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盖瑞

Gerry,痞子逛沙漠,迷失死亡谷,格里,杰瑞

主演:马特·达蒙,卡西·阿弗莱克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盖瑞》剧照

盖瑞 剧照 NO.1盖瑞 剧照 NO.2盖瑞 剧照 NO.3盖瑞 剧照 NO.4盖瑞 剧照 NO.5盖瑞 剧照 NO.6盖瑞 剧照 NO.13盖瑞 剧照 NO.14盖瑞 剧照 NO.15盖瑞 剧照 NO.16盖瑞 剧照 NO.17盖瑞 剧照 NO.18盖瑞 剧照 NO.19盖瑞 剧照 NO.20

《盖瑞》剧情介绍

盖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两个年轻人在一次旅途中迷失了方向,巧的是他俩的名字都名叫“杰瑞”。于是在沙漠里两人开始了寻找归途之旅。 在去年圣丹斯电影节上,这部影片让半数以上观众离场。在关于此片的国外评论中最常用到的词是“极端极简主义”。的确,整部片子拥有一句话可以讲完的故事情节,构图简单的超长镜头(全片不超过50个镜头),还有著名现代音乐家,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阿沃·帕特的音乐,所有这一切,构成了这部爱之极爱,恨之极恨的作品。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格罗姆少校:瘟疫医生整容日记特工的特别任务假如,我是这世上最爱你的人恋爱星期日:我恋爱了危城之恋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知情者尸姬赫奇情记咖啡公社三个女人的秘密巴加的工作室~巴加看见的海~假面骑士加布水浒传泼墨黄山是谁来敲门非亲姐妹妮可·拜耳:大码怪美人攻壳机动队SAC_2045持续可能战争新网球王子哆啦A梦:新·大雄的日本诞生烽火逐金神秘人质幸福谷第三季乱战蜜月期生活大爆炸第九季武林探秘信义

《盖瑞》长篇影评

 1 ) 隔绝的隔绝

什莫是与世隔绝?

什莫是绝望之后的单纯?

在加斯-范-桑特的这部《杰瑞》里面。

我们真正意义上的与世隔绝了。

钢琴的旋律在荒野上徘徊,远处的石头山缓缓推近。

一亮汽车不急不缓的行驶在公路上。

这个4分钟的镜头把我们带到了现实的边缘。

离开城市,离开属于知识的历史主义坐标,离开政治,离开繁复的一切一切。

这里就是简约主义理想的精神家园。

意大利画家弗拉-安吉利科(FraAngelico)曾说过:“真正的财富包括怎样用很少的东西来获得快乐。

”400年后,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写道:好的建筑师与不好的建筑师的不同在于,不好的建筑师总是屈服于各种诱惑而那些好的则会拒绝。

简约主义因建筑学而兴起。

不过现代性的浪潮里面它一直不曾离席。

每一个现代主义者都在用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寻找同样的东西:精髓及本质。

请注意我用的动词是“寻找”(tosearch)而不是发明,是要发现那些客观存在的但却往往被其他运动的影响而掩盖了的东西。

这就是寻找环境之中蕴藏的真理的愿望。

造型艺术满足我们再造生活的冲动,满足我们不朽的欲望之火。

不过文化的累积总会有令我们不知所措的时候。

人们开始相信自己的力量通及上帝,人类坚信通过探索可以触摸到世界的本质。

这就是简约主义的精神之源。

我们相信世界是存在绝对精神的,结晶体总在地底冉冉生辉。

建筑大师阿道夫-卢斯(AdolfLoos)在他的“装饰与罪恶”一书中大声疾呼结束装饰。

柯布西埃(LeCorbusier)定义建筑是“饶有趣味地利用光照组合空间”。

在他的建筑五原则里,他主要强调了自由,让空间和形式摆脱那些阻碍人们真正欣赏它们的干扰,而表现出它们自己的本来面貌。

密斯-凡得罗(MiesVanDerRohe)(提出了“少就是多”的名言)他认为:少就是任何多余的东西都不要。

“任何多余的东西都不要”这就是现代主义者自信的表达。

加斯-范-桑特用几近固执的方式开始讲述这个在荒漠上迷路以及试图回归的故事。

足足滞留在时间的黑洞里整整100分钟。

谁知道呢?

