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问我最喜欢的电影是什么,我的回答一直是《神话》。
回头想来,从05年第一次看到现在,竟已过去了十二年,距离上次看,真的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于是感到曾经再喜欢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处境的改变,也会在心中渐渐模糊,最后只留下一个记号。
今天鬼使神差从网上找出又看了一遍,很幸运看的是完整版,和十二年前看的一样。
一个电影是否能碰触人的内心,让人难以释怀,很大程度上依赖的其实是观影者看电影时所处的环境,当时的心情。
《神话》这部电影褒贬不一,然而对我来说却奉为挚爱,也许是因为它恰如其分的轰击了那时那刻我的灵魂。
多年来我无比怀念的大概是当年看《神话》时的身心状态和电影剧情交织在一起的感觉,无法分开。
2005年冬天,寒假中的我独自在家,昏暗的客厅里,古老的DVD上LED灯显示的数字是房间里唯一的亮光。
在那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除了影片,我仿佛感受不到周围的存在。
那也许是我此生迄今为止唯一一次完全置身于电影当中,直到花絮片尾曲,直到彩蛋《无尽的爱》,直到播完之后电视机蓝屏。
不得不说,幸好看完影片一小时后我妈才下班回家😂😂,要不然我可能就没有这一次灵魂的共鸣了。
功夫巨星成龙与韩国美女金喜善曾合拍《神话》(前名《惊天传奇》),很多人可能都看过。
其实这部电影和上世纪80年代末张艺谋和巩利主演的《古今大战秦俑情》有些雷同,都有穿越、秦俑和生死相许的爱情(感觉李碧华的原著《秦俑》更有味道。
)《古今大战秦俑情》导演并不是张艺谋而是程小东,此片曾获1991年法国巴黎“奇情动作”电影展最受欢迎影片奖,是一部难得的经典影片。
这里先不提老谋子,且说说成龙的《神话》,故事讲述骁勇善战的秦朝大将军蒙毅(成龙饰)受秦始皇所命,护送高句丽的玉漱公主(金喜善饰)入秦为妃,一路上彼此情愫暗生,可蒙毅还是选择了效忠君主。
秦始皇病危,根据大秦惯例,大王死后,所有嫔妃都要下葬陪殉,玉漱公主入宫便难免一死。
为了让公主活下去,蒙毅冒死去拿长生不老药,不料拿到不死神药后却遭到丞相赵高暗中指使的叛军伏击,危难之时,蒙毅为保护玉漱公主,二人紧握着手随战车堕入万丈瀑布。
后公主得救,服下神药长生不老,被禁在秦王陵中,一直苦等蒙毅将军归来……《神话》是大场景大制作,成龙又比老谋子功夫高,所以还是有一定的观赏性,但影片情节有些错乱不如《秦俑》连贯,而且还有歪曲历史的嫌疑。
据说影片拍摄期间,曾一度有金喜善不满其中角色的传闻,金喜善的经纪人向记者透露:在成龙最初介绍的《神话》故事中,金喜善的角色是一名古代公主,但到拍摄时才知是演高句丽公主,并且与秦始皇结婚。
金喜善认为该片故事情节歪曲了高句丽的历史,她担心演出该片会引起中韩外交风波。
其实明轩想说的是,金大美女,你想多了,虽然韩国(朝鲜)曾叫高丽,但高句丽是高句丽,高丽是高丽,从历史角度来说高句丽跟韩国并没有几毛钱关系。
其实不光是总想着PS自己历史的韩国人认为高句丽就是韩国,就连许多中国人也经常把高句丽和高丽混淆,认为韩国(朝鲜)与高句丽是一回事儿。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且听明轩细说,当然本人非历史专业,那些认为高句丽是韩国的历史学家请勿喷。
一、谁才是韩国人的祖宗韩国人(朝鲜人)的祖先——高丽太祖,名叫王建,是高丽王国的开国君主。
朝鲜半岛当年的首个统一王朝叫新罗,在经历近千年国运之后开始国力衰退,全国各地叛军兴起。
王建是当时其中一支由弓裔领导的叛军的副将,由于弓裔不得军心,公元918年王建被弓裔部将拥立为王(中国五代十国时期),定都于开京(即今朝鲜开城),改国号为高丽,史学家称为“王氏高丽”,王建为高丽太祖。
935年王氏高丽取代新罗,翌年又灭百济,统一朝鲜半岛。
