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就爱断舍离

ฮาวทูทิ้ง..ทิ้งอย่างไรไม่ให้เหลือเธอ,时光机,无痛断舍离(港),Happy Old Year,ไทม์แมชชีน

主演:茱蒂蒙·琼查容苏因,桑尼·苏瓦美塔农,萨里卡·塞思苏帕,阿帕斯莉·妮缇布恩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语言:泰语年份:2019

《就爱断舍离》剧照

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2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3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4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5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6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3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4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5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6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7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8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19就爱断舍离 剧照 NO.20

《就爱断舍离》剧情介绍

就爱断舍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从瑞典回来后,喜爱“极简主义”的简计划将自己的家改造成工作室,多年前的旧物相继被清理了出来,其中包括前男友艾姆的东西。这些物件虽然已经没有用处,却承载着往事回忆与情意,简无法如自己预期的那样直接丢弃。为了找寻这些物件的归路,她做了很多努力:一一归还属于朋友的物品,亲自送回属于艾姆的东西并致歉自己曾经的离开,最终也卖掉了已逝父亲的钢琴。伴随着旧物的处理,她也告别了自己的过去,面对重新布置的新环境,准备好了新的开始。该片曾获2020年第15届大阪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深入敌后澎堤池琴瑟情未了9秒钟有人在吗?火线第二季闪电侠第一季危城之恋我的父亲母亲皇朝太医凤凰劫曼哈顿的槲寄生大漠青春影子超人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猎毒者2她的杀机欲望让我们述说雨日大明按察使后传生物钟听爸爸的话OVA02与幽灵共度的春天过道铤而走险夏威夷特勤组第三季即日启程一级戒备重来吧、魔王大人!R全程直击第二季丘吉尔一一向前冲

《就爱断舍离》长篇影评

 1 ) 与过去的断舍离

名字叫断舍离,表面上物品也在做断舍离,但内容却是情感的“反向断舍离”。

女主的性格本来就是一个极简的性格,从情感上来说是一个很自我没有同理心的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自私的人。

而她此次建设工作室进行断舍离的过程,让她的情感变得更加细腻,开始在意别人的感受,开始怀念过去,这虽然给一些朋友带来了一些幸福的会议,但也给一些朋友带去了不好的回忆和影响。

而面对妈妈的回忆,她却最终还是残忍的卖掉钢琴。

虽然最后换的了空荡荡的房间,但这不是我喜欢的“极简生活”。

就像她妈妈讲的“不要干涉别人的生活”,自己一个人的极简,不能强迫家人进行;另一方面,女主也为了自己情感的愧疚之心,却是对别人的再次伤害,与其这样不如继续保持原来那个冷漠的自己、极简的性格。

而女主最后离开让弟弟帮忙处理掉所有物品,并在酒店里撕碎照片,大概也是在经历了这样的周折之后,重新选择了自己的初心吧。

极简也没有好与坏,只有适合自己与否。

 2 ) 自私者的自我发现

哇,是看到一半想百度导演和编剧的片子。

看到最后,原来还是一部爱情电影啊,之前看片名以为是一部关于整理自己的作品了,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前任一回头,现任靠边站?

本来只是百无聊赖,翻了一圈电影片名简介都不知道看什么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电话影名心说随手打开看看吧,越看越有味,太适合现在自己的状态和心情了。

最开始有感触的是琴随手扔进垃圾袋里的萍送的礼物,被萍发现生气了,后面琴打电话给萍,萍说:你就是这样,明知道应该做什么就不做⋯一件事情不是你认为结束就结束了,是对方也放下了才是结束⋯代入感好强了,琴真的好真实,一个自私的明明白白的人。

再后来,对前任的态度,前任真的很宽容了,那句:你是为了你自己⋯你只要承认你是个自私的人,然后继续过你的人生就够了,你不用有压力,每个人都是这样,都必须为自己选择最好的路。

字字珠玑。

再后来的后来,琴卖了父亲的钢琴,母亲哭着敲她的房门,她默默地戴上了耳机,虽然是打着以为母亲放下过去的旗帜,但是方式未毕合适,你以为你是为了别人好,但是别人放不放下或者放下未必就是你认为的好,琴另一面也是为了筹钱重修房子。

真的是自私者的自我发现之路啊。

时间不早了,不够再多说,片子值得再看一遍,断舍离,是啊,彻底的,告别过去,断舍离,只要做到自己开心就好,自私也无可厚非。

另,我应该是世界上最合格的前任了吧,自己一个人硬熬,如果这过去的一年在那个人心里算得上是恋爱关系?

仍旧卑微但无可奈何,如果人能操控自己的感情就好了,如果人脑有个一键删除某个记忆功能就好了。

 3 ) #电光幻影# 《就爱断舍离》,到底应该是谁的断舍离。

#电光幻影# 《就爱断舍离》,到底应该是谁的断舍离。

一部“断舍离”态度的影片,光是从主题上来说还是很能吸引我的。

拖泥带水的热爱着一切的物质生活的我,对于“断舍离”这种事情,几乎感觉是强求。

所为断舍离,有时候是精准的选择,有时候,也许只是因为拥有的空间不够大,物理上容纳不下那么多内容,于是在心理态度上努力的做出取舍。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每个选择都有自己的缘由和乐趣,不能强求。