或许是一百年。

两个年轻人无因的驾车来到荒原,开始漫无目的的徒步行走。

忘记来路,迷惑于去路。

山峦起伏,万年的火山灰堆积在他们的脚下。

云彩飘行,阳光露出身躯,匆匆滑过灰白的大地。

一尘不染,就像神圣的月球。

世界从此只剩下他们两人。

两个人在篝火边上谈论起了电子游戏里的史诗故事“我那时是一个王子,那时候我还拥有许许多多的海港……”不过这些伟大崇高的史诗回忆都永远处在电子游戏的虚拟世界,不属于繁杂的现实社会生活。

电子游戏的世界和荒野在这个导演铺设的交叉点上奇怪的打起招呼。

不过这可能已经预示了我们的处境,我们在时代中漂浮起来的好处渐渐显现。

人们再次需要暴露在广阔的世界底下。

同性恋者的爱是不是必须选择在世界边缘才能有所释放?

就像王家卫在布宜诺斯艾莉斯那个阁楼里面的爱情故事。

无疑的加斯-范-桑特所怀的悲伤和绝望更加凛冽。

两个男人走在世界刚刚诞生的时刻。

世界只有他们两人。

不过最终仇恨还是借着其中一个人的手掐死另外一个。

“我知道我们的车在什莫方向,我也知道我们应该往哪里走……”那个同性恋男子终于道出了渴望逃离世界本身寻求爱的愿望。

他是故意带他心爱的人来到世界尽头的。

同性恋角色的愿望在此时真正和简约主义的本质重合了。

“绝对的”代替“制造的”。

风格的胜利不可能仅仅因其本身的存在而存在。

风格属于心灵世界的本质的重合。

加斯-范-桑特的大胆尝试终于给拥有巨大忍耐心的观众以快感。

电影观众是现代性的世界图景真正观看者。

电影结束,世界仍然不清不明的存在着。

不过,心愿已经发泄了出来,至少保留在简约的世界尽头。

那里或许还躺着一具被掐死的同性恋男人的尸体。

 2 ) 这是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心理困境,至少我有过

加一分给导演的执念与勇气。

导演绝对不是玩玩而以,他找了马特达蒙和卡西阿弗莱克!

那连绵不绝的群山,一望无际的沙漠,让人从心旷神怡一步步走向绝望。

然而那游走的云,看不到尽头的山野在镜头里表现的好奇,孤独……曾经感同身受,这种共鸣太神奇,电影要说的也许很多,也许只是想表达这种漫无目的的无聊,人生谁能天天明白的活着呢?

最后男主角搭上车时一路的沉思正是我看完这部电影的种种感受,我想这部电影的伟大就在于它让观者与角色的思绪融为一体,而不是旁观者的姿态。

 3 ) 公路和长镜头神马的 不如浮云

Gus的这一部 深深地造福了广大善用或不善用快进的装逼者...像风光宣传片一样不紧不慢的镜头 不由得让观影中的无聊者萌发了研究摄影构图的兴趣...不了解剧情的观影过程 易让本人产生荒唐的幻想...比如此部 当发现两人都叫Gerry时 大脑不由一阵活跃 暗自yy最后所有的苦旅瞬间消散 因为会有某个人一梦醒来...心理悬疑什么的都是浮云...自知只是yy 因为声音渲染下的氛围严重不符Gus用心布置的声音相较其他重视配乐什么的导演都是杂碎...影影绰绰的各种杂音 在<迷幻公园>里 是滑板少年们在长廊里掠过的模糊身影和Alex心中的琐碎烦恼 在<大象>里 是平静校园里的暗流涌动和外部世界侵入Alex(哦,好多的Alex)脑海的喧嚣 在这里 是Gerry一路的胡思乱想 地点在变换 声音在重复 虚弱之后的恐慌感在内心的无意识絮叨中蔓延...当我想前方时 我在回想什么...迷失的Gerry回想的时候 脑海中映现的徒步路线仿佛仍如公路上的行进 灌木如路边的风景向身后退去...而上一次开车在绵延的公路上 实则已在身后很远...公路的场景已成梦境 正如 岩石上下的对话之于白色沙漠上挪动的人影 是否会感觉是前世的事情...行走者不停地甩下一个又一个过去 从山顶到山谷 从山脚到沙漠深处 每一处都被长镜头强化到极致 随之而来的也是前一场景在记忆中的淡去...Gus拍过那么多的公路 唯独这里让我强烈地联想到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然而 若以人生之路比之 恐显狭隘而 若以4星给之 恐自己也被归入逼者之流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爱着他镜头下的云卷云舒

 4 ) 嘶声力竭。

Gerry?Gerry!想到《不可承受生命之轻》中提到贝多芬的作曲:非得这样么?