到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王氏高丽为李氏高丽取代。
李氏高丽臣服于中国,自称“中国孝子”(朝鲜《宣祖本纪》37),并在1393年以“朝鲜”为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李成桂又称朝鲜太祖。
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其疆土发展为如今的朝鲜和韩国,人民发展为朝鲜族和韩族。
这就是韩国(朝鲜)的历史轮廓,从中可以看出现代韩国人(朝鲜人)是来自于半岛南边三韩部落的新罗和百济。
二、高句丽与高丽的区别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高丽的政权。
一是立国于公元前37年,在中国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出现的名为“高句丽”的地方政权,中国史书也称之为“高丽”,因为其统治者姓高,所以也称“高氏高丽”。
另一个就是刚刚提到的立国于公元918年的“王氏高丽”,在朝鲜半岛,也叫“高丽”。
高句丽人起源于蒙古高原和大兴安岭,是一支游牧渔猎民族。
最初的高句丽国家的统治中心在今天中国吉林省的集安与辽宁省的桓仁一带,与韩半岛的关系不大。
后来,从高句丽好太王继位起,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版图不断扩大,北到长白山,西到辽东半岛,东至日本海,向南一直在达朝鲜半岛北部的大同江流域。
高句丽最初为西汉管辖,虽然后来逐渐强盛,但并未断绝和中央王朝的臣属关系,要给中原王朝进贡。
高句丽在进入隋唐时期后,因其不遵从隋唐两朝诏令,不断扩张版图,并阻碍朝鲜半岛其他政权入贡中原王朝的道路,结果导致隋唐两朝的征讨。
公元668年唐高宗联合新罗平了高句丽,高氏高丽灭亡后250年,源于三韩新罗的王建在朝鲜半岛南部建立了“王氏高丽”。
王氏高丽与高氏高丽领土95%以上不重合,语言不同,时间上又相差250年之久,二者不存在连续性和继承性,所以王氏高丽与高句丽根本就是两回事。
朝韩历史学者历来对史料存在着为我所用而任意曲解的倾向,有时我真想穿越回去,给高丽写史的来俩耳光,告诉他们: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
而中国人也有人将王氏高丽错误地看作是高氏高丽的继承者,这和中国的史书记载有一定关系。
中国古代将高句丽简称为高丽,宋代以前,史书对高句丽的历史定位是准确的,由于战乱导致的文献失散及王氏高丽的误导等原因,到了宋代之后史书的记载开始出现了混乱,乃至出现明显的错误。
因为两个政权都名为高丽,后人或以为二者有前后相继的关系,而将其混为一谈,致使人们对高句丽历史的认识产生极度混乱,而实际上二者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政权。
三、韩国人为什么非要认高句丽这个祖宗韩国人为什么非要认高句丽这个祖宗呢?
说白了就是因为高氏高丽曾经牛B过,不像李氏高丽一直管中国叫爸。
虽然高句丽算是一个比较独立的地方政权,但几乎每朝每代都被中原王朝所管理,接受中原王朝封号,并向其朝贡。
当然高句丽有时也会不听话,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矛盾,就像前边说的高句丽自己不向中原王朝进贡不说,还阻碍别人进贡,最后导致了隋炀帝杨广三征高句丽。
高句丽也算是骑射民族,这块骨头并不好啃,竟然打败了百万隋军创造了奇迹。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又三征高句丽算是替“表叔”杨广报仇,可惜在高句丽军事统帅渊盖苏文的顽强抗击下仍无功而返,渊盖苏文也因此成为挽救高句丽的一代名将。
最后还是唐高宗李治子承父业,与新罗联手趁着高句丽内乱才灭了高句丽。
因为隋炀帝杨广和唐太宗李世民先后派兵讨伐高句丽,都被高句丽击败。
这么光辉的岁月,怎能不被任意曲解历史的韩国人所用?
