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简单,人物薄弱,漏洞百出,商业电影的通病齐活了,剧情比照新希望几乎没有突破和创新;节奏紧凑,高潮迭起,值得肯定,但光剑战与太空战都毫无新意,一番平庸的狂轰乱炸,令人大失所望;黑人男主、女性武士,值得加分。
仅靠致敬和情怀,难以好评。
这一部几乎是第一部的翻版,想象力匮乏的令人发指,处处抄袭前作让人懒得吐槽。
你可以说它比第一部质感好很多,但是毕竟已经过去了快40年。
还有索罗儿子的选角真是失败,他那张变态恐怖分子脸,看着他堕落竟一点也不令人惋惜。
第一秩序的领袖是怎么来的也没有交代清楚,下一部倒是可以预测了,ren会被改造成下一个黑武士,rey会被训练称一个绝地武士,这么拍难道不是亵渎前作吗?
为了情怀!
为了情怀!!
为了情怀!!!
现在的好莱坞大片是不是只剩情怀二字了?!
一部部翻拍、续集、系列……没完没了的怀旧,致敬经典……曾经创意无限,惊喜不断的好莱坞去哪儿了?!
本以为超越不了阿凡达,至少会有惊喜,可仍是满满的怀旧情怀,不要给我说特技,打着超越阿凡达的牌子,所有的特技已经成为常态,毫无惊喜;所有的情节都是重复怀旧,毫无惊喜;所有的人物都没有特色,至今已不记得一个名字,毫无惊喜!!!
对于好莱坞,我可以平常心看待了。
关于《原力觉醒》,最让我吃惊的,不是票房势如破竹叫板《阿凡达》,口碑掀翻一堆颁奖季热门片,以及国外迷友像被天神临幸般如痴如醉的消息频传。
而是这么多中国影迷表示,从没看过星战系列。
甚至好几个阅片4000+的朋友,也只闻其名,没领教过日光灯管打架的场面。
我勒个去,难怪以前写文用星战梗,总是没人捧场,原来根本很少有人知道卢克天行者和达斯维达等等是什么鬼,我可一直以为他们的知名度堪比杨过和东方不败呢。
在我的印象里,《星战》可是纯天然不加防腐剂的童年回忆啊,不妨开个柔光模式回忆给你看。
在我还是个萌纯小正太的时候,《星战》正传三部曲,《夺宝奇兵》三部曲还有《终结者》的前两部,都是地方电视台常客,前后看过的次数,比变形金刚恐龙战队灌篮高手加起来都多。
最早看星战是《帝国反击战》,被大长腿机器牛震撼的合不拢嘴。
长大后看DVD花絮,才知道是定格模型一帧帧摆出来的,可在七八岁几乎没观摩过特效的孩子眼里,那比3D的擎天柱和潘多拉星球更让我眼睛发直。
记得当时绝地武士还翻译作杰迪武士,韩索罗被做成浮雕那一幕,第一次看留下了童年阴影,后来跟上了情节,把我感动得眼眶湿。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始终分不清《新希望》和《绝地武士归来》,它们都以死星爆炸做结尾。
如果《星战》不是我的太空歌剧启蒙,不知道还有什么能算。
尤其是中文主题曲《日光灯大侠》,至今还记得歌词是这样的:枪是什么样的枪?
爆能激光枪。
剑是什么样的剑?
等离子光剑。
人是什么样的人?
原力同在的人。
情是什么样的情?
我是你父亲。
嗯,上了年纪的人才听过吧。
等我从无忧无虑的小骚年进入中二情怀爆表的青春期,正赶上星战的前传三部曲在我朝院线吸粉掘金,当然战绩比较惨淡。
作为一个穷酸的学生党,连续三部我都咬咬牙,省下零食钱买票观看,还邮购了电影衍生小说。
但每次走出影院,我都满腹失望。
本想唤出重逢的欣喜,结果却只看了几段五颜六色又冗长乏味的cos秀。
就连卢克和莱亚的名字在《西斯的复仇》结尾出现,也没能给我丝毫振奋。
多年后重看蓝光版,这一印象仍然没有改变,正传甚至连花絮也不如老三部曲来的有料可挖。
因此,我特别理解前传三部曲为什么会让卢卡斯跟星战迷团体彻底决裂恶语相向。
当正传真正作为一种童年情怀根植在你的内心,再去看那除了特效之外全面崩塌的前传,真是把童年印象千刀万剐的悲剧。
何况世纪之交时的CG特效,处在一个尴尬的发展节点,既无法惟妙惟肖媲美现实,又不如现场特效那样具有令人信服的质感。
每到大场面,就像是真人演员漫游动画片。
为了标榜技术进步就硬揽瓷器活,在我看来也挺豁胖不负责的。
跟很多星战迷一样,我对卢卡斯的态度充满了矛盾,他既是童年记忆的缔造者,也是毁灭者。
关于《原力觉醒》的最好消息,就是他宣布跟这片没有一毛钱关系。
有人质疑,没有了卢卡斯的星战还是星战吗,我的回答是,卢卡斯在前传三部曲早就把星战带到了邪路上,少了他,反而有重回正轨的可能。
而接任的JJ是跟我一样在童年就被老三部曲震过虎躯的粉丝级迷友,并且成功复活过《星际迷航》,如果有谁能把原初的星战带回来,nobody does it better。
事实上,他做到的,比想象的更多。
《原力觉醒》绝不仅仅是埋了一卡车的致敬。
说到让粉丝找致敬梗,《侏罗纪世界》、《终结者5》还有前不久的《神探夏洛克》,一个比一个玩得猖獗,但这一手太低级太烂大街了,弄一百个也配不上星战横跨影史40年的史诗地位。
JJ所做的,是把我们带回了90年代,也就是我初次观摩星战的时代。
换个更确切的表述,他用90年代的电影技术(观感层面),拍了一部《星球大战》。
我们知道,在《绝地武士归来》和《魅影危机》之间,有着长达16年的空窗期。
我不止一次好奇,如果这个年代拍出一个继承正传三部曲风貌的续集,会是什么样?
如今答案已经很明确了,毫无疑问它就该是《原力觉醒》这样的!
《原力觉醒》抛弃了前传三部曲“目之所及光鲜铮亮一尘不染”的未来派,延续了旧三部曲“柴油朋克”那种旧斑斑脏兮兮一把灰尘一把油污的视觉基调。
现场特效包揽了大部分视觉奇观,微缩模型和真人化妆大显身手,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登上特效舞台但用武之地有效的电脑动画,参与的比例恰巧合适。
《原力觉醒》对光剑比武的调教,则是其神来之笔。
说到互抡日光灯管,正传三部曲如今看来比较楞,武者脚不离地,打斗迟缓,套招痕迹严重,而前传三部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绝地武士一个空翻跃上十几米,打起来剑花飞舞光芒璀璨,招式比咱们的武侠片还华而不实。
《原力觉醒》比正传接近“真打”,又没有前传那么花里胡哨,带有一种中世纪剑斗的厚重凌厉,我们能很明显感觉到主角手中光剑的份量,他们过招既不轻灵也不潇洒,一招一式古板讲究,这是正传和前传都不具备的风格,而且明显更适用于对正传的改良,更适合出现在那16年间。
顺便说一句,《星战》系列把时间设定在“很久很久以前”,是卢卡斯最天才的一笔。
它让故事完全跳出现有科技的条条框框,以落后与先进的错位模式并存,随意打造奇幻世界而不留半丝槽点。
正因为此,我对此片的心情仍是矛盾的,以至于举棋不定该掀桌还是点赞。
它无处不让我想起童年的周末在电视上看到光剑的挥舞,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但同时,作为2015太空歌剧大片,它又是那么不争气,只是把《新希望》拆东墙补西墙重演了一遍,而且远没有《新希望》一气呵成,有几段文戏之空洞和醒尿,简直是商业片的反面教材。
说真的,要是把角色造型和名字换成别的,海外口碑多半会一落千丈。
这部续集就像一个口感不佳的蛋糕,只是做成了我喜爱的颜色和形状,并在内部塞了一些美味可口的巧克力,在不断触情怀G点的同时,也没少让我的尴尬症发作。
当然,我不会忘记这次奇妙的观影经历,电影虽不够满意,却意外圆了一个没想过此生能圆的梦。
(文/方聿南)
《原力觉醒》的花絮里有一条:“The film will be released 32 years after "Star Wars: Episode VI - Return of the Jedi(1983)", 10 years after "Star Wars: Episode III - Revenge of the Sith (2005)" and 16 years after "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 (1999)".”---imdb所有关于这部电影的海量信息喧嚣中,我被这条花絮一剑穿心。
所有关于这部电影的编写设计制作考量,都围绕着“32年”这个时间段来进行。
要理解这部电影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就要明白32年来电影的制作者和市场和观众之间相爱相杀的纠缠。
如果普通观众不想理解不想明白,也没关系。
这是一部制作精良、表演过关、节奏紧凑、动作合格、情节不会比别的奇幻片更不靠谱的爆米花电影,可以给7-8/10的评分。
如果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或90年代末或本世纪初就成为粉丝,您有可能给这部星战1分2分,也有可能给9分10分,端看您如何看待这一部对前六部的传承和开拓。
我想,大部分老影迷,是会喜欢《原力觉醒》的。
不同于1999年推出的前传,第七部着力于重现始于1977年的经典三部曲的种种元素和氛围,可以说是为老影迷量身定做,老粉如果再不喜欢,未免太难缠了。
而且,《原力觉醒》不是为了取悦而取悦,没有硬邀老粉的恩宠-不然我是不会被取悦的,相信我。
它是一个自洽的有诚意的故事。
《原力觉醒》在很多方面都做得相当好。
首先是设定。
个人非常喜欢“《绝地归来》30年后”这个时间点,不但与现实合拍,也很方便展开故事。
绝地归来之后的银河系,当然会是非常混乱的,一个或几个战斗英雄,毕竟不足以定夺乾坤。
时间如尘沙一般过去,事实变成故事,故事变成传说,传说变成神话,向来如此。
不要说星战世界,我们现实生活中,30年前的事情又有多少还以本来面目在世间流传(如果还没有完全湮没的话)?
