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朱古力奖门人(港),巧克力冒险工厂(台)

主演:约翰尼·德普,弗莱迪·海默,海伦娜·伯翰·卡特,克里斯托弗·李,诺亚·泰勒,大卫·凯利,米西·派勒,詹姆斯·福克斯,安娜索菲亚·罗伯,迪普·罗伊,亚当·戈德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语言:英语年份:2005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剧照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1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2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4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5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6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1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14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15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16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17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18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19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剧照 NO.20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剧情介绍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威利•王卡(强尼•戴普 饰)是一位伟大的巧克力发明人和制造商,经营着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王卡巧克力工厂。那是座神秘的工厂,大门紧锁,15年来,从来没有看见有工人从大门进去或出来过,可是却能闻到浓郁的巧克力香味。工厂出产的旺卡牌巧克力销往世界各地,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有一天,威利•旺卡先生贴出告示:他在出产的巧克力里面埋藏了五张金券,谁吃到了,就有机会参观工厂,还能得到足够吃一辈子的巧克力糖和其他糖果。小孩子们疯狂抢购,最终五个小客人成为幸运儿。 其中有一个小客人叫查理(弗莱迪•海默 饰),家庭非常贫寒,在经历两次失败后,他发现了最后一张金券,巧克力工厂的大门因此为他打开。 五个孩子开始在这个魔幻工厂中冒险,吸引他们的除了神奇壮观的巧克力制造世界之外,还有威利•王卡的“神秘礼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美国甜心永不放弃自杀森林我是僵尸第三季杀死福顺童年深夜电台1晨星与明月子夜招魂磨坊梦之园是谁来敲门异形复活换妆游戏新闻编辑室第三季闪谷第二季致亲爱的孤独者待命警察暗界传奇荣誉至上黄石第四季灵书妙探第五季大军团广场事件除暴安良破败工厂异世界归来的舅舅英雄诀这里是亚美子天堂之吻保持沉默绣春刀II:修罗战场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长篇影评

 1 )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很喜欢这部电影

我为数不多的看过好几遍的电影,很喜欢这个充满童趣的电影,感觉这个电影满足了好多儿时的梦想布景精致华美,完美构建了一个童话巧克力王国。

在童话故事里潜移默化地讲道理,蛮适合家长带孩子一起看的。

德普的演技一如既往的优秀大爱,真的满有童心,演了很多这种类型的片子,这部电影很讨巧,你说不出它的缺点,反而当你看到了一座巧克力城堡,一群充满人性的小动物和小矮人,一段段俏皮的歌舞,更多的应该是惊讶吧。

 2 ) 蒂姆波顿的代表作

浅析《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蒂姆波顿向来以奇幻怪诞出名,说他的电影总是离奇荒谬,不可理喻;倒不如说,他只是在模拟现实背景下,古怪的讲述者一个个简简单单的故事。

他擅长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奇特的表现背后,实则是一个个残缺的孤独的灵魂。

他们稚嫩淳朴,仿佛是导演自己极力向往的童真。

在蒂姆波顿的电影中,他无时不在驾驭者色彩的使用,《剪刀手爱德华》、《大鱼》以及被更多人熟知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等。

在色彩的搭配对比上,常常刺激着观众的视感体验,强烈的视觉冲击剥离了童话与现实的距离。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蒂姆波顿的代表作之一,无论是画面结构、色彩应用,还是情感表达当面,都称得上是后人学习的经典。

因为影片中大量使用CG技术,所以在景别的运用上面,并没有构成一种特定的、整体的视觉风格。

但正应如此,在观影过程中观众才不会觉得乏味。

多种景别巧妙串接,给人以灵活,跳跃的感受。

电影中很多地方使用了特写、近景,来更好的塑造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心理活动与思想挣扎;同时也常会使用远景、全景来强调人物所处的特殊位置,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是运用艺术手法烘托特定条件下的情感氛围。

影片中也多次组接两极镜头,视觉体验所带来的震惊效果油然而生。

巧妙设置主观镜头也是影片的一大特点,这种镜头常用来描述威利旺卡与其他小朋友的对话,仰拍与俯拍结合,以第一人称的主观视角叙事,表面高大成熟的旺卡,实则孤独残缺,给予观众更强的代入感和身临其境的体验。

整个电影的色彩多是高饱和,高对比的调色。

尤其在巧克力工厂内更加显著:绿色的草地、红色的糖果树、黄色的紧身服...... 以童话般的质感吸引着观者。

事实上整体的色调变化上导演也巧设伏笔:开头那间昏暗破旧的房子,整体是一种暗淡的色调。

可到后来在查理的帮助下,在威利旺卡终于明白亲人的可贵后,再来到这间房子时,这里已经完全发生变化了:红色格子的床单,明亮的光线,此时的整体色调已经变得温暖、明亮。

色调上色调上的变化实际上更是人物内心的转变的具象化的产物,它时刻影响着人物的内心表达,也时刻为表达人物内心而精心设计。

在旺卡与查理去寻找父亲时,一个房屋的远景空镜头停留数秒,一座孤独的房子矗立在广阔的田野上,四周白雪皑皑,空无一物。

那个孤独的样子就像是旺卡或是他父亲内心的真实写照。

类似的技巧使用数不胜数,都值得后人学习。

这部电影中的所有角色的塑造似乎都脱离了现实,进而会有一种脸谱化的倾向,甚至会出现某些匪夷所思的人物行为,比如:在现实生活中,当自己的孩子处于危险之中时,父母一定会奋不顾身的营救孩子,而不是在一旁问东问西。

