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追权力的游戏,比较喜欢这类的片子,这部片子虽然比较短,但故事叙述清楚,人物设定饱满,服装道路精细,符合时代特征与历史实际,血腥的杀戮场面,生与死只在一念间,纵然世道如此,仍有人保留一颗衷心与尊严,为了朋友甘愿受死,为了家族荣誉可以委曲求全英勇作战,那是一个崇尚荣誉的时代,没有要挟,没有胁迫,胜败只取决于生死对决,没有太多阴谋狡诈,有权力的游戏的风格,甚是喜欢。
片里有彩蛋,少儿不宜,不过也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风土人情。
值得观看。
勉勉强强七分吧。
动作戏,战争大场面都不行,这点雷得利斯科特是真的牛。
本片导演比不上他。
开头八分钟左右的长镜头不错,非常考验剧组,摄影,收音,而场记剧务都得躲远,导演的协调调度能力还行。
文戏武戏爆破戏一起来。
克里斯派恩我是很喜欢的,但这片里他的角色可真够蠢的,对方说周日不战,他居然真的就听信了,也不安排警戒,侦察。
防止敌军偷袭,却跑去跟娶来还没圆房的老婆行房。
我也是第一次看他这么祼,后面有场河里出浴的戏,更是直接露出升职器来。
女主甜美漂亮而又表现的智慧忠诚善良,演的是个完美角色,果然衣服一脱,熊型也不错。
两人行房那场戏也很投入,演的跟真的似的靠!
但感觉这片真是美化苏格兰,丑化敌视英格兰很厉害。
都一千多年前的事了,导演还这样抓住不放,肯定很激进,很愚蠢无脑的充满仇恨。
属于最易被煽动的民族主义者。
一看条目,果然,苏格兰人。
你说他会加入类似爱尔兰共和菌那样的激进巩布组织我都信。
说回偷袭那场戏,外国不了解,中国的开国君主都不用说,就连他们的手下败将,项羽,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陈友谅,张士诚,这些人,都不会蠢到男主这个角色那样。
毫无防备的被偷袭,不知道安排警戒,导致一次被偷袭就算了,后面渡湖又来一次。
军事战略的头脑简直连猪都不如。
当然,那个光头伯爵敌人未必食言,人家过了午夜十二点来偷袭,就是周一,不是周日了啊!
还是心急了点,现实中要是我,非得三四点去偷袭,并且安排包抄两翼和后路,这样给敌人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后面的群狼战术倒是还行,但有点抗日神剧的意思,美化己方,矮化弱化敌方。
这苏格兰导演真是恨透英格兰人了啊?
历史上两军对战,肯定比这还要血腥残忍的多,无论中外,毕竟是冷兵器时代,中国历史上也动不动屠城,让对方失去反抗意志。
片中英格兰王子吊起男主弟弟时,看着就已经够狠了,哪知他还去扒开人家衣服,我一激灵,心想卧槽!
演水浒传么?
中国人都不敢拍的,你们要拍吗?
要剖腹剜心吗?
