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仕贤请来了好莱坞大碗凯文史派西和演技派彼得斯特曼(《冰血暴》里二贼之一,《越狱》里的监狱大佬)来为吴彦祖助阵,也没让电影变得精彩纷呈。
电影有点四不像,“分裂人格”的梗也无新意,接“中国地气”的超级英雄也只是意淫罢了,况且当今社会是不需要超级英雄的。
在内地的电影大环境下,伍仕贤也掀不起什么波澜,当年那部《独自等待》的成功有很大的投机性,现在想想那部似乎也没多好。
猛一看像《搏击俱乐部》,其实是《美丽心灵》,一开始我没有意识到一切是假的,我信以为真。
在医院我突然明白了,凯文·史派西可能是假的,发现这个事实的时候,我心里毫无波澜。
在餐厅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龚蓓苾也是假的,心在那一瞬被撕裂般的颤抖,我明白,这世界没有什么,会比挚爱的人原是一场虚无更让人绝望痛楚,这是你我不能承受的离弃。
By 亂想象一下,假如你是個都市上班族,整天勤勤懇懇上班、認認真真幹活,卻被車貸、房貨壓得喘不過氣。
你的上司是個財迷,沒有多少行之有效的經營之道,卻善於尋找各種理由克扣下屬獎金。
周圍的朋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或者在你的事業上升時期使個絆子,讓你心生苦悶卻又無可奈何。
正當你孤立無援,幻想出現俠客伸張正義的時候,一個即將為你擺平所有煩心事的關鍵人物,在一輪明月的映襯下從天而降。
他不是鬥篷飄飄、胸口寫著“S”的美國超人,而是一個頭戴解放軍棉帽、運動短褲外穿、緊身衣上印有“HLF”字樣的“活雷鋒”……如果把電影《形影不離》(Inseparable)說成一部平民英雄“活雷鋒”的成長記似乎並不為過。
首先,平民英雄大多出身低層,時運不濟、命運多舛,在高人的指引下才一點點步入正途。
李越(吳彥祖 飾)一個義肢公司的電子芯片設計師,為人忠厚老實,沒有多少朋友,但與身為調查記者的妻子阿胖(龔蓓苾 飾)一起生活,小日子還算甜蜜。
數月前,李越的父母因車禍去世,阿胖也因為吃了假冒葉酸片導致流產,李越無比悲痛,夫妻關系也跌入冰點。
終於一天,忍受不了各種壓力的李越,一個人在家中準備上吊自殺。
正當他猶豫不絕的時候,兩次被一個叫查克(凱文•史派西 飾)的美國人鄰居打斷。
在風趣詼諧甚至有點不正經的查克的開導下,李越放棄了自殺的念頭,心態變得陽光起來,兩人從此成了好朋友。
其次,平民英雄要充滿使命感,站在公理的立場上維護社會正義。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此言不虛,人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下意識地會有一種崇高感,既而成為很強烈的自我滿足。
這時,“他人”與“自己”之間的界線愈漸模糊,兩者成了某種很微妙的情感共同體。
李越在查克的指引下,開始走出陰影,“解放思想、尋找使命”。
他穿上胸口印有“HLF”字樣的緊身衣,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懲治街頭欺負老農的有錢人、教訓母嬰產品公司的黑心老板、在醫院門前提醒老年人警惕醫托、炸掉黑心豆腐的生產窩點……而李越在成為“活雷鋒”後,性格變得開朗,也更有自信了,與妻子阿胖的冰冷關系也開始逐漸融解。
再次,平民英雄經歷新一輪的挫折後,開始逐漸成熟、蛻變,最終走向新的人生。
當李越和查克兩人還沈浸在“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喜悅中時,沒想到卻冤枉並打傷了豆腐小販,被警方拘留。
