表哥沃什家解下镣铐。
然后晚上被沃什举报,接着被表哥的儿子救下,然后三人遇到教徒洗礼,德尔玛皮特接受了洗礼。
Down to the river to pray -Alison Krauss接着三人在十字路口遇到了出卖灵魂的吉他手汤米,临时组建了乡巴佬组合,献歌之后一炮而红,但是三人并不知道。
I Am A Man Of Constant Sorrow -John Hartford在跟汤米走散之后,三人又遇到了抢劫犯,乔治-尼尔森,四人一起抢了银行之后,因为尼尔森落寞的离开之后,三个人富裕起来,开着小车继续向前寻宝。
尼尔森离开路过树林小溪旁,三个女人吸引了三个人,在一阵神魂颠倒之后,三人只剩下德尔玛,艾弗瑞特和一只青蛙。
didn't leave nobody but baby -Gillian Welch两个人只好带着这只“皮特”一起继续赶路,被一个推销圣经的人大丹欺骗,并被其暴力的抢走了钞票和汽车,并捏死了“皮特”。
俩人丧气地继续向前,最终艾瑞特找到了妻子,在和妻子复合无望的情况下,俩人偶遇了再次成为囚犯的皮特并再次帮他越狱。
皮特说了自己出卖了朋友,把藏宝地点透漏给了执法官,之后,艾瑞特承认了自己欺骗了他们,两人梦碎。
三人扭打在一起,却无意中看到了3K党对汤米行刑。
O death三人救下汤米,并再次组成乡巴佬组合,在舞台上,四人受到了剧烈的欢迎,现州长为了选票,赦免了三人的罪,妻子也原谅了艾瑞特。
You are my sunshine 在寻求艾瑞特的求婚戒指中,执法官抓到了三人,并不顾特赦令硬要绞死三人,最后时刻,艾瑞特下跪祈祷,然后 到了,三人获救,并最终获得了别样的人生财富。
Lonesome Valley故事发生在美国最穷的州-密西西比州,它是美国最保守的州,经济主要靠农作物与木材,蓝调和乡村音乐在这里盛行,同时这个州十分歧视有色人种,曾经在南北战争中脱离过美国联邦政府,2020年才正式废除具有南方联盟标志的州旗,电影《密西西比燃烧》讲述的就是臭名昭著的3K党前党魁之一策划的暗杀行动。
而电影中随处可见的小汽车,也说明在20世杰30年代初,美国工业已经很发达了,但是各种各样的场景,并不能看出这个州是繁华的。
冷清的街道,商业区店门紧闭,各种被吹上天的广告,以及为了增加就业将要兴修的水利都在反映着这个时段,美国正在经历金融危机。
至于三人为何入狱,推测德玛应该是欠了税收,农场被抵押,经济原因入狱的,皮特推测是真的干了坏事,艾瑞特电影明确说出入狱的原因,无证驾驶,可能是因为汽车刚流行起来,各个针对其法规很严格。
电影中各个人物也很有意思,话唠中带着傻气的艾瑞特,老实带着傻气的德玛,胆大中带着傻气的皮特,躲避白人恶魔的黑人汤米,为了赏金出卖表弟的表哥,为了吸引别人注意力的杀牛抢劫犯尼尔森,身兼数职夸口改革的3K党政治家荷马,选票有限时刻改变的圆滑现州长派比,以及艾瑞特固执的妻子佩妮,还有那个为了面子到处放火追杀三人的执法官库克等,无论是上层的大人物,还是底层的小人物,都鲜活的活跃在电影中,在蓝调的音乐下,悠扬的歌声配上异国风景,总是会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观影体验。
以前看电影很随意,只专注于故事情节,也就是看编剧编故事的水平。
后来,看的电影多了,发现一部电影,尤其是一部优秀的电影,其中蕴含的东西非常丰富,音乐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我甚至认为优秀的配乐是一部电影的灵魂。
很多电影原生成为经典,历久不衰,除了音乐本身的特点之外,更在于对电影的情节推进的催化作用。
当然,音乐剧电影另当别论,毕竟这类电影中,音乐是核心,与普通电影的配乐没有可比性。
就科恩兄弟的这部《越狱三王》而说,音乐表现在电影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尽管这算不上是一部音乐剧。
这部电影的成功固然不仅仅是由于优秀的电影原声,但是影片中的音乐在叙事功能和氛围营造上承担了很大的作用。
电影是一部喜剧,整体音乐以欢快为主,在叙事功能上,能够配合紧凑的故事情节,在故事场景中,可以烘托氛围,渲染喜剧性的气氛,同时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也能够突显出人物性格及其各自的个性,因为喜剧中的人物大都是漫画化,人物性格被拉伸,被夸张化,欢快的音乐很符合这种变化。
It’s a very old-fashioned way to say it
In the big rock candy mountain,the hens lay soft-boiled eggs
i have no nameu seek a great fortuneu three who are now in chainsu will find a fortunethough it will not be the fortune u seekbut first u must travel a long and difficult roada road fraught with perilu shall see things wounderful to tell.u shall see a cow on the roof of a cotton house.oh,so many startlementsi can not tell u how long this road shall bebut fear not the obstacles in ur pathfor fate has vouchsafed ur rewardthough the road may windur heart grew wearystill u shall follow them even untill ur salvation
Damn! we r in a tight spot!