非得这样!

非得如此折磨么?

非得如此!

延续着一贯的长镜头,死亡三部曲的Gerry神圣,精彩。

我想大声的喊叫,却不知已经呼唤过多少次了,我的喉咙沙哑,像沙子般的沙哑,我的身体瘫软,如沙丘般的随意扭曲,我的脚步深深浅浅,像沟壑绵延不绝。

我是不是已经在另外一个国度了。

我渴望同伴,我渴望主意,我犹疑,我坚定,我的我支撑着另外一个我的我。

我酥软的身体却发出坚定的呐喊,我尚未崩溃的步履却绝望的躺在一望无际的沙漠。

我叫Gerry,我是Gerry.始终觉得只有一个Gerry,单调的归途,看似一成不变的景色,我真的快崩溃了。

巨大的生命体在向我召唤,我却毫无办法。

于是,我给自己找乐子,我给自己打trick,I'm not alone.我怎么就站在那大石头上了,我怎么就再一次遇到海市蜃楼了。

我真的是一个人么?

分明听见我的脚步声仿佛奏鸣曲一般,时而重叠,时而松散。

我向西北走,我推翻了它,我不能朝南边走,那里只有死路,我在挣扎,我自己给自己prove,我在plan,找一个能走出这个fuck thing的地方。

我不停的骂着 fuck the thing.我想走川藏线,那朵燃烧很久了的火花,何时熄灭啊。

Gerry?Gerry!

 5 ) 走与走与走

在电影开始的几分钟里,我还期待着这会是怎样的一个仅由两人演绎的曲折离奇的故事,但是当看到两位主人公从开场的公路驾车长镜头发展到了荒野走路长镜头时,我几乎确定期望即将破灭。

秉着从不始乱终弃以及永不快进秒退的观影宗旨,我度过了这不太寻常的一百分钟。

坦白说,一部大部分时间都在展示主人公走路和自然风光的电影一点儿也不有趣,况且他们走路就只是在走路,没有耍任何花样。

画面中两个Gerry走着,背景或是无垠的旷野或是不绝的山峦,在看不到尽头的空间里时间似乎静止了,只有两个人机械地走着,只能听到双脚与地面有条不紊的摩擦声。

大远景镜头将人与自然之间的悬殊差距体现得相当彻底,特别是临近结束的那一段路,给人一种“走了很久却还是在原地”的感觉,加之低沉吊诡的配乐和一些类似于自然风的声音更是无限放大了这种感觉,倘若不是天色渐明在提醒观众时间也在“走”,保不准有人就会在这里猛按快进,结束痛苦。

如果看惯了那些快节奏的电影,那么《Gerry》绝对会让你如坐针毡,它慢得可怕,且丝毫没有取悦任何观众的意思。

电影也没有任何线索告诉我们两个Gerry(又或者是一个Gerry)是谁,从哪里来,最后又会到哪里去。

极简的设置同时也给了人们极大的解读空间,仔细回想一下,《Gerry》从开始到结束的这个旅程像极了我们逐梦的过程,从开始的满心欢喜有说有笑,火堆旁的玩闹都预示着此时的前行正怀揣着探索未知的兴奋;面对无法改变的环境,绝望丛生,此时的行走成为了逃避失落的方式;直至最后的麻木机械,当一切期望成为无奈,行走竟沦为了一种本能。

这样的过程,也和观看《Gerry》过程中我心理的变化如出一辙。

影片的最后,一个始终想着离开的Gerry掐死了另一个想着离开的Gerry,前者只想摆脱眼前这个囚笼,后者却离开了这个世界。

据说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有不少的观众中途离场,而当那个被掐死的Gerry喊出“I'm leaving”的时候,我也长舒了一口气,毕竟,下一部电影一定会很有趣!

