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影似乎经常围绕着一个话题,那就是“成长”。
这种“成长”不仅仅是身体外形的长大,我将它理解为自我的发现和蜕变。
伐木工人克彦,虽然一把年纪,思想和心智却更像是孩子,不懂得人情世故,大脑完全是一根筋,木讷且急躁,和儿子关系僵化,他的爱也不知如何表达,但是他会因为精彩的剧本哭泣,兴奋的在河边抓鱼,面对自己热爱的依旧能献出一腔热情。
而25岁的幸一,年纪轻轻就当上导演,有着大好前途,正应该是浑身热血的时侯,他却一直在逃避,畏首畏尾,“对不起”成了他的口头禅,被自己毫无用处的规律“要挟”着。
这两个人的相遇就像是大雨间隙的晴空万里,克彦在幸一的剧组里重新找回失去已久的热情,终于找回爱的能力。
那一把刻着“幸一,25岁”的椅子,和演员老爷子的肯定,让他终于找到了脚本最后的“自我”,扔掉了那些没用的包袱,在狂吃甜点的时候,不在羞于坐上导演的椅子。
片子的导演冲田修一依旧发挥着他独特的,在缓慢日常的叙事中治愈人心的本领,几乎是两个小时的日常生活,虽然普通但是并不平庸,中间还夹杂小小的笑料更是十分讨喜。
冲田修一后来的《横道世之介》可以说是这部片子的升级版。
老牌演员役所广司和平成青年演员的小栗旬分别献上了完美的演出,不得不说,小栗旬的可塑性非常的强,作为出演大量漫改的演员,其实很容易给人留下刻版印象,但是小栗旬的身上完全没有以前角色的影子,这也许就是他能够爆红的原因所在吧。
这个片子最后因为大雨耽误了拍电影的进程,克彦穿着橘色的雨衣跑来,他说会放晴,结果就真的天气大好,但是最后收工的时候又开始瓢泼大雨。
人生总是有大雨的时候,你这时候等待就好了,因为总会有那么一会放晴的时候,虽然阳光过后生活依旧继续,但是总有什么留下痕迹,就像啄木鸟在树上留下小小的洞。
认识冲田修一导演是在《横道世之介》。
导演比较为人所知的电影可能是《南极料理人》、《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火花》、《我啊,走自己的路》以及最新的《孩子不想理解》。
一直在准备去森林住一晚。
为了先在脑子里存一点森林感,不至于到了丛林突现恍若它世,想着看森林的电影吧。
不小心点开了《啄木鸟和雨》,没想到还是冲田修一的电影。
比《横道世之介》早了两年。
在人生中某个阶段会偶遇的导演,我选择的其中一位是冲田修一。
他很擅长塑造一位在世界路上迷茫行走的少年。
他可能有点胆怯害羞,今生第一次做自己的决定。
但一旦决定,就算懵懂也会乐观做下去。
即便不被其他人理解,也坦然按自己的路走下去。
普通人的成长轨迹总有磕绊,但也坚定。
电影从一棵树的倒下开始。
一名60岁的伐木工大叔与一名25岁的年轻导演相遇。
他准备在森林中拍一部丧尸片,可是人员缺乏,资金不足,连拍摄地选择都仓促到只是因为他看了一眼地图觉得景色很美。
生性敏感脆弱的他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完成这样一部电影。
或许拍电影只是内心的普通幻想而已,这样想的幸一为自己写的剧本取名为《自我》。
以普通人的人生姿态去看伐木大叔与年轻导演的互相鼓励。
喜欢伐木大叔的那句:那你也得按他的意愿啊。
失败不要紧,可你得看他的意愿啊。
正如导演所言,看起来像随处可见的普通人,相遇时的某个温暖瞬间就令人感动。
这周我应该会将冲田修一看完的。
以及,这周的森林日志可能会献给《看不见的客人》。
第一幕还被我误以为是环保题材的片子,没想到却给了我小惊喜原来被岸吉彦误认为是小工的长发男孩田边幸一原来是新人导演而一直被鸟居先生使唤踢踹的坪井坐上了那班本属于小导演的列车离开了小镇。
