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兄弟连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集中德国军官在投降前对自己士兵说的那段话“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
你们英勇并且骄傲地为祖国作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这样的情谊存在也只存在于战斗中。
象兄弟一样,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互相扶持,你们共同面对死亡,一同接受磨难。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为能够与你们每个人共同服役而感到骄傲。
你们有权享受永远快乐而和平的生活”斯皮尔博格有意让德国军官而不是让我们的主角温特斯中尉或者尼克松上尉来说这样一段话,其实想要告诉我们这是所有士兵的心声,不管是同盟国的还是轴心国的。
那些战争中的友谊.不论在哪一方都是有的. 士兵只是履行自己的职责,我觉得他们都应该受到尊敬,无论他们是哪一国的。
看了N遍了 诺曼底有个旅行社专门组织一个半天的兄弟连之旅 导游非常非常专业 在那个炮兵阵地他会告诉你李普在那棵树上,康普顿在哪里甩手雷。
我去报名参加的时候 你必须看过才能参加 我骄傲的回答我看了6遍了导游临了说了句话二战事实上目前为止唯一可以分得清正义方和邪恶方的战争。
仔细想了想,有道理,你觉着呢?
作为一部注定要轰动的电视剧,改编自战争回忆小说的《兄弟连》带观众回到了一个近乎真实的战争环境,强大的剧组阵容也为其增添了关注的价值,如果说之前战争电视剧多出于爱国主义宣传和反战思考的话,那么《兄弟连》近乎是一部完美的供军事迷和准军事迷和普通观众的历史教科书似的作品。
好几年前的作品了,最近开始重看,写点小评论,希望能对看过和想看的人一点参考标准。
在第一集中,开篇采用了几个老兵的回忆和论述,纵观全剧来看,这个片段中呈现的极度真实的人性心理为全剧定下了基调--虽然是站在美方来讲述历史,但绝对不抱有任何主观色彩,力求用最真实的大环境和人物心理来还原那段历史。
在开篇叙述中,有位老兵很直接地说:当大家听到伞兵是怎么回事后,都说这是去送死,但当他们说,伞兵的津贴比普通士兵多50美元时,我就举手了。
第一集主要交代了全剧的前期事件,从新兵入伍训练一直讲述到了伞兵们在英国登上C47前往诺曼底开始战争的征程。
在热播情景剧《老友记》中有出色表演的David Schwimmer出演了第一集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角色,连队的长官索柏,这是个苛刻严格毫不怜惜士兵并且实战中极度愚蠢的家伙,他的严格在我们在原著中看也许就是一个所有美国类型电影中军队的教官一样挑剔自以为是,那些近乎折磨的训练作息和要求放在电影中却突然成为一种活生生的残酷,不过同类型电影实在太多,而且本剧中的表现手法有很多向《全金属外壳》致敬的味道,无奈实在难以超越,精彩但由于电视剧本身各个特征的限制,不能说太出彩。
令人讨厌的索柏是个很值得玩味的形象,一开始会给人感觉,David Schwimmer的天生的善良语气和那双无人能及的可爱的大眼睛饰演如此变态的教官有些不妥,但当剧情进行下去以后,在索柏作风和人性上的弱点暴露出来以后,这个人物的矛盾就形成了--他只是一个严格要求部下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更加能吃苦更加坚强,他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权力强迫他们做到这些,虽然士兵们不领情最后还把他弹劾走,但日后的战事中,没有人可以忽略他在训练中给士兵形成的适合于战争环境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
David Schwimmer在被告知自己将被调离连队时候的表演简直回归了《老友记》中的那个讨人喜欢可怜巴巴的Ross,闪着泪光的小动物似的眼睛瞬间把这个一直让人厌恶的角色演出了生命,让这个角色开始丰满完整。
