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中国往事

中国往事,Once Up A Time In China,Memoirs In China

主演:张国立,宋佳,张铮,朱雨辰,白庆琳,周恒乐,杨婷婷,吴越,侯祥,朱茵,赵立新,张志坚,沈羽倩,于彦凯,侯勇,康福震,马丁·沃斯特罗姆,邱枫,马小宁,王爽,Lennart Ro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8

《中国往事》剧照

中国往事 剧照 NO.1中国往事 剧照 NO.2中国往事 剧照 NO.3中国往事 剧照 NO.4中国往事 剧照 NO.5中国往事 剧照 NO.6中国往事 剧照 NO.13中国往事 剧照 NO.14中国往事 剧照 NO.15中国往事 剧照 NO.16中国往事 剧照 NO.17中国往事 剧照 NO.18中国往事 剧照 NO.19中国往事 剧照 NO.20

《中国往事》剧情介绍

中国往事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清末江南某地。郑家和曹家因祖冤结仇几代,老死不相往来。当时大清朝摇摇欲坠,社会动荡不安。曹家二少爷曹光汉(朱雨辰 饰)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在瑞典机械师路卡斯(MartiWaIIstrom 饰)帮助下,开办了一家火柴厂,以振兴民族工业。其父曹光器(张国立 饰)却有难言之隐,妻子曹金氏(朱茵 饰)与他人通奸生下孽子耳朵(侯祥 饰),由于娘家地位显赫,加之为曹家创下辉煌家业,光器只好忍气吞声。光绪帝驾崩后,曹家逐渐落败,受郑玉松(张志坚 饰)影响,曹光汉加入了与官府作对的蓝衣会,不久身陷囹圄。期间,妻子玉楠(宋佳 饰)与路卡斯偷情怀孕,所生异种被曹老爷赐名子春,孩子出生当日,曹光汉被斩首示众。奸夫路卡斯暴毙机房,处死孽子的重仼赋予了耳朵......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新年泰疯狂雾都孤儿汉谟拉比小姐同桌的守护者怨泊新警事之隐形兄弟暴走财神5女才男貌利维坦号战记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少年好莱坞第一季安德的游戏红旗谱腹黑少女贴身男佣黑侠VS赌圣我丈夫的煤气灯:摩根·梅泽尔的故事宾果地狱樱花革命:花开时的少女们武侠沉睡的旧账碰触终极斗士2超级鲨大战机器鲨女人行灵魂冲浪人青春韶华铁甲衣她背后的那双手六壮士

《中国往事》长篇影评

 1 ) 往事如烟1

这是片中的一个曲子。

往事如烟,正如那一拨年轻人的出现又消失,那一拨时局变动后的得失兴衰。

带着诡异色彩的片头曲鸣响了曹家的一个个小秘密。

耳朵的生母,光汉的恋母,曹如器的疯癫,光满的情人。。。。

谁人没有秘密?

耳朵也喜欢一个人悄悄的爬上屋顶,偷窥这个光怪陆离的大家庭的秘密。

这个家族,用看似荒谬的联系联在一起。

曹如器明明知道妻子金晓珍与别人私通诞下耳朵,却没有对妻子做出如对郑玉楠一样的事,是因为当年曹如器落魄潦倒然而金晓珍仍然甘心下嫁并助他辉煌吗?

