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很实在的人,做任何事都是从理性角度出发,总是在权衡利弊,做事若无把握就毅然不做,在这种处事原则下混到现在只能算是略有所成。
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发觉了自己为何总是成不了大事的根本原因。
那就是自己不敢做梦,总感觉梦虽美但不能成真,却想不到只要努力与自信地去拼,梦是有几率可以成真的。
这部片子中的男主角难道不想找个像女主角那么样的女友吗?
他肯定想,只是感觉自己并不咋地,那么美的女人永远只会是梦中的情人吧。
之所以力荐这部影片,就是该片导演将男主角这种心理拍得太真实太真实。
特别是shot在内裤上那段,虽说看起来有几分恶趣味,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如此真实。
我想只有和自己梦寐以求的人在一起,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吧。
很多人说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别就在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比较复杂,外国人则相对简单,所以中国的爱情片则要花点时间去揣摩,而老美的爱情片就是这么简单和自然,喜欢你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个人认为我们中国的导演特别喜欢拍那种辗转缠绵、反反复复、曲曲折折的爱情,而老美的导演更喜欢在那些最常见最普通最简单的细节感情上做文章。
大家可以对比下甜蜜蜜和本片,黎明和张曼玉爱得多曲折,而我们的小柯克和小茉莉则简单得多,但效果是同样地感人。
随便瞎想了下,并瞎说了几句,真的感觉这部片子很好。
辣妹爱上宅男,这本就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宅男你承受得起这么严重的事情吗?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么一种事:晚上有个应酬,但你真的好想回家去躲在台灯下看一本书,而不去夜场嘻嘻哈哈;你有时候也会觉得那些无聊的应酬其实是严重的浪费。
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
因为你的想法跟你的行动朝着不同方向奔跑,自己会感觉整个人被撕裂了!
如此纠结的一件事,赶鸭子硬上架不只是鸭子觉得难受,旁边的围观者也觉得别扭。
再者说,比如你只是个小打工仔一个月赚三四千,你要是天天开着一个雷克萨斯或者大奔去朝九晚五,那不是很TM别扭吗?
所以这是一部很别扭的电影。
宅男,你为了什么要去这么做?
战战兢兢畏畏缩缩的跟一个众人眼中的所谓辣妹去在一起,是想去验证自己的什么想法吗?
还是觉得可以改变目前自己的现状?
总之无处不在的别扭,使得自己和众人都觉得浑身不自在;总觉得辣妹其实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总觉得宅男吃错了药。
所以蛇有蛇道鼠有鼠道,走错了路就有性命危险。
所以不要抛弃众人世俗的价值观去瞎折腾,和谐社会啊,需要人人安心稳定爱岗敬业,别越轨,别胡搞,别没事瞎折腾。
乖乖去做宅男吧。
怎么老觉得怪怪的?女的很完美?男的很诚实???老觉得这个社会怪得可怜怪得可以...最丑跟最亮的倒是有人要,就是那些中等中规的像是永远都是不瞧眼的晾在一堆.(难道就是特色问题?)这样的主题 好让人觉得多年前的那部《我的野蛮女友》开始... ...型男and丑女 美女and怪兽 肥猪牛and真伪娘 美少女and色老头 这个世界真是够丰富多彩...电影的语言好粗,不是你法克我就是我法克你,不过是某个农村里的,是可以原谅,哈哈,还是有点笑点的...这电影几乎看过就忘记了最后什么打分标准 估计 想说的就是人人平等...(这话对谁说)