因此,卢克和韩索罗他们成为传说,几乎是唯一合理的发展。
开篇Rey在废弃的帝国歼灭舰中捡拾零件谋生的场景,是最喜欢的细节。
它不但暗合《新希望》以拣破烂开头的传统,也让我联想到《基地》系列里川陀陷落后整个行星的金属制品和建筑被当作废料拆下卖掉;女孩在废墟里拾荒的意境,更让人想起《风之谷》。
沧海桑田,那一段的美术、摄影和构图,都十分到位满足。
这部也秉承老三部“used universe”概念,道具建筑陈设统统饱经风霜,完全忽略掉前传的光鲜顺滑。
老粉丝觉得很舒服。
另一个做得好的地方,是尽最大可能用回老三部的视觉概念,但,不陈旧。
这其实是非常难的。
美术部门做了超级棒的活儿。
以千年隼为例。
它还是顶着“a piece of junk”的头衔横行宇宙,外观看上去跟老三部里头一模一样。
里面,凡是老三部出现过的细节,它也是一样,但是内墙、仪表和按键的做工绝对精细了好多(卢克的绝地训练球一闪而过)。
飞行起来灵活度和清晰度也是现在的水准。
让一艘30多年前设计的飞船看起来跟原来一样,但还是酷绝宇宙,它就绝对不会跟原来的飞船一模一样。
仍然是模型,仍然用matt painting,但技术当然进步了。
其它的,小至垃圾桶机器人,大至X-wing战机,Tie-战机,都是如此,原来的概念,现在的技术,含蓄地增色,绝不喧宾夺主。
这就像为一座老建筑装修并附加侧翼,既要保持原有的风格,又要有所开拓。
既不能损坏老建筑,又要给新旧建筑都配备现代卫浴和管道,有线电视和wifi齐全。
这需要所有的智慧和想象力。
有些粉丝以一句“只是重拍新希望”就给《原力觉醒》下了结论,恕我不能赞同。
尽量融合新旧的努力,当然不止在视觉方面。
人物和情节也是如此。
本来以为韩索罗和莱娅只是打个酱油,没想到两人戏份吃重,是推进情节的关键。
对两人关系的解释和处理,也顺理成章。
他们相爱是真,无法相处也是真,公主和走私犯在一起之后,故事还多得很。
两位老演员的默契一如三十年前,性格外型无不妥帖,丝毫没有违和感。
就算这部片一无是处,单让韩、莱娅和丘巴卡重聚在银幕上,就是一件对所有粉丝的大功德大圆满。
"Chewie, we are home." 会是这部片的经典台词。
新人物方面,女主Rey表现出色,坚毅独立机智忠真。
引入暴风军Finn,是大胆冒险之举。
首先他是个暴风军。
暴风军是所有人嘲笑的对象。
极笨。
然后他是个黑人。
而且他既要负责搞笑,又要负责救美,男美(颜值担当Oscar Isaac)和女美都要救。
这个角色跨了好几个界限,居然成功了。
他既热血鲁莽,又精明勇敢,他掌控了很多喜剧瞬间,甚至可以和韩索罗比肩。
对,他的角色类型本来是属于韩索罗的,如今,他顺利地接过了韩的功能,并拥有自己的特色。
编剧和演员干得好。
我个人很欣赏他们能想到从一个暴风军士兵的角度来展开故事。
另外,虽然星战的新一代主角是女生和黑人很好,我倒不觉得这是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
我喜欢他们俩,是因为他们作为角色,是细致的,有血有肉的,令人信服的。
我喜欢他们,和喜欢卢克、莱娅和韩索罗一样,是他们带着我走进(再次走进)星战的宇宙。
既然说到“再次走进”,那就多说几句我的想法。
我认为这部星战,虽然表面上的故事跟《新希望》很像(这样做必然招来一些不以为然的看法),但它是开放性的。
也就是说,它的目的,一个是承接老三部的那个设定宇宙,挽住粉丝的心,这无疑非常重要。
另一个目的,则是为新一代演员、编剧和观众开启下一章。
从前对星战一无所知的观众从这一部和萌爆的BB-8进入星战世界,他们可以回头去补课,也可以从此向前看。
新老观众都接受新演员和部分新设定,那么,星战的故事就可以一直讲下去。
我觉得这个承前启后的工作,《原力觉醒》做得相当好。
片子也跟老三部一样,充满了小小的这里那里的喜剧节点。
Rey试图用原力影响暴风军看守那一幕,十分爆笑,听说演那个暴风军的可是007本人哦。
跟前传一样,好多大牌都甘愿在片子里打酱油,连脸都露不上。
看了这一部,我回头去思考前传,开始理解了前传存在的意义。
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因为我蛮排斥前传的很多做法和处理方式,我也觉得前传的情节很有牵强之处,更不要提那个要命的加加宾,那些让人尴尬竖毛的谈情说爱。
但是看了第七部,我开始明白,没有前传那些广为诟病的缺点,就不会有这一部的紧抓老三部精髓。
另外,前传试图从多方面拓展星战宇宙,走向跟老三部很不同的方向,虽然观众反应不一,但至少它们做出了各种尝试,让后人知道了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
它的存在,现在在我看来绝对有了价值。
而且,在《原力觉醒》中,跟前传相关的细节虽然很少,但也不是没有。
比如Starkiller毁掉共和星球时,就有一幕的建筑风格是前传的。
最后Rey去找卢克的时候,飞船飞过大片水面,那也是前传的感觉。
当您认真看待前传并承认它是星战宇宙的一部分,您 会感叹文明的倒退不是不可能的。
读到这里,您当然知道我是那个会打9-10分的老粉。
不过我其实能够理解打1-2分的粉丝。
一来是因为没有续集能够取悦所有粉丝;二来也因为,唉,星战这个系列,它的bugs是出名的多。
就连已经成为传说和经典的《新希望》,那也是不能细究的。
《帝国反击战》稍微好一些。
《绝地归来》要是给我机会,我能吐一大篇槽。
个人认为《原力觉醒》最大的问题,是反派实在太弱了。
简直弱不经风。
一个发起怒来就拿光剑砍仪表盘的Sith,你怎么hold得住做First Order的大boss?
你连一个拿光剑的暴风军都搞不定;动不动就眼泪汪汪,怪不得要戴面具!
