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孙姐姐《我的妻子结婚了》,这部08年横空出世的挑战世俗意义上的牢不可破的婚姻制度的影片,看似荒诞大胆,但又何尝不真实呢?
仁雅是那种活的肆意妄为的女人,她无时无刻都在追寻自由就像永远被她抛弃的胸罩,每天毫无顾忌的在男人逡巡的目光中穿行。
她傲娇,自由,热烈,俏皮,离经叛道,有一颗游荡的心,不困于世俗,只是顺从自己的心意,至于别人的目光从不在她考量的范围内。
德勋是活在世俗并且严格遵从人类约定俗成的道德感的人,他像大多数人一样将自己装裱在已经制定好的框架里,上进,忠厚踏实,善良,拥有人类一切喜欢并赞扬的闪光点。
可是偏偏这样的他忍不住被仁雅迷人又危险的女生吸引,她俏皮的话语随着一张一合的小嘴深深的刻进了德勋的生命里,他不管不顾的飞蛾扑火般的奔向这场盛大又热烈的爱情里。
像所有受到爱的感召的年轻人一样,满心欢心的许下一辈子的承诺和期许。
可是仁雅从来是不安于安稳,她跳跃的灵魂绝对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留,她对认真陷入爱情的德勋说,我爱你,但是从来不属于你,我只能保证短时间内爱你,可是未来不一定哦。
面对爱人突如其来的冷水,德勋沮丧又不安,仁雅仍然我行我素的和男男女女夜夜笙歌,天亮时回家,带着不同男人的气息和激情过后的痕迹,不管不顾的快乐着。
她爱德勋,可是更爱自己。
挣扎过后的德勋企图用婚姻束缚住仁雅不安的灵魂,用男人对付女人最常见的招数—婚姻和孩子企图把这个女人拉回所谓的正道。
在经历过无数失败的求婚后,在某一次盛大的足球比赛上,因为一场足球获胜兴高采烈的仁雅迎着阳光答应了爱人的求婚。
婚姻生活很好,也颠覆了仁雅之前的想法,因为德勋她感觉到婚姻好幸福,甚至幸福的想要多一个丈夫。
当她用认真又略带苦恼的声音抱怨道,只是多一个丈夫而已又不是摘星星,德勋所有的自尊和愤怒像开闸了的洪水一泻千里,他觉得眼前他爱着的女人好可怕,可怕到滑稽,一时之间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这复杂的情绪,大吵大闹都不足以宣泄他心里的不解、愤怒、不甘和悲痛。
但是爱一个人爱到极致,宁愿牺牲自己的道德感也要去成全对方的这份宽容,因为仁雅的出现他违背了自己几十年来一直遵守并且习以为常的底线,他悲痛的接受了妻子爱上另外一个男人的结果,并且悲壮的与另外一个男人共享爱人。
这两个男人仁雅都爱,与德勋是世俗上的婚姻,就同这世界上所有相爱的男女一样,与在京则是精神上的交织,她爱上这个和自己灵魂相似的男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于是她心安理得的在爱人的痛苦之上又建立了一座爱的城堡,每天她欢快的穿梭在两个爱人之间,她分不清自己爱哪个多一点,反正爱他们只是爱自己的手段而已。
对于女儿智媛的血缘,德勋像所有普通男人一样,固执的一定要追求水落石出的结果,对仁雅而言是谁的孩子根本不重要,比起结果她更享受过程。
就像她迄今为止的人生,过程的享受永远大于机械的结果。
德勋的固执逼走了仁雅,于是留下两个寂寞的男人互相抚慰伤口,爱上仁雅是他们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悲哀,他们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不去爱仁雅,谁会拒绝这样迷人的女人呢?
于是最后他们不约而同德,心照不宣的接受了三人行的结局。
爱是什么呢?
最高等级的爱是克服了占有欲之后的最大的自由与放纵,爱她所爱,尊重她的一切,哪怕荒诞离奇,爱不是束缚,是彼此自由的做自己,永远用旁观者的心态欣赏爱人,陪她看一路的风景,看她沉溺于快乐!