我还是很努力的在做这件事情的。

所以碰见这样一部电影,虽然明知道“断舍离”里离不了情感的大戏,却还是愿意去感受一下,别人的抉择里,是用了什么样的态度,是做了怎么样的选择,是进行了怎么样的思考的。

整体来说,电影节奏是真慢。

慢到时光停滞的某一种状态。

大屏幕一溜一溜的白,加上女主人公内心渴望的白色极简风格,那种扑面而来的白茫茫,竟然逼出一身的热忱。

每一次看向镜头,剧情在慢节奏里推荐,断舍离的步骤更像是一种关于人的感情的拉锯和扯锯,于是那种属于炎热调性的慢顺着大屏幕溢了出来。

隔着屏幕我仿佛都能感觉到属于泰国特有的那份热气,腾腾的冲向我,不留一丝情面。

我昏昏欲睡的心情,怕不是因为节奏问题,而是因为女主。

女主人公的演员上一部精彩的作品是《天才枪手》,虽然也有作品上的伤,但是好评满满。

女主这位演员,从长相到风格,满脸都写着性冷淡、冷漠脸,没有任何贬义的,也可能就是所谓的模特高级脸吧。

也正是因为如此,无论哪一部电影,她表情都透着冷漠,倒是热情和情绪这些词儿放在她身上有点违和。

貌似她就不应该拥有人类的感情一般。

这些都是平静表达的,人的面容和表现是天性的,或者自我需要表达的,无关人品态度,至少我不是那个意思。

但是也就是因为如此,她太冷淡了。

极简确实适合她,她和那一屋子的白暂太般配了。

但是人情味,她身上很难有哦。

电影《天才枪手》里同样是这张冷漠脸,但是人情味是来源于她这个角色自身的选择,因为选择而让角色热情起来。

同样的,《就爱断舍离》里面,虽然也有人的情绪在,但是她的冷,更狠心一些吧。

整部电影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地方。

虽然闷点却有个性。

但是,影片在最后阶段,在我心里垮掉了。

别跟我讨论剧本的合理性,也不用说从“断舍离”层面来讲这一切的需求性,对于钢琴的被卖掉,我耿耿于怀。

影片看到这个部分,我几乎是愤怒的。

好生气,好生气,好生气!

凭什么要卖掉钢琴呢?

斩断和父亲之间的联系嘛,因为不再回头的岁月就应该被抛弃,人生就应该朝前看,而朝前看的一切里,唯有丢弃,才是最干脆的选择和决定嘛。

对不起,我不能接受。

虽然我知道也无所谓我是否接受。

这个家是谁的家?

作为子女,这是属于上一辈的房和财产。

是属于母亲的记忆和情怀,凭什么为了你的向前进,就选择扔掉别人的回忆。

也许母亲一生都不想前进,那并不是一条正确并且舒坦的路,她可能一生活在回忆里不会获得更美好的一切。

那又如何呢。

“断舍离”到底应该是谁的“断舍离”?

“断舍离”从来都只是一个人自己内心选择的“断舍离”。

这事情只忠于自己的内心,不取决于形式,更不是他人可以帮忙选择和决定的事情。

行为选择不是重点,行为选择的主体才是重点。

如何让一个母亲在门外撕心裂肺的哭,那是她一生的回忆。

纵然没有明天,可是那有过去。

风过留痕。

人这一辈子最后经历过的种种,谁也抛弃不掉。

你扔掉旧情人的衣服,就从此没谈过这场感情了,一生并未遇见?

你领过离婚证书,丢掉结婚戒指,搬离彼此的爱巢,就代表这一生没有过那份誓言?

你登报断绝父子关系,老死不相往来,就能抹杀血缘里数据生理系的存在?

你丢失毕业证书,找不到考试入学证明,就代表你这一生真的没有再读过大学了?

我们的态度,不等于我们的现实。

人为什么总是想不清这一点。

所有强加的一切,是我们做出的决定和选择的方式,而不是真正的抹灭。

所有的一切,它们存在过,它们就真的存在过。

我并不是主张母亲就该活在过去里,至少我不认同。

可是比较起来,那依旧是她的选择,谁也没有资格剥夺。

尤其是是为了自己的选择,去剥夺别人的。

在饭桌上,母亲说女儿自私,要剥夺她人的记忆。

女儿反怼母亲,说自私的是母亲,她和兄弟都已经不再想面对这段过往,只有母亲继续沉溺,所以自私的人是母亲。

我坐在观众席里都想说一句:滚出你家去。

独立生活,自己赚钱建房子做空间搞工作室,我敬你是个独立的人。

拿着前人的一切,丢弃别人的回忆,你也配说别人自私。

冷血并不可怕,绝情绝义都没有关系。

但是管好你自己,不行嘛。

越看越生气,越说越生气。

非常生气,非常讨厌。

我觉得影片在我心里已经彻底跑偏了。

这世界上有一些人绝情绝义是踩着别人的痛苦往上爬,这也可以理解。

人自私嘛。

但是这世界还有一些人,是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让别人往上爬。

家长好歹生养子女,而后有占有欲,子女反过头来要求的,往往都是自私的。

我在说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我就知道看的可生气、可生气了。

不说了,生气去了。

作者:小佛搞特

 4 ) 真正“断舍离”,你以为这么容易?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储星罐】从Steve Jobs的“less is more”到“断舍离”,关于极简主义的话题和生活方式近些年似乎越来越受追捧。