这一集中,故事主人公群开始形成,E连中的主要角色从连长到士兵,一个个鲜活的个性人物第一次展现了自己的性格,只是由于所处训练营,每个人只是在有限的抱怨和反抗情节中说出和做出符合人物性格的戏份,而后面几集到了战场上,在没有人性可言,任何事都会发生的地狱中,人们的善良邪恶坚强懦弱团结自私的心理都会不断出现和变化,第一集中这方面只是点到为止。
毕竟是大场面商业片导演和资深演员出任制片,Tom Hanks和Spierburg当然不会让这部电视剧延续美剧战争片的慢节奏,删去了很多可有可无的事件尤其是习惯性抒情的环节,整一集叙事节奏紧凑又涉及面广,在这个框架下,人物的动作和冲突填满了空隙,而大战来临前的心理又时刻抓着观众的心,加上恰到好处的几个幽默点,一个把电视剧当电影来拍的作品,在一群实力雄厚一丝不苟的人手下,开始慢慢呈现出其精彩。
甚至,单是一集来看,都是一个完整的情节,既独立又能引出之后的故事。
场面上看,导演很有意地用电影的“胸怀”意识来拍摄,整个一集中经常用大全景小人物出现,电视剧中常用的中景却并不是主角,在电影中,这样的拍摄手法无可厚非,放在电视剧当中,这样的手法同样充实了其内涵,说创新算不上,但可以说是一种相当成功的意识和应用。
色彩上,军绿色也许一直给人向往,但如果整个一个小时都盯着同样的军服看实在是有些枯燥,事实上,整个第一集中士兵们的服装按时间顺序应该是普通训练制服-训练汗衫短裤-野战训练制服-伞兵常服-伞兵野战制服(唉,脱离专业军事杂志太久了,已经没以前那样倒背如流的顺了),虽然内行人知道这些制服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下已经更换了好几套,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他们并不了解这么多军事知识,导演就运用了强烈的对比调色来弥补这一软肋,避免了很多军事题材影视作品中色彩暗淡审美长时间疲劳的诟病,顺便提一句,咱们的《亮剑》之所以好看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它甚至采用了各种色调的滤镜来区别各个阵营--八路军的加入暖色的蓝,国民党的普通蓝,日军的加入冷色的黄,首先是为了区分各自派别,其次是在这个大环境在场景转换中让观众从色彩基调上迅速做出角色转换,最后也解决了审美疲劳这个问题,不信你去看,八路军的天都是蓝色的天,日本鬼子的天都是土黄色的。
扯远了,《兄弟连》的办法并没有《亮剑》那么明显,只是在同一镜头上调高对比度和合理利用光,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漂亮的光晕出现在镜头中,这可以算是一种很具美感的战争片手法。
总的来说,第一集中为之后情节的展开做了良好的铺垫,结尾处也做了传统的悬念噱头,只是这个悬念存在于后9集中,而并不是普通电视剧的后一两集,在未进入战斗环境时卖足关子,让所有孰知历史和试图去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充满期待。
之后剧评会不断跟上,谢谢阅读!
兄弟连是部很man的片子。
有时候很喜欢看这样的片,雄性的,阳刚的。
虽然我很满意自己女子的身份,但从小我就挺羡慕男性之间的友谊。
一切事情都摊开来说,争执的时候甚至可以挥拳头,但事情过去就是过去了,可以不存一点芥蒂。
我最反感的就是女孩子间表面和和气气背后却嘀嘀咕咕,拉帮结伙,今天和你好明天和她好。
当然后来知道,猥琐与否和性别没有太多关系。
这世上小女人固然多,小男人也为数不少。
战争里是容不得一点虚饰的吧。
当生存都成了一种不确定的时候,浮华落尽,每个人都表现出最本真的自己。
生命变得如此轻飘,命运不可知。
兄弟连有特色的地方是每一集的叙事视角都不同,虽然均是以空降兵101师E连为主体。
我最喜欢的是以军医罗为叙事人的巴斯通战役和以尼克斯为观察视角的第九集——why we fight。
看片头的时候就被一张迷惘俊秀的脸所感染,寻觅半晌,才发现这张脸属于军医尤金罗。
巴斯通战役大约是E连遭遇到的最残酷的一场仗,身为军医的罗每天看到的都是死亡和伤痛,他在散兵坑间奔走,在前线和后方穿梭。
后方一位护士送他巧克力算是片中一点淡淡的温情。
她还是在轰炸中死去,他只捡回她的蓝色头巾。
再后来,因为缺少纱布,这块头巾被撕开去包扎伤口。
战争里,什么也留不下来。
最感染的我是他的眼神吧,迷惘而疲惫的。