2013.07http://i.mtime.com/fabzany/blog/7652125/

 6 ) Just Walking ——《Gerry》

如果从安迪•沃霍的角度看这个电影便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了,我想格斯•范•桑特表现得只是行走本身。

这其实是一个纯粹的电影。

寻找也罢,二人同叫一个名字也罢,都与那个大石头的黑色幽默一个性质。

而据有关资料显示,范桑特的确受过安迪•沃霍的影响。

当一个单纯的行为被放大的时候它的意义超越了这个行为本身。

就像画家马格里特那只被放大的苹果,你可能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苹果了。

而这个形式背后确实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你对它的思考。

我没有资料证明这部影片的创作意图与安迪•沃霍一致。

并且这里面还有一个让大家都喋喋不休的问题:电影作为娱乐,还是作为艺术而存在;不过至少我们都会认为电影本身与实验性的影像艺术还是有区别的,我们这么多年来观看电影的习惯让我们这么去想。

糟糕的习惯。

赖声川都说了,创意三毒:习惯、经验、动机。

回到影片本身,从结构上看,这是一个只有因没有果的电影,这让包括我在内的有些观众很失望。

影片的动作刚开始定义为寻找,而到底要寻找什么,那个“the thing”到底是什么(在他们完全迷失之前我想像他们正在寻找一具尸体,这个死去的人或者是他们的朋友或者什么),我们一直在等待着行走背后更深刻的有意义的东西出现,不过到最后你发现什么都没有。

 7 ) 让人不适,又让人不得不说

《杰瑞》中的中的长镜头果真是多到令人走神,用漫长的节奏来强调那些毫无希望的场景,虽然有人说那是表现悠长而痛苦的死亡过程,但还是会让人产生情感上的不适。

要不是因为对导演的偏爱与尊重,只怕我也要中途放弃。

很奇怪的是影片被标上了诸如“痞子逛沙漠"(让我联想起《沙漠妖姬》),“马特 达蒙沙漠探险片”之类的标签。

说实话这部影片极少戏剧性,虽然这是一个极富戏剧性的故事。

但不足50个镜头的视觉表现形式,在大量长镜头下并未拉长时间与空间的跨度。

可能是前面太多的平铺直叙以及导演一贯的悲剧收场,让临近结尾的,本应使人瞠目的ending变得顺其自然,戏剧冲突也随着全剧的基调而极简化。

这时再多的“如果”、“假如”、“为什么”都显无力。

我只知道,活下来的杰瑞生理上得到了救助,心理上却从此背负上枷锁,和那个死去的杰瑞一起,永远囚困于沙漠。

影片中有一个场景很值得玩味:爬上高石的杰瑞,有了开阔的视野,见到了探寻的目标(马特 达蒙扮演的杰瑞),但却无力着地,像极了身处高层的岌岌可危。

高处已不胜寒,茕茕孑立的感觉让人心生浮躁,脚如浮萍,丧失了重回扎实层面的勇气(而并非没有能力)。

于是马特 达蒙为他堆积了一个由细小尘土构成的缓冲带,以供杰瑞安全着陆。

这里也可以归整出一个隐喻,通过细小琐碎之事的旷日沉淀,人可以得到心灵的缓冲,重获扎实的救赎。

不管怎么说,这部完全私人化的电影,需要一点点挖掘闪光的东西,让我想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电影》,这些启人深思的电影总会渐渐在私人的珍藏中占的席位。

 8 ) 贫瘠的自我,贫瘠的生活——旅行着的演出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Gerry就像是为我写的,或者说写的就是我。

两个不知道来出,不知道去处的傻小子,在贫瘠的戈壁沙漠里行走着,买着他们的步伐。

没有交流,没有夸张,没有戏剧冲突。

简短的对话,说的都是很实际的生活用语。

对我来说,荒原对我充满了吸引力,不然我也不会一个人跑去塔克拉玛干沙漠。

这就是我的生活,我是一个业余演员,一个业余旅行者,一个业余的活着的人。

在贫瘠的土地上演出着我的日子,沙子陪着我度日,找不到出口,找不到方向,找不到水,只有沙子和我。

Gerry和Gerry都是我,一个脆弱的我,一个更加脆弱的我。

其实从头到尾都只有一个人,都是我自己在那个心理的荒漠上踽踽独行。

我迷失在现代世界的荒漠,迷失在自己制造的戈壁,迷失了我。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爱上了我自己,也许就只有我自己记得我是谁,前提是我知道答案。

直到最后,一个我以自我的灭亡来换取另一个自我的觉醒,但是谁知道我会不会走进另一个荒漠?

