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平时喜欢看日番动画的缘故,所以偶尔也会看看喜欢的日剧和电影,记得是在前年?
去年?
听到日本要翻盘《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的消息后,很惊讶,因为貌似记忆里经常看到的是日本剧被翻拍,这次居然是他们自己要翻拍别人的,所以很期待,也猜着国内可能上映机会渺茫,于是几个月前就在网上想找资源看,结果没找到,直到昨天下午刷头条看到了相关介绍后又想起了这部剧,于是就找了下,结果还真找到了!
整剧01:54:36看下来,感觉没有当初看完原版《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后的那种渴望又得不到又可惜的那种感觉!
当年看原版时也是上映一段时间后网上下载资源看的,重复看了好几遍,最后还去看了原著的小说(人生第一次看小说哈哈,当时看了好几天才看完的)或许就是因为当年对原版这部电影实在太喜欢,太沉迷,也太熟悉了,熟悉到甚至看这部翻拍版时的剧情人物下一秒要说的台词都能提前的猜到,所以整片看完后没有期待中的感觉,整片虽然还原度很高(个人觉得至少有85%左右的还原)加上其他的一些小的本土化改动和删减 但是整片看完后就是没有想象中的好看,不明白,部分镜头还原度都很高了,为什么不把BGM也还原下呢?
感觉如果BGM也还原的话,或许整体看起来会根据有感觉!
女一 斋藤飞鸟 这个名字这两年来经常听到,但就是没真正看过她的的作品,讲真,分手那镜头因为女主的驼背身形真的很影响美观。。。
女二 松本穗香 这部算是第二次看她的作品,上一步是几个月前看过的《世界最长的写真》(推荐没看过的可以去看看哈,剧情感觉还不错) 两个人的颜值都很高,但如果非要选一个出来的话,个人会选女二 松本穗香 (短发控 哈哈)不过话说回来,这部作品还是值得一看的吧,就给个3星咯!
我觉得评分低主要是因为原版在大家心中早已上了神坛,无法撼动。
看完电影的第一感觉是上哪儿找的这么像的演员,看到在文具店的镜头时真的有些恍惚。
此外觉得最大的亮点是加入了许多日本的搞笑风格,比如柯景腾去剃光头的时候。
这个诡异的理发店大家感受一下
在一些细节也做了本土化的改动,如李小龙被改成了丘阳春(应该是日本的武术家,很奇怪百度和谷歌都没有搜到这个人的资料)
最后放几张截图
沈佳宜在这个版本叫做真爱
the apple of my eye的意思
真羡慕那些可以用日语对喜欢的女孩子说月亮很漂亮的人🙊
作为一个看过原片, 小说, 和《最美的徒劳无功》(九把刀写的没在电影里用的剧本) 的观众, 我有如下几点要说。
1. 真的没有必要抄那么多。
我想这个故事之所以那么能打动人就是因为: 青春荷尔蒙释放。
再细分就是2条: 1) 男主像太阳一样热情火热。
2) 女主像月亮一样美丽,安静又智慧。
把这种感情和自然的美融合,就是完美的意境了。
掌握这2条写剧本,拍出来的东西不会离题太远。
日本在拍文艺片方面可是台湾人的老师。
很多片都很厉害。
就算是没有剧本, 九把刀小说里也有很多美好的场景可以用的。
像是他追李小华的时候, 那只吃了他很多贿赂香肠的狗狗(他自以为那是李小华的狗)。
他带沈佳宜去山上看日出, 沈佳宜坐在他自行车后坐,在上在山中骑行, 他说了很多情话, 沈佳宜在后坐上涨红了脸,欲言又止。
一路上,山花浪漫。
在山顶上表白时, 因天气原因日出没有看到,表白失去气氛, 表白失败。
在回城的火车上, 沈佳宜离开自己的座位,一直站在他身边和他聊天安慰他。
也说不定, 九把刀没有卖这些情节的版权。
他要自己翻拍。
所以以后我觉得要翻拍,还是请九把刀自己来翻拍。
还有那些恶俗的内容, 原版可能是为了要票房才加进去, 再版已经没有这方面压力了, 就要向纯文艺片方向靠一靠了。
2. 有些场景拍得不理想。
1)第一个要说的就是车站分别那场戏。
这个时候正是两个人关系发展到你侬我侬的时候。
原片是这样表现的。
男: 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
上大学不要让其他男生轻易地追到你。
女: 你在说什么呀?
