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与魔女之花是一部让我觉得与很多日本动漫都有相似之处的电影,其中最相似的莫过于宫崎骏的《魔女宅急便》,他们电影里的魔女标志性的就是可以骑扫把,而且在玛丽身上我看到了波妞的影子,这是我关于电影画面和人物设定的解读。
关于电影的情节,主要讲了魔幻的魔法世界,以及一个动人的友情故事,体现了童真和人的潜力无限,以及对友情纯粹的赞颂。
我记得当时评价一般,就没有看。
今天想起来看了看,果然一般。
画风是宫崎骏的,包括画面,人设,都太熟悉了。
色彩也很漂亮,比如在学校里面,还有前魔女的小屋子。
但是剧情太弱了。
1/3的位置,玛丽进入到了学校里,才开始走剧情。
参观又过去了1/5。
剧情不够画面凑,我要是小朋友我真的会很喜欢的。
可惜我不是了。
迪士尼公主都是美丽大方骄傲自信的,宫崎骏的小女孩是矛盾善良纯真美好的。
玛丽是具有这些特质的,但是表现得太浅了。
所以看下来就觉得,没意思。
动画电影应该也是成人童话,是有内核的,是老少皆宜的。
不是哄孩子骗时间的。
全片都没等到玛丽对peter的一句道歉。
看到这句话,我真的一下心动了,我一直认为这是一句非常浪漫的话。
这段我感觉挺适合运气不好的人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看出来演了什么剧情,就知道玛丽大概是跟一群老爷爷老奶奶一起生活,并且有一场葬礼。
我也这样认为,并且没有什么是真正属于谁我个人是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就是画面唯美清新治愈,心情不好低落的时候值得一看。
因为找猫进入一个魔幻世界,个人感觉画面流畅具有非常好的观赏性,好多人表示这部电影有缝合但本来就是宫崎骏先生的弟子可能是会相似但确实没有什么剧情。
魔法学校确实就是学校的样子,没有一点新颖的感觉,一介绍我就有被学校支配的感觉了。
女主不愧是拥有光环的女孩,如烈火般的红发是天才的象征。
主角果然不是普通人的人生,毕竟大家都喜欢开挂般的存在,要是平凡了大概就没有意义了吧!
当大家认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真的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我注意到魔物是水晶,极其奢侈当他们发现你的价值、能力,那就是水涨船高的待遇,现实且真实。
好有意思的话动漫就是童话故事的好姐妹,相融相通。
这电影真的是看到我无言以对,就建议大家想看剧情的不推荐,只看画面的值得一看。
写完发现短评放不下...qwq但还是想发。
我猜的剧本是:开头是成年后的玛丽,带着种子逃跑,结果不敌校长追捕,坠落。
回到开头小玛丽按照原剧本进行,不顾猫猫反对摘了花,来到了恩多大学,在校长的授意下入学,开始学习魔法,期间瞒着夏洛特阿姨,但随着时间跟进被邻居皮特发现端倪,对方因此得知玛丽是魔女但并未告发,两人关系更进一步。
皮特有时会与玛丽去森林郊游休息,两人谈论着彼此生活的种种,而皮特的梦想此时是成为一名飞行员。
随着在课程跟进玛丽又一次发现了夜间飞行,但很疑惑校长竟然不认识这种花,因为花朵的魔力校长与教授开始研究变身魔法,只有玛丽逐渐发现这个力量即使是魔女也无法驾驭的,于是决定偷走种子,可此时校长已经走火入魔,不顾玛丽反对,坚持继续。
由此衔接到开头,再逃跑的路途中如流星般坠落,恰好被晚归的皮特发现,赶到森林接到昏迷的玛丽,在玛丽醒后坐着皮特的飞机来到她自己的小屋。
为了防止实验进行玛丽用仅存的魔力创造了最后的时空闭环,希望自己能够改写未来。
而天空之上的学校已冒出阵阵浓烟,皮特担心玛丽的选择,此时的玛丽已从红发转为黑发(表示魔力正在流失),再嘱咐过皮特后又进入沉睡。
故事回到开头,在接连的时空闭环里玛丽连连失败,她的记忆也逐渐加深,直到最后到她发现夜间飞行时,玛丽没有再把花交给老师,只是摘下(故事开头花朵摘下即枯萎)。
只是在饭后闲谈中跟老师说如果花有魔力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老师附和着(...?