第九集算是结构最严谨的一集,倒叙手法,首尾呼应,因此也显得刻意。
有一个细节,尼克斯找酒喝,进入一户人家,看照片才发现这家的主人是纳粹军官,顺手就把照片砸了。
女主人出来,一身红衣,严肃而高傲,直视着尼克斯。
最后是尼克斯落荒而逃。
在组织德国居民清理集中营的时候,尼克斯又看到了这个红衣女人,又一次对视,最后她低下了头。
这个细节无疑也有点过于刻意,但给人的印象确实是蛮深的。
对我而言,这集最震撼人的是集中营的发现。
如果《美丽人生》《辛得勒名单》还都是有人的光辉在闪耀,只不过一个明亮些一个阴暗些,《兄弟连》里的集中营只是做最原始的展示——人的生命和尊严原来可以变得如此卑贱。
兄弟连的成功,大约还是这两点——复原战争场面的真实以及塑造人物形象的细致
我们总是在鄙视自己的敌人,不停地自欺欺人着——明知自己其实也在扮演着“敌人”的角色。
我们总是否定敌人之“为人”的性质,把他们视为野兽、畜生——明知自己在做着同样的事情。
战争带给每个人的东西都是一样,伤痛、血泪、家破人亡。
也许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具体到每一个战争中的个人,也许他们的邪恶意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大多时候,战士们只是在履行职责,执行领袖的命令;每个个体都微不足道,但千万万个人便背负起了国家的使命;也许他们被什么东西蒙蔽了双眼,但被蒙蔽这样的事情,不是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吗?
既然如此,你又会有什么样的道德优越感呢?
终究——我们没有权力夺走任何一个生命!
我们在战争中却身负“正义与解放”之名!
每个士兵,都是这样一个“魔鬼与天使”的综合体。
只有明白这一点,才会明白战争的真正含义——那是没有彼此之分的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那是无数无差别生命凋零的酷冷寒冬;那是灵魂下地狱同时上天堂的拐点,在这里,每个灵魂被撕裂两半。
我们每个人都被教育,去热爱战争中的英雄,热爱那些“正义”的战争;但英雄应该被崇拜,而他们所从事的事业,却应该被永远封印,不再重生。
战争英雄,值得热爱的地方,不是杀了多少敌人,不是立下多少战功,而应该是他们在战争中,多么地珍惜生命,多么地诚实善良,多么地为这个世界增添美好,而不是冤魂。
一部《兄弟连》,无数个英雄。
没有一个是高呼正义口号的宣传机器,没有一个是开枪不眨眼的杀人机器,没有一个是视生命为无物的异化者。
他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所以,他们也被从英雄还原为活生生的生命,而这些活生生的生命,才是那个战争年代,最值得我们珍惜的真正的英雄。
对战争有所反思,才是避免战争的最好方式。
对“敌人”有所尊重,才是对待生命的最好方式。
《兄弟连》借助一名“邪恶”的德国将军之口,说出本应由“正义”英雄说出的影片内涵——兄弟之谊、使命之路。
它告诉我们,战争到最后,再没有对与错,再没有正与反,忘掉一切,珍藏起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感情。
终于看足10遍。
2003年,在一个在线网站看了第一遍。
一口气,从夜里十点,看到第二天晚上。
白天为此请了假。
然后,买了DVD,缘版的6D9。
又看了两遍。
然后,买了红龙的军包。
买了中文版和原版的书。
买了国际展望出的兄弟连特刊。
买了101的空降兵制服。
玩了荣誉勋章和使命召唤,里面情节以BOB为原形。
2006年去俄罗斯长途旅行,就带了这一套碟,一路上看了一遍。
每年温习一遍。
前阵子,HBO为pacific暖场,在cinemax频道又放了一遍。
重温一遍,不过瘾,把DVD拿出来又复习了现在,坐等蓝光。
这个世界上, 终于有一部战争片,在IMDB里衬得上满分
《兄弟连》的好看不在于如何写实战争的残酷,战友情的珍贵,而在于它的真实和人性。
第一集里的画中画就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参军?
” 战士面目茫然而麻木。
开篇有老兵回忆说“伞兵可以多增加50元收入,就是100元”
为什么参军?
为什么是伞兵?
为什么参战?
