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讲剧情,单说说选角,蒋欣演技没得说,但感觉形象不符合原著里的描绘,蒋欣就适合华妃啊樊胜美那样的角色。
刘嘉玲拿捏曼璐的气质神态都没问题,但年纪大了一点,蒋欣演曼璐还差不多,至于世均,不应该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家明吗?
怎么像个民国间谍片里存在模糊的一个小特务。
唯一合适点的应该是郭晓东的祝鸿才,所以看两眼就看不下去了,真不知道导演怎么想的。
每逢有翻拍剧开播,我总能看到一种论调,又来毁经典。
我一直难以接受这种说法。
我向来认为,能毁的经典不叫经典,真正的经典无法被毁。
新《半生缘》的口碑大概率扑街,我一口气看了四集,做了两三页笔记,能出三四篇不同角度的文章。
比如接受过高等教育,性格坚强的曼桢被琼瑶剧降头,沦为智商不高傻白甜,泪腺发达琼女郎。
比如新《半生缘》中曼璐戏份增多,却没有提供合理的人物弧光,最典型的表现是完全不在乎曼璐的生物钟,大清早就精神抖擞搞事情。
比如,剧情推动一直靠巧合,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都沦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玩偶。
看到这部槽点满满的剧,我甚至会想入非非,如果营销方用钱收买我写营销文,我该怎么办啊?
开出一个让我无法拒绝的砝码,我找不到好的切入角度吹捧新《半生缘》,那我岂不是要丢了一份赚钱的机会?
目前来看,这样想也是杞人忧天。
新《半生缘》扑街并非我喜闻乐见,我写文批评它琼瑶味儿太盛是对原著小说爱之深。
我反对因为它质量差,就把02版《半生缘》视为经典的做法。
直白一点说,我丝毫不认为02版《半生缘》是经典。
它和《情深缘起》一样,都是披着《半生缘》外衣的琼瑶剧。
对此,我就不详细论证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我的文章——《半生缘》改名《情深缘起》,琼瑶剧来袭,张爱玲不再。
和林心如版曼桢一样,蒋欣版依旧有浓厚的傻白甜倾向。
有人吐槽蒋欣太壮,不适合演曼桢,作为原著粉,我不太接受这个观点。
这话一听就是看了太多林心如版曼桢形成的刻板印象。
蒋欣的大骨架没毛病,因为原著中的曼桢本不是柔弱女子,她是力量型的女孩子。
曼桢被曼璐拉下水,给祝鸿才生娃。
如果是柔弱女子,面对这种情况直接崩溃了。
而曼桢始终不抛弃不放弃,想尽一切办法逃生。
她不像林心如版曼桢那么没脑子,逃跑被发现,直接撞晕自己。
被人抬起时,林心如还能违反人类行动规律,依旧能健步如飞。
曼桢会用世钧送的戒指贿赂女仆,希望她能帮助自己联系世钧。
尽管屡次失败,她依旧不抛弃不放弃,外出住院和同房的病人成为朋友,找到逃跑的机会。
张爱玲熟读《红楼梦》,也擅长用人名暗示人物性格。
曼有柔美之意,桢指坚硬的木头。
曼桢,顾名思义,有女性的柔美,也有刚强的一面。
曼璐嫁给祝鸿才以后,曼桢上班兼职两手抓,也要承担起养家的重任。
她从来不是柔软的女子。
蒋欣的大骨架从一定程度上能让人相信她具备曼桢那种刚强的生命力。
原著里提到曼桢的相貌“她是圆圆的脸,圆中见方——也不是方,只是有轮廓就是了”。
曼桢在剧中用的是黑长直造型,就是一张“圆圆的脸圆中见方”的脸型。
从外貌看,蒋欣比林心如更像曼桢,但不代表她能像林心如那样受欢迎。
两个版本面对不同时代的审美风向,同样是剧版《半生缘》,现在的观众已经不吃琼瑶剧那一套了。
值得一提的是,林心如版曼桢也好,蒋欣版曼桢也罢,她们都没有原著中曼桢的精气神。
在年龄方面,蒋欣版曼桢有明显短板。
蒋欣的年龄和曼桢的并不匹配。
曼桢和世钧相遇时,至少有27岁。
是不是不可思议?
总有人认为曼桢大约20岁。
根据原著看,曼桢确实至少27岁。
曼桢曾说自己父亲去世时14岁,姐姐在父亲去世后高中没毕业就下海当舞女,曼璐极有可能是17岁。
为啥说不是16岁?