稚嫩的田边幸一一直低着头以及他软弱的性格让他在拍摄现场几乎被所有人轻视。
吉叔在片场出现,帮幸一做凳子开始从很多方面开始帮助幸一,帮他找演员,帮他阻拦可能误入拍摄现场的车辆。
越发投入的吉叔,甚至忘记了自己妻子的忌日。
之后在温泉里的一幕与刚开始吉叔与幸一在温泉里预见的场景对映。
幸一在心里给自己的那些小要求像极了日常生活中的自己。
在拍摄进行中,幸一也慢慢进入导演这个身份。
父子关系紧张的吉叔在妻子忌日宴无意间表现出来的对儿子意愿的尊重,也让儿子和他之间缓和了起来。
结尾与儿子一起吃饭收看天气预报的吉叔和电影一开始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幸一明显的蜕变成长。
一直很喜欢这种呼应的感觉。
虽然好像没有大起大落,平铺直叙,简单的叙述,却能很轻松的把我带入。
淡淡的喜欢突然喜欢上了这种风格的日本电影
十分克制的喜剧片,熬过前四十分钟,会有渐入佳境欲罢不能之感。
大巧若拙。
片子最明显的情绪转折,是劳动妇女们大批加入“女子竹联帮”的那一场戏。
劳动人民的健康,乐观,豁达,为阴柔,矫揉,颓靡的摄制团队带来了阳刚之气。
从那以后,所有人的情绪都变了。
对阳刚之气的推崇,对朴实美德的赞美,是这个片子的精髓。
所有的笑料都被冷冷的抛出,笑不笑由你。
像一杯清茶,很喜欢!
是不是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这样子的?
从最初的战战兢兢不敢声张到最后的有模有样信心百倍,然后从别人眼中的路人甲乙丙丁到最后受别人尊重愿意伸出手认同你的才能。
是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这样子呢?
每天理所当然地吃饭工作,如果没有人打扰,这种日子根本引不起你的任何关注。
但是如果有人用镜头将他们拍摄下来,将你和儿子对坐着,看着电视里的天气预报,每吃一口饭都用手指沾一块海苔放到食物上的样子记录下来,你也许会发现,这其实挺有趣的。
一个是有一些才能却完全没有自信的年轻导演,一个是每天按部就班认真活着的大叔,大叔还有一个不怎么懂事的儿子,两个人相遇了。
大叔对想放弃的导演说,“我觉得很有意思,看到最后,我都哭了。
”导演一直追问着,“真的吗?
你真的觉得有意思吗?
”大叔认真地反复给着肯定回答,“是啊,我觉得很有意思。
”也许是从这里开始的,导演开始信赖大叔,大叔开始觉得电影是一件比自己的生活要有意思多的事情。
一直隐忍含蓄的剧情,一直铺垫再铺垫的情节以致已经让人感觉到压抑的剧情到了现在,才终于让人有了明朗的感觉。
大叔成了剧组里最重要的人物。
他能帮剧组找到很多的人,能帮剧组找到合适的拍摄场景,还能在剧组里打各种杂工。
而之前描述甚少,似有若无的拍摄也终于变得重要了起来。
电影的拍摄变得顺利了起来,所有人开始对这部电影的投入开始变得多了起来。
导演说话的声音开始变大,当人们问他还要不要拍时,这个随时准备逃跑的导演终于开始大声说,“拍,当然要拍。
”摄影师开始变得认真起来,开始为导演提出他自己的专业意见。
被请来的大牌演员,拍完戏之后,对着不自信的导演伸出了手,很真诚地伸出了认同之手。
一直随时可以解散的剧组坚持了下来,一部几乎就要被放弃的电影继续了下来。
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一直被压抑着坚持到现在观众到现在大概谁都会露出一种会心的笑容。
当不幸变成幸福,当放弃变成坚持,当人们变得认真而努力,任是无关者也会为他们祝福。
