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奏优美的古典乐,搭配着音乐家练习演奏的祥和画面,忽然,突兀的爆炸声响起,于是骇人刺耳的爆炸声打段了美丽的旋律,炸弹的硝烟随着华美的音符而起,意味着接下来的案件的迷雾,就像那优美的乐曲般绕梁三日,驱之不散。
恨也好,爱也罢,冰冷的杀意,虽被华美的音乐包裹着,但却依然给人以实实在在的战栗——于是,战栗的乐章,就此华丽地铺开……想不到电影一开始,就把华美的音乐和残酷的爆炸赤裸裸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还特地点明了犯人要把所有的旋律抹去,还黑夜宁静的决心。
以优美的古典乐拉开序幕,算是非常结合了本次剧场版音乐的主题,而用残酷骇人的爆炸场面先声夺人,大概也算是对之前的某些剧场版(如M9,M11)的开场模式的继承吧。
如果说古典乐所点的“题”是“音乐”,那么“爆炸”所点的“题”则是“战栗”了。
虽说用爆炸来来开场对于柯南剧场版来说不算新鲜,但是我也的确能从中开始感觉到一丝战栗的感觉了。
个人拙见认为,这样奏响的前奏,这样铺开的序章,算是既无过失,也无特别值得称颂的新意之处吧。
(如果真要说有的话只能赞句古典乐的确非常大气华美-V-)而且,影片开始还没播多久就死了不少人= =(与M7有一拼=_=)随着以古典乐与现代电子轻音乐结合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柯南主题曲的响起,当然就是例牌的对CONAN这动画的基本剧情和主要人物的介绍。
说这次的主题曲既熟悉又陌生的原因是,那旋律的确没变对于想我们这些看了那么多CONAN的柯迷来说当然熟悉,但古典乐与现代电子乐结合的新的编曲却未免让人感到陌生和怪异。
汗不过,配上画面和这剧场版充满“音乐”和“战栗”的气氛,倒也还算不会让人感到难以接受。
个人无关吐槽:这次的人物介绍小哀有开口介绍哦以前貌似没有的。
但是……但是貌似介绍中直接忽略了毛利大叔……即使不算忽略也是出镜率减少了囧大概是因为考虑到大家对这些应该都不会不知道所以才略去的吧囧2 间奏随着犯人对女高音歌唱家伶子小姐实施的迫害,以及迫害对少年侦探团的波及,战栗正式开始在华美的音符中游走。
之后,某柯保护伶子,伶子险些被犯人射中,算是与华美大气的古典乐一起xx演奏的一些小小的音波吧,但是这样的音波是掀不起悍然大浪的……个人认为……尽管制作组也许在尽力试图把这些一次次的遇险打造成电影中的一个个小高潮,战栗的感觉有了,但是绝不够而且并不过瘾。
个人认为剧情还是不免有些平淡啊。
但是具体原因自己倒说不出……也不知是不是从前奏过渡到间奏时出现了视觉上的审美疲劳……不过分成三部分留在三个不同案发现场的笛子,各音乐家之间复杂的关系,也让案子迷雾重重。
“绝对音感”这一概念的出现,也算为后面剧情的发展埋下伏笔。
间奏,的确就是在慢慢地埋下伏笔的同时,细细地埋下线索啊……自认为自己不是推理高手,所以姑且不论此次剧场版的推理是否严密,作案手法是否高超了。
总而言之觉得这推理,这案子,这手法放到进行着音乐会的音乐厅中,就显得没什么神秘了。
而且,看来如果没有拥有绝对音感的人的注意和思考的话,这案子大概也没法解了。
汗所以说像我这样的凡人光听音乐就是推理不出来吧囧无责任吐遭:某柯有绝对音感?
某柯不是音痴吗?
囧某柯是音痴,但某柯有绝对音感。
我是音痴,为什么我就没有绝对音感呢?
囧囧囧(众人:这话好冷啊)还有,我终于有机会看到小兰弹钢琴啦——尽管短暂囧,之前在TV的月光奏鸣曲的事件中就知道兰会弹钢琴,一直就想看她弹。
3 插曲其实插曲的顺序未必是出现在间奏之后,而且这回忆的插曲也不止出现过一次。
没错,我说的插曲指得是小兰和某新初中时的那段回忆。
回忆依然是像质朴的童年小调那样纯真而甜蜜,温暖而耐听。
虽然没有那古典乐的金色旋律那样华美,那样绚烂耀眼,但是,它宛如银白色清辉的月光,清澈淳朴,给人以温馨和怀恋。
果然,CONAN中的感情都是淡淡的:少年侦探团的孩子们对柯南的信任,柯南对孩子们的关心和保护,小哀与柯南之间搭档间的默契,园子与兰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甚至连伶子对孩子们的疏远其实我怕他们被自己连累……这些情谊,都是不时渗透于每个细节中吧。
所以,我觉得这里的插曲也可以定义成剧中的“感情”呢。
CONAN中的感情都是淡淡的。
尤其是柯兰之间的感情。
实质上是刻骨铭心,但表面上却是云淡风轻吧。
难怪有人把CONAN这句动漫的风格相容成“婉约派”。
对那首歌的回忆,从头到尾贯穿整部剧场版,但却没有了M4,M5,M6中的轰轰烈烈,荡气回肠。
从震撼度和剧情的精彩程度看,当然是大打折扣=_= ,只是谁叫这是CONAN剧场版啊,我还是不能说不喜欢啊囧于是,就让他淡淡的……淡淡的……宛如涓涓细流般流淌渗透吧……不过,望着兰有着淡淡忧伤失落的脸,某柯心中默念的那句“等我”,恳切而坚定,掷地有声,还是非常感人而且让人非常揪心的。
T_T 我居然会对这个看上去如此平淡的细节那么有感觉,而且反而认为这一幕最感人,对这一幕印象最深囧(谁叫这里面仅有的一丁点感情戏都那么委婉平淡呢?