可以上所说的这些近乎诡异的设定,在这部电影的整体风格构建下却是合理的。

这样能更好的突出影片荒谬怪诞的特点。

除了查理以外其他四个小朋友都存在着明显的人格缺点,而他们也在天马行空的剧情中一个接一个的收到惩罚,比如掉进巧克力河、变成蓝莓、或者是被缩小...... 一切都像童话,并没有那么多困难和冲突,查理便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威利旺卡是影片的主人公,同时也是导演极力塑造的人物形象,她孤独怪异,冷漠残缺。

电影前半部分巧设伏笔,给旺卡的形象增添了一些神秘色彩。

比如在说到“family”这个词时,旺卡就会突然深情夸张,欲言又止,这为旺卡冰冷的童年遭遇埋下了伏笔;再比如影片开头说到旺卡的技术被人盗走,也为旺卡后来雇佣不会说话的小矮人埋下伏笔,体现出旺卡对他人的不信任、对家庭的冷漠、对朋友的疏离。

而在查理的帮助下,旺卡才最终直面过去,理解了亲情的可贵,明白了人生真正的意义,那种味道比糖果更甜,比巧克力更香。

自《大鱼》以来,蒂姆波顿浓郁的哥特风格便有所转变,进而更倾向色彩斑斓的童话故事。

观看导演前中期电影不难发现,有很多电影人物角色都在幼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都有涉及到童年的故事,还有与父母的关系。

比如这部电影中的威利旺卡,甚至是《大鱼》和《剪刀手爱德华》中的人物,这与导演自身经历密切相关。

蒂姆波顿的童年是孤独无助的,父母给他的房间钉上木板,只能通过缝隙看到外面,这给他的心灵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或许这也是他的电影风格常常哥特诡异,有时却也梦幻童真的原因吧。

蒂姆波顿是一个给成年人讲童话故事的人,这样的童话故事有很深的寓意,这就像一个牧师在传教,手里拿的不是圣经而是格林。

 3 )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开头的音乐就很壮观,巧克力工厂像童话中神秘而庄严的城堡.查理的家小、破,却很温馨,有4位老人给他讲巧克力工厂的故事。

他有自己的小阁楼,狭小的,但是它令查理和我都感到温暖。

躲在里面就有安全感,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精彩,一个人的天荒地老。

我就是这样把自己同另外的世界隔离开来的。

奇怪的是,在这样的小小世界里,我并不感到孤独。

也许,整个世界就只有我一个人。

 4 ) 你心里住着怎样的小孩?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则:知道你心里永远藏着一个小孩儿,你就永远不会老。

保有一颗童心的好办法就是永远装嫩的看动画片,看儿童剧。

当然是玩笑。

不过,偶尔放肆地享受这纯真无邪的一刻,又怎么样呢?

巧克力,当然是大爱,有研究证明,当孤单沮丧时,巧克力里的一种成分能够刺激人的神经,从而变得兴奋起来。

所以,我时常备有德芙巧克力,来作为自己沮丧时,对付这世界的一种方式。

小孩,小孩,纯洁清澈的眸子,天真无邪的笑容,罗大佑唱,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者的恩宠。

冰心奶奶也说,宇宙间,最可爱的就是孩子了。

每个大人曾经也是一个孩子,只不过现在,你的心里还住着孩子么?

他是怎么样的?

1、贪婪查理的爷爷说,第一个得到金卡的孩子肯定是很胖的。

果然果然,镁光灯第一个对准的就是手里还拿着巧克力在啃,满嘴都是巧克力渍的肥嘟嘟的孩子。

可真谈不上可爱,他丧失了一点憨,整个模样就让人联想到一个词,肥肠大耳,比起猪八戒来,还差了一些,至少八戒还有那么一丝狡黠。

可这么一个小孩,就是一贪婪。

贪婪使他第一个现出了原形,当威利.旺卡带他们来到一片美景似天堂的地方,芳草如茵,巧克力的瀑布奔涌而下,各色色泽鲜艳的甜品点缀其中,更重要的是,这里的一切都可以吃,这个贪婪的小鬼立即就迫不及待地啃食,吞咽起来。

毫不夸张,当电影的镜头对准他时,他是旁若无人的用肥嘟嘟的手拿起一堆一堆使劲往嘴里塞,匍匐在地上使劲的扯,俯下身子,恨不得把整个人都埋进河水里--如愿以偿了吧?

他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巧克力人。

他多像我们身边为着自己利益就两眼放光的人,利欲熏心,不顾一切地强取豪夺,阴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自己明明已经是拥有很多的人,却总也像取不完似的,从来没有满足感,到何时方才能醒?

2、任性查理的爷爷说,第二个得到金卡的孩子肯定是个娇宠的孩子。

家世显赫,在查理一家在风雨之夜住在破旧的小屋子里时,她的父亲,做果核生意的大老板,动用了工厂里所有的女工来寻找那张金卡。

满满的人群,成千上堆的盒子,他能买到的所有旺卡巧克力,你说,要是他找不到,是不是太对不起他了?

只是满足女儿心愿的父亲呀。

小女孩是一脸灿烂的笑。

只要她想要的。

她的父亲就一定会满足她。

天底下,只有她不想要的,没有她要不到的。

多么肆意的生活,生活中就是有一些人含着金钥匙出生,他们不必担心生计,他们随心所欲,想要什么,就可以去做什么。

任意而妄为,不必顾虑别人的感受,不必担心愿望得不到满足。

任性总要付出代价的吧?

