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年来娱乐新闻的洗礼,我相信再离奇的故事也很难让公众感到惊讶了。
这些故事有个很常见的共同点:不少看上去光鲜亮丽、斯文体面的“优质男性”,竟被爆出是性瘾患者——百花丛中过处处留情还不够,甚至还在相关从业人员那里有着漫长的付费体验史。
这些人对伴侣也大都没什么良心,生了一窝孩子还能理直气壮地看轻羞辱女方,身价上百亿却吝啬于拿一个零头做赡养费。
早已不爱自己的伴侣,却连“好聚好散”都做不到。
我就不展开聊这些了。
最近追看电视剧《雪中悍刀行》,我对这个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男人到底在想什么?
TVB电视剧《寻秦记》 几乎所有的男频小说,只要我们去搜男主角的名字,都会得出一个共同的推荐搜索:“XX到底有多少个老婆?
” 《庆余年》的范闲有五位。
《雪中悍刀行》的徐凤年有六位。
《回到明朝当王爷》的杨凌有十二位。
古早男频小说《寻秦记》的项少龙,也有五妻四妾加若干情人。
…… 男频爽文的共同点,可见一斑。
把这类小说改编成电视剧,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首先,妻妾成群的三观不符合如今时代,很容易引发公众抵触。
再者,感情线分散就容易叙事混乱,这和CP乱炖观众自由站队的情形不一样,观众在难以共情之余还容易厌恶主人公。
前年我给《庆余年》写剧评就说过,我最不爱看的就是女主角林婉儿,因为她压根就不是个真人。
容貌倾城、身份高贵,却没有半点贵族美少女的骄矜。
在男主角杀了她毕生敬爱的兄长之后,说不追查就不追查,继续乐呵呵地陷在对爱人的崇拜里。
最夸张的是,这林婉儿明明久居深闺不谙世事,却能在男主角遭遇人生打击时,瞬间变成温柔懂事的解语花。
这种程度的心理咨询服务,连久居青楼迎来送往看惯客人脸色的风尘女子,都未必能做得这么到位。
这样一个处处完美适配、不需要花心思磨合呵护的女主角,自然是作者偷懒捏造出来的纸片人。
或者说作者也没觉得自己在偷懒,他只是在呈现男人想象中的完美女人。
丝毫不在意合理性。
《雪中悍刀行》女主角姜泥,由李庚希扮演 《雪中悍刀行》在这一点上倒是好多了——女主角姜泥刚出来的时候,我还情不自禁地腹诽:这小女孩是不是长得太寡淡了些?
剧中有张天爱、文咏珊这样的明艳美女,为什么会选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女主角?
不过李庚希演技倒是不错,一直看下去我便忘记了最初的不解,只觉得她实在可爱(其实她长得有几分像在剧中扮演男主角母亲的董洁)。
女主角的身份是亡国公主,被心怀仁善的大将军留了条命,收在府中做丫鬟。
她贪财小气、口是心非,偏偏口嫌体正直,时时处处都在意着男主角的安危。
男女主角从小一起长大,一个是掌握兵权、盘踞一方的异姓王世子,一个是身世飘零、寄居府中做丫鬟的亡国公主。
他儿时丧母,她小心翼翼地去安慰。
他遇险落水,她前一秒嘴硬说着“死了最好”,下一秒便皱着眉头跳进水里找他。
她半夜靠窗打瞌睡,作为少爷的他也没有表现出不合身份的过度绅士,只是静悄悄地走过去,为她拿个东西垫着脑袋。
暗流涌动间,是两个各带使命的少年人之间的真诚羁绊,是恰到好处的温柔。
比什么绝世美人一见倾心电光火石的戏码动人多了。
当时我心里就有个声音在说:这种细节肯定是编剧王倦写的,原著作者绝对不会有这么细腻的笔触。
在讨论组里看到了网友对原著的搬运,果不其然。
来自豆瓣“雪中悍刀行”小组,@拥有机甲的少女
来自豆瓣“雪中悍刀行”小组,@拥有机甲的少女 作为一个女性,看到《雪中悍刀行》原著里的那些描写,隔夜饭都能吐出来了。
例如男主角游历三年回到家,见到当丫鬟的女主角,说的竟是:“你放心,还没帮你破瓜,我是真心舍不得死呐。
啧啧,公主你的胸脯可是越来越峰峦起伏了……” 例如女刺客以青楼花魁的身份接近男主角,剧中展示了一段曼妙的剑舞,便直入阴谋核心。
而小说中却花了不少篇幅描述女刺客的胴体,还细细描摹男主角是怎么把玩她的脚。
例如作者说男主角长得好看,他亲生姐姐喜欢占他便宜,在他十二三岁之前老是搂着他睡觉,培养了他“喜欢搂紧脖子抚摸耳垂的习气”。
…… 在几个原著搬运帖底下,许多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为什么弹幕里总在说一个个女性角色的胸不够大了,原来是因为原著里对每个女性角色的胴体都有如此细致的描写啊。
帖子底下还有若干(一看就是男性的)书粉真情实感地维护原著,一会儿拿出男主角后来孤身退敌、勇敢复仇的英雄事迹来维护男主形象,一会儿拿这部小说和《金瓶梅》等作比较,斥责讨论区的女性们玻璃心。
问题是,“猥琐”和“英雄”这两个特质,倒也不冲突啊。
许多流芳百世的大英雄、大才子,私生活都污秽不堪,伤害了不知多少人还自我感觉良好。
也没人否定大英雄大才子们的事业成就啊。
只是,作为女性,难道还不能感到不适了?