结果还真是,直接开膛破肚,内脏肠子和血流了一地。
看的我恶心的,短短几秒镜头,却拍得异常残忍血腥,不忍直视。
最后的大决战真是儿戏,混乱。
雷得利斯科特看了只怕要大摇其头。
最后,男主父亲去世前那短短的表演极佳,绝对可以拿个最佳男配的奖项或提名。
这位苏格兰英雄的故事充满了泥泞、阴郁和暴力。
奈飞的《法外之王》对罗伯特·布鲁斯的故事进行了一次公平的改编尝试——都是双关语。
导演兼编剧之一大卫·马肯兹擅长拍摄阴郁的暴力场面(《深狱父子情》、《赴汤蹈火》)。
这里有很多东西。
挂下的树枝,刺击,挑去肠子,这是在我们讨论决定苏格兰主权的疯狂战斗之前。
这部电影看起来很精彩,但却很拖沓。
就连明星克里斯·派恩的脸也很脏,头发蓬乱,头发花白。
他可能是十小时橄榄球赛后的柯克船长。
(他还有一个简短的裸体镜头,在高地的湖中沐浴,已经被媒体大肆渲染。
)派恩饰演的英雄之王与梅尔·“勇敢的心”·吉布森饰演的威廉·华莱士在滑稽魅力上并不匹配。
但是布鲁斯坚持了独立,他可能比华莱士更扎实。
演员阵容还包括亚伦·泰勒-约翰逊和弗洛伦斯·皮尤,他们需要大量的稳定发挥来应对一个错误的剧本。
时髦的口语是一回事,像“你们布鲁斯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流行歌曲是另一个例子。
最好的演员是比利·豪勒饰演的爱德华王子。
无论是深陷战争泥潭,还是满口宫廷的恶毒,这位皇室成员都昂首阔步,令人神往。
当然,250年前,他的角色成为了克里斯托弗·马洛笔下同性恋、被谋杀、悲剧的爱德华二世的戏剧模特。
By:Nigel Andrews
看完了这部和《勇敢的心》无缝对接的史诗战争巨制:《法外之王》,很不错,英格兰和苏格兰相爱相杀的历史即便到了今天依然在轮番上演,前两年苏格兰全民公投脱离英国虽然失败了,但是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隔阂和间隙还是很难弥合,毕竟这里面的历史渊源太深厚,苏英之间的恩怨情仇永远无法彻底消弭!
本以为美国人演英国人会有匪气,结果克里斯派恩把罗伯特布鲁斯这位苏格兰民族英雄塑造的很生动形象,而且派派为了这部电影太拼了,贡献了从影最大的正面全裸尺度!
本片讲述罗伯特布鲁斯鲜为人知的真实故事。
他昔日是战败的贵族,后来不情愿地当上国王,然后在曲折离奇的一年成为法外英雄。
为了拯救家人、人民和国家,让中世纪的苏格兰脱离英格兰的暴虐佔领,罗伯特被迫投入战役。
他夺得苏格兰国王之位,并召集一批乌合之众,抵抗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而率领这支愤怒的军队的,是凶残的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和他喜怒无常的儿子威尔斯亲王。
权利和幸福是自己争取来的,并不是靠别人施舍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幸福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真理!
那些试图践踏人权,蹂躏民主的暴政终将会被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拍死在沙滩上,尸骨无存!
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自由平等,没有人可以主宰他人的幸福!
对面珀斯真的好狗啊,那个贵族说今天是星期天(基督教圣日),明天才决斗,结果当天晚上就偷袭。
而且还残暴地把支持的人民(即使是自己的同胞)都烧死。
这是更大的罪在上帝面前。
这战争打得真惨烈,苏格兰王自己的兄弟被杀,死状还很惨。
妻女被抓走,一座城堡的男人被杀死,女人被抓走。
罗伯特这妻子质量太高了吧,新婚之夜被冷漠,听到丈夫要谋反还依然支持他,哪怕自己本就出身望族。
在阶下囚时,还那么努力保护非己出的继女,送去与修女学习圣经,得以活下去。
对面要是不是诚实人,那么骑士精神在战场上就不管用,也没必要对恶人讲仁义,是时候让他们见识什么才叫兵行诡道。
既然他们率先违反决斗的约定,屠杀无辜同胞,那么在棕枝主日趁他们放下兵器时突袭他们也不是恶行。
对面英格兰的军队大白天还睡觉,只有2个值岗,这打战要是还不输那就没天理了。
不能打战的小孩子有宣传的作用,罗伯特对未成年的孩子说:去和你所有的朋友说:“我们快要夺回我们的国家了”,宣传效果棒棒的。
这王的身体语言,满分,一个拥抱对于赶来投奔的旧部下,如同冬天的暖火。
这皇后太勇敢坚毅了吧,这都阶下囚了,别人让签字离婚,还敢不签。
别告诉我3000骑兵对540步兵都干不赢,结果还真是干不赢,如果对面不撤退那么尸体堆起来的“硬土”也足够后面的人冲上去了,杀掉罗伯特,只是他们心不齐,第一波进攻失利就胆怯地逃跑,输了整场战役。
放那个战败的王回去和贵族们内斗是个好主意,因为如果把他杀了,那么很有可能继任的王很厉害,反而打不赢。
这个战败王(即残暴,又自大疯狂,刚愎自用不会团结人)俘虏了也没用,因为没实权的他很快就被抛弃。
把他打出心理阴影放回去是个不错选择。
给女人送花作为礼物,是个不错的选择,看皇后的笑容就知道了。
除了不列颠天然的美景,全片毫无看点,派恩蹩脚的口音演苏格兰王?
