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部翻拍还是值得支持的。
这部剧的主角和类型我觉得都不是大陆观众能普遍接受的,从这点上就可以感觉制片方起码不是纯粹为了钱而进行翻拍,是为了让国内不关注日剧的观众能够领悟这类剧表达的东西。
至于翻拍的剧情等基本和日版相仿,应该是日方所要求的,因为日方有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拍摄。
总之,我认为这部翻拍是值得支持的,要让国内的观众接受的新的思想冲击,从而逐渐提高国产剧的品质,这样高质量的翻拍是必要的,当然这不是说支持一直翻拍。
第一集女主的神还原,我还是有点期待的。
不过看到男主从长谷川的高等游民变郭晓冬巨婴后开始默默流汗...直到看到e02将近半小时的抒情后迎来了原版里我最爱的游轮戏,emmm怎么说,男二是...来念台词的嘛...除了女主,台词没有一个能跟得上节奏的,瞎了原版音乐...不过为了完成论文还是会继续看下去...
女主是个有严重强迫症的数据控女博士,每个动作都要在固定时间点做,开车之前一定要检查好所有项目,连走路都必须沿着一条线笔直行走;男主是个热爱诗歌、二次元的死宅,妈妈眼里的弱智,朋友眼里丧心病狂的死盲流,围观群众眼里连相亲对象手都不敢握的怂货。
这样的俩人在大数据时代开始相亲,继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本剧内容幽默,情节相对比较紧凑,作为男主来讲郭晓冬也有了一定突破,从居家好男人的形象走出改演这种不修边幅热爱二次元的角色,本剧的惊喜是士兵突击里的马小帅同志和台湾综艺教父王伟忠。
因为特别喜欢原版,所以来看下翻版演什么样,看完只想尽量客观的吐槽下。
其实国产剧有很多好的题材,符合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适合中国演员表达的剧,比如琅琊榜 ,中国风特征很明显,演员演起来也驾轻就熟。
《约》翻拍自日版的《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现在就我个人看到的对比下。
:首先,从演员角度讲,杏演的女主理性淡定中透着一点可爱,王演的女主在尽量地从外形上靠进杏演的,比如瞪眼,的确乍一看有些神似,但是不知道是由于王的脸盘大还是她的演技有点硬,演出来的效果是一个机械呆板满身怨气的大龄剩女感觉,像一只河豚鼓着肚子,用针一扎随时会爆炸。
再说郭演的高等游民,长谷川演的男主,刚开始出场时有种懦弱略加畏缩的气质,到后面渐渐展现出文人的优雅气质,尤其是长谷川叔皮肤白嫩,身形纤细,自带少年感的面相,演这种久居书房足不出户的宅男毫无压力;郭是一个演技不错的演员,就是觉得接这个戏节操不保。
受外形限制(毕竟长得比较汉子),身材魁梧,再配上满脸的胡茬,套用前面影评说的演成了赵本山风,同时夹杂着一些智障感,尤其是他掐着嗓子演文弱感时有点让人起鸡皮疙瘩,感觉一个老大不小,满脸沧桑的大叔在那里强行卖萌,特别尴尬,目前看到第四集,郭吐槽萝莉女前台时那段算是演的比较好的了,毕竟可以正常说话,听起来不那么做作了,我觉得这个角色选角时就应该找面相文气一点的大叔,太过阳刚褶子多的文弱起来很违和;再说男二,中岛芋头演的男二有一种萌萌的痴情感,但是樊野不知道是台词功力不行,还是演技本身渣,念起台词感觉不入戏,底气不足,感情不到位,还有一种特别娘的气质附体,看他的戏是全戏最尴尬的。
这部戏里演员里面目前看到最好的应该就是发小了,没有受日版限制,自己演绎,发挥起来比较自然。
然后就是配乐,虽然大量沿用原版的配乐,但是配乐和画面特别不融合,原剧的配乐一响起来,配合演员在线的演技和像蹦豆一样的台词,让人马上燃,可能是中国话比较适合慢慢说,背景音乐一起,演员说话的节奏跟不上音乐的感觉,就觉得bgm和剧情割裂开了,浪费了原版那么带感的bgm。
最后,台词方面打磨得不是特别好,尽量在照搬原版,但和本国文化背景又有点不符。
总之感觉这部剧翻拍的有点生硬,没有原版好看,有点不伦不类,就像山寨机一样,乍看挺像,细看哭笑不得,还是多找些适合本土文化背景的素材比较好,没必要非翻拍别的国家的,我们自己也有很多好的素材待挖掘。
一直不懂什么叫“路转粉”的我总是对各种翻拍报以漠不关心的态度,因为我以为翻拍就像是经典球鞋的复刻,复刻再好也比不上原作。
但《约会》这部悄悄而来的翻拍剧似乎强行逼我交出了一波处女转!