被PIA飞)4 高潮战栗继续在华美的音符中肆意游走……彻彻底底有这种感觉时,大概就是到了靠后的情节讲到音乐厅中,随着音乐会的进行,陆续引爆的爆炸吧……可是我一时却想不到应该怎样形容,情节也算激烈,而且的确把战栗在华美的音符中游走的奇妙感觉渲染得淋漓尽致了……只是不知为何已经找不到那种在早期和中期CONAN剧场版中的精彩和激动了……难道是我“老”了吗?
唉可能是个人主观原因吧,其实客观来看某些情节还是比较扣人心弦的。
不累述。
相信大家有感觉的话,应该能比我了解得更清楚吧。
5 尾曲有惊无险,真相打开。
战栗的乐章,戛然而止。
音乐会落下帷幕。
在这期间,我上面所提到的插曲当然也再次出现。
除了种种感情之外,我的确感觉到末尾处的情节和人物的对白之中隐藏了不少人生的哲理呢。
仔细思考的话,相信一定会有收获吧。
本人笔拙,也不一一点出了。
当ZARD的《张开双翼》的前奏响起,那感动的心情,还是一样啊——正如之前看CONAN的剧场版,当主题曲响起之时,还是有种莫名的感动。
尤其是当画面出现泛着微波的清澈水面的时候,能让人想起这歌的泉水姐姐……依然是永恒的怀念啊主题曲介绍后,依然是充满趣味的小幽默片段。
只是我真的不懂为什么光听拉小提琴的手法就能听出是新一呢?
看来要问兰才知道了囧看来“绝对音感”也是相对而言吧。
还有,末尾处也点出《Amazing grace》,告诉人们要懂得宽恕的美德,这也是本剧场版要表达的精神之一吧。
6 合奏洋洋洒洒啰啰嗦嗦写了一大堆,最后稍微总结一下。
这是我看了一遍之后的最初的感想,真的是马上把它写下来了。
看CONAN剧场版我一般在看过一遍后是很难有具体的感想的,可能是因为反应迟钝囧所以这篇东东非常的不系统,很零散,当然也很主观了。
总体来说,这部剧场版还是部合格的剧场版,只是与自己当初的期待度还是有出入啊。
虽说战栗的紧张感有了,但是却不够刺激呢。
而且……总觉得制作组把兰这个所谓主角晾在一边了=_= ,出场率低,而且也貌似没啥重要作用。
还是比较喜欢M5,M6,M8中的兰所起的重要作用啊。
也许是因为这部剧场版着重表现的是侦探团和警视厅吧。
不过从听觉感受上说,在目前CONAN的所有剧场版中,要数M12为最了,也真不愧是以音乐为题材的剧场版。
从这一点上来说,M12的确做得不错。
其实我后来冷静下来想,是不是因为看的人的心情不同了,所以觉得剧场版没有以前的精彩呢?
还是自己要求高了?
看来个人主观因素还是起一定影响的。
下次改天,换个心情,要找时间再看,可能就不会觉得这么失望了。
这部剧场版虽然不是最精彩的一部,但是我觉得却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高素质,甚至是柯南剧场版层次提升的一个标志。
其整体水平甩出M11、M8几条街,也比M10、M9更有深度,是近几年我最喜爱的一部剧场版。
这部《战栗的乐谱》在我看来是柯南系列真正晋级日本“国民”动漫级别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令人高兴的是,柯南剧场版系列终于从好莱坞大片中走了出来……柯南的剧场版必然有卖点,比如M8的Kid、M9的豪华游轮、M11的海盗,到这一部也不能免俗,选择了古典音乐作为吸引观众的主题。
可能也是沾了古典音乐的光,这部《战栗的乐谱》表现出难能可贵的人文关怀。
《Amazing grace》更是作为全片的最重要旋律贯穿始末,音乐家赤池优的演唱也确实迷倒了不少粉丝。
《Amazing grace》是美国的乡村福音歌曲,曲调如民谣般简单,却包含着一个忏悔心灵的故事,是人们祈求和平、宽恕、忏悔与感恩的赞歌,并且流行于全世界。
选择了这首经过时代检验的、本身就具有感人的魔力的音乐,确实为剧场版定下了一个基调。
也正是由于这部剧场版温暖而积极的基调,使得柯南确实配得上国民动画的称号。
凶手的犯案不再血腥(当然,残酷偏激还是依旧……)……连柯南最后面对凶手的推理对决也是在宽恕之歌“Amazing grace”的旋律中进行的。
画面上对于令人压抑的色彩的使用也相当慎重,更多地强调了亮丽庄重的色彩。
这部的剧情确实不够精彩刺激,以至于有人给它剧情薄弱、编剧无能的评价,但是难道柯南就一定地凶险连连、刺激不断么?