这么毁三观的影片我竟然觉得合情合理,也许婚姻本来就是压抑了人性与爱的机器,而真正的爱必然是自由绽放,热烈生长的。
我们也许真的会同时爱上两个人,一生坚定不移的用责任捆绑的爱在我看来也许失去了本真,只留下了世人称颂的道德。
至于道德是什么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没想到这是个讨论开放式婚姻的电影,在韩国男权比较强势的地方从男方角度讲述一女侍两夫的故事估计会被绝大多数人劈头盖脸唾弃,看评价在天朝人眼里也同样是在胡说八道,可惜了,其实细品电影是很认真的讨论两性关系的。
爱是不是一定要占有,婚姻对于爱情来说到底是什么意义,家庭应该如何定义。
电影从一个原来循规蹈矩的男性角度出发,他迷恋一个所谓渣女,似乎是在一段不平等的爱情关系里,不停得妥协于女方各种在婚姻爱情关系里离经叛道的观点,事实上每次被迫妥协后,这个男人在痛苦后往往会从习惯变成默默接受,某一刻还会小小确幸,我不是说这样的方式一定是可行的,而是有时候超过我们认知的离经叛道也许有其存在的可能和意义,也许外人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没有想到的可取之处,比如女方所谓渣的行为中流露出对感情的真诚,即使她的感情是*n的,还有她对生活的热情,对自己身体和情感最真实的体会而不是逃避。
可惜这样一个很不错的话题被拍的有点啰嗦了,情节的发展和“受害人”单向视角也很容易让人反感, 孙艺珍演技感人,和白夜行完全相反的渣女形象,配金柱赫的确高配,能营造出“受害人”感。
最后一八,当中穿插的韩日世界杯也多少引起别国某些人心里的阴影,起码我翻个白眼,嘿嘿。
——为了不减少大家看到这部电影时的乐趣,这里会尽量少提及电影的对白和剧情。
看完电影最想说的话是:艺珍,你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演员。
回想年初,《妻子结婚了》和《聚光灯》的邀请同时送到她的手中,经纪公司和影迷的意见都是接《聚光灯》。
原因无非如下:一,主播的角色比较吸引;二,电视剧放送时间较长,积累人气;三,《妻子结婚了》题材比较玄乎,观众的反应难以预测。
讨论时艺珍说:“这两部的话,当然应该选择这部电影。
”不过最后她的选择大家都看到了,她同时进行了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
坚持自己的意见,也接受别人的意见,在困境和顺境中都克尽己责,表现出去做好的姿态,更表现出了可以做好的能力——如果有一天她站在了顶峰,我明白,这不仅是上天的眷顾。
说了一些和电影无关的话,因我始终都是艺珍的影迷。
但是《妻子结婚了》的成功,俗套地说,艺珍是很重要的因素,剧本、导演、男主角等等都居功甚伟。
剧情新颖,对白诙谐,表演不折痕迹,镜头丝丝入扣,音乐动人心魄……在这个年头,很难看到一部这么“完整”的韩国电影,没有显眼的瑕疵,却处处是出彩的亮点。
这些,在大家看电影时都可以感受到。
这不是一部在现实中可以被接受的作品,比如我的朋友说:“看了这部电影真的更喜欢孙艺珍了,但如果生活中她也这样,我就不和她结婚了哦!
”哈哈,当然是玩笑话一句。
不过也的确不乏看完电影后铁青着脸出来的大姐、大叔……只能说,如果就将它当作一部电影,暂不用现实生活的道德标准加以评价,可以感受到的大概有很多。
它绝不只是一部“大女人”的YY作。
我的感受,在标题中已经写了出来。
看了这部电影想法何止万千?
好的作品应该都是如此。
写出这个只因它是令我最念念不忘的一点。
这当然和我其他朋友念念不忘的不太一样,所以更值得和大家分享。
这一点是被剧中仁雅的一句话带出来的。
当德熏(第一个丈夫)问她第二个丈夫到底有什么好的时候,仁雅说:“和他在一起,让我看得到未来,让我活得更像我自己的未来。
”活得更像我自己——这是无论谁也不能抗拒的话。
人类社会还需要靠采摘觅食时,女人掌控了社会,包括孩子的血脉;当抡起的铁锤和刀斧变得最有力,一个男人可以拥有多于一个的女人;机械取代了人力,女人也可以在研究室做出改天换日的成果时,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互相结合,安慰心理的寂寞……人类一直向往着自由,虽然还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境地,却真的越来越少束缚,一直独立到某一天发现:他们还需要安慰,却已经不需要某一个具体的人。
所以人变成了森林中的树,站在许多树的间隙中,却是傲然独立。
头顶上有充足的阳光,脚下踏着足够的养分,只要用力就可以坦然地生存。
谁再也不想依附于谁,即使倒下,也不愿完全依靠别人的支撑。
我们是独立了,还是孤立了?
想起了琼瑶时期的言情,菟丝花,必须依附在别的植物上生存;想起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她要做一棵在他近旁的木棉,每一阵风吹过,都与他相互致意;妻子结婚了,走得很远,它打破了“唯一”的咒语。
但谁又知道,当人们更加独立,当人们甚至也都不再需要安慰,只需要分享快乐,这个“唯一”又会不会变成无谓的束缚呢?