我,路转粉了。
没看过日剧。
刚看到手机上的推送内容时,我就已经对它产生了反感,只因为“大龄剩男啃老(婆)族”这几个字眼,扎心了。
这种事对旁人来说可能是陌生的,但对我确是自小亲眼目睹过,儿时父亲与母亲的生活状态便是这般,所以这也成了我心里的一道伤疤。
良药可以治顽疾,真爱可以治心伤,看个翻拍剧就能治愈成长中的伤痛?
好吧,《约会》做到了。
剧中的台词句句金句,像郭德纲的段子集,在恰到好处的点甩出包袱,让人啧啧称快。
“天线宝宝”“公瑾留步”我可以笑一年。
把“啃老(婆)族”这一令广大老爷们所不齿的事变得有趣而令人接受,不停的反转,特别是我本来是想看看它翻拍的有多么烂,但是却一口气停不下来看完8集。
笑的拍桌子的同时释怀了父辈的做法,治愈功效就是这剧副作用吧。
一千个观众心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部电影,一本书,一部翻拍剧,只要有一个瞬间能触动你心弦,就够了。
打一星,发恶评,做个充满愤怒的键盘党,太容易了。
现在看到喷子和黑粉,我选择默默走开。
毕竟在喷的过程中寻找存在感和话语权,是他们(仅剩)的权利。
时间:2017年2月13日13:50地点:UME国际影城(新天地店)放映网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主持人:藤井树嘉宾:演员郭晓东、演员王姿允本剧导演田晓威、日剧版导演武内英树
▲左起:本剧导演田晓威、藤井树、郭晓东、王姿允、日剧原版导演武内英树《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现场打分平均分:8.3最高分:10分,最低分:2分新年一过,我们观影团的活动真的很密集啊!
《熊出没》刚结束,超级网剧《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便如约而至。
这部由尚世影业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超级网剧,2月21日在腾讯视频独家首播。
因为改编自人气日剧,所以可谓未播先热,已经引起了极大关注。
虽然是上班时间,被选中的幸运观众依然早早来到了影厅。
领票现场
本场志愿者小伙伴,感谢你们!
活动第二天就是情人节,片方非常贴心的给每位观众都送上了一份精美的小礼物。
小熊巧克力其实,这部超级网剧并非简单粗暴地翻拍日文原版,而是由原作编剧古沢良太和制作人成河宏明亲自监工。
当天的首映会上,古沢良太发来大银幕贺电,原作导演武内英树更是亲临现场助阵,足见日本版权方对这部中文剧作的重视程度。
日剧版导演武内英树在看片会上,片方很“任性”的放出了第九集和第十集。
“随随便便”抽出两集,这份自信,我服!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聚焦大龄青年的婚恋问题,讲述两个恋爱白痴令人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
片中,郭晓东一改往日文艺片和家庭剧中形象,化身“啃老族”兼文科“软饭男”,与“理科女”王姿允之间展开“奇葩爱情”。
根据放出的剧集来看,这完完全全是一部反套路纯爱剧。
郭晓东不仅献出出道以来“最羞耻”演出,王姿允也一反女神形象。
两人共同认为“婚姻可以不需要爱情”而选择交往,在误打误撞收获爱情的同时,逐步正视了恋爱真谛。
在搞笑轻松之余,反映出不少社会问题。
说了这么多,恋爱约会究竟是什么?