我欣赏这部剧场版花费大量的篇章、以细腻的手法去刻画秋庭怜子和凶手的性格,(桑岛大姐果然很大牌……)这在以往的剧场版中几乎没有出现过。
这也意味着柯南剧场版的关注更多地转移到了“人”的身上。
能将注意力从主角身上适当转移而着力刻画一个崭新的人物,这给了剧场版更大的发挥余地。
我相信在怜子小姐和凶手老爷子的身上,有作者想要传达给我们的思想。
至于另外被诟病的剧情合理性,这次确实有点……不过想想其实以前的很多情节也很不靠谱,(比如M5,你能说小兰爆大楼玻璃这点很靠谱么?
)罢了,看柯南也不是来看这个的。
之前确实是那些悬疑惊悚的气氛将我吸引,可是现在,偶尔(甚至经常)没有那些也并没有关系,因为一部国民动画要承担的远不止于此。
柯南的精神象征也远比“真相永远只有一个”、“为了不辜负什么什么的名声”丰富多了。
当然,这部剧场版在对其他配角的表现上就略显不够了,山根紫音等人都还有更多表现的可能……这也算一个遗憾吧。
总得说来,这部剧场版我觉得应该算是12部剧场版中的上品了。
如果要打分的话,至少也是85分了。
我不是很理解为什么很多人都不喜欢这部剧场版,我甚至觉得这部剧场版是仅次于M5(综合素质突出)和M3(太刺激了……)的佳作。
为此,我们有理由对下一部意在引爆市场的剧场版给予更大的期待。
我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有關心過柯南了。
這部曾在大二的時候能自豪的說沒有漏看任何一話漫畫、TV、OVA和劇場版的日本國民動畫,幾乎已經在我的動漫生活中徹底消失。
這兩年來也就看過M11紺碧之棺,連赤井秀一死了這種特大新聞我也是從同學口中得知。
畢竟,它實在是拖得太久了。
漫畫已經連載了15年,TV 版也已經播出了13年。
97年來一年一部的劇場版,也終于迎來了第十12部。
如果按94年漫畫開始連載時柯南進入帝丹小學一年級就讀計算的話,比他早一年入學的我已經大學畢業,可是江戶川柯南同學,依然是個可憐的小學生……但時間畢竟能改變一些東西。
尤其是劇場版開播以來的這12年。
一個音癡變成了絕對音感,一個空手道冠軍能彈一手熟練的鋼琴。
M12戰栗的樂譜依然帶著眾多BUG問世,但所幸的是,它總算是止住了從銀翼的魔術師以來在劇情和節奏上一直下降的頹勢,盡管在推理上依然沒有進步。
它明顯強于名偵探的鎮魂歌和紺碧之棺,與水平線上的陰謀不相伯仲,甚至略勝一籌。
這一進步最大的體現在它再也不像前幾部那樣通過亂拉老面孔來湊人氣,自從貝克街的亡靈之后,柯南的劇場版就染上了這個好逸惡勞的惡習。
M7是服部平次,M8 是基德,M9是毛利(…),M11是園子,M10更是可惡,居然將所有的帥哥全部拉來湊熱鬧。
但在M12里,從頭到尾就只有柯南一人在出風頭,整部電影始終保持著緊湊的節奏,幾乎沒有用了混時間的無關劇情。
M12的另一個亮點是它塑造出了一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獨立配角秋庭憐子。
這位占了大量戲份,甚至超越了毛利蘭同學成功篡位本片女主角寶座的女高音,從一開始破解冷笑話時的乖僻,到后來在教孩子們唱歌時的善良、聰明,直到結尾吟唱《奇異恩典》時,淡淡的光灑在她的臉上,安靜的管風琴中升起的圣潔的歌聲,當真是我見猶憐,何況兇手乎。
不再靠老面孔,而是勇敢推出新人,不能不說是劇場版力圖振作的一個信號。
此外,M12介紹的實用小常識人肉撥號,在被偉大的中國網友證明是真的后,也成為了一大亮點……而兇手先生也秉承了劇場版犯人一貫的偏執狂作風,不為“為兒子報仇”這種平凡動機所拘束,值得大力表揚。
中肯的說,M12的劇情、推理乃至感情戲(有嗎?