你这是像你爹啊还是像你娘啊?
不是亲生的吧?
然后大大boss,就是我家Andy Serkis (aka Gollum)塑造的斯诺克,这次是完全彻底的没有存在感啊。
出彩的大概只有Domhnall Gleeson演的Hux将军,够疯够帅。
其他的,比如Starkiller(这个可是卢卡斯最早的剧本中卢克的姓氏哦)的运作方式,我真是不懂。
一个布满冰雪的星球,用附近的太阳充电,再把能量发射出去,毁灭其他的星球,这个物理,就算在星战宇宙,也是有点离谱啊。
而且,这样没几次,太阳就用完了,星球就坍塌了,费那么大的劲修的基地,不就没了么。
更别提这次又被几架小飞船嘁哩喀喳干掉了。
只能说,在星战宇宙里,反派的脑子都不太好使。
虽然都是土豪,贼有钱。
另一条规律则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因为bad parenting.这么说吧,星战系列的每一部,故事都有不少漏洞,情节严密不是它的强项,论起严密,《原力觉醒》已经很不错了。
但是星战让人上瘾的地方很多,对每个人都不一样,像原力似的很难说清楚。
比如我现在,就很想听着原声,再看看卢克与塔图因双落日,看看绝地耍光剑的身手,听听尤达倒着说话,听听C-3PO和R2打嘴仗,想着丘巴卡憨憨的模样,一边看X-wing战斗机飞翔,一边听飞行员冷静地对话,还有那大片大片大片广袤的星河… …38年前,《新希望》就这样创造了那个充满魔力的宇宙,38年后,它是大神,但也成了传说,它需要被重新讲述,就像卢克需要重出江湖。
一个年轻人的江湖,需要与老一辈携手共存,继续大把赚进银子。
只要它继续自我更新,继续充满活力和创造力,我不介意继续献上我的银子。
以上,是二刷以后想的一些东东。
一刷的全部感受如下:呜呜呜呜呜呜呜呜………………没有人可以抱头痛哭。
我的韩梭罗。
Nobody kills Han Solo!!!!!!没有人可以一起哭。
大家都还没看过。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本文献给从老星战论坛开始,多年来一路相识相知相伴的朋友们!
(请勿盗用。
如欲转载,请与本花联络)资料补充: Skellig Islands(片尾卢克隐居的地方) Once known as the Skellocks, are two small, steep, and rocky islands lying about 13 km west of Bolus Head on the Iveragh Peninsula in County Kerry, Ireland. The larger of the two is Skellig Michael (also known as Great Skellig) and together with Little Skellig are at the centre of a 364 ha Important Bird Area established by BirdWatch Ireland in 2000.[1] Skellig Michael is also famous for an early Christian monastery that is a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图片7><图片8>图文均摘自维基百科。
自从1977年第一部问世,电影星球大战已经慢慢的变成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几乎你身边的每个人都可能或多或少的看过或者知道这个电影系列。
我当然也不例外,因为我是星站粉,当然更因为我是哈里森。
福特的粉丝。
他的电影必看无误。
为了防止路透,就不描述电影情节了。
这里只谈谈我的观后感。
电影有着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虽然有些地方和1977年的星球大战:新希望有些类似,但是绝对不一样。
电影中有俩个比较震撼的情节。
故事情节很有趣,感觉是2015年才能写出的故事,绝对不是1977年可以写出这样的故事的。
就是说故事很现代。
完全反映了现代人的观点。
主要因为电影启用了俩个新主演,Rey 和 Finn,俩个非常年轻的不太有名的英国演员,其中一个是黑人。
要是在1977年,Finn这样的人不可能是主演。
俩个新人演的很好。
Rey绝对不是一个花瓶,看腻了国内那些狐狸般的整容脸,你会感觉Rey是那么的美,原始的健康的美,阳光,充满着活力,所以你毫不怀疑她有矫健的身手,可以完成电影里的一切任务,可以在敌方的领地活下来,甚至可以帮助其他人逃出来。
绝对的一个女主角色。
Finn很好的表现了从开始时他的角色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到最后的英雄的过渡。
好多时候带着一私私不经意的幽默,很讨喜的一个角色。
一反英雄人物的高大全光辉形象。
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是个有良心的普通人,甚至是社会的底层人士, 但是普通人也可以是英雄。
这个比较像美国精神,就是谁都可以是英雄。
哈里森演的韩索罗仍然是电影的主角,虽然哈里森老了,可是还是很帅气,他的有些坏坏的微笑还是那样的迷人,他是电影中好多重要转折的关键人物。
一如既往的,有感情戏也有动作戏,这俩样都让我觉得他很迷人。
有俩段感情戏,一个关乎爱情,一个关乎亲情,亲情戏是电影的高潮。
爱情戏份少了一些。
也许导演认为人老了,不能像年轻时爱的那么疯狂了?
好怀念以前的星站电影里他和公主的爱情火花。
亲情戏是电影的高潮。
震撼,令人伤心欲厥。
Kylo的演员长得不好看,可是完美的演出了反角。
他长那个样子就令人厌恶害怕。
完美的演绎了一个具有不可预测的性格分裂的阴狠的帝国领袖。
BB-8这个机器人的角色取代了R2-D2,(当然R2-D2还在,只是睡着了), 像个足球,圆圆的脑袋,圆圆的身子,非常的可爱。
虽然没有腿,但是滚的还挺快的,能跟上Rey。
电影有着史诗般的摄影,视觉和音响效果都很好,场面都很宏大,你会感觉人类是那么的渺小,那些飞船武器装备和人物看起来很真实,好多时候想伸手去触摸他们,有时候还会感觉到你在开那些飞行器,而你马上就要撞毁。
比玩计算机游戏更真实。
看完了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我对未来的星球大战更加期待了,以后的故事将如何发展呢?
《老炮儿》讲的是什么?
其实就两个字,情怀。
离了情怀,这部电影什么也不是。
我们看2015年的很多电影,都是贩卖情怀的,《老炮儿》的情怀是胡同江湖,《夏洛特烦恼》和《港囧》里是初恋和老歌,《煎饼侠》的情怀是片尾的古惑仔。
正在热映的《星球大战原力的觉醒》,打的也是情怀牌。
然而,情怀是有门槛的,如果你压根就没踏进过这道门槛,再来看《煎饼侠》,看《老炮儿》,看《星战》,别人看得满脸是泪,你最想说的却绝壁是:这是什么鬼?!