我们来听听嘉宾们的看法。
PS.本场活动要特别感谢观影团的合作伙伴:网易直播。
没有来现场的朋友们可在网易新闻搜:藤井树观影团,回看整场活动。
(复制链接即可回看哟→https://c.m.163.com/news/l/116039.html?spss=newsapp&spsw=1)郭晓冬“颠覆”自我,极度忐忑树:非常惊喜,我从来没有看到过郭晓东演这样的角色。
对你来说这个很大的挑战吗?
郭晓东:对,挑战确实挺大的。
大家如果熟悉我以前的作品,觉得这个作品有没有变化?
说实话最开始接这个戏,我压力其实挺大的,它跟我平时的表演方式太不同了。
日剧我只看了一集,就不敢看了,我怕会受到干扰。
但是我特别喜欢这个戏的主题。
我太喜欢这个新改的剧本了!
当时我在布拉格拍戏,我就不停的跟晓威导演和制片人佳亮交流。
树:不光是男主角“奇怪”,这个戏的女主角更“奇葩”。
这两个角色在日常生活里都不那么常见,而你们又要演的接地气,又要让人觉得这样的人在上海、在当下的环境里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对演员来讲,这个把握的度很难。
不知道你们两位是怎么处理角色行为的刻板、古怪和奇葩范的?
王姿允:首先,陆依依本人性格和我相差太大了,确实是比较少见的一种人,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用数据来衡量的。
所以我们一开始会大致看一下原剧的风格,以及我们今后该如何去把控。
但不会全部看完,怕影响我们的二度创作。
我很信任导演,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树:晓东,对你来讲,这个老处男的角色挑战真的很大,他很多肢体语言、台词还蛮夸张的。
你的感受是什么?郭晓东:我之前演文艺片比较多,所以表现方式跟这个完全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我也在怀疑自己能不能胜任这个角色。
但我觉得无论演任何戏,都要“真”。
后来我们俩拍完后再去看第一次的表演,就很奇怪。
看别人的表演就会觉得好生活、好自然。
但我们的表演也特别准确,我要感谢对手给的激发,感谢田晓威导演。
他有十年舞台经验,很懂现场的调度和演员的沟通,对人物关系的理解也做得非常准确。
我从来没有这么忐忑的看待自己的表演,希望大家也能喜欢。
他们真的在现场吃了N只甲鱼树:我想问导演,它有日剧版在前,各方面的口碑和影响已经非常厉害了。
那么再来做一个中文版,本土化压力还是蛮大的。
所以我想问,第一这个剧本是哪里来的?
第二你们做了那些本土化的处理?
田晓威: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其实接到项目时对原剧不是那么了解,然后发现这是2015年评分最高的日剧。
改编的原则就是在原剧的基调上,包括它的叙事结构(原剧的叙事结构并不是线性的),会利用插叙、倒叙对剧情形成推动,这也是原剧的一大特色。
在改编的时候,我们坚持的原则就是这个结构不能破坏。
除此之外,本土化的内容比较多。
前期跟古沢良太(原剧编剧)沟通的时候,他说这两个角色在日本也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
角色主要是要可信,比如我作为观众也会给角色贴一些标签:比如“女版谢耳朵”等等。
原剧人物虽然是特殊人物,但他们对情感上选择的很多困惑,其实是和我们有共通的。
故事是喻体,生活是本体,我们自认为都是正常人,身上多少也会有这些困惑。
树:其实这个剧是把普通人身上的某一种人格障碍放大化了,但这些人格障碍都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普遍意义的交往中。
所以这个剧还是在探讨一种两性关系,男女交往中、包括婚姻的关系。
我要问日版的导演,您也参与了中方改编的工作,现在看了第九集和第十集,您有什么感受跟我们分享?
武内英树:第九集和第十集在日本也是我最喜欢的,看了之后觉得比自己拍的都好。
在日剧里,第九集吃甲鱼是一次拍的,两个演员特别兴奋,要一次拍完,难度非常大。
树:问一下导演,中国版的也是一次拍完的么?