在成為“活雷鋒”的日子裏,李越也逐漸意識到查克和身邊的“阿胖”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人物,而真正的阿胖正在外地出差。
隨後,警察的一番話算是點醒了這位憨厚卻執著的平民英雄:“你要是對這個東西懷疑,可以向有關部門反映……你這事兒幹得太笨了,以後動動腦子。
你不能說社會上個別人見利忘義,就能代表大多數。
”“活雷鋒”並不是超人,他在維護社會正義時,無法超脫於社會現實,必須學會辨別與周旋,同時註意不要搶了“有關部門”的飯碗。
《形影不離》的導演伍仕賢,1975年生於臺灣,父親是美籍華人,母親是美國人,先後到過18個國家和地區,在融合東西文化方面有著過人的本領。
伍仕賢在片中創造了美國超人一樣的中國“活雷鋒”,並不是對雷鋒精神的惡搞,而是為其註入了“維護社會正義與公平”的新內涵。
新時代的“活雷鋒”不僅要敢於揚清揚善,更要學會激濁懲惡。
【媒體約稿、轉載,還請告知在下】
这尼玛也叫电影。
和同事一起去看电影,大部分都看《泰坦尼克号》,而我选的这部。
回去后大家都睡的很好,他们是因为看了3个小时的沉船,累的,而我是因为看了《形影不离》导致精神上的劳累。
影片既有失望也有值得推崇的地方。
作为《独自等待》蛰伏7、8年后伍仕贤值得期待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令人非常失望,毕竟过了这么多年,不管从导演到观众,这种小打小闹的剧情已经缺乏吸引力了,加上悬疑、喜剧、现实方面的桥段显然都是老段子了。
另外,可能考虑到与凯文·史派西配英文戏加之商业性找到的吴彦祖,但后者并不适合这个角色,如果找个更具喜感世俗化的演员,效果会明显不一样。
不过另一方面,作为自产商业娱乐类型片,很多地方又是其它电影所没有的。
她愿意老老实实讲个故事,虽然很老套;她的基本素质还是有的,把广州拍得有点感觉,也愿意去接近现实层面,和那些因为条条框框胡乱堆砌的神怪、武侠影片,我宁愿去影院支持这样一部有点胆识的作品。
有些高分电影如阿甘正传、肖申克这种本身就是很厚重的文化内涵给人普遍以励志的启发,或者如教父、暗花、无间2这种黑社会内涵或宏大厚重感的历史叙事型给一种非常人物的存在与灭亡间以及人性最直接赤裸的刻画,或者如生活琐碎、文艺纯粹感如李安、王家卫、许鞍华等这种电影也是很让人有共鸣和感触的佳作!
然这部电影已上述任何都不同,首先,我想说的是看电影人本身对电影是很主观的一些感受和启发,我所写的只是代表我的主观感受,非喜可指教,但莫骂街!
以下涉及剧透!
没看者慎入!
我一直不明白很多人为什么打分低,而且很多人都骂抄袭美丽心灵、拳击俱乐部!
我看此电影之前看过美丽心灵,印象不深!
但我当全部看完这三部电影之后,我作为中国人,我还是比较喜欢我们这部国产片,绝无一点所谓爱国主义作祟,纯粹就是感觉中国此部电影更有味,更有趣!
哦,对,补充一下,我是独自等待迷,也因为《独》,所以格外期待此片!
但是看完一遍后,感觉很赞,至少我第一次看时是一秒钟都不愿错过的,也许本身就包含着对此部电影的感情作祟,但并不知!
今天第二次看,看时就发现跟上次看感觉是不一样的,而且越来越懂导演到底在拍的是什么。
其实综合来看,本电影完全可以称作爱情片,那些感觉电影节奏乱、杂甚至有说四不像,还有说结局过于草率,但是如果你试着以爱情角度看此片,相信就不会如此了!
开始时就是一段“李越”与“胖”在沙滩浪漫的VCR,然后就是李越要自杀的情形,后面出现凯文,李是彻底发病了,原因是什么?
各种原因,电影中所说,父母车祸去世,老婆流产,夫妻感情不再,工作不顺,自己本身性格的善良,爱英雄主义式幻想等等(漫画),一言以蔽之,就是没有感情寄托,世上无留恋的任何值得的东西,而应该说最珍贵的曾经的李与胖的感情(后面会详细说明缘由),看到有的人说,李是想死而不甘心,所以有凯文的幻觉出现,很赞同,但本篇不作重点探讨!
