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一言难尽啊 看的没哭死我,明明开始那么美好,曼桢啊 为啥会变成这个样子。
本来我觉得是蛮美好的爱情,甜甜蜜蜜的,两人很相配,男才女貌的,这后面剧情变的也太快了,造化弄人。
终于明白了为啥名字叫半生缘了。
曼桢被关的那段我都不忍看,直接跳过。
重温也只看前面美好的那段,终究还是错过了。
当时觉得画面很不错,里面的歌也好听,就是没想到剧情反转。
“十四年了,日子过得真快。
对中年以后的人来讲,十年八年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年轻人来说,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和世钧从认识到分手,不过是几年的光景,却遭遇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仿佛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生离死别。
”电视剧一开场,这段旁白便将观众拉进了一段不幸的民国故事,奠定了整个故事悲凉的气氛。
顾曼桢 女主角顾曼桢大学毕业,在一家工厂的写字间工作,在好友许叔惠的介绍下,她认识了新同事沈世钧。
世钧儒雅善良,曼桢温柔大方,两人相爱。
造化弄人,这段感情最终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由于曼桢姐姐曼璐和姐夫祝鸿才的从中作梗,一对有情人各自走向没有对方的人生。
顾家两姐妹 顾曼桢是一位勇敢、是非分明且具有新时代思想的女性人物形象。
从第一集她面对来她家闹事的张鲁生时所表现的不卑不亢就可以看出她的坚强和勇敢。
当沈世钧为了取得父母的认可和她结婚,让她和当舞女的姐姐不再来往,搬出巷子的时候,她的一席话反映了她是一个是非分明和具有新时代思想的进步女性。
据理力争的曼桢
据理力争的曼桢 对于爱情,她比沈世钧坚定,有自己的主见,和世钧相爱后,她断然拒绝了母亲给他物色的张豫瑾,还有追求者杨镇远。
对于姐姐,前期她更多的是心疼和无奈,姐姐和张豫瑾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她很是为姐姐感到遗憾。
那声姐夫,她始终没有机会喊出口。
不希望姐姐再受伤害 在那个她被祝鸿才强暴的雨夜,她大声叫着姐姐救她,却什么都没等来,后来姐姐将她幽禁,逼她帮祝鸿才生儿子的时候,她对这个姐姐已经心灰意冷了。
生下孩子后,她在医院病友的帮助下,逃离了姐姐姐夫的囚笼,然而他们还是不肯放过她,要逼着她回去。
曼桢是坚强、独立的,找了一份工作,当起了老师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后期为了荣宝,选择了和祝鸿才结合。
然而没过几年,曼桢还是无法融入这样的生活,她清醒了过来,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以离婚收场,带着荣宝独自生活。
沈世钧 沈世钧是善良、懦弱、立场不坚定的。
在他的父母怀疑曼桢的姐姐是舞女时,他完全否认了这一事实,没有勇气告知父母真相。
并要求曼桢不要和姐姐来往。
须知,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一点曼桢比他要看得远。
沈世钧的懦弱 沈世钧本来是有自己的理想的,但在父亲的病情和母亲的眼泪下妥协了,辞掉了上海的工作,可以说他的立场是不坚定的。
如果说顾曼璐和祝鸿才的从中作梗是世钧和曼桢不幸结局的外在因素,那么世钧本身的性格特征也是一个内在因素。
在从曼璐口中得知曼桢已经嫁人的假消息之后,他也没再寻找曼桢,没过多久,就接受了家里的安排和石翠芝结了婚。