田晓威:基本是一次吃完的,但中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东哥和姿允都是很敬业的演员,不停的要吃。
有一次吃得很好,但机器出了点问题。
武内英树:日本演员也是真吃的,大概吃了10只甲鱼。
两个人演出了午后晒太阳的舒服劲 树:请日方导演评价一下我们中方的两位演员。
武内英树:两位中国演员演得都非常好。
虽然这两个角色有点怪,但他们把角色内心的淳朴单纯演的非常好。
树:那么田晓威导演,请郭晓东和王姿允来演符合你心中的角色形象吗?
他们有给你惊喜么?
田晓威:绝对是有的。
喜剧不管对于什么演员都是很难演的,但这两个演员身上总有一种午后晒太阳的感觉。
树:郭晓东演一个老处男,怎么推都推不倒,很单纯孩子气的感觉。
就不会觉得这个男人太装了。
郭晓东:其实我一开始也有这样的困惑和顾虑,我来演这样一个夸张的网剧,是不是对我来讲有点不值得?
但我今天看成剧也好,在拍摄过程也好,很难得是有创作的愉悦,一种你在工作过程当中前所未有的愉悦。
我经常三更半夜练习克赛(二次元人物)的动作。
这种创作的快感,跟我拍文艺片是一样的,只不过表现形式不一样。
现在回过头讲,无论大家反馈如何,我觉得都是值得的。
树:同时想问王姿允,有没有觉得哪一场戏是你进入角色的助推器?
王姿允:有一天我们在拍寺庙里的一场戏,温度适宜,天气刚刚好。
我突然跟东哥说,“哥,我找到感觉了”。
就那一刻,我真的入戏了。
这个东西,不是某一场戏,而是某一瞬间。
树:日剧版制作很精良,翻拍中国版挑战还蛮大的。
像你们的书啊、服装啊、造型啊都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
田晓威:对于我们来说,难度最大的就是日本拍摄周期相比在国内做一出网剧的拍摄周期不太一样。
这个剧的台词量大家也看到了,特别密。
郭晓东:我们制片人对所有的场景要求都极高,比如我的书房,所有木头全是真实的,三千多本书全是真的,包括在黄浦江拍摄都是最最最真实的,都有种拍电影的感觉。
恋爱约会究竟是什么?
树:我们的现场平均分出来了,8.3分。
这个分数相当高,恭喜大家!
我还有个最重要的问题,明天就是情人节了,你们觉得恋爱约会究竟是什么?
因为这两个男女主角在开始交往的时候是不需要约会恋爱的,他们只有一个目的:直接结婚就好了。
那么实际生活中肯定不能这样。
王姿允:其实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我的感受是:约会恋爱其实是通往婚姻的必经之路,一定是在爱情的过程中,你才决定是否要跟对方共度一生。
郭晓东:这个问题确实太大了。
我想:约会是了解的基础,恋爱是一个过程,最后走不走到婚姻,是看约会和恋爱到底形成一个怎样的化学反应,才能够达成婚姻的结果。
约会也好,恋爱也好,不见得最后能走到婚姻,婚姻不见得非得有爱情,也不见得非得恋爱。
这是一个辩证的问题,有几个人是真正从约会恋爱到婚姻的,有几个人是见面直接到婚嫁,有几个人真的是抱着结婚为目的的。
我自己在三十多岁的时候,真是抱着结婚为目的恋爱的。
树: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嘛,有句话这样说。
郭晓东:但是我觉得婚姻是需要负责任的,恋爱是不需要的,约会也是不需要负责的。
(笑)田晓威:我引用剧中的一句台词:无论这些事情让你觉得有没有意义,无论这些事是快乐还是悲伤,你都必须坦然面对。
武内英树:明天正好是情人节,我是离了婚来上海的,希望可以把自己约出去。
树:再次感谢大家今天的相聚,《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2月21号在腾讯视频独家首播,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
▲《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映后大合影
以下是在腾讯视频下看到的评论,非原创。
编剧改编的不怎么好。
1理解原作品感觉不到位。
原作品有多视角的观察。
会让人觉得人物的价值观对于他们本身是合理的。
作者改变后变得单一视角,让人觉得人物本身不认同自己的价值观。
例子,女主角问别人你觉得我是神经病吗?