可能大多数人觉得这个电影就是爆米花电影,除了搞笑外加一丁点儿的励志外毫无特色,所以大家给的评分都不高。
但我觉得,有时候某些电影的评分高与低,还是自己看过之后才会真的知道,而不是别人的数据来告诉你。
首先,杰伊·巴鲁切尔的表演很吸引我。
不管是歪头,微微驼背,还是手上的各种无经意间的小动作,甚至略带呆滞的目光,把一个5分的男生表现的多么完美。
爱丽丝·伊芙真的很漂亮,明眸皓齿虽然经常形容东方人,但我觉得用在她身上不为过,另外加上她那美丽的金发。
虽然她的胸很大,但是不像无脑那个类型。
克里斯滕·蕊特就像个俏皮娃娃,想想就觉得很顽皮,让人不禁发笑。
说道大体剧情,虽说不上颠覆,但是还是觉得挺新鲜的,起码我是这样想的。
柯克和莫莉约会那个桥段,很诙谐,傻傻的柯克竟然穿的和waiter一样的衣服,被很多人当做侍者,不过这更显柯克的绅士风度,虽然他有些瘦小和呆滞。
还有就是在柯克一家都上了飞往布兰森的飞机,所有人都在等待飞机起飞时,柯克突然想通了,然后对身边除了他妈妈所有人都奚落了一通,甚至包括不认识的乘客,最后悲剧发生了,他下不去了。
尤其和空乘对话,杰伊真的表现很出色。
很喜欢斯坦纳这个角色,虽然很多废话,但是有勇有谋,不管是对待柯克的爱情,还是担当乐队主唱,亦或是面对另一个打保龄球陌生人不爽时勇于为柯克出头。
诙谐不失智慧,外表不羁但是内里有思想,很像我们这个社会的年轻人,外表玩世不恭,但是遇事时会能顶住。
我想,这个电影最后的立意是不是仅仅对男女之间的爱情不重要,即使只针对爱情,我想也很有说服力。
不是每一个外表落魄,身形不伟岸,而且没有豪车洋房的男人都得不到女人的青睐,也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女人都是势利眼。
不管你是个穷小子,还是个不怎么美丽的女孩,不要自己认为自己是个5分的人,其实每个人都有优点的,或许就是这一点吸引了别人。
也不要因为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不高而丧失对自己的信心。
很好的电影,尤其适合年轻人。
相信自己,你不是个5分的人,要大胆的展示你的优点,为自己加分!
先在电影院看的魔法师学徒,才翻过来看的这个片子,RMVB的,不过这种电影这个格式已经足够。
而且最初下载此片也不是因为什么新片,而是因为看别的电影发现女主角Alice Eve相当的Hot,于是想看看她的其他片子而已,刚好此片刚刚上映,OK,Then download。
故事呢,其实很韩剧,没钱的男主角,有钱的女主角;没能力的男主角,有能力的女主角;没志向没勇气的男主角,有目标有勇气的女主角……一切的一切,都那么不着调,就连电影中的情节,都是说来说去的5分男and10分女,差两分,就注定没有希望,没有未来。
艺术作品总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不可能的俩人也能走到一起。
男猪脚就是魔法师学徒中那个瘦干狼,我敢这么说,是因为和他比,我都算个肌肉男。
他和其他几个好友,每天的工作就是机场运输部门的安保工作,既单调又没什么发展,但是四个人倒是每天能够自娱自乐,呵呵,至少可以“阅人无数”。
结果要的就是戏剧化效果,女主角惊艳登场,震惊经过的每一个行人,那个身材实在是……擦擦口水,我们继续。
女主角估计是太有钱了,硬生生的将iphone丢在了筐子里,然后男主角幸运的成为了此iphone的守护神,同时得到了与美女相约在展览馆Party的机会。
至此一发不可收拾,去了俩人是立马开始火热,神马狗屁前女友立马成了浮云,美丽的女人总是对于男性这种视觉动物具有无与伦比的杀伤力。
一次家庭聚会也让男主角立刻从家里倒数第一的地位升成了去掉倒数俩字。
一个字,海皮!