看完《雪中悍刀行》的原著片段,结合对古早男频小说的套路的了解,我算是明白了:那些屡见不鲜的性骚扰新闻,原来根源在这儿呢。
记得之前有个新闻,说合租的男性冲进浴室,企图强暴正在洗澡的女性室友。
在受害女性报警后,该男性大惑不解:“AV里明明不是这么演的啊……” 一言不合就脱衣服的AV、到处开后宫的种马文——原来真有人相信那是真实世界啊。
不尊重女性,并不是原著唯一的问题。
许多来自原著的设定,我觉得稍微读过一些书的人,都会感到不太舒服—— 例如刺杀男主角的青楼花魁,在剧中叫鱼幼薇,在原著中直接就叫鱼玄机(鱼幼薇,字蕙兰,道号玄机,晚唐女诗人,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例如教男主角下棋的师父叫李义山(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例如男主父亲手下有个死去的将领叫王翦(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在原著搬运帖里,我发现女主角作为亡国公主,在原著里竟然还有个封号,你猜叫什么?
叫“太平公主”。
不禁让人感叹四个字:什么毛病?
无独有偶,《庆余年》里男主角一开始的那个护卫,电视剧里他叫滕梓荆,原著小说里他直接就叫滕子京——对就是那个范仲淹的老朋友,那个庆历四年春谪守巴陵郡的滕子京。
这些男频小说里搬来的人名和相关知识背景,基本不会超出初中教材范围。
人家女频小说同样写架空,匪我思存就取得出“李承鄞”这样的名字,不仅古色古香,还能让人潜意识代入唐朝。
寐语者的架空民国小说,能有霍仲亨、沈念卿、薛晋铭这一大批符合年代和人物气质的名字。
流潋紫虽说是抄袭犯,但她取的流朱、浣碧、宜修、世兰等名字,也是典雅清丽富有古韵的。
重新取个名字有这么难么?
非得直接用古人的原名?
(用身边熟人的名字也好啊!
)当裁缝到处拼贴名人名言很有意思么?
知不知道稍微了解点历史的人会有多膈应?