只是,不知道这种笑容是不是所有选择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会有。
因为这部电影的感情表达实在太过含蓄,几乎已经到了稍走神便会察觉不到的地步。
年轻导演对大叔的信赖,自始至终,电影曾来没有正面描述。
只有在导演几乎就要撑不住的时候,大叔在他耳边说,“再拍一遍吧。
”然后无法做决定的导演答应了。
电影的拍摄,导演与大叔在温泉里交流着,明明应该是表达年轻导演与大叔之间感情交流的重要部分,但是两个人之间却没有多余的台词,电影只是告诉观众们,他们在商量着。
大叔对年轻导演的支持,没有一句明显的台词,没有一句类似“加油,坚持下去”之类的鼓励的话。
但是,大叔为导演做了一把不会让他感觉到不安的椅子。
大叔与儿子的感情,只有在别人对自己的儿子指指点点的时候,“我儿子他有自己的想法”大叔的那一声吼,似乎才让人看到了看似一直不对盘的父子间其实外人无法理解的亲情。
而妻子的三周年忌,大叔已经忘记了,而出走的儿子却会在家里准备好一切,然后才呼呼大睡。
点到即止。
那些感情,那些本该大肆渲染的亲情,友情,支持与信赖,本该用大量台词与肢体动作来表达的感情全都被一个点生生止住了。
本该在那个点之后爆发的情感却被沉默地停留在了原地,那份沉默里,电影希望观众自己能够体会那份没有用语言,没有用肢体却确实存在表达的情感。
而最后,偶然相遇的年轻电影导演与大叔,在故事发生后,还是要回到各自的生活里。
年轻导演继续拍着他的电影,大叔也继续回到了森林拿起了电锯。
只是改变还是发生了。
导演随身带着那把专门为他做的椅子。
也许日后他还会不自信,还会想逃跑,还会想放弃,但是因为身边的那把椅子,因为为他做椅子的人,他会变得比自己坚强。
而大叔在日复一日的日子里,偶尔会停下来望着深深的深林发呆。
他会想什么呢?
在《啄木鸟和雨》里,小栗旬饰演的幸一导演要拍的是一部僵尸电影,在和役所广司饰演的伐木工人克彦同行的路上,他讲述了这部电影的剧情梗概:近未来,文明毁灭,日本人口仅剩下当今的2万分之一。
幸存的人口遇到一个问题,生下来的小孩有时会是僵尸,生了僵尸的小孩,只能杀了扔到河里。
因为僵尸会吃人,还会传染……幸一是个没什么信心的菜鸟导演,所以在克彦不断称赞他的剧本有趣的时候一边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一边在不断的确认着。
而他之所以没信心,一方面是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质疑;另一方面,恐怕确实也是因为这个僵尸的剧本实在是泛滥,克彦大叔的称赞更多的是因为他的少见多怪罢了。
尤其是对于从小看林正英,长大看《僵尸世界大战》,《生化危机》,《釜山行》熏陶起来的我们来说,除了其中的一句话,上面的那段设定根本完全不用讲解,只是一句“僵尸电影”就可以完全概括清楚。
片中在幸一讲解时还特意配上了烘托悬疑气氛的鼓点,然而结果就是惊悚的气氛没有达到,倒是多了几分搞笑的意味。
不过这一段的讲解在《啄木鸟和雨》整部电影中十分重要,首先当然是因为拍电影就是电影里的中心事件,电影的剧情推进和这个事件的发展同步进行;更重要的,“僵尸”这个意象充满隐喻,尤其是在父子关系这个电影中想要探讨的主题之下。
幸一的剧本中,最与众不同也最为大胆的设定在于:生下来的小孩有时会是僵尸。
剥去所有混乱的设定和离奇的情节,”生下的小孩是僵尸“这句话恐怕最能锤动人心,它直白了揭开了片中两代人的鸿沟和对立,同时又非常准确的定义了代表着社会和传统的上一代人对于他们并不理解也不想理解的某些年轻人的观感,以及这些年轻人不甘,自卑而无力的自嘲。