结果一次尴尬的意外,俩人杯具了一段时间,但是么办法,感情这玩意,时间说了算,该好还得好。
总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虽然前女友吃醋要回来和好,不过在如此美女面前是完全没有胜算。
但是剧情需要起伏滴,正如片名,我配不上她,如此接近完美的女人,和一个普通机场安保好了,想长久,那可是需要极高的精神力,很可惜,男主角只是个普通人,他也过不了那关。
说起来,这个事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二者背景差距太大,容易缺乏共同语言,女的挣得远多于男的,男的自己肯定想不开,不是觉得自己窝囊,在别人眼中像一个吃软饭的,就是觉得自己无法靠自己的能力给心爱的人幸福,现实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件也是多如牛毛。
其实正如片中所演,美女觉得男主角虽然什么也没有,但是他单纯简单可靠,和他在一起不用怕受到伤害。
恩恩,我们都了,但凡是失恋受了点打击的女孩,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不奇怪。
男主角后面的表现那样,也是正常现象,身边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但是为撒就韩剧了呢?
因为结尾啦,至少,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尾,公主与马夫的故事,辣妹和宅男的故事。
我不想说片子到底有多好看,但是从头到尾确实有很多笑料,不知道是上了年纪还是怎么了,最近对此类爱情狗血喜剧片总是很宽恕,至少不会像对待其他片子一样骂个狗血喷头。
也许,再现实的社会,再现实的人,也会骨子里期待这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刚看完《我配不上她》,男主角的起伏与澎湃令我想到自己。
是的,我没有他的幸运;更没有他的勇敢。
但或许今生今世,我们注定是一类的人。
注定在犹豫与彷徨中抉择着明天的自己,也注定为了明天的灿烂努力的碰撞着。
这过程也许浑身遍体鳞伤,但这将会成为曾经骄傲的“战绩”。
等到了我们都老了,记忆或许变得模糊不清,但烙下的疤痕却仍然历历在目。
蓦然回首曾经的沧海桑田,看到了那个站在不起眼的角落的自己,我会为他鼓掌与喝彩,并且大声的对他说:“你是10分,永远是!
”如同男主角的朋友最终对他精准的判断一样。
我很怕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很怕将自己置身于其中进行反复的比对,我很怕我更加了解自己,我很怕……如同我很怕面对一切不确定的东西一样。
因为我害怕在不断的认识自己过程中失掉了最初的单纯。
这将极有可能令我原本敏感跳跃的神经变得麻木,然后面对相同的境遇采取圆滑的手段处理。
这很糟很糟,当然对于某些人称之为成熟与蜕变,对我却不尽然。
我很相信永远保存着孩童的眼光审视周遭的一切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世界瞬息万变,人亦是。
而自己,那个不经世故的自己仍然站在同一个地方望着同一片天,心跳也许会变了频率,但心房的温度永远是刚刚好,不会因为正在度过冬日而降至冰点,不会正在经历酷暑而升到沸腾,永远是触手可及时感到舒适自在的温度。
有一天,我将配得上自己。
有一天,我将配得上整个世界。
观影时间:2010.6.16点评:很少看这种题材的爱情电影!
没想到看过后竟然有共鸣!
有时宅男的这种爱情自卑确实存在!
当然这种自卑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是这个物质和现实的世界造就了这种自卑!
电影中恰恰拿这个作为一个看点展现给观影者!