中间的桥段,很合中国国情,真如电影宣传所说,“释放内心英雄”,砸同事轮胎是一点私心的宣泄,然后砸车、绑架外企老总、炸甲醛豆腐,这是李越个人的感觉最正确的事而去做,也是凯文所说先让自己彻底自由,这本身是宣泄、释放也是很多升斗小民如你我心底的英雄式主义的存在感,相信李越之前绝对是有很多遇到此种事情或者看惯这种事情,但大多数如你我一样袖手旁观!
这些电影中没说,但如果你多想一点,你该能想得到这点!
而且这些本身都构成自杀的微小因素,想想一个事事乐于助人的人会去自杀吗?
况且,都在想着帮人,哪有那闲心去自杀!
都市自杀人大多自闭,本身心理善良,但大多懦弱、敏感!
还有就是过街时与豆腐摊老板打架一事算是转折点,他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一个人,当然,还有就是虚幻的凯文,凯文正好是李的一些反面,胖、幽默、外向、洒脱田园式的生活,但那只是李内心的另一面,长期虽然行为过火,但仍然都是独自一人跟自己而已,而致心理和行为过于偏激,这样下去,都是活在社会上的人,长期下去能不出事吗?
现在回到与阿胖的话题上,前面很正常的看出他与阿胖感情出现问题,中间李也遇到胖的幻觉,那应该就是以前的阿胖,好了,幻觉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另一面,另一个就是阿胖,谁最重要?!
接着看,然后在街上与豆腐摊老板打架,阿胖来接李,一开始阿胖没看到李时是一脸恼火,厌烦,但看到李颓伤的样子时,一句话和一丝如此表情再也没有,还有车上胖说“你不是厌烦我了吧?
那怎么会那么疏远”其实胖本身也是爱着李的。
然后李吃药是想把凯文赶走,是想过正常生活了,看到胖接电话有点小心以及出去坐车与一男同事,旁边的凯文陪着曲子,说“英雄都没有儿女情长的,儿女情长会挡着我们做英雄的”然后李响亮的回应“滚!
”然后死鱼用葛优的声音说了一段话,就是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
接着就是餐馆里的一个片段!
此处也是全片高潮了!
餐馆里,先是胖说你们男人真是的,是先说有了,后来却发现胖也能看见凯文,也就引发了他最恐惧的事情发生,凯文说的“你没有老婆”的怀疑,此时李可能彻底明白了自己的真正恐惧,真正的留念,真正的所有人生寄托,是阿胖!
而却不存在!
然后出去时失魂落魄在街上先是被车撞!
然后看谁都像阿胖,公交车上,酒吧里某个女郎。
回到家里看到照片和摄像机时是真有阿胖的身影,可马上又发现电视里却出现凯文的身影!
到底孰真孰假?!
可以说此时李终于知道,他最在乎的是阿胖,阿胖是他所有的感情和人生寄托,只是流产造成二者彼此的倔强和互不低头,从而以为自己对其再无所恋,父母等车祸更无亲人依靠。
有阿胖就是他最在乎的世界上的东西了!
工作,辞职就是!
(后面的选择)接着第二天醒来,李一脸云淡风轻的疲倦,看到了阿胖以前播放的最温馨的一个VCR片段,接着一脸阳光、一扫阴云的去到记不清是火车站还是飞机场去接阿胖!
二人相视而拥!
后来工作一事不赘述,好人好报!
或者这个社会本来也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糟!
二人骑着摩托车幸福绝尘而去!
两个幻觉神秘一笑!
再见!
最后不得不提本片的配乐啊!
真心很赞!
可见伍导的电影技术真不是盖的,跟盗梦空间里的配乐引用很像、很妙,还有就是本片导演伍导的客串演出也很让人眼前一亮!