《原力的觉醒》上映以来,豆瓣评分基本是每天下跌0.1分,朋友圈里好多人都表示这部正席卷全美的超级大IP实在是一粒不错的安眠药。
这些人里,很多人都是头天刚刚恶补了《看星战前你必须要知道的X件事》或《2分钟带你看完6部星战》之类的重点。
在考场上睡着不是你们的错,因为你们都忽略了情怀的门槛:情怀不是肾,它是不可补的。
离了情怀,所有的电影都会变得什么也不是,或者说,它们只是一次次为了各种目的而进行的考试。
对,没有了情怀,你看似努力的人生,本质就是一场场枯燥的考试。
你是那个通宵复习标准答案、在考场对答如流的学生,当你无聊地抬起头,你发现同桌正对着那道你刚答完的题泪流满面。
或许在那一刻你才猛然发现,其实你根本不懂这道题的真谛。
《绝地归来》作为老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上映距今32年,电影里的时间线长度也是32年,这种处心积虑的设置加强了电影的代入感,让我们觉得,这32年,我们平凡的生活和星战一起走过。
你花一晚上恶补出来的星战剧情,和他在32年前看过的那个故事,没有任何的可比性。
当满脸皱纹的哈里森·福特32年后再次踏进千年隼的时候,据导演介绍,拍摄现场的200多名工作人员在那一刻鸦雀无声,集体感到了一种震撼。
这便是情怀的力量。
<图片1><图片2>请凝视这张剧照一分钟,然后你会认同一个结论:无论是情怀还是肾,一个晚上补不出来。
在《星球大战原力的觉醒》中,到处是32年前的痕迹:似曾相识的剧情,满脸褶子的哈里森·福特和莉亚公主,愈发破旧的千年隼,坠毁的帝国战列舰,斑驳的R2D2……所有这些,都在按照32年的时间进行精确做旧,在现实和电影中的两条时间线的重合,让我们再次想到那个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普鲁斯特在《追忆逝水年华》里,写到了那个著名的蛋糕:玛德莱娜蛋糕。
在那段著名的意识流文字中他写的大意是,那一天他的心情不好,母亲拿了一种名为玛德莱娜的点心给他吃,他下意识将点心蘸着茶水送进口中时,心情大好,然后他发现,是因为他儿时吃过这种味道。
最后普鲁斯特得出了结论“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虽说更虚幻却更经久不散,更忠贞不矢,它们仍然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
”在卡通片《美食总动员》中,苛刻的美食家吃到第一口菜,立刻就回到了童年,骑自行车摔倒的他满怀委屈,妈妈为他做了这道味道一模一样的菜,这个镜头是在向玛德莱娜蛋糕致敬。
<图片6>你的童年经历了什么,可能已经没有人记得,但这世上有那么多银幕在漆黑中闪闪发光,它们中总有一块,迟早会出现你住过的那条胡同,你梦到过的那艘飞船,你听过的那首老歌,甚至是你爱过的那个姑娘。
这就是电影的意义,是从《老炮儿》到《星战》的意义。
像普鲁斯特说的那样,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
这就是情怀的意义,这更是电影的意义。
在完成对情怀的论述前,我们还需要做最后一件事,这件事就是让蛋糕浸入茶里,等到冯小刚操不动许晴的那天,这块蛋糕便成为了超越一切的美味。
没错,我们要趁现在还年轻,多去见识这世上最美好的东西。
我们未必一定要去阿拉斯加看鳕鱼跃出海面,我们未必一定要去梅里雪山守候金丝猴爬上树尖,但我们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见一见这世界不同的一面,去认识各种有趣的男人和女人,去多看好书和有想象力的电影。
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在多年之后,既为《星战》的恢弘激动,也为《老炮儿》里狭窄的胡同感慨,而不是每看一部电影之前都要打开类似《看XX前你必须要知道的XX个常识》的帖子。
是什么造成了你和我之间的区别?
是情怀,是我们曾见过的事物。
你不知道我年少曾在哪条胡同里游荡,不知道我曾爱过那个最优秀的女孩,不知道我眼中曾燃烧过怎样的火焰。
看星战时泪流满面的人是让人羡慕的,因为他比你早32年见到了那场壮阔的星际战争。
再过30年,当你见到开始秃顶的TFBOYS时,你或许会明白星战的真谛。
祝我们每个人都能像罗振宇所说的那样,最终成为时间的朋友,而非时间的敌人。
一刷的观影感受非常棒。
并没有在适当的时间、身体状况下做好充足的准备去看,票是临时买的,普通影厅的2D,而且一直没看剧透,完全是抱着拍砸的预期。
一开始也确实被接连不断的既视感搞得有点懵,结果不知道为啥整个影厅的笑点都非常没救,从盾冬打铁的预告开始笑,到Snack Time小短片就开始笑疯了,因为厅不大有人说话大家都听得到,第一次经历整个影院的人一边看一边吐槽伴随各种哈哈哈哈哈,完全不会烦躁,好像看弹幕一样。
到Han Solo和Chewbacca出场就知道没办法像看随便一个电影那样冷静地打分了。
观影感受真是一个非常微妙和私人的东西,既然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话语权,大部分时候我们寻找的是少数认同,如果大家持有一个观点,我与大家保持一致的话我就会去点赞,而与多数人观点相反,或我站在另一个视角考虑这个问题时才会发声。
有些大家都说好的片子你觉得平平无奇,有些换个环境你也会觉得烂得片子,带上滤镜就是忍不住要给高分,这种情况下,去说自己的想法只是站在一个普通观众的立场有感而发,不是为了跟主流唱反调,而是给隐约和我有同样考量的人们一个参考。
所以预期值处在正确的区间内真的很重要。
当一个安利没有被以正确的方式打开时,它的其他方面就会被无限放大。
比如我要是觉得一个人对着另一个人的脑壳比“吸”的手势,对方还嗷嗷叫是神经病的话,这个片子对我来说就充满了主剧情之外奇怪的语焉不详;或者任何有原作/前作的片子,书或漫画入坑和电影入坑(或旧版与重启版)的观众看待续作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也许星战粉会觉得新希望剧情很棒而觉得这部剧情差,因为既有横向对比,又有纵向对比;除了这部影片作为单门的“好莱坞商业片”是否达到了合格标准,同时还参杂着既然作为系列续作,就要对得起SW名字的预期;而在非粉/普通观众看来,或许曾经因为年代、节奏等外部因素觉得第一部看不下去而入坑失败,并没感受到前作剧情棒,在没有补前六部而直接看原力觉醒的情况下,不会觉得这部剧情差,却会因为get不到粉觉得戳得不行甚而热泪盈眶的梗而觉得某些剧情设置十分多余。
当我们对一个作品的了解比别人多,相应地理解也就比别人更为透彻。
如果是真的喜欢,看待这个作品的眼光也就会更加冷静、客观与全局化,既能够容忍三月党的幼稚与脑残,也能够在对待异见者时保持平和态度,用一种不带激烈情绪的锋利措辞指出对方论述中的薄弱环节。
之前看过一部片子,只是偶然去电影院看了,回来心塞兮兮地怒打了个低分,被是真.粉的小伙伴劈头盖脸骂了一顿,差点打起来。
后来想了很久,在短评写的是:打低分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而是非粉真的看不懂。
你看到的是细节和梗,我get不到,眼见的是累赘。
这里也想说,有些片子就是拍给特定的人群看的,有缘你就入坑,看不上眼也就让它随风飘逝吧。
情怀什么的我不懂,星战系列我断断续续看了好几年,直到去年才全部补完,虽然因为曾经身边有狂热粉,对周边的了解比正片多。
所以我也不清楚长情粉怎么看待这个片子,这次只是通过身边观众的反应知道,大家都看得很开心,Millennium Falcon出场小激动了一下,Han和Chewie出场的时候后面一片口哨声,拼命鼓掌,眼泪一下就下来了。
一大半的人等完了片尾字幕直到白的萝卜,N次鼓掌。
看之前就有种非常不好的预感,那种必然某个人要出事的预感。
看到Chewie受伤心里猛地一沉,受伤也就是说他安全了,伤得如此前排,那要挂的还有其他人……我怎么也不能相信Han Solo会在这样的场合以这样的方式挂掉啊。
那个掉下去,看起来就跟TFotR里甘道夫掉下去一样,掉得如此抑扬顿挫,不是必有后戏的意思吗?
事已至此,并不想说剧情的不是,能做到这一步无论好坏后面都有很大打补丁空间,虽然Finn一脸油但是性格好啊,Rey也非常萌,跑起步来太像小动物,这俩要是能像Han和Luke那样填充和展开绝不会差。
反派动机一刷完全被Han挂了给吓懵圈,冷静下来想起一刷看到Kylo Ren在桥上坦白承受着很大痛苦时,一瞬间甚至觉得他真的会就这样跟Han回家,而且这个剧情我能接受。
转而又想到奇怪的政治正确,诸如写影评的时候选择站哪一边呢?
大概最好的做法应该是给一个高分,然后用受虐症的自嘲语气把导演骂个狗血淋头。
毕竟这是个好莱坞大片,充满了不能辩驳的约定俗成,虽然把它称作一个粉丝电影,但如果真的按一种理想化的粉丝会喜欢到疯狂的故事风格去拍,反而可能遭到更多的诟病。
就像我们去买需要的衣服、做小组作业或创造任何一个作品,总会经历一个高预期——渐渐从失望走向烦躁——失去耐心、重拾耐心——最终达到一个远低于初始预期,但让人觉得已经够好了,或者whatever I don't give a shit的过程,又再20年后我们发现,那些不大不小的混乱,不多不少的遗憾,还有不高不低的愤怒值都是“合理”的。
所以四星刚刚好。
(也并不想这么对比,但上回看到一个出场如此酷炫又萎得如此措手不及的反派还是银河护卫队,两个年轻的主角气质也很像那一群,因为树熊组借用了Han/Chewie的人设所以要反借用吗?
学啥不行要学中二反派,不能用点好的???
