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BVS吧!
当之无愧的神作,节奏快,画风也好,所有想了解蝙蝠侠的人都应该来看这一部,蝙蝠侠的人格魅力真是展现得完完全全,这种脆弱、孤注一掷但好像又胸有成竹的感觉真是太迷人了。
戈登退休,小丑复出,英雄迟暮,蝙蝠侠显然受够了小丑的玩笑差一点就要迈出那一步。
小丑对于蝙蝠侠的疯狂偏执让人害怕,仿佛他就是为了蝙蝠侠而活,而他的所有罪行包括他的死亡也是为了让蝙蝠侠破戒,让他堕落...另一边,正联解散,超人干政,加入美苏背景。
刚开始我以为大超上战场只是救人没想到他是真的打仗,让人感觉很不好。。
还有超人居然可以吸取植物生命力我去这里太暗黑。
美国当局无法容忍蝙蝠侠的打脸,派超人了结蝙蝠侠。
这里我无法理解超人的动机,可能他认为英雄应归属于当局管理。
超蝙大战爆发,再次印证你没法和蝙蝠侠约架,因为蝙蝠侠永远有planb哈哈哈。
感觉这里蝙蝠侠是真的想死,他透支一切和超人打架,他的目的不是杀死超人而是让超人明白无尽的战争下底层人的生活,希望他真的明白了。
另外这部超蝙又磕到了,超人“你想逼我杀死你吗布鲁斯”蝙蝠侠“希望你永远记住是谁打败了你”,由此可见超人虽然受当局指控杀蝙蝠侠但他绝对没下死手。
还有蝙蝠侠一醒来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你真是个笨蛋克拉克”,这种淡淡的年上和熟稔感真是...还好蝙蝠侠没死,超人最后也是发现了当不知道。
这部影片更多讲的是体制的冲突,以及体制对于超级英雄的矛盾。
体制外的小丑这一部有我喜欢的丑爷,对于joker,我把他定义为体制外的英雄,我最开始喜欢小丑是因为希斯莱杰在黑暗骑士中饰演的小丑实在是惊艳了我,但是对于小丑的这种喜欢只是因为小丑是单纯的想做个体制外的人,自由自在的杀人,他是很纯粹的恶。
所以很喜欢DC创造出来的这个角色,在影片中,小丑恢复正常后被自己的主治医生邀请到了电视节目中,而小丑依旧还是那个小丑,在电视直播中用微笑赌气杀了200多人,所以站在体制外的坏的角度上看,小丑的确是英雄,但是我希望很多人喜欢的只是小丑这个角色的含义,而不是他的行为。
影片中小丑死了,不是死在老爷的手下,是自杀,但是在世人看来他就是死在了老爷手下,并且老爷在逃脱警察追杀过程中,对着死去的小丑说到不要笑了,不要笑了,而老爷为此开枪的准星也失准,在这一点上,小丑还是赢了老爷,因为他让老爷脱离了自己的管制--不杀人。
体制外的蝙蝠侠很多人都说蝙蝠侠和小丑意味着硬币的正反面,所以小丑是体制外对于坏而言的英雄,那么蝙蝠侠就是体制外对于好的英雄,蝙蝠侠和小丑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虽然都是不按体制办事,但是蝙蝠侠会克制自己,给自己定好准则不杀人,当然这或许也是蝙蝠侠怕自己变得跟小丑一样。
但是不杀人的蝙蝠侠仿佛永远都战胜不了敌人,不能给予体制内的群众真正的帮助,所以在小丑自杀后,老爷仿佛放弃了这一条准则,对于警察也是大打出手不再留情的感觉,并且在哥谭陷入一片混乱后,老爷这个时候也站出来呼吁蝙蝠侠之子成为哥谭的秩序,并说着:“tonight,i am the law”。
也正是由于蝙蝠侠这种决断,才使得哥谭成为了全美的唯一一个安定的城市,但是这一切却引来了体制内的高出的不安。
体制内的超人在影片中,超人已经为政府效力,成为了政府的机器,在美国与苏联的战争中充当着武器的作用,这样的超人没有了那种精神,那种自己一直尊崇的美国精神,而是已经成为了政府的打手,没有自己的灵魂了。
体制内外的群众体制内的群众又分为普通群众和高层,普通群众其实基本不分体制,在影片中体现的群众们在混乱中直接就成为了体制外的群众,而体制外的群众在蝙蝠侠的带领下又重新走回了体制内,当然这一点影片表现的过于理想化,但是高层不一样,高层有着权利和野心,总统便不会放任体制外的人影响到自己的地位,而蝙蝠侠明显越过了界,所以会叫超人去将蝙蝠侠带回来,体制内的高层最为英明的或许就是戈登了吧,正直,一生都在抓捕罪犯,对于蝙蝠侠也有自己的看法。
超人VS蝙蝠侠影片中总统叫超人去对战蝙蝠侠的时候,蝙蝠侠仿佛是去赴死一般,阿福也是这么劝告蝙蝠侠,罗宾也是,毕竟两人的战斗力差的的确过大,而事实确并不是如此,蝙蝠侠在绿箭侠的帮助下击败了超人,而自己却死了,但是却是假死。
只是这样只是为了唤醒超人吧,大超后面的态度也的确标明认同了蝙蝠侠的理念。