)依然遠不能和前7部相比,但它能拋棄各種無聊的噱頭,老老實實的敘述一個案件,就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片尾的M13預告,讓人完全一頭霧水,但我仍然希望,它能比M12強。
作为防预览泄底的填充,开头还是废话几句吧。
2022年再度重温本片的契机是今年的剧场版,大仓崇裕的《万圣节的新娘》,因这部剧场版,我意识到不应该仅仅把剧场版中的“炸弹”看作单纯的制造大场面的道具,我开始从本格推理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炸弹。
我提出了一个观点:不要小看剧场版的炸弹,他们也是本格推理。
为此,我首先要看的是最被我忽视的《战栗的乐谱》的炸弹。
在两年前的短评中,我还说炸弹多是本片的一大缺点,现在看来,我要为这部剧场版谢罪。
当然,如果除了《引爆摩天楼》《战栗的乐谱》《第11名前锋》之外还有被我忽视了的炸弹推理,我也要向那部剧场版谢罪。
而且这部剧场版也是在柏原宽司担任剧场版编剧的短暂两年后古内一成的再度回归,本不该对本片有太低的评价。
话说到这里,后面的内容应该就不会出现在预览中了吧。
放开讲吧。
还是从本片凶手的动机说起吧。
本片凶手的动机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看过的都能感受到,我就不再赘述了。
说起来在这复杂的动机之中,依然存在着古内一成笔下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动机——不愿为堂本一挥以外的钢琴家调音,这就是他的完美主义,而堂本一挥放弃钢琴也是其复杂动机的一部分。
因其复杂动机,凶手在本片犯下的罪行也有点复杂,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儿子相马光复仇而杀死四人,这方面四位死者毫无描写,一登场就是死。
片中对竖笛三部件的解释是让人以为凶手解决完这四人就要停手的误导,我看其实还有另一层意义:为儿子的复仇到此实际上确实完成了。
之前我还把这部分当作本片案情的主要部分,现在看来也没那么主要了;二、最后的堂本音乐厅的爆炸以及与之相关的行动,虽然背后深层动机还是比较复杂,但归根结底,凶手做的相当一部分事情,其表层动机就是为了炸音乐馆。
现在看来这才是本片的主要内容,而且本片推理上的亮点其实也集中在这里。
片头的爆炸除了把前述四人中的两人炸死之外,也顺带把河边奏子卷入,炸进了医院;秋庭怜子屡次遭袭击:其目的都在于把拥有绝对音感的人都排除出这场音乐会,甚至,凶手袭击柯南也可能是因为知道了柯南也有绝对音感。
——看看,最后的音乐厅爆炸计划的伏笔从这儿就开始铺了,这一切的谜底都是因为不想被发现管风琴的其中一根管有问题(秋庭怜子和柯南都发现了),进而暴露里边有空气传感器,这个时候炸弹的设计就浮现在我们观众眼前了:在音乐会中,每次弹奏到那个音,就引发一次爆炸,也算一个不错的设计。
而阻止爆炸继续下去的方法,竟然是由秋庭怜子强行上台更改曲目,让堂本一挥的弹奏避开那个音,真是经典操作。
不得不说的是,或许是为了配合古内一成的诡计吧,大野克夫甚至原创了一首曲子《心はあなたと共に(Mein Herz ist noch bei Dir)》,就是本片OST的第40首,被凶手用来引发最后的爆炸,却被秋庭怜子用《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强行打断的就是这首。
这真是古内一成和大野克夫的最佳合作。
顺便一提,在古内一成的另外几部炸弹推理中,《引爆摩天楼》和《第11名前锋》都是在收到凶手预告的情况下进行推理,而本片则没有任何预告,但音乐厅爆炸之前倒也还不知道。
或许可以认为,前23次爆炸也能算是第24次爆炸的预告吧。
从这方面看,哪部更好,大家自行判断吧。
另外再说一下秋庭怜子这个角色,被认为是典型的傲娇角色。
我要吐槽一点:柯南闯进她家时的二人对话,秋庭怜子的台词中的傲娇味儿实在是太冲了,究竟抄了多少宅向ACG傲娇角色常用台词?
在这些台词里面甚至能看到凉宫春日、柊镜等角色的影子。
觉得这部剧场版比最近几部都要好,印象里最精彩的是世纪末的魔术师,贝克街的亡灵.这几年的总有一年不如一年的感觉,推理的成分越来越少,场面越来越激烈,柯南都快成了动作片,故事本身却没什么意思,象是把一集的tv硬是扩充成了电影,而这部虽然没有什么惊险刺激的场面却很吸引人,还有很好听的音乐,很好听的主题曲和插曲,还学到了一些乐理知识。。。
主题是信赖,园子对那个老头说的一番话说的真好灰原的那句"是爱慕的信赖"让人大囧,我宁愿相信是翻译的问题,新兰王道片尾依然是惯例的新一与小兰的温馨情节,虽然老套,不过估计观众还就吃这这个.有一点很不明白:新一怎么能是音痴而同时又拥有绝对音感的?难道只能听出来而唱不出来?
终于看完了《名侦探柯南》的第 12 部剧场版。
一十二年,看着永葆青春、小学一年级“留级”到底的柯南,终于明白,原来 APTX4869 这种药丸不仅仅对当事人有影响,他周围的人也深受“其害”:小兰、园子的高中生活就这样莫名地持续了十二年;小五郎和英理的分居也因此铁定超过了十二年;而高木和佐藤两刑警那若有若无的办公室恋情似乎也快跑将近十个年头了吧……人生有多少个十二年!