就算没有顾曼璐和祝鸿才的从中作梗,他和曼桢也是难得走到一起的,他的父母是不可能让他娶一个舞女的妹妹的,日后懦弱的他夹在父母和曼桢中间会有什么结果,我们无从知晓。
说实话,在观看这部剧时,我一直认为沈世钧是配不上顾曼桢的。
在与石翠芝结婚之后,两人过着与大多数普通夫妻一样琐碎的生活,甚至在翠芝知道他还想着曼桢,夺过曼桢给他写的信,带有一点讥讽的语气质问他时,他也只是道:你看完了吗,看完了就还给我。
如他自己所说,两人性格不合,经常吵架。
夫妻之间没有所谓的爱情,有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各自的心底都还有自己所爱的那个人,然而也无法改变现在一成不变且不幸福的婚姻生活。
顾曼璐 姐姐顾曼璐是一个让人心疼的女子,但是后期她帮助丈夫祝鸿才加害自己的妹妹时,又是可恨的。
电视剧中展现了她是如何从一个善良、无私的女性一步步沦为出卖亲情,泯灭人性的恶妇的过程,她的心理由妥协慢慢变为变态。
但在她生命的最后日子,我对她又是心疼的。
学生时代的姐姐 前期,身为家中老大的她,在父亲去世后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下海做了舞女,在外受尽了委屈,家里不懂事的弟弟甚至嫌弃她给家里人丢脸,这对她来说是不公平的,但她依然尽心尽力撑起这个家。
面对初恋张豫瑾,她是自卑的,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但是内心仍然保留了对这份纯粹感情的向往,是她心里对于爱情的唯一牵挂。
所以在嫁给暴发户祝鸿才后并不幸福的她,听说母亲想把妹妹嫁给张豫瑾,而豫瑾似乎对曼桢也有意时,她崩溃了,甚至内心慢慢有点扭曲了。
以至于在祝鸿才不断地威逼利诱下,自己又无法生育时,想出了让自己的妹妹来代孕的荒唐想法。
在那个曼桢被强暴的雨夜,泪中带着苦笑的她有一些负疚,也有一些变态的快感。
然而在她帮助丈夫强暴妹妹之后,从母亲口中得知曼桢一有好吃的就想着她时,那一刻,她又是有一丝内疚和后悔的。
一切回不了头了,为了留住丈夫祝鸿才,她关住了妹妹,逼她生孩子。
几年之后,她彻底后悔了,身体也越来越差,日子不长了。
她想到了可以让妹妹将来有个依靠的两条路:先是去找了沈世钧,却只见到了沈世钧的母亲和大嫂,还有怀孕的石翠芝。
然后又去找了张豫瑾,却看到他已有了爱人。
看到张豫瑾之后的曼璐 曼桢也不愿回去照顾儿子荣宝,她失去了所有人的爱,在绝望中咬了一口祝鸿才说道:你毁了我一辈子,也误了曼桢。
然后死去。
祝鸿才 祝鸿才呢,是一个自私,贪恋美色且薄情寡义的人,曼璐嫁给他之后,他常常在外花天酒地,甚至说曼璐是不会下蛋的母鸡。
逼着曼璐帮着他强暴了曼桢,害了曼璐也害了曼桢,最后在曼桢的要求下,在他以为死去曼璐的“显灵”下,选择了放手,放了曼桢和荣宝。
祝鸿才选择放手石翠芝 石翠芝是一个有着大小姐脾气,具有反抗精神但又不彻底的人物形象。
石翠芝 在得知青梅竹马的沈世钧有了喜欢的人之后,她和性格开朗的许叔惠有了情愫。
在叔惠向他表明了心迹之后,她拒绝了和一鹏的婚约,想要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
石翠芝主动提出解除婚约 但后来叔惠碍于两人门第之差,自卑,选择了逃避。
在沈世钧以为曼桢另嫁他人之后,在周围人的撮合下,她和世钧走到了一起。
与世钧婚礼上的翠芝 可悲的是新婚之夜,两个互不喜欢的人抱在一起哭到:怎么办,你还是不喜欢我,我们是不是来不及了。
两人的新婚夜
两人的新婚夜 多年以后,两人的婚姻生活枯燥、琐碎,翠芝会埋怨丈夫死脑筋,难以升官发财,孩子们玩耍弄脏了地板,故意在婆婆面前树立女主人的风范,甚至带着讥讽的口气质问着想念曼桢的丈夫。
不知道她会不会想起当年那个追求纯粹且勇敢的自己呢?