当然也许现在还不是这样的。
都市中千千万万还在寻觅的男男女女,也许还在痛苦于没有爱情。
谁又知如果这是一个错,也是无法避免的错,是一个越来越强大的个人的错,和如果你认为《妻子结婚了》是一个错,有着一样的原因。
我在上一篇《聚光灯下的女主角》里提到同在2008年,电视剧上映半年之后,年末,孙艺珍凭电影《妻子结婚了》里的周仁雅一角拿了08年的韩国电影青龙奖和百想艺术大赏电影部最佳女演员奖,双奖封后,登顶摘星,这一年,她才26岁。
今天就来写一写这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妻子结婚了》 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平凡又普通的上班族男人卢德勋,他公司里有个美丽过人可爱俏皮的女同事周仁雅,所有的男同事都被周仁雅吸引,但私底下也都觉得她作风前卫,衬衫里没有穿胸罩,光是这一点就让一大半的普男望而却步。
卢德勋才要表达爱慕之心,周仁雅就去了别的公司,他只好把那份仰慕藏在心里。
周仁雅作风前卫,衬衫里没有胸罩 一天熬夜看西甲联赛,上班迟到,眼看地铁门在脸前关上,一只穿皮鞋的脚插进感应门间,门重新打开,卢德勋挤进地铁,发现为他挡住门的正是前同事周仁雅。
顺理成章地,卢德勋白天请周仁雅喝咖啡,下班后请周仁雅喝夜酒,聊起西甲来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滔滔不绝喝到酒吧打烊,夜深了送仁雅回家,仁雅请他进去喝杯咖啡,这一留就留成了情侣。
卢德勋白天请周仁雅喝咖啡
下班后请周仁雅喝夜酒 一男一女成为情侣,前面只有两条路,要么分手,要么结婚。
周仁雅有颗游荡的心,卢德勋只好选择分手。
分手之后太痛苦,又只好回头请求结婚。
周仁雅在韩日世界杯现场数万观众锣鼓喧天的热情渲染下,脑子一热就同意了。
婚后不久,周仁雅说遇到了另外一个与她相似的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因此征求卢德勋的同意,她要和那个男人结婚。
卢德勋也愤怒过、也困惑过、也反对过、也坚持过,但所有的挣扎都敌不过周仁雅的娇媚,卢德勋只能投降,任由周仁雅和在京在庆州组建另一个家庭。
又不是要你给我摘星星摘月亮,就是想再要一个丈夫,你都不答应
这种状态直到周仁雅生了女儿,女儿智媛满了周岁,在首尔和德勋家人举行了抓周仪式,又赶回庆州和在京举行另一个抓周仪式,德勋的不满达到了顶点,他尾随仁雅和在京到了智媛抓周的现场,当着在京家人的面宣布仁雅是他的妻子、智媛是他的女儿。
仁雅气怒交加,抱了女儿决绝而去,彻底消失在两个男人的生活中。
仁雅抱了女儿决绝而去 两个男人找不到妻子女儿,烦闷之余倒成了朋友。
两三年后,德勋收到仁雅从西班牙寄来的信,里面有两张巴萨(巴塞罗那俱乐部)的球票,德勋和在京飞到巴塞罗那,走进诺坎普球场,和仁雅、智媛现场观看小罗的进球。
两个男人找不到妻子女儿
烦闷之余倒成了朋友
德勋和在京乘飞机前往巴塞罗那 失踪了两三年的仁雅,这个时候的神情、装束、肤色、气质,已经和一个西班牙女郎没有什么两样了。
片尾的仁雅,是一个热情的西班牙女郎
长卷发长项链
红黑相间的大摆裙
这是属于嘉尔曼的欢笑 我看这个电影看到一半的时候已经笑得不行,当看到最后孙艺珍的造型、片尾的西班牙女郎身穿的红黑舞裙、踢踏舞鞋,就知道作者朴贤旭是个调皮的人。
西班牙女郎
红黑舞裙、踢踏舞鞋
欢快的音乐,这是嘉尔曼的灵魂在舞蹈 什么这部小说“把足球和人物的心理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妻子宣布要重婚,丈夫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向眼下的婚姻观念提出挑战”,全都是见鬼的胡扯,写出这种片儿汤话评语的人根本就没看懂这本小说,朴贤旭这是翻写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梅里美的名篇《嘉尔曼》。
1830年七月革命前夕,梅里美到西班牙旅行,1834年5月,梅里美被任命为历史文物总督察官。