女主脸红。
从后来的片花来看, 这个场景是灯光师打了大灯和用反光板拍出来的。
化妆师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女主涂了好多粉。
才表现出女主娇羞的效果。
日版翻拍片的那个小候车亭有压抑感。
抄了那么多台词, 就上面那句没抄, 也没有其他台词表现互相的暧昧关系。
男主,女主比较木讷。
日本人再含蓄, 也别让观众猜啊。
2) 女主递自己出的考卷, 车棚那场戏。
这个是女主第一次主动和男主接触。
不知日本导演是否看过九把刀写的拍电影的书。
《那些年》是九把刀回自己母校精诚中学拍的。
但是精诚中学车棚取景效果不理想, 他就专门跑到一个大学的车棚去拍。
那个景取的效果, 我看画一幅油画也都可以了。
日版翻拍片里那个场景, 背后有铁丝网。
也有压抑感。
而且那天不是晴天, 光影效果不如原片。
缺少青春炽热感。
3) 音乐素材积累得不够感觉音乐素材比较无力了, 烘托效果不足。
话说回来, 九把刀在拍这个片子的时候的确资金比较雄厚。
有时间去精耕细作。
像是把教室按90年代的样子,翻修一遍。
到人家开学再翻修回来,只有他可以干。
他得到了政府资金的资助。
政府花在他项目上的每分钱也都得到回报了。
这拉动了多少旅行业收入。
还有国际形象提升。
其他导演有没有这么充分的资金支持就很难说了。
这个日版翻拍片也有我喜欢的段落。
女主在打赌赢了以后仍然扎马尾出镜的镜头。
原版是设计成夕阳金黄的光线,或者是打的黄光。
有一种朦胧感。
日版是阴天光线, 或者是打的白光。
正好映射在女主白色校服上反光,有圣洁感。
女主嫣然一笑, 是很动人。
日版女生扎马尾
原版沈佳宜递考卷
原版车站送行
车站沈佳宜娇羞的样子
看完了日版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女主斋藤飞鸟真的非常可爱,适合演这一角色。
评分没有想像中的低,我觉得可以打8分。
开头的结婚场景设置了悬念,与结尾相呼应。
优等乖乖女与活力差等男生之间的感情,因差异相吸引,因不同而生发矛盾,最后也是以分别结束,和我们大多数人的初恋一样,往往是失败结尾的。
浩介在问及,真爱为什么不接受他的追求时说,““大概是不自信吧。
害怕继续那样靠近你,你就会发现我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样。
”你喜欢的,也许是想象中的我。
会让你失望。
”或许女生大多都有这种不自信,就像《她世界》里所说的那样,认为自己不够好,自己没有别人认为的那样好,有“冒充者综合征”,特别是像女主这样学习成绩和外貌都很完美的女生。
《那些年》为什么引起这么多的触动。
因为这段情感经历单纯,真诚,和带有遗憾,是我们初恋的模样。
“我第一次感受到,如果那真是你深爱着的人的话,是可以由衷祝福她。
能被爱着,能被好好珍惜着的。
希望她能永远幸福。
”真正的爱,不以自我利益为基点,是纯粹的给予和分享,不求回报,不带任何期待。
爱是存在本身。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给我们的感觉也是如此吧。
7分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翻拍国外的经典剧目,国外翻拍中文版本的电影基本上很少,最有名的也就是那个《无间道》了。
而台湾出品的这部《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后面简称那些年),却在时隔多年后,被日本引进进行了翻拍,也许是那边的制片人觉得这种充满青春气息的回忆,特别适合日本这个国度吧,事实证明,题材合适,但不一定能翻拍好。
一般来说,翻拍经典作品,都有一种天生的劣势,因为珠玉在前,新版必然会被拿来跟原版对比,后来者只能表现的更加出色,才能摆脱观众先入为主的印象,让喜欢原版的人接受。
而这部《那些年》,就算是没有看过原版的日本观众,也是会对一部影片的质量产生要求的,最起码抛开原作不去对比,你也要能够拿得出手。
凭心而论,这部《那些年》的翻拍基本盘还是算可以的,至少在保持原作的精髓和发展过程,融入了日本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和青春味道。
但也许是有些过于刻意追求保持原版了,导致在细节方面的描写显得有些东施效颦了,毕竟中国人的情感表现方式和日本人还是有所不同的,同样的台词说出来,味道就差了一些。
而且或许是为了致敬一下原版,强行加了个台湾人的角色,只不过这一口日本味的塑料普通话,完全没说服力啊!