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来自:石墨社(smshe189)
1999年上映过两部电影,后来都成了经典。
一部是爱德华·诺顿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搏击俱乐部》,豆瓣评分9.0。
还有一部是凯文·史派西主演的《美国丽人》,豆瓣评分8.5。
这两部作品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前者讲的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奇遇,用幻想中的自己,无意间造就了一个影响全国的组织。
而后者,更多的是用一种文艺唯美的手法,对一个中年男人的内心世界和生活遭遇进行剖析。
然而,12年后,有一个导演却做了一种尝试。
他拍了一部和《搏击俱乐部》剧情结构类似的电影,请了《美国丽人》的主演凯文·史派西担纲主演。
这个导演叫伍仕贤,这部电影叫《形影不离》。
伍仕贤的艺术坚持伍仕贤的名字并没有多少人记得住,但是他的作品却被很多人看过。
2001年的时候,当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终于意识到电影国际化趋势之后,开启了后来国产大导演大片时代,当贾樟柯等第六代导演义无反顾地去追求影像化的个性表达,用来反抗世界的规则与个人束缚的时候。
伍仕贤才刚刚跳脱出自己的电视广告和MV圈子,拍了一部短片小试牛刀。
片子叫《车四十四》,获得了获得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
比起其他导演,伍仕贤是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创作者。
而且,他非常能够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用别具一格的影像手段表现出来。
除此之外,伍仕贤是一个难得的接地气导演,他的作品很容易与普通大众以及社会现实产生关联。
《车四十四》其实讲的是一个人群冷漠的故事。
女大巴司机载着一车乘客行驶在路上,途中遭遇劫匪,女司机被劫匪拖下车准备强奸,此时车上的乘客纷纷趴上窗户观望,却都选择性失声。
唯有一个男乘客号召大家下车去救人,却无人响应。
最后,他独自一人前去拯救女司机,最终寡不敌众。
女司机最后衣冠不整沉默着回到了车上,将那个想要救自己的乘客赶下了车,然后载着一车人离开了。
故事的最后,是这辆大巴失事,全车无一生还。
故事很短,回想起来却很震撼。
片中所揭露的乘客行为,其实就是后来网络上时常被人讨论的社会冷漠的道德观。
紧接着在2004年,伍仕贤执导了剧情长片《独自等待》,这部电影后来成为无数青年男女心中关于恋爱的经典作品。
也是在这部电影里,伍仕贤将他深入角色内心世界的洞察展现的淋漓尽致。
无论是人物的碎碎念,还是角色的小动作,都真切的抓住了恋爱中的男女那些小心思,自卑、心急、虚伪、遗憾等情绪,一览无遗。
为了营造角色的内心世界,伍仕贤采用了多种符号贯穿其中,比如广场舞大妈的音乐、比如酒吧的杂乱、比如人群的声响等,都极度贴合角色在当时心烦意乱下的胡思乱想。
这一点,很好的继承在了《形影不离》。
与前作不一样的是,《形影不离》的剧情设定,是男主李越(吴彦祖饰演)内心世界所产生的幻觉在现实世界的人格化形态显露。
因此,关于男主内心世界的碎碎念,都通过幻觉人物实际呈现出来。
但有一场戏很令我印象深刻。
当李越因为幻想角色老查(史派西饰演)对自己生活的干扰,使得他想要彻底逃离这种生活,也就是决定使自己清醒。
他将老查甩在车后,然后将自己锁在卧室,整整一天的时光,老查一直在外面敲门,甚至到最后,老查用电锯破门而入。
相信有过精神烦乱遭遇的人都很清楚,当自己内心不安宁的时候,所有外在的动静都会使得自己内心情绪波动。
《独自等待》中求爱不得的陈文如此,《形影不离》中的李越也是如此。
