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英雄》,大家都看得怎么样了,真没想到这部剧的剧情居然没有崩,虽然,有一些瑕疵,但还是不会影响到整体上的剧情,各个角色都还是很生动的,但是,要说这部剧有什么最大败笔的话,可能很多人都发现了,没错,那便是这部剧的文工团的戏份了,也不知道编剧是怎么想的,为了创造男女主角的感情戏,安插了大量的戏份给文工团。
这不是我瞎说的,记得是剧情前几集,当时,美军打穿插,深入我军腹地搞偷袭,按理来说,这样的情况下,美军就不应该抓俘虏,放到正常的故事里面,按照剧情的演绎,大概率这群文工团的人会被全部消灭,但编剧不是这么想的,为了烘托戏份,强行搞出来了那么多的戏份,还把美军拍得正面性极强,我也不知道编剧是怎么设计这样的桥段。
眼瞅着这样还不够,为了烘托马思纯的意志坚强,设计一段美军派遣轰炸机炸他们的戏份,这段戏是看得我十分出戏的,美军的轰炸机,一般投掷都是重磅炸弹,最差也是凝固汽油弹,可结果,到了剧情里面,却变成了手榴弹式的武器,文工团的人靠着主角光环,居然巧妙躲过了美军轰炸机的轰炸,要知道,轰炸机一般都是地毯式轰炸,基本跑不了的。
可以说,交战时期根本不可能有文工团像剧中那样被派到前线去慰问演出的,大多数戏份都会放在后方,可是,编剧不这么想,强行加戏,在很多不可能接触的地方,给男女主创造戏份,马思纯饰演的文婕几乎是被编剧史诗级强化了,她不仅玩得一手好音乐,还会讲外语,外语水平还很强,还很能打,这跟我们传统印象中的角色完全不一样。
也不知道为啥,后续的编剧为了让她和主角能产生交集,然后设计了一段在广播站工作的戏份,专门用广播的方式瓦解对手,可以说,编剧为了他们两个能在一起,可谓是操碎了心,要不是我们真正看了这部电影,会发现,马思纯显然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有问题,我一度怀疑编剧就是在故意营造这个感觉。
后续的剧情里面,编剧也不管这个角色怎么样了,总之,一个劲给这个角色加戏,加到后续,都快混到主角之一了,这样的加戏程度,真的是超乎我们想象,可这样一做的结果,就是在这部剧里面,这个角色俨然已经成了这部剧的最大败笔了,不信,大家可以尝试把文婕的戏份给删掉,你会发现这部剧的流畅程度反而更高了。
两炸玉江桥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志愿军38军军长梁兴初为了打好这一仗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派出了一支323人的侦察支队,由军部侦察科长张魁印担任队长兼政委,113师侦察科长周文礼担任副队长。
侦察支队在战役开始前秘密插入敌后,炸毁了南韩七师唯一的退路武陵桥,为二次战役的最终胜利立下了大功。
由于这个战例非常经典,1958年先是被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成了军事教育电影《奇袭武陵桥》,两年后又改编成了电影《奇袭》,男主角方勇的原型人物就是张魁印。
《侦察英雄》剧中的侦察科长梁辰也是还原的张奎印。
两炸玉江桥和三炸水门桥有些雷同,但任务的艰难程度却不尽相同,为此,又专门重刷了一遍《水门桥》,第七穿插连的难度要大了许多,一是冬天的寒风暴雪,二是连续作战的艰苦,三是装备上的较大差异,四是任务牺牲人数对比,都彰显了志愿军为完成任务不惜牺牲一切的战斗意志。
白虎团团旗
在《侦察英雄》里面,很多观众可能会觉得电视剧是不是把美军拍得太过于强悍了,毕竟这部剧里面的美军没有犯傻和犯浑,他们也会搞偷袭战,抄我军的后路,也会穿着己方制服在志愿军后方搞小动作,正面战场上,美军更是有坦克掩护,天上还有飞机支援,战斗力可谓强悍到不行,其实,这还真的不是导演乱拍的,事实上,美军比这个还要恐怖。
现如今的很多观众根本不知道朝鲜战场上的美军到底有多强?