豪门女希尔顿总也是丑闻不断,小姑娘由可爱的松鼠教训了一顿。

让让高高在上的的骄傲彻底地与垃圾为伍,这些自以为可以操纵一切的人,就应该回到这些肮脏的垃圾场,好好地体验一下,什么叫生活,才不会这么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3、自以为是那个穿着蓝色母女装的母女,我并没有记住他们的名字。

相反,我只知道她不停地不停地嚼口香糖。

我想,这个小女孩身上反映了我们什么呢?

我只知道,当走在威利.旺卡身边,她第一个跑出来做自我介绍,当看到口香糖,别人劝告她,别去动它时,她却自以为是地说,我可是嚼口香糖的吉尼斯记录者,就这样嚼呀嚼呀,变成了一个超级大的蓝莓派。

如果她当初听了威利.旺卡的劝告,还会变成这样一个滚来滚去的球么?

如果当初,我们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而不是充耳不闻,还会有过后悔么?

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很坚信,坚信自己是最正确的,像个勇士一样,带把剑就去闯世界,一路上头破血流,依然义无反顾地朝前走。

心在远方,任何人都阻拦不了,就算是善意的劝慰。

可是,可是,你已经变成了这般充气状的物品,你已经不再是以前的你,你已经彻底丢失了原先那个自信满满的你,你是否,还能一如当初般坚定?

4、看电视第四个男孩应该来说,是不喜欢巧克力的。

但偏偏他获得了巧克力金卡。

他的语气充满了暴戾,不耐烦,还有乏味。

似乎对身边一切的事物都看不顺眼。

这就是我眼里的这个小孩。

但显然电影不是寻求他身上的毛病,反而折射的是造成他这些毛病的原因。

那些小矮人们歌舞剧表演的中心思想就是看电视,看电视太多,对孩子百害而无一利。

就我切身感受而言。

现在的孩子不靠电视做伴,靠什么呢?

孤零零的独生女,放暑假了,依旧还是一个人,家里是空荡荡的,父母需要赚钱养家,走到哪里,都只有空气的回音在和自己对话,电视,好歹也声音,有画面,让它轰隆隆的响着,让它热闹闹的变化着,也算是个有声有色的世界。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样。

讲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电视机前,可以这样说,电视机成为我们童年最重要的玩伴。

可是也有研究表明,长期看电视,无论对于我们视力,还是想象力,以及创造力,都有不可言说的伤。

甚至会有电视综合症。

被关在家里长大的我们,涉外活动如此少的人们,电视成了唯一的消遣。

5、威利.旺卡我不想来说查理,虽然最后他赢得了最后的大奖。

显然,他是所有家长心中的模范小孩。

听话,懂事,可以把自己的生日礼物——唯一一块巧克力分与众人吃。

懂得感恩,面对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厂,他选择了自己贫穷的家人。

而威利.旺卡。

这个已经成为大人的孩子。

他保留了一颗童心,他爱巧克力,他创造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巧克力,他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工厂。

但他却是缺失的。

他缺少了来自于家庭的温暖。

来自于亲人的温情。

拥有一个幸福的家,或许才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好的财富。

中国游句老话叫:家和万事兴。

没有小家,哪有大家?

我身边有许多这样的孩子,他们来自于单身家庭,有的是因为离婚,有的是因为病逝,而无一例外,这里孩子,都显得不快乐。

他们或有用暴力来保护自己仅有的脆弱,或有麻痹而养成自己自闭的性格,或有忧郁的表情出现在他们幼小的脸庞上--他们的童年显得不是那么阳光灿烂。

而这,也进而影响他们的一生。

威利.旺卡先生不也是如此?

他是多么渴望得到糖果,品尝糖果,但却得不到他父亲的支持,他不得不离家出走。

这么多年,他虽然活得这么大的成就,可是一说到家,他不也突然发不出这个音?

这就是童年的阴影。

这就是为什么查理不愿意抛弃自己的家人而去那所没有血肉的工厂。

家是,我们永远避风的港湾。

6、结束无法想象扮演威利.旺卡的居然是《加勒比海盗》中的海盗船长。

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无论是人物演出,还是美轮美奂的画面,甚至还穿插了小矮人的情景歌舞剧表演,带小孩看看,还真是不赖。

 5 ) 神奇的巧克力工厂

早起看过的一部具有非常奇幻色彩的电影。

不论是巧克力工厂主人(德普饰演),还是巧克力工厂内部的各种运作,都让我看的目不转睛,太神奇太科幻太有趣了!