于是他们移花接木,把高句丽说成是自己的祖宗,来炫耀自己曾经击败中国,并以当年大高句丽帝国自居,吹嘘什么“大韩民族击败百万隋军”、“大战盛唐大军”、“占据中国东北,称雄东北亚”等等,然后脸上露出无比的自豪。
韩国SBS电视台还曾播出神剧《渊盖苏文》,剧中的李世民率军侵入朝鲜,被渊盖苏文率领的朝鲜军民打得落荒而逃,还惨被射瞎了一只眼。
韩国人意淫得痛快淋漓,暗爽不已,殊不知连他们祖先都不承认自己是高句丽人。
建立王氏高丽的王建在临终前的“十训录”中称自己建国“赖三韩山川庇佑”,可见自认为是三韩后裔,不是高句丽人。
因为王氏高丽源于新罗,新罗又被高句丽侵略过,所以王氏高丽到今日朝鲜族也算继承了一些高句丽的文化,但这并不能说高句丽的历史就是韩国的历史。
韩国学者很清楚高句丽和韩国没有历史的传承,但以民族主义为荣的韩国学者绝不会承认的,为了这个虚拟的光辉历史,他们可以否认一却!
四、一块石头的证明关于高句丽与高丽说了这么多,总要拿出些证据才能更让人信服,正好明轩忘年好友赵广奎老师对高句丽文化有一定研究。
赵广奎,字迷石,是一位篆刻家、书法家。
他这一生确与石头有不解之缘,一生迷恋奇石,而迷恋的这些石头中最重要的是“好太王碑”,明轩前文所述部分内容也是参考了此碑文。
赵老师的老家在吉林省通化市,通化的县级市集安又有一块高句丽重要碑刻——好太王碑。
好太王是高句丽第19代王,名安, 391年即位,号永乐太王,好太王是高句丽短暂的历史上极有建树的君主,其在位时期是高句丽的重要发展阶段,好太王碑是其子长寿王于 414年建立的。
此碑由一方柱形角砾凝灰岩巨石略加修琢而成,石质粗砺,碑面不平。
高6.39米,底部宽1.34~1.97米,顶部宽1~1.6米,四面环刻碑文,字体介于汉字隶书与楷书之间,大小一般为14厘米见方,书法方严端庄、朴茂古拙,备受书家赏识。
文中记述了好太王一生东征西讨的战争功绩和有关高句丽起源及建国的神话传说,它是研究汉魏之际高句丽政权形成和发展的仅存资料,是中国碑刻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
当年赵老师几乎是放弃了全部工作,把心血都放在这块石碑上。
历经数载临摹雕刻。
终于把好太王碑以1:50的比例缩雕成功,并赴世界各地参展。
好太王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好太王功绩及当时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外学者所珍视。
韩国、日本等博物馆都曾出高价欲购买赵老师的缩雕版好太王碑收藏,但赵老师说:我会带着这个作品去各国展览,但终究还是要把它带回到祖国。
好太王碑所在的集安市早年曾发掘出土过高句丽时代的几枚印鉴,这对研究高句丽的文化艺术及与中原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赵老师在雕刻好太王碑同时也对高句丽印鉴产生浓厚兴趣,翻阅大量资料悉心研究后著书《高句丽历代各王印考》,此书也间接证明了高句丽几乎一直在接受着中原王朝管理,受封于中原王朝。
高句丽从汉代到唐代都接受过中原王朝封官职位和各种封号,也曾颁赐侯王印信如汉高句丽王朱留印、汉高丽王遂成印、军司马印、晋高句丽率善邑长、汉保塞乌桓率众长、东太山太守章、唐安县之印、安东将军,宁东将军等等。
五、神化的韩国的其实是个笑话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高句丽与高丽根本不是一回事儿,但是历史在韩国学者面前就像任人整形的小姑娘,在他们刀削斧凿下,高句丽就成为了一个横跨中韩的伟大朝鲜古代帝国,其实击败百万隋军丰功伟业的高句丽族和现代韩国人根本没有关系,神化的韩国是个天大的笑话。
可悲的是韩国人的谎言忽悠了很多人,就连国内也有很多文章或者媒体经常把高句丽和高丽混淆,或者认为高句丽就是朝鲜的一个王朝。
最后还是谈谈电影《神话》,不可否认这是一部大制作的商业片,有一定的观赏性,但是制片方恬不知耻宣称是根据韩国人编的古代史而把高句丽安排在秦朝,让人误以为高句丽就是韩国。