其实,我们可以直接从美军的步兵班装备就能看出来的,按照美军的步兵班编制,一个班的编制是12人,分成了三个组,分别是侦察组、步枪组和支援组,从上述的资料就能看出来的,美军普通步兵班,装备了一把轻机枪,其他的人,还装备了卡宾枪,足以说明美军的装备火力了。
请注意,这还只是美军普通的步兵班装备,一个排除了普通步兵班,还有配备其他火力的步兵,特别是朝鲜战争的后期,美军意识到了步兵班人数过多之后,立刻调整方向,缩减了班级人员编制,从原来的12人缩减到了9人,虽然,编制缩减了,但行动力却更加高效了,特别是步兵班还开始编入狙击手和机枪组,战斗力也更强悍了。
当然,更让志愿军羡慕的是美军的通讯能力,可能现在很多当兵的人早就忘了部队里面还有通讯兵的说法了,当时,志愿军的电台,很多都只能装备团一级,甚至一些特殊单位才能装备到连一级,剧情里面,梁辰所在的师侦查科才装备了电台,而美军呢?
他们的通讯设备都是直接装备到排一级,甚至有些步兵班都能装备电台。
其次就是火力了,志愿军最强的支援单位,就像剧中的那种迫击炮,有的单位连支援炮兵都没有,而美军呢?
他们的步兵排都是可以直接呼叫火炮支援的,而造成美军能够如此豪横的,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后勤供应,可以使得他们的步兵可以在炮火的支援下,不停地向己方支援,而我们却完全做不到这样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我军火力不足恐惧症的原因。
当然,这里不是在灭自己的威风,涨别人的志气,事实上,我恰恰是在我们提气,大家想想,即便美军以及所谓的联合国军那么强悍了,可结果呢?
还是被我们志愿军硬生生从鸭绿江边一路打回了三八线,可见志愿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了,如果没有朝鲜战争,恐怕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志愿军究竟有多么强悍的战斗力。
在侦察英雄的第一集和第二集的阻击战时,有这么个细节,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时,志愿军侦查科的梁辰带领一支小队计划阻击美军的装甲部队,美军这边也没闲着,他们车上搭载了一挺重机枪,不计代价浪费子弹,胡乱向山坡和一些可疑目标开枪,子弹好几次刚好击中了埋伏点,于是,不少人就产生了疑问,美军干嘛要这么乱开枪?
其实,这还真的不是美军乱开枪和浪费子弹?
先说浪费子弹的事情,在我们看来,这是浪费子弹,事实上,美军压根不在乎这些子弹的问题,因为美军的后勤供应不是开玩笑的,当时,美军的士兵前线都能吃到热食,美军在当年可是号称后勤王炸,子弹能够从后面源源不断供应,使得美军压根就不缺什么子弹的问题。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美军推进时乱开枪,他们这个是有很深的考虑,这个也叫做前沿火力试探,啥意思?
就是在一些高危地区,像剧中那样的情况,埋伏点都埋伏了志愿军的伏击,我们能考虑到的事情,美军自然也能考虑到,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这部剧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这部剧的美军没有像抗日神剧里面的日军那样智商欠费。
也因为这一点原因,美军的方法就很明确了,那便是利用机枪进行火力试探,因为这个地方周围都可以是伏击点,一旦被伏击,他们很容易吃大亏,他们当然不傻,利用机枪的火力对可疑目标进行开火,一方面是为了攻击敌军的单位,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车队的安全,一举两得的好事,美军当然十分清楚这一点。
当然,除了对可疑目标进行火力压制,也是在试探敌方火力,细心的观众,可能也发现了,他们并不是无脑开枪,而是对其进行了大肆的火力试探,开枪的顺序并不是无脑的,而是采取一连串的速射,这就相当于给了防守方一个暗示性的提示,就是美军已经发现他们了,自然而然,会让己方提前开火,从而获得战场上的优势地位。
而且如果大家是足够了解军事的话,就知道,美军的这支车队,他们的编队方式也是非常有安排的,坦克+汽车+卡车的编队推进方式,不得不说,《侦察英雄》的剧组的确是用心颇多的,这种编队就是非常有考究的,这是一种战术编队,坦克在前,轻型汽车负责火力掩护,而后面是卡车负责运送士兵和物资,这种战术是非常合理的。
没想到,罗晋的演技能这么炸裂,我真的觉得罗晋能够算得上是青年演员的代表了,他演的侦察英雄,我是一点都没有看出什么痕迹出来,不过,这不是重点,我们今天要聊的重点是大伙有没有发现个事情,就是作为志愿军的他们,部队里面却拥有大量的美式武器,这就让很多人奇了怪,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美式装备?