作为一个喜欢徒步的人,电影的节奏画面,表现方式都太适合我了,我自己在行走的时候的状态就是这样,语言不多,没有目标,只要向前就可以了,脚上的鞋都是一样的。

脚掌摩擦地面的声音都是那么似曾相识,以至于我是认认真真的看完了60分钟的电影。

作为一个喜欢表演的人,这就是我想要的,对于我来说,这就是现代荒野版的《等待戈多》,我自己也演过《等到戈多》,我非常能体会到Gerry的心理,我永远也等不到,等到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要等的,就这么一直等下去,没有希望,自然也不会绝望。

至于最后那个貌似同志的结局,已经无所谓了,因为都是一个人,一直都是。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就像是给我写的,就像是我写的。

我曾走过的沙漠,我曾演过的角色。

 9 ) 沉醉在出发之前

《沉醉在出发之前》 撰文/林伽 ——写在传说中明天就是末日的前奏范桑特的好处就是从来是个不入流的导演,既做不到稳准狠,也抓不住观众媚俗的文艺片之心。

严格地说,他甚至没拍过文艺片,冗长,废柴的细节,无聊到死。

他的片子里什么都没有。

没有主角,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高潮,甚至没有结局。

就算有故事,也就是一句话可以讲完的一件事,比如这部《杰瑞》,俩傻逼开车逛沙漠,其中一个死了。

果然什么都没有吧?

没有悬念,没有巧合,没有必须完成的任务,也没有他妈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任何一个场景都可以随时被终止,每一段对话都可以不必答复。

所谓的大圆满,有趣,范先生统统都放弃了。

他就是爱跟看片的人对着干,怎么拧巴怎么来,你以为主角都不会死,偏偏主角就是死了,真真正正地死了。

把你所有的美梦都幻灭了,把所有人扔进一个绝境的炼狱,提炼出一副副皮囊下面真正的人性和灵魂。

两个人都想活着,但不打算活得有意义,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是真正的苍白,他们没有来龙去脉,迟早要回到故事外的主线,接受四面楚歌的尴尬。

这是潜伏在日常中的异常,不是为了营造荒诞而焚琴煮鹤的真实复刻。

这种路子的电影不多,但也没必要看下去,它跟真实生活的时间轴进度相同,就跟你的生活本身一样空虚,乏味,冗长而且无聊,或者说,这就是生活赤裸的本质。

有焚琴煮鹤之心的人,一定深谙琴与鹤的高逸,劈了名琴野鹤煮来吃,这是脱离了高级趣味之后微妙的境界。

至于这两个傻逼的故事,不过是范先生一次既定行程内的晃神出走,在两个平行的画面里并行不悖地自动更新。

题外话,推荐大家一个和该片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小游戏,叫做《沙漠巴士》。

转一下游戏简介。

“《沙漠巴士》的玩法非常简单,你只需要把一辆巴士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桑市穿过沙漠开到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家中,操作也简化到仅有左右方向和油门按键。

如果仅此而已的话,那这款游戏简直可以称为一款不错的模拟驾驶游戏了。

“游戏就像现实一样麻木”,这句话是一款叫作《沙漠巴士(Desert Bus)》的游戏的片头语。

《沙漠巴士》号称史上最无聊的游戏——它甚至没机会正式发行,因为至少对多数以“好玩”为诉求的游戏玩家而言,它实在是太…… 现实了,现实到无聊,到疯狂的程度。

这款游戏带来的无聊感觉是如此与众不同,它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带着黑色幽默的疯狂。

如果你领教过这个游戏,你会说:“原来看着那些身着泳装的美女在我面前欢蹦乱跳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啊!

