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Grey's Anatomy Season 7,医人当自强 第七季,格蕾的解剖 第七季,外科实习生格蕾 第七季

主演:艾伦·旁派,吴珊卓,James Pickens Jr.,贾斯汀·钱伯斯,凯乐·利,帕特里克·德姆西,埃里克·迪恩,钱德拉·威尔森,杰西·威廉姆斯,基姆·瑞弗,凯文·麦克基德,丹尼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剧照

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1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2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3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4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5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6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13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14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15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16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17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18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19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 剧照 NO.20

《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长篇影评

 1 ) 童年的终结

书还没看,等有空买来看看,这种书在本地比较难买,有几本很想看的科幻只能买到原文,对于外语弱鸡来说只能呵呵了。

剧中卡列伦明确说过:1.人类不能再继续发展了,因为太空中有人类无法面对和想象的危机。

这句话的潜台词也可能是超主的统治者在应付某种宇宙危机,需要进化人的帮助,而这种进化的潜力或许每个种族只能激发一次,所以收割一茬之后,地球就被弃之不理。

2.他隐藏身份,是因为恶魔的形象;他是恶魔的外表,却只是无奈的奴仆;他是外星人,但是也希望和男主是朋友。

但是另一方面儿童们经常会注视十字架, 隐射上帝是恶魔的统治者,神们在真正主导一切。

所以我总觉得,编剧是从科学角度在反宗教,又或者是反讽吧。

另,童年的含义我觉得纠结的人最多,包括我也在看剧的时候一直纠结,我看了一星期才断断续续看完。

我不知道原著是怎么表现的,就按照第一季目前的编剧思路来尝试分析一下,说的不对的,请轻砸。

童年第一层意思,人类处于星际文明前夕,属于星际文明的儿童时代,它是宇宙文明中的童年时期。

然而因为星空深处有无法想象的危机,这个星际文明的儿童被提前终结了。

童年的第二层意思,黑人说过现在的人类更强健是人类2.1新版本。

这是人类本质上的进化,就好比人猿是人类的童年时代,正常人类是超人类的童年时代。

童年的第三层意思,是蒙昧的宗教崇拜彻底崩塌,文明的愚昧时代才需要精神偶像,当一切秩序都不复存在,神话揭开面纱走到前台,思维模式上的幼稚也需要终结。

童年的第四层意思,表象上就是儿童全部失去,而且失去之前,儿童们的认知力等各种能力都与生俱来,这种成熟思维的思维共生体已经失去童真,不存在童年时代。

后来当儿童全部飞走,人类连儿童都无法拥有,孕妇醒来会发现自己的大肚子消失,人类彻底失去了繁衍的能力。

这一点大约是从宏观上社会文明终结-微观上个体终结-信仰终结精神上彻底的蜕变,至于蜕变后是死是活,只有看人类自己怎么选择了,超主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他们只是来收割一茬麦子就走得农夫,还是钝刀子割肉、温水煮青蛙那种方式。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很无聊,但是这片子科幻味道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大场面的,更多的还是深入个体的心灵,探索这种改变带来的切肤之痛。

还是值得一看的。

但是,我觉得感情线还是太狗血了,在人类灾难中插播小清新,我简直无法接受。

卡列伦还真是好基友,帮代言人创造幻境,让他爽歪歪。

这种剧感觉出第二季很难的样子……希望不要被阉掉。

另外说一句,我喜欢那个扮演日本研究员的女演员,挺有魅力的。

 2 ) 童年终结之后的随想

首先,本人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已经引起我足够的好奇去读这本书了。

从一开始Karellen为Ricky创造出那个房间,到最后Milo在掌心烙下一个心字,都在说唯有记忆才是人类的感情、文明、智慧不断传递和延续的唯一方法,没有永恒的灵魂,也没有永恒的物质,更没有永恒的天堂。

Ricky心中的Annabel之所以能够一直存在,是因为Ricky的念念不忘,当Ricky死去Annabel也随之消逝,Milo也是因为明白了这个道理,在最终之日才希望能有人能记住他的名字,希望人类能有一丝回响存于寰宇之中。