其实,这一点,跟一个人脱不了关系,这里,并不是美国人的装备有多好,而是美国人给得太多了,怎么说呢?
故事还得往回说,回到解放战争时期,很多人不知道,在二战结束的那段时间里面,解放军和国军爆发的解放战争还有个细节,那便是当时的美国援助,当时,美国援助了大量的美式武器给了我们的运输大队长。
甚至很多人不知道,当时的美国人援助的武器非常多,足够武装好几个军的武器,这么多天量的武器,后来都怎么样了?
很简单,全部都被运输大队长送给了我们的解放军,没错,电视剧里面志愿军手里出现那么多的美式武器,原因就在这里了,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很多武器都是美国人从仓库里面拉出来的,很多都是未拆封的情况下,原封不动到了解放军手里。
但遗憾的是运输大队长简直是拿着稳赢牌打了个稀巴烂,微操高手的他,谁都没想到,他变相支援了一波抗美援朝,当然,回到剧中,作为志愿军某师侦查一班的设定是一支从解放战争中走过来的部队,因此,我们看到他们的队伍拿着一些美式武器就一点都不稀奇了,比方说,第二集时,科长梁辰会熟练操作火箭筒也就不稀奇了。
讽刺的是当时的美国军方还闹出了一个大乌龙,眼瞅着对方手里的家伙事那么多,还都是美国人自己生产的武器,有的武器的型号比他们的还要新,以至于他们都怀疑到了高层内部有叛徒,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最终,他们也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原来这些武器都是他们自己给的,估计看到这份调查报告的军方高层鼻子都快气歪了吧。
当然,这也从片面看得出来这部剧的考究还是很细节的,不然,也不可能做得那么到位了,遗憾的是这部剧也同样犯了国产剧的老毛病,那便是恋爱剧情少不了,我就不明白了,国产编剧是不是离开了谈恋爱之后,就完全不懂什么剧情了,那个文工团跑在侦察队的前边,这样的剧情实在是有点扯了。
侦查英雄收官了,最后一集留下了眼泪。
一开始侦查英雄就抓住了我的心,一集一集的追 ,直到文工团出现,担心的事来了,一想到剧里会有爱情戏,就怕喧宾夺主,毁了整部剧。
但是,剧情展开后,才明白,这里的爱情用了最少的笔墨描绘出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两个人恋爱细节的描写,但是在战场上的互相关心、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溢满屏幕,特别是最后执行任务时面临生离死别抉择的时候,至美的爱情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不得不做出牺牲的选择,那种感动、那种不舍表现出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侦查英雄是我看过最好的战争片之一,也是我看过罗晋演的最好的剧。
以前对于罗晋没有特别的印象,但是这里,罗晋演出了英雄该有的样子,即温文尔雅又机智勇敢,对战友、对所爱的人那种至真至诚的情诠释的十分到位。
无论哭还是笑都十分感人,因为这部剧,罗晋成为我最喜欢的男演员……
1,侦察英雄的剧情大部分都是根据抗美援朝真实事件改编,只不过汇集到了主要演员身上。
2,文捷的戏份应该是这部剧唯一的槽点,但是我理解导演的安排,毕竟志愿军战士也是活生生的人,感情是不可缺少的。
其实,只要我们脑补文捷和梁辰没有感情交集,就可以了。
毕竟文捷的原型夜莺也是志愿军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3,我最开始的底线是陈述民活着,因为梁辰说“你留下来对建设新中国更重要”,可是导演突破了,因为有导演父亲的情结,可以理解。
之后的底线是白昌镐必须死!
还有一集,希望圆梦!
4,说这剧不好的,自己回家看书,就像网友流行的一句话,如果按真实历史拍,会被以为是科幻剧!
别拿剧情不好,战争效果不好,戏剧冲突不好当幌子!
这部剧拍的是抗美援潮精神,拍的是立国之战,拍的是为啥你现在能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看电视还能品头论足的原因。
没有抗美援朝,现在的新中国很可能已经进历史书了!
胆敢质疑狂吠的人,都是因为无知。
送个名词解释自己查:达克效应!