既没有演出贵族的贵气也演不出起义的英雄气概,开场8分钟的长镜头是炫技?
从帐篷到帐篷,8分钟的长镜头就交代了本来一小段OS就能做到的事?
布鲁斯要反抗,也没感染到观众,王后被迫退婚本来应该可以拍出情绪,平平淡淡就过去了,全片居然没几个特写镜头。。。。
导演和演员都好像驾驭不了这种史诗剧,还不如上一个小成本制作《赴汤蹈火》
这部影片应该和《勇敢的心》一起看。
有人说这是《勇敢的心》的续集,也不为过。
讲的都是在同一时期同一地域的两个故事。
只是在《勇敢的心》里,演绎的成分更多一些,包括那颗心也是此心非彼心。
而《法外之王》则是中规中矩的叙述着历史。
1304年的英国。
苏格兰几个贵族争国王头衔,不料英格兰的国王爱德华一世早就觊觎这里了,利用他们打乱仗的功夫占领了苏格兰。
这下惹恼了苏格兰的贵族罗伯特·布鲁斯。
他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气,自立为王。
带领苏格兰人民,以少胜多,多次打败英军。
终于使苏格兰获得了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罗伯特·布鲁斯也被苏格兰人民尊敬的称为民族英雄。
影片描述的就是布鲁斯带领苏格兰人民抗击英军的这段历史。
在他起兵初期,势单力薄,没有多少人看好他,遇到英军屡战屡败,老婆也叫英军抓去。
战败之后他带着残余的四十人逃到一个小岛上苟延残喘,慢慢集聚力量。
据说此时的他看到一蜘蛛在风雨中结网,虽屡屡失败而不放弃,最后终于成功。
于是大受鼓舞而决心东山再起。
才有了后来的胜利。
一个伟人和常人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信念,而后者仅是鼠目寸光追求眼前的得失。
在顺利的时候,任何人都懂得顺势而为实现自己的目的。
而在逆境的时候,才是对一个伟人最大的考验。
如二战初期的丘吉尔,如出潼关时的李自成,如红军长征时的毛泽东,如这部影片中的罗伯特·布鲁斯。
他们的最后胜利来源于在逆境中得到的磨练,来源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影片中所塑造的布鲁斯就是这样一个锲而不舍的领袖。
带领着一帮乌合之众用游击战的办法,今天骚扰一下英军,明天夺占一个城堡,历经十余年的战斗,直到班诺克本大捷才使英军认输。
再说正义性。
纵观英伦三岛的历史,多是入侵者和原住民各部落的战争,罗马入侵,日耳曼入侵,丹麦入侵,这些不断的入侵伴随着杀戮和掠夺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的同化和文明的进步。
岂止是英国,在整个欧洲的中世纪,差不多都是充斥着野蛮和屠杀。
国家形态仅仅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各部落融合的需要才缓慢的逐步形成,这种国家形态只是一个概略的模糊的东西。
人们互相之间的交往中,看到的仍然是高卢人、日耳曼人等族群,而不是国家。
也许今天是法国人,明天就成了德国人,今天是乌克兰人,明天就成了波兰人。
所以在欧洲人的意识中,对民族的认同远强于对国家的认同。
如果文明发展初期的那种扩张是一种规律的话,那么判断其正义性的标准则是这种扩张是否得到人民的认可。
对于英国,即便你是强大的,无论你采用任何手段,也不能剥夺任何一个民族的自由。
罗伯特·布鲁斯之所以能够战胜强大的英格兰,关键是在于他得到了整个苏格兰民族的支持和赞同。
虽然他最后所争取到的独立是短暂的,但是在历经近千年之后,这种民族间的纷争仍然在处处顽强的表现着。
如威廉·华莱士所说:“你们可以拿走我们的生命,但是你们永远不能夺去我们的自由。
”影片忠实的描述了那段历史。
很少杜撰的戏剧性场面。
然而我看完电影之后,则面对着这样的问题:对罗伯特·布鲁斯也这个人物如何评价?