这是戏内。
戏外,原作者青山刚昌和柯南配音高山南结婚了,然后又离婚。
不管结婚、离婚,一个依然画着柯南,一个依然给柯南配音。
工作归工作,感情归感情,专业人员果然不一样?
……而对于多年粉丝,从喜爱到失去耐心也绝非一蹴而就。
动画方面,直到大学中期,仍然是每周一集的动画必追、外加下载、刻盘、收藏。
大学后期开始,只关注其中的《本厅刑事恋爱物语》系列和《黑暗组织》系列。
现在只是希望能够哪天可以早点看到个结局就好。
千万别再让我在将来产生出“能否在有生之年看到结局”的疑惑啊!
漫画方面,高中时候就收全了当时已出版的全部《名侦探柯南》——虽然是陕西美术出版社的口袋版——但是印刷质量和翻译绝对是上乘。
后来长春出版社开始发行正版,但是那种但凡一个骷髅都要打个马赛克的版本,实在是提不起买的兴趣。
于是发展个苦主 Haly,每次发售新版后都是通知他去买,然后去他家看……不论如何,柯南还是会时断时续地看下去,既然已经开始了,就总是要看到为他“送终”为止。
诶,一句题外话,以前看好新一和小兰,现在开始支持柯南和小哀配了……https://eatthinkcode.blogspot.com/2008/10/year-one-for-twelve-years.html
华美却无力[柯南M12小评] --BY雪落月夜转载请联系本人。
看完M12。
扯点什么说说。
1:主线。
1.1:剧情。
杀人案,爆炸案,作为音痴的柯南挑战绝对乐感,找出凶手,阻止爆炸……!
@#¥%……&*()——+说当中的BUG,明明高木就留在直升机上没下来,但一转头,高木又在音乐厅里了。
(好吧,我坚信是片子不完整OR翻译问题。
)打分:★★★☆1.2:推理。
还好没有真人版里那么白痴的推理。
但是也没有什么复杂难解的谜团,毕竟要死的,一开头基本死光了。
尽管一开始要把疑犯往怜子身上扯,但一般那么明显突出的不会是凶手……还有,那个“把儿子死祭作为车牌”作为疑点来揣测,实在是觉得比毛利那个“根据发型猜测贝多芬资深粉丝”好不了多少,大有五十步笑百步之嫌。
打分:★★★1.3:人物。
柯南:作为唱歌跑调的音痴,具有强悍的绝对乐感,拉得一手小提琴。
尤其是和怜子飚高音报警……这……我能说什么?
柯南也有唱准音的时候?
(只做惊讶,无意讽刺。
请勿纠缠于我的语气。
尽管我有时还是很尖酸刻薄的……)兰:说不上好坏,出场不多,只是作为感情戏出现。
园子:这集园子虽然算是混个脸熟,但她后面的话还是相当值得一听的。
话说,园子每次都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语出惊人。
哀:出场也不多,但吹竖笛提醒柯南,两人还是蛮有默契的。
怜子:这个人物塑造还算饱满。
拉拉:同情下这个小配角,好不容易能上台唱,怜子半途回来;企图飚歌,结果被比下去,只能尴尬地站台上。
堂本:人还不错,为了照顾好友的心情,放弃一贯的钢琴,但是悲情的,是反被误解。
谱和:最悲情的人物。
给儿子复仇,好吧,这还算师出有名;但是,炸音乐馆,计划杀堂本,我只想说此人太过偏执。
实不喜人偏执,但自己也近乎偏执。
打分:★★★★1.4:感情。
柯南(新一)&兰:继续他们的小甜蜜,即便吵架后冷战不说话,还一路同行(两个人都死鸭子嘴硬,不肯低头吧)……但是没有《引爆摩天楼》的生死与共,没有《瞳中的暗杀者》的深情守护,有些平淡了。
柯南&哀:不说什么,只是那句“是爱慕的相信”……我那时笑翻了,原因只能说翻译太有才了……虽然我不知道日语原句,但是以哀的个性,即便是想也不会这么直接地这样想吧。
要真那样,下一部是不是该直接间接表白了?!
(呃,这个证实是翻译问题。
)侦探团:光彦唱歌时偷瞄哀,我一度怀疑编剧是不是要把柯南里每一对算得上感情或是暧昧的人的俩俩关系强调突出。
元太失声时的手势和吹奏竖笛,我笑但是光彦对他心理解读,Perfect这就是朋友的默契吧……怜子&光:没具体描写,但是根据怜子说当时也恨不得把那四人杀了来看,她对光的感情绝对深厚。
谱和和光父子情:其实感觉他们的父子情由于谱和的起初不负责任与后偏执而显得失真。
打分:★★★☆1.5:音乐。
作为以音乐为卖点,片中的歌还是蛮好听的,《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曲》,《耶稣,人们仰望的喜悦》,《天赐恩宠》,都是很经典华丽的巴洛克音乐。
而ZARD的《翼を広げて/爱は暗暗の中で》也是很不错。
怀念ZARD……祝在天堂幸福……但是,音乐华美的同时,使剧情显得很安逸,缺少让人扣人心弦的感觉。
打分:★★★★☆1.6:画面。
总觉得少了点感觉吧,没有看《引爆摩天楼》和《通往天堂的倒计时》那种生死攸关的激动和扣人心弦。
打分:★★★☆总评:一句话:华美却无力。
打分:★★★☆2:其他。
2.1翻译。
(目前我看的是神奇字幕组的版本。
)翻译其中一个要点是前后用词保持一致。
而字幕有几段明显是两个人翻的,默……校对都不检查的吗?