故事落幕。
以上仅仅个人猜想,看完后有点失望,因为故事展开的蛮宏大的,想象空间很充足,结果没有达到心理预期,有点难过。
在许多电影都在试图造梦时,《玛丽与魔女之花》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需要魔法。
玛丽并不是魔女,从大自然随机获得的力量可能会让我们强大,但不一定是我们能够掌控的。
这是电影的第一重反思,那便是在我们剥削大自然前,需要思考这样的力量是不是必需的,现代社会是不是一定必须持续处于进步的状态。
而电影的第二重反思则在于那些变身实验的失败品动物 —— 为了科技进步所作出的牺牲是不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集体牺牲一个个个体是不是正确的?
在童话和魔法的背后,《玛丽与魔女之花》有着发人深省的内核。
但这部电影的缺点也十分明显,那便是随处可见的对《魔女宅急便》和《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致敬。
总觉得这种主打“形似”的致敬除了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对比以外,没什么太多的好处。
另,虽然女主玛丽笨手笨脚,我不觉得她不讨喜。
她就是一个可爱的红发小女孩呀,是不会魔法的普通人,而不是那些完美无缺的,天赋异禀的,影视剧常见美强惨大女主。
通观全片,的确有不同于宫崎骏少女动画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残缺和遗憾。
作为米林宏昌离开吉卜力开创ponoc工作室的首部长篇动画,《玛丽与魔女之花》带着满满的勇气出发了。
无论怎么看,这部魔女动画都摆明了要开宗立派,摆脱宫崎骏的万丈光芒,势必形成属于米林宏昌自己的动画风格,诚然勇气可嘉,但效果却差强人意,越想要和宫崎骏区别开来却越来越像,几乎成了一部“混编版”宫崎骏作品。
少女情怀 VS 宅男审美 宫崎骏的外号叫“老清新”,主要因为宫老内心住着一个孩子,而且还是满满的少女心。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龙猫》《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这么多清新无比又童真满满的经典。
而“清新+怀旧”也始终是吉卜力动画立足的根本。
但是在《玛丽与魔女之花》里,米林宏昌故意弱化了小清新的场景,也没有吉卜力之前常见的少女心爆棚的唯美画面。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怪异的审美,即魔法打斗正邪大混战,像是在打街机游戏一样酣畅淋漓,而女主玛丽一反吉卜力惯常的清新少女形象,热烈反叛,甚至还有些现代女孩的放纵不羁,像是一个会魔法的美少女战士。
所以《玛丽与魔女之花》并非吉卜力典型的“少女情怀”,用“宅男审美”形容倒更为贴切。
米林宏昌本人有没有少女心我不知道,但起码和宫老比起来,他的少女心是弱很多的,相反“宅男心”明显多得多,这些在电影里都有体现。
儿童动漫 VS 成人元素宫老一直很关心自己爱徒的成长,当米林宏昌拍摄新片的时候,他还不时过来指导,他给米林宏昌的建议是,“动画是要给小孩子看的。
”言外之意,成人元素过多可不行哦。
但最后的效果来看,成人元素并不算少。
比如那个等级森严的魔法学校始终秉承“唯血统论”,没有魔法家族血统的人统统被拒之门外,还要接受那些势利眼校方们的冷嘲热讽,简直就像是现实世界的影射,如同“官二代”“富二代”才上得起贵族学校一模一样。
这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来说,看完后会不会对“人人生而平等”产生怀疑呢?
片中还有一个神经兮兮长相丑陋的古怪教授(科学怪人既视感),他会选择单纯的人类和可爱的小动物做自己的魔法研究,专门抓来关进小笼子里做实验,最后变成丑陋恐怖的畸形生物(生化危机啊有木有?