张豫瑾在曼璐家住的时候正是16岁,后来两人才定亲。
张豫瑾和曼璐是同龄人,曼璐比张豫瑾大三个月。
就在曼璐世钧相识那一年,张豫瑾已经年过三十。
这也就意味着,曼桢父亲去世至少13年,由此可以推算出曼璐27岁。
新《半生缘》拍摄时间是2017年,蒋欣是1983年生人,也就意味着蒋欣34岁演27岁的顾曼璐。
这和角色年龄差别有些大,导致有些观众不能接受蒋欣版曼桢。
看了四集《半生缘》,我难以接受蒋欣版曼桢。
最大的原因是,她拿到一个傻白甜的剧本,演的是傻白甜型的曼桢。
蒋欣成众矢之的,很大程度上也在为编剧和制片人何琇琼背锅。
面对强势的何琇琼,蒋欣要么不接这部剧,要么按照何琇琼给的剧本,演一个傻白甜型的曼桢 。
蒋欣的错,是她没有爱惜羽毛,逆势而为接下这部剧。
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白,就以蒋欣的咖位和年龄(30+女性),她很难在影视圈实现挑戏自由。
名气就是话语权,影视圈从来就是看人下碟的名利场。
同样参演《半生缘》,刘嘉玲可以扮嫩演曼璐,国家一级演员吴冕却只能演顾曼璐的妈妈。
两人真实的年龄差只有6岁。
话说回来,新《半生缘》最大缺点是以何琇琼为主导的制片方三顾茅庐请刘嘉玲演曼璐,50岁+的嘉玲演年过30岁的顾曼璐,这确实有些过分了。
有意思的来了,蒋欣长着一张曼桢的脸型,却和刘嘉玲没有姐妹相。
在原著中,曼桢曼璐是年龄差只有3岁的双生花,两人相貌高度相似,对彼此的命运都有影响。
因为刘嘉玲和蒋欣没有姐妹相,《半生缘》的很多故事都不成立了。
比如说,沈世钧的父亲看到曼桢,就以为她是当舞女的曼璐,从而反对世钧和曼桢交往。
这也极大影响了曼桢和世钧的爱情。
琼瑶儿媳何琇琼请蒋欣和刘嘉玲主演《半生缘》,也能看出琼瑶剧影响力的没落。
琼瑶剧已经不再像当年那样,有挑选素人演员做琼女郎的勇气,也没有了捧谁谁火的造星能力。
这从11版《新还珠格格》的表现就可见一斑。
何秀琼翻拍《半生缘》,不是《半生缘》离不开蒋欣和刘嘉玲,而是琼瑶剧需要蒋欣和刘嘉玲这种段位的明星撑场子。
有意思的是,这种选角不仅没有成为新《半生缘》的优势,却成为网友吐槽的重点。
中老年版《半生缘》,延迟一年多才悄然开播。
它已经没有叫《半生缘》的勇气,而改成了《情深缘起》。
前两天,闺密黄老师问了我一个致命的问题(我知道她是诚心发问):“那么,电视剧《情深缘起》和电影《喜宝》,哪个更可怕?
”我一下就愣住了……完全回答不上来!
我只知道,如果张爱玲泉下有知,看到《情深缘起》,一定会像喜宝一样大呼:“你害死我了!
”
“你们知道吗?
刘嘉玲版《半生缘》播出了。
”之所以是这样菜场大妈的口吻,因为这部剧删了十几集、又改了个名字叫《情深缘起》,悄咪咪在网络平台上档。
这跟当初主创大张旗鼓昭告天下拍了张爱玲小说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我看了几集,真是遍身槽点。
那些观众担心的“演员年龄大”“气质不吻合”“时代感不对”等问题全部存在。
但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改得跟张爱玲毫无关系。
变成“中年依萍、如萍姐妹在上海滩努力打拼”的故事。
女主曼桢一出场就是对着工友们演讲,熟悉琼瑶剧的人仿佛又看到了在战场上对着士兵演讲的新月格格。
沈世钧变成了恋爱脑。
他和曼桢普通的同事关系,也要改成他进厂子就要顶替掉她位子的“误会”。
刘嘉玲气场一米八。
张爱玲笔下顾曼璐出场就已经是人老珠黄门庭冷落,这里的曼璐是“百乐门”三届花魁,风光正胜。
结果曼桢自己工作都要不保了,还要求姐姐“清清白白做人”别当舞女,大家一起喝西北风。
更是三姑六婆一般自作主张安排姐姐和前男友张豫瑾相亲……整个故事都有一种琼瑶式的抓马。
也难怪,《情深缘起》的制作人何秀琼正是琼瑶的儿媳妇。
2003年那部由“琼女郎”蒋勤勤、林心如主演的《半生缘》也是何秀琼制作的。
那时候她就深谙如何将张爱玲小说改编成琼瑶剧了。
剧中林心如演的曼桢说那句张爱玲的经典台词:“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都需要琼瑶式地排比:“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回不去了,回不去了……”苍凉,立刻变成了洒狗血。
导演王家卫也很喜欢《半生缘》,但他说:“《半生缘》是拍不了的,每个读者对它都有自己的看法,就像《红楼梦》一样。
对我来说,《东邪西毒》就是金庸版的《半生缘》,《花样年华》就是王家卫版的《半生缘》……”
张爱玲当年做编剧给桑弧写了那么多剧本,却没有改编过自己一篇小说。
据说《金锁记》已经改成剧本了,也没能拍成。
其实,第一部改编自张爱玲小说的影视剧是1984年TVB剧集《侬本多情》。
该剧融进了张爱玲小说《第一炉香》《心经》,还有一点点《倾城之恋》。
主演是张国荣和商天娥。
商天娥与刘嘉玲是TVB艺员训练班同学,而《侬本多情》是她第一部主演的剧集。
上排左起:曾华倩、吴君如、龚慈恩、刘淑仪、蓝洁瑛,下排左起:刘嘉玲、商天娥、毛舜筠但当时就被张国荣批评“摆款”。
商天娥解释说,这都是TVB高强度拍戏的结果,“十天里只睡得二十个钟头……拍摄期间我实在太累,有时他跟我说笑我也提不起劲,只随便答一句便算了,可能他因此便认为我摆款。
”后来两人冰释前嫌。
