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斯蒂芬妮·科尔克
主演:弗里达·伯恩哈德,阿诺德·博斯,杰尔默·哈尔基奥普洛斯,朱尔斯·埃尔廷,莫妮克·海因克-维赫曼,马伦·耶宾克,佩品·科法杰,多洛雷斯·雷温,汉斯·莱格特
类型:电影地区:荷兰语言:荷兰语年份:2023
简介:在孩子死产几天后,罗宾的乳房开始分泌乳汁,她无法将乳汁扔掉,于是决定捐赠,但寻找捐赠场所比她预想的要困难得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乳汁开始挤满了她的冰箱和她的生活。详细 >
整整两冰箱的母乳,是一个母亲的丧子之痛,和作为女人难以言说的酸楚。影片最好的设计是用沉默来表达复杂的情感。登山社成员的沉默,是一种对苦痛叙事的拒绝:丈夫在得知妻子患过梅毒后的沉默,是对于妻子过往的抗拒;妻子将个人信息发布后到了网上后,面对回复的沉默,是面对网暴和羞辱隐忍;最后的段落里,女主沉默的将所有的母乳送到一位母亲的家中,母亲沉默的接受了女主的母乳,是女人之间的理解和惺惺相惜…….不否认整体有些流于形式,以至于很多细腻的情感没有表达清楚,但女性导演的关切,依旧能给观众带来惊喜。
剧情和我期待的完全不同,可能因为没有婚孕的经历无法共情吧。困 平 但灯光很不错
或许因为不喜欢小孩,也不想承担生育功能,所以没有共鸣。
只有女性创作者才能把“母乳”发展出这些切身的细腻感受(查了下也确实是导演从自身经历出发后慢慢形成的这个故事) / 整体上都很喜欢,但对徒步这条线稍有疑问。虽然徒步本身也是“独自探索悲伤应对”的一个方向,但在片中的比重稍大了一些,处理上也和母乳捐赠线很平行。或许减少一点篇幅,或者增加更多探索出的悲伤应对方式,会更好?
整个片子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淡淡的,淡淡地怀孕、流产、告别,淡淡地掀起衣服挤出乳汁,淡淡地徒步行走。感叹于故事的角度如此细微且非常富有女性视角,只有女性创作者才能注意到流产后冗余的充沛乳汁,以及关注到乳汁代表的延续生命的欲望
2024年4月24日北影节太沉静了,像一篇痛苦的流水账
平庸的歐洲情緒電影讓人睡都睡不著。
#BJIFF2024# 乳汁是一种痛,吸取乳汁的时候机器轰鸣,这种痛太持久,于是在一种沉默徒步中默哀,或许也代表了女性的处境。同时乳汁也代表了母亲和死去孩子的连接,指尖与奶瓶的互动,在放满奶瓶冰箱前倾听心跳。
#2024BJIFF 第二十一部 4.24 英皇电影#先必须说一句,导演好美,我好喜欢。以女性视角看失去孩子和母乳喂养的问题让人觉得非常舒适。直观感受是整部好像都平平淡淡没有冲突,但实际上冲突只是被蕴含在了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里。女主跟丈夫之间实质上是有冲突的,丈夫不知道如何开解她也不知道如何开解自己,中间感觉丈夫甚至有了一点厌烦和无奈。但好在两个人都找到了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方式:丈夫选择跟朋友出去短途旅行,把家留给妻子一个人让她可以继续找人接受母乳。女主跟朋友,医生,母乳协会的人,还有徒步的同伴都是有冲突的。只是现在很多人习惯性的把冲突放大,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冲突可能只是一个眼神,微笑,三明治,游戏机,而已。喜欢这样的女性作品,不弱小,也没有那么强大,只是普通人中的一个普通人。
#14th BJIFF# 5.5。 题材新颖,内容表现模式化太重,比较无聊,人物心理状态表现得不太深刻,像是大学生毕设作品。
最后一幕真好
乳汁的传递,完成了ROBIN与失去的宝宝的告别式。
一般
万万没想到差点被这部憋死,北欧确实致郁…角度还是挺新的,也很细腻。北影节4.22@五棵松耀莱
bjiff 3.5 “quiet strength”
8.5 #bjiff第8部,也是我个人的第700部,非常荣幸是这个片子。失去孩子是一场绵延不绝的痛苦,时间没法治愈,丈夫的陪伴没法治愈,沉默徒步也没法治愈,“如果已经尝试了太多次就应该适可而止”,生活本就没有太多出口。全片有几处没来由的笑声,但每次笑过后每个人都更痛。结尾太棒了,被失去孩子折磨的女性和被养育孩子折磨的女性在漫长的对视后,接过奶箱,成为彼此的出口。(我心目中这届天坛的最佳女主。btw看到你们荷兰人齐刷刷掏出不同夹心的全麦面包当午饭还是觉得很震撼