我们并不能很清晰的明了,姑且猜测,这就是爱吧。

导演放大了每一个小动作。

曹家二少奶奶郑玉楠的手指是着重刻画的对象。

在新婚之夜,郑玉楠倒在床上,手如一只探头的天鹅,既渴望另一双手强有力的握住,又怯怯不敢光明的现身,然而她的试探并未得到光汉的回应。

或者说,得到的只是光汉略带愤怒的离去。

后来在充满南方气味的长廊上,她的手指,似迷藏般躲在耳朵的耳朵后面,轻轻触碰了柔软的耳垂,那个时候她带着属于郑玉楠本身的可爱与简单,触碰了属于曹家一丝不苟的生活。

她不知道是否该碰触耳朵的耳朵,虽然她的心中是渴望。

然而她也那样做了。

因为那个时候,她是郑玉楠,不是二少奶奶。

郑玉楠的手最后一次做主角是面对路卡斯的时候。

她的手颤抖着,向前伸出的手触碰了路卡斯的肩。

她知道那一碰的结果便是她的心被看透,被看出她隐藏的渴望。

她的手在空气中驻足,终究是搭上路卡斯的肩。

关于导演与众不同的表述方式,虽然有故弄玄虚的嫌疑,然而就表述人物摇摆不定的内心时来说实在是贴切的很。

那个年代的那个大家庭,束缚始终是占据着首位的。

虽然金晓珍有过红杏出墙的经历,但是面对儿子的婚姻,她主张的也是忠贞贤惠,为夫作婢的谦恭;虽然曹光满依然顶着压力把翠雨楼的晚月娶回家,但是他面对两情相悦偷吃禁果的二奎和青蔓儿,依然不会同意让他们结婚,反倒将青蔓送进了翠雨楼。

虽然青蔓本该被处死。

这么一个矛盾重重的家庭结构其实正是人性中最本真的东西。

金晓珍是因为爱儿子才对媳妇严格要求,媳妇的快乐媳妇的性格不是她考虑的东西。

光满是面对晚月情不自禁才“坏”了他的规矩,做出了唯一出格的事。

这个家族,人人都有情难自守的冲动。

他们每个人身上都藏着黑不见底的欲望。

最出乎意料的片段是光婷央求父母为其做主将她许配给耳朵。

本来曹如器和金晓珍正愁的不知如何是好——一个女儿,一个私生子——可是耳朵居然一下子就拒绝了。

光婷不甘心,打探原因,耳朵犹豫半响才说是有喜欢的人。

光婷表示不信,逼迫说出那个人。

这个时候,导演故意晃晃悠悠的表现耳朵的犹豫。

最后耳朵眉头一皱,画面突然转到一个回忆上——郑玉楠在长廊里奔跑着,无忧虑的笑着——然而这美景突然被光婷的尖叫“不可能!

”打破。

这个时候,我们知道耳朵说了。

说的正是郑玉楠。

而我们看到的是耳朵那一瞬间脑海里的想法。

不能不说那一刻我被导演打动了。

 2 ) 庭院春深锁不住

在一众知名大陆电视剧导演中,靠艺术风格起家的并不多,张黎是其中之一。

他工于历史剧,代表作《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人间正道是沧桑》等凭着端肃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浓烈的作者印记成为了无数观众心目中的经典。

可即便是在张黎的作品序列中,《中国往事》(2004,导演/张黎,编剧/赵立新,主演/张国立、张志坚、朱雨辰、宋佳等)也显得格外奇异。

剧作改编自作家刘恒1993年发表于《收获》的长篇小说《苍河白日梦》——说是“改编”,其实只是借用了原著的框架,绝大部分情节均为原创——讲述了清朝末年江南一个大户人家的衰败。

脱胎于先锋小说的出身外加遇上一个有艺术追求的主创团队,使得《中国往事》首先远离了固定题材自带的窠臼:说它是历史剧,可它除年代背景外,无一实事;说它是宅门剧,可它意在折射近代中国的风云变幻;说它是权谋剧,可它对人情和人性的了然细腻入微;说它是情感剧,可它分明隐喻着一场时代变局中的暗潮汹涌。

没有类型的牵绊,也就没有话语规范的限制,无需按照正义战胜邪恶,好人战胜坏人,光明战胜黑暗的路数讲故事,甚至,压根儿摆脱掉两元对立的二分法,让更复杂而真实的眼光指引叙述。

所以,剧中才会有那么多看似意外的意外,比如玉楠和光汉原本罗曼蒂克的相遇到最后竟误了三个人的终身,比如出身青楼、向往自由的晚月却渐渐磨练成了曹家大房最识大体的媳妇,再比如剧中其他人的去与留,死与生,莫不是重似几千斤重的橄榄,又显得平平常常、轻轻巧巧,骨子里透着一缕义无反顾的决绝。