张国荣有次接受采访说:“以前拍《侬本多情》就和商天娥大闹过……唯一切已属陈年旧事,现在我碰见商天娥,也会点点头笑笑打个招呼。
” 这时的张国荣已经进军电影界了,1990年拍了王家卫的《阿飞正传》拿了金像影帝。
《阿飞正传》里张国荣就和刘嘉玲搭档1995年,张爱玲去世前给王家卫写过一封信:“家卫先生:很高兴您对《半生缘》拍片有兴趣……收到录影带,误以为是热心的读者寄给我共欣赏的……”这个录影带就是《阿飞正传》。
但王家卫并未给张爱玲写过信。
致信并想拍《半生缘》的其实是导演谭家明,甚至设计好了电影场景:“世钧到郊野大柳树下拾起曼桢的红绒线手套时,画面该是黑白的,只有那手套才是鲜红……”谭家明也是《阿飞正传》的剪辑。
但最终张爱玲写信给她的代理人宋淇说:“告诉皇冠(这就是琼瑶老公平鑫涛的出版公司,张爱玲一些小说改编权在他们手里,所以你也明白为什么何秀琼一拍再拍《半生缘》了吧)‘《半生缘》我不急于拍片……’” 第一位改编张爱玲作品的香港电影导演是许鞍华。
宋淇的儿子宋以朗说:“她跟我们宋家有些特别的关系,是我姐姐(宋元琳)的小学同班同学。
1984年她第一次拍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是通过姐姐跟我爸爸取得联系,后来拍成了。
”
许鞍华(右立)在执导《倾城之恋》,左立者为副导演关锦鹏当时许鞍华在邵氏心生去意,为了还清片债,决定“快手快脚拿套平时很熟悉的小说来拍”。
男女主用的是之前在《胡越的故事》合作过的周润发、缪骞人。
开拍前,许鞍华和周润发还去宋淇家吃春卷,宋淇建议电影《倾城之恋》“应该是比较轻松的、时尚男女的、很文明优雅的表现,而不是深刻缠绵的爱情故事。
”许鞍华后来说:“我当时没有理解这些。
”
所以这部电影完全是失败的。
唯一卖点大概是周润发、缪骞人这一对曾经的明星情侣再次合作。
他们因演出剧集《狂潮》恋爱,但很快分开,分开的原因是周润发出身贫苦,缪骞人却是书香门第的女孩子,她和他聊文学,他唯一知道的夫子是漫画《老夫子》……缪骞人后来嫁给了执导《雪花秘扇》的王颖。
2009年,《倾城之恋》又出了一个电视剧版。
编剧是邹静之,张艺谋这次的《一秒钟》就是和他一起编剧。
《倾城之恋》找到他的时候,“之前我已经下决心封笔,不再写电视剧剧本了。
可我是‘张迷’,张爱玲的文字让我根本无法拒绝。
”结果一部2万多字的小说被“注水”成36集剧集,“前28集跟《倾城之恋》小说没关系,前17集白流苏跟范柳原没关系”。
主演是黄觉和陈数,陈数这样阐释白流苏:“我演的白流苏有很多新特征,性格就和原著不太一样,小说中的白流苏是那种先爱自己再爱别人的性格,而我们剧中的白流苏是大气而善良的……” 1988年台湾导演但汉章将《怨女》搬上大银幕。
《怨女》这部小说,是张爱玲45岁时将23岁写的短篇小说《金锁记》给改写成了中篇。
夏文汐演女主角,其中有肺痨的男主由高捷饰演。
对,就是那个总在台湾电影演黑道大哥的高捷。
所以《怨女》里他就算搞得无比虚弱,你都觉得害怕,都觉得他下一秒钟就要掏出枪来杀人了……
《金锁记》在2002年也曾被拍成电视剧。
导演穆德远说:“原小说只有3万字……要变成20多集的电视剧……我亲自动手改了近10万字。
”
电视剧将曹七巧和姜季泽拍成了一对痴情男女。
当时就有“张迷”撰文:“刘欣扮演的女主角都不应该叫曹七巧,她应该像琼瑶的女主人公一样叫若尘、雨桐之类的。
”看到没,不光是何秀琼,我们电视剧改编张爱玲都是往琼瑶化的路子上走。
以至于演曹七巧的刘欣和演姜季泽的邵峰真的在片场谈起了恋爱,后来结婚了。
1994年,关锦鹏导演了《红玫瑰白玫瑰》。
这部戏的口碑不错,但张爱玲仍不喜欢,关锦鹏透露说:“是张爱玲的代理人宋先生告诉我的,当然,她亲口跟我说,我也接受。
”
关锦鹏也是一个“张迷“,后来他拍电视剧《画魂》,画家潘玉良身边并没有一个叫奥米的闺密,伊能静演的这个人物是关锦鹏根据张爱玲和炎樱的关系生造出来的。
《红玫瑰白玫瑰》的编剧是香港著名舞台剧导演林奕华,他大概也是目前将张爱玲作品搬上舞台最多的导演。
林奕华改编电影《红玫瑰白玫瑰》忠实原著到“搬字过纸”,将一些张爱玲文字直接打到银幕上,被某些人称之为“张奴”。
电影的选角也特别好,赵文瑄的男主,陈冲演了风情万种的红玫瑰,反而是之前以性感示人的叶玉卿演了苍白无趣的白玫瑰。
其实卡司数度易角,最早定的是林青霞、巩俐,后来是张曼玉、叶玉卿……
1997年,许鞍华决定第二次将张爱玲搬上大银幕,拍摄《半生缘》。
其实早在1992年 “田壮壮想拍电视剧《半生缘》,叫我拍电影……我没有buy这个idea,觉得田壮壮拍,我就不用拍啦。
”但最终田壮壮没有拍成,许鞍华再次启动这个项目。
相较于《倾城之恋》,《半生缘》是成功的,因为小说《半生缘》的内容比较生活化,而许鞍华就擅长拍摄日常生活。
另外,选角也意外地合适。
黎明饰演沈世钧,黎明特别适合这种深情又懦弱的男人。
吴倩莲演顾曼桢。
梅艳芳演顾曼璐,许鞍华形容“她一出场,连走路都走得比别人好。
”张爱玲写祝鸿才“笑起来像老猫,不笑的时候像一只老鼠”,葛优演他简直绝了。
2003年,电视剧《半生缘》原先的男女主是刚演完《情深深雨蒙蒙》的古巨基、林心如,顾曼璐是蒋雯丽。
但后来因档期曼璐换成另一位琼瑶戏演员蒋勤勤。
但一开始蒋勤勤并不想演,因为她觉得张爱玲将曼璐写得太“古怪”,“为什么在前半部分她能为弟弟妹妹而牺牲自己,到后来却毫不留情地出卖了自己的亲妹妹?