他担任此职后,成了一位杰出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在发掘、整理和保存法国古代文物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此时起直到1860年,梅里美走遍了整个法国,对历史文物进行考察,编制散失于各地的古物的目录。
梅里美因其在文艺领域的成就,1843年11月当选为法国碑文和美术学院院士,次年3月14日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1845年10月,中篇小说《嘉尔曼》发表。
我在初中就读过《梅里美中篇小说选》,对《嘉尔曼》的故事熟悉得要死,因此看到一半就知道《妻子结婚了》这个故事是脱胎于《嘉尔曼》,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伦理社会产生不了周仁雅这样的风流女郎,仁和雅是她欺骗世人的伪装,在那美丽温仁文雅可爱的皮相下,是波西米亚人不羁的灵魂在歌唱。
周仁雅的性幻想,是在雨中做,听雨声在身边落下
在那温仁文雅的皮相下,是波西米亚人不羁的灵魂在歌唱 与孙艺珍扮演的周仁雅美丽跳脱得出奇、离经叛道得让人大跌眼镜的形象相对,导演特地挑选了金柱赫这个平庸得可以淹没在人群里的男人演她的丈夫、以及一个更平常的男人演她的情人,用平庸、平凡、平常、普通的大众化的男人形象,来烘托周仁雅的美丽、热烈、独立、自我、不羁,和奇绝。
庸常普通的在京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形象,即使放在150年前的欧洲,放在出产斗牛士的西班牙,嘉尔曼也是特立独行的不屈灵魂,西班牙战士为她生为她死,法国文学家为她树碑立传,文学史上有她不朽的精神,音乐史上有她惊世骇俗的爱情宣言,她的名字誓将彪炳千秋,傅雷先生将她的名字译作嘉尔曼,挑选了两个汉字中最美的字眼为她赋咏,嘉是美好,“其孔新嘉”,出自《诗经》;曼是曼妙,“娥眉曼睩”,出自《楚辞》。
世俗之人不能理解这个人物其嘉其曼之处,遂称她为“卡门”,她的自白人人皆知:“爱情不过是一种普通的玩意,一点也不稀奇;男人不过是一件消谴的东西,有什么了不起。
” 当明白《妻子结婚了》其实是一出歌剧《卡门》,就能明白为什么周仁雅面对生活和爱情是这样的理所当然,为什么她是巴萨的球迷,为什么她要把女儿的名字取为智媛。
仁雅说给女儿取名叫智媛
德勋说女孩要取个更好的名字
德勋是皇马和齐达内的球迷,智媛和“Zidane number one”的打头和最后字节的发音与韩语相似
这就是个巧妙的文字游戏 散布在全欧洲的这个流浪民族,或是称波西米、或是称奚太诺、或是称吉普赛,或是称齐格耐,或是叫做别的名字,至今还是在西班牙为数最多。
他们大半都住在,更准确的说是流浪于南部东部各省,例如安达鲁齐,哀斯德拉玛杜,缪西。
——法·梅里美《嘉尔曼》
这个种族就是流浪民族
他们的名字叫做波西米、奚太诺、吉普赛,齐格耐 波西米亚人那片流浪的情怀,不知为什么打动了作者朴贤旭那一颗不安分的心,让嘉尔曼远渡重洋来到了韩国,把她的风华绝代转借给了孙艺珍,孙艺珍读懂了作者的小心思,理解了嘉尔曼面对社会束缚的挣扎,演起周仁雅来显得游刃有余,毫不吃力。
她是嘉尔曼呀,所以当她说再要一个丈夫时才那么理直气壮,又不是要星星要月亮,不过是再要一个丈夫而已。
所以当德勋气得要掐断她脖子的时候她毫不不畏惧。
因为嘉尔曼面对何塞的刀时就说过:“你是我的罗姆,可以杀死你的罗蜜,但嘉尔曼永远是自由的。
她生来是加里,死了也是加里。
”他们加里人,为了少坐一天牢,可以烧掉一座城,可以一言不合,就划花一个人的脸,可以为了爱情不要性命,当不爱了时,就是不爱了,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皱一下眉头,任何塞在她身上捅几刀,也决不肯跟他合好。
死就死,死了也是自由的波西米亚人。
说彼此的性幻想这一段,明显拷贝的《天外倾情》