还有男主学的那所谓中国拳法,练了两年,还被空手道打的体无完肤,真的不是来黑我们大中国武术的么???
除了导演的问题外,演员的选择上我其实也不大满意,看了半天才发现女主角是斋藤飞鸟,这个人气很高的乃木坂46成员,这算是她的第一部女主角电影,但不得不说表现一般。
未能将那个充满了灵气和矛盾感的女主表现出来,某些煽情的地方甚至因为她的面无表情导致有些出戏,虽说跟原版的陈妍希有些像,也许是选她的原因,但确实她的表现只能说确实生涩。
男主角的扮演者山田裕贵的表现就还不错,基本上不输原版的,只不过你为何要在家里全裸啊,还父子一起。
相比之下,最引人注意的反而是出演青梅竹马的女二松本穗香,开头她那短短的几个镜头就吸引了我的注意,估计不熟悉原版的观众会一开始以为她才是女主角吧!
另外那段男男的情节安排,也是导演自己加上的吧,反而显得过于刻意。
我们在看《那些年》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呢?
看的是我们青春时期那懵懂的爱情,一起吃喝玩乐的友情,还有那对未来充满迷茫但又特别憧憬的不定性。
正是因为这种不定性,让人们在那个时期容易忽略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最应该抓住的,还有那种单纯而又没有掺杂丝毫利益的感情。
每个人的中学时期或多或少都有喜欢的对象,也许是班上学习最好的那位,也许是前后桌的她,也许是一次放学回家偶遇的惊喜。
这种喜欢有的可能会成为双方交往的开端,也可能最后到毕业无疾而终,双方其实一句话都没交谈过,但多年过去,依然是存放在记忆里美好的回忆。
这种特别纯粹的喜欢,才是这个作品能够成功的关键,也许原作小说作者九把刀实际上的经历没有这么美好,但通过他的笔下,还有电影的还原,将那个美好的时光表现出来,这就足够了,观众只喜欢他们所看到的美好,而不是去猜想事实的真相。
同样,这部翻拍的日版,观众也不追求一定要跟原版一样,或者说超越原版,但凡能够表现出色,将其当做一部全新的作品看待也未尝不可。
只可惜整部片的水准也就只能保持在这个阶段。
最后说下个人觉得日版比较好的地方,那便是两个人一起出去玩的那部分,将那种暧昧而又非恋爱的感觉表现出来,在对比最后的结尾,这才是让人唏嘘的地方。
这是一部回忆之作,“柯景腾”的那些年是九把刀,水岛浩介的则是“柯景腾”。
台版电影第一次在身边流行起来的时候,是高中的第三个年头,虽然黑板上的日子一天一天被板擦抹去,但这种刻意营造的紧张感,并没有像预期的一样在班级里蔓延开,大家依旧过着“百无聊赖、没皮没脸”的日子学校的背后是一片农田,纯化肥的味道总是像毒气弹一样,精确制导进教室,加之燥热的空气随之膨胀散开,同学老师无一幸免,这让本来就困意十足的我们直接晕菜。
直至天色渐暗,清爽的晚风才吹散一天的倦意,满血复活。
晚自习很少有课,主要是自己复习,作为被老师抛弃的后三排,我们习惯于在三国杀、八卦杂志、五子棋还有学校报刊里的青春期问题问答上消磨时间。
不过这种情况很快就被逃课上网取代了,汹涌的人潮让校门口的两个网吧不堪重负,附近的书店不忍心看网吧老板受苦,最后决定把书都卖了,加入到中国互联网的建设大潮中。
那时,上网的主题十分简单,地下城和看片。
当然,在网费与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练号升级是必须要争分夺秒的,而为了弥补走出虚幻世界的空虚,在后台挂一个电影下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就这样《青春期》、《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几乎同时被带进了校园,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话题,至于为何是这两部影片,或许是那种感同身受的“青春期”压抑。