5,另外,具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潜伏在我国境内的敌特势力可能在11万人以上,它们主要来自于日本(7万人),美国还有欧洲,主要潜伏在沈阳,成都,西安等军工重镇。
去年敌特势力在我国进行的非法拍照测绘高达2300多起!
所以,帝国主义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不是一句玩笑!
中华民族正在复兴,也必将复兴!
在这种时刻不把好思想关,人云亦云,被敌特渗透,轻了是家破人亡,重了那就是我们民族将万劫不复,再也没有复兴的可能!
这一点,希望中华儿女警醒,共勉!
最后,向人民英雄致敬!
12024开年,郑晓龙就带着他的新剧《侦察英雄》打响了第一枪。
《侦察英雄》开播至今,卫视收视率持续领跑。
在获得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媒体的强力推荐的同时,也收到了来自观众的好评:“侦察英雄们的团队精神和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兄弟的信念,好想让人哭啊”“演员们处理的细节好绝!
”看来大家对高质量的战争剧期待已久。
不同于以往传统战争题材电视剧,《侦察英雄》首次聚焦抗美援朝战场上侦察兵这一特殊兵种,在视角、叙事以及创作方法上均实现了创新突破。
2近期播出的剧情中,314一战令人印象深刻,梁辰带着带领下的侦察小队和南朝鲜军的领头羊白昌镐斗智斗勇,整个过程反转又反转,悬念十足,看点拉满。
首先,梁辰带着侦察班同志,乔装成李伪军,越过边界线,探查314阵地的布防情况。
精通朝鲜语的金哲,假扮南朝鲜军官,成功套取口令,凭借精湛的演技,带着侦察兵们顺利通过防区。
但是一切太顺利了,反而引起了梁辰的怀疑。
果不其然,巡逻的战士发现了李伪军白昌镐潜藏在我方时掉落的纱布,梁辰意识到白昌镐一直在树上监视着他们的一切,于是将计就计,故意让他们回来传递布防情况。
梁辰意识到侦察连的行动可能已经暴露。
为确保新情报准确,梁辰再次返回敌营侦察情况,不料与敌军正面相逢。
314战役中,梁辰的预判能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先是预判李伪军故意放他们回来传递错误消息,然后预判乌云山换防时,军力薄弱,正好趁机攻打,最后他预判大鱼岭是重要阵地,一定要抢先占领。
丰富的经验和大脑迅速的判断是赢得胜利的关键。
梁辰机智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胜过装备精良的李伪军部队,这才有了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314一战并非梁辰拥有主角光环或是开了“金手指”。
虽然它看起来充满了戏剧性,但确是根据真实发生过的经典战役进行改编的。
比如战斗英雄杨育才奇袭“王牌“军“白虎团”的事迹。
杨育才率领10名侦察员及两名做翻译的朝鲜人民军联络员,组成了13人的奇袭小分队。
杨育才穿上美军军服,戴上美式钢盔,摇身一变成了美军顾问。
他们深入敌人腹地后,从一个小兵口中套出的口令通过两道岗哨,来到白虎团附近两公里处。
杨育才把队伍分成四个战斗小组,井然有序,把敌人打了个措手不及。
后来,他们又炸毁了附近的油库、弹药库,白虎团团部迅速崩溃。
这一仗,志愿军歼敌97人,俘虏19人,而我方无一人伤亡;从奇袭开始,仅仅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实在令人惊叹。
不同于传统战争题材剧着重于展现宏大的战争场面,《侦察英雄》创新地聚焦于鲜为人知的战争侧面。
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侦察兵们的审时度势、团结一心和智勇兼备;侦察兵扮演“眼睛”和“耳朵”的角色,为我军作战持续提供宝贵情报,对决胜战场作出了重要贡献。
梁辰的机智英勇,金哲的舍身取义,莫日根的弹无虚发,齐禄丰富的战场经验......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环环相扣,才组成了这个的经验丰富的作战团队。
3《侦察英雄》还通过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角色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此打动人心,让观众产生共情。
战争之外,他们都是平凡的、有感情牵挂的普通人。
金哲,人称小秀才,精通英语和朝鲜语,侦察队靠着他一路过关斩将。
金哲是孤儿,随身珍藏着一张照片,是从画报上剪下来的,一群孤儿的照片。
那是他的寄托,陪着他度过战争的残酷岁月,胜利之后的最大愿望,就是去看看这群孩子。
自己的艰苦奋斗能换来孩子们在和平年代健康成长是他的信仰。
可惜没等到那时候,314一战,金哲为保护队友,与引燃手榴弹的南朝鲜军少校一同翻出车外,壮烈牺牲。