虽然成龙在电影中有一段很有说教意味的话:“只要是人家的文物,我们一定要还给人家,没有人可以从别人的国家抢走人家的文物摆在自己国家的博物馆,这是可耻的行为”,但电影宣传方面在高句丽问题上却偷换概念,显得有些“卖国媚外”倾向,真是十足的讽刺。
当然这也不能怪成龙,或许是有着海外票房的考虑吧,主要是编剧、导演或制片的安排。
不过这倒是和《古今大战秦俑情》里讽刺的大影星白云飞(于荣光饰演)的桥段如出一辙:在国难战乱时期拍爱国抗战电影,言不由衷说些慷慨激昂的话,图的却是自己的私利,赚钱出名,暗地里干盗墓倒卖文物给外国人的肮脏勾当。
正是因为我们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忽视,韩国人才大言不惭地把端午节、中医、针灸、《 本草纲目》等都当作自己的文化遗产了,也就有了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的闹剧。
所以不管韩国人怎么做,至少我们应该做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认识历史,尊重历史,这样才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得逞。
爱是心中唯一不变美丽的神话。
时隔十二年,我又想起了《神话》这部电影,确实是经典。
五岁靠《神话》,让我感动的是蒙毅誓死不降,头颅砍下后的身躯不倒,铁血大将让我感动;现在重新回顾经典,让我感动的是玉漱为一誓言孤独地等待两千年,更让我感动的是玉漱在知道蒙毅已死后依然愿意等待,但这等待没有尽头,玉漱会永远地等待下去。
等待一个不可能回来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悲剧。
让我感到痛心的是蒙毅有一个真心爱他的人,但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蒙毅在战死的那一刻有没有想到他的玉漱,那个一直等待他的玉漱公主。
当玉漱见到杰克,她是喜出望外的,因为眼前这个人有着和蒙毅一样的面容,有和蒙毅一样的伤疤,她差点以为她的蒙毅回来找她了,在天宫中他们深情相拥,此时的玉漱是幸福的,时隔两千多年,她终于又见到了那个让她每天晚上辗转反侧,相思成病的人。
但马上,她知道了蒙毅战死的噩耗,她不相信。
是啊,她如何能相信那个她深爱着的人早已不在人世。
其实,玉漱根本清楚蒙毅已经逝去,即使蒙毅能够逃出重围回到秦宫,赵高又怎么会放过他,蒙恬也被杀,蒙毅又如何能幸免;就算奸党不杀他,一个人怎么能熬的过时间。
她只是不断的欺骗自己,对自己说蒙毅会回来的,两千年里她就是依靠这个希望才没有让心死了。
但是逝去的人怎么能回来。
当杰克说出两千年前的真相,玉漱两千年的梦醒了,她的心也死了。
玉漱也知道杰克就是蒙毅,否则她离开的时候又怎会那么恋恋不舍;但她也知道那不是那个她爱的那个用命护她的蒙毅。
那个蒙毅可以在雪天用身体为她挡风,可以为了她在雪天冻的没有知觉;那个蒙毅可以为她的安全放下宝剑,任敌人伤害,能用自己的头盔为她舀水喝……眼前的人虽然有蒙毅的面容、伤疤甚至记忆,但他终究不是那个她深爱着的蒙毅将军。
玉漱回到了皇陵,在离开的时候,她望着那个人,因为她知道她永远也不会再见到这副面容了,她想要把这张脸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玉漱死了,希望下一世他不是大将蒙毅,她也不是和亲公主玉漱。
但愿他们可以自由的恋爱,不再受世俗限制,让一对有情人在一起吧,这也是这个神话最好的结局。
只有没有想象力的人才会说这样的剧本写的糟糕,只有吹毛求疵的人才会刻薄的讥讽成龙的江河日下。
成龙确实打不动了,但他并没有放弃重振华语电影的追求和对身体衰老的抵抗。
他终于不再只演一口气从头打到尾干掉所有坏人的英雄了,学会了用奇妙繁复的剧情来充实影片,使得人物形象更为丰满鲜活。
“蒙毅誓言,至死不渝!