看观影者看过电影后能够有所思考!当然如果你把这部剧当做一部轻松喜剧的爱情片来看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我配不上她》(She's Out of My League):温情励志的宅男春梦 (文:火神纪)假如爱上一个人,是否真的会不顾地位、财富、外貌、职业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一切。
这部电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只能依存于对遐思的意淫;当然,我们无所事事,所以偶有遐思、偶有意淫,这是很积极并且毫无损害于我们伟大人格的。
冠以爱情之名,我们总会如痴如醉地去相信那些无比荒诞却多少有些温情的故事。
因为生活乏味,所以我们需要想像来支撑我们狂妄的意淫与遐想。
——火神纪•《笑侃无力承受的轻薄爱情》。
中国人总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
其实,这是有道理的;不管把这样的一个状况放在任何一种文化背景下,几乎都是可以成立的。
何况,这位奋起直追的女子还是如爱丽丝•伊芙(Alice Eve)那般的俊俏;而那位自卑如杰伊•巴鲁切尔(Jay Baruchel)的男子又是如此这般的落魄。
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俊俏,其实是因为有了对象所带来的反差,以及导演用了大量的篇幅用侧面描写来不停衬托出来的;爱丽丝在这部电影里所饰演的莫莉(Molly)也许勉强算是惊为天人,而爱丽丝自己其实远没有电影所要求达到的那种惊艳的效果。
换言之,杰伊也同样没有电影所刻意抵毁的那般不堪;也许,他所饰演的柯克(Kirk)勉强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我觉得,柯克得到莫莉带给我的效果,也许远没有胖哥奈特•托伦斯(Nate Torrence)所饰演的德文(Devon)得到克里斯滕•蕊特(Krysten Ritter)所饰演的帕蒂(Patty)可能带给我的震撼。
电影里的德文没有得到任何人,因为在电影里的他是位有妇之夫;只是我觉得,克里斯滕要比爱丽丝更美,而奈特要比杰伊更丑,反衬的效果会更强。
反正需要找一个形象很差的男人,来被一个形象高大的女子追求,为何导演不痛下杀手用一个更不具代表性的更怪诞的结合呢;毕竟,商业效果要比艺术效果更能打动人心。
所以,我们可以接受的柯克得到莫莉终于出现在银幕上;而谁也无法接受德文得到帕蒂的结果可能永远也不会出现。
当然,爱丽丝更符合西方世界里的标准审美,在西方标准里,金发、丰满并且高挑就够了;而克里斯滕更倾向于非主流的审美,哥特妆、性格张扬其实只是我的一个小小嗜好。
而奈特和杰伊,却同样都只属于非主流丑男,杰伊可能潜在的受众也许更多一些;所以,商业动作下的杰伊可能得到莫莉,而奈特却不可能得到帕蒂。
选角导演应该明白的道理是:太过于离谱并且以两个非主流作为搭配充当主角的话,只能让电影更缺乏说服力;所以,舍本逐末地放弃也许更有反差效果的搭配,本来就是一种比较中庸的商业妥协。
电影本来只是一种影像艺术,但影像艺术往往必须让步于商业利润。
在任何一个商业环境下,这是一种毫不费力的选择。
如果,把男女主角换成我所说的那样一个搭配再来演绎这个故事,我想其效果可能会更惊世骇俗;问题是,圣母玛丽亚怎么可能去下嫁犹大呢?
效果也许是出来了,可是责骂声绝经如影随形;加上,非主流的美丽女子要在好莱坞独挑大梁其实很难很难。
杰伊如果是一个宅男的典型代表,奈特也许应该算是一个发胖丑宅男的模范男;单就影像艺术效果而言,美女和庸男的搭配其实远不如美女加丑男。
但是,非主流其实是个很沉重的话题。
当然,这是题外话,且搁下。
这部电影最大的市场潜力在于,我们都已经是成年人,所以我们对于“公主爱上王子然后他们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样一个通用版本的童话故事结局大多已经不再有任何异议了;我们都知道我们自己不是什么王子,所以公主永远都只能是别人的帐内艳妻;这部电影延续了我们童年时代没有做完的那个梦一个最美好的憧憬——它试图让我们继续去相信另外的一个童话故事结局——是的,我们也许并不是什么王子,可是在我们的公主心里,我们是最让她渴望的那位王子。
一个人活着,多少带着点美好的憧憬总是好的;何况,它所承诺给我们的这点憧憬只是如此廉价而直接的。
怀揣着美好的期许,突然回忆起少年时代就早已经被尘封了的美好童话故事,再一次试着去相信:自己就是自己曾经深信不疑过的那位英雄,驾着五色马车去宫殿里接走自己的新娘……姑且让自己又一次去饰演那位我们曾经急切渴望过的英雄,披荆斩棘历经磨难后终于寻求到属于自己的那位幸福与永远的快乐……缅怀一下自己少年时代曾经做过的春梦,这其实并不可耻。
问题在于,也许我们自己也无法去深信这样的一个故事,呵呵。
好在这只是电影,而我们只是影迷。
我们可以一边羡慕着柯克的美好人生,一边感叹莫莉那场鲜花和牛粪的哀怨,然后一边将信将疑地观摩,再一边意乱情迷地意淫;最后,我们还必须用一种理智的目光,对其进行一场毫不留情的批判。
可是,这又是何必呢;姑妄信之,听之任之,其实是种美德。
国内把这部电影翻译成《我配不上她》,是直译;而台湾则直接把它翻译成了《辣女爱宅男》,这本身多少就有些先入为主的误导成份在里面。
看球赛,参加Patty,偶尔还会到保龄球场上锻炼一下身体,闲来无事则和几个朋友坐下来吹牛调侃喝几杯啤酒……这其实不算是宅男,这几乎是大部分的美国人都过着的最日常的生活。
辣女虽辣之,而宅男则不宅;至少在电影里我所看到的就是这样。
只是这样的一个译名,多少可能让我们想入非非浮想联翩罢了;误导我们的关键在于——意淫二字。
一个人被彻底伤害了之后,她会做出一个什么样的选择呢?