),不仅如此,怪教授还拿自己的学生们做实验,把他们都变成了无脸男一样的怪物,甚至还把女主的男友抓去做恐怖的实验,差点也让少年变成了怪物。
而所有这些黑暗的故事竟然都发生在一座霍格沃兹一样美丽梦幻的魔法学校里。
这些连我看了都觉得有点身心不适,何况那些可爱的熊孩子们呢?
会不会做恶梦呢?
可爱的魔女 VS 讨厌的魔女人们总是忍不住把《玛丽与魔法之花》和《魔女宅急便》进行对比,因为两部电影都是在讲小魔女的成长故事。
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没有可比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无论从外表形象还是内在性格,两个故事里的魔女完全不同,《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玛丽天生一头乱糟糟的长长的红发,而《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则留着平整利落的黑色短发。
外表的差异其实就是性格上的巨大差异,玛丽风风火火敢想敢做,却又冒冒失失总是把事情搞砸,而且她性格很倔不听话,擅作主张富有冒险精神,并不是所谓的传统淑女,她的任性甚至容易让周围人感到紧张和厌烦。
琪琪就可爱多了,她是很多少年心中理想的对象,性格沉稳心思细腻,却不是只会听话的乖孩子,她敢于独自一人去很远的地方,只为了实现梦想。
她自立自强也小心谨慎,做事也会顾及周围人的想法,并且愿意为了帮助别人放手一搏。
其次,两个故事落脚点不同。
《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是一个天生的魔女,故事很简单,只是少女独自成长的青春物语,离乡背井在外打拼生活,在琐碎的小故事里串联起少女的心路历程,故事结束她也获得了成长,落脚点是成长;《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玛丽并非天生魔女,她只是一个平凡少女,因为遇到了魔法之花意外获得了魔法,然后意外和魔法世界遭逢,历尽种种努力让混乱丑陋的魔法世界回归正常,拯救那些被魔法侵蚀的无辜生命,落脚点是改变和勇气。
魔女玛丽(上) VS 魔女琪琪(下)还有,就是画风了。
《魔女宅急便》由宫崎骏御用画师男鹿和雄操刀,画风与《龙猫》一脉相承,明丽隽永,宛如海滨一股清爽的海风。
而《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画风更像《悬崖上的金鱼姬》或者《哈尔的移动城堡》,属于宫崎骏后期动画的感觉。
慢节奏 VS 快节奏和吉卜力动画不同,米林宏昌的《玛丽与魔女之花》节奏是快得多的,可能是刻意要和自己的老东家区分开来吧。
除了上文提到的激烈的魔法打斗场面,整个故事发展和情节推进也是快节奏的。
少女玛丽三上三下魔法宫殿,和魔法黑暗势力斗法,这其中的场景转换是很迅速的,让观者感到很突然措手不及。
这样的快节奏在宫崎骏系列动画里是很少见的。
在宫崎骏早期动画里,《魔女宅急便》《龙猫》的节奏是舒缓怡人的,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和思考,故事情节也都简单到如同一首淡淡的田园诗,你看不到多少打斗的战争场面,至多都是一些童心满满的成长物语,混合着久石让抒情悠远的原声配乐,简直美好的不像话。
于是宫崎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从此吉卜力以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学追求扬名世界,受到世人喜爱和敬仰。
而在宫崎骏的后期作品里,逐渐向着复杂转变,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和打斗场面,而且很多都是魔幻故事,最典型的就是《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特别《哈尔的移动城堡》里有宏大的战争背景和血腥暴力的画面,不局限于少女的小心思或者田园生活,主题也偏向复杂和多元。
而说起来,《玛丽与魔女之花》其实和《哈尔的移动城堡》才是一脉同宗的。
假如要精确点形容,那么大概就是下面这个公式:《玛丽与魔女之花》=《哈尔的移动城堡》+《魔女宅急便》但是最终效果却不是1+1﹥2,却是1+1﹤2,因为宫崎骏这两部经典的真髓在《玛丽与魔女之花》中都没有很好体现,至多只是些浮光掠影的皮毛而已。
《玛丽与魔女之花》(上) VS 《哈尔的移动城堡》(下)不像米林宏昌前作《借物小人艾莉缇》,也不同于吉卜力的任何一部动画,《玛丽与魔女之花》虽然也有配乐,却完全沦为了快捷剧情的陪衬,被轰轰烈烈的打斗场面所淹没,感受不到音乐的存在。
这就导致观众时刻被匆忙的斗法场面席卷,来不及静下心来听听悦耳的音乐,打斗完毕故事便已经结束,连好好回味的空间都没有了。
虽然和吉卜力的风格保持了距离,却反而不及吉卜力动画那么赏心悦目。
以上这些,倒还是其次,最要命的是,看完《玛丽与魔女之花》,你不知道到底米林宏昌到底想表达什么。
是在反思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罪行吗?