为了钱?
为了保家卫国?
当最后Webs冲着撤退的德国兵喊问“把我们从半个地球外拖来,打扰我们的生活…… 这是为了什么?
你们这些无知卑贱的败类,我们在这里干什么?!
” 有人说看到德军集中营,看到那些受迫害的人民才明白是为何而战,是为正义而战。
正义、爱国都是战争的原因,而这些概念过于庞大且遥远,不属于日常生活。
集中营第二集马拉其(Malarkey)和一个德国战俘相谈甚欢。
生在美国,长在美国,只因是德国后裔,他听从父母的意见选择站德国,成了所谓的敌人。
这个敌人昨天还跟你生活在一条街道上,相距不过百里,做着一样的工作。
马拉其与德国战俘之间没有你死我活的仇恨,如果是和平时期,一杯啤酒就会成为挚友。
人人都有不得已的时候,人人都有被逼站队的时候,而战争中站错队便是死亡。
一句“下次见”便是永不相见。
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的最佳诠释,无关正义与爱国。
marlarkey与战俘聊天到底是哪个美国士兵或军官枪杀了德国战俘不重要。
它只是传递出为人的情绪,战士们担惊受怕,吃不饱,穿不暖,夜不能寐,日不能行,不知道什么时候看见死亡,怎样死亡…… 这会让每一个正常人抓狂,正常人都会需要宣泄。
无需站在道德制高点来评判。
豪情壮志是一刹那的激情,恐惧才是心中的原罪。
雪绒草象征着真正的士兵当画面第三次给出雪绒草的特写的时候,我们应当猜得到Blithe是没有挺过去(前两次雪绒草都是在死掉的德国士兵身上)。
Blithe因为害怕时时游离在战场外,因为恐惧而发生短暂失明。
当他开口说出自己的害怕时,Spiers告诉他害怕是因为你还抱有希望,把自己当成死人就无所畏惧了。
这是所有战争赖以存活的基础。
置生死于度外是我们从小学习到形容英雄的词语,而Spiers与Blithe的对话并没有渲染这样大是大非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而是一个老兵对新人的最实用也最绝望的生存指南。
当Blithe独立地打出一枪,他成为了一个合格战士,而战士必然是会牺牲的。
在他牺牲之前有一段插曲。
Nix问Harry为什么一直带着他的副伞。
Harry说因为是丝的,要带回去结婚时用…… Nix说他没想到Harry会有活着回英国的想法。
永远等不到主人的包裹一方面把自己当成死人,一方面渴求活着回家。
这样的精神分裂才是战争最为残酷的地方。
洗衣房的架子上放着一包包永不会有人来领取的干净衣物,它们用静默代替千言万语述说着前方战事和后方伤痛。
战争另一个可怕的地方不是肉体的受伤,而是精神上的创伤。
E连的灵魂人物Winters在看到落单的德军是个娃娃兵时有瞬间犹豫,扣下扳机的那一刻他的内心何等挣扎以至于后来在巴黎坐公交车上看到一个年龄相仿的法国男孩,脑海中幻像出那个被他射杀的娃娃兵。
即使他是正义的一方,仍然丢不掉心中的愧疚 。
他射杀的是一个正当花季的孩子,带给他的家庭无限悲伤并亲手扼杀了这个家庭的所有希望。
而法国的这个男孩却把Winters看作是英雄,想在行为上模仿他、靠近他。
这是战争的荒谬之处。
winters的射杀与幻象Buck的转变是从何时开始的?
上一次受伤?
住院时?