当沈世钧问她,你幸福吗?
她答道:你幸福我就幸福,嫁出去的女人,都是以夫为天。
你除了不够浪漫以外,基本上还是一个负责任的好丈夫。
许叔惠 许叔惠因为自卑错过了自己心仪的女孩,而后报复性地娶了更有钱的大小姐仪娃,然后因为做了结了婚的男人最不可原谅的事以离婚收场。
多年以后见到石翠芝发出来内心的感慨。
叔惠的感慨
叔惠的感慨
叔惠的感慨 电视剧中,几乎每个人都是不圆满的结局,这也许就是那个旧时代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吧。
剧中的最后,两人再见。
只有一句,我们回不去了,擦身而过,错过了一生。
但日子总还要过下去,至少曼桢还有一个懂事的儿子荣宝可以相依为命。
正如电视剧片尾曲唱的那样:“就这样擦身而过,如果是注定的结果,何苦非要遇到你,遇到又为何爱我。
就这样擦身而过,难道我爱你不够多?
喉咙都快要喊破,有些话来不及对你说……”仿佛在诉说着曼桢那不幸而又无可奈何的命运。
结尾的曼桢 关于这部剧,其实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情节,碍于篇幅,今天就到这里了。
感兴趣的话,推荐大家去重温原片哦。
关注微信公众号 又见旧时光 更多精彩继续……
冲着蒋勤勤去看的,不出意料地被她的演技震撼到了。
曼璐 从 前面对家人做出的重大牺牲 到 后面的 与祝鸿才狼狈为奸的自私 再到后面的 低声下气的努力和挽回 都让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曼璐太不容易了…相比曼祯,可能有许多人会觉得她更可怜,她的确是,可是我无法忘记曼璐在老家本差点要和初恋订婚却被人认出来是舞女 然后不顾奶奶的劝阻走下河里 边走边说自己 跳进河里 洗的干干净净的就不会被人嫌弃了…还有她的临终前那一番话 她对祝鸿才说“你可以抱抱我吗”结果当祝鸿才的手臂想要伸过来抱抱她,她却立马用自己的最后一口气 拼命咬住他“你毁了我的一辈子,也误了曼祯!
”…… 心疼曼璐,在我心里她是主角,蒋勤勤的曼璐让我看的不禁流下泪水,相比之下林心如的曼祯 只是让人觉得她太惨了 。
准确说不是看过,而是看了没看完演员的问题,情节的问题总觉得电影精炼不少,虽然吴倩莲长的不漂亮,但是顾曼桢演得很到位
半生缘。
卧室里有了电视,前两天无聊,忽然想重温一下。
03年的剧了,记得当时没看完,印象一直停留在第二十五集那个雷雨夜,类似童年阴影。
今天重新刷完了这部剧,却是不一样的感受。
有门当户对的阻碍,有世事弄人的无奈,也有结局已定的宿命感。
可能是作者自身经历的原因吧,不同小说的男主大多不尽人意。
最开始十八春后来改写成半生缘。
电视剧改编得温和了很多,对感情和人物也美化了很多。
世钧和叔惠放在现在也算谦谦君子。
但是,在处理感情上依然软弱无力,只有动情的勇气,没有担当的作为。
世钧温和良善,从第一次偶遇就帮忙的好印象到之后有缘再见绅士风度再到后面找手套去六安的种种,两个人相爱得理所应当,人人见了都会觉得是很好的一对,郎才女貌。
可是到中间两个人吵架,轻而易举地就信了别人的一言两语,轻而易举地就回南京对此时脆弱不那么强势的翠芝有了一点点动心,轻而易举地放弃了寻找与他人结婚。
就连世钧最后和曼桢最后相聚,听到曼桢这些年噩梦般的经历时,说出来的竟然是你会不会生气,会不会恨我此类无关痛痒的话,而后哭着说我想和你回到过去。