或许是玩世不恭地游戏人间,或许是懦弱地躲在暗处独自舔舐着伤口;然后找一个更保险的情人,自己可以但不会去伤害对方,对方却永远并且绝对无法伤害到自己。
为了一些也许并不甚必要的小问题而起了争执,更会因为一些小小争执而僵持不下,然后分手;但是最后,他们总会走到一起去。
所谓的爱情,其实永远千篇一律缺乏想像力;但这何尝不是爱情电影最坚持并且不容置疑的惯有固定模式。
说破了,爱情到了最后不外乎两种结局: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而不管一部影视作品选择了哪一个结局,当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复读了千万遍感动之后,爱情故事对于我们而言,其实永远也找不到任何可能推陈出新的惊喜了。
百读不厌,其实只是传说;真正让我们乐此而不疲的,是因为我们从骨子里说,都有着好奇并且八卦的因子,所以我们对于一些不那么经常暴露在阳光下的事情总是多了一种无力自抑的期盼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坚持。
关于爱情的童话故事,同样秉承了这样一个简单而明暸的基本原则。
这是一部简单得几乎可以一眼望穿的电影;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轻松愉快地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依旧津津乐道。
显然,这部电影其实超出了我们一般的理解范畴。
也许,生活其实也可以简单成电影里的这个样子;正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几个人,几场调侃,几件事,以及几杯啤酒。
这样的人生也许过于乏味并且单调了;然而,大部分的人不正是如此这般地安逸一生。
但换个角度来看,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也许正是在此,将生活中那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切重组之后,却不让人感觉乏味;而生活中所没有的,比如柯克得到了莫莉,在电影里起到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调剂作用。
给自己多少留些想像的空间,这部电影其实也并不是一个太难让人相信的故事。
我记得在《老友记》(Friends) 里的Chandler邂逅了一位绝色女子的时候无法自恃时,他的朋友们曾经如此鼓励他——君不见美女最后总会被一个CheapGuy得到,你也可以争取做那些美女身边的CheapGuy中的一员。
相对而言,CheapGuy得到美女的机率其实并不很低。
当然,我觉得:这部电影对于过于年轻的人们来说也许并不很有吸引力,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而对于较为年长并且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之后的人们而言可能更容易诱发共鸣。
毕竟,我们都已经过了那个年少轻狂的年龄,我们渐渐有了一些难以避免的挫败感;然后,我们或多或少就会有一些对奇迹的渴望,纵然我们的人生阅历同样会告诉我们——所谓奇迹其实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可是我们总还在渴求,因为人活着——其实也就不外乎那丁点的期盼。
电影开始,是从爱丽丝下车的那只穿着高跟鞋的右脚以及小腿;一路过去,下至八岁的男童上至八十岁的老头都以一种惊愕失措的表情看着她。
导演吉姆•费尔德•史密斯(Jim Field Smith)想表现的也许,是电影里的莫莉足以让每一个年龄段里的每一个男人都惊艳为天人;而显然,吉姆让爱丽丝出演莫莉这个角色似乎有些轻佻,当然,他的镜头有这样的表现力告诉我他想表达的是什么,只是选角方面也许应该更慎重一些。
或许,爱丽丝在西方的审美里,可能有这样的惊艳力;这则不是我所能评断的。
从莫莉出场开始,每一个男人都显得如此急不可耐,每一个男人都如此不顾自身形象连最基本的社交礼仪都抛诸脑后,每一个男人都忘却了身边那个陪着他睡了几十年的妻子而显得如此色欲熏心色令智昏。
其实,最猴急的并不是电影里的这个候机楼里所有表现失格的男人,而恰恰是急于表白心迹的导演吉姆;导演的用心是想用这些侧面描写来告诉我们莫莉是如何美艳不可物方的“天人”,可是不管一个女子美艳成何等模样,这样的一个出场方式着实有些“雷”人。