人艺戏骨何冰老师在不久前的一次访谈里说,一个好的人物形象在观众面前是“不装”的。

按此标准,《中国往事》中的角色都很好。

曹光汉和郑玉松分别是民族资本家和革命党这两枝新生萌芽的代表。

他们有各自“应有”的普泛性特点——爱国的、实干的、有智识的,等等,与此同时,也具备人之为人的足够个性。

光汉固然是一个热血青年,可对母亲有着近乎变态程度依恋的他也是一个没有长大成人的孩子,尚未自觉自知。

当临刑前父亲问他为什么要到官府自首爆炸案时,他的回答是没想到自己会因此而死……而郑玉松立志要做澄清玉宇的英雄,他不计儿女私情,但最终令他崩溃的是嫁入曹府的妹妹与洋人私通,生了一个蓝眼睛的孩子。

在旧时代开始松动之后然新时代还未降临之前,光汉和玉松仿佛各种能量激荡碰撞出的产物,有一点点怪诞。

他们像鲁迅笔下第一个在闷热铁屋里醒来的人,又或者毛泽东笔下母腹中快要成熟了的婴儿,躁动不足以掀翻屋顶,却隐现生命的蓬勃。

具有象征意味的不只这两个人物。

曹家大家长曹如器的铁锅和铁锅里熬了十几年的老汤无疑更有指向性。

同样不应忽视的,还有剧中旁白的第一人称叙述者耳朵。

身为太太与一个下人的私生子,耳朵是老爷的仆从,十几年来没有得到曹家的合法身份,这让他得以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冷眼注视深宅大院内发生的一切。

而在结局,他被允许姓曹,成了“耳朵少爷”,并获准继承了光汉的火柴公社。

至此,原本的血缘伦理秩序被颠覆,公社的起死回生更是将尾声转向了一个可能全新的开始。

尽管象征修辞的分量很重,《中国往事》并非一部象征主义作品,我们似乎时而从中寻见很多熟悉的影子。

它的冷峻之处总有鲁迅的味道,而一个家族的末世史又怎能不让人想起《红楼梦》呢?

(宅院内不少场景对白的遣词造句方式同样如此)在诸多经典文本的滋养下,剧作显现出了杂糅的格调,它不全是西式的,不全是东方的,不全是写实的,也不全是主观的,以尽可能超脱的视角展现了一种不为任何历史观绑架的历史,自然有股邪劲儿。

张黎导演的那种别具狂欢倾向的激越风格在这部剧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扬,简直让人怀疑他在创作其他几部正剧的时候从未这样畅快过。

剧终处,画面上赫然注着“第一部完”。

据说,《中国往事》原本计划拍成横跨整部近(现)代史“三部曲”,现在看来,前四十三集已成绝唱。

曹子春和哑巴路子的故事仍在继续,只是旁人已无从知晓。

人常说,往事如烟。

 3 ) 喜欢阴暗的色调

总有无力的时候。

无法改变的周遭,连泥带水的日子。

我就悄悄的改变了自己去迎合生活。

多想像他们一样的敢忠诚,敢背叛,敢原谅,敢狠心,敢舍身,敢自虐,敢天真,敢。。。

 4 ) 那些陈旧的,即使美些,终该死去

起初,觉得腐败陈旧的气息里也有属于中国的美,疯癫的老爷有文人的雅,种马大少爷也有些许温情,肃穆的女人毕竟也有红肚兜。

然,看完,闷,失望,压抑。

这腐败土壤里开出的希望之花曹光汉最终也幻灭。

他是病态的。

没有爱的能力。

他是癫狂的,自虐般的飞蛾扑火。

他又是清醒的,清洁的,美好的。

可这有什么意义?

好好一个郑玉楠就为他献祭了。

因为他残存的一点爱,让她失去了出走的勇气。

看到最后,连耳朵也不可爱了。

一起埋在这腐尸堆里吧。

路卡斯亮晶晶炽热的眼睛终究谁的心也没穿透。

不知是郑玉楠还不够反叛,还是她不足够爱,为什么不出走呢?