到最后被曼桢一语道破,你出了这个房间,就会这么说了。
而后镜头切回家里,又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
曼桢让我感觉是难得书里,没有多少缺点的女主。
从家境一般,勤工俭学,到努力工作,挣钱分担家里负担,再到为了孩子与姐夫结婚,进而离婚,养家糊口。
从对爱情无比期待且坚定,到最后心死如灰,没有了幻想。
当那个噩梦撕碎了少女所有的纯真,她并没有就此自弃,反而愈加坚强。
她善解人意,遇到世钧的温和体贴,便如金风玉露相逢。
她思想独立,会一直鼓励世钧追求自己的理想,也会在所有人面前为姐姐据理力争维护她的尊严。
她知进知退,可以在家里需要的时候打几份工,也可以在杨先生示好并提供更多的薪酬的时候婉言相拒。
她不卑不亢,能屈能伸,被姐姐称为烈女,也能在孩子最需要的时候和姐夫做名义上的夫妻。
然而。
大多数这样的女主,不会太幸福。
最后那句,我们回不去了,不知道碎了多少人的心。
小时候看剧觉得曼桢最悲剧,现在再看,是曼璐。
张爱玲写的东西总带有点宿命感,比如曼璐。
她也必然想像曼桢一样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做一个干干净净知书达礼的女孩子。
可是命运使然,从她为了家里走上舞女的路开始,就决定了她这一生不可能会安宁喜乐。
她也曾是别人心上的白月光,穿一件紫色的旗袍,眼睛里都是光芒。
可是她知道自己做出了选择以后,那些日子都成了幻想。
后来她嫁给祝鸿才。
她爱他吗?
我记得有段剧情,祝鸿才为了救她和妹妹,挨了一刀,她瞬间被感动,那个不惜为了钱出卖自己的女人,却双手把多年的积攒奉上,给了那个最后毁她一生的男人。
结婚后便是花天酒地和她流产后的冷眼相待。
这些并不算什么,最后让她绝望的是,那个曾经视她为白月光的男人面对穿着紫色旗袍的她,告诉她,对妹妹有点心动。
哀莫大于心死,她变得歇斯底里,开始了那个最可怕的计划。
03剧版的曼璐是蒋勤勤演的,这个被琼瑶称为水灵的姑娘,虽然演风尘女子也并无违和,演技过人,但是我就是恨不起来,她亲手葬送了妹妹的幸福,可是,她的幸福却从未有过。
剧版的结局里,曼璐因病去世,曼桢离婚独自抚养孩子,世钧与翠芝依然三观不合,却是彼此的好丈夫,好妻子,叔惠找了一个比翠芝还要有派头的大小姐,但是终究是把别人当影子而后离了婚,祝鸿才和别人的妾室孩子在一起,有了之前没见过的收心和体贴,豫瑾妻子被残害自己被抓。
曼桢有这样一句独白,"十四年了,日子过的真快,对中年以后的人来讲,十年八年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年轻人来说,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这些年来,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生活和心态都有了变化,我们之间,便是隔了生生世世了吧。
遇见谋昌我现在很幸福,面对过去学会释怀,学会放下,勇敢面对,需要大家更多的祝福。
张爱玲《半生缘》里所体现的东西,当半生的缘分成为此生的羁绊,纵使活得安稳,也依然觉得充满了缺憾。
感情里的三大遗憾:错过了最爱的人;和不爱的人结婚;明明有婚姻,却寂寞得像极了单身。
在重重压力的威胁之下,只要稍微有一点儿不坚定,有一丝的分心,就可能使一对恋人渐生裂隙,分道扬镳。
是两人缘分太浅吗?