一本来自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出的一本书《断舍离》,前些年还总能被作为畅销书摆在任意一家书店最显眼的位置。

▲ 乔布斯与他的生活空间断舍离,断:指断取购买生活不必要的商品,舍:大胆舍弃对你生活帮助不大的物品,离:远离对物质的迷恋。

这种生活方式说实在没什么不好,当消费主义越发盛行,清理不必要的物品,减少不必要的剁手,反而能给你带来理性审视物质欲望的机会。

但生活的沉淀,有一些物品反而成了时光沉积下的情感寄托,让你难以做出取舍。

人的许多行为,与其说是囤积物品,不如说是在囤积记忆,许多逝去时光总能被清晰地记录在每一件生活物件中。

今年年头上映的一部泰国电影《时光机》,就将这种关于取舍的心境很好地展示了出来。

主角小琴是一名刚从瑞典回国的设计师,由于深受北欧极简居家理念影响,决定将物品囤积得满满当当的泰国家中,改造成斯德哥尔摩式的素练空间,作为自己的工作室。

这是一套商住两用的空间,一楼前身是乐器修理店兼音乐学校,二楼以上是居住空间。

在父亲离开这个家庭后,只剩她与母亲和哥哥生活在此。

为了实现自己的美学追求,决定依据断舍离指导理论对这个压满杂物的空间进行大动手术。

大号塑胶袋备好,大型生活化石挖掘现场即刻启动。

书籍、CD、影碟、娱乐产品,能以数字云端存储的一概不留。

家里不是古董店,与时代脱节的黑白屏手机甚至卡带录像机留着作甚?

而写满成长记忆的成绩单课本甚至同学录,千万别动心,扔掉!

假如你要留着到老忆青春,那就别干了。

关于如何断舍离,其实是有指导理论可以遵循的,这些理论分别被作为副标,用在电影里的不同章节。

它们步骤分别是:1、设定目标 寻找灵感2、不要怀念过去3、不要有太多感觉4、别动摇 要无情5、不要增加东西6、不要留恋不知道要如何断舍离的朋友,不妨参考以上几条步骤。

但拉回正题,表面上这是一部手把手教你如何断舍离的生活小电影,实际上导演是想通过一个个实操性很强的小贴士,来探讨关于断舍离之下,人与物,当下生活与感情记忆之间的取舍关系。

故事被真正打开的,是闺蜜阿萍在即将运往垃圾场的杂物中,找到一张曾经作为礼物送给小琴的CD开始。

在关于友情、爱情和亲情,与物品断舍离之间复杂的关系,才真正如此起彼伏的高潮被倾泻而出。

友情阿萍是小琴的闺蜜,也是工作室的合伙人,作为全力支持小琴走断舍离路线的阿萍,发现曾经的礼物被当成垃圾,内心多少会膈应。

假如物品承载了他人的情感记忆,你要怎么取舍?

毫不犹豫扔掉,还是继续保留?

这让小琴陷入了无法自圆其说的瞬间。

当越来越多无法割舍的情感信物出现后,选择物归原主有点丢脸,但或许是一个止损最低的方式。

小到一幅耳钉,大到一个低音提琴,即使这件物品曾经让彼此关系破裂,也要硬着头皮让它物归原主。

但最难面对的,还是在一堆物品中,找到前男友安哥留下的胶片相机和一堆胶卷。

爱情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小琴选择邮寄,哪怕安哥的地址就在邮局隔壁。

但就像命中注定一样,有些主动放弃的感情,选择还回去也只能被拒收。

无法被接纳的物品,变成不得不亲自偿还的感情债。

而早有新欢的安哥,同样选择将小琴留在家中的物品打包退还。

本以为偿还掉物品的负担,却又戏剧性地徒增新的烦恼。

毕竟爱情的关系本不像友情,即使分手了,曾经印证彼此深刻情感的物品,还是会在回忆之下产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让两人过去的感情纠葛被放到最大,大到无比复杂和尴尬。

形成两种不同对比的,是穿插在剧情中的另一幕。

大学同学里,一对分分合合的情侣即将步入婚姻殿堂,对于这对情侣来说,步入婚姻殿堂前,能在婚礼放上一张学生时代由小琴偶然拍下唯一一张的双人入镜照,对他们来说无比珍贵。

一边是急于清理干净寄托着沉重感情负担的物品,另一头却极力寻找恐怕丢失微不足道的珍贵瞬间。

亲情生活物品的魔力就在于,它投射出太多关于过去的记忆,这种记忆就像张扬的触角,链接起最深处的无数瞬间。

电影的开场预设,就将小琴的母亲设置成怀旧的角色。

父亲离开后堆满乐器的凌乱空间,反复循环唱个不停的过气老歌,以及莫名其妙的汽车保险杠。

所有旧物寄托的,都是母亲留不住放不下的逝去记忆。

极简主义的空间改造或许哥哥可以理解,但母亲不一定能接受。

小琴用尽办法说服母亲,但对母亲来说,在空荡的房间里生活就是脑子有病。

还有那台占足空间的三角钢琴,年久吃灰,略显破败。

既没人弹,留做装饰又显突兀多余。

直到哥哥在橱柜缝隙翻出一张颇有年岁的旧照片,才清晰道出这台钢琴对这一家人的意义。

三角钢琴曾经是这个四口之家的幸福见证,也承载着无数关于这个家庭的沉重回忆。

只是有些人选择努力遗忘,有些人选择用力留存。

对于小琴来说,她早已不记得这个家庭曾经这么有爱。

而对出走的父亲而言,这台钢琴跟这个家一样,内心早已没有足够承载的空间。

里面只有母亲一人选择用极端的方式,通过物件牢牢捆绑回不去的记忆。

电影并没有交代清楚父亲离开这个家的原因,但却能通过这一家人对待钢琴的不同态度中读出。

大家之所以对于这架钢琴争持不下,只不过因为它高度浓缩了一家人的幸福瞬间,也深刻记载了家庭破碎的不堪记忆。

在母亲眼中,小琴就是自私以及不顾他人感受的代表。

但小琴也提出同样反驳:坚持不肯放弃沉重记忆,有想过她的感受吗?