说明该编剧台词不符合人物。
显得潜台词是女主不认同自己的价值观,价值观也不合理。
2 不少日本元素。
没有很好的本土化。
所以显得有些突兀。
高等游民的概念属于日本文化,引用起来显得很突兀。
人物演绎的自己的角色很不自然。
并没有刻画出自己的特点。
3 形式大于内容的表演中版的表演完全就是照搬日版,但对角色的理解却天差地别。
就男主角坦白自己不喜欢现实中的女人这个部分:人在自白的时候,通常是不需要交流眼神的,眼睛乱飘想看而不敢看的情绪,多发于做贼心虚。
喜欢日剧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于,很多日剧没有什么伟光正的主题,甚至可以说脑回路完全不在正常频道上,但却有深得我心的感慨。
下面简单说一下自己看到的翻拍版和原版的差距吧。
第一,主旨思想。
翻拍几乎是完全继承了原版探讨的话题,所以两者的差别不大。
但重点就在于翻拍毕竟只是翻拍,剧中所探讨的东西,很多观众一看就觉得,这个不像是国产电视剧会探讨的东西呀。
观剧经验不多,但是有限的国产剧观剧经验告诉我,很多自创国产剧的主题远达不到关注批判人生和社会问题的高度。
而很多日剧,本身脑回路清奇,实则有许多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
比如这部剧的原版,看到第四集的时候,虽然没改变“男主渣”的印象,但居然也开始思考社会和人生了:1、工作的社会意义。
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为什么非得工作?
我们工作,其实更多是取悦大众,赢得一份社会体面,满足人的社会属性。
可是如果一个人本身社会属性不强,又何必强求自己外出工作呢?
2、全职太太那么普遍,全职丈夫又有何不可?
3、婚姻究竟是爱情的升华,还是只是一份单纯的契约关系,以双方共赢互利为目的,如果是后者,那何必以恋爱为基础呢?
第二,人物呈现——就是演技。
说说女主吧,其实原版的女主,我认为比原版男主演技要好,因为感觉原版男主偶尔还是会用力过猛,不过这可能是日剧角色的中二风吧。
原版女主在研究所工作,家庭条件一般,穿着打扮也比较土。
但最主要的是,表情死板,跟她本人的性格一样。
但翻拍的女主,感觉表情太灵动了——哦不,应该是略微用力过猛。
作为一个死理性派,想来不会那么浮夸吧,但是女主给人的感觉就是,,略浮夸了点(表情)。
想着是不是因为原版的女主演员就是个面瘫,特意搜了一下本人,发现还真是人家演技好,对角色解读好,因为她其他剧的呈现的风格,或者说其他剧的海报,都是另外一种完全不一样的气质。
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一下哦。
第三,矛盾冲突的大背景。
看到第四集来,感受到原版在探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工作的意义,家里蹲的生活方式到底合不合理。
男主一开始就解释了自己“高等游民”的由来,这种精神贵族的生活方式,其实在日本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是正常的,是受尊敬的。
后来心里咨询师好像也给了一个两百万的家里蹲的数据,不知道是全球呢还是全日本。
但从这些细节上来看,至少可以说明男主家里蹲的生活方式是有一部分社会根源的。
但是看翻拍的话,能感受到的社会因素很少,当然后面也会有解释为什么男主要家里蹲,但是感觉弱化了社会的影响,就让人觉得不自然。
第四,色调!
色调!
喜欢日剧的,还因为它们的色调都很好。
具体是哪种好呢?
对颜色没研究的我说不上来。
总之不像国产剧那样。
国产剧的色调总是鲜亮,明晃晃的,一看就觉得是精英剧,缺乏生活感。
另外,国产剧总是喜欢把环境展现得很精致,尤其是拍在上海的剧的时候!
可能上海就是这么一个时尚又鲜亮的地方吧,哈哈。。
当然对原版也有吐槽的地方,最典型的就是女主一开始的出场造型,真的是很雷人啊。
感觉造型师(或者编剧?
)还是有丑化理工科女的嫌疑,讲真有几个高学历理工科女会那么打扮自己啊??
