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回
Samsara,转生幻梦(台)
导演:路易斯·帕提诺
主演:Amid Keomany,Toumor Xiong,Simone Milavanh,Mariam Vuaa Mtego,Juwairiya Idrisa Uwesu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老挝语,斯瓦西里语年份:2023
简介:年轻人阿米德(阿米德柯曼尼Amid Keomany饰)正在照顾一位即将离世的老妇阿梦(席梦娜米拉万Simone Milavanh饰),他随身带着〈西藏度亡经〉,为她朗读典籍中生死奥秘,帮助她能顺利往生。阿梦的人生即将灭熄,阿米德的成年生活才正要开始,他乘着小舟顺着湄公河划行,遇到年少僧人毕恩(熊图莫Toumor ..详细 >
重生之后我是困困狗
带有实验性质的片子,可惜我那天有点累睡到昏死过去。
可别轮回了,赶紧毁灭吧
中间的黑幕我看了不到3分钟就快进了,第一次遇到这种类型。
感觉像是刚在大学上完Buddhism 101拍出来的
1.文化猎奇,老挝与坦桑尼亚;2.近15分钟的黑屏和各色屏闪,是一次与众不同的观影体验,体验了一把导演给予的“投胎转世”;3.几个叠印的镜头很精美。
镜头美绝,16mm胶片的质感在前半段发挥到了极致,但冲洗工艺的粗糙不得不让人觉得这是有意为之。导演和台本的介入感特别强烈,角色说出来的话都像是一个西方人对东方最天真和幼稚的想象。中间转生的声光实验在电影院里的体验无与伦比,仿佛能看到自己的虹膜。但仅限于此。#hkiff
#Berlinale2023# film as a real visual and spiritual meditation. 可能是更属于影院的电影,因为涉及到几百人集体冥想的行为动作,观影时更能直接感受到的是声音和光线(哪怕观众完全顺从地保持闭眼)。直接朴素的宗教想象来源于一个并不隐藏的外来旅行者的视角,因而也没有太多包袱。(Jessica Sarah Rinland有承担本片的摄影指导)
单看第一部分的老挝丛林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和第二部分桑给巴尔海岸劳作风物的人类学图景都无比好看,问题竟然出在了中间衔接的这个噱头上,摄影机重生转世的阵痛,帕提诺给出了超越红月的震撼视听,直逼2001太空漫游的灵魂出窍,从莎士比亚学家皮涅罗那边学来的色块暴击,如加斯帕诺唤醒下一世的永恒之光,可是这样也太刻意为之了。(我又瞎在了电影院
我感觉Lewis Klahr昨天就是看一些片子看烦了,上台在点他们,“I work intuitively, to discover, not to exhibit an idea. “ 从概念到落实都太傻了 momi
很像一个生怕作文跑题而三句不离题眼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有点文采但没任何可能性,趣味寥寥。
@Festival Scope 中段甚至想起前一年柏林论坛《超自然》的冥想互动,柏林选片倾向注意w 结构很直白,但每一段其实都承载着不同的视觉/感官体验:胶片拍摄与叠化-视觉残留与听觉/通感,以阐述帕提诺对世界的想象。
4.5 每年奇遇出大神片,今年就是它了。帕提诺试图将人与环境、精神与现实、此刻与彼时、现世与往生、传统和现代、天然与人造、佛教和伊斯兰种种不同的范畴全都联系在一起,也许只是借用了一个转世轮回的东方概念,其实还是从自己西方人的视点切入,开了一个上天入地的全球化脑洞。重叠交错的声画色彩之旅,一部只属于影院(狭义)的电影。
#FNC# 有种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的不从容,但还是比《超自然》之类的纯抖机灵电影高明不少,很难想象如果不看大银幕版本还有什么看的必要(以及,这绝对是光敏性癫痫患者的噩梦,切忌)
看见喇嘛就难受
@Berlinale2023 可以放进美术馆的影像。人死了之后还会短暂地拥有听觉,所以邀请我们闭眼聆听,透过眼睑观看闪烁的肉色和黑斑犹如太阳表面。结尾何必多此一举地点破,当《四次》珠玉在前?
4.2
万物有灵,三世轮回。好看程度超出预期,不像阿彼察邦,相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想法,中间转世的一段真的相当有意思,体验感绝佳
没有完全看懂,是标题问题还是内容问题,只是“轮回”的命题过于沉重。人总要面临自己的终极问题,如果应对、如何解决、还是诚服,都是一种活法……
偏实验的影片吧。中间有一段冥想的体验真的很独特,独属于大屏幕的影片。胶卷画面也是非常漂亮的,尤其是用相叠的方式表示梦境。以及后半部分有一些纪录片一般的长镜头,很安静很舒服。最后卡司表出来也是美的。真的很漂亮很安静很舒服的影片!/大银幕二刷,果然是太美了!而且有了更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