而蝙蝠侠在这次战争中的确是很悲剧色彩的,自家的管家,从小到大抚养自己的管家,像亲生父亲一样的管家死于风寒,自己的财产和房屋也是被焚毁。
但是这一切只是为了将自己的意志传承下去吧,成立一个蝙蝠侠战队,去对抗体制外的恶人们。
当一个社会传承足够多的思考和文明的时候,混乱中出现民众“顿悟”,选择互信,互爱的可能是有的,这就是“詩性正义”的希望所在,但几率又是非常小的,所以哥谭永远是哥谭,不会因为有侠和体制内正义力量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
其实到最后,蝙蝠侠已真正不再在意体制是否认可他(体制对他的认可从警长退休时就结束了),也不再在乎民众如何看他(身份彻底揭秘,盖馆后由别人去论是非功过),甚至自己的爱人如何看自己都不必挂心了,他进入了一种新境界,丢弃了恼人的人性挣扎、对虚荣的追求,依然在守护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做最好的自己。
对蝙蝠侠如此的结局设置,可见编剧导演的丰富内心,真是很棒!
但就一个人的局限性而言,强大如蝙蝠侠这般,仅靠自己,面对年龄的一步步侵蚀,人性怠惰的倾向,终其一生保持如此“诗性正义”并从中获得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是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的,除非来自属灵的力量,也就是上帝的力量。
那种超越肉体的欲望,累赘的力量!
所以我坚信导演和编剧肯定有基督信仰,虽然在片中没有把基督提出来(就人对宗教和神学的自以为是的皮毛了解和先入为主的浅薄认知,最后让蝙蝠侠最后归向基督会减弱受众的自我思考)看懂蝙蝠侠,就看懂了人性,也就理解为什么那么无暇没有任何罪的基督会被订十字架了,也就理解人性中善与恶的纠缠让我们都只能生活在哥谭而不会是任何美好的地方(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坚持“诗性的正义”依然是值得的,因为在茫茫人海中,我们会遇到罗宾,戈登,猫女这样少但足够温暖的“同类”,使我们在哥谭和泥巴的一生过得好受一些最重要的是,从基督,从上帝那汲取力量和智慧的增进,仅靠自己是不可能的(谁不是在靠自己,做自己认为对的呢?
那什么是对的呢?
人自己自以为对的就一定对了吗?
)对不仅仅是看热闹的来看这部电影的人来说,从这部电影里能得到太多的启发,学到太多关于人性的事。
以上文字来源于有宗教信仰的我的老妈。
我也相信Miller是有信仰的,无论是哪一种,只要有,信仰的力量就是无敌的,才能够创造出蝙蝠侠这样的人物。
The DarkKnight Returns上次写《超人之死》的时候我就说过我会二刷,二刷过会,依旧无比震撼最直观的感受同上次一样,无论是在打斗、剧情还是情感升华上都甩开了BVS几条街,这部若不是受动画片的形式限制,诺兰那三部估计再也没有了风采。
其实,这也恰恰证明了现代动画片不再是为儿童,或者说是没有知识的人准备的了(我不想说“为成人准备”,因为我就曾因看美剧时被发现是初中生而被一下网友嘲讽),其深度和知识含量足以超过很多真人电影了。
本作对于其它关于平行世界的外传式漫改电影是先驱,(原作)在80年代首次引入了后英雄时代、蝙蝠侠归隐、冷战等内容,本身在题材上就已非常吸引人了,而在剧情的演绎上也没有落后——全片其实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对Harvey、Mutants、joker和superman,对手的厉害程度不断上升(前两位是从身体上,小丑是精神上,而superman则是对社会和体制),batman的情感也逐渐升华。
这里要引用一下木鱼大大提到的观点——一部优秀的电影/故事需要三个方面的展现:人物情感、人际关系、社会问题,我想,这部电影/漫画 都做到了——上半部分在对抗Harvey和mutants的时候虽然对方战斗力强,但充其量也只是趁老爷归隐而出来做乱的普通罪犯,真正的难题还是老爷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在看到英雄都已没落后的社会几近崩溃,自己童年的悲剧不断上演,老爷在其内心深处愤怒和愧疚的驱使下重出江湖,但时代变了,自己老了,他不得不避免使用以往的方法对抗罪犯,最终当然是他使用新的方法获得了胜利。
这,不过是他自己心理层面的障碍。