感觉自己和小男孩(海默弟弟)的心境一样了,在看到每一个新鲜事物时都在一边不安但又一边期待着。

所以这部电影的神奇之处就在此了。

即使你不是一个儿童了,但你仍然会被电影带入到儿童世界里,感受着和儿童内容一样的奇思妙想……除了德普(刚开始我还真没认出来)、海默,还有我非常喜欢的海伯纶女士,共同缔造了这部具有奇幻、又带点可怕,但还是充满有趣的电影的~

 6 ) 彻底爱上约翰尼德普

加勒比海盗让约翰尼德普大红,巧克力工厂却让我彻底爱上这个人,或者说,爱上威利王卡这个角色。

这个角色是整部影片唯一的亮点。

查理和他那乱七八糟的一大家子让我除了不舒服之外再没有别的感觉了。

在查理身上我没看到什么优良的品质,反而觉得这孩子早熟的厉害,一点童心都没有,甚至还不如其他几个夸张的反面典型。

相比之下,威利王卡才是那个一直停留在童年的孩子。

童年的阴影和感情伤口造就了他随性而为又神经质的个性。

追求梦想,拒绝成长,脱世离俗,真想像他一样活。

威利王卡是个天才,于是他是孤独的。

结尾安慰性地让父子言归于好,忘不了他和父亲相拥时孩子般清澈的眼神。

很无奈他跟查理一家搅在一起了,很无奈将来查理要继承工厂,好吧,谁叫这是个童话……

 7 ) 人类的未来是人性 ——电影《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的文化视野

上帝总是用贫穷来考验一个人的德行,然后根据他的表现来做出奖惩。

旁白:查理·巴格特是一个平凡的小男孩,他不比别的小孩跑得快,也没有比较强壮或比较聪明,他家不富有,没背景,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其实,他们三餐不继。

查理·巴格特是全世界最幸运的小男孩,只是他还不知道而已。

查理和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在一间简陋破旧摇摇欲坠几乎马上就要倒塌的小茅屋里,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位耄耋老人挤在一张床上,只能坐在床上抵足而眠。

房间里没有小查理的位置,可怜的孩子只能一个人睡在阁楼上。

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承担着养家糊口的责任,但他只能在牙膏厂里做着一份工时很长、薪水极少的工作。

尽管家境赤贫,一家人仍然生活得很幸福,四位老人年高有德,父母相敬如宾,即便技术革新让爸爸失业,贤惠的妻子也没有一句抱怨,而是鼓励老公:“你会找到新工作的……放心吧,我们会转运的。

”贫困中一家人相亲相爱互相支撑。

小查理善良纯真而又聪明懂事,从不会给父母和老人们增加负担和烦恼,爸爸所能给他的意外惊喜,只是工厂垃圾牙膏瓶盖,而查理没有非分之想,更没有嫌弃自己的父母,他把最没用的牙膏瓶盖变成了最能开发智力的拼图玩具,搭建成精美的城堡。

这家人是真正的基督徒,谦卑和感恩是他们的美德,这样的灵魂,理应蒙受上帝的恩宠,而查理是真正的天使,他将带着这几位圣徒回到天堂。

很显然,威力·旺卡的巧克力工厂就是天堂的意象,来到这里是世界上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威力·旺卡用巧克力创造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查理的爷爷还曾经是这家工厂里一个快乐的工人。

然而天堂里也有魔鬼撒旦,因为被人偷了秘密配方,各项独门技术全面沦陷,威力·旺卡盛怒之下解散了所有工人,宣布永远关闭巧克力工厂,工厂从此一片黑暗沉寂。

后来虽然重新开工,烟囱里也不断有浓烟冒出,但是爷爷并没有再次上岗,也没见任何人进出工厂,工厂一直大门紧锁,也没人再见过威力·旺卡,唯一从厂里出来的只有已经包装封箱分配好的糖果,巧克力工厂成了一个谜,工厂越神秘人们越是渴望了解它。

但是任何人都进不去工厂大门,一家人只得放弃了这个想法,此时奶奶告诉查理: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

所以,查理的梦想并没有被毁灭。

白发偷生,人到中年的威力·旺卡没有妻子儿女,寻找一个合适的继承人成了他最迫切的需要。

于是威力·旺卡在巧克力的内包装里随机放了五张金奖券运往全球销售,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将有五位幸运的小朋友有机会参观工厂,其中一个孩子将赢得超乎任何人想象的大奖。

第一个得到金奖券的幸运儿是一个德国胖男孩奥古塔斯·格卢普,

这是个暴发户的儿子,这个在肉店里长大的小胖墩儿每天都要吃好多巧克力,儿子贪吃,屠户老爸有的是钱来满足这家伙的欲望。

这是个让人讨厌的小孩。

第二个幸运儿是一家坚果业工厂老板的千金维露卡,

她的父亲是一位英国大资本家,德国暴发户没素质,绅士之国的大老板也高明不到哪里去,他买下大量巧克力,竟然置生产于不顾,号令全体女工停下手里的工作去拆巧克力包装盒来帮女儿实现“梦想”,这就是这个富家女的所谓幸运。

孩子本身是无辜的,那个失职的父亲错误地传递给女儿这样的信息:这个世界就是我的,我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而且毫无原则和道德立场,骄纵跋扈的小女孩比那个德国胖男孩更让人讨厌,父母这样宠坏女孩子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可巧今天是查理的生日,爸爸买来一包巧克力作为查理的生日礼物,可是并没有惊喜出现。

尽管如此,查理也没有表现出失望和怨尤,他还是把巧克力和家人分享了。

他的乖巧、懂事和前面两个孩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个幸运儿来自美国亚特兰大的紫罗兰博雷加德,

这是个跆拳道小妞,一个冲劲十足的小姑娘,她怀着天生赢家的超级自信,在她看来,终极大奖就是她的囊中之物。

这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小女孩同样不让人喜欢。

第四个幸运儿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麦克蒂维,这是个电玩男孩,

他拿到金奖券绝对不是靠运气,更不是靠财力,而是靠他无与伦比的智商,他只买一盒巧克力就把奖券拿到手,因为他知道太多高科技知识并且善于计算,拥有最强大脑是他拿到金奖券的保证。