这样的‘变态’来得太不可信了。
”幸亏那时候网络还不发达,不然这番言论遭到的炮火估计不会比现在的马思纯少。
但等蒋勤勤真的接手这个角色,又否认自己说过这样的话了。
还是幸亏那时候网络不发达,明星还可以随时否认。
而男主一度换成在电影《半生缘》中出演许叔惠的黄磊,最后定了谭耀文。
1998年,台湾导演侯孝贤拍了电影《海上花》。
《海上花列传》由清朝人韩邦庆用吴语所写,张爱玲将其翻译成白话。
《海上花》的编剧是朱天文。
朱天文的父亲、作家朱西宁也是最早的“张迷”,朱天文曾在文章中写他父亲战争时投笔从戎,“斩断种种,唯独一本书《传奇》,塞在背包里,到东到西……”后来朱西宁还有机会和张爱玲通上了信,晚年曾准备写张爱玲传记,但张爱玲回信说:“我一直尽量使我自己‘去个人化’,希望你不要写我的传记。
”张爱玲曾深爱过的男人胡兰成去到台湾,也住在朱天文家隔壁,“至去世,总共七年。
”所以,朱天文十二三岁就开始看张爱玲,早期文字受其影响很深。
后排:胡兰成,刘慕沙、朱西宁夫妇,前排:朱天文、朱天衣、朱天心三姊妹侯孝贤拍《海上花》,原本定的演员是张曼玉、梁朝伟、刘嘉玲这样影坛著名的绯闻大三角。
结果张曼玉辞演,“约都签了,她一听要讲上海话逃之夭夭。
”
刘嘉玲祖籍苏州,侯孝贤说:“她就不练台词,她是射手座,是反射型的嘛,她就到片场找我谈,其实是想‘混水摸鱼’。
”
张曼玉原本的角色换成日本投资方的羽田美智子,配音是高捷(就是上面说过的高捷)找来了后来在上海坠楼自杀的女星陈宝莲,“三小时配完。
”
早在《海上花》中李嘉欣和伊能静就同框了2007年,另一位台湾导演李安拍摄了张爱玲的《色,戒》。
和张爱玲同一星座的他起初注意到这部短篇是“看到小说结尾王家芝让易先生快走,我很震惊。
张爱玲怎么可以这样写呢?
我觉得挺不像她的。
”
《色,戒》的编剧王蕙玲和李安合作多次。
2001年她因为《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编剧奖的提名,顺便就去走访了张爱玲的美国故居。
当时她正在写《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剧本,后来这部剧由刘若英、赵文瑄主演,改名为《上海往事》。
改编《色,戒》,王蕙玲也借鉴了很多张爱玲本人的身世,“替王佳芝添加入她对父亲的爱恨情结,也找一些她对易先生这样的男人某种心理上的投射”。
电影中男女主在日本居酒屋幽会的段落,提到日本歌太悲,意谓日本将亡……则出自胡兰成著《今生今世·民国女子》一文中与张爱玲的谈话。
《色,戒》的成功和演员的合适也分不开,女主汤唯当时是个电影新人,李安形容她“有那个味道,现在内地港台很难找到这种气质。
” 男主梁朝伟为这部戏又清减出易先生的“鼠相”。
另外还有曾经的“红玫瑰”陈冲,“曼桢”吴倩莲的前男友庹宗华…… 然后就到了今年,许鞍华拍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
其实这个项目,《霸王别姬》制片人徐枫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想拍了,拟请王家卫导演,陈冲和尊龙主演,但版权问题一直没有谈下来。
到了2003年终于从皇冠买下了《第一炉香》的电影改编权,这时她想让侯孝贤来执导,演员名单换成了章子怡、吴彦祖和巩俐。
但侯孝贤拒绝了,他让徐枫还是去找王家卫,“他是上海人,他从小跟着妈妈,他妈妈喜欢打牌,带他去看老电影,他爸爸开夜总会。
所以他从小对上海有一个印象,不是真正的上海,而是有一个能够想象的上海。
这种感觉,华人电影里只有王家卫有,别人没有了。
你要我去学,我学不到,我们是乡下人,是野人,我只会拍朴素的电影。
”
2008年,关锦鹏也想拍《第一炉香》,还联系了陈冲,结果改编权在徐枫手上,又没能拍成。
这个项目兜兜转转还是给了许鞍华。
陈冲和刘嘉玲也曾合作有没有发现,张爱玲的电影,拍来拍去就这几个大导演?
甚至演来演去,也就这几个大演员能演。
那个拒绝了徐枫的大导演侯孝贤说:“张爱玲被电视剧拍坏了……张爱玲的情感非常幽微,还有上海那个时代的氛围,说实话,要拍我要费很大力气,光找演员就找死了。
电视人大胆地敢拍,我真是佩服。
”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
第一集,蔓璐和妈妈桑年龄妆容差不多啊,我以为是两个妈妈桑对垒,结果居然是舞女,嗷嗷嗷。
学生装,吓死我了。
第二集,二妹老是要让大姐见初恋,什么情况啊,管太宽了吧,陈年旧事,何必再提,让大家不开心。。
第三集,二妹管太宽了吧,什么都敢管,越帮越忙还偏偏自信的不得了,什么都搞的乱七八糟。。。
第四集,算了没有第四集,受不了了。。。
来看看评分,一下子就放心了,不是我的问题。
还有,剧情太拖沓,我不是来看画面的,我是开看剧的,这是一帧一帧放的么,快进2.0都慢。。。。
看到19,20集了。
前面一段是叔惠板着脸劝世钧和曼桢注意现实门当户对。
这几集又是世钧板着脸反过来提醒他和石小姐门第悬殊。
真是无语了。
这个剧叫门当户对?