中国太大了,我们都这么认为。

从古至今,中国都是个内向的民族,没有出走的勇气。

而一直与大海搏斗的维京民族,从来不惧怕异国,敢去闯敢去爱。

谁不喜欢路卡斯呢?

一个异族人,却执着的爱上一个中国女人,睁着一双无辜的麋鹿般的热情的蓝眼睛。

太美好了。

可在一潭死水的曹家,这蓝眼睛啥也照不亮。

最终把自己也埋葬了。

不,还有曹子春。

但这个蓝眼睛的混血儿,在闭塞的中国会有生存空间吗?

郑玉松是完美的,有老式中国人的精明与细腻,有铮铮铁骨,有脉脉温情,有家国情怀,可他太孤独了,与他惺惺相惜的竟是是他的对手和敌人。

这样的人终究太少了。

 5 ) 往事如烟

一口气看完了《中国往事》,长篇小说和长篇电视连续剧一样有种卷帙浩繁的沧桑与厚重感,尤其是这样的历史年代题材,更多了一分悲怆的时代烟云之气。

晚清危如累卵的王朝夕阳衰颓之势欲盖弥彰,而落在每一个曾经鼎赫一时的家族身上,便是“眼看他楼塌了”的晚秋凉薄之气。

中西影响下的青年人依然有着对家国将败的不甘与孤愤,勇于追爱却难逃封建家族束缚。

中西文化的冲撞,老辈与青年的隔阂,男性与女性的差别,政治与社会的交织,很难想象所有的戏剧冲突能在这篇中国往事里碰撞地淋漓尽致。

豆瓣是张黎是历史剧第一人,名副其实。

新旧思潮交集,时代变革初开序幕,每个人都有着难以言说的忧郁与悲凉故事,汇聚成面对风云更迭的盛大的孤独。

曹耳朵始终是故事的旁白讲述人,看尽了这些年曹家的兴衰荣辱与个人的恩怨浮沉,曲终人散,他说“终于知道什么是往事如烟,有些人有些事像一溜烟似的永远不会再回来”。

看完太难受了,谢谢作者愿意写下这些长长的故事,在晚清没落的尽头,留给后人最后一曲绝唱,循着蛛丝马迹,还原那些鲜活的家族生活记忆。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都不会经历那些人曾经的挣扎与苦痛,时代造就英雄,也造就着普通人的苦难与伤痕。

纵然往事如烟,依然有人记得。

每次看年代剧都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窥探,体验着一次盛大的共情与悲喜,对于结局无能为力,那就愿剧中的你们好好做自己,认真活下去。