仔细想来世界确实如此,无论你生前多么声名显赫权倾朝野,如果不能在历史上留下一丝记忆就会如风中砂砾般散去。

史籍之中很多也只有一个名字,不知前因后果的冒出一个名字,然后没有然后。

多数人就没有痕迹的消失了,怪不得那么多人的老祖宗拼了命的要立个牌位写个族谱希望后代能够不断延续永不忘记,或者无比珍惜名声二字,希望能够留下身后佳话,或者建功立业为世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所谓永生,只能如此。

这种永生也只是自欺欺人,真正认识你的人逝去之后,你就成为了书本史籍中的一个名字,一个全新的编撰出来的人,哪怕这是一本你自己书写的自传,也肯定不是真实的那个你,至少不再立体。

无需永生,记住你爱的人,被爱你的人记住,足矣。

PS:所谓童年的终结,是把人类的文明看做文明的儿童阶段,然后再以儿童为载体变为一种能量存在于宇宙之中从而成长为文明的成年阶段,估计刘慈欣的三体中就借鉴了这种想法。

 3 ) 我真后悔,浪费一晚上将其看完

看完美剧《童年的终结》,心理感觉怪怪的。

人类灭亡,但是人类的孩子最终融合为整个宇宙意识?

而地球毁灭,只不过是地球诞生出了人类而已?

呵呵。

怎么总感觉一股浓浓的“共餐主义”要比资本主义优越的意思。

(我可不想被代表!

)说真的,我厌恶宗教。

这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神”,有啥好膜拜的?

这就好像国家的概念。

先是有国,还是有家?

但是没有家,又哪儿来的国?

你瞧,这完全彻底的变成了————先是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问题。

个人认为,个体的存在是必然,然后终将殊途同归。

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

然后,整体必然再次分裂,分裂成各个个体。

这就是循环。

也就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太极阴阳。

童年的终结,只不过是讲了人类种族的灭亡,却融入了所谓的宇宙大智中去。

可是我坚信,在遥远的未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所谓的大智,超智,又如何?

为了智慧,或者某些强大的精神力量,难道我们人类就应该迫切的希望,天网,和终结者的到来,毁灭自身?

还是像那些,看上去不像是救世主,反而刚像是魔鬼的家伙们来这里带领我们步入所谓的乌托邦?

统一的思想是可贵的。

但是,如果走上邪路,请参考二战中的邪恶轴心。

而个体又是自私的,我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了对物质的追求上。

说真的,尤其反对该剧的这种观点。

从个体,从而步入联合?

那些什么狗屁的宇宙大智,你们不觉得,你们的智慧,和世界,这整个宇宙,就犹如被天网统治下的地球,冰冷,毫无生气,到处都是残砖断瓦,为了所谓的完美而杀戮人类吗?

这样的完美世界,请问,又和纳粹主义,有多大的区别呢?

不过,话又说回来,看到剧中所谓的救世主和乌托邦,我就乐了。

当时我就明白,哪怕没有第一集片头,最后个人类的黑哥们儿在那吐槽,其最终的结局,恐怕的确不会太美好。

是啊。

人类终将被救赎。

但救赎人类自身的,只能是人类自己,而不是什么妖魔鬼怪。

更不会是什么天堂和地狱。

(什么上帝老爷子,以及天启四骑士啥的,你们还是洗洗睡吧)如果我们人类最终无法反思自己,曾经创立的辉煌,以及曾经犯下的滔天大错,那就只能证明,我们都白白进化到现在了。

生命,种族,其竞争是相当惨烈的——-看看高富帅和屌丝就已经一目了然了。

难道这个世界(我指的还不单单是地球),竟然允许把有限的资源,共同分配给那些,势必会遭到淘汰的种族和生命吗?

这个世界上,蠢才不中留啊。

在看到最后,什么宇宙大一统,种族大联合,我顿时后悔自己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来观看这部美剧。

其他的我不敢说什么。

但是对我个人而言,这是违背我自己的世界观的。

对我来说,恰恰相反,如果真的有所谓的宇宙意识,那么为什么不试图找出最优秀的进化方式来进行推广呢?

反正,恐怕连宇宙自身,都不是永恒存在的吧?

永恒存在的,我看也就只有“时间”这个观念了。

我是说,至少,我会留下大把的时间,看看暴雪公司的《星际争霸》这款游戏,从虚拟,走向现实。

究竟是代表着精神力量进化的神灵族会赢得胜利,还是代表着工业科技的人族走向彼端。

又或者,是基因吞并扩张型的虫族,会笑傲江湖?