那种一直在耳边回荡的声音,其实就是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杂念和心结,当敲门声一直存在,窗外的阳光在屋子里扫过一遍,这种念头还一直存在,直到最后老查破门而入,其实都是李越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对抗。
包括他服了药之后的精神恍惚与幻觉,都很好地体现了普通人面对精神打击之后所表现出的脆弱。
幻觉世界之中的街头寻找老婆阿胖的戏,正是伍仕贤的拿手技巧,拍电视广告和MV出道的他,掌握凌厉的剪辑手法,通过快节奏和声音强弱控制,实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官化呈现。
这一点在《独自等待》中陈文意识到自己失恋时就用过。
伍仕贤是个玩情绪的高手,这得益于他对于一些经典大师手法的运用。
为了表现人物的孤独感,《形影不离》还致敬了一把库布里克在《发条橙》。
当李越在街头发疯砸了豆腐摊贩之后,被带到了警察局。
面对空旷的审讯室,他感觉到自己被孤立,自己与审讯室的门之间的距离也被感官无限拉长。
特别是当警察进来之后,本来是坐在他面前,却在他的意识里,相距遥远。
这一感觉,类似于《发条橙》中男主为了戒毒在卧室里产生的幻觉,其实很符合现实中人们的真实感官。
总的来说,《形影不离》确实延续了他一贯的影像风格,特别是对人物心理的挖掘和呈现,比较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而比起《独自等待》中北京老胡同里哥们之间的感情故事,《形影不离》格局就要大了很多。
一方面对于广州这座城市的符号,比如建筑、市井都提升了规格。
另一方面就是,关于剧情设定,也不再只是个人感情为出发点,以李越为核心的家庭男人身处失业、婚姻之中的诸多无奈困境进行解剖,所牵涉的情节也加入了冒险、阴谋等元素。
当然,唯一不变的,就是伍仕贤在圈子里的号召力。
《独自等待》中包括羽泉、袁泉、周润发等明星助阵,都无时无刻不在给观众惊喜。
而《形影不离》这次玩的更大,直接把国际影星凯文·史派西请来,不过还好,后来红遍全球的《纸牌屋》还没上映。
倒是片中另一位客串大咖彼得·斯特曼因为在《越狱》中饰演的黑帮大佬被国内影迷记住,成了当时关注的焦点之一。
当然,《形影不离》还是一部比较有明显中国元素的电影,不算大片,算是大片的本土化尝试。
本土化尝试《形影不离》其实在剧情结构上与《搏击俱乐部》极度相似。
而彼时,同样是幻想角色主题的电影《鸟人》也还没上映。
《形影不离》成了一次本土化的尝鲜。
值得肯定的是,伍仕贤是一个很有自主想法的导演,《形影不离》虽然采用了《搏击俱乐部》的基础剧情设置,却并非《搏击俱乐部》的翻版。
《搏击俱乐部》的风格其实是黑暗和悬疑到底,将一个精神分裂患者的遭遇推向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以此揭示出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心里压抑现状。
《形影不离》的剧情要显得简单直接。
李越是一个典型的普通青年,工作中遭遇着领导的职场潜规则,总是想要反抗却又畏畏缩缩。
婚姻生活里,因为不久前的一场车祸,导致父母不幸离世,而妻子也流产了。
生活的不幸遭遇,是导致李越产生精神分裂的直接原因。
一般来说,我们无法了解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而他们也无法准确描绘自己所看到的事物。
因此,精神病患者常常向外界表达一些难以理解的情况,其实正是他们试图用一种自己可以信赖的形式去完整自己的内心想象。
但归根到底,这种内心想象其实还是对自己实际生活中所缺失的东西,一种精神弥补。
正如莱昂纳多在《禁闭岛》中的表现一样,他给自己编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赋予了角色性格和故事逻辑,然而关联的其实是自己婚姻生活中的不幸遭遇。
李越也是如此,正如工作中始终犹豫不决不敢反抗的他,在婚姻中也是唯唯诺诺,受车祸不幸的打击,让他产生了逃离世界的想法。
也因此,他与妻子的关系岌岌可危,两人始终不肯正面面对,无法敞开心扉。
李越对自己的封闭,如同屋子里鱼缸中的金鱼,活在悲伤的情绪里,无可自拔。