僵尸会吃人——啃老的年轻人,对于父母的消耗;叛逆的年轻人,对于父母的反抗;僵尸会传染——年轻人“带坏”年轻人,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慢慢变质,无论是奢侈攀比,还是蛰居自闭,抑或是无缘冷漠,都是成群结队的出现,不懂的中年人的发问从“现在的年轻人怎么了”,到“80后是不是垮掉的一代”,“90后是不是没有希望的一代”,“00后是不是数字僵尸的一代”。
一代又一代,像是人类和僵尸的对立一样,两代人的对立没有沟通,和解,只剩下在一起时的逃避斥责和不在一起时的剑拔弩张。
无论是幸一(片中主角,导演)还是浩一(克彦儿子,日语发音与“幸一”相同),在一开始时都与克彦保持着距离,他们就像僵尸一样无力,迷茫,也像僵尸一样沉默,拒绝与“人类”沟通。
克彦阴差阳错的乱入到“拍电影”事件中成为了改变关系的契机,当他深入到“僵尸”的世界中去的时候才发现孩子们的东西是多么的有趣,老人也都年轻过,老人也不是不明白事理,改变他们的顽固既需要年轻人用耐心来说明,更需要年轻人用实力来证明,偶尔有时候,还需要让他们有那么一点参与感。
这样说的话当我们回望现实时会觉得有些苍凉,因为“拍电影”这个契机实在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没有这个由头剑拔弩张的两代人似乎都很难迈出向前一步,无论是“人类”还是“僵尸”似乎都无意去主动制造沟通的情境,能做的,只有各自生活,静静等待某个事件的出现。
导演冲田修一对于固定长镜头情有独钟,而在他的镜头下经常出现的全景和远景让环境,物的形象格外突出,人物要么只是居于画面边缘一端,要么只是画面中的一个小点, 他们在画幅内的移动,对话有时会有一种看舞台剧的感觉。
而以物为中心,比如结尾处2分多钟的对准导演椅子的固定长镜头,则有一种新奇感,以及导演和观众默默的达成一种“一切尽在不言中”的默契。
然而一直在拍这种平平淡淡,生活小品题材的喜剧似乎让冲田修一少了些许艺术气息,在深度上似乎总有不足。
鲜明的主题,通俗易懂的情节,柳暗花明的治愈已经固定住了他现有的风格,然而就这样把“冲式喜剧”拍下去也未尝不可,毕竟一个国家的电影除了需要艺术大师来不断探索,提高上限之外,更需要电影匠人来吸引观众,充实中坚。
五指袜
“棋子怎么黏糊糊的”感觉很少见到男人吃零食啊
横道士之介里平静的小孩
像啮齿动物
超过了我前面人生中听到的电锯声音总和。
片子舒服可爱,微微的励志,时不时穿插一些冷梗(屁股痛是怎么想到的!
?)僵尸村),不能说亲密,但每个人都相互尊重彼此扶持。
伐木大叔受父权社会影响外表严厉,其实内心细腻,看到他就想到脚掌,规定,基础,重头再来,不管怎样都能活下去。
导演几乎没有抬过头,瑟缩的,易碎的,因自知之明而软弱,提一句要求要说一百句对不起,不管怎样都觉得,不行,不配。
(让人很想穿灰色卫衣。
)跟另外几个伐木工聊天的时候,感觉几乎下一秒就要说出“不正经”“男人怎么能干这个”之类的训话,结果每个人都是“酷”那我有没有什么可以帮你。
忘记妻子忌日那里,心也停了一下,我觉得我懂,我们见不得自己快乐,不应该,不能够,警惕“太快乐”,我们从上帝那里得到的祝福是,要怀抱愧疚度过一生。
看完这部电影,似乎明白了冲田修一为啥总能讲好生活。
从《有熊谷守一的地方》这是我看他的首部电影,随后陆续了开启了《黄道世之介》《南极料理人》《莫西干回故乡》《我啊,要走自己的路》《去看瀑布》,每一部都很温馨,当今社会能愿意讲真善美的导演很少了,能将这样主题讲好的更是少之又少。
《啄木鸟和雨》像是导演的自述“电影究竟是啥”。
幸一多少有些导演自己的影子吧?!