 6 ) 往事如烟

《中国往事》里“叮”的一声,像游戏里的一个hint,某种转场方式,眨眼之间悄悄转变的信号灯。

好像只靠“叮”的一下,就有东西活泛了起来,或在你心里种下了某种念头。

五雷轰顶,一夜白头。

她向Lucas跑过去那段,两人间的距离也就十米吧,却像足足有几十米,一直跑一直跑都跑不到。

那是她的又一次无望的叛逃,那种禁忌之恋,那种不可能性的重重阻碍,让我不禁为他们捏把汗。

他的眼角向下,嘴角向上,疲惫、绝望,却还是温柔地张开了双臂。

他们最终不顾一切地抱在一起真像个世纪拥抱,像困住我们的世界裂开了个口。

她离开之前听的最后一场戏,去掉了戏曲的声音,却成为我印象最深刻的戏曲片段。

台上是不知疲倦的戏子,眉毛和小拇指上都全是戏;台下只有她一个心事重重的观众,拨着手中看不见的琴弦。

纵使她再次抚琴,却再也无人聆听,她却仍然像当日嗅留在机器上的味道一样,在那瞬间活在过去的记忆里。

像我这样从来不听戏的人,竟也忽然明白了“人生如戏”。

在那一瞬间好像台上、台下、屏幕外的我们的人生有了某种交叠。

她的出口成冰的声音,梳得一丝不乱的发髻,小巧的耳环,衣服上的褶,带着情绪的全程被追踪的手。

火柴公社里飞舞的刨木花,触到她的脸庞,也像变成了雪花,快要被那温度融化。

她的彪悍又娇嗔,无畏又彷徨,她扯动嘴角,笑容坚强却又一触即碎。

我从来没见过有人那样笑过。

很多年之后,我都在想,是什么促成了她那样的表演。

那个时候的她,现在看并不是什么标准脸的美女,“世界上再也没有她那样的女人了”,这样的描述却恰如其分。

她走后耳朵的那句台词,喑哑、卡顿,如鲠在喉。

那些很闪的摄影和剪辑,像一只手拽着你的领子,把你拖到座位上坐好,而场景早已悄无声息地转变。

所有那些超现实的手法,却会让你觉得现实本就如此,只是把人物内心那感知不到的部分换了一种方式让你感知到了。

也许中国再也不会有人这样拍国产电视剧了吧。

 7 ) 感...

终于有时间来感慨一下了作为电视剧迷的我由衷的推荐《中国往事》从历史剧-警匪剧-言情剧-情景喜剧-港剧-台剧-韩剧...看的电视剧比电影都多,从中也学到了好多好多道理,就算是再烂的电视剧都有它精髓的部分多数历史剧都意义甚远,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最喜欢看《大明宫词》,总是在想这个人为什么这样做、而那个人为什么那样做...后来电视剧越拍越好,我的领悟能力也随之增长了,直到《中国往事》,我觉得她开启了我对电视剧的另一个理解的渠道...她比以往的电视剧更全面了,在我看来她让电视剧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故事情描述的生动、对人物性格刻画的细腻、对时代背景诠释的到位...观看《中国往事》也不仅仅是一种欣赏...而是穿梭时空般的回到了那个年代,仿佛身上所有的器官都随着她回到了过去视觉...听觉...感觉...都不由自主的融到了其中...眼前就是那经过蒙蒙细雨抚摸后笼罩在轻纱之中别致的江南院落,幽静而凄美耳边那古琴声穿过了层层迷雾从院子的另一个角落飘飘入耳,悠长而凄婉一伸手仿佛就能触摸到那淡淡飘香的檀木座椅...就在这里隐藏着一段段让人深思的故事...演绎着一个形形色色的社会...看完《中国往事》并没有一种结束的感觉,总觉得还有好多好多答案需要去探索,百度贴吧里也是沸沸扬扬,大家各抒己见,褒贬不一终于我也慢慢地理清了我的思路,理清了我的理解,理清了我的观念曹光汗——因为演员的原因开始就很喜欢,但是看着看着发现不是我想的那种人,一直觉得他是神经有问题,做的好多事情真的让我很不能理解,直到最后我觉得我大概可以理解他了。

他不正常的地方就是恋母症,因为害怕,因为在深宅大院中的压力压得他害怕,所以他认为只有母亲的怀抱才是最安全的。

他去做火柴去制炸药,因为他想证明自己,在那个年代他在国外生活见到了从来没见过的事物,过着从来没过过的生活,接触着脑子里装着完全不同思想的人,他选择了这样的生活,他是那个时代进步的代表。

他留洋回来后想来改变周围人水生火热的生活,他的思想里已经是一个现代人,但是,实际上他却是生活在那个社会动荡的混乱时期,所以,最终他的生命走向了悲剧...郑玉楠——因为宋佳所以很喜欢即使有些做法不是很赞同。

一直认为女人的直觉会帮助自己找到幸福的另一半,所以当看到玉楠拿着光汗的照片肯定地说要嫁给他的那个表情时很坚定的认为他们会幸福会一起去改变那个疯狂混乱的时代。

他们虽同是出身名门,又都受过西方的教育,并且天生一对,但是他们生错了年代,生在了那个年代。

不能说玉楠的悲剧是光汗造成的,是时代造成的。

如果光汗像光满那样,或 是像路卡斯那样那么谁又去炸那个不争气的清政府呢玉楠和光汗的悲剧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接受了不属于那个时代的教育,她勇敢的去闯破了旧社会的那个网,去追求了自己的欲望。