无处安放的荷尔蒙与高调的尺度迎合了燥热不安的纯情少男,赵奕欢成了“性幻想”对象,陈妍希则是心中的美好希望,而这种感觉是成人电影所带不来的。
对异性的憧憬,对未来的遐想,让几乎每个人都可以在影片中找到共鸣,我自然没能幸免,只不过在她转学之后,开始将注意力更多的放在未来之上。
后来,大学时我加入了武术协会,也算是对家中墙上那张李小龙海报有了交代。
7年之后,曾经的记忆又被日版《那些年》唤醒,屎尿屁的桥段依然让人捧腹,纯洁的爱情也依旧令人向往,但自己早已从当年高中生步入社会,那一段的共鸣也从整个影片变成了片头与片尾,即少了些青春躁动,多了些心平气和。
其实,每个人的回忆都好似一帧帧画面,通过时间串联起一部人生电影,它或是喜剧,或是悲剧,在人海中吸引着特定的观众,为之放映,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那个可以欣赏的人而已。
火车上看完此剧。
日本片的怪异的笑点,夸张的表现,总感觉在故事的推进中缺少了书中应该有的青春热血,甜蜜幸福。
女主很可爱,让人看了真的很有保护欲。
影片画面构图很唯美清新自然,这也是日本片的一贯作风。
基本情节也尊重了原著的桥段情节。
高分拿不到,勉强算及格,看看也凑合。
话说女主头发扎起来比披散着头发要好看的多。
没太看进去,不如原版,斋藤飞鸟也不如陈妍希。
不过日版结尾女主婚礼出现前后那几秒,仍然挺激动人心的,不是说拍得有多好,而是这种桥段几乎就是这类青春片的必备元素。
套是套路了点儿,但不可或缺,放在片尾,恰让遗憾变成张力(放在片头那就是《夏洛特烦恼》式的喜剧片了)。
原版我比较喜欢的几个段落,在海边男主说要让世界因为自己有些不一样、男主在咖啡馆敲键盘(他未来的职业)…所营造的那种很年轻的热血感,后来的大陆青春片,几乎没拍出来过,这部日版也没能拍出来…
九把刀镜头里的那些年,是青涩的,放荡不羁的。
从苹果的特写,布满蓝色颜料的衬衣,主角细细整理自己的衣物,到男主角吃了一口苹果后的微笑,九把刀用不到一分半的镜头给观众塑造一场误会,一场有关于他青春的误会。
日版那些年与九把刀的那些年从开头便塑造了不同的感觉。
日版用家庭背景来塑造人物性格,也用家庭背景给故事埋下了一些伏笔;而原版则是用影片主角们的相互关系及所点到的性格来埋伏笔。
相比而言,直接利用人物关系塑造故事剧情更能让观众有带入感,没有家庭环境的约束,只是青春里的那些事,才是青春最原本的颜色。
在原版中,苹果是个彩蛋,Apple in Eye除了在电影名做个彩蛋存在外,在故事中却基本没出现。
而日版却突出了这一点,把苹果所代表的含义凸显出来,更能让人完完整整的明白作为暗线存在的苹果的含义,明白为什么第一个镜头就是苹果。
原版之中,蕴含了很多细细的,只有那个年代的人才知道的彩蛋,比如男主角在吃午饭,然后想起了“三年二班周杰伦,马上到训导处来。
”在男主的身后,有一个正拿着乒乓球拍打球的少年。
熟悉周杰伦的人都知道周杰伦有一首歌叫做《三年二班》,里面的开头就是这句话。
包括当年凑篮球球员的卡片,都是属于那个时候的记忆。
但反观日版,日版里面所串连人物的是男主一行人去听音乐,但是放的那首歌确是《功夫熊猫》的宣传曲,这个曲子跟男主想要去学习拳法的思想很搭,但是相比于其他人,却显得那么的让人出戏,更重要的,当这个音乐响起时,男主一行人开始跳舞,突然就让人想到印度电影,就更为出戏了。
在原版之中,男主一行的玩伴,都是不学无术的,上课打牌,随意打闹。