1992年梅格·瑞恩和亚历克·鲍德温的《Prelude to a Kiss》,录相带时代译作《天外倾情》,豆瓣译作《 神魂颠倒第六感 》 孙艺珍看懂了《妻子结婚了》是在讲什么,导演也看懂了,因此远赴西班牙巴塞罗那,走进诺坎普取景,也要把那份现场的热烈传导出来。
青龙奖的评委们也看懂了,他们看懂了原著的原形,看明白了孙艺珍演出了嘉尔曼在爱情和自由间的选择,他们把奖颁给了孙艺珍。
从事艺术的人,都有一颗崇尚自由的心,那份默契,是巴别之塔,可以跨越文化、语言,和时间的蕃篱。
《妻子结婚了》制作发布会,男女主角以新郎新娘的扮相出场 嘉尔曼站在安达卢西亚平原上回头而笑,海风吹起她的黑色长发。
150年前,她为自由而死,后来的人们,哪一个有她这样的勇敢和无畏。
能够把周仁雅这个有争议的角色演成这么可爱,还能不被保守的韩国观众抵制的,全韩国的女人里也就孙艺珍一个了。
哪怕是对剧情的设定完全不明白的观众也会说,因为是孙艺珍,所以她的要求什么都是合理的,宝贝你要什么不给呢,星星月亮什么都行,两个丈夫也没问题。
是我们不懂导演在想什么,和珍宝啊你没关系。
“其孔新嘉,娥眉曼睩”,平凡如卢德勋,哪里是拥有嘉尔曼灵魂的周仁雅的对手 《妻子结婚了》是孙艺珍早期最重要的电影,这部电影让她真正封后,“爱情片女王”的桂冠牢牢戴在她头上。
《爱降》中当然有致敬的片段,仁雅和德勋争执巴萨和皇马谁赢的场数多,仁雅是巴萨球迷,德勋是皇马球迷:
仁雅和德勋争执巴萨和皇马谁赢的场数多,仁雅说还要加上什么什么什么,总赛事一共是200多场,不是192场
仁雅胜了,存下一个愿望以后兑现。
两人起誓拉勾盖章复印塑封,做足一整套手势
世丽要正赫不出去喝酒,要喝酒也只在家里,正赫答应。
两人起誓拉勾盖章复印塑封,做足一整套手势 五中队队员们在炸鸡店看球赛,和《妻结》中观众们喊的是一样,都是“大韩民国”。
赛后联词,世丽赢了,和正赫击掌庆祝。
这个时候,两人都戴着情侣对戒。
炸鸡店的电视上正在转播韩日对抗赛
韩国队赢了,朝鲜军人也欢呼
世丽联词赢了,和正赫击掌相庆
来炸鸡店之前,两人才在桥上证明前缘
前一天世丽生日,正赫送上情侣对戒 这里对应的是韩日世界杯上,德勋用戒指向仁雅求婚:
德勋拿出戒指
向仁雅求婚
现场氛围太热烈,仁雅被感动了
仁雅说好
看完孙姐姐《我的妻子结婚了》,这部08年横空出世的挑战世俗意义上的牢不可破的婚姻制度的影片,看似荒诞大胆,但又何尝不真实呢?
仁雅是那种活的肆意妄为的女人,她无时无刻都在追寻自由就像永远被她抛弃的胸罩,每天毫无顾忌的在男人逡巡的目光中穿行。
她傲娇,自由,热烈,俏皮,离经叛道,有一颗游荡的心,不困于世俗,只是顺从自己的心意,至于别人的目光从不在她考量的范围内。
德勋是活在世俗并且严格遵从人类约定俗成的道德感的人,他像大多数人一样将自己装裱在已经制定好的框架里,上进,忠厚踏实,善良,拥有人类一切喜欢并赞扬的闪光点。
可是偏偏这样的他忍不住被仁雅迷人又危险的女生吸引,她俏皮的话语随着一张一合的小嘴深深的刻进了德勋的生命里,他不管不顾的飞蛾扑火般的奔向这场盛大又热烈的爱情里。
像所有受到爱的感召的年轻人一样,满心欢心的许下一辈子的承诺和期许。
可是仁雅从来是不安于安稳,她跳跃的灵魂绝对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留,她对认真陷入爱情的德勋说,我爱你,但是从来不属于你,我只能保证短时间内爱你,可是未来不一定哦。
面对爱人突如其来的冷水,德勋沮丧又不安,仁雅仍然我行我素的和男男女女夜夜笙歌,天亮时回家,带着不同男人的气息和激情过后的痕迹,不管不顾的快乐着。
她爱德勋,可是更爱自己。
挣扎过后的德勋企图用婚姻束缚住仁雅不安的灵魂,用男人对付女人最常见的招数—婚姻和孩子企图把这个女人拉回所谓的正道。
在经历过无数失败的求婚后,在某一次盛大的足球比赛上,因为一场足球获胜兴高采烈的仁雅迎着阳光答应了爱人的求婚。
婚姻生活很好,也颠覆了仁雅之前的想法,因为德勋她感觉到婚姻好幸福,甚至幸福的想要多一个丈夫。
当她用认真又略带苦恼的声音抱怨道,只是多一个丈夫而已又不是摘星星,德勋所有的自尊和愤怒像开闸了的洪水一泻千里,他觉得眼前他爱着的女人好可怕,可怕到滑稽,一时之间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这复杂的情绪,大吵大闹都不足以宣泄他心里的不解、愤怒、不甘和悲痛。