他根本就不吃巧克力,事实上他恨巧克力,他拿到金奖券只是为了玩一个智力游戏。

巧克力往往是孩子们的最爱,不爱吃巧克力意味着他是个没有童心的孩子,他的童心已经被现代科技腐蚀甚至泯灭了,而且他还有暴力倾向。

说到现代科技多少有点抬高了他,他只不过是个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小屁孩罢了。

没有童心的孩子不可爱,他同样不让人喜欢,哪怕他聪明绝顶。

爷爷拿出自己的私房钱——一枚硬币,让孩子再试一次手气。

还是没有金奖券。

然而善良的孩子是受上帝庇佑的,雪地里一张无主的十元钞票,终于让查理拿到了最后一张金奖券。

将要实现人生梦想了,但是懂事的查理知道家庭的窘境,他愿意卖掉奖券来帮家庭解决燃眉之急。

外公及时教育他,不能为了金钱而放弃千载难逢的实现梦想的机会。

五位家长带着孩子等在工厂门前,

爷爷和查理的组合,意味着美德引导纯真。

随着威力·旺卡的隆重出场,五个孩子的闯关游戏正式开始,一场试炼拉开了帷幕。

绿草如茵,蘑菇茁壮,巧克力瀑布飞流直下蜿蜒成小河流淌,

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美景宛如童话世界,这里的一切不光赏心悦目,而且可以让人大快朵颐。

这个童话世界就是五个孩子的考场,这是威力·旺卡设的一个迷局,以此来考验他们的人性品质。

五个孩子各有自己的主题,贪婪可恶又幼稚的胖男孩奥古塔斯·格卢普因为贪吃而掉进巧克力河里眼看就要溺毙,

被机械输水管吸入后卡在窄道里不上不下,他成了第一个被淘汰出局者。

胖男孩的主题是——贪吃的孩子没有未来。

在发明室里试吃一枚顶三餐的神奇口香糖的时候,跆拳道女孩紫罗兰博雷加德不听旺卡劝告,结果变成了一个超大蓝莓球,

她也失去了比赛资格,第二个被淘汰出局。

跆拳道小妞的主题是——狂妄自大的孩子没有未来。

在剥果仁车间,受过特殊训练的松鼠熟练地取出完整的核桃仁,当然松鼠们也能轻易地分检出坏坚果。

看到如此神奇有趣的情景,跋扈女孩维露卡当即向爸爸发出命令:“我要一只松鼠,抓一只松鼠给我!

”尽管她家里已经有许多宠物,她还是贪心不足地逼迫父亲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她以为有钱能通神呢。

此举遭到旺卡的拒绝,她狂妄地下到工作区自己去抓,

遭到松鼠集体攻击,这个心灵坏透了的女孩被松鼠们当作一颗坏坚果扔进垃圾槽。

父亲想要救女儿出来,也被松鼠推了下去,因为他才是娇惯女儿败坏女儿的罪魁祸首,除了索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会她。

管道的末端是焚化炉,很显然象征着地狱,

地狱才是这对父女应该永远待着的地方,欲望的尽头是自取灭亡,这是养儿不教和骄纵跋扈必然会受到的惩罚。

她第三个被淘汰出局,她只配待在发臭的垃圾堆里。

富家女的主题——骄纵跋扈的孩子没有未来。

超级智商的麦克蒂维酷爱电子游戏里的打打杀杀,他是现代科技的代表,他也是这群人中最卓绝的一个,然而这个孩子缺乏童心,他的灵魂已经被腐蚀了。

像老旺卡一样,他认为“糖果是在浪费时间”,哪个孩子不爱吃糖果呢?

不爱吃糖果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纯真的童心,他的灵魂已经垂暮,是一个像老旺卡一样的老人。

他以为科学万能,传送器既然能够传送巧克力,当然也能够传送人,但是没有人性目的的科学,只能被困在电视屏幕上。

这是科学的困境。

奥柏伦柏人唱道:“电视腐蚀脑袋,扼杀想象力,它堵塞人的思想,扰乱人心,它使小朋友变蠢,再也不能理解幻想和童话世界,他的脑子像铜一样软,思维能力生锈、凝滞不前。

他不会想,只会看。

”电视技术是现代科技的缩影,一方面技术进步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达,另一方面现代科技也摧毁了人类灵魂中与生俱来的质朴与纯真,剥夺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从生命的角度来看,人类反而退化了。

这部童话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电脑还远远未能普及,电视是当时最具领先意义的电子技术,这部电影拍摄于2004年,智能手机尚未进入大众视野,如果按现在的立场,还应该加上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危害,这也意味着麦克蒂维的主题——如果不是为了人性服务,如果不能有利于生命的进化,现代科技同样没有未来。

降低一下,沉溺于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的孩子没有未来。

以上四个孩子都在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原著中他们的结局更为悲惨,他们一一死掉,如果把这样的情节放在这部电影里的话,恐怕所有的观众都无法接受,所以导演只是对他们小施惩戒然后让他们恢复常态,有心的观众自能读懂导演的用意。

在导演的设计中,焚化炉象征地狱,四个孩子的下场都是地狱,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这四个孩子代表了四种人格类型和成长模式,事实上他们几乎概括了所有孩子的成长道路,谁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占据上风,谁能成为赢家实现理想的人生呢?引申一下,哪种人格类型和成长模式更能代表人类的未来呢?