如果郑玉松也接受了西式教育,估计他也不会死不瞑目了路卡斯——悲惨的洋人。

一个与那个社会更加格格不入的个体,在他身上不仅仅是封建与自由的不容,还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别说在那个年代了就是在当代的中国也是不容的。

在他的眼里,个体才是最重要的,看到他我才真正理解了外国所谓的人权,中国人不是没有人权,有些无知的中国人还在纵容着那种说法,因为他们忘掉了文化,忘掉了几千年来传下来的文化。

在路卡斯的眼中,因为他自己的爱他忘记了曹家,曹家也算是他的恩人了,好的东西都给他,需要什么照顾的都特别周到,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大气风范、以礼待人,即使在那个时期,曹家也没有失了礼节,这也说明了大家之所以为大家的原因。

但是,在路卡斯的眼中,似乎不知道什么是报恩,不知道什么是“识大体“更没有中国人“朋友之妻不可欺”的观念,他永远都不能理解光汗为什么要去制炸药然后有去自首,他自然也不知道什么是大爱,之前我是很气氛他的,但是也不能怪他,也不能说那种自我的想法不好,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是受拘束的,他们不理解我们委曲求全的理由,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吧,没有好和不好,只能说人各有活法,追求不同罢了爱情与欲望玉楠从头到尾爱的都是光汗,我以为后来她爱上了路卡斯,但是看的过程当中我丝毫感觉不出他们之间那不顾一切的爱情,起初还以为是没表演出来直到看到最后才明白,其实玉楠在精神上一直都是爱着光汗的。

但是她没抑制住自己的欲望,被光汗冷落,在那个深宅大院之中又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无处释放她那青春的朝气,在这时,无拘无束的路卡斯不断地向她示爱,虽然我很不欣赏她被欲望所诱,但是可以理解。

我希望她爱着光汗从一而终,我很高兴看到了这样的结果,玉楠死掉了休书说:“请不了,我们永远都请不了。

”,光汗也在临死前明白了自己爱上了玉楠,因此我原谅了玉楠的不忠,但是另一方面我还是矛盾的希望她真的爱着路卡斯,如果那样就不是性的欲望了,而是爱情。

但是事实却是,欲望脱离了爱情存在了...在我传统的思想里是无法理解的,但是有些东西是思想所预料不到的,人终究是人,是一种最高级的动物而不是神...耳朵——我很喜欢耳朵,但是同时他确实有着那个时代低级阶层的奴性,光汗所看不惯的也正是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奴性。

但是他只能看到那么远,他生活在那样一个社会中,又没有受过外来的教育,他不知道将来会是怎样,他也想不到那么远,他所学到的就是怎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这样一个大家子中生存, 他受着委屈但也算成功了,得到了老爷的信任和对太太的原谅,起码他还好好地活下来了。

在那个年代有牺牲品也有留下来的,革命者必然是先驱,耳朵就是那个年代留下来的代表,如果耳朵受过好的教育,我想他也是个不错的革命者。

玉松大哥曾经说过很看好耳朵的,确实耳朵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生错了时代,受错了教育,但是他经历了该经历的,他将会是踩在先驱者肩膀上的后续力量。

老爷——满宅子里的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名副其实的老爷。

貌似疯疯癫癫,其实是最明事理的,大度且豁达,很典型的读书之人,并且也很理解光汗的做法,但是那个年代的人毕竟有着那个年代思想的局限性,但是总的来说并不是像以往电视剧中老爷的恶毒形象,深宅大院固然恐怖,但是它也必然有它大的道理。