但是爱一个人爱到极致,宁愿牺牲自己的道德感也要去成全对方的这份宽容,因为仁雅的出现他违背了自己几十年来一直遵守并且习以为常的底线,他悲痛的接受了妻子爱上另外一个男人的结果,并且悲壮的与另外一个男人共享爱人。
这两个男人仁雅都爱,与德勋是世俗上的婚姻,就同这世界上所有相爱的男女一样,与在京则是精神上的交织,她爱上这个和自己灵魂相似的男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于是她心安理得的在爱人的痛苦之上又建立了一座爱的城堡,每天她欢快的穿梭在两个爱人之间,她分不清自己爱哪个多一点,反正爱他们只是爱自己的手段而已。
对于女儿智媛的血缘,德勋像所有普通男人一样,固执的一定要追查出一个水落石出的结果,对仁雅而言是谁的孩子根本不重要,比起结果她更享受过程。
就像她迄今为止的人生,过程的享受永远大于机械的结果。
德勋的固执逼走了仁雅,于是留下两个寂寞的男人互相抚慰伤口,爱上仁雅是他们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悲哀,他们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不去爱仁雅,谁会拒绝这样迷人的女人呢?
于是最后他们不约而同德,心照不宣的接受了三人行的结局。
爱是什么呢?
最高等级的爱是克服了占有欲之后的最大的自由与放纵,爱她所爱,尊重她的一切,哪怕荒诞离奇,爱不是束缚,是彼此自由的做自己,永远用旁观者的心态欣赏爱人,陪她看一路的风景,看她沉溺于快乐!
这么毁三观的影片我竟然觉得合情合理,也许婚姻本来就是压抑了人性与爱的存在,而真正的爱必然是自由绽放,热烈生长的。
我们也许真的会同时爱上两个人,一生坚定不移的用责任捆绑的爱在我看来也许失去了本真,只留下了世人称颂的道德。
至于道德是什么呢,你不必跟着世人走。
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
现在才看,有点后悔。
这绝对是部好电影啊,制作精良,剪辑完美,十分细腻。
改编自韩国第二届文学赏获奖作品(好想看原著!!
)。
该片当年,口碑极好而且上映后都是大获好评的。
孙艺珍也因此获当年的青龙奖影后。
啊,对于,孙艺珍,我以前从来没看过她的作品,而在该片中, 她的确让我惊艳啊,虽然她的所做所为让德勋(金柱赫)爱之深痛之切,但是谁看了她笑的样子楚楚可怜的样子,敢不爱她?
我都爱!
又美丽,又可爱,又性感,还会做家务做饭。
谁说美女都是花瓶不会演戏,孙艺珍人美演技也超棒的!
怪不得是百想+青龙+亚太的三料影后啊。
看不来啊,高丽棒子还是有一批实力派+偶像派演员的。
(我孤陋寡闻了。
)只是,我不知道为何豆瓣评分那么低·····看来,这种女权主义以及涉及颠覆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电影,仍然不是主流吧······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影的评分会绝对会越来越高的。
人性和纯爱才是永恒的话题。
呃,至于形式方面,还是乖乖的听党的话吧·····(我是阳光积极上进好青年)这部片子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每次情节转折的时候,眼看着情节无处延伸也猜不到的时候,导演的处理都让我觉得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一点也不突兀和空洞。
(更想看原著了,我要去百度发帖求原著!!
)很多人评论说,受不了仁雅(孙艺珍)的这个角色,受不了里面两个男人对待仁雅的方式。
其实,答案,就在影片中德勋(金柱赫)和在京(朱相昱)的对话中:德勋:你为什么要和她结婚?
在京:那你为什么不和她离婚?
德勋恍然大悟如释重负的脸。
(好爱金柱赫!