2.2:细节。
作为建筑学的学生,讨论下音乐厅隔音防火抗震的问题吧,嗯,就是职业病犯了。
关于隔音,在音乐厅里一般听到的声音是有混响的,就是声音发出后经过一定时候的反射传到耳朵的现象。
而传递的时间为混响时间。
混响时间直接影响音乐厅中听众对音乐感受的好坏。
扯开了点,还是分析建筑隔音的问题,一般住宅建筑是白天55分贝,夜间45分贝。
人说话是50-60分贝,最高分贝差不多120分贝(VITAS达118分贝,帕瓦罗帝120),爆竹爆炸的声音超120分贝,手榴弹达200分贝,至于剧场版里的爆炸,看看爆炸程度自己想象这声音多大吧。
经过门厅、走廊、隔墙、地毯、隔声吸声材料的几重隔声吸声,控制在60分贝理论上是可以的,何况音乐厅里还在飚歌(估计100-110分贝),观众没注意到是可以理解的。
再说防火,以我国一级耐火极限考虑(防火墙、承重墙柱3h,梁2h,疏散通道隔墙1h,普通隔墙0.75h),音乐厅的隔墙若是防火墙就有3h的耐火极限,当然音乐厅的门也是要特殊的防火门(我国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1.2h)。
所以音乐馆爆炸引起的火是不会轻易烧到内部大厅,但是耐火极限是指构件的稳定性完整性绝热性,打个比方,120度烧了3个钟头没倒那也是符合耐火极限要求的,但在场观众真的都感受不到温度上升?
有点怀疑。
最后说抗震,就是爆炸引起的震动对建筑造成的影响。
好吧,日本是多地震国家,抗震要求设得也比较高。
而且外头倒的23根柱子如果不是音乐厅的承重柱或并非和音乐厅同一个结构体系(比如设置防震缝),确实可以不影响音乐厅的结构。
但观众丝毫没有感受到就真的是奇迹……但是,最大的问题是这么大一个音乐厅,难道没有消防报警系统?!
外面都烧了,应该会启动火警报警及喷淋系统,里面的观众竟然还这么淡定……综上,此音乐厅隔音防火抗震有待商讨。
柯南剧场版每部都看,各有千秋,《黑暗的追踪者》这一部情节略显平淡,不过结尾灯壳打直升飞机的一幕的确震撼!
曲终奏雅,哈哈,聊胜于无吧!
下面放一篇为杂志写的稿子吧!
眼花缭乱大对决本部剧场版中,柯南与黑暗组织继《通往天国的阶梯》(第5部)之后发生了又一次对决,为了尽早找到记载有组织秘密的记忆卡,对决双方各显神通,令柯南迷看的眼花缭乱,大呼过瘾!
易容变装黑暗组织中的贝尔摩德号称“千变魔女”,拥有极强的变装能力。
本部影片中她多次变装,却还是被柯南识破,因为她的脸颊被刀碰触之后居然没有流血……(看来假头套的继续需要改进啊)而另一个成员爱尔舍则假扮成警视厅的松本厅长,骗过了所有的人,获得了大量机密情报。
指纹比对混入警察内部的爱尔舍探听到大量柯南和工藤新一的事情,从而对柯南的身份产生了怀疑。
他分别从柯南的手工作品和新一戴过的骑士头盔上提取了指纹,经过电脑比对后发现,相似率高达98%,柯南的身份就此曝光!
狙击黑暗组织里有两个狙击手——基安蒂(红发妖娆女)和科恩(清瘦墨镜男),本部电影中他们出现了两次,一次是埋伏在桥上的汽车中,伏击警探高木与佐藤的汽车;一次是在直升飞机上狙击爱尔舍,两次都弹无虚发,精确命中!
空手道喜欢柯南的人一定都知道,美丽、温柔、喜欢照顾人的毛利兰还是一个黑带级别的空手道高手呢!
她经常凭借这一过人本领,帮助和拯救柯南(新一)及其他人。
影片中毛利兰与爱尔舍的对决极为精彩,然而小兰毕竟体弱力小,虽然技术过硬,还是难以抵挡强壮的爱尔舍的凌厉进攻,受伤倒地,还好身边还有柯南(新一)在守护着她。
空中袭击为了取回记忆卡,黑暗组织驾驶直升飞机来到东京铁塔上空接应,而柯南与黑暗势力的对决也就此展开。
黑暗组织凭借猛烈的机枪火力、高效催泪弹、优秀狙击手对柯南围追堵截,几乎将他逼入绝境。
而柯南在千钧一发时刻凭借弹力背带和探照灯铁壳成功逃脱追杀,还击落了直升飞机!
精彩的对决场面不容错过哟!