电影最出色的部分还在后面:多年前被彻底击败的Joker在看到batman崛起之后也苏醒了过来,回归本质,尽其所能吸引batman的注意(这也是体现joker的诞生源于batman的一处),在肉体上死亡,在精神上击败了老爷,让batman成为了公敌——这也是为什么joker是DC漫画中最伟大的反派,因为,他是一个会胜利的反派(死的时候,他是笑着的)。
当然,在与joker的对抗中,batman也完成了与新任罗宾的默契,以此完成了影片对“人际关系”的处理。
本作通过这三个对batman非常重要的反派其实是总结了老爷一生中所对抗敌人的大部分类型——有的只是单纯的喜欢暴力,有的是源于心理疾病,有的有极端的信仰,还有的是为了对抗batman而生的。
剩下的部分以与超人的决斗和冷战为主,大部分美国电影中只要关于冷战,苏联一定是绝对邪恶的,但是这一部中,没有可以的渲染,反而是凸现出了美国与苏联的相同点。
超人,根本不代表什么美国梦,他只是美国政府维护统治的工具。
政府允许他的存在而不允许batman的存在就是因为他们一个听话,一个不听话,一个可以掌控,一个不能掌控。
面对强权和社会,超人选择了逃避的服从,骗自己政府是对的,这其实也只是在为自己随意使用能力找理由。
他看到了,自己无法对抗社会,于是以这种不公正的方式维持着社会稳定。
而batman选择了对抗,虽然行为极端,但却活的真实,活在自己的理想中。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最终会因为信仰而开战,一个是现实主义者,一个是理想主义者。
决战当然没的说,非常燃,最后老爷的独白、阿福令人心碎的举动加上音乐加成感人至深,算是美漫史上的里程碑了——一个英雄的陨落。
结尾是一个有力的反转,老爷和超人最终还是达成了默契:超人给了老爷清净和自由,而老爷也最终认识到自己一个人是无法拯救社会的,于是,他教会了哥谭人民自己反抗罪恶,这一段在戈登救火那里提现的特别好。
论本作的深远影响,看看近几年DC关于batman的电影就知道了:1.诺兰DarkKnight里Joker的“胜利”和众人对老爷的围捕2.Rise和BVS里新老警察的对话和对老爷的态度3.BVS里的核弹和决斗4.BVD里的狙击枪……我们会发现那些优秀的电影片段很多都来自这里原著漫画我在不知道多久以前曾经推荐过,现在仍要推荐为了最好的,不朽的,Batman
半夜三更在被窝里看的热血澎湃,这并不是打戏带给我感官上的纯粹的好看,而是内核上的无与伦比的观感,这也是蝙蝠侠系列给我的最大感受。
看完后,我相信所有“Batman fans”都会不自觉认为自己又败给老爷了。
在那样的环境之下没人会想到竟然“起死回生”了!
之前的一系列暗示和对话都引向了老爷的死,但结尾再一次告诉了所有人:蝙蝠侠不会死,就算会……也不是现在。
其中小丑这个人物早已是混乱的象征,但在蝙蝠侠退役之后就闷气了,安安心心的在养老院过自己的老年生活,直到蝙蝠侠归来后,那惨白的脸上又浮现出那熟悉的咧嘴一笑,真就让人慎得慌,伴随着一句:Darling,强势回归。
第一部可算是蝙蝠侠系列里中规中矩的作品,矛盾冲突交代的很明白,犯罪集团“变种人”妄想接手布鲁斯·韦恩所在的哥谭,然后,都懂得,无奈之下老爷被迫出山。
第一部中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应该是就属罗宾了。
但这也让我觉得是其中最大的Bug,影片也没交代罗宾在遇到老爷之前是干啥的,遇到老爷之后又怎么变牛逼的,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怎么就突然想开了想当罗宾呢,这一段实在是过于僵硬。
虽然我是真看的挺不明白的,但影片在质量上的过硬保障让我很快就忘记了这Bug,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蝙蝠侠的矛盾心理,初代罗宾的出走和二代罗宾的死是蝙蝠侠永远的痛。
可如今的他早已不是以1敌10的黑暗骑士,只是一个年过六旬的白发老人,年岁使他意识到自己现在不能一个人再独自面对所有人,这才使得蝙蝠侠再遇见女孩时终于决定将她培育成三代罗宾来辅助自己,尽管阿尔弗雷德(管家侠)一再阻止,他害怕悲剧会再一次发生在蝙蝠侠身上,可老爷也是不得以才这样做,当所有人都不理解蝙蝠侠时,或许只有蝙蝠侠自己能安抚他内心的伤痛……真正让我有触感的是第二部,“黑暗骑士归来”在第一部中只能算作字面上的意思:蝙蝠侠回来辣!