”英雄救美的浪漫故事和忠君报国的战士精神巧妙的揉合在一起,历史与现实两条线索时分时合,来回切换的自然流畅,天衣无缝。
不要总说成龙老了该退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看看蒙毅奋力挽马车,孤身敌千军时脸上的坚毅,就可以明白那份一往无前的勇气、刚强和正气就从来没有从成龙身上消退过,这也是他本人身上最值得人敬佩的地方,他自己就是一个永不终结的神话。
而他和梁家辉的插科打诨,还有流水线上的那场打斗,熟悉的充满笑料的动作设计,让人恍然如时光倒转,十几年前那个莽撞博命的陈家驹依稀重现,心头涌起一股温暖的感觉,宛如童年好友相逢,风雨故人来,把酒叙往事。
梁家辉演这个角色我实在不知该说什么好,真是牛刀杀鸡啊,这样的戏份对他来说实在是小儿科,纯属友情客串,把古教授给他演还差不多。
即使是这样一个毫无挑战性又不讨好的配角,他依然演的兢兢业业,仔细观察每个微小的地方都找不出破绽,这才是敬业,刘德华那样在脸上使劲折腾不算真正的敬业。
影片确实有些历史常识性的错误,象秦朝还没有马镫和那么锋利的铁剑,只是商业娱乐片不必苛求太多,并没有出现让人无法忍受的硬伤,无伤大雅。
可惜的是蒙毅临死的那段给人的感染力不够,这也是与成龙以前的角色从来不死有关,演不好这样悲壮的戏。
而且他也不适合古装的造型。
看这段台词说的多好,义正严辞,掷地有声:没有人可以从别人的国家抢走人家的文物,摆到自己国家的博物馆,说是帮人家保管,其实是据为己有。
这是可耻的行为!
没去电影院看,实在对不起大哥,忏悔一下。
今天去看了刚上映的成龙的新片《神话》。
早上还为是否去而犹豫,幸运的是没有错过这内心期待已久的佳片。
影视作品中一直不乏跨越时空的恋情,似乎几乎每部都能打动我,说不出原因。
《神话》结合了太多能刺激我感观和心灵的东西:成龙风趣幽默的打斗、金喜善身着古装的优雅、夺宝奇兵般的探险、绚丽的特技效果、异域的风情...,还有着华语电影难得的荡气回肠的电影配乐、主题旋律,摄影角度的选取也值得称道,《神话》几乎具备了一部优秀影片该拥有的所有因素。
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古今大战秦俑情》,在那个年代同样打动我的一部影片。
虽然电影里孙周的表演太过作作,其他主演也有表演生硬的段落,但暇不掩瑜,电影营造的凄美大气的氛围,我相信让每个观影人都犹如置身其中。
对于金喜善,我们这一代也许喜欢的人不会很多,最早进入中国的韩星,过多的曝光,一直花瓶的形象,似乎已经 out 了如今的时代。
但自己一直很喜欢她,莫名。
对于影片中的公主的结尾,让一个等待千年的人从幸福的极点坠入到失望的极点,太过残忍。
她翻身回到秦陵,而成龙扮演的 jay,竟然独自放任她面对被埋葬,自己偷生、置身事外,觉得有些牵强,并不符合人物的性格。
如果换成公主为了救他而舍生,照应影片开头,更应了轮回的概念,不知是否更好。
观影回来很久不能平静,网上竟然找不到这部电影的原声,不知道能不能买到,希望能再次重温电影中的感动。
適逢《傳說》即將上映補看,以前只有斷斷續續在電視上看過,如今第一次完整補完,毫無疑問是唐季禮最有野心的一部作品,以前世今生的設定在尋找秦皇陵的過程中串起橫跨2000年的愛情故事。