日本也过七夕节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令人有点惊讶的是,连日本人都很熟悉这个故事,影片一开始,阿笠博士出的谜题不就是关于牛郎织女的吗?
不仅如此,七夕也是日本的传统节日之一,被称为“七夕祭”,届时很多城市都会举行各种庆典活动,如相扑节会、七夕立花会、御洗手祭、恋爱成就祭和乞巧奠等。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七夕祭期间,身穿和服的人们纷纷来到东京铁塔参加庆典活动,非常热闹,而园子就是从电视报道中发现了柯南的身影。
七夕节是奈良时代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间是中国农历的七月初七,直到近代才改为西历的7月7日。
为了庆祝七夕祭,人们会在大街上挂满五颜六色的“短册”,这一风俗从奈良时代开始一直流传至今。
最初的短册是用彩色纸和长条诗笺制作成的,用五色线条挂在树上或竹子之上。
到了江户时代,短册被加上了装饰的檐头,檐头上通常会写着“银河”、“七夕”等汉字,长条诗笺上会写着当时流行的和歌。
而后来,短册变得更加花团锦簇,长长的彩色饰带随风飘拂,烘托出热闹的节日气氛。
七夕祭还有写纸条祈愿的风俗。
人们将自己的心愿写在彩色纸条上,然后系在竹枝上面,祈求愿望的实现。
在电影中,柯南的教室里就有一棵挂满纸条的祈愿竹,酷爱鳗鱼饭的元太,写下的愿望竟然是“天天都能饱饱地吃鳗鱼饭”……而柯南心中无法写下来的愿望,恐怕是赶快找到能够变回工藤新一的方法吧!
救命线索独角仙这部影片中,少年侦探团的三个成员——步美、光彦和元太终于在柯南缺席的情况下立了大功,发现并且救出了被囚禁的松本厅长,圆了自己的侦探梦。
话说,他们的这次立功,还离不开独角仙甲虫的帮助呢!
影片一开始,他们在米花森林里发现了背甲被胶带粘住的独角仙,以为只是个恶作剧;后来,翅膀被粘住的甲虫一再出现,阿笠博士由贴成V形的胶带推断出这是“救命”的意思;少年侦探团夜探米花森林,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独角仙的生物本能,找到了隐藏在密林中的房子,救出了警视厅厅长。
影片中的独角仙是一种大型甲虫,通体遍布甲壳,黑中带红,像一辆小坦克。
它的体长通常三到六厘米,雄性甲虫头部还有一支约三厘米、前段双分叉的长角,是它的独门武器,看上去好不威风;而雌性独角仙则没有长角,头部前端仅有几个小突起。
影片中被胶带粘住背甲的是雌甲虫,头上没有长角。
不过,究竟为何用来做线索的都是雌甲虫呢?
按理说,长犄角的雄甲虫不是更容易引起注意吗?
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独角仙因为外形独特,深受小孩子的喜爱,很多电影和小说中都会有孩子去捕捉独角仙的情节。
它通常出现在夏天的树林中,喜欢吸食树干伤口处流出的树液,因为行动不够敏捷,很容易被捉到。
你知道吗?
这个威风凛凛的家伙在幼虫时期却是一条白白胖胖的大肉虫,据说弯曲成C形的时候,足足像一个鸡蛋那么大呢。
独角仙的卵经过1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成幼虫,幼虫藏在烂树叶等腐殖质里生活长达10个月,经过两次蜕皮之后变成一个甲虫模样的蛹,第二年夏天才会变为成虫,钻到地面生活。
那年,在舒克贝塔、神笔马良之类的国产动画霸占着孩子们黄金时段的时刻,在当时的审核制度下大陆似乎是以教育为目的引进了《名侦探柯南》。
那时的我发现新大陆般地迷上了它的剧情和人物设定,原来动画还可以这么拍!