一开始我看到《雪中悍刀行》这个名字,总有种错觉,还以为原著是小椴的某部新武侠小说,直到仔细了解后才知道……这样的底子,真是辛苦王倦老师了。
王倦老师优秀作品《大宋少年志》 可以这么说:原著越糟糕,说明电视剧越优秀。
虽然我吐槽了这么多男频小说的缺点,但其实它们也有不少闪光点——《雪中悍刀行》这个故事,从设定和情节上都是很吸引人的。
男主角是异性王大将军的嫡子兼接班人,出场时围绕在身边的就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和资源,父亲处处为他铺好了路,他自己也聪明谨慎不掉链子。
作为一个天赋过人的年轻人,他起初因为厌恶权力斗争里的牺牲,所以拒不接受继承人的身份,后来意识到这是自己摆脱不了的命运,所以为了自己想守护的人和事,毅然承担起这份责任。
如同所有的武侠爽文一样,毫无武功基础的男主角偶遇高人,得到了高人修炼一生的内力。
但这并非是虚竹那样纯粹的机缘巧合,男主角之所以得到这些功力,背后也有门派之争和许多利益考量,终究与他世子的身份脱不了干系。
爽文嘛,也要爽得合情合理。
自带光环而又爱憎分明不黏腻的主角,是非常吸引人的。
与此同时,武侠背景大气磅礴,江湖纷争和朝廷权谋互相交织,这样的故事不可能不好看。
当然必须要感谢编剧,能在原著的沙里淘金,提炼出了情节紧凑的精华部分。
IP影视改编遇上靠谱团队真是天大的幸运——作为独立创作的作品,男频小说和女频小说各有其优势和短板:许多男频小说长于丰富的设定和世界观、打怪升级的爽文节奏,却疏于细节和复杂人性;许多女频小说长于细节描写和人情世故,却容易流于琐碎,对大局的交代语焉不详。
这些短板都是靠影视改编团队来补足的。
王倦老师自己的原创作品《舞乐传奇》、《大宋少年志》里,人物鲜明、情节紧凑、情感动人,每个女性角色也都有血有肉有魅力,这一点在他的改编作品里便显得略逊一筹。
让一个一流高手去改编二流作品,我是觉得有点可惜。
但同时又觉得,幸好是他。
张若昀婚礼留影 很巧的是,这部剧的主演张若昀,刚巧是我最近和朋友讨论的“比较不容易翻车”的体面人之一。
倒不是因为我们对他有多了解或者崇拜,而是我们觉得,以他的出身、地位和掌握的资源,他这样的人完全犯不着为了一时的私欲,去做那些损人不利己的蠢事。
所以他能做电视剧里那个风流潇洒的徐凤年,而毫无必要去做原著里那个低级趣味的徐凤年。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间无好人。
当我们嫌弃着原著男频小说的“低级”,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当男性掌握话语权时,本能上对女性的轻视和物化。
他们笔下的女性总是不像完整的人,而被分解成了:她们的胸,她们的腿,她们的手,她们的脚,她们的头发……她们对男性的情感,要么是无脑崇拜,要么是由爱生恨,而她们表达爱恨的方式往往都是脱衣服。
这几天王力宏的前妻出来控诉他出轨嫖娼冷暴力,我的一位豆瓣友邻总结得最好:男权视角当然会觉得王力宏很亏,觉得他只是因为爱玩,便被女方报复到断送事业。
“但王真正的可悲之处在于,他用了整整十多年,错过了一个这么好的女性,他明明有很好的机会,和这个女性一起过更好的人生。
”(@囧之女神daisy ) 或许他不仅仅是不愿意,而是不具备做得更好的能力。
当然,我不喜欢每次当男性出了丑闻,便一杆子打死地上升到“所有男人都是禽兽”。
虽然许多科学研究表明,男性的生物本能更接近于原始,距离“文明”更加遥远。
但我一直相信,“高尚”和“猥琐”其实大都是社会教育的产物。
许多男性都很容易屈从于自己的生物本能,执迷于那种浅层次的、放纵肉体的快乐,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怎么去感受深层次的世界。
就像是年轻人爱喝刺激的碳酸饮料,到了中年会渐渐开始爱喝茶、开始品味出那苦涩茶香底下的滋味与层次。
就像是小男孩喜欢看一路砍杀、到处开后宫的种马文,到了一定的年纪,他们会开始读名著,感受更深刻厚重的人生纹理。
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去开发“无穷的可能性”。
而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则是坦然地放弃掉其中的一些可能性。
或许开后宫也并没有那么快乐。
或许浅层次的放纵和享受,也并没有那么快乐。
或许,不再物化自己遇到的每个人,真诚地与他们对话,抬眼看到彼此的闪光点,专注而用心地与人建立起某种更深层的情感联结——会给你带来更加深刻持久的快乐呢?