而在第二部中回来的就不在只是蝙蝠侠了,更多的是他身上的意识的归来,这种“蝙蝠意识”把哥谭的人民再次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来的侵害。
第二部里的小丑依旧是那副疯癫病态的模样,本以为又是一场蝙蝠追小丑的血腥游戏,可直到最后,小丑的那句:Make me&Finish me。
把这场闹剧瞬间从荒诞飙到诺兰版蝙蝠侠中他与小丑的哲学♂关系,有你就有我,没你就没我,是你的存在使我变的完整。
小丑和蝙蝠侠之间一直都有着一层薄膜,谁先捅破,另一半绝不会放任不管,只不过虽然这次打破僵局的是蝙蝠侠,可最终小丑还是赢了,他达成了将蝙蝠侠推向舆论最高峰的成就,虽然代价是付出生命,但对于小丑而言,如果不把蝙蝠侠推入绝境,他又和死了有什么两样,是蝙蝠侠让在阿卡姆的小丑重振了生活的信心。
唉,蝙蝠侠制造了小丑又亲自摧毁了小丑,这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宿命呢。
超人这边就挺复杂了,他之所以为美国政府效力,是想证明自己的英雄身份,他不仅仅是超人,更是冷战期间美国人民的精神依托,这样,当危险来临时,他们第一想到的就是:超人会救我们都。
我认为超人并不是堕落、贪婪,为了钱财而在政府部门工作,他是想用另一种合法公平的方式来解决超级英雄这个处于偏尴尬地位的“职业”,这样就与蝙蝠侠正好恰恰相反了。
这真的不好说谁对谁错,你用系统化方法来治理哥谭,只会和新上位的警长一样治标不治本,而蝙蝠侠则剑走偏锋,干脆成为他们的领袖,带领他们走向正轨,这只不过是一种有些极端化的处理方法罢了。
我把结局看作是蝙蝠侠不在局限于哥谭,而是要用自己的手段来改变全世界,想想看都觉得这将会无比困难,可蝙蝠侠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
他要用实际证明超人是错误的,用自己的手段改变这个在核笼罩的恐怖阴影下畸形生长的世界。
让人们永远想不到,和平的背后是黑暗骑士躲在阴影下的默默守护……
虽然是新近改编,但依然延用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绘画风格描绘了冷战时期充斥着政治、阴谋、罪恶以及那衰老而又坚定的哥谭。
蝙蝠侠的经典对手数不胜数,小丑、贝恩、谜语人等等,他们有的疯狂狡诈,有的势不可挡,有的诡计多端。
而这一次,这位始终象征着正义与希望的光明之子却站在了黑暗骑士的对立面。
曾经的友人成为了强权的象征,被命于一举摧毁哥谭那衰老而又坚定的精神。
在漫画中超人和蝙蝠侠第一次见面经历过一次次的改写,但一直以来神一般的天之骄子和最坚强的凡人之间的故事永远比其他英雄人物来的要更多。
即使感受过漫画的经典,却依然为之动容。
米勒的这部中篇漫画作品,也为之后数十年的蝙蝠侠系列漫画,奠定了黑暗而浓重的风格。
借此期待一下明年的新片,超人VS蝙蝠侠。
你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蝙蝠侠精神解读,兼评《暗夜骑士归来》跟很多人一样,我对于蝙蝠侠系列的喜欢,始于诺兰的《黑暗骑士》(下简称TDK)——希斯莱杰的小丑令我整个精神随之癫狂,“why so serious”这句台词甚至一度成为我的生活信条,令我遭遇困境时变得无比麻木与强大。
我开始去翻看蝙蝠侠的各类作品,尤其是小丑出现的故事。
之后,《黑暗骑士:崛起》上映,不知别人怎么看,但对我来说,这是一部失败的作品,没有能带给我心底的震撼,或许是前作的光芒太过耀眼。
直到某一天,我看到了米勒的《暗夜骑士归来》。
这部作品所展示出的强大信念,令我建立起来的整个蝙蝠侠认知体系瞬间崩塌。
与它的气场和格局相比,TDK不过是诺兰发泄迷茫、希斯莱杰狂飙演技的小家子舞台剧罢了。
当然,作为电影来讲,TDK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它很好的总结了蝙蝠侠系列对于社会、体制及英雄精神的拷问,并将之打包抛向了观众。
因而我们看TDK,感受到了一片黑暗。
蝙蝠侠这个角色本应是黑暗中的光点,是燎原的星火,但TDK显然没有完成这个阐释——所以人们看完TDK,更多人喜欢上的是小丑。
而之后的黑暗骑士崛起也没有能完成这一任务,贝恩这个路人型小BOSS令人不知所云,大BOSS米兰达只不过象征着仇恨,夜翼和猫女的刻画也算不上成功,对于一部好莱坞大片来讲,黑暗骑士崛起是不错的,该有的都有了,但对于蝙蝠侠内核精神的阐释,这一部电影并未能回答TDK中的问题。