打鬥部分依舊是成龍和唐季禮的拿手絕活,在玩命中插入豐富的武打創意,即便看了那麼多成龍電影,每一部總是會有意想不到的新花招出來,印度所有場景的打鬥編排皆是經典,20年過去當今的好萊塢大片也難有這樣的動作創意。
再來劇情部分,故事發想本身便已具備如《鐵達尼號》般橫跨多年的愛情史詩回憶,唐季禮也在轉場上盡可能地效法卡神,用無縫接軌的轉場做出時空背景轉換的雙線性敘事交錯。
但很遺憾地動作指導出身的唐季禮仍舊難拍出科班導演出身所熟稔的史詩雋永感,場面史詩感、故事淒美感都具備了,可惜收尾匆匆忙忙終究差了蕩氣迴腸之感,無法讓久別重逢後的再次離別成為雋永的回憶。
這讓科班導演來拍相信能補上更多複雜的情緒,讓橫跨2000多年的等待成為淒美的神話故事,所幸結尾差一口氣的蕩氣迴腸感藉成龍和金喜善合唱的主題曲《美麗的神話》補足了,毫無疑問是經典主題曲,將橫跨千年的愛情幻化為永恆的回憶,歌詞與編曲唱出了愛情史詩的淒美感。
35mm膠卷拍攝也紀錄下了金喜善的盛世美顏,沒有她就沒有經典的玉漱公主,該角在金喜善的詮釋下彷彿化身為所有人前世初戀般,如此美麗動人、如此傾國傾城,2000年的等待只為一人,如今這人早已遺忘前世只剩今生,以愛之名的等待最終也只能成為回憶,與皇陵一起葬送在歷史、在時間的洪流之中。
藍光2K版畫質用200吋銀幕看,看到了不少技術性失誤的失焦鏡頭,希望未來能出4K修復版提高畫質並修正技術性失誤,本片在新疆拍攝的戰爭場面遠景也是有如同70mm拍攝的史詩感,成龍一人抵百的人體屍山場面也是經典,絕對值得做一次4K修復。
PS:成龍在這部和金喜善以及印度女星合作可真沒放過機會假公濟私楷油啊🤣🤣,金喜善親自弄「口服藥」拯救失溫的大哥看的我拳頭都硬了🙃,再來就小小期待《傳說》如何再把金喜善帶回來了。
对于一部娱乐影片而言,我们不必考究故事是否真实严谨,我们只需看到成龙的打斗是否依然潇洒,我们的金美女是否依然清纯,我们的外景是否依然景色绝人..............从娱乐角度来看,这是一部很成功的电影,老少皆宜,动作华美不暴力,美女清纯不风尘,故事有趣不玄虚,这就够了!
对于成龙,我们应该看到他的改变,而不是一味要求这么大年纪的人还从头到尾的要跳来跳去,
对于神话,我其实没有看完,粗糙的印象是英雄救美女,不过演员出名点就是了。
因为感觉里面的东西乱乱的,一下子这个朝代,一下子那个时代,要是没有耐心是决计看不下去的,恰好我就属于这种人,所以没办法。
成龙的电影,只要拍的好的,我一向喜欢,人品好,做人也好,也为华人争气,没有理由的。
看惯了他拍的电影,也有点厌倦。
不过听他在神话里跟JXS合唱的歌倒是不错,虽然不是专业的歌手,倒也少了一些声音里的做作,就是如此自然,当然没有走调。
从《明明白白我的心》开始,成龙唱的每首歌丝毫不会逊色于那些专业级的歌手。
两千年前,你青丝作线,拔钗作针缝合了我的伤口两千年后,我仍会在无数次梦魇中惊醒,看见你忧郁而秀丽的脸庞你的嫣然一笑,如同明灯,照亮了绵绵不尽的黑夜你白衣依然,容貌依旧,就像昨天刚刚离别,今天又一次看见那一碗孟婆汤,洗刷不了我对你的记忆数次轮回,仍然魂牵梦绕,期盼着重新牵手,不离不弃两千年前,你奋勇杀敌,拼死保护我的周全,两千年来,我日日期盼,等待你回来的那一天你的伟岸的身躯,坚毅的脸庞,让我念念不忘,时刻惦记你神情依旧,关心依旧,但是已经不是那个两千年前救我的将军你拉着我的手,希望我跟着你走但是我宁愿等待,那个两千年前离开的你
很多人问,为什么这电影分数这么低?