…… 所有这些都敌不过战友死在自己的脚下吧。
崩溃边缘的巴克一次又一次地看到战友倒下,一次又一次的感到自己的无能无力,绝望紧紧抓住你,甩不开逃不脱,身体的伤好治,心理的痛难愈。
尤金与护士医护兵尤金代表的是众多填补在战争中每个空隙的小人物,默默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收集药品,绷带,护送伤员……战友去前线他便默默守在后方,紧盯着前方的动静……他与医疗站护士的那份默契也被德军的轰炸毁了。
近在咫尺的美好瞬间化为灰烬,再没有人与他相视而笑,再没有人递给他巧克力……
尤金的犹豫他把在废墟中捡到她的包头巾揣在怀里,原以为这是全剧最儿女情长的画面,包头巾会是一生的念想。
而当他在处理贝比伤口时,犹豫片刻还是将头巾撕开用来包扎伤口了。
绝望与希望并存,死也要死得有价值。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死得其所,Hoobler的死就太富有戏剧性。
从罗曼蒂登陆后,Hoobler就一直念叨着要搞一把鲁格枪。
终于到手了,塞在裤子里,枪走火,射穿了大腿的动脉。
前一秒他还在和战友吹嘘自己是神枪手打中马背上的德军。
这就是现实,不是每个人都是英雄。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部剧里没有回避Dike这样的人物,有后台但没有能力,仅仅是来镀金,不断犯困,常常消失,甚至找不到自己的散兵坑,战略部署时说自己去营部开会或打电话,因为自己的无能几乎把全连的人推到德军前做活靶子…… Dike不是因为做了错误的决定而让人失望,而是他根本不做决定。
《兄弟连》的好看就在于从不回避人性的弱点,同时还给你希望。
感受一下spiers的颜值Spiers临危受命,接手Dike带领E连完成攻击任务。
当联系不上I连时,他只身一人冲过德军区域,德军并没有开枪,大家都相信是敌人都没有反应过来或者德军不相信自己所看到的。
而当他返回时,德军依然没有开枪,也许这是神迹?
spiers孤身一人奔跑在德军区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神迹不得而知,但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是Winters体恤兵情,瞒住上级实际叫停了第二次巡逻任务。
对于下属而言,这才是神迹,因为都可以活着回家了(所以整部剧没有士兵堵住炮口大喊“向我开炮”诡异画面)。
除了真实,一部优秀的战争剧还应该有温情时刻,当美国大兵把巧克力递给那个荷兰小孩,小孩露出的笑容可以温暖每一个战士的心灵。
这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这是浴血奋战的原因。
第一次吃到巧克力的小朋友笑得很开心最搞笑的怕是Lip把派康提从热情的荷兰人民的怀里拽出来的时候:
派康提一脸懵P.S.这部2001年的美剧,是我的美剧启蒙剧。
这两天重刷,简直就是数星星的。
Winters 是国土安全局、亿万的男主Sobel 是老友记里的ross巴克是绝望主妇里edie的变态老公Hall 是卷福版福尔摩斯里的莫利亚提Spiers是绯闻女孩的Ruffles Ranney是大西洋帝国里的黑手党……
——Were you a hero in the war?——No,but I served in the company of heroes.很遗憾当年《兄弟连》火爆CCTV8的时候,我没跟着老爹一起看,但庆幸在这个年纪我看了,而且回来又欲罢不能的看了三遍。
再加上珍珠港,太极旗,大兵瑞恩,实尾岛,…,我真的没法掩饰我这颗女土匪的心了。
我还真得为那会年幼的眼光道个歉,当年跟着老爹撇了两眼觉得男主一脸褶子难看死了,现在才明白Winters少校简直是人格魅力大得爆表了好吗。
“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像其他的一些军官,我想我不会听他们的指挥。
他是最棒的。
”“他不管情况如何马上投入。
他从没想过要落人之后或是找人替代。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存活下来的,但是他做到了。
”正如那些老兵回忆的,Winters是一个真正的军人。
他不吸烟不喝酒,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好像也从来没对手下的兄弟发过脾气。
他在战场上永远冷静镇定,永远身先士卒,无论什么情况都会做出正确决定,带领士兵们完成一个又一个漂亮的任务。
他不会为了满足上级的虚荣心,让自己的兄弟陷入险境,他选择违背上级命令做虚假报告,让兄弟们去睡个好觉。
在Dick连长将行动进行的一塌糊涂,兄弟们的性命饱受威胁时,他会急的冲出营地,让Speirs火线上阵顶替那个不会做任何决定的白痴。