”变态之处  这款游戏的变态之处在于:1、游戏中的时间和现实中同步,也就是说你至少需要8个小时才能把车从图桑开到拉斯维加斯;   2、游戏不能暂停,不能存档,也就是说你只能一次性耗费8小时将游戏打通;   3、别指望你可以玩点小伎俩,比如用工具卡住按键使其一直向前之类的手段蒙混过关,或者在游戏过程中干点别的。

你的巴士会向右跑偏,所以你必须时时按左键进行修正,否则巴士就会陷入公路旁的沙漠,游戏只能重新开始;   4、除了无尽的沙漠外,游戏沿途没有任何风景可以欣赏,也没有乘客上下车,甚至连一辆车都没有,夜幕降临后,除了你车灯照亮的范围外,窗外会变得一团漆黑,而见到一次黄昏至少要玩12小时。

所以在整个游戏过程中,你所有的乐趣就在于一边按着油门一边调整方向,以不超过50公里的时速往前开;   5、唯一的慰藉是在第五个小时时,一只小虫会撞到挡风玻璃上变成一滩绿色的浆糊。

  6、最变态的是,如果你千辛万苦将巴士开到终点,你只能在游戏中得到1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奖励。

传说中的《沙漠巴士》,真正的巴士自驾游   不要以为这个无厘头的游戏无聊的原因是它粗制滥造,恰恰相反,它的每一处无聊,每一点令人发疯的感觉绝对都是Penn和Teller精心打造的——即使它永远没有机会得到发行。

和那些所谓的畅销游戏相比,它的制作者太认真了,在游戏的片头录像中,Penn喋喋不休地讲述着游戏的意义:这是世嘉游戏历史上第一款巴士模拟游戏,你开过了赛车、飞机,甚至潜艇,却没人开过巴士这么现实的东西。

我们制作这款游戏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人生的漫长和无趣。

你可能觉得这款游戏枯燥无聊,可如果你真的开一辆车去拉斯维加斯,不也是这个样子么?

  如果方向盘不跑偏,如果景物多变一点,如果可以存档,如果可以速度更快,如果……如果……可是没有这么多如果,所以注定这款游戏将和你所面对的现实一样麻木,不给你任何幻想和喘息的机会给一款无聊到极点的游戏加上人生意义(尽管不那么积极),反倒让游戏者在枯燥驾驶的时候产生顾影自怜的感觉。

想想看,孤身一人驾驶一辆老旧的巴士行驶在没有尽头的公路上,窗外只有一望无际的黄沙,稍不留神会身陷囹圄,前功尽弃,而就算开到目的地也没有任何奖励——没有旅店,没有赌场,没有美女,没有酬劳,除了可怜的一分,这一切都透着让人绝望的孤独,因为这就是现实。

不知这是否作者有意为之,但由此营造出的气氛却绝非一般的游戏所能给与的,至少还没有一款游戏能让你在游戏过程中思考你了无生趣的人生,当真是把“游戏像现实一样麻木”发挥得淋漓尽致。

操作方法:左右方向键就是控制方向,上下方向键是控制速度的,空格键打喇叭,回车键确定。

2012年12月20日

 10 ) 极简的生命历程——Gerry的苦旅

难以想象,这是一部我看到名字、海报就确定我一定会喜欢的电影,尽管再圣丹斯电影节上放映的时候有半数以上的观众离场,可是仍不妨碍前卫的法国人把它评为《电影手册》2002年度十大电影之一,这也就是Gus Van Sant和Matt Damon、Casey Affleck三个人的有关Gerry的故事。

    本片有着极其简单的情节,极其简单的超长镜头,和现代音乐家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Arvo Part的配乐,构成了这样一部极其简单的生命苦旅。

对于这种影片,会有一部分人极其的喜欢,同时也会有一部分人极其的厌恶,尽管我承认我在看那少于50个镜头的时候也有犯困的工夫,但是毫无疑问的我是第一种类型(对于第二种类型,这一小时四十分钟的电影就像一部及其快速的催眠曲)。

    影片的一开始就是荒原上的公路,汽车在公路上漫无目的的行驶,周围的高山、荒原和天上浓密的白云在随着汽车行驶而不断的变化。

这种感受,像我漫长旅途坐火车回家的时候,几个小时呆呆的注视着窗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却又像是一成不变的风景,这时候,就会感觉自己像是不存在了一样,周围的一切似在变化又似在不动,这样的自己很容易迷失,果真,车子停下来,两个人下车,漫无目的的向远方走去。