可电影里基本上都是魔女和魔法学校的斗争,如同《哈利•波特》的人设基本不涉及人类。
是在讲反对动物实验保护小动物吗?
这个倒是有些像,坏教授拿小动物做实验的场景确实可怕,但用这么多的人力财力讲“保护小动物”,未免太奢侈了吧。
而且“保护小动物”这个主题似乎更适合拍成纪录片或者环保宣传片。
那是在讲少女和少年之间的懵懂爱情吧?
但铺垫太少收尾太快,在电影里基本可以忽略。
那么就是在讲少女玛丽的成长物语了吧?
或许吧,但用少女和魔法学校上天入地来回PK的方式,讲述一位平凡少女的成长故事,多少有些用大炮打蚊子的赶脚,倒反而不如讲玛丽一个夏天的日常生活让人容易接受吧。
俗话说,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言外之意是,对于之前的传统并非一棍子打倒全部摒除,而是要继承吸收前人有益的精华部分,去掉不好的陈腐部分,然后才大胆创新从而逐渐确立自己的风格。
我想这个道理对米林宏昌是适用的。
通观《玛丽与魔女之花》整部电影,你会发现对吉卜力创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残缺和遗憾,故事讲得平淡庸常也没有形成让人眼前一亮的独特风格。
在作品中,米林宏昌没有保留吉卜力动画可贵的精神内核,那就是“精准捕捉平实动人的生活小细节”,也没有把宫崎骏动画最精华的部分继承下来,即“天人合一,以静制动”,反而把一些琐碎庸常的部分保留下来,然后有的地方又创新的生硬而莫名其妙,人物的情感不连贯,性格塑造流于表面,剧情张力欠缺,缺少直击人心的力量。
于是有了这部毁誉参半的试验品。
可能是太急于和宫崎骏区别开来,反而才弄巧成拙变得不伦不类吧。
米林宏昌 VS 宫崎骏米林宏昌说,“吉卜力那么多年饱受人们喜欢,因为永远在创新,永远在挑战,在推出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作品。
”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单飞后,这位年少有为的吉卜力传人才敢如此大胆,在新作里反复否定吉卜力的剧情人设和美学框架,即使是恩师宫崎骏的光辉也不能阻止他创新的脚步。
虽然这次尝试并没有成功突破“宫式少女动画”的传统套路,效果也不怎么理想,但是这份敢于打破常规走出经典阴影的勇气,还是不由得让人钦佩。
祝愿这位新锐导演能够继续努力坚持自己,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未来创造更多经典,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动画王国!
(首发于个人公号:波罗的海)
还是熟悉的宫崎骏工作室的画风。
整体画面肯定是没得说,颜色丰富对比强烈,只是剧情让我有点失望。
电影的前半部分真的非常吸引人,玛丽首次进入充满魔法世界,一切事物都是新鲜有趣的。
但随着故事的发展,魔法之花的揭晓,人性贪婪恶劣的一面的暴露,电影基调变得阴暗沉闷紧张。
前一位善良红发女巫还不如贪心院长的生活充满魔法。
关于实验中受伤的小动物,结尾也没有说清楚它们最后的结局。
可能是期待过高,这部电影更适合小朋友观看,不如天空之城,风之谷等电影令人回味。
认真讲…我一直都知道有这一部动画电影,但是从来不是很想去看…因为我知道我最爱的吉卜力不会是这种画风…虽然很像没错…但是我知道 它的灵魂并不是我想要的那种!