一个巴掌拍不响,同一屋檐下并没有谁的生活可以真正独立不被干涉,两种不同观念冲撞,自然形成相冲的悖论。

2019年12月29日这一天,三角钢琴终于被偷偷卖去。

一边是歇斯底里的母亲,一边是选择逃避的小琴。

想要不顾一切彻底放弃物品留下的记忆,小琴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勇敢,少数背负沉重记忆的物品留待哥哥帮忙清理。

在即将告别旧年这天,以逃避的方式躲进酒店,在烟火欢呼迎接新年的一刻,解除安哥的好友关系,撕毁唯一一张象征亲情记忆的照片。

希望重回这个家,能有新的勇气告别过去,直面未来。

最终,所有都跟小琴最初设想一般——我的家里空无一物。

在电影结尾的小琴的面部特写中,复杂而深沉。

既有对告别过去时光的不舍,也有迎接全新未来的喜悦,但真正的感受,留待不同的观众,给出不同的解答。

“过去是我们的敌人,这是最难断舍离的,如果已经没有用处,就想办法遗忘,然后全部割舍”。

这是电影中引用了一段关于断舍离纪录片的原话。

关于断舍离,电影没有给出一元化的观点论断。

无情斩断物品记忆的人不一定冷漠;放不下过去选择沉迷旧物也没什么过错。

舍与不舍都是生活常态,也都是人间真实瞬间。

《时光机》即便风格文艺小众,但或许也能称得上是泰国今年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电影,女主角茱蒂蒙·琼查容苏因,曾经饰演过大热电影《天才枪手》中的小琳,国内的观众也都很熟悉了。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纳瓦珀·坦荣拉那迪,此前有过两部个人风格(文艺氛围)非常强烈的电影,分别是《死于明日》和《谢谢分享》,两部电影的主演,茱蒂蒙也都有参与主演。

▲ 电影《死于明日》纳瓦珀·坦荣拉那迪的电影风格一向以浓烈的日式文艺气氛为主。

《时光机》中,4:3胶片相机比例和质感,自然光加暗冷色调,强迫症似的极简构图,随便截一张图都是很好的ins风图片拍摄案例。

整体画面呈现,也都有着是枝裕和电影风格的特点。

▲ 导演纳瓦珀·坦荣拉那迪(左一)与电影众主创演员电影在叙事上通过生活化的宁静细腻,来突出人物的感情冲突,细节中不乏透露着泰式特有的幽默风格。

而纳瓦珀·坦荣拉那迪此前也是电影《下一站,我爱你》的主要编剧,如何通过朴实简单,且温馨幽默的生活细节来升华人物感情,不得不说他是个厉害的老手。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储星罐】

 5 ) 看完《时光机》,聊聊极简主义

电影《时光机》横幅海报之前看过《天才枪手》,觉得还不错,增加了不少对泰国电影的好印象,最近又出了部很火的《时光机》,看到了那张熟悉的面孔(茱蒂蒙气质超好),海报就有一种让人很想看的冲动,加上主题和极简主义挂钩,渐显疲态的观影兴趣貌似又回来了;本以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对文艺小清新这种青年调性已经逐渐免疫,但看完这片还是挺喜欢的,甚至有点找回了当年看片的感觉。

具有代表性的极简主义房间的格局布置近年来极简主义成了很多人挂在嘴边的流行词,特别是从日本一些居家和收纳达人提倡开始。。

“当一样东西不再让你感到怦然心动,说声谢谢,扔掉即可”;很多人开始果断加入“断舍离” 的庞大队伍中,形成了一种文化趋势,甚至代表了一种追寻自然有点佛系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不少影视剧也开始围绕这一主题来进行创作,非常的治愈系;《时光机》在呈现如何“断舍离”的方式方法中就很恰当的探讨了人与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牵绊,这也是这部电影最为触动我的地方。

最近我在b站一口气看完了两组关于极简主义的视频,一组叫“ActNormal”,两个在洛杉矶生活的女孩,她们的标语就是极简主义的实践者,会给出一些有用的建议和推荐;另一组其实是UP主从管油上照搬过来的,一个韩国的单身女孩heejo施行极简主义的过程,贯穿始终的就是遵循纯天然和环保的理念,将家尽量做到“化繁为简”后,开始精致讲究的生活,不是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精神上的舒服和自足。

看完,人会变得异常的平静和安定。

b站关于heejo的视频合集

曾做过相同的表情和动作XD自从老妈去世后,我也开始逐渐的实行极简主义,大量的丢弃、转送或者转卖家里闲置的东西,顿时觉得人会变得越来越轻松,也容易有打扫的动力,之前简直生活在狗窝一般;当家里的面积变大后,过上简单纯朴的生活,人也会变得更加的舒心和自在;终极梦想是只要有个包就能说走就走,毫无负担和牵挂。

相对应的,现在买东西都会思前想后半天,会不会用?