基本的审美能力也是有的啊。
强烈的不和谐感,女主她妈的配音让我想起《瞎看什么》
郭晓冬演技(这部剧)尴尬,尤其是说话的腔调,没放开,显得很假自以为搞笑的金句梗、十分不搭调的背景音乐配角的演技(女主boss)更是浮夸。
日剧的夸张型表演转化为中式喜剧所需的度导演并不能很好把握,每个人的演技都在端着。
剧本台词同样存在过份书面的问题,陆依依父女间的对话简直是尬演。
没有看过日版,但这这剧的高潮应该是两人间的言语激烈互动,过份书面化的台词只会让人反感
看过原版都知道,里面布置服化甚至连分镜都和原版一模一样,让原著迷觉得根本没有翻拍的必要。
虽然是日方要求这样的完全统一,但是这样也很大可能的保障了这部翻拍剧的完成度。
评论很多说不应该跟原版对比严苛要求,但说实在你既然决定翻拍就该接受别人的对比,不然你蹭着别人的努力成果又不让评论吗?
而且我觉得中国用本地题材完全是能写出好剧的,但是中国娱乐圈大环境都浮躁得很,大批量推出符合年轻人喜好的小甜剧,但是没有内核的剧是成不了经典也容易被遗忘,像庆余年琅琊榜的大火证明,观众也需要良心好剧。
第一,我不支持日剧翻拍国剧的大原因是剧集时长。
日剧大多11集完结,多数都是以紧凑的剧情获得观众青睐,原版编剧的作品更是以紧凑剧情和不停歇的反转而著名。
11集拉成20集,可想而知节奏会被拖慢到什么程度。
里面连串快速的大段台词也非常考验演员台词功底,也让剧情紧凑起来。
翻拍版为了时常,拍无关场面变多,台词节奏放慢,把原剧特色破坏。
第二个争议点,是演员的选择。
其实我觉得这翻拍版演员都是优秀的,但是原剧人设极端但就充满日本特色,翻拍和原版设定一样就会对比。
女主我觉得没有大毛病,因为和原版没大区别(原版的演绎已经完成度很高,很难进步了)但是男主最大问题是原版啃老废柴但是有品味高审美散发一种古典文学的书生气,翻拍版把废柴气息演了但是少了那种优雅的气息,脸上的胡子和略显粗俗的现代流行语台词(挖槽,我勒个去之类的)会让角色略显油腻;而且我觉得这个人设在中国这边其实很难出现,有品位高要求但是同时又丧又宅,单有品味这点就很难成立了。
抄得真难看。
我是来拉分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
凑合看看 @2017-04-12 23:32:33
所以说这部翻拍的意义是嘲笑大部分人看不到原版?郭晓冬这身装扮真的不是在cosplay英国贵族家的长工?女主真的要连鸭子嘴都要学嘛!鸭子嘴是日本审美啊。
没有看过原版,意外的感觉还不错。可能有些人先看过原版的关系,评分打的挺低。假如先看的中国版本的,是不是就不一样了?但终究还是拾人牙慧,中国编剧写不出好剧本了吗?
女主演的不错( ^_^ )
喜欢,喜欢看,这点足矣!
啃老族强行洗白,明白爱情真谛的故事
高仿的不错,场景台词行为语气...能被模仿的日剧都是精品,精品很难创新,一不小心就改成了垃圾,最保险的就是高仿,至少高仿的不会太差!要么高仿,要么创新,显然前者最简单!
有毒
据说是翻拍的日剧,剧情挺好,但偶尔有些出戏
2017年就看完了,忘记打卡
还行
表示原版就不怎么喜欢更别提翻拍
这种程度的“翻拍”不选择干脆直接引进配音播出的原因一定是赞助商没办法直接植入广告罢。。。对男主角一家的“改良”更为可怕 毕竟内地最拿手的就是强行洗白巨婴和甩包袱的极品母亲了。。。btw女主角长得真好看!
哎,翻拍日剧也好韩剧也罢,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文化差异问题,尤其像日剧这种本民族的特色很重的剧种,要不就真的不伦不类了
不去想原版,其实还不错。
看了半集就不行了……郭晓东为什么演的很猥琐……女主一出场的廉价感是为什么……
求你们不要翻拍日剧了 :-) 尴尬得不能忍
(ㅍ_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