    他们只是这样子在荒原里走下去,不停的走,周围的风景有时变化,有时不变,两个人说话不多,荒原的风景很漂亮,当他们到了一个地方之后,终于决定向回走了,这个时候才发现已经记得清原来的路了。

就这样莫名的迷失在沙漠之中,就像我,在某一个时刻,莫名的迷失在这世界的洪流里不知归路。

    于是他们试图找到来时路,可是一切都像是被这风沙湮灭了一样,两个Gerry也分开寻找归路,可是他们还是聚在了一起,荒漠的戈壁,陡峭的岩石,天空中的云彩氤氲翻滚,太阳渐渐的落下。

沙漠的黑夜里,时明时暗的火光,一个Gerry说到了自己的游戏,那帝国的纷纭变化,渐渐的在这沙漠里烟消云散。

红色的太阳从天空升起,将这世界都映照成红色,这是新的一天,可是对于两个Gerry来说,他们要继续走下去。

    他们需要找到水,他们试图追寻动物的足迹,可是只来到一个更大的沙漠,无边无际的白色的沙漠,他们没有选择,继续走下去,到了一个制高点,在蓝蓝的天空下面,只能看到这片沙漠和远处的高山,这是一种绝望,丧失了希望的绝望。

一个Gerry无望的哭泣,另一个告诉他不要哭,他们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选择,没有了目标,他们只有在这天地间不停的走下去。

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生存的问题,人类,在这个世界里,总归还是渺小的,而走下去,也是他们唯一能够做到的了。

我不清楚,当真的失去了选择,我还能做些什么,继续走下去吗?

     这景色,既熟悉又陌生,云卷云舒,飞砂走石,这沙漠并没有因为两个Gerry而有任何的变化,这是大自然的生存方式,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一样的恢宏,这沙漠一样的壮阔,变化的其实只有人。

他们因为脱水而脆弱,因为绝望而脆弱,哭泣的那个Gerry产生了幻觉,幻觉找到水、找到车、找到路,这幻想如同海市蜃楼一样是个易破的泡沫,生命无法在泡沫中存在,生活无法在幻觉中继续。

    音乐简单的也只有几个音符,就像这简简单单的生命旅程一样,几个音符就能构成连绵不绝的乐章。

云彩的翻腾让人迷离沉醉,远处依旧只有连绵的高山,风沙刺痛人的眼睛,可是眼前只有这无尽的荒漠。

他们开始争论着方向,尽管心里知道对于现在的他们哪个方向都没有多大的区别了,又一个夜晚的降临,没有对白,沉默的黑夜。

朦胧的晨光中,他们已经步履蹒跚,他们一前一后,走在白色的盐碱地上。

天渐渐的亮了,一望无垠的白色,天空的蓝色,颜色纯净的让人喘不过气来,他们两个一前一后,艰难的在盐碱地上缓慢的前行。

    终于,到了肉体的极限。

白色盐碱地上的两个人,没有生命的气息,但是似乎还有呼吸,脆弱的那个Gerry终于知道时间到了,他对另外一个Gerry说:I'm leaving,然后,只有一个Gerry。

他甚至都不曾为自己哭泣,然后,他也有了幻觉,他站在了公路上,他拦下了一辆车。

他睁开了眼睛,蓝色的天空,白色的盐碱地,他挣扎着爬起来,他挣扎着向前走,他挣扎着跑了起来,因为,视力所及的范围内,这盐碱地的尽头,有着汽车带起的灰尘,这盐碱地的尽头,就是希望。

    只有一个Gerry活下来了,他坐在汽车里,无声的开着窗外似乎变化又似乎没变的风景,他是否还有迷失的感觉呢?

车里的一个孩子,童真的双眼,也注视着这片沙漠,这似变没变的风景,这简简单单的生命苦旅,是永远都没有尽头的。

《盖瑞》短评

瓜子都摆好了你就给我看这个?

9分钟前
  • 赵纪存
  • 较差

电影制作基础案例。极简主义。摄影机、镜头是有生命的。体验主义。观众是第二角色,摄影机是第三角色。电影可能性的尝试。

14分钟前
  • 叮叮当
  • 推荐

极端极简主义,就两个人迷了路走啊走,走到路口剩下一个人。景色和配乐都是可以的……

16分钟前
  • AhaEureka
  • 推荐

分数:65 22年前的影片,没有年代感。长镜头、极简主义、似乎隐喻人生的苦旅,哪有那么多婆婆妈妈,就是“一路向前”想不会回头,但那有什么一帆风顺!