太太——很不喜欢这个太太,很自私,满脑子都是她的儿子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是封建的思想让她总也原谅不了自己,总让自己背着一个大包袱即便怎样都磨平不了那个疙瘩郑玉松——爷们就好像他自己说的,他最欣赏林冲和柴进,作为一个衣食无忧要啥有啥的人来说,能参与革命放弃一切说明他的思想境界远远的高于对世俗的欲望,这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但是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他不再来一下子把曹猛打死,作为一个革命者不应该那么粗心大意的,大概是故事情节的需要吧光汗、玉楠、路卡斯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与欲望,在那样的年代中挣扎着...老爷、太太、耳朵之间的恩恩怨怨在感情与道德间挣扎着...郑玉松代表的革命派与曹猛代表清政府在彼此的泥沼中挣扎着...光满与他的太太们在传宗接代的旧思想中挣扎着...看一部电视剧就好像在了解着这些人,时间久了,了解的深了会发现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每个人的错也都有它值得原谅的理由。

贴吧上好多人沸沸扬扬的讨论,貌似爱憎分明,其实是简单草率。

当不完全了解一个人时就妄自下结论那是对人的一种伤害... 人与人之间的那点事是很难说清楚的,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理解也都不尽相同。

人无完人,不能说《中国往事》是个悲剧,看到最后再回味一下我倒是觉得心情还蛮好的,没有过程中那么压抑,只有形形色色的人的存在才会有曲曲折折的社会,只有那些不被理解的进步青年的存在才会有我们美好的今天,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成就了今天的存在...

 8 ) 庭院里还真深,人和故事都不安宁

电视剧里播的时候,我还窝在电脑上看动画呢,然后走过去一瞅,一个穿个红艳肚兜的女人,跪在妖蛮的要请罪,说我不开化也好,保守也好,我惊得认为,这中国往事还真是不简单,想走,但还是鬼使神差的留下来看了一会,开始还认真看,可看久了就发现这电视有点苗头,还整了些抓人眼球的台词,意境深远啊…………这可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让不知道这电视剧的人心里透透的程度。

但导演有的地方弄得太意识流了,我看得愣愣的,还思考这是不是拍摄剪辑方式大开放了,中国电视觉醒了啊?

因为电视放在客厅里嘛,吃饭后的电视时间都不是属于我的,和家人同看这么一部个怀鬼胎,心神不宁的好电视剧,我拉不下脸来,于是就继续窝在电脑上,但网上有啊,我就激动得或者平静的点开第一集的开始。

这电视剧啊,不能一口气看完,就像[不能一鼓作气]一样,要慢慢来,慢慢品。

 9 ) 曹光汉是最大的败笔

我没看过刘恒的原作,不知道最初的本子里曹光汉究竟被写成一个怎样的人物。

是不是张黎将原作改变成导演剧本时把曹光汉写成了目前这么个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人物?

看不出编剧或者导演究竟想把曹光汉写成一个怎样的人物,在荧屏上给人的感觉整个是一个思维不合逻辑、行为不通情理、近乎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加上朱雨辰的演技生涩,对角色的把握偏差(这点其实不能怪他),一个串联着几乎整个片子的重要角色被写成一个思维混乱的人,做着莫名其妙的事,整个片子里许多重大事件都变得莫名其妙了,他为什么要做火柴?

到底是做火柴还是做炸药?

为什么不爱玉楠?

为什么不和她同床?

为什么这么恨耳朵?

为什么恨曹家几乎所有的人?

为什么要去杀清官?

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去自首?

你可以把曹光汉写成一个精神分裂者,但必须有交代,必须符合基本逻辑。

不过全剧的故事曲折复杂,跌宕起伏,靠这点才保证了一定的收视率。

 10 ) 中国往事,那一代人的心酸事

这是我看过的最优秀的国产片。

作者对他想要表达什么清清楚楚而尺度拿捏很好,以小见大,足以配得上这个名字。

虽然我还是不太敢去评价作者他想表达什么,因为我还是不太敢去揣测剧中的人物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演技、布景、采光、音效等等每一个方面都拿捏得完美。

一个人所处的时代是多么重要,在那样一个风云突变的时代里,无论你是先行者还是落后者,似乎都是跟时代作对的,都是孤独的,都没有好果子吃。

剧中最让人佩服的不得不是郑玉松,他是个勇敢地革命家,他好像把什么都看得很透,他唯一迷茫的大概是他到底要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革命。

我觉得曹千总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尽管他在剧中算是反面人物,但我始终对他不是很排斥。