)我个人其实非常反感中二反派这个说法。
因为它太标签太平面,如果可以的话,我也愿意用最好的过度诠释去思考一个人的动机,反派不外三种,一是年少糊涂事后要洗白,二是认定自己才是全物种的救世主,三是把the one当宿命——又或者那就是宿命。
第三种反派,总是很迷人,如果写得好的话。
现在虽然还沉浸在Han死了我已经不想看了的悲愤中,第二部如果能给Ren的行为一个合理解释,仍然可以继续期待。
(完了,预期升高,这是转黑的前兆。
)二刷加星。
IMAX没有2D所以选了3D,但并不觉得有什么3D的必要。
鼻梁上架着个滤镜严重影响观影心情。
本以为二刷会冷静些结果一看见千年隼号就泪崩了,我真不能相信你们对Han Solo做的。
满分给的是Han接过夹克时Chewie挑起嘴角摇头的眼神,Rey皱着鼻子像是不顾一切的跑步姿势,Leia和Han的拥抱,Luke飘起的衣角,BB-8和R2D2的身高差,和Leia对Rey说,愿原力与你同在。
打分和剧情质量没有半根毛的关系,剧情极其一般,几处快要让观众失去耐心的地方都是在用情怀牌化解。
不过剧情没特色并不是一个劣势。
当剧情的存在感远低于其他——片子的节奏感,看片之前预设的关注点,和粉丝情怀——时,我们会自动把剧情放在打分体系中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位置。
尤其,跟暗黑无界这种剧情和节奏双重烂到连人设优势都无法挽回的比,没什么好抱怨的。
当然别的片子如何跟原力觉醒剧本烂没有关联。
剧本原创性低是永恒的靶子。
这一场感觉非狂热粉观众较多,大家都很矜持,遇到明显笑点也只是小范围笑几声,当然也不排除看过一遍不像开始那么激动的情况。
注意力放在主剧情以外之后,就开始更多关注一些小细节。
这是我对这个片子非常不满的一个部分。
导演显然是过于注重让影片显得没有瑕疵了,平滑感上做得非常好,就算是观众偶尔走神也不会出戏,很快又会被下一个剧情点拉回来,几乎感觉不到时间流逝。
不满在于片子拍得太工整规矩了,导演像是生怕观众搞不清正反派,几乎一个“多余”的人物都没有。
除了喝水的那个类犀牛生物,和在Finn和Rey登上千年隼开始逃离Jakku时,Finn炸掉了一个跟在他们后面的战斗机,这时镜头下方有个人正试图躲开天上掉下来的碎片,如果没看错,这个人应该是个拾荒者,思索着在保住性命的前提下能从这场打斗中捡到点什么,影片中就几乎没有他们这样的“irrelevant”了,全是送装备或者给First Order报信(或许有领赏?
)的NPC,每个角色都肩负着引导剧情的重要使命,连最神烦的3PO一句废话都没有。
但前六部SW并不是这样的。
对,那些不相关的角色们大可以被说成是纯粹为了搞笑而设,他们却也是这个系列最让我心动的部分。
战争关系到每个宇宙民众的性命,有人因此具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而加入Resistance,这很好,但也有很多人比起遥远的战争更关注眼前鸡毛蒜皮的小事,酒馆里奇形怪状的生物们或许是某种致敬,却做得十分平面化和敷衍。
三刷减星。
D-BOX果然爽,体会到了一种纯粹的看爽片的乐趣,与此同时作为SW系列一部的特殊性所剩无几。
不带滤镜地打分,这个片子真的三星不能更高了。
这次两个感动的点在于Han对Rey说“It's true. All of it. The Dark Side, the Jedi. They're real.”和舱门打开时他寻找Leia的眼神。
反而后面那个*悲伤时刻*已经完全没有什么感觉了。
昨天重刷新希望,看得激动得要死,导致今天除了更明显的对比,把原力觉醒的剧本完爆成渣渣,并没有更多的情感起伏。
甚至没有因为场景相似结局却全然不同而被触发什么悲怆缅怀:我原以为看新希望会哭,结果没有,又以为今天会更难过,结果也没有。
已经几乎是在看平行世界同人的感觉了。
——平行世界同人。
虽然一般情况下不想说官方OOC,会尽量理智地了解和分析创作者的动机,但是,如果创作者本身就在让剧情服务于角色,让角色服务于另一个角色,而不是顺着故事脉络让角色伸展出自己的枝叶,这就是一种偷懒和不负责任。
然后我感觉吧……Kylo Ren戴着头套,大概是他知道自己长得不像反派(。
最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人们需要看到重复的东西。
周围有很多在某些方面有主见的人,而我跟他们的接触又仅仅局限于这些部分,使得我总会产生一种大家都很有主见的错觉。
但是是错觉。
我自己在许多方面特别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尤其是一个我在其他方面认同的人,我会格外无意识地接受他们的观点。
后来慢慢发现并不只有我这样,我们都在相互影响,只是有时候没有意识到。
重复正面的东西让人觉得安全,所以一个电影中强化一些对美好的品德、对的道德决定、在人性受到拷问时选择光明面的认同,也是在加强观众的自我认同感,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要是因为暗黑脑洞而去看了下限文,久之就会渐渐从甚至雷文中找到萌点,从而将底线越放越低,习惯于在匿名论坛上掐架和倒黑泥,自己的节操也会随之而去。
都是同样的道理。
事实上还是十分感激的,能又看到Han和Chewie并肩作战,再贡献10张电影票+碟都不多。
昨天看到一条评论大意说Harrison Ford有种“演员脸孔”,他虽然电影里看上去并没有那么苍老,但实际上毕竟已经73岁了。
能有这样的镜头很好。
继续复习前六部去(ಥ_ಥ)(另外get了一颗彩蛋:看到Mr. Tao,我嗷地叫出了声)
<图片8>观看《原力觉醒》的全程我的脸上没有一刻不是挂着满足的微笑的。
而当完结字幕出现,我不禁流下了一两滴感动的眼泪。
我周围全都是跟我一样一天之内经历了马拉松从第一部一直看到第七部已经连续作战22小时的观众,无论是死忠星战迷,还是由爸爸带进电影院第一次看星球大战的小朋友,或者是坐在我旁边大着肚子还坚持提前带她孩子进入星战世界的孕妇,还是只是纯粹的电影迷,无一不为之欢呼鼓掌。
这不是因为电影的结尾像《帝国反击战》那样有什么令人震惊的剧情反转,而是因为这部电影所带来的纯粹的欢乐,以及已经开始对续集的向往。
星球大战终于回来了!
这种再次在大屏幕上看到我们认识喜欢的角色以及世界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这包括了原作三部曲的主角们虽然年事已高,但却并没有只是客串出现在电影里面。
他们的参与超越了自身,甚至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他们。
而电影也不负众望引入了许多有趣的伏笔,相信会在后面的两部电影中出现。
星球大战系列后面会怎么发展?
我现在就想知道了,但距离2017年5月26日的第八部上映日期还有遥远的一年半时间。
这或许就是星球大战的魅力吧?
时间总是在等待与期待中推进,我甚至已经等不及明天去看第二次了!
漫长的等待……<图片2>时间回到大概24小时之前,我的一天是从星球大战马拉松开始的。
周四凌晨一点,对于每天早睡的我来说,本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没有办法,这是最快看到《原力觉醒》的方法,虽然这意味着我必须先重新看之前的六部作品。
如果仅仅是原作三部曲,相信对所有影迷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无论从剧情到人物刻画再到音乐,它们都是我们喜爱的作品。
然而马拉松就意味着必须先看前传三部曲,作为影迷的我,可不想再次去重温那些不堪回首的烂制作。
这大概也是所有星战迷和像我这样的纯粹影迷在观看《原力觉醒》前的顾虑。
J. J. 艾布拉姆斯能否把系列拉回正轨?
无名的演员是否可以赢得观众的心?
这些疑问围绕着影迷足足两三年,而再次观看前传三部曲只会把它们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时间再往回退到两个月前的十月中,官方预告片终于发布,而电影票也终于开始预售。
各大影院的订票系统全部被无法预计的流量所击溃,还好机智如我已经早早在电影院前排队,及时买到马拉松与周五的票。
这也是全球影迷期待值的缩影。
离上一部星球大战已经整整10年了,而对于不想提起前传三部曲的影迷们来说,离《绝地归来》已经整整32年了!