我无法想像,如果世间真有如导演所描绘的这般美艳女子,她的一生可能是如何长成的呢。
打个比方,如果在吉姆的这组镜头里随便拎出一个男人,把他和莫莉放在一个独处无他人的环境里的话,以他在如候机楼前的那般表现来看,我们可以想见的是——这个男人将做出怎样的一种禽兽行径来。
就算把我们伟大的柳下惠扔给独处环境下的莫莉,以吉姆的角度看,他肯定也是以一种饿虎扑食般的欲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莫莉立马撕成了碎片……况乎常人。
这就注定了莫莉一生,她不可能只在灿烂的阳光下以及大庭广众前茁壮成长;总有些比不能自恃的男人更疯狂的家伙,他们会等在某个不起眼的阴暗角落里一直等着莫莉哪怕只有一次的落单,然后从暗处猛扑出来……所以呀,小莫莉长到电影里出场的这般年纪,想来已经是身经百战遍体鳞伤满腔悲愤了,怎么可能还绽放出如此一个清新而快乐的笑脸呢。
人可以长得很美,可是美成吉姆所形象的这般程度,基本上就不大可能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了,正所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自古是红颜祸水,每个人多少总会有些阴秽的欲望想去把完美无疵的东西破坏掉;而就这样,注定了莫莉只能被破坏得支离破碎。
当然,这里也给这部电影留下了一个硬伤。
除了这组镜头之外,其它的公众场合下,莫莉所引起的震动似乎要轻微得多,甚至就完全被忽略了;我就想不通了,是因为在机场里的男人们都特别轻佻特别没有理智,还是在机场外的其它任何场合下,男人们都更能把持自己更有理性呢。
小说也许可以以这样的一个出场,而其它场合则不需再加特写,因为其它场合下的出场可以让读者自己去加以想像,可是电影不一样;作为一种具象的视觉艺术,它其实比起小说来缺乏一种想像力,无法以想像去补足这方面的缺失。
所以,这一个出场方式除非在电影里从头到尾都一以贯之在每一个场景下都不停地重复,否则它只能变成电影本身最大的诟病和最大的一个BUG。
每一个落魄的男人或多或少总会几个同样落魄的朋友,至少在彼此失落的时候可以对彼此带去安慰,倾听对方对于生活的种种愤懑以及给对方出一些自以为是的馊主意;这样一个关系的确定可以让朋友间都不至于对生活彻底的绝望,然后以图后效。
我记得张爱玲写于1944年4月的那篇经典的杂文《有女同车》里描绘过的那个经典的场景,张爱玲在她文章的结尾处总结:“电车上的女人使我悲怆。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换个角度看,男人们依旧也同样会使张爱玲悲怆,几个男人坐到一起,讲的同样是女人,念的同样是女人,怨的依旧还是女人,永远永远。
并且,不只是在这部电影里是这样的,我发现,生活中的真实似乎也如此;男人,女人,其实是个永远也聊不完的话题。
给每一个人打一个分数,让自己的分数尽可能地往上走,可是就算打到了极点,依旧还是远远够不上对方在你心里得到的那个分数;于是所有的男人们都劝你放弃这种狂妄的幻想,她不可能爱你,你不可能得到她。
这也许就是几个宅男在一起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得到的统一结论,只是,当那个得了十分的女子频频向只有五分的你示好时,你会开始不再那么相信朋友们的断言;之后,也许是因为一种无损于己的期盼,你会渐渐地接受这个梦中情人带给你的渴望与期待。
你会永远以为,她和你在一起,不过只是因为你很“保险”,只要你心甘情愿地充当她最后的那个“后备”,她就会一直爱着你。
纵然当她同你那些“见不得人”的家人在一起相处了一整天之后,你却无法同她“得体”的家人一起呆上五分钟;然而她却依旧还愿意听你解释并且体谅你羞于见人的难处而且最终还原谅了你……可是你们两个人在一起之后,依旧还会有问题。
是的,因为你的自卑。
你会不停地质疑对方因何会跟你在一起,你会时时地想起你以往的每一任不堪的女友并且她们都弃你如草芥,你会时时地想起她的每一位前任并且找到自己所有的不足之处,你还会时时担忧在什么时候会突然不知所措地失去她结束这段如天外飞仙般异想天开式的爱情,你终究会不相信自己为何会得到上天如此的眷顾而得到这样一位艳绝天人的情人……你会终于被自己仅有的那点自卑之情点爆你那歇斯底里的自尊,然后,你终于终于——永远彻底地失去了她。
像这种差距悬殊的爱情能够最终修成正果的可谓寥寥无几,电影里说——你完全配得上我,真正配不上你的其实是你自己。