微信订阅号版本微信订阅号:misslintanxi
电视台的女主角选角可谓是下下品,这是写下誓杀徐凤年,西出女帝手拿大凉龙雀,拒北城擂鼓,北凉公认的王妃吗,拿的住那个气质吗,有资源是一回事,有自知之明也是一回事,姑娘你应该转台去都市偶像剧,光抖音的播放量有六十多亿,好好拍绝对是爆款,上映时个人持中下品的看法,雪中呀,多人年轻一代的江湖呀,大概率是会拍烂了,当然也期待成品更好
除了徐脂虎,其他重要角色演员选得都挺失败的。
打戏基本零分,动作设计完全缺乏想象力。
当然,以上两项大概率是因为预算有限,难以实现理想的匹配。
毕竟连群演都请不起,排场都摆不出来。
改编也不怎么样,原著中的一些历史性价值观基本被抹杀了。
虽然原著也就是个爽文水平,但还是有些许观点值得深挖,然而......不要深度也行,关键连爽点都没有啊,最起码的扮猪吃虎来几下让观众爽爽也行啊。
导演 -1 分摄像 -1 分滤镜 -1 分动作 -1 分 服化道-1分选角 -1 分ooc -1 分21集 - 1分:那个芦苇荡的大戏我脑梗都快犯了,你说你一百凤字营的人凑不齐也就算了,对上天下第十一的王明寅,两个两个上,怎么想的,没有十年脑血栓拍不出这种剧情来 另外不要惊讶 编剧 -1 分胡军、 邱心志 演技在线,中规中矩,其他角色总体 -1 分(是的包括张若昀)李庚希只能说这个角色不适合她,裴南苇这个角色也是一样主要在于不适合然后这种不认真的态度 -1 分 哎呀,本来想给1星半的,结果写着写着就没了唉,要不我强行找找优点吧,算了,是在是找不出来,
第16集,准备弃剧了……好几次期待的武打大场面,墨迹墨迹很久之后平静了,不打了,不能打就不要装,真的看不下去了,男主都拯救不了了好吧、为了凑数字,我就多写点吧。
优点还是有的,故事很大,也有深度。
北椋王善于布局,走一步,算很多步,还把男主身边人的人都算了个遍张天爱如果妆容自然,会很好看。
那个妆容假到我不看演员表都不知道是她,哎Anyway,给武打镜头评0分,其他不平了……
拜托导演和制片人花钱请个武指,花点钱!
花点啊!
花不了多少钱!
哪怕剽呢!
哪怕照着以前的电影抄呢!
花这么大精力拍了电视剧。
结果,就这样吧,让人看不下去啦!
服化道没什么问题,演员演的也可圈可点,就是拍出来一段一段的!
有时候接不上。。
让人摸不着头脑!
刚才才说的事情,一会儿又跳到别的地方。
人物动机不够强烈。
没有那么强的逻辑,让人老是跳戏!
看完剧情简介我血压直接上来了,再看看演员我已经准备好刀片了,电视剧为什么总是改的小家子气,小说其实还算大气磅礴,电视剧格局永远就是那么一点,那几个主要角色是什么鬼,上不了台面人物的也能成为主要角色?
原著里的厉害角色大概有一半没了。
真不知道怎么看,改的再好也是挂羊头卖狗肉,没什么劲。
键来!!!
说几个词您细品,瘸腿富家翁,温华温不胜。
大凉龙雀剑,天生金刚境。
有几个是符合原著的?
知道除了徐骁,最重要的男配是谁吗?
不是老黄,不是李淳罡,而是那个缺胳膊少腿,折剑出江湖说不练剑了的温华温不胜。
编剧们知道那一声声的“小二,上酒”的含义吗?
知道是对谁喊的吗?
看完预告片,看完魔幻简介,看完各种尬宣传,再看完女主女配的选角,真是一言难尽。
当然最大的遗憾还是陈坤虽然颜值气质在线,但年龄大了。
他才是书迷心中世子的不二之选啊。
张若昀至少排在第五名开外。
首先,台词剧情拖沓不合理,一些本不需要的适用于所有电视剧里的“小幽默”片段大量穿插进来,而推进剧情前进的台词又写的不是那么完美,有些只是为了推进剧情才说的台词,例如世子总是自己说自己“纨绔”,这台词读起来不会尬吗,这段用第三人称视角或者其他角色去展示表达出来,不是更好吗?
其次,武打动作跟近几年古装剧如初一辙,大量慢动作加入,再加上不断转场,营造出打戏很厉害的感觉。
其实观众更喜欢快且真实的对打动作,但是第一集一出来,白狐脸儿的一个猝不及防的快动作给我看的着实一笑。
最后,选角和演员的表现与原著中人物有较大出入,在电视剧中有所改动可以理解,但是并不能算做人物形象各有特色且丰富鲜明一说,还是逃脱不了近几年古装剧的套路,所有人物身上都能看到其他古装剧中人物的部分影子,自身并未重新去塑造。
根本没有原著的味儿,但凡能把原著的江湖与庙堂之争、武侠与算计结合、战场与百姓的联系多表现出来一点,少一些古装戏的道具展示,剧情快速合理,说话不拖沓,就能超越其他古装武侠剧一大截。
如果说能拍成老版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之类的改编,那这部剧应该会更好。
雪中悍刀行难拍吗?