用的频率?

一定要实用!

尽可能的做到物尽其用。

当然,有些东西还是会舍不得,特别是在人际关系中拥有和留下的,被赋予珍贵的含义。

搬家整理东西时,很多东西都会让昔日的点点滴滴盘旋于脑海,当时的情景、对话甚至表情,抑制不住的思念便会涌上心头,睹物思人。

很多时候物品建立起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联系,甚至可以说是有“生命力”的,交织着记忆和情感,遗憾和幸福,快乐与悲伤。

不过当我看到老妈留下的东西开始破损时,才意识到人也好物也罢,终究都是留不住的;而有些人事物也不是说断就能断的,想要彻底的摆脱过去重新生活,就容不得半点犹豫、后悔,一定要百分之百的决绝。

太文艺范儿了,想起了清迈就像片中对于如何”断舍离“给出的几大要点,一定要狠、一定要果决、不要留恋……,昨天清理柜子时发现了一个唐老鸭的摆件,是几年前我和朋友去超市买东西,中奖得来的,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东西一点用也没有,但当我扔进垃圾桶的瞬间又想起了当时在超市说说笑笑的画面,立马从垃圾桶里拿了回来,自叹还是不够绝情;保留着不忍舍弃的还有CD机、录音机、两箱DVD,或许哪天心一横一并处理了。

道理都懂,做起来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不过就像片中的那架钢琴,物是人非,曲终人散,最终都是要舍弃的。

一张照片,一张唱片、一对耳环……或许可以给他人带去久违的欣喜和笑容,但一张卡片、一把大提琴、和一张CD也会让人伤心和难过;不经意的舍弃、归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打乱别人的生活或加深别人内心的伤痛;凡事都有两面性,很多事情并非表面看上去那么的容易和美好,人都是自私的,只是分不够自私和足够自私;当事实没法改变,人心不能挽回,遗憾无法弥补,情感难以释怀的时候,或许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着感伤和无奈在心中选择彻底的告别;相忘于江湖,各自安好,对于彼此来说,或许是最好的结果。

片中提到的“断舍离”第二步

影片最后的定格,意味深长,特别动人首发 | 公众号:yuchishangjiu ,欢迎关注!

 6 ) Happy Old Year 难断旧时光

周末下午,包场看完这部节奏很慢的泰国文艺片《就爱断舍离》,相比我更喜欢英译名《Happy Old Year》,如果不是女神茱蒂蒙主演,差点就因为这个很二的译名错过了这部片子。

大概剧情就是瑞士海归设计师Jean,回国后开始着手老屋和工作室的装修,奉行极简主义风格,开始对满屋旧物、旧情感进行一场仪式感十足的告别。

Jean信奉极简主义——屋子只能留下最重要的东西,多余的物品一律消失。

刚开始时,以为把旧物通通丢进塑料黑洞就可,但一次朋友拿起CD当面控诉,她才发现这些旧物背后的情感并不是可以单方面丢弃的——许久未归还的耳环、黑胶唱片、大提琴、胶片相机,都让她回忆起了曾经轻易应许下的承诺、不疾而终的恋情、缺失的家庭温暖。

同时,在这过程中还发现了:过去的自己是个混蛋,一边热衷于不断占有他人的物品,一边冷漠忽视了他们的感受。

从中醒悟过来,她便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旅:不断寻找每个旧物的主人,直面他们的回应。

他们当中有的人遗忘已久、有的高兴不已、有的怨恨已久、有的控诉质问、有的表面原谅但内心依旧生气······直面过去是勇敢的,也是痛苦的,蝴蝶效应导致前男友感情破裂;强行卖掉父亲留下的古董钢琴引来了母亲的撕心控诉。

最后,经过了一系列物品归还和情感切断,履行了从前遗忘的承诺,说出心中了的歉意,决别儿时痛苦的记忆,Jean是否得到了救赎?

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导演设置了一个开放的结局,只给我们展示了女主精心打造的工作室,而女主的友情、爱情、亲情的结局收场没有给出答案。