诺兰的蝙蝠侠系列无疑受到了米勒作品的影响,它成功的营造了米勒的黑暗,却也仅仅营造了黑暗。
而《暗夜骑士归来》这部历史上将蝙蝠侠拖入黑暗时代的作品,实则在讲述的是希望。
一、高谭市高谭市是一座失败的城市,官员腐败、罪犯横行、人民懦弱。
但高谭并不是一座道德最烂的城市特例,蝙蝠侠归来故事中,受核弹爆炸影响,美国所有城市都陷入了混乱的无政府状态,可见高谭并非是罪恶之城,它只不过是众多城市中普通的一座,它所代表着的是我们这个社会。
而高谭市中政府、警局、检察院所代表的则是体制。
谈到体制这个词,我们往往流露出厌烦与憎恶的情绪。
事实上,体制并非总是不好的,它是必要且必需的,并且,大部分时间,它是保护我们的,政府、警察、军队无疑不是如此。
但体制会失效,甚至会被人利用。
体制的失效,导致罪恶不能被有效制裁,于是人们开始麻木不仁、道德沦丧,于是罪恶进一步蔓延,社会就此进入恶性循环——高谭市即是如此。
因此蝙蝠侠系列的人性观事实上是性恶观,而体制在约束着人性中的恶。
TDK中,小丑说道,释放这种恶,只需要“轻轻的一推”,而这轻轻一推的便是体制失效。
所以说,当核弹爆炸时,美国所有城市瞬间才会全部堕落为高谭市。
二、蝙蝠侠基于这种背景,蝙蝠侠出现了。
蝙蝠侠是一个义务警察,是一个在体制外打击罪恶的人。
与罪恶这一社会概念相比,蝙蝠侠即使是一个拥有各类先进设备的超级英雄,他依旧太渺小了。
以个人单位去对抗一种社会概念,这场战争,从一开始,他注定失败。
在方式上,他采取了以暴制暴,通过建立心理威慑,消除罪恶。
这显然是打击罪恶的最直接方式,但这一做法本身却又是体制所不容的。
因此,同所有“侠”一样,蝙蝠侠从诞生一刻便是这样一个矛盾体。
蝙蝠侠并不是反体制的,他不是一个暴徒,也不是一个革命者。
蝙蝠侠内心中是改良派,他希望的是体制复原,因而他的最初合作对象是戈登局长和哈维邓特检察官。
他希望体制能正常运行,希望高谭市不再需要蝙蝠侠。
这则是他精神境界高于其他超级英雄的地方。
而事实上,蝙蝠侠抓错了重点,体制失效不过是外因,社会混乱的真正内因是“人性本恶”。
即使高谭市某一天恢复了秩序,只要“轻轻的一推”,便随时会再次陷入罪恶的深渊。
这是蝙蝠侠的外部悲剧。
三、蝙蝠侠与小丑喜欢蝙蝠侠系列的人都会说一句话“蝙蝠侠与小丑: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枚硬币便是“对体制的不敬”。
不同的是,蝙蝠侠想通过“违反体制”去维护体制,而小丑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反体制者。
小丑同时还是蝙蝠侠内心的黑暗面与恐惧。
游离于体制之外,不受体制约束,蝙蝠侠也怕自己会某一天因享受这种快感而堕落,那样他便彻底成为了小丑,因此他给自己划了一铁则,那就是“不杀人”。
但不杀人,便也无法杀死小丑。
于是蝙蝠侠掉入了小丑的逻辑陷阱。
因此从蝙蝠侠自身立论的角度出发,他不可能战胜小丑。
因为他对自己的做法本身便抱有怀疑,“不杀人”这条铁则只不过是他内心矛盾的遮羞布。
这是蝙蝠侠的内部悲剧。
四、戈登与哈维邓特戈登和哈维邓特在最初并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是体制内和蝙蝠侠合作的两个人,也是从体制内部努力复原体制秩序的两个人。
但哈维邓特堕落了,不同作品中,他堕落的原因不同,但我们却都可以将之归结为“轻轻的一推”,于是哈维邓特开始厌恶体制,检察官成为了双面人。
而戈登局长则可以说是整个蝙蝠侠系列中最完美的人物,正直、勇敢、坚定,同时也不死板。
他的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瑕疵(除了“元年”中的婚外情之外),他为高谭市的秩序贡献出了他的一生。
但他卸任时,我们却蓦然发现,高谭市并未因他一生的奋斗而发生任何实质性改变,高谭市还是他最初到来时的那个高谭市。
戈登和哈维邓特的失败说明了,当体制失效时,体制内的人便无法从体制内去挽救体制。
这是体制内精英的悲剧。
五、猫女与绿箭猫女与绿箭是两个游侠。
这两个人并无蝙蝠侠那般远大的理想,也无蝙蝠侠那般强大的意志,他们也比蝙蝠侠单纯的多。
因此,相比蝙蝠侠,他们对体制更加不屑。
绿箭不单打击罪恶,他还劫富济贫;猫女则本身就是个亦正亦邪的角色。
老兵不死,只会凋零。