我是这样看的:他是苏格兰的民族英雄,一个伟人。
却不是一个高尚的人。
他在带领人民与英国抗争的同时,也有过许多不堪的表现。
例如,他曾经宣誓效忠英王,他曾经的教堂里手刃政敌,有史料说,抗英义士威廉·华莱士的被害也与他有关。
在影片中,当道格拉斯来投奔他时,这样问他:“你是好人吗?
”布鲁斯答道:“我试着做个好人 ”。
看来布鲁斯自己也对自己是好是坏没有把握。
人人都有两面性。
一个名人在向大众展示自己的成就时,通常会下意识的掩盖自己的另一面。
一个政治家或者政客,在为自己的信仰努力的过程中,道德往往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失信、背叛、无耻、荒淫无处不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当今的特朗普如果真的实现了他的“美国优先”的壮举之后,人们会忘记他和女模特上床的丑闻吗?
即便他已经如数付清了嫖资。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培根、陈独秀等等。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我感觉是对风景的拍摄。
苏格兰高地起伏的山峦,细长蜿蜒的小路,巍峨的城堡。
美极了!
战争场面拍的也很好,冷兵器的厮杀比起现代战争更加激烈和残酷,真正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在沼泽地中的作战之后,人们满脸血污和泥浆。
非常真实。
本人评分:7.0。
法外之王 (2018)7.52018 / 英国 美国 / 剧情 动作 传记 历史 / 大卫·马肯兹 / 克里斯·派恩 斯蒂芬·迪兰
我感觉这个突现出战争是多么的可怕,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觉得欧洲那些国家历史都是特别血腥的,要不然怎么可能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毕竟没有战争,你可能不可以侵略这么多的国家和霸占这么多的领土,这一切的一切都源自于欧洲的本性吧,因为他们的人好战,所以造成了这么多不必要的战争发生获取,这就是和平的重要性,战争是如此的残酷
服化道可以满分,不过这剧情也太过家家了,尤其是战争场面,两军对垒没有哨岗吗,第一次战斗敌人都摸到营地跟前了还没发现,还有明明有骑士和弓箭手,不应该用骑士直接冲击吗,先让步兵交手后再骑士冲击,不怕伤害自己人?
第二次大战就更离谱,还休息了一晚再战斗,英格兰不提前检查战场,派骑兵冲不过去不知道撤退上步兵,再不济你弓箭手射箭都把这500人包饺子了,最后国王冲进去和敌人绝斗?
大军里国王没有护卫?
撤退时不管国王?
主角不接机杀死国王我理解,但是不俘虏国王还放他走了????????
战争场面我太黑人问号了,这要是写实派的,真的离了大谱
这个故事是紧接着威廉.华莱士《勇敢的心》之后的,电影比梅尔.吉布森那部更贴近史实。
罗伯特.布鲁斯,率军抵抗英格兰,一路败退,最惨的时候只有40人追随,妻子被抓到英格兰囚禁。
在看到蜘蛛修补残破的网后得到启发,开始打游击战,突袭战,把英国人占领的城堡烧毁,开始不断得到苏格兰民众的支持,1307年在华莱士曾经击败过英国人的劳登丘,以不到600人,还有打赤脚农民的绝对弱势下击溃3000英格兰骑兵,此役为苏格兰反抗英军的转折一战,7年后罗伯特.布鲁斯以不到1万人,依旧有打赤脚农民的部队对抗1.7万英军,英军伤亡9000人,再也无力入侵苏格兰。
最戏剧性的是300年后,罗伯特的后裔成为英国国王,成了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国王。
这部电影几乎就是历史重现,劳登丘之战残酷真实,看的血脉喷张,喜欢历史的可以好好一看,还有罗伯特的妻子伊丽莎白皇后对他的忠贞也是可圈可点,始终没有背叛自己的丈夫。
每每看到古代的战争场景,总觉得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夜间没有巡守的吗?一个陷马坑就能打赢一场战争?