不过,从电影开头,女主被采访时凝固若有所思的表情可以看出,Jean似乎成为了冷漠割舍了所有“多余”的情感,只剩下事业成功的女强人,这样的结局令人唏嘘。

不过,试想了一下,假如经过一番断舍离,Jean不但收获了事业成功,还收获了儿时友情、挽回了前男友、修复了母亲的执念等等,这样皆大欢喜的结局好像又落入了俗套。

周末包场观影,极度舒适

 7 ) 无痛断舍离

Narrative课程的片单。

先讲表演,女主驼背和不开心脸(又称高级脸)让我不是很舒服,但是算是贴合角色的吧,女主是一个非常不开心的人,把感情藏起来的人。

要不是看到了安哥硬盘里两人年轻时候的照片,我都不知道她曾经可以这么快乐。

讲回剧情。

起初,她为了把杂物堆积的家打造成极简的工作室而断舍离,丢掉好友送的CD,朋友感到非常受伤,“如果你不需要了,就向对方道谢,然后还给对方”。

受到这件事的启发,她开启了物品归还之旅,遇到了一些胜利时刻,朋友们很开心能找回从前的物品。

接着,她的断舍离遇到了瓶颈——前男友的相机、抛弃了家庭的爸爸留下的钢琴。

原本不齿妈妈和哥哥“感情用事”的她,逐渐也掉进回忆的漩涡中。

每样东西背后都承载着一些回忆。

有时归还物品,是找回和他人的连接,但有时是更大的伤害。

在女主的理念里,东西是羁绊,过往是羁绊。

细想好像是的。

让人想起快乐的东西不值一提,因为到现在为止也是快乐的、唾手可得的,空占物理空间,所以可以丢弃;让人痛苦的东西,大多是因为当初的快乐已成绝笔,追而不得,让人抓心挠肺,可又对改变现状无益,空占内心空间,是必须要咬着牙丢弃的。

再把这种理念贯彻更深一点,像甩掉东西一样甩掉一个人。

对现状无益的人,也是羁绊。

先是丢掉属于他们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个人从生活中忘记、抹去。

她的理念很明显并不能被所有人接受。

妈妈控诉“你很自私,要忘就自己去忘记,为什么要逼我忘记”,她回答“你很自私,要记得就自己去记得,为什么要逼我们记得”。

然后是前男友,看似对她的回归无所谓,最后终于压制不住自己的愤恨“你很自私,你只是为了自己。

向我道歉,就可以抹去内疚感,然后就不需要负责了。

如果你真的抱歉,当初就不要来道歉”。

她丢掉爸爸的钢琴,逼迫妈妈不得已去面对失去的事实;她的道歉让自己舒心了,却让前男友翻起了过往。

前男友和妈妈都是被抛弃的人。

他们不想要面对现实。

所以,让人痛苦的东西,不要归还。

除非做好了承担责任、做出改变的准备。

否则想要断舍离,就悄悄自己断吧。

不要去打扰别人,不要强迫他人接受。

结尾很耐人寻味。

女主和朋友说:“安哥已经放下羁绊了,跟我讲话语气很正常。

马上也要和新女友搬去新加坡了”(假的)。

说完,有个非常缓慢的推镜头,她的眼里泛着泪光。

她曾经有留下物品的机会,在找回和前男友联系时,她跟哥哥说:“也不是什么都需要丢光嘛”。

但是当她的出现导致安哥和他的新女友小蜜分手后,她终于意识到,如果不想负担别人的期待,就必须斩断这份藕断丝连的感情。

她最终还是丢掉了所有的东西,打造了一件敞亮、干净的工作室,实现了断舍离。

看到有人说女主是在逃避,但我觉得她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她已经面对了。

这算自己和自己的和解吗?

她的一番操作解开了自己的心结吗?

也许缺憾就是缺憾吧。

无论做什么,都是不可轻易触碰的伤疤。

我已经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8 ) 真正的断舍离实际上是和回忆的一场告别

《时光机》也叫《无痛断舍离》,是泰国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在2020年的一部作品,该作品入围了第15届大阪亚洲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看完之后我不觉得本片中断舍离的过程是没有痛苦的,相反,我觉得断舍离的过程就是在揭伤疤的过程,直到最后我依然觉得小琴的内心是痛苦的,当然可能更多的是解脱。

片的基调是缓慢且悲伤的,通过诉说主人公小琴断舍离的过程,来展现小琴逃避情感维持的现实,一步步解脱,一步步成长。

1·友情·做一个好人阿萍是来帮助小琴设计改造工作室的好朋友,支持小琴的断舍离行为。

直到她发现小琴扔掉了她送的礼物,生气的对她说:“你要是实在不想要,你可以鼓起勇气给我,我可能觉得难过,但我不会生气。

”当小琴如无其事的邀请阿萍去吃饭时,阿萍只要求小琴对她说声对不起,这是小琴说的第一声对不起。

看到这里,导演的意图仿佛更深了一层;小琴是一个不会表达自己的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像小琴一样的人,我们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总以为自己没有错,却在无形之中伤害到别人。

阿萍教会了小琴面对自己的不足,要勇敢说对不起。

后小琴学会了将朋友的东西物归原主,并且收获了朋友的理解与赞赏。

这是她处理关系的第一步,也开始有了人情味。

2·爱情·说不清原因小琴与安哥的回忆从一部相机开始,这是三年前小琴去瑞典学习时安哥送给他的礼物,但她们分别之后小琴就与他断了联系。

但是小琴的理由却让大部分人无法理解,这里看来小琴的人设还是一种极端,极度自私到常人无法理解。

电影将人物性格极端化,来体现蜕变的过程。

相对于小琴自私的极端,安哥的表现却又让人心疼的不满。

一开始可能无法理解,但是当我们知道安哥一直对小琴念念不忘时也理解了他的做法。

相比于小琴的冷酷无情,安哥的善解人意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小蜜的出场让人出乎意料,,安哥对小琴的感情也变得扑朔迷离。

但随着事态的发展,不难看出小蜜只是小琴的替代品,而安哥对小琴的情感也是超乎寻常的深情,相比于努力忘记过去的小琴,安哥对回忆的依恋程度真的很深。

然而,个人对小蜜的结局感到惋惜,但也是意料之中。

一个人的替代品往往是没有好的下场的,走进一个住着人的心里,就像是拼命挤进超重了的电梯,哪怕是踏进一只脚,最后也会被刺耳的叮叮声给挤出来。

但是现实中拼命试探的人倒真的不在少数啊!

