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莉拉·阿维莱斯
主演:奈马·森提斯,蒙特塞拉特·马拉尼翁,玛丽索尔·盖斯,萨奥里·古尔扎,马特奥·加西亚,特雷西塔·桑切斯,伊阿祖娅·拉里奥斯,阿尔贝托·阿马多尔,胡安·弗
类型:电影地区:墨西哥,丹麦,法国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23
简介:七岁的索尔在她祖父的家里度过了一天,那里弥漫着一种奇怪而混乱的气氛。 当她的家人匆忙准备她父亲的生日聚会时,索尔一点一点地明白,她的世界即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详细 >
老实说还是比去年卡拉西蒙的金熊之作《阿尔卡拉斯》差很远的(这俩在电影节选片策略上是一样的)。人去楼空的三个空镜收尾挺加分。@Berlinale73
#73rd Berlin#主竞赛 家庭影像 佯装的最后欢聚 一夜长大的孩子
《图腾》一个家庭为女孩病重的父亲准备生日宴,以一个好奇心肆无忌惮的孩子的视角来看这个杂乱的家,老人的护工、心理治疗师和一个用电子喉说话的祖父,围绕这座房子本身的萨满仪式、烹饪、游戏、争吵和爱、派对上燃火坠毁的灯。在女孩对蛋糕烛火的凝望中结束,黑屏后父亲的床空了,人去楼空。从夹缝中努力爬行的蝎子,依然透露着生命力。
很墨西哥式家庭的羁绊,叙事的节奏和线索的铺设都这么好。驱魔、祈祷和生日聚会三场仪式是最稳定的所在,而日常生活则一直充斥着无序、混乱和不安以及对Tonya死亡的预言。主视角其实可以更聚焦在Sol自身,现在的分散感觉带有一种刻意但实际上并不是单纯切换到全知视角。Sol和自然的联结以及所谓“通灵”的一种观察更能和结尾似念咒般对心声的放大,和之后死亡宁静地降临呼应上。不过家人相处的部分每一场都堪称完美,这些场景是真实的、疼痛的,我甚至从开场车穿越隧道,Sol说出自己的愿望开始就不可抑制地流泪。
看云图了…
@小西天。一次观影惊喜。4:3画幅、中近景浅焦配合小演员细腻灵动的演技,非常好地模拟了孩童的视角(尽管片中视点并未严格限制于索尔):专注于眼前之物、对易被成人忽略的局部空间的发现和互动、不是全盘分析场面局势而是一点点用感受拼凑信息。观影过程中无数次回忆起童年随大人参加的那些聚会,晚餐之前的时间,我是如何探索那些不熟悉的房间院落、旁观那些细碎的交谈甚至争吵的。小女孩索尔元气淋漓的通灵视角和后半段派对的欢闹,都构成了与哀伤的病痛死亡沉默而激烈的对峙。就如片中所有温馨的事物,都有不期而至的凶兆与之对应:星空蛋糕第一次被烤焦、青松盆景与落在头顶的乌鸦、下午阳光和煦傍晚却忽然响起闷雷,还有让人不安的气球的坠落燃烧。生日的烛火中,世事残酷地与女孩的愿望背道而驰,发出世界末日拖长的轰响。
家庭小品。对比起深海来真的真挚太多了
最后小女孩透过镜头看向你。家里面充满了自然的氛围,在卫生间里面有绿植,上面还有蜗牛和螳螂,有猫猫有狗狗,还有一只鹦鹉飞到了车框上。每个人都是温柔的。索尔长得好有灵气。最小的那个妹妹,在妈妈被烫伤的时候说:我不关心那个蛋糕,我只担心你。好直白的爱意
家庭之树,女儿的坚强。
本届电影节看的第六部以小女孩视角拍的电影,可以说是最真实的女孩视角的一部,因为小女孩索尔整部影片都在被忽略,她心中巨大的委屈和不解,只有“女巫”愿意为之停留,那种每个人都在为你忙碌却独缺了你的感觉特别强烈。这个大家庭里导演真的找到好多动物作为人物的“图腾”,以蜗牛,以猫以犬,以乌鸦,以金鱼,以鹦鹉,以蝎子。被忽视的女孩,聒噪的神婆,失声的祖父,生命即逝的父亲,所有人都在用徒劳对抗一个所爱之人的离开,一个人盛大的告别式需要全世界的图腾归位。最高光的还是那段歌唱,只有女儿和妻子可以为父亲打开通往天堂的阶梯,让灵魂得以抚慰。最后小姑娘的凝视镜头,让两个时空的因果打通,只留下一个女儿对父亲离世的伤痛。如果《晒后假日》也打动过你,那这部也会一样。
导演低视角的拍摄手法有点小津安二郎的技巧。