17分钟前
  • 髙雲謙
  • 还行

景观装置 有几个镜头我蛮喜欢的 不过整个下来真的让人发困

18分钟前
  • ≌菩提风花
  • 还行

不支持这种超大片段无意义拍摄的内容

20分钟前
  • 宇宙涡心慕斯
  • 很差

风吹草动 日光灿烂 节奏快慢交叠 音乐如诗如梦 构图精到 不到五十个镜头撑起100分钟的影片。极端的小清新,极端的自我,极端的艺术创造,极端的装逼,与极端的dont give a fuck about what others think.

22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推荐

???wtf

23分钟前
  • ╰fabulousゝ
  • 较差

其实镜头间的变化还蛮丰富的,有定位机、有跟拍,有深焦大远景有浅焦大特写,有故意的失焦和变化的音效风格,基本上每组长镜头都运转在各自的一套视听设置里边,然后组接在一起,在几乎完全剔除情节的情况下,整部片子似乎的确可以说非常回归电影的最本质——画面、声音和镜头的变化,而且有些画面的确有种优美的诗意。但是,扯了这么多,你全片这么玩上100分钟,实验性确实有点太冲鼻了,比较难于消受。电影如果拍来拍去最终只能分解出一些主义、理念、话术,那也没啥意思了。

26分钟前
  • 应用层协议
  • 还行

极简,看睡着

27分钟前
  • 修改时间
  • 较差

刚看时在想怎么没有翻译,五分钟后明白了,台词都没几句需要啥翻译。。“丹尼斯电影节上,这部影片让超过半数观众离场。”笑出声。。

32分钟前
  • 魔幻不现实主义
  • 还行

极简主义精品

37分钟前
  • 查禮譚
  • 推荐

他们在沙漠里坚持了三天三夜,最后却公路旁放弃了一切。这是一部实验性极强的作品,它根本就不想着去适应观众,而是强迫着观众适应自己,沉浸进去。格斯·范·桑特多少有些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把主角在沙漠中的绝望和无助,化作长到崩溃的长镜头,支离破碎的台词和毫无意义的闪回,对观众造成了一次心灵上实实在在的折磨,让人过于感同身受,观感极度不适,哪怕到了结尾后承认了导演的高明之处,也还是觉得本可以拍的不这么极端,一个电影终究不应该完全脱离观众而独自存在。

39分钟前
  • tangerine
  • 还行

凡事都得坚持,可能在你放弃的同时机会就出现了

43分钟前
  • 老顾
  • 还行

你在山川里行走,没有食物,也没有水。有的只有风、砂石,以及裸露的荒芜植被。旷野、沙漠、峡谷。没有方向,直到生命终结。

45分钟前
  • 野小菜
  • 力荐

这部片子最好笑的部分在讨论区2333333[C]

49分钟前
  • 俺的老师
  • 还行

【A-】数了一下,全片大概90个镜头。在最开始大部分镜头随人物移动,以中远景来凝视,音效与配乐开始渲染不安情绪,但情绪又好像别无所指,观众所感知的只有情绪本身。于是电影走向纯粹,无论是大全景的固定镜头,还是演员的步态,以及内容简化形式多余的配乐。动作、景观,亦或是视线的延伸,元素背后的模式与类型被剥离,一切只关乎于它们自己,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行为的意义被重组,影像拓展出痛苦知觉。倒数第二个镜头,只是车内缓慢旋转横摇,却是如此残酷,视线开始逃避,转向窗外那片无穷荒漠。

54分钟前
  • 思路乐
  • 推荐

如果有一天我们也像他们一样迷失荒野怎么办

55分钟前
  • 伯格
  • 推荐

还没跟你牵著手,走过荒芜的沙丘。可能在我左右,你才追求孤独的自由

5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俩演员都好萌,一开始还以为是同志逛沙漠,原来是自己跟自己玩=”=|||配乐和镜头都很棒

60分钟前
  • 筱蓝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