战争是惨烈的,战士们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是值得歌颂的。
为了阻碍美军坦克通过隘口,李成功同志带着备用电线下到悬崖尝试接线,完成接线成功引爆炸药,却遭到敌人射击重伤,虽然被救活了,但是他却永远失去了双腿、失去了求生的意志。
自己拔了输液管,还给未婚妻留下了绝笔信。
无法面对自己残缺的身体,不愿意拖累未婚妻。
心灵的创伤是比肉体的死亡更痛苦的事情。
同在病房治伤的文婕同志,赶来安慰李成功,告诉他,他是未婚妻的精神支柱,他要是离开了,她同样活不下去。
他要做的,是养好伤,活下去,好好跟她过一辈子。
文婕的话唤起了李成功对未婚妻对爱和不舍,唤回了他对生存意志。
无论是死亡还是经历死亡活下来的人,都同样伟大。
半途加入侦察连的齐禄,军事技术过硬,识图认路。
但是出于自保,遇到危险总想着撤退。
其实齐禄不是贪生怕死,他也曾与日本人厮杀,他的家人更是全都死在日本飞机的炮火中。
但是没有人是不怕死的。
特别是经历了战场上的绝望和死亡之后。
得知齐禄产生了逃避心里,梁辰鼓励他说:“为了活命打仗,为了口粮打仗,为了报仇打仗,也只是小勇小谋。
但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中朝人民最终的和平而战,那才会有大智大勇。
”齐禄被梁辰激励,心悦诚服加入侦察连,为了大义而战。
4、《侦察英雄》从不同人物的故事切入,对战争当中的普通战士们予以了平等的观照。
他们不仅仅是一个个侦察兵,而是数百万志愿军的缩影。
抗美援朝战争是激烈且残酷的,我志愿军面对美军的飞机、大炮和坦克等现代化武器装备,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奋战。
他们为保卫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而战,为保卫人民而战,他们英勇奋战,才换来了今天的岁月静好、山河无恙。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为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个个英雄们所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永续传承。
大多数人眼中的侦察兵大概是这样的——
《我是特种兵》亦或是这个样子的——
《火蓝刀锋》但如果我说这也是侦察兵,你是不是就有点不太敢相信了呢?
《敌后武工队》
《铁道游击队》很多人认为侦察兵这个兵种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晚。
其实,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
什么是侦察兵?
侦察兵和正规部队不一样,不是正面冲锋的军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获取重要军事情报,在战斗前沿侦察对方的部队番号、人员数量、火力配系及在敌后对敌方重要军事或交通、通讯设施等进行侦察破坏打击等。
仔细琢磨一下几句话,熟悉历史的你一定更加熟悉。
这不就是我们当年的游击战术吗?
红军手枪团的故事大家听说过没?
陈锡联将军指挥的夜袭阳明堡机场战役大家知道不?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听说过吧?
只不过那个时候没有侦察兵这个称呼。
我国建立第一支以“侦察”命名的军队已经是建国以后的事了——抗美援朝战役,巧了,最近就有这么一部电视剧《侦察英雄》,就是以侦察兵作为视角展开的故事。
这几年抗美援朝的影视剧有很多,但大多影视剧不约而同地把重点放在了正面战场:人数多、都是千军万马,指挥这么大型战役的非帅即将;《侦察英雄》不一样,主要群像集中在侦察连一班,也就十多个人,他们的领导只是一个科长,一个团级干部。
战争场景方面,也不是以铺排大场面作为主要看点,而是着眼于“小”解读,精准地拆解战术方法,告诉观众每一场仗具体是怎么打的。
在笔者看来,小有小的好处。
“小”更能体现每个人的价值,也更能表现每个人物的特性。
在《侦察英雄》里,有博古通今、通晓外文的秀才金哲,有力大无穷、大大咧咧的大牛,还有心心念念不忘“花姐”的避雷针......当然也少不了我们的科长梁辰——一个集理性、勇敢、智慧、帅气于一身的男人。
其中有一个人物我觉得他的形象更加为立体饱满——齐禄。
齐禄刚开始并不属于侦察连,阴差阳错下和侦察连结下了不解之缘,然后就被科长看中调了进来。
齐禄的过去那是相当的丰富,出身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王牌主力新六军,参加过远征军,后来新六军覆灭,又加入了解放军,用战士们的话讲,“这是一个兵油子”。
他很机灵,总能在别人束手无策时提出一些有效的建议,但缺少点勇气。
因为他不知道为何而战?