(You were plenty good enough for me, you were just never good for you.)电影里的男人听了这句话时恍然大悟地说:Oh shit。
前面的这句话其实是好莱坞说给全世界自卑的宅男们最美的一句谎言,所以,Oh shit其实也是有另外的一层含义。
说心里话,这部电影里所讲的这个故事,对于这个年纪的我来说,其可信度并不高;我已经不再那么相信这种天方夜谭式的爱情故事了。
纵然我们总在说,爱情是跨越地域、年龄、身份地位和民族的崇高情感,可是我们其实已经不那么深信这种美好的谎言了。
成长的经历和生活的阅历告诉我们,门当户对的爱情也许更能持久;不是我们不再天真地相信一切美好的情感,而是我们已经学会更为理智地分析所有一切。
太多的童话故事其实只是适合在童年时代让我们去憧憬,而长大后的我们总会把那些童话故事当成是娱乐;这部电影,其实挺适合当成一个童话故事用来激励我们家里那个不太长进又带有些羞涩的小男孩,而对于已经很不天真的我们而言,仅仅只是娱乐。
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的那个结局后的结局,导演是在试着告诉我们,很多事情我们其实都能去做,比如像柯克自己说自己永远不可能去开飞机一样,可是柯克终于还是开着飞机载着自己心爱的女孩翱翔在蓝蓝的天空上,让我们去仰望……而柯克为何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突然间相信了自己,是的,自己其实也能做到。
爱情的那部分我并不很相信会存在于这个如此残酷的现实世界中,而关于自信部分,我多少持迟疑态度。
的确,很多事情我们为何无法做成,并不是我们天赋,不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足,而是我们自己相信了自己无法成功没有天赋能力不够,于是我们停止了去尝试。
自信很重要,相信自己能做到,并且不盲目地相信,而是有针对性地去相信,我们也许能做到许多也许我们连想都不敢去想的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许并不是只是那些站在街边的看客甲乙丙丁,我们一直都是我们人生里的主角。
只是,当我们把息的人生经营成一个看客的人生时,我们就真的成了甲乙丙丁;如果我们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成驰骋在起飞道上的飞机,我们就可能是那位把握方向的机长大人。
我们都是自己人生道路里的主角,而我们的人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走向,其实全在我们自己的自信与努力。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其实是一场宅男的春梦,不那么靠谱;但是,它也是一场温情的励志小电影,至少我们会从这里面找到一些让我们心向往之的感慨。
导演吉姆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其实做得很中规中矩,没有太多的诟病,有些欢笑,有些低调的温情,有些明亮的期盼,有些落寞的伤感,有些别的什么足以让我们去思索……这就很足够了。
庚寅虎年癸未六月甲子初二;2010-7-13;凌晨1点。
附注:电影资料。
■片名:《She's Out of My League》■译名:《我配不上她》■导演:吉姆•费尔德•史密斯(Jim Field Smith)■编剧:西恩•安德斯(Sean Anders)\约翰•莫里斯(John Morris)■主演:杰伊•巴鲁切尔(Jay Baruchel)\爱丽丝•伊芙(Alice Eve)■类型:爱情\喜剧■片长:104min■产地:美国■语言:英语\乌克兰语■色彩:黑白\彩色■分级:USA:R■幅面:35毫米胶片变形宽银幕■混音:杜比数码环绕声■摄制格式:35mm(Kodak Vision3 500T 5219)■洗印格式:35mm(anamorphic)■制作公司:梦工厂■发行公司:派拉蒙影业公司■首映日期:2010年3月11日(澳大利亚)
我来评价这部电影,给5分的用意是想把这样简单的平实力挺上去,这部返璞归真的电影,就光凭男主角的人品,这5分就值了。
现在的美国人已经开始追寻人性深处的纯良品质了,所以近期高产这类型的片子。
然而在中国却被当作看点低的笑柄,貌似大家都期待一部惊天动地的片子,故事要错综复杂才够深度?