而漫长的等待终于要在《原力觉醒》打头炮的续集三部曲的上映中结束……真真正正的星球大战续集<图片3>《原力觉醒》的第一句对白是“这将会把东西重新拉回正轨”,而回想到前传三部曲多么的让人失望,可以说这句对白真是一语双关又意味深长。
我们不用再去面对那些虽然很炫酷但是毫无意义的电脑特效以及冷冰冰的角色说出来生硬的对白。
新作里有的是真实的场景,更重要的还有那些让人感觉温暖,能让观众在感情上投入,真实的角色。
整部电影的氛围和感觉跟原作三部曲一脉相承,呈现出的正是那个我们曾经熟悉的世界,那个让人感觉出其不意但却真实而令人向往世界。
从某种意义来说,相信星战迷都不会否认《原力觉醒》走的是跟《新希望》一样的路线,剧情几乎是平行一致的。
这也可能是电影唯一会被人诟病的弱点,而艾布拉姆斯身为编剧之一似乎要对此负一定的责任。
但我却觉得作为制作人,更重要的是作为星战迷,他已经做到他力所能及的最好了。
在大多数导演都追求把个人风格注入到电影作品的时代,艾布拉姆斯的个人风格似乎就是把系列作品的基调重新拉回到曾经被赞叹受欢迎的经典轨道上。
各大电影系列不约而同都在经历低谷的时候找上他来帮忙执导重启作品,包括《碟中谍》和《星际迷航》系列,也证明了他在业界良好的口碑。
你可以说他不会创新,但这却是最能让观众满足的做法。
作为续集三部曲的第一部,《原力觉醒》可以说很好地为后面的续集铺好了路,只待接下来的导演们发挥了。
所以真的有那么好吗?
我并不是星球大战的脑残粉,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轻度粉丝,除了电影之外其余的小说动画一概没有看过。
但我能够理解星球大战系列的伟大。
就每一部作品而言,可以说整个系列实际上只有《新希望》跟《帝国反击战》可以称得上是伟大的作品,其余的要不就比较平庸,要不就不堪入目。
而《原力觉醒》,毫无疑问成为了系列第三部称得上伟大的作品。
甚至我觉得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星球大战电影。
我在观看的时候真的很细心地在找电影做的不好的地方,而它也确实有几个不太让人满意的点,我后面会稍微提到,但实在是瑕不掩瑜。
这除了是一部我看过最具有娱乐性的电影之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其他电影元素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这包括了不输今年其他任何作品的摄影,引人入胜但又平易近人的角色构造,新老演员极高的表演水平,以及真实的动作场景。
这当然不少得很多对过往星战作品的搞笑致敬以及让人忍俊不禁的彩蛋,但艾布拉姆斯却并没有像今年早些时候的《侏罗纪世界》那样过分怀旧。
可以说,《原力觉醒》里到处都是星球大战的经典元素,但分量却刚刚好。
黛西•雷德利,还是黛西•雷德利<图片5>跟很多人一样,我之前对主角蕾的扮演者黛西•雷德利可以说是充满问号与怀疑的。
另外的几位饰演主角的年轻演员,约翰•博耶加在2011年的《街区大作战》里面已经有精彩演出,而奥斯卡•艾萨克和亚当•德赖弗更是新生代演员里的佼佼者,相信影迷们已经很熟悉了。
反观雷德利,她在出演《原力觉醒》之前完全没有任何的电影经验。
而跟她分享大荧幕的还包括原作三部曲里面那些主角,包括哈里森•福特,马克•哈米尔,以及凯里•费雪。
纵观整部电影,博耶加带来了充满能量的搞笑角色,艾萨克虽然出演时间有限但依然表现不俗,德赖弗则呈现出了一个容易让人理解的反派角色。
但黛西•雷德利,真的,一个完完全全没有电影经验的年轻女演员,却在星光璀璨的《原力觉醒》中硬生生地成为了中最耀眼的明星。
毫无疑问,雷德利将成为下一个超级明星,或者说,她已经成为一个超级明星了。
电影里有她的每一幕,真的毫不夸张的说是每一幕,她都是表演最好的人。
无论是内心感情戏和动作戏,还是温柔,关怀,坚韧,被过去缠绕这些特质,她都显示出了与年龄完全不相符的老道演技,但又保持了这个星战系列角色的新鲜感。
毫不夸张地说,《原力觉醒》发觉了她是星战系列的幸运,而作为普通电影迷,我已经开始无限期待她续集三部曲后参演的作品了!
那就完全没有不好的吗?
正如前面说的一样,《原力觉醒》中不好的地方对比起做得好的元素实在是瑕不掩瑜。
我可以想到不涉及剧透的大概只有两点。
一个是第一次观看星战作品的观众可能稍微没有那么容易理解周围的人为什么那么兴奋,因为电影中的彩蛋实在太高级,搞笑得来又不是低级笑话。
另外一个则是约翰•威廉姆斯的配乐稍微有点令人失望。
并不是说配乐做得不好,相反在很多重要情节上的音乐提示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而整体质量上也是绝大部分电影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但是考虑到他过往的伟大,我不得不持有更高的期望与标准。
不过虽然这样说,相信《原力觉醒》的配乐依然很可能会得到奥斯卡的提名。
(刷第三遍后觉得要收回这个失望的评论,因为Rey's Theme和最后的The Jedi Steps实在是神一般的出彩作品,尤其是The Jedi Steps)再次进入等待模式……
经历了长达22小时的星球大战马拉松,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身体实在已经疲惫不堪了,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却依然高昂。
我实在等不及第八部的到来了,尤其是想到第八部的导演是莱恩•约翰森的时候。
《原力觉醒》这部电影的原力实在是太强了,甚至可能是星战系列最好的一部。
大家一定要去电影院看啊!
再次进入等待模式,不过不用担心,因为:“记住,原力会与你同在的,永远都会!
”
请先看完电影再来看影评。
--首先要声明的是,这片子在制作和创作层面跟卢卡斯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卢卡斯在一次采访中的原话如下:“The ones that I sold to Disney, they came up to the decision that they didn't really want to do those. So they made up their own. So it's not the ones that I originally wrote.”也就是说他本人早年曾经策划编了一些第七部的剧本,并在把卢卡斯影业卖给迪士尼的同时,也把剧本给了他们,但是迪士尼和导演JJA决定不采用,而用“自己的故事”。
所以,人们自然很关心这位星球大战之父对于这部时隔10年之久的新电影的看法。
他是这么说的:“I think the fans are going to love it. It’s very much the kind of movie they’ve been looking for.” 大意是:“我觉得粉丝们会喜欢这部电影的,很大程度上这就是他们所期待的那种电影。
”这特么的算什么意思?
听上去就是一种backhanded compliment(假惺惺的称赞)有木有。
所以内心OS是什么呢?
这种电影我也可以拍啊,但是老子不想拍也不屑于拍。
关于迪士尼为什么不采用他的剧本,卢卡斯也在一次采访中解释了:“The issue was, ultimately, they looked at the stories and they said, ‘We want to make something for the fans.’ People don’t actually realize it’s actually a soap opera and it’s all about family problems – it’s not about spaceships. So they decided they didn’t want to use those stories, they decided they were going to do their own thing so I decided, ‘Fine.’”大意大概就是:“那帮小婊砸声称要为粉丝们拍一部电影,但实际上他们不懂,不知道星战其实就是一部发生在太空的家庭伦理肥皂剧,所以当他们说决定要用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我说好的(卢卡斯内心OS:去你妈个小西瓜,吃屎吧迪士尼)”
卢卡斯你特么是不是老糊涂了?