(刀锋女王,你可要努力啊)原因很简单————真相,永远都是从实验室里走出去的。

就好像,真理,永远都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

一样!

————————————————————————————————————————当然了,个人观点。

我已然说过,我可不想被代表!

宁愿在地狱里称王,又何必在天堂从奴呢?!

 4 ) 属于中上层的作品

我去,悲剧结尾了呀,地球拜拜了文明毁灭了高级智慧上边实际还有更高的智慧啊。

这个属于想评四星吧部分演员及部分表演不到位、三集下来感觉一直在展开展开展开最后让人着急就剩这点时间了你要怎么结束啊时间快没了怎么还不揭开啊快结尾了答案呢这样这样的,评三星吧题材确实挺好的,为了进化为了走向融合的下一阶段,离开宇宙文明的童年阶段,人类毁灭得不留任何希望,温柔入侵再暴力毁灭,温水煮青蛙一般。

 5 ) 宗教色彩浓厚的短剧

可能是小说写得早,或者是拍的集数太少,剧中总有一些部分感觉唐突与难以合理,但这些还是掩盖不了本剧的光芒。

个人觉得宗教色彩极为浓厚,或者可以说就是在探讨谁才是神。

卡列伦恶魔的形象总是隐约暗示着观众,原来恶魔也不过是神的奴仆,不禁让人深感人的脆弱与无助。

唯有一支不停播放的曲子才证明了人类文明存在的痕迹。

作者通过此篇告诉人们,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信仰,心怀希望,否则人类将无比脆弱。

 6 ) 原著值得阅读,美剧随便看看就好别认真

先回答一些看到的问题。

首先让没有读过原著的朋友了解一点,原著发表于1953年,原著没有什么政治隐喻,把超智比喻成共产主义那只是观影者自己yy的而已。

原著原文说明在超主的管制下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君主制,独裁制,各类政体和意识形态都能够完美运行并且适应这社会需求。

其次,关于超主长得像恶魔这个事情,首先原著中超主并不像恶魔,有点类似但不太相同,原著的超主是长羽毛的。

其次原著中踢到早期宗教祭祀中,人们偶尔触碰到了这种精神链接,就会相互连通,而这种精神连接是超越时空的,时间的规律可以被打破,这就是远古先知能看到未来超主的样子的原因。

其他一些东西在下文中尽量谈到。

首先,在1953年,人类甚至还没有登月,而阿瑟克拉克的小说却已经开始探讨生命进化的终点。

这里纠正一部分观众的观点,认为超主其实就是借着进化人类的名义屠杀,如果这么想,说明你太狭隘了。

如果你真的喜欢科学,喜欢科幻,更热爱哲学,你应该了解到一种情况,生命的智慧差距,或者进化差距,给人带来的,将不是外星人,而是,物种上的差别。

这一点,我很喜欢用刘慈欣的一部短片小说《赡养人类》中的部分内容来阐释。

如果把人分成梁群,其中一群受到优质教育,那么这群人只是比另一群人懂得多,知识广而已,但是如果,在小说中,社会出现了直接将知识植入大脑的技术,而此技术价格高昂,只有富人支付得起,于是,富人都可以用极短的时间,学会许多语言,知识,进而从智力水平上得到了进化,而这是穷人努力一辈子也达不到的,自然没有办法融入富人所交流的圈子,这个过程加剧了贫富独立,富人的高等智慧圈子,产生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艺术,而这些,对于没有得到智力改造的穷人而言是完全不能理解的,这就像你没有办法让一只狗听懂交响乐。

于是,富人和穷人就进化成了不同的……物种。

说了这么多,想说明什么呢,在这部电影中,至少在这个世界观下,生命的进化终点是思维意识的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意识融合,成为超智,这种观念,对于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中的读者,都太先进了,这个差距,不是你比我聪明的差距,而是你是比我更高等的物种。

这种进化理论对于有血有肉有物质实体的人是不能接受的。

甚至于,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就像狗没办法听懂交响乐!

但是反过来思索,无论小说和电影的这个构架是否是正确的,但至少,我们没有办法证明科学的道路就一定是正确的,科技是否会有尽头,甚至于,还是一个小孩子的人类是否能妥善利用好科学这把威力无比的手枪,如果用不好,科技滥用的苦果我们也多少正在承受一些,我相信观众知道这将是怎样的灾难!