英国的历史题材,故事本身很好,但是觉得拍的不好不合胃口。电影想有史诗的大气,却没展现出来。剧情一幕幕转换有点强行推节奏的意思。爱情,历史,英雄都想展现?这个爱情放在这很尴尬,男主想杀回去是因为妻子被掳走?那么多城因为他被屠却没有一丝波澜?老国王都不知不觉就去世了?男主除了杀了一个对手,想当国王,其他并没有展现出很多的君王气魄啊。
今年不错的一部历史片了,故事讲的好,脉络清晰,跌宕起伏,节奏干脆。
拥有烂片的所有特点,可看的只有风景和男主的蓝眼睛。
这是苏格兰拍的成本最高的电影,惊叹于背景和道具细节的还原,真是神奇呀,能够让我们在现在看到历史的样子。整部剧看完荡气回肠,个人英雄主义能够成功的概率实在太低了,所以这种故事才被传颂吧。不管怎么样战争是残酷的,百姓最苦,就像当下的乌克兰。不敢想象在明朝的时候,英国还在打了三国年代类型的战争。
勇敢的心续集
俗套,油腻
质感不错,看的时候通篇浮现冰火场景
有个很大的疑问是什么要让一个美国人演苏格兰国王(没有任何别的意思纯属好奇因为一直觉得苏格兰口音很难模仿)最后的打斗场面还挺震撼的,整体比较平吧,就看着会有点不痛不痒,不过风景是真好。
OMG 开篇一个9分04秒的长镜头
本片的尺度…我直呼好家伙 wow
太闷了,看不下去
好久没看这么精彩的冷兵器战争片了。我特别喜欢苏格兰人不屈的精神,面对强敌无论多么强大,永远反抗,奴隶不配拥有自由。
关于长镜头,想法不错,但是效果一般,尤其是打斗部分,演员打得不好何必用长镜头自曝其短……而且镜头的节奏也略显平均,而且确实有些地方受长镜头局限略微有点拖沓。当然,室内的那段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并不完全就是越长就越牛逼。
3.75
Next UK Ridley Scott; Scotland King but only three? Scottish actors. The opening long shot was good, basically exhibiting the most important names; and sadly Pugh’s character was like Dune Part 2, type cast. (们大英屁大点儿地,打仗居然不提前做地形图啥的么。。
1,这不是《勇敢的心》续集。2,《勇敢的心》虚构成分较多,本片根据真实历史记载成分较多。3,历史记载,罗伯特·布鲁斯没有出卖过威廉.华莱士。两人领导不同的部队对抗英王,华莱士在中部作战,布鲁斯在西北部作战。华莱士战败被俘和布鲁斯向英王投降,是两回事,没有关联。4,没想到本片的战斗最高潮部分,居然由英格兰骑兵的愚蠢骑士精神提供——这要换在明朝,两军开战前,双方斥堠 不知道探了多少回消息了,这英格兰骑士们则在开战前安安稳稳睡大觉啥事也不干。5,说起战斗场面,又想再看一遍“私生子之战”了,目前无法逾越。
整个过程看下来很有红军艰苦卓绝的发展壮大历程既视感。但是一个称王的人王冠刚带热乎一晚上就被偷袭得只剩几十个人,以及最后围殴爱德华二世之后居然直接放他回去这两块看得时候觉得太莫名其妙的情节翻看历史发现果然不是这样的。。。纯粹只是为了二次美化的需要。但因为这个从王到寇的过程太生硬,导致对他后面的各种遭遇完全没有感觉,全程“尼玛就一小村长非要作死称王”。
《勇敢的心》后续故事,把历史上真正的“勇敢的心”的传奇故事搬上银幕,并在尊重史实与艺术虚构的平衡度把握上完胜了《勇敢的心》。看到最后都没认出本片第一猛男“道格拉斯”是Kick-Ass....
4星,影片质感厚重,制作精良,场景还原度也属上乘,本来就是欧洲中世纪边角小国之间的恩怨纠葛,所以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宏大的战争场景,而影片营造出的这种蛮荒虚无甚至粗放的风格反倒贴近真实情况。故事剧情也比勇敢的心要真实的多。苏英两家势同水火,但又相互依存在影片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可说的上是两不得罪。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