)······· 是的,我们都是在带着枷锁在前行,我们也都会在走投无路时痛苦,然而,越是痛苦的无尽头,可能也是豁然开朗的开始。
这就是爱,爱情里面没有对错,两个男人都极其爱仁雅,那么爱她就爱她的一切啊,在如今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妻子爱上别人的确就是出轨是不道德要遭到谴责,甚至还嫁给了别人,德勋也极其痛苦过,但是这样的痛苦,也比不过失去爱人的痛苦,试过就知道,妻子不是不爱德勋了,而是又爱上一个人,“爱怎么能够分一半?
不,爱不是变少了,而且加倍了。
”看这样的纯爱电影,就不要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束缚,退一万步说,这只是一种艺术方式,是在探寻爱情的意义。
至少,它给予了我们追求爱的力量。
ANYWAY,孙艺珍和金柱赫的那段床戏的确很赞耶不止要看一遍哈哈,你们怎么不在一起
那爱可以分成更多份吗?
那男人可以娶两个老婆吗?
这是我老公的第一个反映。
而我的第一个反映是,这个女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快乐幸福,自私了。
两个都爱,两个都不想离开都不放手,而选择两个都结婚。
这个结局确实不会被大众所接受。
这个社会一夫一妻制就是为了维护正常的男女关系。
如果打破了,那这个社会会变的如何?
会回到以前古代还是母系社会,还是会更加的夸张,混乱。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为了爱,爱是不需要什么理智,限制了我的爱,我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人活着就要为了自己的爱去争取点什么才有意义。
当然爱很重要,可更重要的是责任,是对爱的责任。
你能坚持你的爱到永远,还是你很博爱。
还好女主角一辈子只爱两个人,可以对两个人负责到底,爱到老死。
那如果爱的人多了怎么办,4个或者5个。
一个人的爱能分那么多份给不同的人吗?
答案肯定是分不过来。
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的好好爱着一个人。
看了电影后,我并没有感到反感,但也不支持这样的生活。
在影片中的男人可以说是不真实的,没人能可以做到爱的那么宽容。
怎么读?
我不读的我只是喜欢到处收集旧书我买书而且用抹布把它们擦干净然后……拿到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如此摆放在书架上不完全这样有时我把它们抽出来闻一下味道如果你看一下猜谁是金成恩是翻译本人是,这人会扔掉从翻译者那作为礼物而得来的书在这里,看一下这本书1978年6月7号傍晚,下雨天忧伤的知淑这是我的业余爱好好了
好酷的片子,我的老婆要嫁人,一种一种观点新奇的解读,在这样一部片子里呈现,一女嫁二夫的观点一向作为传统观点的反叛对立面出现在人们的思想里,爱,无边无际,无拘无束,难得导演把它拍得很诙谐。
生命在于过程的享受,而多数人向着目标不停的奋斗,任何事,只有始与终是最最重要的。
另一种选择,就是另一种活法。
生活的方式并不一定会改变,但是偶然间换一种思路,看东西,想问题也是件快乐的事情,世间的万物不颠倒,我自逍遥其中。
常人把快乐视为情绪,智者把快乐视为能力,成功者把快乐视为责任,其实把快乐视为习惯,才是最快乐的。
爱情是怎样的,自私的吗?
听过一句话,如果爱一个人,就给他自由。
是吗?
自由在他的身上,但是并不一定离开你的身边。
爱是种妥协,两个人尽自己所能,放弃自己的坚持,妥协的维持两个人的关系,不失为一种付出与伟大。
因为有些事是看不到尽头的。
世界上没有爱情,只有对爱的证明。
戈达尔握着年轻妻子的手说着这样的话,绝望而自醒。
只要很努力很努力的去爱就行了。
这是部荒诞剧?
连男主角听完老婆的再次结婚的要求时,都说让他接受比摘星星还难。
可是三个人的爱情里,不是没有退出的人吗?
选择爱的权利在自己的手里,究竟幸不幸福,只有生活在一起才会知道。
不过谁都不希望把不幸当成一生的绊脚石。
昨晚看了一部莫明其妙的韩国电影,名字是《我的老婆要嫁人》,不光名字莫明其妙,剧情更是莫明其妙的可以,一个女人竟然异想天开的想要嫁两个丈夫,而且还希望两个丈夫能和平共处,在她看来,爱情是很自然的,她两个都爱,所以她就要跟他们都在一起,一切没有什么不妥之处。
如果站在人性的角度,她的理念和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人有时候是很博爱的,许多不同类型的异性甚至同性都有可能让你产生欣赏乃至爱恋的感觉,谁都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只会爱一个人,除非她(他)与世隔绝终生只有一个伴侣陪伴。
如果你喜欢的那一个刚好也对你有同样的感觉,那么一段新的爱情就开始了,同时喜欢两个人以上的事情,是存在的,也是正常的,所以,跟爱的人在一起,自然也就是遵循了人的自然意志。
但是,为什么这种现象在现实中不被允许呢,这是因为,人除了自然状态下的人性以外,更多的,还具有社会性。
人不能脱离集体存在,一个人生下来就拥有家庭,有学校,单位,有街坊邻居,要想在社会上生存,就必须受道德的约束,你跟两个男人生活在一起,光你们三个达成共识是不够的,还要三个人的家庭,单位同事,甚至你们出现的任何场合的人们,都要认同才行。
但是,这可能吗?