我今天还是在吃饭剧荒的时候点开了这部电影…一开头的激战片段我看到了《哈尔的移动城堡》的影子,那些怪兽人和叫不上名的机器就是那个!
然后看到红发魔女穿着黑色裙子,脑子里面又闪出《魔女宅急便》里面可爱的琪琪第一次穿妈妈的黑裙子,骑着扫帚歪歪扭扭出家门的激动…还有那只黑色的猫咪不就是吉吉吗…红色的头发和圆圆的脸蛋不就是波妞的样子吗?
黑猫一路停一路等的牵引着玛丽去找魔女之花不就是《龙猫》的样子吗??
还有诸多类次的 我真的不想要一一叙述了…再像再有情怀也不是我们想要的故事……差评给一个,希望再次出品可以老老实实做自己吧
有多少次被真心的肯定呢?
普通的我们或许就像玛丽一样「我从来没被这样表扬过」吧...
剧情小时候的我们都有着自己的烦恼,想着有一天能改变自己,成为那个耀眼的天才,在哪里我们是女主,纯真善良,坚持勇敢,最后和同伴一起战胜困难,迎接我们的是和平与爱...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童年啊!
然而,现实的我们,可能更多是像女主一样,过着普通又无聊的生活。
一个活泼好动的少女「玛丽」,她乐于助人,总是想着给别人帮忙,但笨手笨脚总是把事情搞砸给人添麻烦,大家因此对她另眼相待,要么拒绝她的帮忙要么嘲笑她。
玛丽交不到朋友,知道自己不讨人喜欢,生活变得无聊起来,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显得很寂寞。
“我也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啊,我也想改变这一切啊,可是我能有什么办法?!
”而跟自己一样大的「彼得」却特别能干,可以做很多事情,帮家里的忙,还有了自己的工作(这样显得自己更加没用了,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玛丽」觉得自己就像「彼得」家的黑猫一样:你身为黑猫,出生就是场灾难呢,被视为不吉利的东西。
但,我也是,长着这种红色头发,连一起吃饭的朋友都没有,做什么都失败,我这辈子大概,都不会遇上什么好事了吧...但是,怎么可以这样呢?
这个世界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活得快乐一些呢?
黑猫是独特的,它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于是,玛丽跟着黑猫寻到了「魔女之花」,从此进入了一个魔法的神奇世界,在哪里她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梦想...
这里有 3 个很触动我的地方:01、玛丽寻来「魔女之花」,庭师知道花的作用,但是他只是赞叹了一番,并没有据为己有念头,也没有迷恋背后的力量,也没有想着拿去跟「魔女」交易什么的,然后,他继续打理自己心爱的庭院,他还说:“庭师是庭院的一部分”。
这就是对花的爱啊!
这才是真爱啊!
反观「魔法学院」众人,崇拜力量,在一个有着纯真心灵的小孩面前尽显贪婪本色,甚至还想拿纯真的小孩做实验以获取强大的力量,难道力量真的就这么重要吗?
为什么她们渴望着力量呢?
02、在大人的世界里,什么都讲究章法要控制要管理,人也活得像栓了绳子的猫咪一样,其实,他们更多的是方便自己操控,随着规模越来越大,自然需要力量也要越来越强...只是,你这样还怎么能怪孩子不乖,不听你话呢?
你看看【扫把的教员·弗拉纳根】,屡次说出了问题的真正所在:第一次,你的这种降落方式,太糟蹋扫把了。
你这家伙,对扫把的爱不够啊!
第二次,最近的年轻人,对扫把的爱不够啊!
第三次,都说了这样不行,说了多少次,不能把扫把乱扔在哪里!
真是的,对扫把的爱不够啊,爱啊!