在旧中国,军阀之间混战,抢地盘抢势力,这是军阀头子考虑的事。
普通士兵呢?
领着两块大洋的工资,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科长告诉他:为人民而战。
谁不想在家好好种地,老婆孩子热炕头?
谁想打仗,枕戈待旦?
可有人不让你这么做,那我们只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齐禄的成长和战友对他的态度是相辅相成的,当他解决了“为谁而战”的问题后,战友对他的偏见也就不复存在了。
《侦察英雄》的第二个特点,他们的主要对手是南朝鲜军。
这点也和以往的抗美援朝题材作品有所不同。
南朝鲜军不再是酱油角色,剧中也并没有把他们妖魔化或矮化,双方斗智斗勇,斗的有来有回。
先是南朝鲜特工打入我军内部,获取了我军将要打入他们的内部的消息;然后他们来了一个将计就计,故意放松警惕,让我们的战士把假消息带回去;可我方人员还是技高一筹,通过种种蛛丝马迹,看出了他们的破绽,最后来了一个将计就计又就计。
说的有点拗口,但我想大家应该能明白。
《侦察英雄》除了主角侦察兵外,还有一个团体也值得关注——敌工科,即负责开展敌军工作,争取和瓦解敌军的专门工作部门。
通俗点来讲,就是瓦解敌人的斗志、策反敌人为我所用。
马思纯饰演的文婕就是敌工科优秀战士,她的日常工作就是对美军喊话,千万别小瞧这个工作,也是有生命危险的。
美军不是傻子,他们也明白“攻心为上”的道理。
声音的传播他们没法阻挡,那只能在源头上下功夫,所以,敌工科往往是遭受敌军攻击最猛烈的一支队伍。
在剧里,马思纯就曾经做过这么一件事,他让侦察连的战士搞到了一封美国大兵家属写给他们的家信,然后再通过大喇叭读给所有的美国大兵听。
这招特别奏效。
你想想,美军入侵本身就是不义之举,再加上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还有他们的领导麦克阿瑟画大饼,说什么“打完仗回家过圣诞”,结果呢?
一年一年又一年,阿瑟,都三年了。
美国大兵能受得了吗
再看看咱们这边,背后屹立的是伟大的祖国,还有千千万万有信仰的人民。
从南昌起义的第一枪到秋收起义的农村包围城市,从十里相送的红军长征到八路军的兵民一家,从淮海战役的万民小车到抗美援朝中的最可爱的人。
我们每一次的胜利背后,都离不开人民百姓都支持。
我们的先祖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人民的力量。
从《尚书》里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到孔子的“君以民存,亦以民亡”;从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荀子的“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从朱熹的“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到黄宗羲的“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在,谁能真正把人民团结凝聚起来,谁就能拥有无穷智慧和磅礴力量,谁就能推动历史车轮滚滚向前。
上级的命令是可以不听的,梁辰这样的干部不可能在真实的战争中成为宝贝疙瘩。
罗晋跟思纯看了一眼就全师都知道他们要谈恋爱了,一齐使劲撮合。
侦察兵只要想做的事没有谁挡得住,以一当十都少说了。
郑晓龙是老导演,搞出这样没有智商的片子真的不要晚节了。
把抗美援朝拍得这么容易亵渎了先烈们的流血牺牲。
我追侦察英雄比我爸追得还勤
编剧你......还我一班行不行……
每一个士兵都有对未来的希望,都对未来抱有憧憬。孤儿院的孤儿,村里的亲人,留家的妻子... 相信未来战争胜利那天,每个人都可以带着荣耀回到自己的家乡!