我个人觉得,或许是想法过于超前,当时觉得穿越剧是比较荒诞的套路,抱着这种心态,很多观众无法真正进入剧情,也就很难体会到这部电影的优秀。
其次,很多人只是单纯去看成龙打戏,然后发现,成龙老了,打戏少了,还在大篇幅谈情说爱,没有满足他们对于成龙的脸谱化需求,所以打低分。
可以说,这些都属于没有看懂电影,或者说不会看电影的刻板想法。
以上两点,在2008年以前的短评中体现的较为明显。
其实,当初我也差不多,记得起初看的时候,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反倒是觉得主题曲挺好听。
时隔多年后,偶然再看,那种感觉,甚至有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震撼,久久无法释怀。
蒙毅和玉漱的每一幕,甚至每一帧,都让人魂牵梦绕,冻彻心扉。
看到有的帖子说,不能因为情怀而改变最初的想法。
我不同意,我想说,情怀只存在于美好的事物下,才会出现加分,如果神话真的是烂片,他得到的只会是像其他千千万万的烂片一样,在历史中消失,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发闪耀。
这部电影,现代部分我给7分,古代部分我给9分,综合下来,我觉得至少在8分以上。
不久前,我从网上下载了蓝光高清,永久的存在了电脑里。
这要放在今天上映,那就是标准的古装动作穿越剧了。搞笑还可以,国际化还凑合,故事内容一般,音乐不错。
古今穿越间...不怎么懂纯支持成龙大哥
说实话 金善喜跳舞给成龙看的那一幕 俺感动了
【20190609】重看下来,想象力是瑰丽的,秦皇陵一入镜简直震撼。故事架构欠缺梳理但本身并不差,甚至连这个结局都是具备美学价值的。可惜的是受限于当时的制作水平,有很多有的没的的支线,成龙的打戏也太goofy根本和角色设定不符。除此之外,脸谱化的反派、东亚三国无缝兼容的千年性别观严重损伤了作品的保值能力…我觉得这一套是文化上的他者会很吃的,和杨紫琼那部木乃伊也高度熟悉(甚至还有点国师的奥运开幕式味儿,可见彼时国人审美都是那个屌样)。我竟然给了五星,应该是被金喜善仙儿到了吧真的全剧唯一能看的角色就她了。
原来编剧有#王蕙玲#,怎么感觉唐季礼先生好像费玉清,哈哈哈哈哈
对古装大片的要求已经降到了只要台词不雷人就还不错啦
这部以前看的电影居然没有评过分?觉得大众的审美水平真是非常严重的从众行为,明明非常精彩的一部电影,就要自己来指出其“不足”来显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跨越千年的等待 只为求一个结果 等待千年的哀愁 是你在尽头等我 鹅黄蚕衣的玉漱公主在阳光下和风轻舞的摸样 美的夺目
很早以前看的,除了主题曲外,印象真不深。
再看05年的电影,觉得实景拍摄好震撼,现在的电影都是什么垃圾。为了学舞重温的,但是谈恋爱的戏份太少,去那个什么泰国戏份可以少一点,秦国戏份多一点就好了,我还是没有入戏🥹金喜善真的每一帧都好美,弱柳扶风的状态也演得好好,我见犹怜
原来05年我们还能拍出这样的电影。如果比作一盘菜,那几乎可以说是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前世今生的切换纠缠、梦中谜团的抽丝剥茧,故事性十足。武打片段依然精湛,非常因地制宜,看着过瘾。还有考古家反对盗墓的正能量。金喜善和印度美女负责撑起颜值的部分。韩红和孙楠的主题曲再带上一个新台阶。当成龙和金喜善穿越千年在墓中再次相见,在失重的状态下相拥旋转,Jack和蒙毅的脸切换,大哥的神态变化真的好细腻,有被感动到。然而即使存在前世,记忆留存,秉性未变,但依然是不同的人。就像蒙毅为了玉漱甘心赴死,而Jack的心里还有朋友、有研究、有很多,不再会为她舍下一切。前世的刻骨铭心变成今生的萦绕于心,一副画像即可寄托。为情所困的人看了这片应该也有慰藉:即使难逃求而不得的痛苦,至少还有选择拒绝和不爱的人共度人生的自由。
上映20年后第一次看完,如果男主是原定的颜值巅峰的金城武,光这部戏颜值就够经典了。
这一系列,也不知道怎么的,都忘掉收录了,这才联想起。金喜善很漂亮,主题曲被唱得恶俗,仅此而已。
当年还挺喜欢主题曲。
大场面古装戏时代的变态产物
剧情本身一般,但特技真的做得挺不错的,特别是那个悬浮的兵马俑,拍得太美啦~~~
初中时看的一部电影,每每听到神话主题曲旋律响起,总是止不住泪流满面,好怀念2005年的我啊~
震撼的画面,清晰的画质,唯美的音乐,曾经的感动,曾经的爱情纪念。
片段片段一个一个片断。没看完整。也不想看完整的
一句“你不是他,我要等他回来。”听得我好难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