我们没有办法语言科技的终点,因为我们还是孩子,人类从工业时代开始科技爆炸式发展,可是说到底,对于浩淼的宇宙,我们也只是像盲人一样,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所以,武断的说,超主只是滥用力量, 故意导致人类毁灭这样的说法,我是不赞同的,因为我们甚至不能确定物质的真正本质,现代最热门的超弦理论,也依然有其不完善的地方。

我们也不知道,思维意识是否可以脱离肉体和物质存在,我们甚至不能弄清,意识,到底是什么。

总之,我们不理解,不代表就是错的,我们不能接受,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办法放弃自己固有的思维,我想这也是作者设定只让孩子得到进化的原因,成人认知完善,思维容易固守。

而孩子却最有创造力。

有一些原著的细节,我觉得电影应该有却没有,例如人类对超主的飞船试射核弹,核弹却没有爆炸,消失的无影无踪,我特别喜欢这个情节,原著部分内容也跟核危机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不过美剧改编剧本后的年代,核不扩散已经成为了国际共识,人类早已渡过了最大的核战争危机(小说创作时正是冷战军备竞赛,核武器危机的时代。

作者这么写也是理所当然。

)另一个地方有观众提到,就是超主在读书的一个情节,我觉得是故事的一个转折点。

当然,诚如很多观众所说,这部剧爱情戏份加的有点多,对于如此宏大的题材,显得有些狭隘。

不过为了收视率的商业化改动,也就忍忍。

总的来说,原著所表达的东西太深厚,生命的终极形态,反乌托邦思想,对于战争,社会,宗教,哲学的思考,太多太多,都是电视剧很难表现的,对导演和编剧的功底有相当深厚的要求。

我建议观众大致看一看就好,然后去看原著。

真正体验原著要表现的那种恢弘大气的生命探索。

 7 ) 我心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童年的终结》全部3集看完,观感不甚理想。

  本来是科幻哲学剧,变成了披着科幻外衣的言情+惊悚剧。

电视剧主创加入了太多的小情爱,抹杀掉了太多的大情怀。

外星人的设定变得低级且小里小气,研读人类书籍的重要情节被删掉;在推动人类进化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但在剧中变成了在天上吓唬你的旁观者。

“碟仙桌”根本就是地球人的东西,却变成了外星人的“神器”,借用其发现外星人母星的过程也变得生硬且故弄玄虚莫名其妙。

深藏海底的大科学家变成了舍不得男友的小女生,经过周密设计的星际偷渡变成了一个真空收纳塑料袋——就那么堂而皇之躺在大章鱼旁边,你以为外星人是得有多蠢?

  至于二婚多年仍对前亡妻念念不忘的农夫小子,你就快点去那边找她吧好吗?

省得你在这边受活罪,还折磨另个人。

第3集里,Ricky 在当初蜜月房间里磨磨唧唧的一段,非常、非常的无聊且画蛇添足,主创们生生把这剧弄成了“盗梦空间”+“人类补完计划”。

  当全世界都变成了“乌托邦”以后,坚持原本传统生活的“新雅典”就成了真正的乌托邦——所以“乌托邦”从来都是只属于“少部分人”的。

每个人都渴望乌托邦,但当每个人都进入到它之后,就感受不到它了;而那些去到其他方向的,或者坚守原地的,便形成了全新的且自认为是“真实”的“乌托邦”。

  在意识到末日的降临时,人们就只是说着一些不明就里的煽情的废话么?

失去了孩子就失去了一切,立马奔向自杀的火海,真有一种“全世界父母都是中国人”的幻觉。

  所有的这些使片子变得低端、粗糙、仓促而草草的改动,我能想到的最大的原因就是,节约成本、讨好观众。

  然而看到最后,发现这些都不算什么,谁又能想到这个世界最后留下的竟是汉字的一个“心”字。

  我心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还是去看原著吧,那种连续几代人连结生命也探究不明的末日真相,那种命运注定的无助悲怆,那种宇宙中毫无印记的存在幻影。