岁月带走了猫女的身材、超人切掉了绿箭的手臂。
不过,奥利弗毕竟是条汉子,即使没有手臂,他还是用嘴向超人射出了复仇的一箭,但这一箭却已不是罗宾汉的一箭。
白驹过隙,理想主义却显得越发重要。
猫女的沉沦,绿箭的流亡宣告着没有理想信念的叛逆者即使不输给体制,也会输给时间。
这是体制外叛逆者的悲剧。
六、超人超人曾经是蝙蝠侠。
但超人更加强大,他不但有着更强的能力,还有这无穷的寿命。
无穷的寿命便意味着无限的时间。
因此,他没有必要像其他超级英雄一样死磕。
只要信念还在,他便有资本耗得起。
于是,超人妥协了,他与体制和解,亲手拆散了当初的正义联盟。
超人不再是人民英雄,而成为了国家英雄,也沦为了政府机器。
此时的超人已成为了无限寿命的戈登警长。
但戈登警长耗尽一生办不到的事,超人耗尽无限个一生也一样办不到,因为他已身处体制内。
这是妥协者的悲剧。
七、小丑之死蝙蝠侠最终厌倦了。
他承认了自己的失败,然后杀死了小丑。
小丑狂笑着自焚,“I make you lose control”,对于小丑的逻辑来讲,蝙蝠侠输了。
但蝙蝠侠也因此解脱,小丑之死标志着他与体制彻底的决裂。
蝙蝠侠不再是一个改良者,他不在寄希望于体制,开始相信他自己。
于是,“Tonight, i am the law”。
八、民众觉醒当蝙蝠侠与体制纠缠不清时,民众并未完全相信蝙蝠侠。
而当蝙蝠侠杀掉小丑,彻底执行自己的法律时,刚才还混乱的一片的民众却突然间顿悟了,无论是平民还是暴徒都放下了武器,手挽手一同维护高谭秩序。
新任女警长甚至高呼:"He is so big"这无疑是扯淡的,太理想化了。
这一段不是米勒在讲故事,只是在写诗。
个人的觉醒可能是顿悟,但民众的觉醒不会是顿悟,只会是渐悟。
这期间需要一个一个蝙蝠侠的前仆后继。
九、蝙蝠侠与超人的决战最后,当完成了一切他所能做的之后。
蝙蝠下走向了他最后的宿命。
蝙蝠侠决定与仅次于上帝的超人对决。
这时的超人已是体制的代表。
蝙蝠侠与超人力量的悬殊恰恰代表着个人与体制力量的悬殊。
如同个人对抗罪恶一样,个人对抗体制,一样不可能成功。
这是一场必败的战斗,并且对于蝙蝠侠而言,他只有短短的8分钟。
但他义无反顾。
蝙蝠侠拼尽了全力,超人元气大伤且无心迎战,蝙蝠侠在这8分钟里终于取得了上风。
“…我要你…记住…克拉克…在未来的日子里…在你独处的时候…我要你记住…我…扼住你喉咙的手…我要…你记住…唯一打败过你的人…”然后蝙蝠侠华丽的假死。
这一刻,我早已泪流满面。
是的,我们每个个体都无法战胜体制,但相比体制的冰冷,我们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如此炙热。
当炙热的灵魂如同鸡蛋一样撞向体制冰冷的高墙时,诗性正义就此闪耀出的人性的光芒。
古今中外,无论作家笔下还是历史现实,皆是如此。
这种光芒我们可以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看到它,在肖申克监狱的地洞中能看到它,在耶路撒冷的文学奖获奖演讲中看到它,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架上看到它,在戊戌年北京菜市口“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呼声中看到它,在亚拉巴马州的公交车上看到它……这光芒是如此的微小,却又如此耀眼,如同天上的星芒,繁星汇聚,照醒了民众,也照亮了历史的夜空。
“你是要当一辈子懦夫,还是要当英雄,哪怕只有几分钟,你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蝙蝠侠是美漫里我最喜欢的超级英雄。
从诺兰的TDK开始喜欢上这个暗夜骑士。
老爷的思想也是我最认同的。
虽然只是个普通人类,身体素质远远比不上七巨头里的其他人,但依然不妨碍他成为最伟大的英雄之一。
原以为TDK里的蝙蝠侠已经是最不像英雄的英雄了,直到我点开了黑暗骑士归来…英雄迟暮,退休十年的老爷再也不是当初那个罪犯的梦魇。
当年的猫女也成了身材严重变形的妈妈桑,高富帅绿箭断了一只手臂穿着破旧囚衣落魄不堪,只有超人青春依旧,但却失去了自己的心成为了总统的走狗。
“归来”中的老爷落魄的让我好心酸。
满头白发,不被世人所理解,除了陪伴在自己身边的罗宾和阿福,没有任何同伴。
不仅要对抗犯罪者,还要抵挡警察对他的围捕,一个人拖着衰老的身体孤独的战斗。
【这算是篇影评也是一份安利】黑归终于食完。
我要来树洞一发!