we ran across a whole gopher village.
he's bona fide
buy them lessons on the clarinet
the decent pomade
i wasn't using it
just a dodge
i counted to 3
国家的生命力和驱使其的动力是虚无的。
充满“能量”的音乐和宗教力量极其强大,这是在一个特殊时刻的产物,迷惘、疯狂、单薄的时候就会冒出来,以一种机器正确、极其“神圣”的方式,去行驶权利,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秩序,但其实是如此荒谬——越狱是一带而过的、劫狱是直接到床边、相遇是突然的、劫匪被一句话宝宝破防到所有钱都不要了、出狱发现自己被“火车”撞死了,却又成了一夜爆红的乡巴佬乐团…一切看起来那么秩序,但在宗教仪式的面具被摘下,群鸟兽散,是那样的反差和不堪。
(国家需要选举、选举需要音乐;国家需要人,人需要宗教赎救,宗教也通过音乐。
)在“音乐”面前,一切支持,一切理念、一切偏执却又短暂的消失了,迎接他们新生的是音乐,死亡的也是音乐;被音乐淹没,又被 大势冲起,抱着棺材漂流,浮浮沉沉,浮浮沉沉。
归根结底推动运行整个具象的庞大整体的东西,是最抽象最容易被操控和构造的事物。
(这是一个充满仪式充满黑色幽默的电影,最后的黑白像在纪念那个时代,又好像在纪念现在。
第一次看科恩兄弟的作品,一听名字以为又是美国好莱坞式的经典动作片,下好了放在电脑里连想看电影的时侯都没有想过还有这部。
前几天读《看电影的艺术》,才发现是科恩兄弟早年堪称经典的电影,找出来看了看,结果从片头音乐一出来,就欲罢不能。
不想也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我对这部片子做过分的宗教解读,是在十字路口将灵魂卖给魔鬼、娃娃脸乔治、还是屋顶上的牛。
又听说这部电影是对《奥德赛》换一种方式的讲述,片中各类人物细节都可与莎士比亚戏剧中的一一对照。
只感慨于小人物在一路寻宝过程中乐观良善的本心,政权争夺的过程中视其为自己赢得胜利的台阶和用心,以及在宗教光环庇佑下对人(汤米)的无情处决。
最动人的自由和胸怀,反倒写在三个身穿囚服的男人身上。
情节纵有不合理性,政治争夺中占优势的一方靠乡巴佬乐队的演奏被人轰走,另一方趁势便能借其赢取上风,三个男人凭着动听的歌声和时局的凑巧,居然莫名其妙的赢得了被赦的权利。
诸如此类,在科恩兄弟的电影中,用一种喜剧的自然夸大化表现和演绎了出来。
配乐用的很棒。
虽然曾经读过一遍《奥德赛》的原著,还是很难看出电影中多少戏仿的成分,对不熟悉《奥德赛》故事的人来说,可能更是会留下些遗憾。
看《奥德赛》的时候也很痛苦,完全是靠着意志力才能看下来的,读完以后,除了故事主线,基本上已经不能记得什么东西了。
昆德拉也说遗忘是小说作者和读者的大敌,作者在一篇长篇小说中慢慢铺下影子为后文铺垫,精雕细琢,可是读者早就忘了前面1页的内容,只能有个大致的概括。
小说作者永远也不能希望读者像自己一样这么来理解自己的小说。
因为遗忘,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尤利西斯。
如题,这是三个人逃狱的故事,主角名叫尤利西斯,带着两个锁在一起的狱友逃狱,寻找宝藏,一路上再碰上些人和事。
片中出现两个瞎子和一个独眼龙,第一个瞎子是个神神叨叨的预言家,说些疯话,觉得这位倒可能是映射荷马老先生了。
片中也有出现荷马,是个州长候选人,3K党的地方老大。
我不知道片中到底还有多少隐喻,第一次看见正受着洗礼的宗教人事是怎么回事,3K党是不是就是3K 党,州长竞选是否只是州长竞选,那尤利西斯的那六个(七个)女儿和缪斯有没有关系,不过这样辈份就不太对了(不过希腊人本来就不怎么讲辈份的)。
《奥德赛》中著名的奥德修斯游历冥界的场景在片中似乎没有暗示,是不是怕打破影片喜剧的气氛。
除去这些鬼模鬼样的隐喻和隐射,这依然还是一部轻松搞笑的音乐喜剧电影。
George Clooney表情丰富,表演夸张,两位谐星配角也恰到好处,外加柯恩兄弟的金牌制作,夏日必备。
另外,在下《逃狱三王》的原声,速度超慢。