也不是,是曼祯的命太苦,是世钧的意志太不坚定。
爱情里的沈世钧,是懦弱的。
如果他在这段感情里选择信任,不在失去联系后随便找一个人结婚,两人的结局就不至于这么凄惨。
其实,任何外力都不足以让一段感情离散,真正无法让有情人在一起的,往往是当事人自己。
第一次见到她是04年。
浓妆艳抹,分外妖娆。
荧屏里,介绍语焉不详而悲戚有余:她是一段悲剧的制造者,却是另一段悲剧的受害者。
意思大抵如此。
片段中,那女子媚眼如丝,体态婀娜,却是过眼云烟。
我已无心再往下看。
断然预知,这女子,会让我疼惜地落泪,且一定无法安慰。
她笑意盈盈,搔首弄姿;她故作妩媚,不喜流泪。
我唯有心疼而已。
她是家中的老大,于是赚钱养家,理所当然。
她有过一段青春,早已被践踏完整,不留一星碎屑。
心中不是没有幻想,可是,年少单纯的爱情,在现实面前,永远只能成为苍白的拥趸。
她无心追求,不忍留恋。
“青梅竹马,那只是一颗包着糖衣的毒药。
”她心知肚明,她与他,今生只能错过。
甚至,来不及半生缘分。
青春的埋葬,灵魂的陨灭。
那不是肉眼可以明鉴的血肉模糊。
于是局外人不懂,亦不肯设身处地。
我见过她的眼泪,在纵身一跃的前夕,她精疲力尽:“我要洗得干干净净的,干干净净的,就没有人嫌我脏了......”那是她第一次把自己的疼痛撕扯,剖之于众。
从此,她再也没有无奈的机会。
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即使幻想,于她,也是那样的遥不可及......她已没有从头再来的资格。
也许,她是罪恶的。
当她亲手葬送妹妹的幸福把她推至万丈深渊正如亲手毁掉一件倾之所有用心打造的艺术品时,你会恨她。
只是,此时此刻的她,内心世界的复杂,庞大而悠远。
外人,从不曾经历她的一切,如何有资格对其指摘斥责?
我有私心,从头到尾,希望命运不要对她刻意残忍。
但是,千处心酸,万般愧责,终究逃不过香消玉殒。
于是,当她成为众矢之的,我龇牙咧嘴、眼泪簌簌。
曼桢,你不配恨她。
因为没有她的肮脏,你一无所有。
如果不是你愚钝的嚣张刺伤了她的心,她不会绝望得那么彻底。
做不出没有你的假设,因为太过美好的海市蜃楼会让我深觉心有不甘的疲惫。
你尝尽半生的幸福,她却得不到半生的欢畅。
可是,一切都来不及挽回。
毁灭,早已伊始。
她最后的狰狞,让我心颤。
红颜薄命,那是不知情者的唏嘘。
而我,早已释怀。
在死亡也带不走她肩膀上的责任时,我看到她嘴角的一抹凄然。
她不知道,她是这个世界上最干净的女子......
一直没有完完整整地看完《半生缘》但记忆力却始终挥不去林心如演唱会的两首歌。
虽然不是最好的歌喉,但旋律配上剧情,在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张爱玲的小说有着很浓的时代印记,就像这部电影的开头,旧上海的影响和主角曼桢的独白,让故事有着立体感。
从前有人告诉我上了大学之后不应该再留恋于张爱玲,琼瑶的爱情小说,要脚踏实地学习,做事,为自己的未来铺路。
但张爱玲是那么地极富才华,让人对她的文字痴迷,上瘾。
好久没有像现在这样有空闲的时间了,如果不抓住这个尾巴,也许再没有机会好好品味她的作品。
曼桢和曼璐都是悲情的角色,她们最终都和自己的挚爱错过。
为了一大家的生活,作为大姐的曼路下海做舞女,在上海灯红酒绿的歌厅里浓妆艳抹,陪着各样的男人喝酒,跳舞,以出卖自己的身体来维系一个大家庭。