剧里各个级别的军官、士兵都说他是个好人,他的确是个好人。
02年的艾美奖,片中的一群年轻演员簇拥着Winters少校、本片的监制斯皮格伯格以及汤姆汉克斯上台领奖,台下一众白发老兵热烈的鼓掌,这样的相聚是多么温馨和感慨。
可惜今日,这群真正的男人已经没有多少在世。
2011年1月2日,这位温和的老人在宾夕法尼亚州荷西市过世,享年92岁。
Lipton,是我第二个喜欢的人物。
Speirs给他的一段评价概括了一切:“就我听到的,他们一直都有一个好领导者。
有人曾说他们一直都有一个人可以依赖。
带他们攻入伯里克,在森林遭炮轰时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每天振奋大家的士气,使兄弟们聚精会神,引导方向。
全是一个好战斗领袖做的事。
自从温斯特升为营长之后你就是E连的领袖。
”但Lipton却对自己在连队中的作用毫不自知。
Speirs,起初我认为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冷血军官,军队中流传着关于他的各种血腥传说,看到后面才发现他有严厉公正的头脑,他会坦诚的对士兵说:“我也害怕,害怕的不只是你一个人,我们所有人都害怕,所以才要战斗打倒敌人。
”没有假大空的道理,他只是用真实的感受和深邃的眼神感染他的士兵。
在临危受命、火线上阵成为E连的连长后,他在德军不可思议的眼神中冒着枪弹孤身与I连接头,神奇的是,他完好无损的回来了。
Buck是个真正的战斗领导,他能经受德军所有炮火的摧残,但在兄弟们接连负伤牺牲后,他的精神崩溃了,可没人会因为眼泪看轻他。
Bull在一次行动中下落不明,弟兄们不顾生命危险潜入敌区寻找他的下落,他们再也无法承受下一个兄弟离开了。
Malarkey去洗衣店取衣服时,老板娘希望他帮忙带回那些久无人取的衣服,当那些永远不会再出现的人的名字被一一念出时,Malarkey没有哀嚎没有悲鸣,只有猝不及防的沉默。
Doc Roe身为军医,哪里有危险他就要在哪里出现,他永远迷惘的眼神也许在表达他内心对死亡既不安又淡然的情绪,他与一名护士罗曼史的纪念——一块蓝色头巾,也在片刻的犹疑之后用来给战友包扎。
他们是英雄,他们更是普通人,他们该有恐惧。
Blithe因为精神的紧张暂时失明了,因为恐惧迟迟不敢开第一枪。
许多士兵在伤病并没有完全康复就急不可耐的重新返回战场,他们渴望与兄弟一起战斗。
新兵加入阵营渴望参与真正的战争,老兵却珍惜这片刻的安宁,再也不想面对那难以言说的残酷,远在家乡的亲人们也许根本无法想象士兵赢得战争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德军战败了,但他们依然带着傲气行军。
我们为什么而战,连一向温文尔雅的Webster都忍不住向德军爆粗口,为什么把我们从另一个半球拖来,干扰我们的生活,我们在这里是干什么。
盟军到达德国后,他们发现德国反而是他们所到之地中最喜欢的地方。
那我们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正义?
反法西斯?
反纳粹?
还有,为了那些痛苦的犹太人,波兰人,吉普赛人,...,我想我此生是无法忘记纳粹集中营里犹太人出现的第一个镜头了,骷髅般的躯体,深陷的眼窝,堆叠的尸体,浓重的尸臭,...,人间地狱都不足以描述那种惨状。
为了犹太人的健康,以及防止疾病的传染,军官不得不做出把他们重新暂时关押的决定,同为犹太人的Liebgott难以向他的同胞宣布这一决定,看着同胞由感激、希望立马转成绝望、痛苦的眼神,他沉默地流泪了。
“这是个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
你们英勇并骄傲地为祖国而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
这样的友谊只存在战斗中,在兄弟之间,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候彼此扶持。
你们看过死亡,一起接受磨难。
我很骄傲能与你们每个人共同服役,你们有权享受永远的快乐的和平生活。
”这是一位德国将军在受降时对他的士兵说的话,这段话适合所有为祖国而战的人,他们只是在各自尽责,也许他们也曾在服从与正义间挣扎,他们也曾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他们要回到正常的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看着那些真实的原型,那些白发苍苍温和的老兵,你怎么能想象他们当初是战场上嗜血的英雄,当他们重归社会,为了找回平静生活的能力又要付出多少努力。
他们每晚躺在温床上会不会想起在巴斯通那几个难熬的冬夜,他们的睡梦中会不会浮现开玩笑的战友瞬间被炮弹炸的四分五裂的情景。