地球连一颗原子都不如,自认为“伟大”“智慧”的人类,你以为你是什么。

  最幸福的便是最愚昧的。

#友情提示:有能力的话还是要看英文原著,我没有这个本事,所以只好忍受中文译本里明显的错漏。

#

 8 ) 天下大同之后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在他的名著《利维坦》中,构思了一种解决人类争端的方式,这种方式要求一个绝对强大的力量垄断所有的暴力与正义,成为人类事务的最终仲裁。

这种力量,即被称为“利维坦”,意为“庞大之物”。

霍布斯认为,只有在统一的利维坦之下,人类才能最终结束人与人之间的无限争端,进而建立稳定的秩序。

在书中,霍布斯也认为,这样的统治方式会极大压制个体自由,但是较之由于人与人之间“无限战争”所带来的战争、死亡与伤痛,这个代价是值得的。

这样的思想,引出了由独立而强大的政府来垄断暴力与正义、由此解决个体争端的现代国家。

现代国家的出现,在地区层面上解决了个体争端的问题,可是在全球层面,国家与国家之间依然处于争端不断、无法调和步调的无政府状态。

在这时,如果能够再次产生出一个高于国家的“利维坦”,是否就能够终结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冲突,真正实现无国界的天下大同呢?

这就是这部剧所要讨论的问题。

本剧取材于亚瑟克拉克的传世名著《童年的终结》(又称为《最后一个地球人》。

在剧中,我们能够看到,巨大而拥有绝对超能力的“超主(overlord)”从天而降,接管了人类的所有政治机构,实现了一个“超主直接面对个人”的、进而是绝对平等的治理效果。

由于超主的先进科技与绝对实力,它接管了全球各国各自拥有的暴力,并取代了法律系统,使得每个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公平的对待。

在超主的统一治理下,民族冲突、地域冲突得到了最终解决,再加上超主所带来的医疗科技最终消灭了疾病,人类因此迎来了没有战争、疾病、不公的黄金时代。

在这样的治理之下,人类仿佛走到了终结。

经济学、政治学等社会学科所孜孜不倦要去解决的问题,超主一次性就全部完成了。

物质条件极大满足、几乎消除了任何的人生痛苦,真正实现了我们老祖先所说的“天下大同”。

这时,就有不同的声音发出了,“当我们真的幸福的像猪一样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在不自觉之间被驯化(征服)了呢?

”、“当由于超主的出现、一切神秘感都消失之后,人类的心灵究竟如何自处?

”当超主的出现解决了所有治理问题之后,如何安放人类心灵成为了最为凸显的问题。

在剧中,小女孩说,由于超主的出现(超主能够像《圣经》中的耶稣一样,治疗顽疾,起死回生),她的妈妈丧失了对上帝的信仰而自杀。

确实,我们所祈望的救世主的降临,不就是因为救世主能够终结战争、疾病与死亡吗?

当一个银光闪闪的巨大球体从天而降,实现了所有宗教当中救世主所应当发挥的功效之后,人类能否将来自外星的超主,接受为“新的上帝”(或是“真的上帝”)呢?

当超主真真切切用“神迹”展现了自己的威力之后,一个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走下神坛的“上帝”,我们的“小小心灵”能否真正接受呢?

在原著中,亚瑟克拉克并没有去直接描写宗教界人士的“阵痛”,而是直接跳到了宗教的终结。

在书中,超主消灭宗教的方式,是用一部类似“时光电视机”的机器,实时回放当初宗教的产生(例如先知的神迹等等),揭去笼罩在宗教之上的神秘面纱。

在消灭了宗教的同时,超主就像剧中所展现的那样,在人们心中并未成为新的宗教(例如并未出现“超主教”,虽然我认为应该出现),而是成为了自然的一部分。

超主的飞船成为了太阳、月球、大海一般的自然景物,成为了永恒的事物而非另一个统治的种族,超主终于将自己嵌入了人类的文明。

实际上,在作者眼中,超主的降临所留下的,是一个没有战争、疾病等所有外部威胁的、完全此世化的(没有彼岸世界)世界。

在这个世界当中,人类第一次实现了共有身份“人类”的认同,进而实现了天下大同。

但是在宗教缺位的情况下,人类的意义如何安放,就成为了这之后的第一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完善解决,人类则确实成为被驯化的猪)。