但她的心里却是善良纯净地,宠爱着自己的妹妹,不愿意她受委屈。
曼璐是美丽的,不仅仅是外表,她也一直有一颗向善的心。
张爱玲一向善于描写人的心理变化,曼璐的心态也在婚后越来越病态。
她心里最爱的男人依然是豫瑾,否则她不会可以穿上他最喜欢的紫色旗袍,来到豫瑾的面前。
女人总是有种骨子里的自尊,即使不能够和对方在一起,也希望对方对自己恋恋不忘,希望对方还一如既往地珍惜着自己。
但人总是会变,曾经的初恋已经不复存在了,曼璐没有得到自己想看到的回应。
我想最刺激她的就是知道了自己的初恋爱上了她所宠爱的妹妹。
她太痛苦了,她快要疯了,这长久的日子,曼璐就靠着心理仅存的一点点的回忆过活,即使自己已是残花败柳,但她知道有一个人一直从心里珍惜她,虽然她明白他们不可能了,但当这层心里的慰藉也被剥夺的时候,尤其是被曼桢剥夺的时候,她彻底地崩溃了。
可怜的曼璐,她承受了太多的苦毒在心里,她背负了太多了委屈。
她以为她深爱的男人会被妹妹抢走,她以为豫瑾爱上了曼桢,但事实上,豫瑾追逐的也只不过是曼璐的影子。
此刻的她对曼桢的嫉妒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她最终毁了曼桢一辈子的幸福,做稳了祝家的太太。
在那个狂风呼啸的夜晚,曼璐几乎发疯地大笑,也许她在想,为了这个家她牺牲了这么多,这回终于有一个人可以比自己还要惨。
她明知道曼桢和世钧两情相悦,却用那么轻松的一个谎言打发了世钧,她知道自己葬送了曼桢的幸福。
虽然她用尽力气补偿,但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但曼璐终归是曼璐,她的本质是纯净,善良的,为了赎罪,她始终没有快乐过。
也许这就是曼璐的一生,也许这就是她的命。
生在这个家里,她的长女,她不下海,没有人会做。
虽然爱着豫瑾,却深知自己已经不可能再明媒正娶地成为他的太太。
她一直都在委屈自己,看似精明,却脆弱不堪。
曾经的美好的回忆,几乎支撑她一路走来的精神力量也坍塌,十里洋场, 红尘女子,守着心中的爱,带着杜鹃蹄声一般的悲情离开了这个刺痛她心的世界。
曼桢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经十四年过去了,这期间,我们又是经历了怎样的生死离别。
我始终相信缘分,也因为这样,特别倾心于这部剧。
曼桢也说,有缘的人总是会遇到,而有些人却一辈子也遇不到。
她和世钧就是前一种,命运似乎在牵拉着他们,让他们相遇。
他们相爱了,一切似乎是那么地自然,那么地舒服。
两个人都温文尔雅,两个人都善良孝顺。
但同时也都背负着双方家庭太多的差异和隔阂。
曼桢有思想,也很独立,她不愿意早早地嫁入沈家,一辈子都靠着沈家的积蓄生活,世钧也在努力地理解,他们爱地让人那么舒服,即使有争吵,也觉得很温暖,很舒心。
但这距离似乎越拉越大,世钧也万万不会想到曼桢会被施计,也不会想到曼璐会向他撒谎。
他相信了曼璐那个谎言,他以为曼桢变了。
也许这就是半生缘,直到十四年后再相遇,一切答案都在眼前的时候,有情人已经不能终成眷属,曼桢和世钧,再也回不去了。
回首半生匆匆,恍如一场梦,你像风来了又走,我心满了空。
曼桢,世钧;豫瑾,曼璐。
始终只有这半生的缘分