大家轮流门第观上身,出来扮演棒打鸳鸯的角色?
再说沈世钧你有啥资格立场教育叔惠啊,你自己不也是不顾门第硬是要和顾曼桢在一起?
你清醒一点行不行啊!
我其实上学的时候很喜欢刘嘉玲,她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部剧实在是让我觉得很尴尬,之前林心如演的秀丽江山强行装嫩就很出戏。
刘嘉玲这个年纪出演自己实际年纪除二的角色真的是不忍直视。
作为我曾经很喜欢的演员,希望你可以像斯琴高娃那样演绎适合自己年龄的角色,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成为一个传奇,而不是一个笑话。
上周还在被网友疯狂吐槽毁了“韦小宝”的张一山大概万万没想到,把他从群嘲热度上解救出的竟然是十二年后再出山演电视剧的刘嘉玲。
新版《半生缘》(现在叫《情深缘起》)一上线,网友手里的“猴化版”韦小宝瞬间就不香了,顾家这一对超高龄的“霸王花”姐妹又一次刷新了大家对于大IP翻拍的新认知。
要知道,已经下架的《雷霆战将》和张一山版的《鹿鼎记》评分都神奇的同步在2.7后,将前者话题冲淡的《情深缘起》目前还没有开分。
短短一个月里,没有最烂只有更烂的调侃竟然成了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吐槽,形成了烂片们一部“解救”一部出火坑的神奇生物链。
没有最烂只有更烂?
2020年的11月,注定是一个雷剧扎堆的月份,讲真原本是很多人期待的,《亮剑》、《鹿鼎记》、《半生缘》这些惊艳过岁月的IP都将推出新版。
然后,头顶《亮剑》新番的《雷霆战将》上线了,曾经的李云龙估计怎么都想不到,后来的后来会变成偶像剧。
演员们抹着厚厚的发胶,一边打仗一边喝咖啡,还能住在大别墅,战火烽烟里随手甩出了一根雪茄。
炮火连天的战场,他们可以昂首阔步走出二米八的T台男模气场,枪林弹雨都会主动避让主角光环。
在危急时刻,也不忘在水里给女生披上一条湿棉衣,是希望女主沉下去,还是被更寒冷给包围?
张云龙和高伟光最感谢的是张一山,因为他突然之间头顶一顶碧绿色的帽子上线了。
作为金庸笔下最为大众熟知的一个人物,带着市井气的韦小宝被他演成了皱眉、瞪眼、无厘头。
张一山还被调侃是将《鹿鼎记》演成了《西游记》。
从小混迹影视圈,张一山小嘴含手绢的这个绑架戏份真的让人捶胸口。
鞠婧祎这样,我能理解,可张一山啊,他可是刘星、是余罪啊!
亦正亦邪的韦小宝之所以招人喜欢,是因为他出身市井知世故懂人情,却还有江湖侠义之气,张一山演出了上了发条一般的闹场模式,总让人觉得刘星在12岁后遭遇了意外,心智突然定格了,最终才有了这一版韦小宝。
当然,张一山也绝对想不到,救他于话题巅峰的是扎着双马尾的刘嘉玲,将《半生缘》更名为《情深缘起》后匆匆上线,这部被期待了两年多的张爱玲名著让人跌碎了眼镜。
这一版的顾曼璐让人忘记了张爱玲,她是卧底在夜总会的女大佬,感觉一言不合就会拔刀。
张爱玲的《半生缘》算是作品里被影视化最多的一部,顾家姐妹的故事也有两版呈现,梅艳芳和吴倩莲的顾家姐妹几乎完美复原过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同为琼女郎的蒋勤勤、林心如则给出过更偏言情偶像剧的演绎。
只可惜,和梅艳芳曾是好姐妹的嘉玲姐这一次的演绎却像是“压错了宝”,为了生计被迫下海在红尘场讨生活的过气舞女顾曼璐,成了走路带风的女大佬,她的威武霸气根本就应该是百乐门的老板。
所以这个双马尾的cosplay失败了,明明保养得很好,却强凹少女风,多年来霸气而精明的刘嘉玲也翻车了。
姐姐实在翻得很猛,还稍微保护了一下蒋欣版的顾曼桢,华妃凉凉化身小白花怎么看都是强装的柔弱。
蒋欣这扎实的身板儿站在郭晓东饰演的祝鸿才面前,真的很难想象后面的剧情究竟要怎么触发才能合理。
看看这新版顾家姐妹可以在百乐门里打架的生猛,别说祝鸿才、沈世钧,这明明就是黄浦江霸王花。
敢问一句,这样骁勇壮硕的她们为啥要过成原著里那个悲情憋屈的样子?
明明有演技,怎么都翻车了?
其实这三部剧翻车让人有点意外,因为无论张云龙、高伟光到张一山、刘嘉玲、蒋欣、郭晓东,都算得上是会演戏的演员,而且都是有代表作的。
张云龙和高伟光好歹也算是大幂幂旗下质素不错的小生,前者凭借和胡一天的《民国奇探》曾经收获过一波迷妹。
高伟光的东华帝君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是迷倒小狐狸迪丽热巴的高冷神仙,《龙岭迷窟》里的鹧鸪哨也是演技高光时刻。
自带着“刘星”的童年滤镜,张一山的演技也是被《余罪》这样的作品证明过的。
更别提刘嘉玲和“华妃”蒋欣,哪一个单独拎出来看都是能扛剧扛票房的演员。
可为啥这一次大家却突如其来的在诠释角色上全部集体翻车?