极简风电影,没有花哨的镜头,全是细腻的情感表达,表达概念远多于视听呈现。结尾非常干脆,镜头一晃就切到了卡司表,有点意外。
结尾的恰到好处 导演也很温柔 温柔的悼念 希望以后此类影片越来越多 此类事件越来越少
结尾被触动 老婆说是一种“沉静的力量”
感觉一般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整整两冰箱的母乳,是一个母亲的丧子之痛,和作为女人难以言说的酸楚。影片最好的设计是用沉默来表达复杂的情感。登山社成员的沉默,是一种对苦痛叙事的拒绝:丈夫在得知妻子患过梅毒后的沉默,是对于妻子过往的抗拒;妻子将个人信息发布后到了网上后,面对回复的沉默,是面对网暴和羞辱隐忍;最后的段落里,女主沉默的将所有的母乳送到一位母亲的家中,母亲沉默的接受了女主的母乳,是女人之间的理解和惺惺相惜…….不否认整体有些流于形式,以至于很多细腻的情感没有表达清楚,但女性导演的关切,依旧能给观众带来惊喜。
剧情和我期待的完全不同,可能因为没有婚孕的经历无法共情吧。困 平 但灯光很不错
或许因为不喜欢小孩,也不想承担生育功能,所以没有共鸣。
只有女性创作者才能把“母乳”发展出这些切身的细腻感受(查了下也确实是导演从自身经历出发后慢慢形成的这个故事) / 整体上都很喜欢,但对徒步这条线稍有疑问。虽然徒步本身也是“独自探索悲伤应对”的一个方向,但在片中的比重稍大了一些,处理上也和母乳捐赠线很平行。或许减少一点篇幅,或者增加更多探索出的悲伤应对方式,会更好?
整个片子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淡淡的,淡淡地怀孕、流产、告别,淡淡地掀起衣服挤出乳汁,淡淡地徒步行走。感叹于故事的角度如此细微且非常富有女性视角,只有女性创作者才能注意到流产后冗余的充沛乳汁,以及关注到乳汁代表的延续生命的欲望
2024年4月24日北影节太沉静了,像一篇痛苦的流水账
平庸的歐洲情緒電影讓人睡都睡不著。
#BJIFF2024# 乳汁是一种痛,吸取乳汁的时候机器轰鸣,这种痛太持久,于是在一种沉默徒步中默哀,或许也代表了女性的处境。同时乳汁也代表了母亲和死去孩子的连接,指尖与奶瓶的互动,在放满奶瓶冰箱前倾听心跳。
#2024BJIFF 第二十一部 4.24 英皇电影#先必须说一句,导演好美,我好喜欢。以女性视角看失去孩子和母乳喂养的问题让人觉得非常舒适。直观感受是整部好像都平平淡淡没有冲突,但实际上冲突只是被蕴含在了每一个表情和动作里。女主跟丈夫之间实质上是有冲突的,丈夫不知道如何开解她也不知道如何开解自己,中间感觉丈夫甚至有了一点厌烦和无奈。但好在两个人都找到了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方式:丈夫选择跟朋友出去短途旅行,把家留给妻子一个人让她可以继续找人接受母乳。女主跟朋友,医生,母乳协会的人,还有徒步的同伴都是有冲突的。只是现在很多人习惯性的把冲突放大,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种冲突可能只是一个眼神,微笑,三明治,游戏机,而已。喜欢这样的女性作品,不弱小,也没有那么强大,只是普通人中的一个普通人。
#14th BJIFF# 5.5。 题材新颖,内容表现模式化太重,比较无聊,人物心理状态表现得不太深刻,像是大学生毕设作品。
最后一幕真好
乳汁的传递,完成了ROBIN与失去的宝宝的告别式。
一般
万万没想到差点被这部憋死,北欧确实致郁…角度还是挺新的,也很细腻。北影节4.22@五棵松耀莱
bjiff 3.5 “quiet strength”
8.5 #bjiff第8部,也是我个人的第700部,非常荣幸是这个片子。失去孩子是一场绵延不绝的痛苦,时间没法治愈,丈夫的陪伴没法治愈,沉默徒步也没法治愈,“如果已经尝试了太多次就应该适可而止”,生活本就没有太多出口。全片有几处没来由的笑声,但每次笑过后每个人都更痛。结尾太棒了,被失去孩子折磨的女性和被养育孩子折磨的女性在漫长的对视后,接过奶箱,成为彼此的出口。(我心目中这届天坛的最佳女主。btw看到你们荷兰人齐刷刷掏出不同夹心的全麦面包当午饭还是觉得很震撼
极简风电影,没有花哨的镜头,全是细腻的情感表达,表达概念远多于视听呈现。结尾非常干脆,镜头一晃就切到了卡司表,有点意外。
结尾的恰到好处 导演也很温柔 温柔的悼念 希望以后此类影片越来越多 此类事件越来越少
结尾被触动 老婆说是一种“沉静的力量”
感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