但同时,他又是渴望被理解的。
工作中他讨厌上司的虚伪,总是想着要揭发上司欺瞒真相的行为。
可是没有人支持他,自己的同事在他眼里被归类为与领导沆瀣一气的人。
婚姻中,始终无法放下车祸的遭遇,特别是妻子的流产,让两个人中间产生裂缝。
李越希望妻子回到身边,也渴望着两人关系和好如初,如同他始终无法忘记的为妻子拍摄的视频一样,他把这些记忆锁在储存卡中,正如把自己封闭在孤独的角落中。
因此,幻想角色老查和幻想中的妻子才出现。
老查的出现,满足李越内心存在的对生的渴望。
比如他想要上吊时,老查的一番劝阻。
同时,也是满足李越内心对罪恶的痛恨,对正义追寻的执念。
包括在幻想人物的鼓励下,放了上司轮胎的气。
甚至为了让自己感觉不那么没用,深入社会黑暗行业中,以英雄的形象去惩罚作恶的老板。
这种剧情,并不少见。
中年男人的个人危机近几年常常被展现在大荧幕上。
前面也说了,凯文·史派西主演的《美国丽人》,对这种状态有比较文艺的表现。
《形影不离》的故事要简化很多,也阳光很多。
沉迷于个人情绪之下,李越的每一次精神释放,都表现了他对家庭婚姻的渴望,包括幻想之中与妻子的缠绵(现实中妻子已经去了河南做暗访)。
李越在电影中段便通过医生得知了自己患病的情况,知道了老查是不存在的。
但他一开始选择的是继续沉迷,给自己制造了一身英雄服装,并与老查开始拯救世界的计划。
然而,在一次误打了善良豆腐摊贩之后,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已经越发失去理智。
为了开始与老查进行决裂,其实也就是自己的救赎之路。
与《搏击俱乐部》不同,《形影不离》的结局是光明的,李越终究是战胜了自己,挽回了婚姻,也维护了正义。
这是他所期待的吧。
而本片的本土化尝试,其实还在于他的故事背景根植于本土社会。
包括假冒奶粉、甲醛豆腐等黑心商家的罪恶勾当,包括妻子作为电视台记者暗访的那些行业丑闻等。
对假冒奶粉工厂老板的打击,其实也是李越对自己还未出世的孩子的一种遗憾补偿。
社会丑恶一直都有存在,但是我们依然相信正义的力量,大概就是《形影不离》最想表达的吧。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压力,但幸运的是,有的人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始终对爱充满感动,这才是活下去最基本的动力。
最后,珍惜身边的人吧,也珍惜内心最纯真的正义与坚持。
-END-一部电影,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看完这部电影,你有什么想说的?
来自:石墨社(smshe189)
阿祖疯掉的时候经历的那些事很真实。
觉得自己bills堆满的时候买彩票能中奖,觉得自己capable去拯救世界,觉得可以不接老板的电话,这些白日梦很多人都在发。
后来撞一撞头,阿祖的生活就像接触不良的电视机,拍几下就恢复正常。
于是工作的压力嗖的一下飞走,老婆出了趟差回来更加爱他,自己的demon Kevin也甩掉了,这才是做梦,是一般人都不敢发的美梦。
还是前半段的世界更真实一些。
这部片子很成功的一点就是给阿祖好多特写,上吊都上的那么美。
一个疯子,开始关心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被别人当成疯子来看。
所以客观上来说,别人是对的。
他是个疯子。
一个外国人(?
)导演,领着一个加拿大人和一个美国人来关心中国的食品安全。
一大堆中国人看了觉得他拍得不接地气,因为口音不对,而且怎么会人疯了就去打击食品zaojia一大堆外国人看了觉得他讲的什么玩意儿?
食品安全这么大事儿,怎么可能出这么大问题?。。。
没办法的,有些事情是没办法的。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品,你要是不主流是卖不出去的,不赚钱的不赚钱的事情,是没有人想去做的。
当李越(吴彦祖饰演)穿上自己缝制的英雄装的时候,《海扁王》的画面忽然在我的眼前闪过。
当然,李越要扮的可不是什么kick-ass,而是HLF。
HLF是什么?