咱们先来看看剧还没播时,这些演员们的迷之发言。
张一山曾经自认他害怕拿捏不好韦小宝这个角色,创作过程也是绞尽脑汁的和导演商量,最终在导演的带领下现场二度创作,最终有了如今的呈现,甚至让他有了表演信念感,认定自己就是人物。
在张一山眼里,这一版的韦小宝是“有史以来最可爱的一个人物”。
最后的效果,就是韦小宝变成了孙悟空,金庸笔下那个充满市井气但骨子里有侠义的小人物越走越远,八面玲珑的机灵变成时而疯狂耍宝大闹江湖。
对于自己的演技,《新鹿鼎记》还没播似乎他就已经有了正确的预判。
其实,张一山大可不必这么费心二度创作,就拿出原本的刘星和余罪的状态来演韦小宝就很合适。
也恰是因为这份自带的气质,这一版的韦小宝才最初格外引人期待。
再来看同样迷之自信的刘嘉玲,12年不曾跨界剧圈的她也经不住制片人何秀琼几次三番亲自飞去谈戏的诚意,甚至还动用了金牌制作人施南生做说客力邀。
巧的是,作为琼瑶的媳妇,手握IP版权的何秀琼已经翻拍过一版由蒋勤勤、林心如主演的《半生缘》,浓浓的琼瑶式排比句已经完全没了张爱玲的味道,但选角上来说至少是符合原著的。
刘嘉玲表示并没有看过这个版本,经过几次力邀,又加上自己本身是张爱玲的书粉,看着整个班底还不错的面子上,52岁的刘嘉玲(2017年开机)终于接手了这个原著里三十岁不到的顾曼璐。
刘嘉玲早早就撂下话,自己出演的不是年轻小姑娘,演技已经足够hold住全场,演啥像啥。
真的是这样吗?
顾曼璐的生活在张爱玲的笔下是失意的,她的职业在抛弃她,丈夫也并不真心,对曾经离开的初恋豫瑾,她也是愧疚的。
她的武器就是这张尚且妖艳的皮囊,所以活得像个藤蔓,依附着也要倔强向上。
刘嘉玲的霸气就像一棵树,只能被人依附。
女性的美不应该因为年龄被偏见,但是女演员的年龄还真的要契合角色,虽然她的确冻龄,但是真的不能遮掩她已经不再适合30岁不到的状态。
气场和扮相的双重叠加,刘嘉玲最终把顾曼璐击得稀碎。
如刘嘉玲所说,年龄带来的阅历和风韵的确不是小女孩能轻易拥有,但尊重时间在身上留下的痕迹,并保持当下最佳的状态才是对冻龄最好的解读。
同样沉迷在强大气场中不太能自拔的还有蒋欣,华妃的光彩深扎在观众心中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开始不断的尝试扮演带着苦情甚至心酸的角色,不管是被原生家庭桎梏的樊胜美还是充满悲情色彩的熊顿,她谜之喜欢出演各种伤感的小白花,似乎这样才能证明演技。
可是《甄嬛传》10年了,除开樊胜美因为自带强大话题,又有哪个超越了那个颐指气使的华妃?
就让她来演顾曼璐,也是合适的,但她演的是顾曼桢。
如果说膀大腰圆是硬件不足与小说里的顾曼桢相去甚远,这一版的顾曼桢就像闪着光的玛丽苏,开启了不食人间烟火模式的白莲之路才让人不适。
显然,顾曼璐用青春赚到的好生活把妹妹养得白白胖胖,甚至不懂社会险恶,把百乐门当后花园,心情好就要去接姐姐下班,无忧无虑得像个胖孩子。
一言不合就开始劝说姐姐脱掉舞衣好好过日子,要知道张爱玲的勾勒下,顾曼璐是红极一时的大舞女,顾曼桢深谙姐姐无法回头,即便不认同,也心疼姐姐。
但到了新版里,她就轻描淡写可以让姐姐洗手作羹汤,还能偶尔使坏剪坏顾曼璐的旗袍影响她登台。
蒋欣也曾惊讶片方为何找她扮演妹妹,但听到是刘嘉玲饰演姐姐时,不想失去合作机会的她也默默认可了这次超龄搭配。
对于顾曼桢的理解,蒋欣一直都认为外形也许有差异,但内心世界是完全可以演得出来,事实是,姐妹俩都对自己有什么误解。
如蒋欣一般不想要被类型化、张一山想要在经典IP里演出新意,刘嘉玲认为演技可以跨越角色年龄,其实他们都忘记了一点,演员,不仅仅是能力有大小,在塑造角色上也是存在着局限性的。
魔改是翻车的原罪除去各位演员们的盲目自信和渴求突破,剧作整部垮掉的还有制作团队的锅。
想要经典IP自带的话题和热度,谁还管这已经是第几次的翻拍呢?