这是父亲的生日,欢乐衬托着悲伤,也是最后的欢乐时光
北影节#2 精致,细腻,真实,流动感,看到最后泪目,结尾韵味悠长,小女孩基本上无表演痕迹,在影像中生活
关于家庭童年和疾病死亡 对日常细腻的观察和特殊气氛的渲染都非常好 但我最害怕大家族吵吵嚷嚷的琐碎和繁杂 看得头疼 小女孩的眼睛和最后的空镜是最喜欢的部分
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都流于表面,没有深度
迟到了半小时,只看了60分钟,一分钟一块钱。欧洲人很擅长拍这张情绪张力很足的家庭日常片。好久没来北京了,天气变得温热起来,又到了草长莺飞的季节。准备去附近吃个土豆丝卷饼补充热量。【中国电影资料馆】
对女孩疼惜,为家庭忧心,喜悦于爷爷的扩声机器,痴迷于阿姨的邪门巫术。是散点,不是聚焦。
非常温馨的家庭片,尽管是有关死亡,但是无论从色调上还是故事上都非常欢快。全片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父亲的死亡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角。我感觉父亲丝毫知道自己的死期,在最后把自己的画都送走了,在最后享受着最后的派对。图腾这个名字很有趣,到底什么才是导演所说的那个图腾,是那个久病在床的父亲,是要靠辅助工具说话的爷爷,是不知道该不该信的迷信,抑或是这座承载着家庭的房子。全片有特别多有趣的昆虫和其他小动物的特写,开篇有三只蚂蚁先向上爬出镜头再向下爬回镜头里的画面其实蛮有趣的。结尾空荡荡的房间仿佛预示着死亡已经来过,但是随着字幕出现的聊天可能也说明着这个大家庭的美好生活还在继续。 2024-6-19看
其实时间线很短,一个下午/傍晚一家人朋友亲戚为Tona庆生准备庆生的故事。从故事结构到镜头(超爱近拍这种家庭录音带式的角度)和电影时间,都无可挑剔,怀念这种90+min能把电影讲好的那个时代!编剧太了解了,短短的镜头里把每个家人个性和挣扎都交代的清清楚楚,不能说话的爷爷,有酗酒问题的姑姑,私自运走画作的女佣,找来巫师的大姑,每个人都这么鲜活。当然还有故事的主角,小女孩的爸爸Tona,他和他的病痛与挣扎,以及大家对他的爱,拍的太暖了,好喜欢。VIFF.ST.
mesmerizing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老实说还是比去年卡拉西蒙的金熊之作《阿尔卡拉斯》差很远的(这俩在电影节选片策略上是一样的)。人去楼空的三个空镜收尾挺加分。@Berlinale73
#73rd Berlin#主竞赛 家庭影像 佯装的最后欢聚 一夜长大的孩子
《图腾》一个家庭为女孩病重的父亲准备生日宴,以一个好奇心肆无忌惮的孩子的视角来看这个杂乱的家,老人的护工、心理治疗师和一个用电子喉说话的祖父,围绕这座房子本身的萨满仪式、烹饪、游戏、争吵和爱、派对上燃火坠毁的灯。在女孩对蛋糕烛火的凝望中结束,黑屏后父亲的床空了,人去楼空。从夹缝中努力爬行的蝎子,依然透露着生命力。
很墨西哥式家庭的羁绊,叙事的节奏和线索的铺设都这么好。驱魔、祈祷和生日聚会三场仪式是最稳定的所在,而日常生活则一直充斥着无序、混乱和不安以及对Tonya死亡的预言。主视角其实可以更聚焦在Sol自身,现在的分散感觉带有一种刻意但实际上并不是单纯切换到全知视角。Sol和自然的联结以及所谓“通灵”的一种观察更能和结尾似念咒般对心声的放大,和之后死亡宁静地降临呼应上。不过家人相处的部分每一场都堪称完美,这些场景是真实的、疼痛的,我甚至从开场车穿越隧道,Sol说出自己的愿望开始就不可抑制地流泪。
看云图了…