很难。
为什么同样是网文改编的猫腻大大的作品庆余年就可以拍的很好看,但是雪中就是拍不出来呢?
因为在我看来雪中的群像更散,更难聚拢。
这就导致在为数不多的剧集里想要立住几百个鲜活的生命是非常难的,但是这恰恰是雪中悍刀行整本书的灵魂。
徐凤年装逼的时候好看吗?
好看。
但是这不是让这本书超过其他网文的原因。
它像是那种单元剧,读者喜欢配角多于主角,但同时它又是主线极其紧凑的小说。
从大柱国还不是大柱国,讲到新凉王徐凤年,整整几十年的血雨腥风,将近五百万字编织出的几百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如何能够通过几十集的电视剧拍出来?
原著粉的期望是什么呢?
其实只是想用这双眼,亲眼看一看大雪坪上浑身是血的瘦弱书生,嘴里朗朗说着:“ 轩辕敬城请老祖宗赴死!
”;看一看洪洗象一步入指玄,骑鹤下江南,听那个有些害羞的道士不敬天地大声喊着:“ 愿再为人间证道三百年 ,只盼天地开一线,换徐脂虎飞升!
”看皇城外千里大平原徐凤年双刀硬钢人猫韩貂寺满手红线,看西楚曹长卿一人攻城。
这些场面这些话放在任何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身上都是荒谬可笑的,但是这些经典桥段是如何在那一刻让人觉得可歌可泣的呢?
这就需要作者前期大量的对人物的描写刻画,将读者代入人物是非常考验笔力且耗费篇幅的。
在这一点上电视剧无法做到,我举几个人物做例子。
首先是次子徐龙象,原著中的徐龙象天生比人少一窍,也就是我们口中的傻子。
这么一个痴痴傻傻却天生神力的黄蛮儿,敢把龙虎山的老天师扔出去,对外人也爱答不理,为何对徐凤年能情深至此言听计从?
那是因为世子殿下真的把弟弟当成自己最亲的人,在很多人欺负他傻,背地里挖苦嘲笑的时候,只有他徐凤年要把全天下最好看的姑娘拐到北凉给他弟弟做媳妇。
徐凤年在给龙虎山的信里多次写到:“黄蛮儿若是受了欺负,不说北凉三十万铁骑,我凤字营八百白衣先到你龙虎山脚下。
”这些才是让两个人产生了羁绊,让读者也为之侧目的原因。
其次是徐凤年。
世子是非常考研表演功底和演员本身气质的。
但是很可惜,张若昀的演技可以但是本身气质不贴,导致我一直无法代入,下面我讲讲我的个人感受。
徐凤年整个人我可以用“别扭”这两个字概括。
他内心里一直想做的只是练最快的刀,一刀杀到皇宫里给他娘报仇,这是他一直保留的最童真最清澈的江湖梦。
但是他是北凉王世子,他不能。
这才有了北凉第一纨绔,武当山上魔头,凉王世子,到最后的北凉王。
这些一层一层的表皮都是必须由他承担,扮演的。
所以这是个非常累而且非常别扭的人。
所以他在他可以疯的时候,会选择肆无忌惮的疯,但这也是他的可爱之处。
比如将辱骂殴打大姐的官员拴在马后一路活活拖死,又比如在北莽为红薯一人守城。
这是一个喜怒不言语色但是内心里极重情谊的人。
这些他爱的人,他都已自己最疯癫的手段向我们展示他的付出。
但是张若昀整个人的气质是憨直中带着狡黠,这种些许轻佻的气质无法撑起鲜衣怒马的世子殿下。
最后我想谈谈徐晓。
总管写老人一绝,从缺门牙背剑匣的老黄,双拳守天门的老匹夫王仙芝,到庙堂上鞠躬尽瘁的张巨鹿,吹胡子瞪眼踢人一把手的坦坦翁。
这些老人的形象如此鲜活可爱,到了情深之处又觉得如此可敬有担当。
徐晓不是一个能在轻松氛围下出现的老人,因为他是手上沾染了百万亡魂的武将,是被世人唾骂的人屠。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老人,总管给我们展现的从来都不是他的霸气绝伦,在战场上威武无双。
老凉王就是一个驼背的瘸子,被大儿子追着打,两个女儿也不听话。
这是一种已经经历了人生百态的从容,或者说无奈。
那么多人命,死在自己手里,背上了春秋人屠的骂名,却被朝廷也视作眼中钉,妻子被暗算而死。
但是有办法吗?