3·亲情·要学会放弃家庭中,父亲的形象只出现在一张全家福当中,而钢琴成为了全家人的情感寄托。

母亲对丈夫的情感是卑微的,即使被狠心抛弃,也始终对丈夫能回来抱有幻想,阻止小琴扔掉钢琴。

钢琴是母亲对丈夫的唯一念想,她不想扔掉,不想忘记,更怕忘记。

然后就是小琴和哥哥对父亲的情感,打完电话的小琴后悔自己把钢琴留到现在,这样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我个人认为结果可以不用说出来,以最后卖掉钢琴来告诉观众结局,可能会更有悬念。

除了那些可以自己亲手丢掉的东西之外,还有不能丢的东西,那么解决方法就是,放在那里让别人帮你丢掉。

真正的断舍离实际上是和回忆的一场告别,那些承载着回忆的旧物,会占据自己的内心,那些没有处理掉的感情更会纷扰你的思绪,逃避问题只会让心里更乱,不如理清自己的内心,勇敢的说抱歉,勇敢的说爱,勇敢的面对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9 ) 我们需要怎样的时光机?

你知不知道,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往往是同一件事?

凡是有意义的事都不会容易,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天气预报员》 在影片《时光机》中,对于小琴来说,当下她认为应该做的事便是拥有一个简约的自己喜欢的风格,因此“断舍离”就会同时成为难做的事和应该做的事。

“断舍离”的六个步骤说到底都是徘徊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时光机呢? 安哥在小琴心目中,更像是一个从前的不会再用到的一个小物品,“既然觉得你不是我的真命天子,那就是你的事”。

我们总说感情勉强不了,但是处理感情的时候不管怎么样一方总会毫无征兆地受到伤害。

“断舍离”的背后更多的是一连串不愿意回忆的过往,拾起它的同时更像是一种赎罪行为,也许本身你认为自己没有错,但是赎的不是错误,而是一个过去轻率的决定。

也许追求简洁的风格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做法,因为不想面对很多过去的事情。

以为丢掉了就能成就一切,但是曾经留下的那些遗憾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会成为内疚的由来。

即便是“断舍离”,也不是简单的一句道歉,不是简单的一份偿还就可以弥补的,就像是重蹈覆辙的旅程,从来没有尽头。

从父亲的离去到自己的离去,小琴内心深处渴望去推卸责任,可是现实的残酷让最后的她渐渐迷失了曾经的自己。

极简风格的背后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她来思考——有时候为了自己的某项决定而选择自己真的是她渴望成为的样子吗? 因为想着尽快地清空物件,丢弃一切甚至是朋友多年前赠送的礼物;因为钢琴所占空间极大,背着母亲偷偷卖掉钢琴;因为不想因为安哥影响自己在瑞典的状况,选择抛弃的方式单方面结束一段感情;因为想要归还礼物,导致安哥和女朋友的关系破裂.……这一系列的事情,都因断舍离而产生。

这件如此有意义的事情,却让最后的小琴陷入了一种不知所措的状态。

“我们看见想看见的,记得想记得的,不过就是这样”。

安哥才是最明白事理的那个人,他以一种最沉默的方式去面对那些年独自承受的痛苦,但是生活仍然要继续,成年人的生活里没有容易二字。

他的原谅也从来不是小琴能够摆脱时光机追赶的一个借口,只是很多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没有办法弥补。

所以他选择了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我在生活中得到的教训是,及时放手”。

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朋友也许对个体来说在当下某个时刻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当你有一天真的想弥补缺口时,总是会时不待我。

所以,抓住你现在的时光机,整理过去的时光吧,然后才能够让自己活的精彩! 最后,希望我们徘徊在过去的时光机中也能找到未来的自己。

 10 ) 迈出断舍离第一步

如果不能遗忘那就丢东西吧…在这个过程中我挖掘了自己的强大。

断舍离原本只是一个快要被喊烂的口号,《时光机2019》让我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来还可以这样断这样舍这样离,有过程分步骤,有人物内心的挣扎,有单眼皮女主加持,高级感充斥。

她不能直接丢弃,我能。

本以为是我的境界高于她,错了,她才是对自我人生的颠覆性设计,通盘考虑了全局,亲情友情爱情捋顺了,在自己的天地经营爱好,搞事业,这是彻头彻尾的大女人。

内心要多稳多有力量,多没有杂念,才能替妈妈做主,丢掉承载母亲一生所爱、一家四口的过去的甜蜜和幸福的父亲的旧钢琴;不用寒暄不问现状,擅自跑到前男友家归还旧物,做了前任爱吃的饭和现任一起吃,这就算了,还提出要见前任妈妈,人家是给你写过卡片,虽然但是…都过去了呀姐妹儿…甚至偷师学艺,拍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我顶你。

姐妹儿观影中我也经历了不一样的心路历程,从不理解、讨厌到佩服。

我做不到:没有的东西,多此一举,有用的东西,我厚着脸皮用,有价值的,我更舍不得,我可以做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纯粹用物质和价值衡量了,但我做不到女主的大局观和圆满。

断舍离—-删掉承载回忆的东西真得有用。

至于心里的残星点点也许只能交给时间。

《就爱断舍离》短评

演技有点差诶

6分钟前
  • 小柴狐颗粒
  • 较差

1.浏览照片仿佛搭乘时光机回到照片里的时光;2.扔掉东西意味着扔弃一份又一份情感和回忆;3.这或许就是我房间里总是乱糟糟的真正原因,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我是一个念旧的人。

1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很日式 忘记跳脱的泰语 主演仿佛在看富永爱与上官喜爱对戏。

15分钟前
  • echo樹
  • 推荐

故事还是不错的,在处理物品的过程中,重新梳理了不明确的关系,打成了和自己的和解,和家人的一次深度谈话。影片的摄影构图也是很极简,选角都是干净净的。就是演戏好像也被极简了,真的演的毫无感染力,看着很尬,然后导演还怼脸拍,看什么?这有什么演技??