我爱那个乱世的千秋家国梦,但我又如此庆幸生于和平年代。
“我没有一天不想那些曾经与我一起服役,却未能有机会享受没有战争的日子的兄弟们。
”在此,向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雄致敬。
“谁与我浴血,谁是我兄弟。
”Dick Winters,Carwood Lipton,Doc Roe,Speirs,Bull Randleman,Webster,Nixon,Buck Compton,Liebgott,Bill Guarnere,Malarkey,Johnny Martin,George Luz,...,这一个个名字,他们都是英雄,他们是前第101空降师506团二营E连,Easy Company。
再高贵冷艳的影视作品都是在阐释自己的观点,以期让受众接受。
只能说,很多欧美剧做的很聪明,就像兄弟连,观众们很买账。
就像泡妞。
比如,男生A,每日在你面前神侃,自己家里多么富有;自己人缘多么多么好,所有的小伙伴都喜欢跟他玩;自己多么高大全,有着多么崇高的目标与理想。
他压根就不知道女生喜好什么,只能招致女生的反感。
男生B就不一样了。
他对朋友永远两肋插刀,愿意为朋友们的事忙前忙后;他总是默默的努力学习工作,却不显摆炫耀;他对女友百般呵护,永远记得女友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后投其所好,很难想象这样的男生会不受欢迎。
A就像有些抗日神剧。
里面的人永远在喊着那些光辉无比的口号,什么什么万岁之类,哪怕自己已经被子弹打中了,或许那些口号有止痛的作用;里面的战士们都有金钟罩铁布衫,一个人杀个七八十人没问题,更有一个战士挥舞大刀砍死好些端着步枪的日本军的镜头,让人感觉穿越到武侠小说的时空里;里面的领导总是紧皱着眉头,然后大笔一挥,就又攻占了一座城池。
神剧就是神剧,不是人类的逻辑可以理解的。
而B就像兄弟连。
里面的士兵平时会因为抢巧克力糖果而争个不休,到了战场上却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挽救战友的生命;在战场上会因为恐惧躲在战壕里不敢出来;被打中后也会哭喊,嚷嚷着“我不想死”;会因为战友的死去心理崩溃无法继续战斗;会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妇女和孩子;会厌倦无休止的战争,向往忙里偷闲的生活。
里面的人感觉就像自己身边的人,或者自己置身战场时的样子。
会疼,会怕,会想家。
终于剧中居然有点解脱的感觉,再也不会有阿兵哥死在我的面前了。
脸盲的我到剧终了都没把人认全,可是还是会在他们受伤死去的时候哭的稀里哗啦,还是着实喜欢上了这群美国大兵。
看了快三年了,总是舍不得看完但是又不忍不住连着看。
偶然打开弹幕,本来想看科一下有没有军迷科普下装备,结果全是撕逼和一些垃圾弹幕。
不是什么军迷,我只是想找一些耐看而又打动我的剧,无论英剧美剧日剧或是为很多人不屑地国产剧,《大秦帝国》《大明王朝1566》照样是很好看。
而《兄弟连》,早些年小的时候就看,里面那种含蓄而又热烈,带有那么些忧郁的感觉正是吸引我的,不是让人看了里面脑充血但是会让我思考,念念不忘,也许突然看到某一画面或是听到某句话就使人红了眼眶。
而且,渐渐浸入后什么仿佛我就是那个视觉,而他们不是演的就是当年在战场的那些人,然后突然一想,真的只是一部电视剧么。
至于某些撕政治,撕什么的,好好看剧吧。
都是些年轻的生命,有的还只是孩子。
如《西线无战事》里所说“他们有的人尽管躲过了炮弹,依旧被战争毁掉了”,那迎着炮火的这些,更是让人伤心。
笑了,真好看
忧郁气质的小医生尤金,护士给他巧克力说“尤金,给你”,他回过头来笑了笑的时候,我很开心,真好看
传说哥,好吧这个颜确实任性。
关于他杀了几十个战俘的传说,那集里面我就有印象,这个人有种冷峻的帅,在我脸盲严重的时候都过目不忘。
温特斯,是一个看见他就给人一种安稳感的领袖,和冷峻的传说哥两种气质
刚清醒还没来得及看清情况就被击毙的少年,他的脸在温特斯脑海里挥之不去,在我脑子里也是。
《敦刻尔克》里面老船长义无反顾奔赴敦刻尔克,他说战争是他这一辈的人发起的,却要这些年轻的生命去牺牲。
每一次巨大的战争都会牺牲很多年轻人,而结束之后到处是孤儿寡妇老人残疾人,恢复起来也是要很长时间。
而我少年时整天幻想这穿越或是遇上战争,成为超级英雄拯救世界的剧情,在长大后知道了很多事情不是想的那个样子,很多玩笑是开不得的,比如随意调侃某些事物
拍得太...了,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就要有这样一些剧让国民知道战争不是玩笑,战争就是那么血腥那么惨不是吹个冲锋号就是victory了。每次看都会被感动
有点无聊
We are paratroopers, we are supposed to be surrounded.