很幸运又在DC家发现了一部超越诺兰三部曲的神作。
要给至今为止看过的DC作品排个序的话,从高到低大约是:《守望者》—《黑暗骑士归来(上&下)》—《BvS》—诺兰三部曲2—《阿卡姆骑士》—诺兰三部曲3&1。
我在想如果黑归真的拍成电影,大概会被载入史册吧,以它如此犀利的反英雄主义讨论。
但是一定不会卖座,因为其几乎所有设定都与养眼无关,甚至都与主流审美与道德背道而驰。
【而且我估摸着虽然是动画片,但根本就不是给小孩看的好嘛!
分级大概是NC-17…这是一个不需要英雄的时代,他们虽然存在,但他们的存在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听说超级英雄有三宝:打怪,把妹,秀大脑。
然而这里什么也没有。
有的只是英雄迟暮,世态炎凉,有的只是一群(也许只有一个)老人家,一定要做点什么好证明自己还活着。
【想到此点真无比心酸,一个孤单的人总需要寻找一些坐标来定位自己的位置,一旦坐标不再,就会迷失,会愤怒,却忘了这本来就是偶遇,是恩赐,是注定要分道扬镳的存在……】我估计没人想看这个设定:正联解散,绿箭被大超削掉一只手且被迫入狱;猫女年老色衰体型不再,沦为一个画着庸脂俗粉的老鸨;罗宾死的死走的走;老爷真的成为了“老”爷,在一次又一次的噩梦里逐渐麻木迷失,公众视野里再没有蝙蝠侠;唯一不会老去的大超向政府妥协,成为美帝的国家机器。
失去对手的小丑在阿卡姆疯人院做了10年植物人;哈维邓特被烧伤的半张脸竟然被整容医生治好了,“双面人”从此不存在……从未见过正邪两方都如此落寞。
人如蝼蚁。
在时间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但世界除了正邪,真正占大多数的其实是无序与无意义的日常。
这才是世界最可怕之处。
然而如果从这点展开来讲实在是太多可说,我这里只想说说老爷。
他不甘死去,更不愿凋零。
我从不觉得这是出于什么根深蒂固的善良或者正义感,他不是堪萨斯的那个农场男孩,那个单纯得只装得下人们的笑脸办公室里那位摩登女郎的倩影的sunny boy(虽然此部里sunny boy也不再了)。
他所有的坚韧都来源于一种偏执,来源于永远无法愈合的创伤,来源于缺憾,来源于,就像我们一直喜欢用的词,黑暗。
他活在一个又一个矛盾中,拼命想摆脱梦魇,但又从梦魇里得到力量;设法抑制肉体的疼痛,却只能在肉体破碎时才能暂时摆脱精神的疼痛;不相信体制,却竭尽全力维护体制;不想杀人,却因不杀人而害死了更多的人。
正因为此他的故事几乎囊括了人间所有的悲剧。
但世界并不欠他什么。
因为他的梦魇就是吸引梦魇的磁铁。
而没有梦魇,他将无法存活。
所以他的无法不是蝙蝠侠,无法不是英雄世界里最纠结的存在,无法不走向陨落。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诺兰三部曲被说是“最不像蝙蝠侠”的蝙蝠侠作品。
它对人性的讨论很足,对黑暗的描写也很够,但里面的老爷在复杂的故事情节里显得飘忽不定,就像是一面旗帜,看起来无比鲜明,但只能靠风来赋予它厚度。
但蝙蝠侠并非如此。
他比所有的故事都复杂难懂,比所有的黑暗都难以捉摸。
他本身即是沉重,投入水潭即沉入后面河底,撞上天灵即鲜血淋漓。
这不怪诺兰,他是最会讲故事的导演,但很遗憾,蝙蝠侠不是个适合用故事塑造的人。
私以为我们的三次元并没什么讨论英雄意义的必要性。
但老爷不是英雄,然而我们依然没有置喙的资格,就像黑归里戈登局长说的,“He is too big too talk about”。
最后表白一下美漫。
私以为某些美漫的脚本已经可以媲美名著,而且更优越的是,一部漫画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融合了大量作者的智慧,通过年复一年的刻画最终才有了现在的我们眼中的角色们。
这些远远不止一两部爆米花大片所能说尽,所以永远不要说超级英雄只是一种天真的理想,或是小孩子的兴趣。
“They will become part of our history,and some of them already are.”
