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九月五日

September 5

主演:彼得·萨斯加德,约翰·马加罗,本·卓别林,莉奥妮·贝尼希,齐内丁·苏阿莱姆,乔治娜·里奇,克里·约翰逊,马库斯·拉瑟福德,丹尼尔·阿德奥松,本杰明·沃克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美国语言:英语,德语,希伯来语年份:2024

《九月五日》剧照

《九月五日》长篇影评

《九月五日》短评

温水煮青蛙的节奏 编排和剪辑基本都是灾难级

5分钟前
  • 三皮虎
  • 较差

视角选择大于一切。其实大部分情节的呈现都是“一次新闻里程碑事件背后的逸闻”范畴的,有相当大的文艺中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顾影自怜,以及自我传奇化的腔调,虽然程度没有深到登味渐浓的地步,但是也完全背离我的预期。影片最后20分钟的两次转折写得很平庸,让全片的表达彻底无处捉摸,陷入一种“如说”的寡淡。男主角的形象更是完全不曾建立,基于此,我更乐见的此类题材片中的人文关怀便无处生根。

7分钟前
  • Aki
  • 还行

看不下去,也许从从业者的角度,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但是从观众的角度,非常的跳跃且无聊。并且在当下这个时间段,这电影显得非常的讽刺。

11分钟前
  • 红茶兔妞
  • 较差

喜欢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政治惊悚题材,前半部分很好看。电影不算很出色,但也还不错,整体三星半。从新闻的角度了解慕尼黑惨案这一历史事件

15分钟前
  • Carl
  • 推荐

中规中矩,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展现还不够彻底,真实事件的紧张度和叙事节奏也出了问题,说到底是导演功力不足

17分钟前
  • 胡安和约翰
  • 还行

72年慕尼黑奥运会恐袭事件,视角聚焦第一次全球直播恐袭现场的新闻转播室。看着五十年前设备简陋的新闻转播室为了抓住近在咫尺的现场,脑力全开,各种人工手段齐上阵突然很感慨啊,当时人脑是真好使啊,虽然这些五花八门的手段现在看看用现代化通讯电子设备几秒钟就能实现,但真的搞废了好多人的脑子。那既然工具厉害了,内容有进步吗,毛都没有,当脑子都用在内容上的时候,反而遍地垃圾,要从满山满谷的垃圾新闻里找出一点点有用的信息真的累死,我突然怀念起这50年前的新闻了。AI来临,看着吧,在普通人体会到好处前,更多的垃圾将堵在我们面前。

22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从新闻社角度看慕尼黑事件,画面比较复古,成本不高

25分钟前
  • 电饭锅
  • 还行

感同身受有能力的人随时随地可以委以重任

29分钟前
  • Babara
  • 推荐

w/ N

30分钟前
  • 清野凛
  • 推荐

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33分钟前
  • 啦啦啦啦啦
  • 较差

3.5 纪实也无法客观,仍然很被需要。

37分钟前
  • 暗。
  • 还行

1972年的美国人是只会抢人血馒头,没有新闻伦理吗?无限贴近现场的努力当然值得学习,但你们抢错突发的失落和对9条人命的遗憾就像灰尘一样轻,当年没觉得自己错,现在也不觉得。当然现在的转播团队都已经异化成OBS,不再属于某家特定电视台了。画风刻意复古了一下,还挺冷峻的。正在进行的比赛和正被挟持的人质几次对比是个记忆点。

42分钟前
  • 玫瑰砂
  • 还行

3.0。

46分钟前
  • heisenberg
  • 还行

2025-2-23오리cgv及格。没有俗套的“人性光辉”,全程工作室视角,所以沉浸感不错。就是太模板化了,这种类型片漂亮国人民难道还没审美疲劳吗?快速的剪辑和语速带来的紧张氛围也逐渐消逝。犹太人对德国人说“对不起,让你看到可怕的场景……”德国人对犹太人说“没有,我什么也没看到,只盯着漆黑的夜空……”这段对话不管是在影片当时的情景中还是考虑到那段难以抹去的历史,都是很讽刺,也很“地狱”的。导演是不是看了《利益区域》受到启发了呢?让黑人小哥装运动员跑腿和对德国女性说“能给我冲杯咖啡嘛?”,这谁写的?太蠢了!

47分钟前
  • 乙一
  • 还行

非常娴熟。本卓别林终于演到靠谱的戏了。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还是有点难拿到。

48分钟前
  • 淘金汉
  • 还行

口口声声奥林匹克,实则字字句句犹太人!滚啊!!!!

51分钟前
  • 熊熊大水
  • 很差

聚焦慕尼黑惨案,世界上第一次直播恐怖活动,剧本写的很扎实,基本就在一个演播室内,节奏流畅一气呵成。

54分钟前
  • 不是CD是DC
  • 还行

升级版《利益区域》

55分钟前
  • Balding
  • 推荐

看得太累了,机翻的字幕牛头不对马嘴的。不过这片真的没夹带私货吗?

59分钟前
  • 较差

翻译超超超差 很像机翻的 不是很看得懂

1小时前
  • 橙子蒜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