曾经,bt,emule,thunder,tudou,mofile...只有40G的电脑硬盘里被我装了20G的柯南,那是当时最新最全的TV动画版,所有的剧场版,OVA,OP,EP,周边。
直到电脑死机n次被妈妈下最后通牒,才在大闹数场之后几乎是一集一集地删掉了它们。
那时,我几乎能背出所有的剧情。
会为服部平次的突然介入紧张,为新一父母的意外出现惊喜,回顾着妃英里和小五郎无止境地斗嘴,向往园子和阿真那样意外而美好的际遇。
后来,喜欢小哀那种大人般的冷静,在柯南监听跟踪琴酒时屏住呼吸,看到佐藤警官的初恋时哭个稀里哗啦,而对目暮警官帽子下的秘密也是相当好奇。
再后来,把茱蒂老师误认为组织里的一员而吓个半死,小小地花痴赤井秀一的深沉帅气,欣喜感动于平次和和叶的默契,也爱极了vermouth的冷艳、沉着、帅气以及与新一的瓜葛。
以至于当时所有的用户名都是vermouth,而最爱的座右铭也成了“a secret makes a woman woman"(越有秘密的女人越有魅力)还有还有,那引爆摩天楼中隔着厚厚的门板柯南对抱着炸弹的小兰说“剪红线,我陪着你”的瞬间,十三番目标中柯南举起手枪瞄准小兰的那一刻,世纪末的魔术师中小兰噙着泪笑着问柯南是不是新一的时候,通往天国的倒计时中小兰抱着柯南跳下断桥前的眼神,瞳孔暗杀者中的那句“因为我喜欢你,比地球上任何一个人都喜欢”那时,也开始迷上各样的动漫歌曲;认识了山口胜平,心目中日本永远的声优女王林原惠,迷上日本声优界中各样的声音;再后来迷上了更多更广的动漫,上网搜所有的drama和声优见面会;逛动漫周边店,学会在百度贴吧和各样的论坛里做千年潜水艇,偶尔冒个泡写点小豆腐块贴出去...而现在,面对浩瀚的日本动漫市场,我早已没有那时一星期一集追着看的虔诚,也早已不关心真相是否只有一个。
只是偶尔看一看剧情进展到哪里,了解一下我喜欢的人物有没有新的话题。
顺便再抱怨一下青山刚昌怎么还不给柯南一个结尾,差不多也该瞑目了...昨天难得闲暇,在n多想看的电影中竟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部最新的剧场版。
抱着个水罐,声音开到最大,把腿跷得和电脑一般高地看完了它。
其实看它也只是一种习惯。
至于评价已经在标题里说的很清楚,没有太多的期待,所以并没有特别的失望或惊喜。
12年了,每次听见有人说“你竟然喜欢看柯南那么幼稚的动画片?
很难看的好不好...”我只笑笑,并不加以争辩。
是的,我从不否认它的剧情实在拖沓,人物设定也有太多的不合理,那么几个主角的关联再出不了什么新意,柯南也是个彻头彻尾的灾星。
但是有些东西,已经是一种渗入骨髓的记忆。
比如柯南,比如魔卡少女樱,比如灌篮高手。
或许不再精彩,或许不再迷恋,却永远是确然地,清晰地在那里。
只是当片尾曲结束,看到屏幕上那震撼的剧场版第13弹制作决定时,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还有啊...
柯南的每一故事,都是悲剧。
尤其是那些因为误会和一时的自私爆发而酿造的。
但悲剧累积成为一系列的动漫剧,那么我们需要看的,只是侦探们精彩的推理,以及一些搞笑的桥段。
这也是为什么,自从灰原带给我惊喜后,名侦探柯南,再也无法带给我儿时的激情和狂热(还记得当时为了看暗夜男爵那一集,和妈妈闹翻天的气愤)。
而集华丽画面,绝妙推理技术还有完美故事于一身的剧场版往往会成为我对于柯南系列的一种突如其来的偷情般的慰藉。
自07年的《绀碧之棺》后,我对剧场版也产生了一丝怀疑,也许是因为我们已然长大,所谓成熟的我们,缺少了儿时的耐心,多了份自以为是的傲慢。
所以,当《战栗的乐谱》中,秋庭怜子那首《奇异盛典》真实的打动了我。
《奇异盛典》是基督教圣歌之一,用电影里的话语说,就是一个能点燃人内心热情的音乐,的确,当秋庭看着柯南说:三分钟够了么?
小侦探?
那种肯定的眼神;当灰原用直笛提醒柯南SHOOT时,彼此的默契;随着奇异盛典而来的,不是三年前小兰和新一的和解,也不是一个关于复仇和误会的什么杀人事件,不是侦探,不是推理,而是命运的渊源,犹如三年前的河边,秋庭和新一,秋庭和柯南,灰原和柯南,沿着命运的脊线走到属于他们的交汇点一样。
他们或许并不是和工藤新一青梅竹马,彼此深爱,但是他们却成为那时刻最懂得柯南的人。
没有大人的傲慢,没有情人的小家子气。
她们仅是知道,我可以相信眼前这个男孩。
因为他是名侦探柯南。
那一刻,奇异盛典迎着秋庭庄严而起。
音乐是人类对上帝的询问和祈祷。
而我仿佛看到,上帝的会心一笑。
整部电影,捧红了“奇异恩典”
M12
全部配乐都超级棒
这一部还真是不咋地
我的第一个一星电影,被气疯了。
挺不错,外面都爆炸了,里面安静的欣赏音乐
因为主题曲多给一星
唉···
歌姬歌姬!
音乐动听,情节尚可,不过推理薄弱,凶手比较明显。
我只能说这是垃圾中的垃圾
我对柯南的绝对音感表示无限的问号
柯南的剧场版拍的越来越像大制作电影了!只是少了推理的部分!多了惊险的场面!总的来说,我是越来越喜欢了!嘻嘻
绝对音准?太假了
最讨厌这部了
已经好几部了,艺术家可以人肉拨号,可以绝对音感,连作案动机都这么奇葩,杂糅了父子情、音乐爱和基情友情傻傻分不清楚非你不可离你就死的莫名情愫,艺术家好可怕啊啊啊!!!!
1星 还不如TV版的任何一集 几乎无任何推理
有点脑残。尤其是吼电话接通110那段。我都无语了。
柯南剧场版都差不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到不了经典,但也不至于太失水准!
柯南已经nc到我不能忍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