其实不喜欢看英雄迟暮,我心里蝙蝠侠本应是不老不死的,但是作为DC最最最牛的没有超能力的超级英雄,蝙蝠侠的晚年尤其受关注也尤其让人揪心。
黑暗骑士归来上下两部都很好,蝙蝠侠还是那样不管受多少伤,路有多难走,他都会站起来,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但是他老了,力不从心了,我看着他比以往更卖命的战斗,心里真的很难受。
独臂的Oliver,心脏不好的Bruce,都是当年过着美人美酒跑车珠环翠绕的生活的风流人物,和如今两下相较,实在让人心下凄凄。
当年的战友和伙伴,也都走的走,散的散,繁华不再了。
好在大超还顾念旧时情谊。
一个人可以给一个城市带来怎样的影响,会给社会带来的启发,全在Gotham断电失火的时候显现出来。
一个人给这个城市最好的东西,就是让大家还归自己的本心。
让小丑在tunnel of love被蝙蝠侠变相整死真的是意外呢还是编剧的节操又被狗吃了=_=||| 大超不容易啊,都被好朋友扁成豆包了。
蝙蝠侠骑马好帅好帅!
猫女……谁看见猫女了……蝙蝠侠我相信你❤
难看,弱智
8.5 更为阴郁,更为黑暗,更为暴力,更为血腥,小丑和超人,蝙蝠侠一生的羁绊,都在这一部了结。——猫女肥的走路都能地震,绿箭侠成了秃顶杨过,高登退休天天为老婆跑腿买东西,邪教大佬蝙蝠侠把自己打扮成胖乎乎版钢铁侠和被核弹爆出翔的超人搞基,结果把阿福一人撩家里中风死了几个意思?
這才是Batman真正講述的故事。
故事闷到透顶了,从都到尾只是打。
讲真,为什么我感觉实在有点扯...
好阴郁,但是阴郁的很性感,符合很多年轻女士拯救者妄想症的口味
比较暗黑,但是结局还是很圆满的。哥谭市一直那个样子还会有人住……
一味卖惨不等于写实,何况蝙蝠的武功和抗打能力仍夸张的离谱,和前集一样,新闻画面还是多得像《铁甲威龙》,谁叫配音的是彼得·威勒呢,超人与蝙蝠的终极对决好看的令人发指,虽然逻辑离谱但悲情彻骨,什么时候真人电影才能拍出这种节奏、规模和冲击力?绿箭惊鸿现身是另一大燃点,猫女还是不出来的好
这是一部我都舍不得被翻拍成真人的动画电影。面对愚蠢迷茫无法做主的变种人,疯狂冷酷四处破坏的小丑,被操控为战争机器的超人,脆弱自私需要帮助的居民。心系哥谭背负屈辱,眼睁睁看着英雄拖着不再灵活的身躯,点亮哥谭最后的光亮,然后悄然隐藏于黑暗中。永远的黑暗骑士!
不好看!
2023.12.26,目前8.9分。1:15:49,腾讯视频。超人vs蝙蝠侠
除了男主角帅以外,就是各种出场场面很酷,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蝙蝠侠真强大,哪方面都是😊
是不是太颠覆了,为了蝙蝠侠抹黑了超人。
一着急,看完了~~~蝙蝠侠:阳光灿烂的日子……
毁原著,木有钱搞得赶脚
根据弗兰克米勒的漫画改编而来,老年蝙蝠侠,还有瞎眼小丑和打酱油的中年大妈猫女。小丑在无数心的背景下对蝙蝠侠说,继续啊,告诉他们你从没杀过人,杀掉我,我又成功了,让你失控。蝙蝠侠说,别笑了,别笑了!
比起前半部,后半部改的要更好一些,不过也是因为原作的爆点就在后半部
钢人主场就这样炸烂
三星半。动画版蝙蝠侠,比(上)好看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