一个非常不自信的新人导演幸一与伐木工岸相遇,他们似父子似朋友似知音。
岸日复一日干着一样的事儿,意外饰演了电影中的僵尸,试映中岸看到自己饰演的片段眼睛湿润,幸一也默默掉着眼泪,这段我当下是有些不解的,整个影片看完后恍然大悟。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后面看似平淡的陪伴,但却难得。
对岸而言,与幸一相处中也慢慢开始了解儿子,影片中父子相处的片段虽然不多,但严的些许转变,使他们日渐亲近。
父爱就如同“啄木鸟”一般,嘴硬、他希望消除我们成长道路上的“虫害”,终有一天成长为参天大树。
这样的父爱,总会被子女“误解”,不善表达的父亲就是像一只“笨拙的啄木鸟”。
看完这部影片,让我知道了有这样一种爱的表达,何其幸运。
影片中那段对树的对话,很喜欢。
25年的树与60年的树差异并不明显,岸对幸一说:“树要参天,尚需百年。
”不自信的幸一,这时应该得到了一些力量吧!
要成长为参天大树前,都需要漫长的经历。
雨水滋养树木,历经风雨的树木会变得更加坚挺,严也是幸一的“啄木鸟”吧。
让幸一对自己电影的表达越来越自信,也越来越笃定!
电影结束幸一带着严给他的专属座位,迎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与电影开始垂丧感十足的幸一已全然不同。
“雨只会越下越大 耐心等吧 🌿🌿 一会儿 天空会放晴一会儿”电影片尾曲🎶《Film》 推荐“像笑容一样 形形色色的这个世界 美丽的景色 真的到哪里都有吗 胶卷一样的瞳孔深处的我们 逝失去的东西,在哪里能看到 不是因为点灯的话,黑暗一定会更多 …… 无论是什么事情 就算是不能消失的小小的创伤 在云层上 笑着看 无论怎么样 做出来 做出来 ……”
看过导演的另一部《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又看完本片,我初步感觉到导演喜欢表达的母题是“无聊”。
“熊谷守一”,在小院中不出门30年宅居生活,把“无聊”的生活过成了史诗。
通过放大镜一般的眼睛去发现无聊中的丰富、复杂、诗意。
在这部《啄木鸟和雨》中,日本著名的有情色电影之称的《失乐园》中的帅气儒雅的中年男主角,在本片中老了将近20岁,身份变成了伐木工人。
意外地、被动地卷入了在他的伐木林附近拍摄的一个电影剧组。
起初他不情不愿,无精打采,将剧组人员一再的帮忙请求视为对自己的打扰,但逐渐地他对他所陌生的拍电影产生了兴趣,变得热情主动起来,甚至显得过于热情主动,作为吃瓜群众把瓜吃得很香。
无意中认识了年轻的电影导演——一位沮丧得想要逃离的25岁年轻人。
在看了导演扔给他的剧本后,他对电影燃起了更大的了解和参与热情。
在他的精神鼓舞和实际参与下,剧组的拍摄也变得顺利起来。
年轻的导演终于走出了沮丧情绪,拍出了感觉和水准,得到了电影前辈的认可。
年轻的导演感激这位伐木大叔,然而电影竣工,剧组离去,伐木工人又回到了原先枯燥无聊的生活。
当他再次举起锯子伐木时,停下来看前方,期待再次有人来打扰,然而,树木除了鸟鸣,再无其他动静。
那一刻,我有种伤感。
剧组的来临、他对剧组的参与,给了他生命一段难得的假期,给他带来了新的生命体验,甚至让他迸发出了前所未见的潜能,他用他的热情鼓舞、拯救了另外一位年轻人的职业生命。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昙花一现,喧嚣终归沉寂。
生命中有些东西也许已经改变,记忆会留下一些趣味和温暖,但并未改变生命这盘大棋,继续沿着原先枯燥的路子进行下去,直到终局。
我觉得,这部片子真是把人生的无聊拍出了带感的高度。
就像那寂寂夜空,突然一朵焰火划过天空,让无聊的夜空,有了一丝活力,然而很快,焰火寂灭,夜空重归寂静,甚至比焰火来临之前来得更加死寂。
看这部电影就是奔着小栗旬来的。
之前看了他主演的花样男子和热血高校12之后,我开始对这个男人恋恋不忘,正如之前我看到有一个人评论小栗旬所说的,小栗旬就是长着一副鞋拔子的脸,但却拥有着在我眼中完美而吸引着万千少女的身材。
在我前面看过的这几部电影中,小栗旬无不展现着他的大长腿和匀称身材的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我喜欢上了他。