没有办法,因为时运使然,当年是我屠了十国,如今也是我死守北凉,当年为了建功立业,如今为了我北凉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每一步都是那么无奈但是每一步仿佛都是必然,这是老年徐骁的心态。
所以这个人必然是神韵内敛,但当到了关键时候也是那个手指北莽地图,嘴中说着:“我儿子在这里!
这个理由够不够?
”的大将军。
我还是要说,胡军本人的气质不贴,他太周正太一身正气凛然了,眉眼间尽是忠臣之色。
写这个剧评的时候其实内心已经平静下来了,看剧的时候是真的很生气。
因为雪中的人物被毁了,他们叫着原本自己的名字,做着看起来那么出格的事情。
徐骁要废了黄蛮儿的筋骨,杀了宁峨眉,为了让徐凤年在军中立威?
手段之下作完完全全就是为了所谓的权谋,但是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徐骁的权谋,他是匹夫,是武将,那些江山那些功劳都是靠着他的兄弟,他的部下一次次舍命相救。
他最懂得什么时候军队中的情谊。
真的很生气,写到这里又生气了。
不写了。
最后我想说,我很能理解那些演员的粉丝或者非原著党对我们这些书粉反应如此之大的不解。
如今是短视频和影像娱乐充斥我们生活的时代,很难静下心来读书是很多人的困境和常态。
但是也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一读这本写尽江湖的小说,或许你会比我更生气。
没看过原著,不过电视剧真好看,特别搞笑
张天爱的那个特效你们是认真的吗
没看过原著,从剧的角度来说挺好看的,豆瓣评分偏低了。
一般,男爽文剧,以为很装逼权谋的其实很幼稚与不合逻辑,众多姑娘们也只在开始引起了我的兴趣,越往后越无感,目前第12集已经觉得很乏味。
能看,但是编剧真的挺放飞的,在尴尬中反转,在反转中尴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和短板。王倦一直擅长插科打诨里夹杂着一些金句的剧情推进方式,看着诙谐,挤弄的眼角眉梢里句句夹枪带棍,适合朝堂,适合文戏,适合观众慢慢细品然后砸出味儿来。但这和武侠的快意恩仇大开大合格格不入。不合适的编剧,配上不合适的导演,真是看得人眼睛疼。
开局堪称庆余年2.0,王倦该说不说是有点偷懒。张若昀声台形表哪里都好就是表演感太强,尤其是演这种bking气质拉满的角色,分分秒秒端着架势,看久了太累
太难看了
第4115-个人觉得还行吧,反正闲暇时间看完了,跟看原著时候的想象有出入算正常,毕竟每个人想象就不一样,但武打慢动作确实考验耐心,建议参考下秦俊杰版的《飞狐外传》。最靓的是张天爱。
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这部戏里,我只能看得进去邱心志的(抠脚,非歧义)表演,可能创作组把心思都花在片头片尾上了,整的那么有意境,结果就是个zm文的剧情走向,还有那多到穿帮的威亚,我还挺喜欢张若昀的,但是真的看不进去,庆余年也不想看了。。
好看
太好看了!怎么说呢,里面的人物都特别饱满,而且画面也好,特效也好,白面狐帅死了!!!一个女的这么帅还有没有天理了!还有老黄,最后给我看的眼泪哗哗的流。
从此张某人被拉进黑名单
什么鬼!除了男主,选角就没一个能对上书里设定的… 白狐狸脸出场那么明显的胸!柿子还问是男是女,眼瞎么…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挺好的剧,不知道为何评分这么低。没看过原著,但是从小说到剧集,可以看出整个执行的非常到位。开创了大男主爽剧+武侠奇幻的新风格啊
就冲宋晓飞,五星。
爽剧开两倍速干就完了……爽了还既要又要还要?
求求你们坚持看下去好吗,后面就几乎没有这种打架慢动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