但是在日版里,有能考到班级第一的学霸,有体育方面特别有天赋的篮球运动员,而且男主的设定只是数学不好,这会让中国观众理解不了,相比于中国,即便只是一科不好,也会让老师觉得还能抢救一下,但日版的这种设定,会让人觉得不够热血,那种奋斗不够强烈。
原版与日版在结局部分有天壤之别。
在女主的婚礼上,男主想要吻女主,原版是拍摄出两人深情热吻,但镜头一转,男主其实在吻新郎,九把刀在这里调皮了一下,把梦想的浪漫与现实的无奈作了对比,欲抑先扬,先把那份浓浓的,对于青春,对于那段感情的幻想所表现出来,再讽刺现实,更人感受到现实的无奈,自身的无奈。
但日版的最后,男主是直接开始吻新郎,没有任何浪漫的铺垫,给人体现的是一种直白的爱,相比而言,那种欲扬先抑,能够触动心人,开心之后的难过,比普通的难过更加的刺激人心。
一个故事,两种不同的拍摄手法,日版很尊重原版,但是自身有混合了很多仅属于日本文化的改动,混合了看完这故事之后日本导演自己的想法。
《那些年》本身是九把刀自己的故事,所以他展现出的主观情感更为浓重,而日版却多一点客观,说不上谁好谁差,但相对于故事本身而言,双方都体现出了完整性及故事本身想要表达的情感。
每个人美好的青春,都带着一丝感伤,一丝不舍。
而每个故事,每种叙事方法,都会让人,体会到不同的青春,回想起不同时期但最纯真的感情。
注意到这个片子是阵容刚定下那会,当时觉得选角不错,男主帅的,又演过阿金这种幼稚而热血的中二角色;女主清纯脸,还挺瘦的(台版腿粗,没法hold住全景镜头)…许是有太多经典的日式小清新做铺垫,对此便有了十足的期待,觉得应该会很好看。
然而,期待值越高,往往就会越失望。
现实很残酷,山田即使在肉体上尽力保持住了少年气,脸是着实不年轻了。
青春,是那种哪怕长着痘…底下还是骨胶原满满的肤质撑着,紧致而鲜活;山田脸上没有一颗痘,肤感干净,但和偏幼齿的飞鸟演同龄人真的完全没有可信度。
女主纯花瓶,哭起来像洋娃娃内置眼药水,按几下就掉几滴反正不带崩的,不过五官精致且脸小,绑马尾就是好看(台版散发还不错,反而马尾名场面真的没有一丝惊艳感)剧情大部分是一致的,有部分改编,感觉把男主改得纯情化了,还为他喜欢搏击增加了铺垫;有的地方可能是增加了日式笑点?
但其实有些改编,真心看不太懂。
我最不喜欢的改动是将俩主角的假期见面从冬天挪到夏天,这让我对主创团队的鉴赏水平和制作能力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想起原版掀起风潮的那年,网上其实早就出了资源,我非要忍着,等到内地上映再进影院看,结果发现院线放的删减了的…感觉前面有点太平没什么起伏,但看到全片唯一的高潮那里还是有点猝不及防地泪奔了,后来抽空看了完整版,还是栽在同一个地方。
翻拍版没看哭,可能是…有些对白少了(如:我的世界不过是你的心)、有些举动没了(如:安抚搭背)、有些桥段改了(如:排队打电话)、有些bgm换了(如:人海中能够遇见你)…就没办法相信,男主有那么那么地喜欢过女主。
这个故事最感动我的版本还是书,有一些很棒的句子没有安排进电影里。
不过影粉可能会觉得原作很幻灭,因为不少电影情节其实没有真实发生过,男主也没有非常喜欢女主,但男主不自信的根源有说清楚且更能被理解。
书中的沈佳宜并不是那种鹤立鸡群的女神,她就是比普通女生漂亮一点点,这个一点点可能还有成绩好、懂事方面的加成,但这个源于真实的人物特别贴近生活,可信而有亲和力(原作者选不那么完美的小笼包来演,感觉就特别对)其实,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一笔笔的流水账,没有那么多跌宕起伏的经历和轰轰烈烈的情爱…而真正能触及内心让人为之感动的,往往是那些看起来并没有多重要的琐碎。
山田裕贵的表现出意料的好,可是这翻拍真的是照着台版一笔一画描出来的,本土化改编几乎为零,小鸟还是太青涩了不过低头轻笑的样子我都想拍桌大喊俺の嫁!