但可惜的是,小栗旬主演的电影实在说不上多,能够为人称道的更是少之又少。
尽管如此,我还是不断地去查找他的影片,哪怕只有那么一部他的电影,我也不想错过。
(扯远了) 正如这部电影的名字一样好不吸引人,电影中的剧情也是平淡没有什么起伏。
这部电影就像其他的日本电影一样的风格,整体的步调非常缓慢,几乎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原本可以省略的一些“冗余”情节,却一点没有删除。
而这也正是日本人的工匠精神的体现,在任何时候,日本人似乎都始终秉承着一丝不苟的精神,注重每一个细节的设计,绝不偷工减料。
也正因为如此,在一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总有一种让人忍不住想要快进的心情,感觉快进了剧情的呈现似乎也毫不受影响。
然而,当你能够静下心来把这部电影完整认真地看完,就会发现,这样“冗长”的电影看起来总会让人荡气回肠,直击心灵深处,能够把整部电影想要表达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引人遐想,留恋难忘。
这或许就如同是阅读的精度和略读的区别之处吧,看似“冗余”的内容,其实不可或缺,而这个特色在这部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影片中,小栗旬的表演也是非常出色的。
与他以往所演绎的花泽类和源治的角色一样,他的表情和动作总能让人感觉他不是小栗旬,他就是电影中的角色本人。
他所饰演的花泽类,温柔中带点慵懒,深情而给人有一种安全感,让我对自己梦想中的白马王子有了更加具体的认识。
和其他版本的花泽类相比,其他版本的花泽类都是在模仿,唯有他才是真正的花泽类。
他饰演的源治,真真正正地表现出了源治无所畏惧的打不死的青春年少的形象,那酷酷抽烟的动作,开始打架时歇斯底里大声喊叫着向前冲去的勇敢无畏的性格,总让人想要像他一样无所畏惧。
而他本次饰演的幸一,更是非常完美地表现出在他自卑的背后追求的自我的勇气的丧失。
小栗旬在其偶像形象的背后也不乏表演实力。
总之,这部电影蕴含着非常深厚的教育意义,而且整部影片的制作也是非常用心,值得一看。
我们应该坚持自我,在听取被人的意见的同时要相信自己的决定,勇敢地做出自己的决定。
被闯进的生活和改变……
温情的日式小品,淡淡的情调像水墨画一样晕染开来,如果不是在一个雨天的周末,估计我一定会快进的片子。平淡而温暖
大叔是可爱的 关西腔是可爱的 电锯声是不可爱的的 笑点是超冷的 剧情是慢热的 结局是狗血的 _(:з」∠)_
太慢了,看不懂!
日本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就差直接写字幕里了
清新的慢节奏,上善若水
和南极料理人一样节奏很慢,但是人物刻画很好。不习惯慢节奏电影的人估计会睡过去。很多日式的冷梗,拍得很有耐心。不推荐给非日影迷看,睡着的可能性很大。
喜欢役所广司第一次看样片时的表情。
会有一段放晴的
日式治愈系,生活平静,波澜不惊。无甚惊喜,不过迷影的部分还是很有意思的
温吞似水,僵尸题材选的是给影片减分。2小时长度有些乏味。
人物刻画很有深度
太冷了
役所广司无论是演公务员还是伐木工,那个剧中剧的人格都是一样一样的啊
真好
不是我好的口
从不喜欢[横道世之介]来看,我果然还是不太能接受冲田修一这种仿佛断片儿了似的慢,片子有些地方真的很好笑,但田边幸一过于语塞的表达实在有点做作。小栗旬的发型打败了颜,役所广司太棒太可爱太招人喜欢了!上一个从我脑内高冷印象变成呆萌大叔的是中井贵一~
年轻人找到自信,中年人找到人生的乐趣
对于不看纪录片的很多人来说,电影拍得纪录片风格他们赶脚很燃,就个人来说,还不如直接看纪录片~~~~唯一记得是这片子里面有几颗老树,大而盛,超美
岛国电影一贯的细节铺垫和温情场面,蛋蛋的剧情最后让你信服那个道理--没有过不去的坎,雨过天晴,一切总有转机. P.S.小栗旬演囧货要不要这么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