18分钟前
  • Ove
  • 还行

意外的,男孩比女孩想得清楚。

20分钟前
  • 外苏
  • 较差

节奏差、主题烂、刻意的放缓、白平衡夸张的滤镜、以及局部大特写的摄影风格,整体太网红风了,刻意模仿一种日式清新的fake style,味同嚼蜡。这不是电影,这是剧情版拉长vlog。

25分钟前
  • 变形的文科生
  • 较差

断舍离。安哥和女主最后一次对话有够一针见血。甚至在片尾看到了古仔在泰国的后期制作公司。

29分钟前
  • RealityBites
  • 还行

我早已为你种下,九百九十九朵玫瑰。从分手的那一天,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到凋谢人已憔悴,千盟万誓已随花事湮灭。

32分钟前
  • 拉赫玛尼诺妇
  • 推荐

一意孤行断舍离,处理故物抛旧情。昔日男友重相见,了却过往意难平。

36分钟前
  • ofelia11
  • 还行

无病呻吟。本片中,人对空间及物件的情感全部建立在一个甜腻而失真的基础(“断舍离”)之上。影片事实上并未给予我们思索这一社会思潮/症候的可能,只是粗暴地预设了它是不可动摇的前提。自此,任何一处情绪流露都几乎让人作呕,作品全无“洞察”或“交流”的意愿,因而也无力触及当代生活状态的深层面向。以及,站在2021年看,结尾倒是意外地描写了20年代开篇“隔离”状态的悲惶,不过在原语境里也只是再平庸不过罢了。

37分钟前
  • 意识流螺丝刀
  • 较差

淡淡的压抑与忧伤,物品的断舍离,其实是与过去的告别

38分钟前
  • 无聊
  • 还行

4-,友情、亲情、爱情,再次面对、断续之后,才发现爱情是最刻骨铭心、也是自己最刻意隐藏的。戏有点过于集中于女主一人身上,也难免煽情了一些。

40分钟前
  • Wednesday
  • 推荐

女主沉迷于极简主义,在丢掉杂物的过程中,被“多余”的感情困住。影片跟女主一样,形式极简,但情感迂回,平淡乏味。

43分钟前
  • 唐朝
  • 还行

实在一个很日本的故事,妹妹马上就要小安藤樱了。年底删照片的时候也感觉时光机,断舍离确仍然对他们是过去的背叛

46分钟前
  • 牛奶很忙
  • 推荐

半吊子的导演半吊子的编剧半吊子的演员

49分钟前
  • jitusong
  • 较差

前后经历了三次被催眠的过程终于看完了这部电影,茱蒂蒙的《#时光机 》,一部文艺片。节奏非常的慢!以至于看的过程中,我三次被催眠。一部讲述断舍离态度的片子,无关正确与否,只是导演自己的概念,真正的断舍离是要经历大疼痛的,想要完完全全地放下往前走不一定只有断舍离这一条路,而断舍离并非真正放下。否则影片的最后,当女主回到已经空空如也的房子里时,面对此情此景,她不该哭泣,为什么哭了呢?也许因为她那刻突然理解了她妈妈和前男友吧,理解的瞬间,内心有了缺口仿佛这个空空如也的房子一样。

53分钟前
  • AB牛妞
  • 还行

这不是那位天才枪手吗,我老觉得这个女演员的高级脸莫名地像杜鹃。其实极简主义一般都是在中产阶级中流行,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中产,他们普遍没有物质匮乏的记忆,商品对他们来说旧了没用了,扔掉换了就行。底层人没有那个经济能力,所以搬家迁移基本上都得大包小包全得走拿走,真有钱人那有的是地方放东西,就像郑渊洁专门买了10套房子存他的读者来信一样。死物就是死物,只是因为有了人的感情投影在其上,它才有了生命。这个影片其实挺符合小布尔乔亚的矫情劲儿。其实在古代基本没有断舍离这一说法,一方面确实生产力不发达,东西恨不得传好几代,另一方面彼此的联系确实不方便,那时车马很慢,一次别离很可能再也不见。到了今天生产力发达,物质富裕,联系方式便捷,天天见反而没了深厚的感情联系。

57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还行

承认自己的自私,继续去过你自己的生活,这大概是听过的最戳心的实话。我想有血有肉的人都无法做到真正的断舍离。

58分钟前
  • Truman
  • 推荐

看来10分钟,有点烦!凭什么别人要按女主的思想来生活

59分钟前
  • 封一掌
  • 很差

中后段有些处理落于俗套,但仍称得上是属于ins时代的才华横溢,而且谁不想拍4:3 Hudson风格的文艺片呢

1小时前
  • 17950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