而在我看来,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幸福却是只会表面标榜着深度的人一辈子都无法拥有的东西。。
比起豆瓣一边倒的影评,还是在迅雷上的影评更来得深刻。
或许终究还是因为豆瓣不是一个看客聚集的地方。
但是我看到你们这样的评价真的有点难过。
所以为之正一下名。
顺便为女主角说两句,。
美国大眼睛美女多了去了,为什么女主是人们认为的美女,?
整容术如此了得以及妖魔化美丽,淡化女人内省的社会,可能在中国还很盛行,但是在美国,人们心中自然有一把秤。
女主既不拜金,也不势利,而活像一个标准的芭比娃娃,成长背景单纯,良好的教育和良好的家庭背景,洁身玉肤,身材有致,眼神干净,诚实善良,亲切端庄。
这不应该是美女的标准吗?
一遇见他,我就低进尘埃里比尘埃还低如果一个很完美的男人站在你面前工资好,学历高,为人和善,长相又好反正所有赞美的话都可以说给他听感觉很完美的一个男人而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那股强烈的对比下就得出了一个结论我配不上他就像本片里的男女主人公一个完美的就像天上的星星一个自认为可以低到尘埃里的尘埃俩个不同的世界里俩中截然不同的生活影片中带有局荷里活的管用的一种HE结局放佛告诉人们爱情里没有谁配不上谁
我是宅宅
一星给剃毛那段 也太好笑了吧 很好奇秃的是怎样诶一星给片尾曲
爱情是盲目的……
大波妹还行
女主角演技真够瞎的,但是很搞笑,男主角很出乎人的意料呀,居然让我看到最后也不仅感叹这个男人很有味道,虽然什么都没有,却什么都有!!这些才是每个女人真正想要的10!!
深灌男人意识的爆米花青春喜剧片。但是怎么觉得笑得那么无力呢?
确实挺好笑的,巴鲁切尔那个长相就又喜剧又悲剧,但女主也不算是金光闪闪人家人爱啊,身材是够正的,关于恋爱打分,关于自卑,图个欢乐,给三星吧。
翻译的真是垃圾
。。。。
这就是出去做半小时事情回来还能连着看的青春片儿~
演够了灰姑娘,就要鼓捣个灰小伙。但是我觉得Jay Baruchel超可爱的。绝对10分。
爱情不应该讨论配不配,而是应该仔细想想到底是不是真爱。
女主角好丑,这类片子的情节走向已经有公式了,就算很生硬,也得按公式来走
得闲到什么程度才会去看这种电影
美国的编剧快赶上咱国内的烂了。
好不容易艰难看完了,小骚男越看越顺眼了,不过在这里面够闷骚够窝囊废的,先过了自己那一关,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蛮无聊的,真的,女主角好像三级片女郎。
这哥们难得的平和
糊弄小孩的玩意
大波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