人类获得了身份,但是却难以像过去那样,将意义安放于一些超出自身视距之外的事物,一切都不再神秘,一切都清楚明了,人类将在“我们不过如此”当中,度过自身的美好生活。

在这里,亚瑟克拉克所描写的,实际上是:当科学走向终极,其威力让神秘无处可藏之后,客观理性之下的无聊世界(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清楚)。

在这时,一切关于自身的幻想都将破灭(人类不再是神选,不再有个上帝特殊对待人类),人类将在实现自身的统一之后,第一次以种族的身份,将自己放入宇宙的大背景之下,重新审视自己的意义。

就像一个孩子终于离开童年时自己的世界,放下自己童年的幻想,走入人群当中,迎来自己人生的新阶段。

童年的终结,也许意义就在于此。

PS:对于原著的第三部分(结局),作者用一种类似在《2001太空漫游》中“羽化登仙”的方式来升华,我并不同意这样一种处理方式。

从作者本人的相关表述来看,作者对于东方文化,尤其是佛学思想,有着自己的认同(作者在书中明确提出,所有宗教中只有佛教留存了下来)。

佛学所认同的“空本身就是意义”,能够与作者所构想的大同社会相契合。

当(部分或全体)人类最终完全战胜了所有的物质问题之后,面对丧失了所有外在意义来源的处境时,如何不继续寻求外部意义来源(如丰衣足食之后倒向原教旨主义或恐怖主义),而是在“空”的本身之中获得意义,将成为全球新时代下人类的必修课。

在这时,《论语》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人生境界,将成为人类面对未来的新方向。

 9 ) 高开低走,50年代反乌托邦小说的缺陷

先回顾下剧情,本剧共3集,每集不到80分钟,相当于其它美剧的6集。

第1集主要是超主降临,将地球改造成共产主义乌托邦,按需分配。

第2集高开低走,神神叨叨的,主要是超智利用地球女性产仔。

(超主的恶魔形象暗示了结尾,诱惑人类,给人类甜头,最后再毁灭人类)第3集则是尾声,孩子全部升天,意识跟超智融为一体,超智完成繁殖。

而地球能量被吸干而爆炸。

(话说太阳恒星能量才大,行星的能量要少很多啊)西方20世纪初和中期,反乌托邦的小说非常多,本片的设定算是比较新颖,然而实际观感有点高开低走,另外60多年后观看很多违和。

1、剧集外星人的阴谋主要是让地球人不育,把最后的孩子带走。

50年代是婴儿潮时代,作者绝对想不到后面发达国家出生率大幅下滑,很多人并不想生孩子,而现在中国甚至很多人结不起婚,更别提生孩子了。

2、剧集里面描述外星人阻止地球人继续发展科学,科学死亡。

既然战争,饥荒,贫穷,不平等,环境污染都解决了,也不需要发展科技了。

但是很显然,科技发展跟这些并不冲突,比如现在人类对于环境污染确实能力还很弱,但是饥荒和贫穷明显是社会制度问题,而跟科技无关。

就好比现在中国房子足够远超14亿人居住,但是很多人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租在别人的多套房子里面,支付很大的房租不说,也不想自己的房子那么自由。

就算外星人要共产主义作为停止科学研究的筹码,也就对中下层有吸引力,对于顶层来说,不但没有吸引力甚至倒退了,除非外星人武力逼迫,但是看剧集里面外星人一直都比较友好,所以肯定不能阻止富人和科学家继续科学发展。

3、关于不工作不赚钱的设定。

50年代的人果然想当然,现在都2021年了,人工智能仍然没有突破。

就按照当初的苏联和我们中国来说,虽然是计划经济,但是每个人仍要劳动,挣工资,然后还要凭票购买。

而计划体制下生产能力不足,每个人都缺乏物质。

即使现在物质极大丰富,不考虑贫富差距问题。

小说和剧集仍然将这里一笔带过,很大的一个生产和分配问题没有具体描述。

首先农业,工业,建筑业必须要有人去做,这些商品要生产。

然后三产,交通,医疗教育是必须。

分配也是很大的问题,可以看到人类几千年来觉悟高的始终是少数,我们的首富在2020年仍然能喊出996是福报,既违反劳动法也没有道德。

而现在田园女拳也是越演愈烈。

这样的一个社会你们能指望,很高比例的一部分人,美国25%,中国50%,去从事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不拿工资光生产,而每个人都不贪婪而只是按照必须去要求物质?