反正一定会有自信心爆棚的演员愿意来挑战经典。
演的好那是幸运,即使口碑崩盘也不会缺少讨论度,横竖都能出圈。
经典IP自身存在就已经是拥有了良好的观众基础与市场价值。
在一次次的翻拍中,为了扣住所谓的“新”这个字眼,每个翻拍的主创团队都会绞尽脑汁,只是改得好的屈指可数,魔改经典的频繁闪现。
想想陈翔版的《寻情记》、带你去好餐厅吃饭的《新流星花园》、让银角大王跳起肚皮舞的《新西游记》、甚至再往前李少红执导的“惊悚”版《红楼梦》,个个都是让观众接受无能的存在。
问题在于,他们都认为自己尊重了原创,但在细节的加工里彻底失去了原味。
张一山版本的韦小宝之所以夸张,导演解释是因为创作时希望能够变得动漫化,为了呈现出漫画的节奏感,将很多重要的剧情一笔带过,速度快得像是按了八倍速。
自带表情包式的“可爱”元素让画面时常卡住大头,评分掉到2.7,导演还在尬夸张一山是无愧的演技扛把子。
打着《亮剑》的旗号,身着崭新的男主梳着一丝不苟的油头,也不忘让女生们穿着小皮鞋上战场。
从选角就开始垮掉的《情深缘浅》更像凑了一个巨星局,从开始就推翻了张爱玲。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半生缘》里,张爱玲笔下的顾曼桢和顾曼璐年龄差3岁,姐妹俩长相很相似,因此豫瑾在被顾曼璐放弃后会追求曼桢;沈世钧的爸爸因为曾经垂涎顾曼璐,看到曼桢后误认为她就是百乐门的舞女。
甚至连祝鸿才都会认错姐妹俩的照片,他娶了顾曼璐后才开始对曼桢有了不轨之心。
请问,如果制片人看了原著,刘嘉玲和蒋欣长得哪里像一个人?
这一切的逻辑就都推翻了。
张爱玲笔下的暴发户商人祝鸿才直接变成《情深缘起》的会长马仔,他眼里根本就看不上顾曼璐,真正垂涎的是顾曼桢,并且毫不掩饰这份觊觎之心。
这一版的祝鸿才赶在闹市区里停车就上演骚扰戏码,还被沈世钧当场用一块烧饼救下。
所以顾曼桢明知姐夫这份心思,居然,后来为什么还要住到他们家去?
有了刘嘉玲的气场,原本已经成为红尘场沦落人的顾曼璐也成了蝉联两届的花魁,虽然自己干出年龄不饶人,但是手拿板砖的气场哪里是懂得作出依附姿态的悲情女人?
看看梅艳芳的版本,她也是招牌的霸气女演员,但许鞍华导演的镜头里,顾曼璐倔强却不得不低头,她对生活充满了不满,却早已习惯作出平静和笑意的姿态。
区区一介过气舞女,谁给她四处打架的勇气。
从原著来说,顾曼璐找到祝鸿才虽然不满意,但也视这个男人为依靠,这段婚姻是她在红尘场落幕后的依存,是一家子生活的指望。
因为缠绵病榻,又担心祝鸿把自己的饭票给了其他的狐媚子,不得已才加害顾曼桢。
从已经播出的情节来看,顾曼璐对妹妹爱护有加,不容祝鸿才靠近半分,自己对这个马仔也是态度恶劣无比嫌弃,所以要经历怎么样的跌宕才会嫁给这么鄙视的另一半?
又怎么会把自己最珍视的妹妹推下水呢?
她可是上海滩铮铮铁骨的花魁呀!
这不仅仅是理解的问题,而是从一开始,这些原著的设定都必须围绕演员的咖位来做调整,是创作逻辑和整体的理解最初就已成定局。
Ending从《雷霆战将》到《新鹿鼎记》再到《情深缘起》,大IP凝聚的效力换来群嘲满地。
意外吗?
真正的意外是他们之间突然形成一个拯救链。
当A开始口碑滑坡,B突然出现抢走焦点,然后C顺接接盘,大家一番争论后发现,反正还有下一部,大可不必生气。
在争议中,剧组的算盘声比争议还响亮,有人争议总比没人看来得强,反正即将还有新的来冲淡。
争议也并不会让魔改的脚步停滞,“尊重原创”的口号依然不变,细节里不断变味,看起来大框架还在,但是除了角色名能对得上,一切早已不复存在。
大家为什么会对这些经典IP有感情,因为实在是精彩,人物逻辑、细节等等都可以反复咂摸,因此每每都有了新的期许。
翻拍要改OK,但要么改得有创意,干脆面目全非,要么就先拿捏清楚一个IP的精髓,小心保留。
说到底,二度创作是为了在原本的创作上增砖加瓦,而不是画蛇添足,甚至是涂鸦。
当烂片的鄙视链已经开始习以为常时,感觉到惊悚的也不应该是观众,而是手中拿着算盘的影视人们,因为大家盘算的IP效应在渐渐失灵,一块好的蛋糕已经在麻木中腐坏。
因为观众都明白了,下一部还会更烂的,我还不如去看原版或者看书。
看完前几集我整个人都不太好了,其实蒋欣是特别适合这个角色的,她甚至比梅艳芳和林心如更适合,本来是可以非常轻松就能驾驭的角色,但因为剧本的原因,演成了傻b。
嘉玲姐也算是有味道的女演员,我个人非常喜欢她的表演,但在这部戏里,我甚至觉得她并不是被迫做妓女的,她是自愿的,她甚至是喜欢这种做妓女的感觉,很难想象是什么原因让年过半百的,曾经的金像/金鸡影后演30多岁复杂的顾曼璐的,是因为家里四千万的古董花瓶需要护理费了吗?
我喜欢的两个演员,并且还是演技比较不错的演员,出现在同一部作品里竟然是这样的结果,除了失望,还有难看,真的很难看,难看到张爱玲想秽土重生,难看到你觉得于正都可以写的比这个强一点。
现在的国内编剧和导演水平真的有些拉胯,最近吃瓜,陈凯歌这样的导演口碑竟然都在扑街,让我不禁反思,我们观众到底做错了什么,你们资本还可以在文艺界做出多少屎来喂观众。
因为全网都在说刘嘉玲演的顾曼璐搞笑,所以我抱着猎奇心态点进去看了两集。
结果,真的感觉她太冤枉了……网上群嘲她尬演少女的片段,正好出现在前两集。
实际上看过剧就知道,她在剧情里头的设定就是一个人老珠黄的舞女。
之所以穿着女学生裙子扎着双马尾登台卖唱,是因为她原先的裙子被年轻舞女剪破了,她又不想输掉花魁比赛,所以无奈之下,才穿着妹妹的学生裙,扎着马尾上台比赛,而且剧情里头也因为她一把年纪装嫩,被全场群嘲,造成超大心理阴影面积。
根本就没有装少女的事!