Half life(经典游戏《半条命》)的缩写吗?
当然不是,导演伍仕贤很有中国特色地把这个中式侠客命名为“活雷锋”,他跟邻居老查(凯文·史派西饰演)扮的山寨蝙蝠侠一起,两大中西侠客联手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那感觉,正如影片本身,用一个中文独立电影的套子,套进了《海扁王》、《搏击俱乐部》、《美丽心灵》等好莱坞的片子。
电影和导演一样,都是混血的。
按照伍仕贤自己的说法,这可不是哗众取宠,这是很接地气的一个故事:李越和所有在城市打拼的80后一样,面对着车贷房贷的压力,更倒霉的是他又遭遇了父母意外身亡、妻子流产、领导逼迫说谎等等打击人的事情,夫妻关系更是出现了裂痕。
伍仕贤在这部分背景的交代上是下了狠手的,甚至于可以说用力过度,好像不如此,就担不起精神分裂那么重的疾病似的。
不过我想,正是因为心理悬疑这种让美国人颇为熟悉的叙事方式,以及故事巨细靡遗,一再强调的中国现实背景,才让《华尔街日报》把《形影不离》评为2011年度十大值得关注亚洲影片——《形影不离》是一部黑色喜剧,伍仕贤用一种痛并快乐着的方式,关注快速变化的中国城市,并探讨年轻一代面临的各种压力。
影片是从李越试图自杀开始的。
他悬梁自尽的企图,最终被老查这个不存在的人物打断了。
也就是说,这个精神分裂的自杀未遂者,被自己幻想出来的人物给救了。
随着影片的发展,我大概从医生的诊断里知道了,老婆流产和父母车祸身亡这样的“生活压力”是导致精神分裂的最重要因素。
但是自杀又是为了什么呢?
房贷车贷的压力,工作压力,在加上夫妻之间看似解不开的矛盾,成为伍仕贤安排李越上吊的理由。
可放眼望去,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多少少生活在“李越”式生活境遇里的人,他们并没有选择自杀,而是选择了离婚或者以一种行尸走肉的方式继续生活下去。
死亡实在是太需要勇气的一件事,他们缺乏这个勇气。
与他们相比,李越是有勇气的,或许正是因为这份勇气,才得以支撑李越寻找到了生命中的“意义”,和一个他幻想出来的人一起去行侠仗义。
但这毕竟不是美国,没有那么多银行抢劫犯,街头甚至连偷汽车的都很少能看见。
中国最常见的犯罪,是无处不在的造假行为。
于是伍仕贤又安排了李越的妻子因为服用了假冒的营养药,导致营养不够而流产,而妻子恰好是一位调查记者,又恰好去调查过这个假药厂,因为证据不足,最终放弃了调查。
于是轮到活雷锋和他的好朋友出场了,他们用暴力的方式逼迫药厂老板认了罪。
尽管这不足以成为有效证据,但足以让警方有理由再度调查下去。
而这次行动的成功,给了李越信心,于是他进而捣毁劣质豆腐制造作坊,又神经质地在街上和卖豆腐的小贩起了冲突。
李越的短期精神分裂最后好得也特别离奇,他受不了那些幻想人物对他的骚扰,最后用头狠狠撞了墙,其结果是——精神病好了。
正如这以头撞墙的镜头的多余和没有说服力,为了把一个心里悬疑的故事讲好,伍仕贤在这部电影里实在是交代了太多本可以一笔带过的细节,以至于影片显得琐碎且刻意。
好在他找了一帮好演员来帮他撑场面。
最精彩的当然是奥斯卡影帝凯文·史派西。
他的演技自然无可挑剔,但在这部电影里,另中国观众惊喜的,则是他说中文台词的那几段戏,无论是骂别人“傻逼”,还是跟在李越后面哼唱朴树的《那些花儿》,凯文都能用他一贯轻描淡写的方式,把生涩的中文念出味道来。
看凯文演戏,是一种享受,哪怕他的中文词不达意。