除了结尾的平行世界一、、让人眼前一亮 其余远不及台湾版
有点水土不服,但某些中二的人设还算符合日本文化环境,但情感确也不太能体会,男女主选角还行,中规中矩的翻牌,自然没有太多惊喜
女主眼睛好大脖子好长,片子本身不算优秀,只是促人回想起这几年好多个瞬间,高中生活,大学生活,毕业后这两年,虽说大部分时间浑浑噩噩,但能遇到一些人也算是幸运,前两年在上海虽说很多遗憾甚至是愤懑,但总算走出来可以过自己负责任的自由人生了,这两年感情生活方面也还算是充实,这方面就不再希冀什么了。接下来好好搞事业,以前的事就去tm吧。
那些年斋藤飞鸟版,男主最后参加了斋藤的婚礼
現在看來這片子節奏分配很奇怪啊,高中畢業之後的安排很多都莫名其妙的。抄台灣校服寫名字學號還有混亂的季節感實在是有點笨。最後蒙太奇bgm那段低配那些年聽著有點膈應。小鳥是真的不適合演戲,長得是真美可是臉上完全沒有「演員」兩個字,高中時期還好,大學時期比較露怯。中田在這部好可愛哦,men's non-no編輯部臉都不要去強推的模特反而演戲讓人看著比較舒服,本人真香現場了。山田裕貴太努力了,我一個嗨嘍出身的路人粉最後哭了全是因為yuki為了這部主演太拼了。片子給他發揮的空間一般,不能說這部有演上天,但是演得紮實生動已經夠我哭五塊錢的了。去剪頭的路上大喊還有格鬥賽實在太動人青春了,很村山和很不村山的地方都好圈粉,而且身材長得好練得好自然是敢裸(笑)。
逐帧翻拍可还行…… 阿咻咻喊马鹿喊得不够用力,毕竟是偶像,不过在进步啦!
中华武术一招都打不过跆拳道,辱华了。斋藤一人就占5星。
没有青春味,至少不会成为别人的青春
节奏稀烂,中国元素乱加,该改不改,该保留的不保留……
電影院只有五個人⋯(還是平日下班時段)刪掉了台灣版打手槍那段,那段我也覺得多餘(就像印度電影突然唱跳起來那樣,為什麼不把あすか的吻戲也刪掉啦幹),片尾曲沒胡夏那首好聽,劇情還是很引人入勝,井上雄彥說過「不完美的才是青春」,如過真心喜歡一個人,一定會開心她受到呵護,相信在另一個平行時空,我也和我的初戀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机器人小鸟,眼线狂魔yuki……………以及这感情线怎么看怎么像舶来物,日剧没有这么谈恋爱的。
剧情基本是照搬了,演员整体差了不少,为数不多看了的人估计都是冲斋藤飞鸟看的吧
原本的故事并不算好,所以本就没有翻拍的必要了。而日版也只是学到了表面,分镜,场景和台词都尽量在往原版上靠,这个拍法并不明智,而且又没有创新。所以看起来并不好看。让我失望了。由此可见,台版是真的好看啊。斋藤飞鸟真的super可爱啊。“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
女主那扑闪扑闪的大眼睛啊,像极了爱情
挺差的吧~
霓虹漫改不够拍了还是咋,全方位的难看。
男主可,飞鸟欠点
飞鸟好看是真的 演技烂也是真的
剧三分,飞鸟一分(有陈妍希没有的优等生的凌厉感)。但……这也太懒了几乎是改了角色名字的“忠实”翻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