最近把半生缘的电影和电视剧都看了,觉得电视剧的得分可以更高一些,尤其是相比现在大部分电视剧,在剧情的逻辑性、服化道的设置、矛盾的推进上都值得一看。
影版最心疼曼璐,因为曼璐的苦是掀开一点点就能窥伺全貌,不忍去看,不忍去想,她的命运太悲惨。
带着这份心疼去看剧版,蒋勤勤无疑是极美的,美艳风尘泼辣但犟不过命运,有很多触目惊心的台词在影版看过后那份震撼有所减少。
比如豫瑾说“我现在看年轻时的自己太幼稚可笑了”。
比如曼璐劝曼桢“我们家什么时候出了一个烈女,都是一个妈生的,凭什么你就那么高贵我就那么卑贱”。
由于个人感觉林心如的颜值演曼桢更有说服力,且剧版各个演员都很给力,所以此评给电视剧。
最心疼的是曼璐曼璐的悲剧在于她从来没有尝到生活的甜头。
她背负了全家的生活压力,被迫沦落风尘,她没有选择。
在坑妹妹这件她最大的错事上,直接导火索是妈妈和奶奶要撮合豫瑾与曼桢,深层原因是作为一个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女人她只能从封建旧制度里找出路“借腹生子”。
她不得不依附男人,因为当舞女的她没有谋生技能,但她又找不到好男人,因为那个年代看轻舞女者多,看轻嫖客者少。
看似是她做错了,其实是她无力抗争。
当后来杰民都大学毕业在银行工作了,强民(一直分不清这仨弟弟谁是谁)的老婆也能和婆婆闹矛盾了,弟弟们都有自己的生活了,只有她,已经死了,就算没死,也不会有平静的生活。
不知道弟弟们会有多少记得她的牺牲,记得也没有用,她的一生已经消耗尽,报销了。
全剧中她都是一个勇士一个侠士:扛起全家的负担送弟妹上大学,哪怕被弟弟不理解,是她的大勇气大担当;祝鸿才帮她挡了一刀,就拿出自己全部积蓄支持他,是一种侠义和知恩图报;在和豫瑾订婚被人认出时撕开遮羞布,是在爱人面前的骄傲和体面,哪怕自己伤心欲绝,跳河求死。
其实那时候的豫瑾是可以争取的,但争取的话太卑微。
临死前她试图再为妹妹做一点弥补,再去看一眼心爱的人,以不打扰的方式跟她告别。
她这一生虽然做过错事,但是值得敬佩。
最糊涂的是妈妈和奶奶她们在两个女孩的人生中持续在起负面作用,没有能力,没有主见,封建守旧。
世钧作为一个不错的年轻人,在她们那里屡次遭白眼和冷落,曼桢曼璐那么孝顺,她们却糊里糊涂地看着两个女儿走向悲剧。
特别是曼桢的悲剧。
最好的遗憾是翠芝和叔惠正如剧里所说,很多时候相爱的人并不能走到一起,面对这种遗憾,最好的结果是大家都过成最好的样子,以便再次重逢时可以喝一杯酒,笑着谈这些年的经历,把关心藏在眼底。
特别喜欢影版翠芝在叔惠回国时的重聚,处理的非常细腻,剧版过于直白,反而失了韵味。
最好的朋友是叔惠和世钧人生有朋友能随时去他家住,不会觉得打扰;能恳谈自己的恋爱,不会觉得丢人;能哭能展现自己的懦弱,不怕看不起;十年不见来家里不用收拾,不怕怠慢,是非常幸运的。
主角呢,他们很遗憾,但这是他们人生最深刻的记忆。
如果他们结婚,也只是一对平凡恩爱夫妻,但因为错失,永远内心悸动,永远不敢老去。
曼桢的幸运在于她是大学毕业能独立生存的女子,所以祝鸿才夺去她一段人生不会夺去她全部的人生;她姐姐就没有这么幸运。
他们在叔惠家重逢那一段演得非常好。
俩人克制着眼泪,眼睛控制不住地想看对方,但又要在人前避开目光,那仿佛黏在一起的眼神,不管旁边人说什么,世界都只有他俩。
还有在街上曼桢看到世钧又怕被发现差点被车撞,非常写实。
导演很认真,里面有很多镜头用光是讲究的,观众代入感强。