如果剧情能够继续写下去,我觉得他会变成一位为中国的命运殚精竭虑的人,他令我们厌弃的一面是时代在他身上刻下的阶级烙印。

对二少爷的认识就太波折了。

小时候这部剧刚出来的时候,觉得他是为爱国进步青年,后俩再看觉得他是个疯子,等看完了就知道我们需要这样的“疯子”。

他知道他应该做点什么,但是他不知道怎样做,他周围的一切都令他感到恶心,好像怎样做好像都是无济于事的,那还不如什么都不做,所以解放了自己。

但我不知掉写他恋母有什么用,怪怪的。

他和他母亲之间奇怪的感情和他哥和他母亲之间的感情让我觉得真的怪,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另外,张国立老师的演技和赵立新老师的编剧啊,真的让我拍手称赞。

《中国往事》短评

诡异的佳作

10分钟前
  • Crazy Ivan
  • 推荐

看过最怪异的剧……

12分钟前
  • 阿遁
  • 推荐

挺不错的,可是节奏太拖沓了,后面本来还有两部,大概是再也看不到了。

16分钟前
  • 夕月木
  • 推荐

贞洁是古代男权控制女性最好的枷锁

20分钟前
  • 葱油饼不放糖
  • 还行

不如书好

22分钟前
  • 平原上的漫游者
  • 还行

朱雨辰也演的太好了吧!

26分钟前
  • fanruizhe
  • 还行

以前的电视剧质量好高,人物刻画清晰,情感克制,有一定知识垫底的公知编剧和现在的文盲资本杀玛特编剧好不知道哪里去了。

30分钟前
  • 酒神少女(播客
  • 推荐

看不下去了,太狗血了,曹光汉就是个神经病。

35分钟前
  • 今天也要全力以
  • 还行

变态或者精神有问题的人很多,可能就像反映那个吃人的社会吧

37分钟前
  • 毛嗑
  • 较差

盪氣迴腸

42分钟前
  • C Z
  • 力荐

贯穿全剧的是男性生殖能力的孱弱,老爷的妻子与他人偷情,老人沉迷补身体;大少爷妻妾众多却生不出男性继承人;二少爷已经成年却仍然无法脱离母体,不愿还是不能与妻子发生关系令人怀疑。在男性掌家的时代,因为男性最原始性能力的衰退,夫妻父子关系都变得畸形,想要维持纲常伦理却已经发生了许多“丑事”。导演一贯的摄影风格,演员们好像都憋足劲儿要演得高大上,总之在导演一众作品当中算是缺点比较大。

47分钟前
  • 17528
  • 较差

阴森邪门,一家子够乱的,熬汤戴绿帽的老爷+传宗接代的大少爷+几个姨太太+冷怪戴绿帽的二少爷+通奸的二少奶奶,都不怎么正常,是怎么做到配上各种不般配的感情线的?

51分钟前
  • 倾词92
  • 力荐

挺不错的啊,每个人都很鲜活,话说这剧里最讨厌的就是光汉,整个一变态渣男

55分钟前
  • _猫予鱼_
  • 推荐

x

60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还行

论变态还得看红色大地 太变态了 某种程度比大红灯笼高高挂还变态 终其一生只为熬一锅邪汤的疯比老爷 感觉是封神榜里出来的人物

1小时前
  • stupidentist
  • 还行

小宋佳,真的,演出了,那个,时代的女人,的感觉。演技绝对是一流的

1小时前
  • 爱与诚
  • 还行

这部连续剧很压抑,压抑得要死

1小时前
  • 2B的HELLOW
  • 推荐

陪妈妈看的,分数给演员的卖力表演和服道化。装神弄鬼的配音让人心烦意乱,各种故作深沉的隐喻拼凑出毫无逻辑的剧情,和新红楼一个风格,实在让人厌烦。

1小时前
  • 巴斯克维尔序章
  • 还行

朱雨辰根本不会演戏!

1小时前
  • 都市隐者
  • 推荐

中国最混沌的年代,迂腐的家族,惊心动魄的往事

1小时前
  • Vick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