贪吃的孩子没有未来,狂妄自大的孩子没有未来,骄纵跋扈的孩子没有未来,高科技也不能赢得未来,只有人性才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和方向,只有最美的人性才能赢得未来,所以只有查理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相比前面四个孩子,查理没有贪吃,没有狂妄自大,没有骄纵跋扈,没有沉迷于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贪吃、狂妄自大、骄纵跋扈、沉迷于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等是儿童中最常见的不良习惯和人格缺陷,所以他们在前四个关口败下阵来。

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查理善良纯真聪明懂事灵魂谦卑心怀感恩,优秀的人格品质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幸运的孩子,他在每一个关口都能避开机关逢凶化吉,有美德的孩子理应受到奖赏,于是查理成了唯一的获奖者,然而对他的考验还没有结束。

威力·旺卡提出必须抛弃家人才能继承巧克力工厂,遭到了查理的断然拒绝,

他宁愿放弃亿万财富也要和家人在一起,如果没有爱,财富又有什么用呢?

这是查理的第五个考题,查理对于亲情的坚持成了这个考题的最佳答案。

因为有爱,因为对家庭充满信心,因为一家人同心同德互相支撑,哪怕没有继承工厂,查理一家也开始走向兴旺。

糊涂的外婆开始说话清楚,爷爷不再经常卧床,屋顶的漏洞得到修补,连爸爸都重新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巴格特一家人日子过得好极了。

大富豪威力·旺卡就没那么好过了,因为没有家人,他的心情变得沮丧,因为没有爱,连他新发明的糖果都不甜了。

他找到了查理,查理告诉他,沮丧时把心情变好的方法是“和家人在一起”,有爱才有好心情。

威力·旺卡童年时期,身为牙科医生的父亲为了保护他的牙齿而禁止他吃糖,进而给他戴上极夸张的牙齿矫正器,

感到处处被限制的小威力·旺卡出于反叛而离家出走,出于对父亲的抗拒而创立了自己的糖果帝国,但是他从来都没有尝到过真正的幸福,更因为一个坏工人的出卖,威力·旺卡对人性几乎是绝望的,这也让他变得不近人情。

然而他心中的爱并没有完全熄灭,他的内心对孩子们保留着希望,巧克力是孩子们的最爱,工厂是为了孩子们开的,只想着巧克力,说明旺卡是个爱孩子的人,他也因此在孩子们中间寻找继承人。

然而现代教育让孩子们变得不再是孩子,他们的心灵沾染了成人世界的肮脏,贪吃、狂妄自大、骄纵跋扈、沉迷于电视节目和电子游戏等品质就是庸俗教育的恶果,而只有查理,心灵纯洁没有被污染的查理,才能成为爱的天使唤醒威力·旺卡内心沉睡的亲情,也只有查理才配得上做巧克力工厂的主人。

当成年的威力·旺卡躺在父亲的手术台上的时候,凭着一口完美的牙齿,父亲认出了面貌大异童年的威力,儿子回归了。

威力·旺卡此时才明白外严内慈的老父对自己的爱有多么深沉,父亲外表的严厉不是对自己的压制,而只是为了保护他,有关他的报道被父亲精心剪裁后做成匾额挂满了墙壁,原来父亲一直在默默地关注着他。

父子俩终于重新找回了久违的亲情,而这是因为查理的陪伴,是人性的感召。

最后查理·巴格特得到了一家巧克力工厂,但威力·旺卡得到了更好的礼物——一个家,他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天堂。

从浅显的地方看,这部电影讲的是教育问题,什么样的家庭教育造就了好孩子和熊孩子,但这些只是影片的表象,导演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在这个主题之上还藏着一个更大的主题——谁能承担人类的未来?

这是人类文化的建设问题。

在这部电影里,查理象征着爱,象征着完美的人性,只有充满爱的心灵,只有完美的人性,才能战胜邪恶,才能唤醒迷失的心灵,因为他代表了人类的根本出路,贪吃、狂妄自大、骄纵跋扈是罪恶的,他们的下场只能是地狱,如果没有爱,如果没有美好的人性,现代科技照样不能为人类找到出路,所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核心都应该首先注重爱的课程和人性的培养,只有这样,我们才有机会找到幸福——天堂。

这就是这部童话电影的思想价值和人文追求。

一部童话电影能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内涵,如此开阔的文化视野,令人肃然起敬,但是也存在一些小缺憾。

比如查理给威力·旺卡擦鞋时,

背后非议旺卡,猛然发现眼前这位客人就是旺卡本人,居然没有尴尬或惊讶,而是直接接过了对方的话茬,就像他本来就知道这是旺卡本人似的,表演很显然是不准确的,当然责任不在于儿童演员,小演员已经很有天才了,这是导演的疏忽。

其实这也不算什么大的失误,揪着这个小细节不放未免显得吹毛求疵,但是有一个细节实在是让人不能原谅,那就是查理捡到十美元钞票,对一个诚实的孩子来说,捡到钱物是要寻找 并归还 失主的,而剧中查理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拿钱去买了一盒巧克力。

如果这个细节成立的话,查理作为童话主角的形象实在让人无法接受,他的品质出现了问题,他的好运建立在不诚实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相信童话吗?

这不是教孩子们不诚实吗?