西方这块一些福利还不错的国家已经算比较现实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是人工贵,你只要是上班,做什么收入都不会太低,足够买房和生活。

上学,看病,养孩子政府都会补贴。

4、关于文化的设定。

剧集里面提到文化艺术荒废了。

按照超智集体意识可能确实会这样。

但是大人们没有集体意识啊。

另外难道乌托邦共产主义了,人们就没有文化和艺术追求了吗?

反倒是现在欧美的各种ZZZQ,国内的正能量,限制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5、关于极端宗教的设定。

剧集第2集宗教女的事,以前只是觉得YSL比较极端,但是看了本剧,包括像尼古拉斯凯奇的《异教徒》等跟宗教有关的,发现基督教也是蛮极端的。

反正是很讨厌那个女宗教女,虽然颜值可能是剧里最好看的。

6、补充个例子大刘短篇小说,人和吞噬者,应该是这个名字,讲的是外星人恐龙族把地球人养的很好,到70岁吃掉,99.9%的人都接受并且过的很快乐,只有男主等少数人在抗争。

话说人生幸福70年死掉和不幸能不能活到70岁,你选哪个呢?

 10 ) 终结的是谁的童年?

本来不想写这部电视的剧评,但是这几天回答了很多问题,还是整理整理写一篇首先最主要的,就是电视在改编的时候,或许编剧就把“童年”的意义理解错了,所以才反复在剧中提到孩子们——“他们像所有孩子们一样离开了你们”——“你们也应该像父母一样放手”这是超智对米洛说的,也是编剧自己对“童年”的理解。

其实原著作者很可能是将人类的初级阶段比作“童年”阶段,而进化后的孩子才是“成年”阶段,当人类的下一代终于进化,上一代的人们作为童年阶段就终结了,下一代的孩子们成熟起来,融入了宇宙超智的大怀抱之中,和超智融合为一体。

就像孩子长大了(进化),终于离开童年时的世界(地球),走入人群当中(超智),迎来自己人生(进化历程)的新阶段,这就是所谓的“童年的终结”。

有人说科技的尽头就是神学,这部电视也好,原著也好确实带着浓厚的玄学色彩,但不是基督教人格化的神学,不是救世主,不是三位一体论,不是什么神迹,而更接近于道家的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应运而生,是唯一,也是所有,可分离,也不可分离。

最近看《摩诃婆罗多》中《薄伽梵歌》一段,也有和“超智”接近的“无上我”理论,代表世间诸谛,存在于一切万物之中。

在西方,大哲学家斯宾诺莎的神学论,也是类似的概念。

说到了神迹,剧中有一个调侃的话题,EP1中Ricky和Ellie在家中烛光晚餐,Ellie说“这真不错,只有他们俩,还有外面五千人”。

Ricky说“也许一会给他们送点面包和鱼去,他们会喜欢的”。

这里是用上了《马太福音》中“五饼二鱼”的典故,传说耶稣当年用五饼二鱼掰开分给五千人,众人吃饱剩下的还装满十二个篮子的神迹故事(此处的loaves应该翻译成面饼,字幕组很明显不知道这个典故,所以直译成了面包)。

剧中Ricky和Ellie以此调侃外面的人,虽然遗弃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却仍然用传统的宗教方式,在膜拜超主。

有人问为什么超主要毁灭地球,不是被毁灭,剧中有说是吸收融合,其他星球的很多文明,也都经过了这样的进化,这次是正好轮到了地球。

而且一开始片头就展现给大家各自疾病、战争、冲突、污染等各种人类可能会毁灭自己的画面,超主为了避免人类自我毁灭,所以来到地球成为监管者,并按照超智的指示,帮助人类进化。

接着又有人问,“黑人表达的意思是给哪怕留下一丝丝念想后来,超主就给他留了个片尾曲,既然不是爆炸就没必要这样(留音乐)”,这里就需要这样理解——人类文明的童年阶段终结了,进化成了超智,不再是个体意识,而是融入群体意识,一即是万物的超智中去了。

既然没有个体自我这种意识,就不会再有音乐艺术文化这类从个体人性衍生出来的元素作品,例如超智的想法与智慧是人类无法理解的,人类自我意识下创造的作品,也无法在超智中得到延续。