又来抗美援朝偶像剧是吧?郑晓龙绝对只是挂名,这剧的全是镜头架死了说台词,根本不会是有要求的导演拍出来的
本身自己就是军事迷,没事就打开看看了,目前观看还是不错的,视角很新,逻辑细节也不错,有些细节我觉得还可以再细致一点,但瑕不掩瑜吧。
侦察连、警卫班、文工队,任务、特点还有作战分工,都刻画非常鲜明,人物细节也很饱满,小钢炮、万金油、大黑牛……这些角色的昵称感觉就对应着一班战士各自的特点。
第一集人家敌机轰炸,队友都趴好了她搁那跑,生怕人家找不到目标炸是吧,人班长都说了别跑别跑,就她有能奈,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什么重要的文件,结果就是一乐器,怎么乐器比一个文工队的命都重要啊?什么逆天剧情,能不能有点常识啊,你想凸显女主的个人魅力没问题,能不能不要以牺牲他人的方式来凸显?还有前面那段女主一个人逞能拖着其她人也跟着走路,这跟圣母婊害死队友的桥段有什么区别
一集劝退。看导演组的名字,本来挺期待,结果大失所望。①、侦查员们夜里行军时使用的军事手语,看起来很酷,对吧?确实很酷。但是,手语的使用,是1972年德国GSG-9特种部队开始的,我国1988年组建特种部队,2007年普及到步兵部队,所以剧中军事手语穿越30年无疑;②、女主放弃坐车,看似高尚实为违抗命令,而且是在战斗即将打响之际,请问我军的战士都这样吗?此类事件已经在同类题材中发生多起,编剧降智;③、警卫班战士和侦查科战士一言不合要干仗,还一边说自己政治军事双过硬。政治过硬就是这副德行吗?编剧再次降智。最后,请你们尊重先辈,尊重先烈。
没有人搬侦察的收视么!很强啊
三星半吧,加半星给个鼓励。实在是文戏部分,太出彩了,把我军的精神意志、战争使命、阶级感情,拍得很到位,甚至可以比肩《能文能武李延年》。在解构韩国的层面上,还超越了《李》。但这部的战争场面就像没钱请专业指导一样,对武器的实际火力瞎扯淡的地方太多,扣半星。以及这部剧里的女主矫情而刻意,最后大结局居然在没有真正停战的前提下就开始筹备婚礼,这不放屁吗?战友尸骨未寒,战争尚未结束,就开始想着结婚的事了,前线还还怎么保持战斗意志?一个师长就这政治觉悟?如果把感情线全删了,甚至把女主这个角色直接全删了,可以加一星。假如能把女主角色保留,但真正拍成一个像那位朝鲜女游击队长那样的革命女将(而非矫情货),那甚至是在文戏上全面超越了《李》。影评里有一位同志说得好,这部剧就因为这条垃圾感情线,从经典,滑落为热播剧。
片头曲旋律还蛮好听的,此剧最令我惊讶的是韩语对话无论群演还是配角,要么真说要么口型都能对上,连护送梁辰过河的大妈都如此,还挺厉害的。
1.5倍速看了四集,比较脸谱化的连续剧,剧情基本可推测,闪光点也永远是那么两三点,适合不动脑筋,消磨时间。#20240112
一眼就被金哲吸引了,长得文质彬彬的,懂的又多,啊啊啊爱了爱了!!
剧情上没有逻辑硬伤,可追。
马思纯好适合演文艺兵啊,笑容太有感染力了
开年大戏!!!两集下来感觉还可以,演员演技在线,每个眼神都有戏,群像戏很丰满塑造得很鲜活,都是有血有肉的战士!
看了两集,目前为止还可以,情节紧凑,刻画较生动,比冰雪尖刀连好多了,提起来就气,冬与狮要是康师傅导多好啊!希望本剧以后不要加入太多情情爱爱的剧情水时间,祝不烂尾!
这部抗美援朝的战争剧,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我军侦察连执行各种任务的实力,侦察敌情,抓“舌头”,化装深入敌后获取敌军情报。展现了我军是智取敌人,而不是无谓的牺牲,再次展现出我军的灵活机动。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的中国志愿军战士们,向你们致敬!你们用自己的鲜血换来了祖国的和平!再次向你们致敬!
断断续续看了一些。我爸看得很起劲,因为我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跟他讲过一些战场上的故事。不过还是有点很明显的倾向性,为啥感觉整个南朝鲜部队只有一个白昌镐有脑子?
拍的那么保守是要吃外面的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