再也不要看战争剧
国语配音太坑。兴趣全无
想睡觉
很喜欢纯战争的视角 而非英雄、荣誉与使命的堆砌。每一个人的牺牲都令我感同身受的痛苦,每一集的主题不尽相同却也尽可能多的表现了人在杀戮中的矛盾和思索。集集看的人肉疼,战争难忘。十星好剧,必须十星!!!
如果中学时代看可能会更喜欢;美国佬在西线和强弩之末的德军打了几场“硬战”就开始自我感动起来了?让他们去东线呆半年再回来意淫吹嘘所谓的英雄不迟;二战美军步兵战术教程 当装备自动步枪的美国人面对还在用拉栓毛瑟的德国人时这场战争就没啥悬念了;结局的德军将领演讲取材于二战德军第25位钻石双剑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托尔斯多夫中将投降时对将士们的告别讲话;就全片而言 和德剧我们的父辈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看了一集就不想看了。。
只有后四集还可以
1:作为观众,我给满分,充分表现出战争 没有神枪手 没有手撕敌人的残酷 而是从那种战争中存活下来时的运气和一点点的实力 正在说话的战友被炮炸飞 好不容易躲避了敌人的炮火却被自己 自己人 或者意外丢失了性命,一场较真实的战斗画面,最后的老兵 平凡的人生 也让人动容。2:作为中国人 我给1分,1919年前的八国联军 又是如何残害中国老百姓的 在这期间经历了二战 他们为了打败德国解救自己 最后一集提到朝鲜战争 明明大家都知道侵略别人或被侵越受伤害的只有人民 却依然入侵朝鲜 吧枪口对准了曾经二战时候的盟友 战友 中国人民 ,人民都没有错 错的是执政党派 美国早晚都会作茧自缚
二战德国和谁打的?美国打的。在那打的?电影和电视里
160522想看。第一集,我在想如果先看bob再看gk又会是怎么样的观影感受和认知冲击。
七集弃 叽里呱啦屋里哇啦的
美帝这样的技术流把战争场面拍好一点不稀奇,可贵就可贵在非战争场面的处理更是精彩,真实而立体,没有回避杀俘、误伤、怯战、滥杀无辜、搜刮战利品、酗酒闹事等负面细节,塑造了一群真正的血肉之躯。最后一集通过敌方投降将领向士兵最后训话之口道出士兵精神的设定实在高明至极。正片以幸存士兵在棒球场上微笑的画面而告一段落,但我想他们在重见故国的那一刻也许不再意气风发,或许他们会更像如今毕业季的离校大学生那样迷茫地自问:我将何去何从?
“We are paratroop lieutenant, we are supposed to be surrended."“有天我孙子问我,您是英雄吗?”“我回答不是,但是我与英雄们一起服役。”“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 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 你们英勇骄傲的为祖国作战 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 彼此紧密相连 这样的友谊只存在在战友中 在兄弟之间 共同使用散兵坑 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扶持 你们看过死亡 一起接受磨难 我很骄傲能与你们每个人共同服役 你们有权享受永远快乐的和平生活”
我愿称之为"抗德神剧"
孩子,爷爷不是英雄,但是曾经和英雄们并肩战斗过。
哦我那每晚十点半坐在电视前不见不散的日子TAT我那握拳堵住嘴憋泪的每天一小时TAT亲爱的,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