@小西天。一次观影惊喜。4:3画幅、中近景浅焦配合小演员细腻灵动的演技,非常好地模拟了孩童的视角(尽管片中视点并未严格限制于索尔):专注于眼前之物、对易被成人忽略的局部空间的发现和互动、不是全盘分析场面局势而是一点点用感受拼凑信息。观影过程中无数次回忆起童年随大人参加的那些聚会,晚餐之前的时间,我是如何探索那些不熟悉的房间院落、旁观那些细碎的交谈甚至争吵的。小女孩索尔元气淋漓的通灵视角和后半段派对的欢闹,都构成了与哀伤的病痛死亡沉默而激烈的对峙。就如片中所有温馨的事物,都有不期而至的凶兆与之对应:星空蛋糕第一次被烤焦、青松盆景与落在头顶的乌鸦、下午阳光和煦傍晚却忽然响起闷雷,还有让人不安的气球的坠落燃烧。生日的烛火中,世事残酷地与女孩的愿望背道而驰,发出世界末日拖长的轰响。
家庭小品。对比起深海来真的真挚太多了
最后小女孩透过镜头看向你。家里面充满了自然的氛围,在卫生间里面有绿植,上面还有蜗牛和螳螂,有猫猫有狗狗,还有一只鹦鹉飞到了车框上。每个人都是温柔的。索尔长得好有灵气。最小的那个妹妹,在妈妈被烫伤的时候说:我不关心那个蛋糕,我只担心你。好直白的爱意
家庭之树,女儿的坚强。
本届电影节看的第六部以小女孩视角拍的电影,可以说是最真实的女孩视角的一部,因为小女孩索尔整部影片都在被忽略,她心中巨大的委屈和不解,只有“女巫”愿意为之停留,那种每个人都在为你忙碌却独缺了你的感觉特别强烈。这个大家庭里导演真的找到好多动物作为人物的“图腾”,以蜗牛,以猫以犬,以乌鸦,以金鱼,以鹦鹉,以蝎子。被忽视的女孩,聒噪的神婆,失声的祖父,生命即逝的父亲,所有人都在用徒劳对抗一个所爱之人的离开,一个人盛大的告别式需要全世界的图腾归位。最高光的还是那段歌唱,只有女儿和妻子可以为父亲打开通往天堂的阶梯,让灵魂得以抚慰。最后小姑娘的凝视镜头,让两个时空的因果打通,只留下一个女儿对父亲离世的伤痛。如果《晒后假日》也打动过你,那这部也会一样。
导演低视角的拍摄手法有点小津安二郎的技巧。
这是父亲的生日,欢乐衬托着悲伤,也是最后的欢乐时光
北影节#2 精致,细腻,真实,流动感,看到最后泪目,结尾韵味悠长,小女孩基本上无表演痕迹,在影像中生活
关于家庭童年和疾病死亡 对日常细腻的观察和特殊气氛的渲染都非常好 但我最害怕大家族吵吵嚷嚷的琐碎和繁杂 看得头疼 小女孩的眼睛和最后的空镜是最喜欢的部分
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都流于表面,没有深度
迟到了半小时,只看了60分钟,一分钟一块钱。欧洲人很擅长拍这张情绪张力很足的家庭日常片。好久没来北京了,天气变得温热起来,又到了草长莺飞的季节。准备去附近吃个土豆丝卷饼补充热量。【中国电影资料馆】
对女孩疼惜,为家庭忧心,喜悦于爷爷的扩声机器,痴迷于阿姨的邪门巫术。是散点,不是聚焦。
非常温馨的家庭片,尽管是有关死亡,但是无论从色调上还是故事上都非常欢快。全片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父亲的死亡是一个很有趣的视角。我感觉父亲丝毫知道自己的死期,在最后把自己的画都送走了,在最后享受着最后的派对。图腾这个名字很有趣,到底什么才是导演所说的那个图腾,是那个久病在床的父亲,是要靠辅助工具说话的爷爷,是不知道该不该信的迷信,抑或是这座承载着家庭的房子。全片有特别多有趣的昆虫和其他小动物的特写,开篇有三只蚂蚁先向上爬出镜头再向下爬回镜头里的画面其实蛮有趣的。结尾空荡荡的房间仿佛预示着死亡已经来过,但是随着字幕出现的聊天可能也说明着这个大家庭的美好生活还在继续。 2024-6-19看
其实时间线很短,一个下午/傍晚一家人朋友亲戚为Tona庆生准备庆生的故事。从故事结构到镜头(超爱近拍这种家庭录音带式的角度)和电影时间,都无可挑剔,怀念这种90+min能把电影讲好的那个时代!编剧太了解了,短短的镜头里把每个家人个性和挣扎都交代的清清楚楚,不能说话的爷爷,有酗酒问题的姑姑,私自运走画作的女佣,找来巫师的大姑,每个人都这么鲜活。当然还有故事的主角,小女孩的爸爸Tona,他和他的病痛与挣扎,以及大家对他的爱,拍的太暖了,好喜欢。VIFF.ST.
mesmeriz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