比如有一集曼桢在黄昏里坐在窗前看信,有电影的味道。
从前的电视剧真好看。
哪怕台词有点糊,原声嘛。
以前看林心如的半生缘还是个学生,我还记得曼桢被强奸后和姐姐对话那场戏,觉得姐姐很可怜,后来世均来找曼桢,曼桢用沙哑的声音叫着世均,可是世均还是被姐姐骗走了,后来家里不给看。
直到上大学的时候,在旧书摊花了八块钱买了一本张爱玲全集,把半生缘看了一遍,原来结局他们没有在一块,原来翠芝爱的是书惠,原来相爱的人没有在一起,不爱的人在一起了。
刚刚突然刷到半生缘,再一次看到蒋勤勤和林心如,她们那时候可真漂亮呀,十八年过去了,我也长大了,体会到那句中年人十年八年是一瞬间的事,年轻人三年五载就是一生。
第十六集有感真的很不喜欢剧里翠芝喜欢世均的改编。
曼桢和王先生,曼路和豫瑾在六安的情节,最多是狗血,翠芝这里直接把整部剧的灵魂给还没了今天看到曼桢怀孕困在姐姐家里,在想世均如果知道她的遭遇,一定会比她还痛苦,怎么会不要她呢?
曼帧是坚强的自信的,她自己被姐夫强暴,想到的并不是男朋友会抛弃她,而是男朋友会怜惜她,这一点真的很值得女孩子学习。
主要是珠玉在前
蒋勤勤和李立群的姐姐姐夫演技太好了,全程都在飙戏,但是曼璐也太年轻貌美,弄得很多原著设定的台词(比如走下坡路,浓口红沾在煎馒头上以为是生肉,年纪大了等等)毫无说服力。最大的败笔绝对是翠芝的感情戏,改成喜欢世均已经够无语了,却又要强行还原书中和叔惠的感情???曼桢的打扮穿衣也过于千金小姐,原著因家庭艰难,姐姐身份又复杂,特意描写她常年深蓝色袍子,淡灰色的旧大衣等等,衣着朴素得像小寡妇(也是出于一种对外界防备的影射),却丝毫没有体现出来。不过整体还是很不错的一部剧另:电影版太赶,剧版又太拖沓
交叉的悲剧,世钧有世钧的惨,曼桢有曼桢的惨,可叔惠和翠芝,其实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也不要再提曼璐和豫谨了。
将张爱玲小说琼瑶化,你们哪来的脸
看的难过死了!!
這電視劇一開頭就被林心如的一口台灣腔給毀了
剧情不喜欢。
我们回不去了。
蒋勤勤脸滚女主几条街……恶女役演得太有范儿了。还有这一版硬是把张爱玲改成了琼瑶奶奶,在下是服气的。
我们,回不去了。
所有林心如的片子,我最喜欢她演的曼贞,非常喜欢。蒋勤勤的演的曼璐也很好。
是我觉得拍张爱玲最忠于原著也质量不错的电视剧,演员都挑得不错,蒋勤勤演风尘女子效果这么棒,就世钧那个我稍微有点不那么喜欢〜
本来导演要找蒋勤勤演曼桢,她自告奋勇演曼璐,没人相信她能驾驭这个角色,她用实力打脸。提起顾曼璐,一半观众认为她是童年的阴影,另一半却因为蒋勤勤恰如其分的表演而对其又怜又恨。看完这部剧我由衷感叹蒋勤勤作为一个演员的可塑性真的太强了。
蒋勤勤在此之前的大多数角色都是我见犹怜的琼瑶型女主,但演绎顾曼璐的风情与浓烈依然相得益彰。相较而言,林心如太平庸了。一直觉得谭耀文长得丑,他的沈世钧也不得我心。
这是张爱玲笔下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拍成这样真的接受不能。
印象最深的是那句 世钧 我们回不去了
眉毛那么短,天涯却那么长。
我看就蒋勤勤在里面演得不错。
蒋勤勤转型之作。演的很好。
这种片子,必须快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