这一处败笔直接损害了影片的价值观。

我觉得,倒不如这样修改: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平安夜,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也为了挣到买巧克力的钱,查理在严寒中辛苦擦鞋,获得报酬后突然发现客人付钱时掏掉了一张十元钞票,诚实的孩子捡起来追上客人,而客人感动于查理的纯真与诚实,愿意把这张钞票作为奖励和圣诞礼物送给查理。

这样改的话,不但剧情合情合理,而且查理的形象也真正完美了起来。

还可以再进一步,这位客人碰巧就是老之将至因思念而寻找儿子不遇的老旺卡先生,这样设计,结构更加完整了,也是老旺卡对自己不当的教育方式的一种重新认识,之后父子和好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当然我的浅见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创意,但是查理捡钱是个明显的硬伤,实在是这部精彩电影的一大遗憾。

 8 ) 一齣戲滿足三個願望

小時候看故事書,對朱古力工廠內的種種奇妙經歷感覺嘆為觀止,如今添布頓把我想像中的精彩以影像展現,那是一種斑斕的奇妙的感覺,就像有人將我一直幻想的場面,以超越我所想像的影像展現眼前。

看的時候因此而感動不已。

平心而論,影片有點散亂,尤其在進入工廠後,各個小孩子得到教訓的過程中,節奏有時過緩,而且演員的演繹叫人感到格格不入(尤其各個大人)。

不過一切不足在我看來,還是給添布頓的瘋狂想像蓋過了,那些色彩鮮明的畫面,歌舞連場的表演,都已蓋過了叫人不爽的地方。

對喜歡添布頓的人來說,這片子應該會看得滿足。

像我既喜歡添布頓,又喜歡johnny depp仲鍾意埋故事原著,當然更是愉快,就像一次過滿足了三個願望。

(不過請留意,在香港有粵語配音版上映,那些配音令人難以投入,大家要先看清楚才買票入場)

 9 ) 明珠930与喜欢Tim Burton

Edward Scissorhands、Big Fish、Nightmare Before X'mas、Sleepy Hollow、Planet of the Apes...不知不觉我也看了这么多Tim Burton导演的戏,而且可以说喜欢甚至会刻意去收集他导的片子。

当然,这要归功于他的风格:剧本和摄影都相当容易给人深刻印象,神秘奇幻带点黑色的精致更是能够打动观众的心,戏里作为主调的温情更是让人在看完戏有种被抚慰的感觉。

虽然可能是错觉。

但是作为一个在珠三角出生长大的孩子,我想要说的,是感谢TVB Pearl的明珠930,是这个电视台让我认识了Tim Burton,原因就是每当万圣节和圣诞节到来,这个电视台可以通用播出Nightmare Before X'Mas。

我已经不记得当初在电视看过多少遍这部戏了,就是一再的重播才更火上浇油地让我爱上它,然后知道它的导演叫做Tim Burton。

还有Wishper of the Heart梦幻街少女,最初知道、喜欢上宫崎骏就是因为它。

这也是明珠台在每年六一来临之际就会播放的电影。

哦,当然还有龙猫。

看了几年明珠台重播的动画后,不自觉就喜欢上这个日本人了。

想想其实觉得自己可悲,被一个电视台左右了自己的许多喜好。

放大来看,我们所自以为的个性和特别都是被别人主导指引的,除非我们不看不听的长大然后导演一部电影,那才叫原创呢。

 10 ) 【就事论事】中国式说教美国版:《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观后

风闻《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是口碑很不错的一部电影,电影还没有在国内上映,就已经听周围的朋友千呼万唤到耳朵起茧。

因此很积极地关注网络上的下载更新,希望第一时间欣赏此片。

可是偶这个人,往往是下载电影的热情高过观看电影本身,所以电影在硬盘上存了良久之后,才想起来还没有看过。

看过电影最大感受就是——故事情节未免太过简单了吧?

满打满算,不过两小段:查理寻找“Golden Ticket”——出现在电影的开头;威利·旺卡的经历——穿插在参观工厂的过程中,但也能以一句“离家出走加浪子回头”蔽之。

我登时就傻那儿了,果然很“儿童”,还得是低幼那一拨儿的。

电影的重心,放在参观巧克力工厂上,那么我配合地着重说说这里吧。

从参观众人走入工厂大门时的第一段表演开始,真的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轻松愉快的歌曲,旋转舞台上可爱的小糖人儿,一下子把我从之前那种由穷困男孩寻找入场券的曲折经历所营造出来的压抑氛围中拽了出来。

喜欢威利·旺卡先生的出场,喜欢他奇异的造型。

这时的我,对后面的故事无比期待,尤其是那个最大悬念——威利·旺卡先生的惊喜。

会是什么呢?

随主人步入幻想王国,河道里流动的热巧克力,凡可见即可食的神奇之所,让人心驰神往。

不过一切美好印象到此打住,再往后就开始让人大跌眼镜。

说教本质开始发光发亮。

每当有孩子被淘汰出局,小矮人又唱又跳,在欢快地场面背后,俨然能听到厚重的画外音:“好孩子不要学习坏榜样”!