另一位美国演员彼得·斯特曼的出现,又给我带来了更多的惊喜。
他并不是一线演员,但也演过无数影视作品里的重要配角,上一次看到他还是在美剧《越狱》里,扮演那个被割喉的黑帮老大。
美国的演员就是这样,哪怕是二三线,戏都不是问题,他扮演黑心制药厂老板和吴彦祖的那场对手戏,反倒显出吴彦祖的稚嫩来。
至于说扮演秘书的干露露,就绝对是一个打酱油的花瓶角色,她甚至连在镜头前发个骚撒个娇都不会,都带着那一股子“我很高傲”的味道,着实令人讨厌。
在《独自等待》大胆邀请周润发客串成功之后,伍仕贤的野心又放到了奥斯卡影帝身上,这次不但成功了,还忽悠人家当了男主角。
但片子本身自带的那股子冲劲却大不如《独自等待》了,中美两种文化在身体里的交流和碰撞有的时候确实能擦出靓丽的火花,有的时候,却成了纠结的根源。
我想本片呼应的正是后一种结果,用美国式的叙事节奏和故事架构去讲一个扎根于中国现实的故事,出来的电影很有特殊的味道,却又真真切切是一个怪胎。
好傻好天真的剧情,感觉是审片太严,剧本有种被阉割过的感觉,很多地方都没有深入就草草过了
我也深深觉得这是好莱坞电影惯用的叙事手法,不过挺好看
伍仕贤也很爱演啊~
Spacey大神是怎麼被請到中國來的〒▽〒全劇最大的亮點就是那句“傻逼——”果然無論任何一種語言 最容易朗朗上口的永遠是三字經。
你聽過史派西唱樸樹嗎。對抗自己的內心比對抗霓虹國什么的好看多了,支持半本土loser片去影院救救票房吧,plz。
精分患者的自我治愈过程,,
时而太洋气,时而太山寨,很奇怪的观感。前半部有点意思,越往后越失控。伍仕贤生怕人家看不懂,我嫌它太肤浅。吴彦祖中规中矩,凯文·史派西骚得一笔,龚蓓苾请自动无视。两星半吧,还有点意思,特别是史派西那句“傻逼”……
烂!故事支离破碎,主题游移不定!龚蓓苾在银幕上根本不作为电影角色而作为伍仕贤的老婆出现! 意淫自己老婆,意淫自己老婆是个超级美女,并且把这种意淫展现给了观众,龚蓓苾演演独自等待里那个邻家姑娘还行,演女主简直是拿铅笔自慰,差太远了
一部《独自等待》让人对伍仕贤期待了足足七年,不想这次讲的竟是《搏击俱乐部》,有了神作在先于是我就接受不了了!不过伍仕贤的气质显而易见,这个思维异常欢乐无聊的青年我真是太喜欢他了!史派西唱朴树加分啊!
一般般
不说故事、阵容、成本控制如何,影片在宣传和发行上有着和《李献计历险记》十分相似的问题,类型和风格又同属异类,作者又都风光过,在被围追堵截的映期后,最终票房都半斤八两,虽然出现几率不大,对比两片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内谁的彦
国产片难得拍得洋气,整体也就三星,再给广州一星,这才叫都市电影嘛
温馨提示:请结合《舌尖上的中国》一起服用。
只有精神病才能救中国。
相信独自等待后会有一批人对伍仕贤充满着期待,但这部形影不离估计要让大家失望了,精神分裂者靠着幻想中的保护天使变身成了雷锋侠,化身英雄后没做什么事情不说,后面的所谓的包袱和对妻子的挽回更是无聊,闫妮演的那个大坏人最后也兵不血刃地被老大赶走,大家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完有点后背发麻的感觉。。。
把吴彦祖换成赛斯罗根,龚蓓苾换成蕾切尔·麦克亚当斯,广州换成纽约,也许能把这个片子从傻逼档挽救回二逼档
雷锋侠!!!
拯救世界的故事已看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