(所以扫把才屡屡做不好,还不乖,对待小孩也是同样的道理呢。
)03、另外,玛丽的伯母说了一句话挺触动我的:“我已经不再是魔女了,但是,如今的你...”是啊,人是会老的!
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即使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也不一定能做得到了,也许走几步就会喘得要命,脑袋也那么不灵光了,说不定周围还没什么朋友,手上也做不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所以呢,我们很多时候得靠年轻人,很多事情也得托付给他们。
年轻人还纯真,在他们还有力量有行动力的时候,要多鼓励支持他们,而作为年轻人的我们,也要珍惜有限的时间、精力,要明白「心力」是会消耗的,我们总有一天会老去,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尽量不要让自己后悔。
最后,就像影片的玛丽一样,用爱的方式对待他们,他们一定会成长为有责任,有感情的人,找到真心的朋友,到那时,或许童年的那些梦想,就不再是梦想了...这个世界不需要魔法!
(对力量的迷恋,其实是爱不够啊!
)
片尾曲《RAIN》将伞递给我的你眼中映出的我没有淋湿而水洼中映出的我却早已浑身湿透历经风雨彩虹架起彩虹终将消失雨水却滋养着万物历经风雨彩虹架起即使彩虹消失我们也会仰望天空雨后庭院花儿绽放一定没事的是的,为了下一次的雨天去买把伞吧
影评影片说来还是那个套路,女主经历一番挑战慢慢成长,最后却在充满希望戛然破灭,甚至还变得更加绝望,最后还是依靠大家齐心协力,一同面对困难才有了一线生机,而此时的女主也变得更加坚强,独自完成最后一棒,迎来一个美好结局...最后,同样的场景却有了不一样的感觉,玛丽的头上也不再是「落叶」而是「魔女之花」,站在窗外也更加开心更加自信「有了伯母的鼓励和支持」,也有自己的朋友「彼得」,已经不再需要魔女之花「力量」了。
真美好啊!
是的,但影片还不只是美好。
小时候的我们,都渴望有一个认可自己的世界。
自己的不好的地方能够有人发现它的好,我们的缺点也有人能够欣赏和理解!
在哪里我们成为万众瞩目,天之骄子!
但是,那个懂事的少年同样也有烦恼,他也希望快些长大,让妈妈轻松一点,“想改变的,不只你一个人”。
到了最后,玛丽又从魔法的世界回到了现实。
这种方式比玄幻作品好多了,同样是有美好想象,但玛丽最后是会回到现实的,她真正需要的是自信还有大人的鼓励和支持,而玄幻更多的是给你创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世界,在哪里你是无所不能的,这不是就是造个梦给你吗?!
故事讲得神奇、有趣又好玩,而且良性健康,不是给你打鸡血,也不是把梦熬成粥喂你吃。
没啥大毛病,浅显易懂,亮点突出,对孩子也很友好。
童年的世界该如此美好!
可别糟蹋了啊!
(...还有,大朋友们也别忘了,自己也可以活得快乐一点的...)我的主观评分 8.6。
看到那么低的评分说实话还是吓了一跳,没那么差吧?!
我看完以后,还是会给8分这样。
虽然故事的梗不太新,剧情音乐甚至画面都没有太让人惊喜的地方,可是也说不出哪里不好,也算得上很用心了。
如果非有哪里不好的话,就是导演不太会抓观众的情绪,无法让观众的情绪跟着剧情上下起伏,所以哪怕制作非常用心,很多人还是会觉得“无聊”。
而且这部作品也被贴上了“吉卜力”的标签,一旦贴上这样的标签,就很难避免用来和宫崎骏大神相对比,结果当然扑街了。
但是抛开这些,客观一点来看这部电影,其实还是挺不错挺良心的了。
动画中很多新奇的动漫设计,包括建筑,人物出场方式,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很新奇的,偶尔也会有“(⊙o⊙)哇”这样的感叹!
当然处处都有吉卜力童话动漫的影子,这也在所难免嘛~毕竟耳读目染之后,就会往这方面去发展。
最后再说一句,这……6点多分,真的也太低了吧!