“People don’t actually realize it’s actually a soap opera and it’s all about family problems – it’s not about spaceships"。
Soga,我猜这就是有这么多男性喜欢星战的原因了——家庭伦理肥皂剧,跟什么光剑啊飞船啊太空战啊原力什么的根本特么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干脆叫“太空雷雨”好了。
卢卡斯被枪毙的剧本究竟写了什么我们无从考证,但就他近几年全心全意扑在Experimental Films(试验性电影)上看,肯定不会是像照搬《星球大战:新希望》这种安全/low逼的招术。
关于卢卡斯为什么不再执导星球大战,说法也有很多,其中一个我觉得很主要的便是“You go to make a movie, and all you do is get criticized, and people try and make decisions about what you’re going to do before you do it。
"大意就是:“老子觉得没意思了,老子在那下棋,每下一步就有一帮臭棋篓子(粉丝)在那指指点点。
”所以我们英明神武的J·J·艾布拉姆斯大义凛然的坐了卢卡斯的位置继续下棋,下了一盘粉丝说咋走就咋走的棋,剧本完全就是一次油腔滑调的照搬照抄1977年的第一部星球大战。
在动作、特效、对话上做点改进,加一点续集的东西,像什么雪地里的光剑啊莫名其妙的父子冲突啊一个说走就走的绝地大师以及一场跟在屁股后面的旅程啊还有一个打入敌人内部破坏防护盾小分队之类的。
时间线30年后很多东西是一样的只是拥有不同的名字,the Empire(帝国)和the Rebellion(起义军)现在变成了the First Order(第一秩序)和the Resistance(抵抗组织)。
很多事情还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不同的人the Emperor Palpatine(帕尔帕廷)和Darth Vader(达斯维达)现在变成了the Supreme Leader Snoke(史莱克,的兄弟史诺克,感觉都挺绿的)和Kylo Ren(凯洛·伦)。
很多东西还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不同的size,新希望里可以破坏一个星球的武器,变成了原力觉醒里可以破坏好几个星球,而且大小也变大了不少,但是为什么去破坏的抵抗组织人数反而变少了,新希望好歹是派了一个舰队啊舰队好吗,原力觉醒就派了十几架飞船,四舍五入那就是一个亿啊,虽说是奇袭但是特么的也太儿戏了好么,不想看你们过家家好么。
造这么大还这么不经打,10分钟就让对面推上高地了。
造这么大还不装摄像头,千年隼号都监控的比你清楚。
很多东西还是一样的只是更新换代了一下,比如一个鸟不生蛋的偏远沙漠中的孤儿,一个坚定勇敢的机器人,还有都有一份重要情报。
当然还有很多东西是完全一样的,比如千年隼号及船员们,R2-D2和C-3PO,莉亚公主。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Kylo Ren(凯洛·伦)作为本片的大反派,简直让人失望透顶。
首先就是气势上比Darth Vader(达斯维达)欠了太多,鉴于你是一个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毛小子,而我达斯维达大人也是几千年难得一遇的不是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就不计较了。
但是你特么的呼吸又没问题整天带个面具干毛啊,中二少年玩cosplay呢?
但是当他摘下面具的那一刻,有一个声音在我脑子里说,唉还是戴上吧。
还特么的继承维达大人的遗志,你特么的不知道我们维达大人变好了么?
你在特么的继承个毛线呢?
你是不是内心就是一个坏脾气没人疼的小公举啊?
动不动就拔光剑“照顾好我七舅老爷”乱砍一气你以为你是燕小六呢?
<图片3>最后跟韩索罗的对手戏简直了,你特么的居然还要哭了,也太特么的软了吧,好歹你也姓Ren啊,我姓任的大反派哪个不是铁骨铮铮的汉子?
哪有你这么娘娘腔的混账玩意!
连个没接受绝地训练的萌萌的女孩子都打不过,还特么有脸跟女主说“我可以教你怎么使用原力哦”,然后就被女主打趴了,辣鸡!
雪地里跳出来,拦住Rey和Finn,他说道:“We’re not done here.”(我们还没完呢!
)总有一种感觉觉得额缺了点什么,这台词特么的也太弱了吧,当然如果换成“You shall not pass!”,他说出来估计就跟“我不许你们走”一样。
<图片5>所以星球大战在被迪士尼收购以后,剧情设定也偏向弱智了么?
It's a small world after all. 比如抵抗组织的飞行员波·达默龙感觉妥妥的跑掉了非要跳出来行刺杀,好你说你要救村民你牛逼,但是结果就是村民也没救了被屠完了自己还被俘虏了。
但我觉得他一定是用潜在的原力探知了Finn要叛逃了,所以假意被俘,然后给他一个契机罢了。
<图片6>说到Finn,尼玛啊风暴兵都开始思考人生了你敢信?
他们为什么不先思考一下“为什么我全副武装结果还是一枪就挂那我特么的穿这么好看这么严实是为毛啊?
”而风暴兵,作为仅次于《银河系漫游指南》中Vogon人宇宙枪法第二烂的外星人,这套装备明显严重影响战斗力和命中率,不信你看Finn,脱了衣服立马光环开启命中率有了显著提升,成为史上第一个能准确命中目标也是第一个思考人生的风暴兵。
<图片7>总之呢,动作场面弱星战场面弱台词弱特效弱,其实也不是弱就是全片太平庸了,如果不是情怀撑着,真的就已经泯然众人矣。
最激动的大概是片头遥远的星系和汉·索洛出场了。
但是话说回来,有人肯为之前的那一片星空去排队买票那我为什么要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改变呢?
只是如果那帮不明就里只看到星战两个字就高潮颠颠的乐的不能自已的跟风情怀票友脑残粉们想看什么编剧导演就给拍什么,那同一条咸鱼有乜嘢分别啊??
啊??
啊??!!!
但可能这就是我们伟大的J·J·艾布拉姆斯导演的梦想吧。
我从星际迷航就看出来你特么的什么都不懂了。
详见:这就是一部动作片不是什么star trek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963839/。
星球大战的内核是什么?
我觉得很基本(当然不是全部)的一点就是想象力,是华美瑰丽的星空,是奇形怪状的外星生物,是精彩纷呈的星际战斗场面,哪怕是前传三部和正传相比也涌现了相当多的新东西新元素。
一个完全没有想象力重蹈覆辙的剧本配上毫无想象力的场景调度,你标榜再多的老人物角色出来走过场,哪怕你把Yoda刨出来我也很难从心底里认同的,失了内核情怀也只不过是空架子罢了。
是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感念诸位努力。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图片8>--关于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那么喜欢星战及卢卡斯导演个人的一些补充: 第一部星战是1977年上映的,那是一个美国刚打输了越战,英国经济大崩盘的年代,世界上苏联以外差不多是最先进的两个国家开始走下坡路的年代,某国的大革命也在全世界掀起波澜,左翼势力猖獗阶级斗争此起彼伏,现实的压力下人们都惶惶不可终日看不清前路的方向,星战大战给了所有人一个逃离现实世界逃离当下的机会,给人们展示了一个不确定但是无限美好的未来。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可能有人会奇怪卢卡斯也只是星战正传第一部的导演,另外两部也是制片人。
实际情况是,首先,别的导演其实也无法避开他的影响来导Starwars。
其次,他不是没有导,由于他身体不舒服以及不爱调教演员等,而且有太多的工作需要他去做了,所以他请了别人导。
他能作为一个制片更能宏观的把控整部电影,整个点子剧本执行情怀道具环境效果都是他的,有这些依托至于那些镜头调度和演员怎么演甚至导演的工作都不重要了。
所以星战就是卢卡斯个人的电影,拥有他强烈的个人印记和影响,任何导演都脱离不了的。
卢卡斯有昏招么?
有的,Jar Jar Binks可能是他最大的败笔,他以为观众会喜欢甚至他在选择自己想要成为的角色的时候也选择了他,然而这个角色的实际情况就是被影迷诟病到现在。
卢卡斯自从他把卢卡斯影业卖给迪士尼以后,现在一直在搞他的试验型电影,在艺术电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各位看官批评的好,是我错了,之前有言语得罪的地方,对不起。
影评就这样了,只是我的真实想法,各位看不惯爱骂骂想喷喷,我就不回复了。
以上。
电梯3: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96025/?start=300#comments电梯2: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96025/?start=200#comments电梯1: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96025/?start=100#comments
敲写这篇回忆的时候,脑海中回忆起昨晚的盛况,眼眶仍忍不住有点酸涩。
这是中国内地迄今最盛大的星战迷观影场面,所谓“小众”从未如此团聚,一起对着大屏幕共鸣。
虽然早前已经在香港抢先看了“星战7”,但受邀到上海参加首映礼时,心中还是非常激动。
现场果然观影气氛一流,掌声不断。
以下是我记忆中的首映礼现场鼓掌点(通过参考枪版确定了先后顺序)。
毫无疑问,这里将出现大量剧透。
片头:LucasFilms LOGO出现,第1次鼓掌,全场。
片头:Star Wars经典开场字幕出现,Star Wars Theme响起,第2次鼓掌,全场。
Rey初遇BB-8:沙漠上出现巨大的AT-AT残骸,第3次鼓掌,强度中。
Rey与Finn逃亡:Millennium Falcon第一次出现,第4次鼓掌,强度中上。
Rey与Finn逃亡:Falcon起飞,第5次鼓掌,零星。
Rey与Finn逃亡:Falcon被截获,Han Solo和Chewbacca第一次出现,第6次鼓掌,全场。
Rey与Finn逃亡:紧接着Han和Chewie出现,Han说:“Chewie, we’re home.”,第7次鼓掌,强度中。
Rey与Finn逃亡:Rey问Han:“这船能在14 个秒差距内完成Kessel Run?