http://imapollo.blogbus.com/logs/25073205.html
忏悔一下,我居然错过了这个电影八年,无限悔恨。
看到8分钟的时候,即担心又高兴,是那种对一牛b片儿的崇敬油然而生,又担心很快结束的心情。
搜索了一下,居然没有留下歌舞片儿的印象,或者又是我失忆了。
似乎对乔治克鲁尼或者布拉德皮特这类人有种格外的偏好。
纯情深沉收放自如,更多的是骨子里的一种流氓气质。
对于我这种有雄性攻击综合症人来说,欣赏同性实在是一件很不容的事。
似乎这部电影里吸引我的因素很多,乔治克鲁尼,公路电影,渴望自由,老音乐。
我个人觉得自己是一个极端的自由主义者,稍有束缚就要么开始唉声叹气,要么狂躁不安,若干年来越来越偏离秩序的社会。
整部片子似乎都是反秩序的,越狱犯,娃娃脸经济犯,貌似忠厚却贩卖灵魂的黑人吉他手,这些本该遭到唾弃的人却拥有最单纯善良的心灵。
相对来说州长,法官,条子却变的阴险狡诈。
或者世界本来就是如此,不过我们被倒霉的书本和政治口号荼毒。
谁又在乎呢?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的。
喜欢旅行的人有一个特点,就是貌似漫无目的,却又目的明确。
一个旅途的目的地似乎仅仅是一个过程,而挖掘真正的目的无非是那种对自由自在感觉的享受。
公路电影也是如此,过程重于结果。
另外对我这种矫情的人来说,大部分电影音乐做的并非中听。
能呼应影片主题的已经少的可怜。
想想这部片子里的所有的音乐都能在适时的被引用,足见下了一定的功夫。
宗教徒能歌唱,黑人能歌唱,连3k党都能歌唱。
还是最喜欢Big Rock Candy Mountain,荒诞才是射向假正经生活的一颗子弹。
除了乡村民谣我真觉得无聊
呵呵...哈哈...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又一部豆瓣高分文艺逃狱电影,我就不信那些打高分的都看明白这片子是取经于荷马史诗奥德赛。大篇幅的废话让我看了半小时忍无可忍删除。
原来是改编自奥德赛啊~对于一部音乐电影来说,原声实在太棒了。美国南部口音太味儿了……
乔治克鲁尼怎么又被抓起来了怎么又又又逃跑了……
美国歌舞片,主题是歌曲,而不是喜剧,也不是故事。2000年拍的拍的电影,却很有60-70年代的胶片质感,复古色彩。欣赏不来,不是电影不好,只是不是我的菜。
很无趣的片子,看点是很美的乡村音乐
无法理解为啥这么高的分,真的不好笑!是我配不上科恩兄弟……
完全就是个音乐片,故事真的不行
原声非常好听~~~~~但是我能说我真没怎么看进去吗~~~虽然一直很喜欢科恩兄弟
科恩的奥德赛~音乐真心好,克鲁尼真心帅。奶牛发油发网青蛙胖子经济犯,关于“英雄”返家寻找“忠贞妻子”的乡村公路电影
借越狱三人,用被封印的戴罪视角洞察美洲大陆的自然、种姓、风俗、戒律、政见、宗教与艺术,一切与他们息息相关,又被他们束之高阁。这样不远不近的距离刚刚好,可惜后半段从旁观者转向变革者,一旦人物被赋予动机和行动,那种戏谑的事不关己姿态便瞬间消失了。
虽然结尾搂回来一点,但还是一出荒诞的闹剧。
科恩兄弟总是能将一些众所周知的故事改编得富有自己的特色和内涵,当然还有他们的黑色幽默。
逃狱是为了妻子女儿,阴差阳错成了流行歌手,上天眷顾懂得爱的人,轻松幽默,温情暖暖,片中的乡村民谣粉好听
不懂,看到了三K、私刑和南方,乡村歌曲也很棒,科恩兄弟的情怀?
忽略剧情 只给音乐
荷馬史詩般的這部電影內容還真蠻多的…最有勁的就是三個基友一起唱歌,被誤以為變蟾蜍的在吊嗓的時候還會翻白眼,哈哈哈…三個男人間的攪基是女人不能理解的基情四射的友情…可惜OST放在國內的硬盤裡面T T
从头铺到尾的蓝草,毫不遮掩地展现着科恩兄弟的民谣和民歌热情,深南方传说,结合着独具风格的形式感,服务好了这个逃狱和欺骗的故事,也恰如其分引向兄弟俩最有欲望表达的荒谬命运。密西西比十字路口出卖灵魂给撒旦的罗伯特.约翰逊,在片中变成了Jonny Johnson,长相倒是酷似那位传说中最伟大的蓝调吉他手。
始终对不上波长的公路喜剧,奥德赛神话框架套在三十年代大萧条的美国,主体是乡村音乐,慢悠悠的节奏很是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