起码前两集我没看到!
相反,我看到编剧花了超多篇幅去深化顾曼璐老女人这件事,而印象中总是霸气十足的刘嘉玲,也抓住了这些细节,把顾曼璐这个人物做舞女的自卑(总怀疑家里人嫌弃自己)、怕老(剧里不断重复提到老了怎么办)、和人生困局表现得非常丰满。
剧里头蒋欣演的妹妹一直劝顾曼璐不要做舞女,其实本质也是表达出对舞女身份的看不起。
而顾曼璐也问妹妹,从良了怎么办?
让人嘲笑妓女从良吗?
但是当妹妹的根本给不了一个靠谱的答案。
看得出来,顾曼璐真的是有考虑过从良,但是她没办法体面的、有尊严的过普通人生活。
她之所以强硬的一定要做舞女、当花魁,也更像一个人已经掉到海里,想抓根浮木,做最好的舞女,起码在一屋子舞女里,她可以有同类,有虚假的尊严。
我没看过原著和老版,仅仅只是看新版的故事,起码顾曼璐的人物情节是很丰满,能打动到人的。
特别是家里一屋子女人吵架,骂来骂去都不愿意背让顾曼璐做舞女的锅,最后也是做大姐、一直扛着全家生存需要的曼璐自抽耳光,说一切都是自己的错,才让争吵告一段落。
那一刻我是真的感觉这个角色眼泪往心里流,妈妈不扛事,让自己亲生女儿做舞女养活全家,甚至连一个无能的罪名都不敢背。
妹妹满口为自己好,说让自己从良不做舞女,但是自己上岸之后,尊严怎么办妹妹根本想不到,只是一个劲说为姐姐好,但藏不住对姐姐活法的鄙视。
在百乐门曼璐还是舞女头头,别人要哄着,可以有短暂的自尊,但是出来就是性工作者从良,面对全世界包括家人的鄙视。
而且她还一把年纪,被客人嘲笑、同行嘲笑老了,生存困境在前两集展现的非常清晰。
作为一个习惯了刘嘉玲演霸气武则天的观众来说,她演出了这个角色的可悲、可怜和无奈脆弱。
什么尬黑装少女,刘嘉玲制霸上海滩太黑她了。
编剧和演员有用心去刻画顾曼璐这个角色,并且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刘嘉玲年纪的原因,还特别为之做了很多细节去凸显、丰满角色。
结果就变成莫名其妙的尬黑,我甚至怀疑是剧组为了引起关注的反向自黑操作……我不爱追电视剧,也没看过原著、老版,只看新版头两集来说,刘嘉玲演得不错,我真的有点怜爱她……骂电视剧不好可以,但是要讲到要害吧。
虽然没看过这剧,但是最喜欢,抓这种臭鱼烂虾了。
不知道是啥成分。
有没有人鉴别一下啊。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为啥总说蒋欣骨架?
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每天豆瓣抓一个心理扭曲的,真开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乌眼苍蝇似的成天盯着女演员的脸找茬的话,其实还是可以一看的,尤其适合全家人一起看。跟原著出入蛮大的,当新故事看好了。一边抗议资本不给年纪大了的女演员主演的机会,一边拒绝给她们主演的剧一个机会,大家还是宽容点吧。
只是想吐槽一下沈世钧一个南京人一口台普太尬了
为郑元畅
好笑程度满分
林心如版本看了心中久久抱憾,错过了后半生。刘嘉玲蒋欣主演的还好最后两个人历经波折后在一起了,不然真觉得这剧白刷了,即使很烂
看了这个 更觉得电影版画面美如画…
没看过老版的,新版剧情其实没啥问题,演员演技啥的也都很在线。就是剧最后刹车有点猛,戛然而止……貌似就是前面剧情进展太慢后面不得不加速了。里面角色性格几乎没有让人喜欢的,看的想骂人😂
这剧连片头都没看过,就从你开始,打分不是有账号就行吗?????????(3356)
剧情拖沓、琼瑶,结局突兀,白浪费什么多好演员了,两颗星给姐妹情
刘嘉玲太老了,和妈妈在一起像姐妹,和蒋欣在一起像母女。每次一出来,滤镜大开,可是还是遮不住老态,可是剧里居然让她得了花魁?蒋欣本身也壮,并且剧里各种服装都是各式毛衣显得她更壮了,这是得罪服装设计师了!?
如果俩女主不是大碗,不认识的话,看着姐姐三十五六,妹妹二十七八,还是可以的,演技没得说,很有代入感。同期上来了好几部电视剧,只有这部看进去了。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吧,“我们回不去了。”物是人非不外乎如此。
史上最有喜感版祝鸿才~郭晓冬的演技相当可以啊!
姐妹看起来是母女感。。。演员年龄真的太大了
第二集顾曼璐左右开弓扇自己耳光有被惊到,实打实的真打惹~~~刘嘉玲真素敬业。
嘉玲姨的双马尾,以及蒋欣姨的豫瑾哥哥差点把我送走。
看了半集,只对小综扮演的沈世钧有感觉。林心如版的绝了
不错,很好看
这片赤裸裸暴露了资本和影视行业肆无忌惮的输出垃圾作品的丑恶嘴脸,最后一集如同做了一桌难以下咽的饭菜给观众还直接掀了桌子,哈哈哈哈,圈钱的丑态暴露后发现观众还不买账原形毕露了,这种垃圾你播什么?
虽说我是奔着郑元畅来的,但是这...第一集前五分钟女主就已经把我雷到了,弃坑,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