”Han愤怒地纠正:“12个!
”(典出“星战4”,Han向Luke Skywalker吹嘘时说,这船只用12个秒差距就能完成Kessel Run。
秒差距是天文距离单位,但被Han用来描述Falcon的速度快。
Kessel Run是一条走私航线),第8次鼓掌,零星掌声和笑声。
Rey与Finn逃亡:Han站在Falcon驾驶舱中,一脸按捺不住的笑容,第9次掌声,零星。
Rey与Finn逃亡:Han的债主找上门来,Han说:“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我有不祥预感”,星战经典台词,不仅每部电影都有,甚至在八成以上的“衍生宇宙”小说、漫画和游戏出现过),第10次掌声,全场。
Rey与Finn逃亡:Finn不小心出发了Falcon中的全息棋装置(典出“星战4”,Chewie曾和R2-D2下全息棋),第10次掌声,强度中下。
歼星舰上:Kylo Ren对着某样东西喃喃自语,最后发现原来是Darth Vader被烧焦的头盔,背景为《帝国进行曲》变奏,第11次掌声,全场。
Maz Kanata酒馆中:Rey发现了Luke的光剑,第12次掌声,全场。
Takodana战役:新涂装的X-Wing战机第一次出现,第13次掌声,强度中。
Takodana战役:Leia Organa Solo第一次出现,背景音乐为Leia Theme,与Han重逢,第14次掌声,全场。
Takodana战役:紧接着Leia出现,C-3PO走下飞船,第15次掌声,伴有笑声,全场。
抵抗组织基地:R2-D2第一次出现,第16次掌声,全场。
Starkiller基地:Rey用原力控心术让第一秩序的冲锋队为她解开镣铐,第17次掌声,伴有笑声,强度中。
抵抗组织基地:Ackbar(“星战6”中第二死星战役的义军指挥官,其经典台词“It’s a TRAP!!!”人人津津乐道)上将说台词,第18次掌声,强度中。
Starkiller基地战役:Han提议把Phasma队长扔在垃圾场里(典出“星战4”,Luke、Han等人到死星营救Leia的时候曾深陷垃圾场,并差点被挤压垃圾的装置夹死),第19次掌声,强度中下。
Starkiller基地战役:Finn光剑比拼时不敌Kylo,光剑插在雪地中,Rey抢先运用原力隔空取物把光剑抢到自己手中,第19次掌声,强度中上。
Starkiller基地战役:紧接着Rey得到光剑,她把光剑开启,背景音乐为Force Theme,第20次掌声,强度中上。
Starkiller基地战役:Rey打败了Kylo,完成“原力觉醒”,第21次掌声,强度中下。
抵抗组织基地:R2从休眠中苏醒,发出标志性“嘟嘟”声,第22次掌声,全场。
寻找Luke:Rey和Chewie出发寻找Luke前,Leia对Rey说:“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第23次掌声,全场。
寻找Luke:Luke放下兜帽,露出面貌,第24次掌声,全场。
寻找Luke:紧接Luke露面,Rey把Luke的光剑递给Luke,两人对峙,镜头围绕两人旋转,第25次掌声,全场。
剧终:Star Wars Theme再次响起,第26次掌声,全场。
剧终:这个鼓掌缘由暂时保密,第27次掌声,零星。
迪士尼今天在官方微信中说,首映仪式掌声响起超过30次,我现在只数到27次,可能有些遗漏。
就算数字准确,迪士尼也没有过分夸张。
遗憾的是,首映场地是即席搭建,播放条件一般,尤其3D效果很暗,损失很多画面细节。
当然,从我个人来说,感觉无比幸福:在香港首先尝鲜,画面表现十分优异;首映礼则与内地同好一起欢呼,感受“知音世所稀”的难得。
1月9日“星战7”正式上映的时候,还要继续去影院为星战欢呼!
JJ只适合拍给十二岁以下观众,还得是从八十年代穿越过来的那种。没有革命性的视效创新,你就得在场面上多下点功夫啊,现在文也不行武也不行,除了情怀党谁会买账?
哈里森福特和凯莉费雪能生出这么丑的儿子?JJ你先修一下基因学再来导电影好嘛。
纳威从霍格沃茨毕业后终于逆袭成为黑暗绝地。
“脱下你的丑八怪面罩!” “……你还是带上吧,面罩比较好看”
啥鸡巴弱智剧情 一部比一部烂
不知道是剧本更糟糕还是表演更糟糕
【8.4】对于星战,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原来这么喜欢这个系列!看完电影感觉就和出柜了一样!各种老人物出场时,真的激动的快哭了!!
用了JJ居然只拍出这么个东西…… 卢卡斯说Disney不懂星战,星战的本质是肥皂剧,但我觉得JJ到时蛮懂的,这个质量还不如肥皂剧……
这个系列拍了七集,还没有一场戏比片头字幕更经典
一刷过后,好难恢复过来。二刷完毕,可以给分。制作很好。live up to it&#39;s name.
感觉戏份都全靠机器人在撑。。。
大失望,但不奇怪。卢卡斯早把卢卡斯影业卖给迪士尼,与重启系列再无关系;可迪士尼的情节能这么马虎也是醉了![弱]整个无非循环前系列套路,太简陋了;人物傻丑挫,老演员又老得不能看(公主啊公主),只能刷战斗场面怀旧了[伤心]将军只会挥光剑泄愤、新光剑丑到爆,全程嘈杂3D无感…差过《神奇4》
冯西多退场后就可以退场了
生气就电人、高兴就竖拇指的“BB8”像WALL·E附体般萌化人。哈里森·福特好久不见,多姆纳尔年度劳模…飞行器在宇宙里掠过,壮阔又激动人心,飞行的轨迹、激光的弧度与星球的轮廓相映成辉,JJ拍摄的这版星战让人分分钟穿越到《星际迷航》,当角色说出“愿原力与你同在”时,自动脑补了瓦肯人手势……
瑞典全球首映,提前看了,感觉剧情和新的希望有点雷同啊。没人觉得kylo ren 和rey应该在一起在一起吗?两人对手戏满满都是爱啊!!!
神棍剧情啊,飞机哥一脸坚毅原力一上就啥都交代了,屌丝版维达一脸中二啊...还非得设定内心摇摆矛盾,最后拿个红叉子把老革han捅了?你妹的老红军就这么摔了?黑人小哥什么鬼,全程主角光环太严重了吧,就不吐槽女主眼睛一闭一睁,原力就来了,靠配乐觉醒,你让对面卢克从小教到大的中二青年怎么想?
#有生之年系列# 迷妹请赞我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修破船,生男捅了你就跑。
JJ你就这样消耗粉丝情怀吧,无论是故事模式还是发展方向都跟新希望如出一辙,如果抛开星战的名号它就是一部普通的科幻题材电影,最重要的是,你消耗情怀就消耗情怀,你tm居然把我的索罗弄死了!!本来我看到索罗莱雅多高兴你你居然就这样把他搞死了我真的很生气!!!好吧,女主还是很有气质,BB8也是很可爱,里面每个熟悉的人物登场都是那么欣慰,仿佛星战之前的故事就在脑里回忆起,但是我还是要给3星,扣一星只是为了我的索罗
高频词汇:爸爸、儿子。预计下部高频词汇:爸爸、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