真是噎得我半天说不了话。

我不是说电影不应该说教,恰恰相反,电影应该说教——看那些言之无物的电影是浪费时间——但这种中国式的生硬说教方式还是歇菜了吧。

一直很喜欢美国出品的儿童电影,主要是因为道理说得我爱听,它不是把道理掰开揉碎之后强加于人,而是先讲个故事,让观众自己去从中领悟。

我喜欢讲故事的导演,因为他们体现的是对观众的尊重,相信观众可以从电影中有所领悟。

而讲道理的导演则是拿观众当白痴,至少是不如自己聪明的人,认为非得直舒胸臆才能教化大众。

当然,你可以反驳我,说,《查理和巧克力工厂》重在幻想的奇妙而不是说教。

好吧,如果硬要把它降格为言之无物的电影,那么偶就在此基础上,再重新挖掘一下。

这部电影确实展现出很好的想象力,更加难能可贵地是,将本无定型的想象固化在实景上,让人能够看到。

鲜艳地色彩适合小观众观看,缤纷的糖果更是让大观众也欲罢不能。

而且,偶非常喜欢威利·旺卡先生这个人物。

从他的外型到说话方式、面部表情,确实能感觉到他是很特别的,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个头儿很大的小孩子。

对于结局则不是很喜欢,所谓“威利·旺卡先生的惊喜”,为一个充满幻想的故事,画了个颇为实际的句号,在我卡来,那实在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惊喜的。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短评

看波顿的其他作品翻到这个发现自己以前忘了打分。电影的各种情节设置让我极度不适。小查理一家的的际遇透出虚假的伪善,但是童话故事我姑且就承认这个happy ending。其他小朋友的部分就完全是满满的恶意了。没错,那些小孩子是挺恶劣需要教育,但是恐吓式教育根本无益反而有害。威利·旺卡的形象和止小儿夜啼的恶魔大概也没什么差别。如果说童话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那你好歹最后把人变回来啊,好多特摄片里被变形的人都能变回来呢。当然这里面估计有一半是原作的锅,但是为何要将这个故事影视化,多少有宣扬模范儿童样本的意思在吧,另一方面恐吓:不听话就是这样的下场哦,其心可诛。对于这种精神毒药我要用低分来表达我的强烈不满。

4分钟前
  • 且相忘于江湖
  • 很差

强尼戴普,巧克力工厂,剪刀手,理发师,实在太像了

9分钟前
  • 草木有本心
  • 还行

色彩斑斓、细节精美、天马行空、最要命的是那些糖果巧克力。。。作为童话,足够了~

13分钟前
  • adele885
  • 推荐

看着看着就吃了好几块巧克力~~~

16分钟前
  • 阿星
  • 还行

金钱和功利心能够得到进入这座乐园的金色门票,却不能买来糖果给人单纯的快乐和美味。

18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推荐

结尾有点俗套。魔幻题材如何不狗血及恶心是很难的。JohnnyDepp是个擅长用眼神展现绝望的演员,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疯帽子也是这样。

20分钟前
  • [已(手动)注销]
  • 推荐

查理是一个善良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个大型巧克力工厂附近的一户贫穷的家庭;威利是一个古怪的人,他拥有一家同样古怪的巧克力工厂。孤单一人的威利举办了一场抽奖,决定为自己的巧克力工厂选择一个继承人。包括查理在内的5个幸运的孩子抽中了金色的奖券,并获得参观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巧克力工厂的资格。于是,几个孩子来到了这个已经15年没有人来过的古怪工厂,参加一场神秘莫测的冒险⋯⋯    这部影片根据达尔·罗尔德的经典小说改编,5张藏在巧克力里面的金色奖券将会改变5个孩子的人生。    影片由有“鬼才导演”之称的蒂

25分钟前
  • 79
  • 推荐

虽然这是我最喜欢的童话故事之一

27分钟前
  • 张未来
  • 还行

成年人看幼稚了些,又唱歌又跳舞的,适合小孩子。

32分钟前
  • godzilla
  • 推荐

前半好引人入胜,后来还是儿童片童话片到不行。。剧情实话只有三星,演员感情分阿感情分!!

34分钟前
  • 南條艾草
  • 推荐

糖果是不需要理由的~~~这部电影也一样不需要理由的~~~给孩子看的东西也总是用这路子:好人终归友好报……

39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还行

蒂姆伯顿的风格太明显了,有点代沟,色调很冷,黑色童话的感觉,偶尔看看还不错,但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变得单一,纠结。

41分钟前
  • Orpheus
  • 推荐

觉得好恶心。。。难怪我不喜欢吃甜得。

42分钟前
  • 黑猪警长
  • 较差

像部有些规板矫情的舞台剧。但是我好喜欢这个工厂啊@@~“千万不要离开这个家”---我想起了哥哥的话。酸酸的。

46分钟前
  • 北冰洋的海豹
  • 还行

不至于糟糕到让人痛恨

50分钟前
  • Yuguo
  • 较差

这几天正要去鸟巢那边的巧克力梦工厂!

51分钟前
  • Cheeeeeer@NL
  • 推荐

[20180711]一个失去父爱的小男孩,靠口欲之甜弥补内心的酸楚。当他也到了成为父亲的时候,才从另一个孩子身上学会了家人真正的含义。画面和想象力上乘,小时候觉得诡异的地方现在看来意义非常。

54分钟前
  • 恶隐息烙
  • 推荐

海默儿当时真是 美颜盛世...怎么可以那么好看可爱~现在虽然不如小时候那么精灵 也是小帅哥一枚还是演技派~

57分钟前
  • 小圣
  • 推荐

it's sort of scary to me, somehow...

59分钟前
  • matchredbean
  • 力荐

那些歌,好像都一个调,还要唱那么多遍。

1小时前
  • Jane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