不能。
所以,人的自然性必然是要跟社会性妥协的。
除非你要做一个另类,你不在乎丢掉工作,不在乎名誉,不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
剧中的女主人公的确是任性了,固执的想要坚持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天方夜谭。
至少,在现今的社会体系下还无法达成。
有时候觉得自己似乎过于理性了,总觉得自己能包容人性的所有缺点,男人出轨,婚外恋,甚至嫖妓,听起来多么十恶不赦,可是现实中这些行为的比例却高的吓人,我们不应该谈虎色变,而是要分析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
男人出轨,要么是不爱你了,要么是爱多了一个人,甚至只是为出轨而出轨,嫌生活太闷找点刺激。
至于嫖妓嘛,有些是应酬,有些是欲求不满,有些则是愚昧地认为这是正常消遣。
但是,要看到男人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同样也是冒了极大风险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到处都是熟人,到处都是眼线,为什么还要甘于冒险呢。
男人势必已经在心里把得到与失去的风险做了一个权衡,而衡量之下还是要做,说明他不怕失去,或是认为他有控制你的能力。
所以,女性首先要独立,能养活自己,不要把自己变成寄生虫,黄脸婆,这样他就不会认为你凡事都会逆来顺受,他就控制不了你,所以他只能冒着失去的风险。
如果他真的不怕失去,证明你们之间的感情他已经不珍惜,不重视,你只有在他出轨之前维护更新好这段感情,让他没有理由放弃你,这才是治本之道。
这部电影的导演大概是个女权主义者,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一样也能,为什么只许男人出轨,女人照样可以,还要出轨的理所当然,趾高气扬。
其实,一个性自由的时代未必就是对人性的解放,滥情的结果最终只会导致无情,就好像皇帝的胃口肯定是最小的,因为他什么都能吃到,所以最终他什么都不想吃。
所以,有了道德和社会的约束也未必是坏事,这样的人生,欲望可大可小,人可以时而放纵时而拘谨,不是有了更多想象和实现的空间么?
人性,不管怎么研究,终究太复杂太多变,人有时候甚至会做出连自己都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不是证明,自己都无法完全了解自己呢?
人到底是自己控制欲望,还是被欲望控制着?
此题无解。
赤果果的女权啊!!我喜欢!!
这后半段不是Gay片嗖?
绿帽侠公众号赞助?
这个故事真是太前卫太女权了,我一个女的都有点受不了,不过我倒是大致能猜到导演是想表达什么,就是把男女角色完全颠倒,让大众理解男权下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哪怕这些现象已经让大众引以为常了- -比如同时娶好几个女人,比如要求女人对不是她生的孩子也视如己出。从这个角度讲,我要给本片加一星。片中男一号演技不错,孙艺珍嘛,感觉演得有一点点浮夸,竟然获得了青龙和百想,emmm,不愧是韩国徐静蕾啊,团宠啊团宠。
不知所云
韩国棒子实现了一妻两夫的和谐社会,其实看到最后我已经希望两个男人相爱了……看的很乐呵,现实中无法接受……
要拍这种三观尽毁的片子,最好将荒唐的事儿用认真的方式去演绎。可惜的是,后来这些奇葩真的朝着大混乱的方向奔袭而去,最后拉不回来了。
得夫若此,妻复何求? 韩国没有重婚罪吗?
拍的很细致。
荒唐而深刻的电影,孙艺珍太赞了
这混蛋女人就知道因为她男人不理解她生气,她怎么不去理解人家呢?无耻的自私
喜欢她,配乐挺好,画面的光感也挺好。
suddenly I found the girl in this film is some kind of like cj~
我非常坦白地表示 很久以前看这片 就是冲着H去的 于是……除了伪H什么也没有 嘛 孙艺珍的身体很美
给了5星,是因为这绝对是彻彻底底的纯爱啊啊啊!!!!!!太TM给力了!!!
有趣的电影
前卫成这样,真心受不了,要不是孙艺珍豁出去演,真想给两星
重婚的另一种解释,双倍的爱,意义不错
多一星给孙艺珍
女主应该是我们双子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