38分钟还在铺垫……
看到一半就能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低......真是很久没见过如此古典的表现生动的诠释一个惹人烦的主角是什么样的作品了,说真的主角招人烦的话再大手再精良的制作也挽回不了什么,何况剧情也就那样
嗯感觉还是比较不错的啊,没有千与千寻那样史诗级的脑洞想象力,但终归还是没什么硬伤,情感也渲染的合格,还是推荐一看的一部作品。现今的后宫崎骏时代的日漫能够做出这样的作品也还是值得表扬一下的
吉普力解散就是宫崎骏不想承认后面这些是他带的兵吗。。。从一个动画片里看出来借鉴了这么多片子也是厉害,还只学到皮毛,没学到精神。故事性等于没有,女主也没有吉普力以往的那种机智善良勇敢,整个就是靠主角光环的傻白甜。
的确看到很多吉卜力的影子,或许是不再少年,看这类题材的动画十分不上心了,但品质雷同故事平淡确也是有责任的
真的是拙劣的模仿宫崎骏,总体连宫崎骏儿子的《地海传说》也不如,地海起码音乐是做得很好的。这部主角像波儿,怪物像天空之城加幽灵公主,一些魔法像纸人传话房子的跳火说话明显的千与千寻和哈尔。场景还不细致,人设也没像样的,像宅急便的奇奇多像样。导演借东西的?看来重点灵魂还得是吉卜力。。
剧情催眠,讲的是哈利波特的神奇动物在哪里,在哪里啊在哪里,大概在观众的梦乡里。(当然音乐和画面还是很顺心的)
除了致敬经典 其余没有什么剧情可言真的是儿童动画 不属于成人动画了 可惜
倒是没有刻意反吉卜力的那种幼稚的叛逆 但没有了修正的人 尤其故事 是经不起推敲的 麻吕展现了细节的想象力 但缺乏大局观 节奏感也不行 主角不可爱都不是最大问题了
十分想念七年前看的《借东西的小人》。这个双日魔法体验卡的故事实在乏味无趣、似曾相识。全是宫崎骏致敬元素的魔法世界,维持逻辑却如此冰冷机械(大概还是套核泄恐慌保护环境内核),毫无造梦外壳。具体到有些转折的崩坏点,甚至是大鱼海棠级的...勉强及格。
玛丽说出“才不需要什么魔法”时心寒得倒抽一口冷气。米林对自己创造的魔法世界没有一丝爱意,但回想类似题材的电影,哈利波特也好千与千寻也好,都构筑一个美妙的世界、塑造一群可爱的人物,才让人一次次渴望重温。这部片却是反魔法的,而玛丽和彼得有多想逃离魔法世界,观众就有多想要快点离开影院。
女主应该是开场那凌然的身姿和只出现了五分钟的满岛光的声音才对,主角的声音太过了些。到处都让人觉得充满了宫崎骏的影子,魔女的小屋真的太美了吧!!!那个可以看到天空的落地窗,还有贴心守护的火苗,我要是夏洛特,绝对不会就这样放弃我的家啊!
只能说米林宏昌的改编真的很中规中矩,非常吉卜力的画风也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但原著本身就不够精彩造成了动画整体观感不如预期。
有个比较惊艳的开场,片名出来后大部分时间的故事情节略平也略俗套,好在重点桥段动画表现挺不错。
一事无成的闯祸精玛丽,七年绽放一次的夜间飞行,身为使魔的黑猫,有点哈利波特和魔法学院的感觉
和巅峰时期的吉卜力根本比不了呀。故事还是太简单了。
爱是永不抛弃
好浪漫的魔女故事。仿佛梦中发生的一样。
主要是为了在大屏幕上看吉卜力风。故事一般般,一度想看看进度条,然而画面还是挺治愈的。
女主人设不讨喜,故事也讲得乏善可陈,但对魔法学校的呈现实在是想象力十足,甚至是有些超出预测的复杂成人画风。大概技术就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突破吧。但除此之外,价值观真是环保又保守。为什么日本人总是在试图拒绝科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