如同剧中所说的,人类和下一代的孩子都无法沟通,因为下一代的孩子,已逐渐成为了超智。

人类进化融入超智,但进化后就不再是人类,不再以人类思维思考,不再以人类的方式生存,音乐也就不存在了。

至于超主则是在进化过程中走向了另一个分叉,剧中也说超主走到了他们进化过程的顶端,无法再进化,也无法融入超智。

这里让我想到当年看《终结者外传》时,曾说人类的大脑就像是一台超级计算机,可惜的是人死之后,一切的智慧都无法存档保留。

超主比人类智慧更高,可以迅速学习人类所有的语言,但依然无法突破个体的束缚,无法摆脱种族生物的客观约束,困于一个个单独的肉身,用和人一样低效的方式繁衍,有生就有灭,是唯物的存在。

而超智摆脱了个体局限,能直接进行精神融合,一即是众,众也是一,所有的智慧想法,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唯心(唯智)的存在,无始也无终(很接近佛教理论),所以他羡慕人类。

这里能看出超主是仍然保留了自我意识的种族,所以一边羡慕人类,一边也能理解人类对自身文明的怀念和珍惜,所以他留下了一段音乐。

就像是一个人成年后,不会再玩幼儿时的玩具,下一代的人类进化融入超智,音乐也就不存在了,而超主能理解超智,明白进化的意义,但也有自我个体意识,能理解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童年的珍贵,童年结束了,但童年也有其自身价值(唯心虽然高高在上,唯物也有自身价值),不应被众生彻底遗忘,所以留下音乐作为一种怀念。

《实习医生格蕾第七季》短评

没看过原著,但还是能深深感到故事背景的宏大,以及对进化角度的一致看法。i am all!

6分钟前
  • 空想美术馆
  • 力荐

突然怀念高中时看<科幻世界>的时光了

10分钟前
  • 清瀣
  • 还行

充满魔性

13分钟前
  • 胡乔伊
  • 推荐

……从Part1 那堆鬼一样的亮光出现就预感不详 Part2 到快结尾处想掀桌 Part3 哈哈哈哈哈那堆小孩如同魔婴村附身 情感戏要凑足半个多小时了吧 克拉克不被你们气死才怪 再见【。

18分钟前
  • Säger
  • 很差

加了太多乱七八糟的剧情了

21分钟前
  • 停云
  • 较差

总觉得必原著差了很多,虽然原著只有一点点印象,10多年前看过

24分钟前
  • Louie
  • 还行

26分钟前
  • 兔本
  • 较差

还没读过原著,暂时给这个分数。相对于科幻,宗教性更强一些。

29分钟前
  • 大梦侠
  • 还行

确定这不是基督教会激进团体投资拍摄的吗?

34分钟前
  • Faceless Man
  • 较差

就最后有一点意思,前面都在说教

35分钟前
  • 仙阁
  • 推荐

勉强看完,真心有点无聊

37分钟前
  • 麒麟
  • 还行

狗血有点过分,而且如果你没看过原著的话,这个剧情有点含糊,事情没讲清楚。

38分钟前
  • 思故渊
  • 还行

还没看过原著,总体感觉还行。男主感情戏的确太多了,对“童年”对理解,编剧可能有偏差,总体来说,值得一看。

41分钟前
  • 肆食二
  • 推荐

看的解说,很一般的简短科幻灾难剧,开始得莫名其妙,结束也是虎头蛇尾。

45分钟前
  • 契丹绣
  • 还行

这种原著,这种思想,想搬上荧幕表达真的好难。

49分钟前
  • 水剑仙
  • 还行

这部片子毫无逻辑,讲地球毁灭,却插入大段毫无联系的儿女情长,什么乱七八糟的玩意。

54分钟前
  • 冷杉
  • 较差

Piece of shit....时间就这麽被浪费了...

55分钟前
  • 實習生
  • 较差

又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才能看的剧,人性,政治,宗教的深度讨论,当然,国人基本以爆米花和脑残剧为食,确实少人欣赏这种以论点为题的剧,好可惜一部神剧啊,Syfy终于开始终结偶像剧路线相当大快人心

58分钟前
  • Madmanfactory
  • 力荐

不喜欢这设定,人类选都没得选

1小时前
  • Net.water
  • 很差

不好看,原来以为是科幻题材,但科幻只是外衣,里面的思想很难说服我

1小时前
  • Oscar
  • 很差